GB26409-2011流动式混凝土泵.pdf
a 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 /T2 6 4 0 9 - - 2 0 1 1 2 0 1 卜0 5 1 2 发布 流动式混凝土泵 M o b i l ec o n c r e t ep u m p 2 0 1 1 0 7 - 0 1 实施 宰瞀鹘紫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8 ” 前言⋯⋯⋯⋯⋯⋯⋯⋯⋯⋯⋯⋯⋯⋯ l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技术要求- ⋯⋯⋯⋯⋯⋯⋯⋯⋯⋯ 5 试验方法⋯⋯⋯⋯⋯⋯⋯⋯ 6 检验规则 7 产品标牌 目次 G B /T2 6 4 0 9 - - 2 0 ⋯⋯⋯⋯⋯⋯⋯⋯⋯⋯⋯⋯⋯Ⅲ ⋯⋯⋯⋯⋯⋯⋯⋯⋯⋯⋯⋯⋯1 8 使用说明书⋯⋯⋯⋯⋯⋯⋯ ⋯⋯ ⋯⋯⋯⋯⋯⋯⋯⋯一 9 随机文件、包装、运输、贮存⋯⋯⋯⋯⋯⋯⋯⋯⋯⋯⋯⋯⋯⋯⋯⋯⋯⋯一 附录A 规范性附录流动式混凝土泵结构件强度计算规范和整机稳定性计算⋯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流动式混凝土泵测试记录表 ⋯⋯⋯⋯⋯⋯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故障模式及分类举例 ⋯⋯⋯⋯ 1 7 2 0 i i 6 6 刖昌 G B /T2 6 4 0 9 - - 2 0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 A C /T C3 2 8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上海汽车改装厂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扛苏徐 州工程机械研究院、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斌兴、陈保钢、苏建良、易秀明、盂庆勇、何育斌,杨军、吴凌云、邝吴、吴德志。 范围 流动式混凝土泵 G B /T2 6 4 0 9 - - 2 0 本标准规定了流动式混凝土泵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产品标牌、使用说明书 和随机文件、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汽车底盘改装的流动式混凝土布料裘、车载式混凝土泵和搅拌布料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 B /T3 7 6 6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 B /T3 7 5 6 - - 2 0 0 1 ,e q vI S O4 4 1 3 1 9 9 8 G B /T3 7 9 7 电气控制设备 G B /T3 8 1 1 起重机设计规范 G B5 2 2 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 B5 2 2 61 2 0 0 8 , I E C6 0 2 0 41 2 0 0 5 ,I D T G B1 1 1 1 81 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 G B1 1 1 1 81 1 9 9 4 ,n e qN FE 4 8 6 0 3 1 9 8 3 G B /T1 3 5 3 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 B /T1 2 6 7 3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 B /T1 3 3 3 3 混凝土泵 G B /T1 4 0 3 9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G B /T1 4 0 3 9 - - 2 0 0 2 ,I S O4 4 0 6 1 9 9 9 , M O D G B /T 1 6 7 1 0 .4 工程机械动态试验条件下机外辐射噪声的测定 G B /T1 6 7 1 0 .4 1 9 9 5 , e q vI S O6 3 9 5 1 9 8 8 G B /T1 7 6 2 6 .3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额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 B /T1 7 5 2 5 .3 2 0 0 6 ,I E C6 i 0 0 043 2 0 0 2 ,I D T G B /T1 7 6 2 6 .4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 B /T1 7 6 2 6 .4 - - 2 0 0 8 ,I E C6 1 0 0 0 4 4 2 0 0 4 ,I D T G B /T1 7 6 2 6 .