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土矿的碱溶出.doc
8.2铝土矿的碱溶出 8.2.1基本原理 铝土矿碱溶出的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lOOH十NaOH(aq)=NaAlO2(aq)十H2O (81) A1OH3s十NaOH(aq)=NaA lO2(aq)十2H2O (82) 铝土矿中Al2O3的具体形态因矿源而异,分别有三水铝石AlOH3,一水软铝石γAlOOH,一水硬铝石αAlOOH,其活性按上述次序依次降低。因此其动力学规律亦不尽相同。对三水铝石而言,在25~100℃范围内为化学反应控制,但温度超过150℃则逐步向扩散控制过渡。对一水软铝石和一水硬铝石,在温度低干l75℃时,其浸出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超过l75℃则趋势逐步变缓,可能是逐步过渡到扩散控制所致。 实际浸出过程是在高温下>200℃进行,故一般为扩散控制。 8.2.2工艺简述 1)高压浸出器组连续溶出工艺 铝土矿的碱溶出般在连续作业的高压浸出器组内进行,浸出器组分别由若干个预热器、高压浸出器高压釜和自动蒸发器组成,如图81所示。 采用这种设备系连续作业,可节省加排料时间和升温时间。操作简单,便于自动控制。采用高压浸出器设备时,其工艺条件大体为 温度视矿中A12O3的形态而异,对三水铝石形态的铝土矿为120~140℃,一水软铝石形态的铝土矿为205~230℃,而一水硬铝石形态则为230~245℃。 循环碱母液的αk值3.0~3.8,母液中NaOH质量浓度对直接蒸汽加热而言为270~280g/L,间接蒸汽加热为220~230g/L。 粒度视矿中A12O3形态而异,对三水铝石而言要求预磨至200~500μm,对一水硬铝石则要求达到70~80μm。 图81 直接加热高压溶出设备流程图 A-原矿浆分料箱;B-原矿浆槽;C-泵进口空气室;D-泵出口空气室;E-油压泥浆泵; F-双程预热器;H-自蒸发器;I-溶出矿浆缓冲器;J-赤泥液高位槽;K-冷凝水自蒸发器; P、Q-去加热赤泥液; L-高压蒸汽缓冲器;M-乏气管道;N-不凝性气体排出管;G-原矿浆管 道;S-减压阀;1,2-加热溶出器;3~10-反应溶出器 2)管道化溶出流程 为了提高溶出过程的生产能力,强化生产过程,目前新建的许多氧化铝生产企业通常采用管道化溶出技术进行生产。 图82为引进的法国单管预热间接加热压煮器溶出系统流程 8-2 单管预热间接加热压煮器溶出流程 固体含量为300~400g/L的矿浆在加热槽中从70℃加热到l00℃。再在预脱硅槽中常压脱硅4~8h。预脱硅后的矿浆配入适量碱,使固含达200g/L,温度90~100℃,用高压隔膜泵送入5级2400m长的单管加热器,用10级矿浆自蒸发器的前5级产生的二次蒸汽加热,矿浆温度提高到155℃。然后进入5台间接加热压煮器,用后5级矿浆自蒸发器产生的二次蒸汽加热到220℃,再在6台反应压煮器中用6MPa高压新蒸汽加热到溶出温度260℃,然后在3台保温反应压煮器中保温反应45~60min。高温溶出浆液经10级自蒸发,温度降到130℃后送入稀释槽。 管道化溶出的主要技术条件 1流量450m3/h; 2溶出温度260℃; 3碱液浓度Na2O225~235g/L; 4溶出温度下的停留时间45~60min; 5溶出液aK1.46; 6 Al2O3相对溶出率93%。 8.2.3铝土矿碱溶出操作 铝土矿碱溶出的实际操纵要根据具体工艺和设备来进行。 A开车步骤 开车步骤如下 1启动时要关闭机组3~10号反应溶出器排汽阀以便机内存水往后排,缓慢通汽,适当控制出料阀门,慢慢地进行升温提压,预热到0.5MPa的压力时,检查并拧紧各部分的螺栓,然后关闭出料阀门继续升温提压; 2预热到压力2MPa时,打开排汽阀和微启出料阀,排不凝性气体,检查出料系统是否畅通,然后再关闭出料阀门继续升温提压至工作压力。全部预热时间,冬季约3~4h,夏季约2~3h; 3预热完毕后,将进料系统的阀门应开的打开,应关的关闭,然后通知进料泵岗位操作人员可以进料; 4当料进至溶出器后,适当增大通汽量,并注意机内温度,防止超压。溶出器装满约80%时,便可打开出料阀出料,调整针型阀,控制进、出料平衡; 5自蒸发器应根据机组压力适当地打开排气阀阀门进行排气。 B停车步骤 1停车时首先通知泵工停止进料,然后再停止预热器的通汽,再关闭溶出器进料阀门,关闭溶出机组排气阀; 2以保持温度和不堵喷头为原则来降低蒸汽压力; 3保持正常出料速度将机内矿浆出空,出料过程中1号溶出器内的压力必须高于2号溶出器; 4当机组压力降到零时,开大蒸汽阀门吹净机内存料后,关闭出料阀门; 5预热器放料,并用高压水冲洗。 C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新安装或大修后的溶出器机组,需经l.5倍的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2要控制进出料的平衡,稳定机组压力; 3定时检查并活动出料针型阀; 4控制好不凝性气体的排放,进行满罐操作; 5溶出时间控制在2h,以增加氧化铝的溶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