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 冲击 抗扰度试验 G B /T1 7 6 2 65 2 0 0 8 , I E C6 1 0 0 0 4 5 2 0 0 5 ,I D T G B l 8 2 0 9 .2 机械电气安全指示、标志和操作第2 部分标志要求 G B /T1 8 4 1 1 道路车辆产品标牌 G B /T1 9 4 1 6 钢的弧焊接头缺艏质量分级指南 G B /T1 9 4 1 62 0 0 3 ,I S O5 8 1 7 1 9 9 2 ,I D T Q C /T3 4 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 Q C /T2 5 2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 B /T2 6 4 0 9 - - 2 0 31 流动式混凝土布料泵m o b i l ec o n c r e t ep u m pw i t hp l a c i n gb o o m s 在自行式底盘上或由牵引车拖挂的或搅拌运输车车上同时安装混凝土泵和布料臂的机械设备。 3 .2 车载式混凝土泵t r a n s p o r t e dc o n c r e t ep u m p 在自行式底盘上安装泵送单元的混凝土泵。 3 .3 搅拌布料泵t r u c k - m o u n t e dc o n c r e t ep u m pw i t hm i x i n gd r u ma n dp l a c i n gb 咖 在自行式底盘上或拖车上安装有能生产和运送匀质混凝土的搅拌装置,并安装有泵送单元和布料 臂的机械设备。 3 .4 泵送单元p u m p i n gu n i t 泵送单元由棍凝土料斗、分配阀、控制系统、混凝土缸、水洗箱和推进装置等零部件所组成。 3 .5 布料作业范围p l a c i n gb o o mo p e n i n ga r e a 流动式混凝土布料泵在布料作业状态下,布料臂上输送硬管出料口中心所能达到的区域。 3 .6 整机总质量c o m p l e t ev e h i c l eg r o s sm a s s 流动式混凝土泵上固有的所有周定及移动的部件质量之和,包括允许配装的输送管的质量、随机驾 乘人员。对于带有搅拌运输筒的流动式混凝土泵包括规定运载的混凝土质量。 3 7 布料臂最大垂直高度m a xv e r t i c a lr e a c h 流动式混凝土泵布料臂上输送硬管出料口中心与地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3 .8 上科高度f i l l i n gh e i g h t 流动式混凝土泵在作业状态下,地面与料斗进料口平面刚性物之间的垂直距离。 3 9 支腿跨距s t r i d eo fs u p p o r t 流动式混凝土泵支腿在作业最大位置时,支撑油缸的受力中心线 通常指油缸中心线 前后、左右方 向的距离,包括前支腿跨距,后支腿跨距,左僦支腿跨距和右侧支腿跨距。在大多数情况下,左侧支腿跨 距和右侧支腿跨距相等,可以统称为德支腿跨距,如图1 所示。 3 .1 0 作业稳定性w o r k i n gs t a b i l i t y 流动式混凝土泵在布料或泵送作业时,整机抗倾覆的能力。 3 1 1 前伸f r o n te x t e n t 流动式混凝土泵在行驶状态下,分别过底盘最前端点 包括前拖钩、车牌厦任何固定在车架前部的 刚性部件 和布料臂最前端点且垂直于y 和x 乎面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 洼y 和x 平面的定义见G B /T3 7 3 0 .3 的规定。 3 .1 2 后伸r e a re x t e n t 流动式混凝土泵在行驶状态下,分别过底盘最后部固定装置的端点 包括固定在混凝土泵送机构上 的任何刚性部件 和布料臂最后端点且垂直于y 和x 平面的两平面之间的距离,见图2 。 2 G B /T2 6 4 0 9 - - 2 0 1 1 、 二么 f ●“D 7 1 5 ⋯r 7fHn} I 目_ } i 自‘“E “谰啊矽i 一 , £侧i 腿跨Ⅲ 圈1 支腿跨距示意图 3 1 3 圈2 谢■状奄示意图 布料臂p l a c i n gb o o f f l 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可回转、伸出或折叠的臂槊和输送管的总成 Ⅲ蟹“鲁 G B /T2 6 4 0 9 - - 2 0 11 31 4 臂架b o o m 由一节或多节可伸缩的或铰接的部分组成,用来支撑输送管的部件。 31 5 输送管c o n v e y i n gp i p e 输送混凝土用的管,包括直管、弯管、锥管和软管等。 3 .1 6 底槊s u p p o r tf r a m e 支承布料臂和转台的结构件。 31 7 转台t u r r e t 安装在底架之上,可以回转并通过油缸用于支持铰接臂架的部件。 4 技术要求 4 .1 一般要求 4 .1 .1 流动式混凝土泵的工作条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工作环境温度为0 ℃~4 0 ℃,但2 4h 内平均温度不超过3 5 ℃;非工作期间最低环境温度不低 于4 0 ℃。 b 工作环境海拔高度不宜超过l0 0 0m ,超过10 0 0m 时应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c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为8 0m Ⅲ 2 3 0m m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为1 5 0m m ~2 0 0m m 时,混凝 土泵吸人效率应不低于8 5 蹦。 41 .2 泵送混凝土的密度应不大于24 0 0k g /m 3 。 41 3 布料作业时,所有轮胎应不承重。 41 4 布料作业时,风速应不超过1 38m /s 六级 。 4 .1 .5 作业地面承压能力应不小于支腿最大支承力。 416 布料作业过程中,整机的水平倾角不应大于3 。。 417 布料作业范围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 4 .2 整机 4 .2 .1 爬坡度应不小于1 8 蹦,离去角不小于1 0 。。 4 .2 .2 流动式混凝土泵停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底盘轮胎离地5 0m m 时,上料高度应不大于 15 8 0 m m 。 4 .2 .3 流动式混凝土泵所采用底盘应符合已定型二类汽车底盘的技术要求。 4 .2 .4 流动式混凝土泵运输状态的外廓尺寸应符合设计值及相关规定。 4 .2 .5 布料作业时,相对于回转中心的支腿横向跨距和纵向跨距应不小于其公称尺寸。 4 .2 .6 整机稳定性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布料臂处于最不利于整机稳定性的位置时,应至少有三条支腿受力。 b 布料臂在作业范围内作业,允许一条支腿抬起,但支腿的抬起量应不大于2 0 0m m 应消除因 支腿间隙造成的影响 。 c 整机稳定性计算遵照肘录A 的规定。 4 .2 .7 结构件应安全可靠,结构件强度计算遵照附录A 的规定。 4 G B /T2 6 4 0 9 - - 2 0 42 .8 流动式混凝土泵可靠性试验时间不小于1 5 0h 。作业可靠性试验时,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不少 于1 0 0h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少于1 0 0h ,作业率不低于8 5 跖。 4 .2 .9 结构件焊接质量应符合G B /T 1 9 4 1 8 的相关规定。 4 .3 机械 4 .3 .1 布料臂应有防止输送管前端软管突然坠落的装置。 4 .3 .2 臂架在规定的使用工况下,动作应平稳,并镇定可靠。 4 .3 .3 行驶时,臂架应能可靠地固定在规定位置上。 4 .3 .4 臂架应有排放积水的装置。 4 .3 .5 混凝土输送管应符合G B /T1 3 3 3 3 的相关规定,输送管之间的连接应方便、安全、可靠 4 .3 .6 回转机构启动、制动时,布料臂应运行平稳。 43 .7 回转机构应设有回转眼位装置。 4 38 流动式混凝土布料泵应安装水平仪。 4 .39 操纵手柄工作时不得相互干扰和引起误韵作。手柄在中位时,不得因振动而产生离位 4 .3 .1 0 各电缆、软管、输送管应可靠地固定在规定位置上,作业时不相互干扰。 4 .3 .1 1 行驶时,各支腿应能可靠地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垂直支腿的伸出量不大于3m m 。 4 .3 .1 2 取力装置应工作可靠,运行中无异响,具有互锁功能。 4 、3 .1 3 底盘改装后的传动轴应传动平稳。 44 泵送单元 流动式混凝土泵的泵送单元的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泵送单元的两个括塞应能同步反向运动,分配阀应与活塞协调动作。 b 混凝土缸活塞应能方便且安全地更换。 c 分配阀应能灵活、迅速 准确地换向,工作换向时间应不超过03s 。 d 换向控制装置应保证换向灵活准确。 e 分配阀换向机构及搅拌轴轴承应可靠地密封和润精。 f 搅拌装置卡料时,应髓方便地排除。搅拌轴满载与空载转速之比应不小于8 0 %。 g 泵送单元需充水的水洗箱内,应贮存足够的水,以保证每一行程均能清洗和冷却缸体。水洗箱 底部应密封可靠,并设有排水装置。 h 料斗卸料口密封应可靠,工作时不漏浆,运输和工作时密封件不脱落。 4 .5 液压 4 .5 .1 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G B /T3 7 6 6 的规定。 452 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不得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 1 9 %。 4 .53 液压袖的选择与更换应符合G B l l l l 8 .1 的规定。 4 .5 .4 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固体颗粒污染等级按G B /T 1 4 0 3 9 的分级规定,加入油箱的液压油的固体 颗粒污染等级应不超过1 8 /1 3 ;产品性能试验及抽检时,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固体颗粒污染等级应不超 过1 9 /1 5 。 4 .5 ,5 布料作业时,液压油箱内的液压油最高油温应不超过8 0 ℃。 4 .5 .6 在1 .2 5 倍工作载荷作用下,布料臂全展开至水平,支腿支承力为昂大值时,发动机熄火持续 1 5r a i n ,其垂直支腿油缸和臂架油缸活塞杆的回缩量应不大于2m m 。 45 .7 液压系统中液压元件和管路应不漏油。在作业可靠性试验过程中,其渗油处数应不多于四处。 4 .5 .8 臂架油缸和支腿油缸的活塞杆表面应具备耐蚀防锈功能。 5 G B /T2 6 4 0 9 - - 2 0 4 .6 电气系统 4 .6 .1 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应符合G B /T3 7 9 7 的规定,电控柜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 P 5 5 。 46 .2 无线遥控器的选择标准应符合 a 输出功率≤1 0m W } b 电磁兼容试验符合G B /T1 7 6 2 6 .3 、G B /T1 7 6 2 6 .4 和G B /T1 7 6 2 65 的规定; c 有效工作距离不小于1 0 0m ; d 具有有线遥控功能; e 防护等级不低于I P 6 5 。 463 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应符合G B6 2 2 6 .1 中的相关规定。 4 .64 安全作业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急停功能的设计符合G B /T1 7 6 2 6 .3 和G B6 2 2 61 中的规定; b 所有可能会给人员或设备带来危险的操作,应具有电气保护措施或对操作人员规范操作进行 提示。 4 .7 安全、环保 471 严禁布料臂用于起重作业。 47 .2 在输电线附近布料作业时,布料臂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表1 的规定。 473 安全标识应符合G B l 8 2 0 92 规定,在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险部位有醒目的警示标识。 4 74 支腿上应有最大支承力标识,并在使用说明书中说明。 4 75 布料作业时,机外辐射噪声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1与输电线的最小距离 输电线路电压v ≥舳 最小距离 衰2 噪声限值 发动机功率 1 0 0 1 3 0 ,s 。≤1 0 0 ≤1 3 0 ≤1 6 0 嚣, ≤1 1 4≤1 1 6≤1 1 8 ≤- z 。 4 .7 .6 布料臂的某节臂工作时,该臂末端举升或放低的速度应不大于0 .7 5m /s 。布料臂的所有臂架 同时工作时,臂架末端的线速度应不大于3m /s 。布料臂水平回转运动时,其末端的水平运动速度应不 大于15 m /s 。 4 .7 .7 支腿油缸的垂直运动的速度应不大于0 .4 0m /s ;支腿伸缩和摆动时,速度应不大于0 .7 5m /s 。 4 .7 .6 整机应设置紧急停止系统。 4 .7 .9 易接触到的工作运动部件、高温部件周围应有防护装置。 4 71 0 臂架和支腿抽缸应有镁定装置,垂直支腿应能单独调整,并有效锁定。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和试验准备 5 . 5 . 5 . 5 . 5 . 5 . G B /T2 6 4 0 9 - - 2 0 1 道路试验条件和试验车辆准备符合G B /T1 2 5 3 4 的规定。 2 试验场地面承压能力不小于支腿最大支承力,回转支承平面倾斜度不大于3 。。 3 试验时的风速不大于8 .3m /s 。结构应力试验时,风速不大于4m /s 。 4 若无特殊要求,试验时的环境温度一般在0 ℃~4 0 ℃之间,海拔高度不超过10 0 0m 5 试验模拟载荷应标定准确,对于垂直载荷其允差为士1 蹦。 6 专用性能试验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a 发动机的转速调整到布料作业时的额定工作转速; b 液压系统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查、调整阀的压力。 7 泵送试验负载为混凝土或模拟流体物质,试验混凝土应符合G B /T1 3 3 3 3 的相应要求 52 出厂试验 52 .1 一般性检查 流动式混凝土泵出厂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配置、功能爰一般目测安 全要求进行检查。 52 .2 行驶检查 流动式混凝土泵应进行行驶检查,检查行驶状态下各活动支腿的伸出量、臂架在臂架支架上的固定 情况及各总成的紧固状态。行驶的最高车速应不超过整机制造厂的规定。 5 23 作业空载试验 52 31 支腿伸出并支承在规定位置,调整流动式混凝土泵水平且车轮不承重;再按相反顺序收回支 腿。试验重复三次,验证支腿性能。 523 .2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布料臂按照使甩说明书规定的布料作业范国运行一敬,验证布料作业 范围的符合性。 523 .3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洗涤室按规定注人冷却水,布料臂全展开并呈水平状态,泵送机构空运 转1 0m l n ,检查各机构是否正常。 523 .4 试验载荷为空载,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布料臂处于额定回转速度时,按以下步骤操纵 布料臂全展开至水平回转9 0 。,起臂、折臂至第一节臂仰角7 0 。回转至1 8 0 。,布料臂全展开放至 水平一回转至2 7 0 。,起臂、折臂至第一节臂仰角7 0 。回转至3 6 0 。,布料臂放置臂架支架。 按布料臂操纵内容试验一次,检查布料臂动作的平稳性能和支腿松动情况。 5 .2 .4 加载试验 5 .2 .4 .1 泵送单元加载试验 加载模拟载荷,连续泵送8h ,参照G B /T1 3 3 3 3 要求考核泵送单元性能。 5 .2 .4 .2 整机稳定性试验及活动支腿抬起量、油缸下沉量的测量按以下进行 a 试验载荷以1 .2 5 倍的工作载荷作为试验载荷; b 试验载荷的分配按照制造厂家给出的布料臂各部件载荷比例,等效地分配试验载荷,试验载 荷以集中载荷或均匀载荷代重物的形式,分别悬挂于布料臂的相应位置,加载过程中布料臂 7 G B /T2 6 4 0 9 - - 2 0 应保持非振动状态; c 试验方法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布料臂全展开并呈水平。布料臂以额定回转速度回转3 6 0 。, 在回转过程中悬挂重物不得接触地面,试验一次。测量并记录下列参数 1 活动支腿抬起量,测量时应去除因活动支腿和固定支腿间隙造成的影响} 2 支腿最大支承力 此项内容仅限于新产品型式试验 } 3 支脚与地面接触情况。 5 .3 性能试验 5 .3 .1 参数测量 5 .3 .1 .1 整机外廓尺寸的测定方法应符合G B /T 1 2 6 7 3 的规定,测量状态见图1 、图2 ,测量项目见 附录B 表B .1 。 5312 测量记录表参见附录B 中表B .1 。 532 作业噪声 作业噪声测量按G B /T1 6 7 1 0 .4 的规定进行。 533 电气系统剥试 53 31 测试准备 或状态 发动机启动,进入作业状态,变速杆处于正确挡位。 5 .3 .32 急停功能测试 按下急停开关,检测所有动作;释放急停开关,检测所有动作。 53 33 回转限位功能测试 操作臂架进行回转,左右回转限位开关分别动作后,检测回转限期动作的有效性。 5 .3 .3 .4 大臂下限位功能测试 操作大臂收回,下限位开关动作后,检测大臂限制动作有效性。 5 .3 .3 .5 支腿/臂架动作互锁测试 测试按下述进行 a 选择支腿操作状态,按动臂架动作按钮,检测对应臂架电磁铁和溢流阀得电情况} b 选择臂架操作状态,按动支腿动作按钮,检测对应支腿电磁铁得电情况。 5 .3 .4 液压系统测试 5 .3 .4 .1 液压油温升试验 在5 .2 .4 .1 规定的泵迸单元加载试验的工况下,定时测量液压油温度,并绘制温升曲线,测量记录 表参见附录B 中表B .3 。 5 .3 .4 .2 密封性能试验 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布料臂全展开并呈水平,按照5 .2 .4 .2 b 的规定分配试验载荷。布料臂在 8 G B /T2 6 4 0 9 - - 2 0 1 .2 5 倍工作载荷作用下,分别测量垂直支腿抽缸和臂架抽缸活塞杆的回缩量; a 支腿支承力为最大时,布料臂停稳,发动机熄火后,将装有千分表的V 型磁力表座吸附在被测 油缸活塞杆上,千分表测头顶在缸筒端面上,停留1 5m l n ,记录其回缩量} b 取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活塞杆的回缩量 或臂架末端的下沉量 。 5 .3 .4 .3 渗漏检查 加载试验或可靠性试验过程中 或试验结束后 ,进行液压系统渗漏检查。 检查方法固定结合部位手摸无油腻,运动结合部位目测无油迹或流痕为不渗。整个试验过程中, 渗出油迹面积不超过2 0 0c m 2 或每1 5m l n 内不滴一滴油为不滴,否则判为滴。 5 .3 .5 机动车强制性检测项目和定型试验检测项目的检测 机动车强制性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按相关标准的规定; 定型试验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按Q C /T2 5 2 的规定。 5 .3 .6 结构应力测试 5 .3 .6 .1 测试工况殛载荷 臂杆、转台、支腿和底架的应力测试试验载荷为0 .2 倍的自重载荷和1 .3 倍的工作载荷之和。试验 载荷的分配原则按52 .4 .2 b 的规定。支腿支承在规定位置,布料臂全展开并呈水平。布料臂处于由 计算确定的结构出现最大应力的位置。 5 .3 .6 .2 J l 试点殛贴片形式 5 .3 .6 .21 在结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危险应力区,并对各危险应力区进行测试。危险应力区可 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a 均匀应力区。该区应力达到屈服点时,会引起结构件的永久变形。 b 应力集中区。如孔眼、锐角、焊缝、饺点等处产生的集中应力。该区内屈服应力的出现不会起 结构件整体的永久变形,但过大的应力集中会影响结构件的疲劳寿命。 c 弹性屈曲区。从应力看,该区的最大应力并没有达到材料的屈服点,但可能困发生屈曲面导致 结构件的破坏。 5 .3 .6 .2 .2 在应力集中区内,应尽可能把应变片贴在高应力点上。 5 .3 .6 .2 .3 结构承受平面应力状态,如果预先能用某些方法 例如分析法、脆性涂料法 确定主应力方 向,则可沿主应变方向贴上互相垂直的两个应变片。如果主应变的方向无法确定,则应贴上由三个应变 片组成的应变花。 5 .3 .6 .2 .4 根据选择好的测试部位和确定的测试点,绘制测点分布图,对贴片统一编号,并指明应变片 或应变花的贴片位置。 5 .3 .6 .3 试验程序 5 .36 .3 .1 在结构的零应力状态时,测量消除自重载荷影响的应变片基准读数岛,如果无法消除自重 载荷影响,可不测零应力状态,其数据处理方法见5 .3 .6 .41 的规定。 5 .3 .6 .3 .2 在空载应力状态时,将流动式混凝土泵调整到5 .3 .6 .1 所规定的测试工况,测量应变片在 自重载荷作用下的读数e 。。 5 .3 .6 .3 .3 在负载应力状态时,流动式混凝土泵按5 .2 .4 .2 b 规定的载荷和工况进行加载,测量应变 片在负载作用下的读数‰。 9 G B /T2 6 4 0 9 - - 2 0 5 .3 .6 .3 .4 卸载至空载应力状态,如果某测点的应变片读数与原数据e 。偏差超过士00 3 a , /E ,则认为 该测点数据无效,应查明原因,按原测试程序重新测量,直至合格。 吒材料屈服极限,单位为兆帕 M P a ; E 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 M P a 。 5 .3 .6 .3 .5 每项测试重复三次,比较测试数据有无重大差别。如果差别较大应查明原因,并重新测试。 5 .3 .6 .3 .6 观察结构件是否有永久变形或其他损坏。如果出现永久变形或其他损坏,应终止试验,进 行全面检查和分析。 5 .3 .6 .3 .7 测试数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说明应随时记录。 53 .6 .4 应力测试的数据处理和安全判别方法 5 .3 .6 .4 .1 测试状态的应力计算 空载应力d 。按式 1 计算 - - E E l 一‰⋯⋯⋯⋯⋯⋯⋯⋯⋯⋯ 1 负载应力%按式 2 计算 啦一E 自一£1 ⋯⋯⋯⋯⋯⋯⋯⋯⋯⋯ 2 式中 m 空载应力,单位为兆帕 临~ 如果零应力状态无法调出.则以测试点的自重应力计算值代替q ; m 负载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零应力状态应变; e 。空载应力状态应变; e z 负载应力状态应变。 5 .3 6 42 最大单向应力一般由空载应力与负载应力的代数和决定,即 d 。。 m 啦⋯⋯⋯⋯⋯⋯⋯⋯⋯⋯ 3 式中 %。最大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m 和嘞各带自己的正负号。 5 .36 .4 .3 对于承受二向应力的弹、塑性材料,按变形能 第四 强度理论计算,其当量单向应力计算公式为 当主应力 变 的方向已知,并测得了两个方向的主应力时,当量单向应力为 a ’一√置一屯q ⋯⋯⋯⋯⋯⋯⋯⋯⋯⋯ 4 式中 d L 当量单向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t 最大主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最小主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主应力可由主应变求得 屯一E ‘ ,4 , / 1 一,⋯⋯⋯⋯⋯⋯⋯⋯⋯⋯ 5 q E £, 肛, / 1 一旷 ⋯⋯⋯⋯⋯⋯⋯⋯⋯⋯ 6 式中 e 最大主应变; e 。最小主应变} Ⅳ泊松比。 当主应力 变 的方向来知,并用应变花测得三个方向的线应变时,当量单向应力为; a ’一鲁[ 青 禹厄习丽卜⋯⋯⋯⋯⋯“ , G B /T2 6 4 0 9 - - 2 0 式中 ‘a 应变片的应变; £s b 应变片的应变} e 。c 应变片的应变。 应变花的贴片方式见图3 。 53 64 .4 根据5 .2 .42 b 规定的测试工况及试验载荷进行测试,测得结构的最大应力,应满足下列 分类给出的安全判据,各危险应力区的安全系数列于表3 。 表3 结构强度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最小值n . 澍试载荷 均匀应力区I应力集中区Ⅱ弹性屈曲区Ⅲ 无系数13 的工作载荷 o2 倍的自重载荷和13 倍的工作载荷之和 各危险应力区的安全系数计算; a I 均匀应力区。安全判据按式 8 “I ≥‘/t 或口,/d 7 式中 t 根据52 42 b 规定的测试工况和试验载荷进行测试时 应力 对于单向应力,t 相当于a ~ ,单位为兆帕 M P a n I 均匀应力区安全系数。 图3 应变花贴片方式 b Ⅱ应力集中区。安全判据按式 9 n Ⅱ≥口,/4 或以/一 式中 4 Ⅱ应力集中区安全系数。 c Ⅲ弹性屈曲区 结构中被测部位测出的最大 在某些区内,当发生元件的屈曲及过大的变形,会引起结构件破坏,这属于弹性屈曲区。 对于受压元件,用下列计算公式评定测试结果 ”Ⅲ≥1 /[ %/% d 。一% 旭] ⋯⋯⋯⋯⋯⋯⋯⋯⋯⋯ 1 0 G B /T2 6 4 0 9 2 0 式中 %由一个截面上若干个测点的应变读数确定的平均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受压杆被测截面上最大的计算压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 %受压杆发生屈衄的临界应力,单位为兆帕 M P a ,站计算按式 1 1 和式 1 2 ; n m 弹性屈曲区安全系数。 %的计算 当欧拉临界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 F 。一一E / K L /r 2 ≤吒⋯⋯⋯⋯⋯⋯⋯⋯⋯⋯ 1 1 当欧拉临界应力高于比例极限时, t ,一t 一严』生 鼍;; z 丛] ,。 ⋯⋯⋯⋯⋯⋯⋯⋯⋯⋯ 1 2 式中 K 长度折算系数,参见G B /T3 8 1 1 ; L 受压杆件长度,单位为毫米 r a m } r 截面惯性半径,单位为毫米 r a m ; 吒材料的比例极限,单位为兆帕 M P a 。 d Ⅳ板的局部屈曲区 对板可能的局部屈曲部位,一般要求对所有的试验工况 包括超载试验工况 Ⅳ类区域的应变 片读数,都应能回到空载时的读数。 5 .3 .7 试验报告 53 7 1 试验记录表参见附录B 表B .4 和表B .5 。按各表给定的项目进行记录和数据整理,对非正常 现象,应有实况记录并做出分析意见。如有塑性变形或局部损坏,必须对流动式混凝土泵的结构进行全 面检查,找出损坏的主要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后再测量,并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53 72 对试验中发现的个别部位的合应力超出规定值时,虽然没有发生破坏或非正常现象,报告中 也应特别指出,并提出分析意见,作出结构是否可正常工作的明确结论。 5 .4 可靠性试验 54 .1 试验要求 541 1 所有项目的测试和试验应在同一台样机上进行。 54 .12 可靠性试验可以由生产厂家或委托有资质用户进行泵送混凝土或模拟流体物质作业试验 5 .4 .1 .3 可靠性试验的试验工况和循环内容见表4 。 衰4 作业可靠性试验工况和循环内窖 循环名称试验工况一次循环内容循环次数试验时间 1 样车呈行驶停止状态; 活动支腿水平油缸依次伸出垂直支腿 支腿收放油缸支承地面一垂直支腥油缸缩回一活动 2 输送管内无混凝土 支腿水平油缸依敬收回 1 支腽按规定支承在地面上} 布料臂全展开至水平一回转9 0 ’,起臂、 2 卸下输送管前端软管,封住折臂至第一节臂仲角7 0 。一回转至1 8 0 。。 布料臂收放硬管出料口;布料臂全展开放至水平回转至2 7 0 6 ,最 3 输送管内充满试验混凝土或臂,折臂至第一节臂仰角7 0 。回转至 模拟混凝土重量3 5 0 。,布料臂放置臂架支架 裹4 续 G B /T2 6 4 0 9 - - 2 0 循环名称试验工况一次循环内容循环次数试验时间 1 理论输送量; 1 接0 .5 倍的理论输送置连续泵送2h { 泵进混凝土 2 支腿接规定支承在地面上; 2 接0 .7 倍的理论辅进量连续泵送3h ; 或模拟流体 3 辅迸软管出料口直接对准 3 按理论输送量连续泵进2h } 物质’料斗} 4 清洗输送管及泵送机构 4 试验混凝土 * 允许按1 、2 、3 的循环内容进行1 5 孜循环试验,然后再进行清洗作业。 5 .4 .1 .4 试验期间的操作与保养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程,平稳操作,保证安全 b 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完成每日 班 的正常保养; c 试验期问不允许带故障作业; d 样车每天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8h 。 5 .4 .1 .5 记录表参见附录B 中的表B6 ~表B8 。 5 .4 .1 .6 可靠性试验后,按61 规定的出厂检验内容复测性能。 5 .4 ,2 试验结论 54 .21 试验期间,样车若出现致命故障,本次试验应终止,不计算可靠性指标。 5 .42 .2 作业率A 按式 1 3 计算 A - - T ./T o 1 0 0 蹦 ⋯⋯⋯⋯⋯⋯⋯⋯⋯⋯ 1 3 式中 T 0 一一规定的总试验时间,单位为小时 h ,T o T 。 丁z 一5 0 0 ; L 总作业时问,单位为小时 h ; T 2 总故障排除时间,单位为小时 h 。 5 42 .9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丁为累计的当量故障数Ⅳ等于或剐超过“l ”时,所经历的试验时间。当 样车按规定完成可靠性试验后,未发生故障或累计的当量故障数小于⋯1 时,则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T 用式 1 4 表示 T L⋯⋯⋯⋯⋯⋯⋯⋯⋯⋯ 1 4 54 .2 .4 平均无故障作业时问n 按式 1 5 计算 L 一7 “ 1 /N ⋯⋯⋯⋯⋯⋯⋯⋯⋯⋯ 1 5 式中 N 试验样车在规定的总试验时间内出现的当量故障数,其值按式 1 6 计算 3 N 一∑R s t ’l 式中 R .试验期间,样机出现第i 类故障次数量; S .第i 类故障的加权系数。 当N ≤1 时,令N 1 。 543 故障分类豆故障模式 5 .4 .3 .1 流动式混凝土泵的故障分类应符合Q c /T3 4 的规定,故障分类及加权系数见表5 G B /T2 6 4 0 9 - - 2 0 表5 故障分类及加权系数 o 致命故障 1 严重故障 S l 一3 .0 2 一般故障 S 2 1 .0 I 3 轻度故障S 。- - 0 1 5 43 .2 a b c 5 .4 .3 .3 a b c d 流动式混凝土泵的故障模式由三部分组成 专用功能零部件的故障模式及分类举例见表C .1 ; 混凝土泵的故障模式及分类按G B /T1 3 3 3 3 的规定} 汽车底盘的故障模式及分类按Q C /T3 4 的规定。 故障判别原皿q 按定义判断样车本质故障类别时,各类故障是互不相容的,即对某一本质故障只判定为四类本 质故障中的一类。 本质故障判别,应以其造成的现场后果划分故障类别。 同时发生的相关故障作为一次故障,同时发生的不相关的故障应分别计数 若发生表C .1 以外的故障,可类比表中相似故障特征划定故障类别。 6 检验规则 6 .1 出厂检验 流动式混凝土泵必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产品出厂时,应附有质量检验 部门签发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项目见表6 。 表6 出广检验和型式检验项目 类别章节代号榆验项目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设计要求产品功能检查√5 .2 1√521 功能盈 支腿最大支承力 √52 .42 般要求 布料作业范围 √523 2√5 .2 .32 4 .23 底盘技术要求 √5 .2 1 车辆参数√53 1 整机要求专用结构几何参数 √53 1 √531 结构件强度√536 整机抗倾覆稳定性 √52 42√5 .2 .42 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