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研究——以铝土矿资源为例.doc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研究以铝土矿资源为例 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破坏,产生了地质灾害及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资源型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我国铝土矿资源为例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及发展铝土矿资源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关键词矿产资源;铝土矿;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0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 - 972X201002 - 0043 - 03建国6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增长了10多倍,而消耗掉的矿产资源却增长了40多倍。矿产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如何更好地综合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是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二、我国铝土矿资源特征及现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铝土矿资源较为丰富,我国铝土矿保有基础储量在世界上居第七位,储量在世界上居第八位。截至到2006年保有的资源储量为27.76亿吨,其中储量为5.42亿吨,基础储量为7.42亿吨,资源量为20.35亿吨;主要分布在山西、贵州、河南、广西4省区,其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0.9,其中山西41.6、贵州17.1、河南16.7、广西15.5。另外,重庆、山东、云南、河北、四川、海南等15个省市也有一定的资源储量,但其总量仅占全国的9.1。其中,山西省资源储量最大,目前共有矿山64座,其中持有铝土矿采矿证的矿山35座,设计生产总能力为612.5万吨/年。目前铝土矿矿山企业均为露天开采,平均回采率在90左右,中铝山西分公司所属矿山由于采用机械化规模开采,回采率在95以上,但是贫化率较高。35个铝土矿矿山企业保有资源储量为13876万吨,占山西省保有资源储量的15。目前已提交的铝土矿产地136处,其中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地84处,未列入储量表的矿产地52处,按工作程度分,勘探13处,详查33处,普查71处(其中上表40处,未上表31处),预查19处,另有持探矿证正在勘查的矿区51处。山西省铝土矿资源的勘查程度偏低,基础储量仅占总资源量的11.42,可供开采的储量不足。三、我国铝土矿资源的经济形势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虽大,但从2004年就开始显现需求紧张态势,尤其2005年以来形势更加严峻。由于国内电解铝工业的盲目发展致使国内氧化铝销售市场缺口较大,不得不大量进口氧化铝,从近两年铝行业供求态势看,电解铝对氧化铝的需求大于氧化铝行业的产量,且价格走势看好,国内有经济实力的国有及民营企业集团纷纷到有铝资源省份的地区和县投资建设氧化铝厂,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2008年中国氧化铝产量为2279万吨,同比上升17. 1,进口氧化铝为459万吨,同比下降10.51。河南省氧化铝产量856万吨,继续保持首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华银铝业公司(1600千吨/年)、中铝平果铝业有限公司三期900千吨/年、靖西氧化铝项目400千吨/年的先后投产,使广西氧化铝产量增长160.38。山东省的氧化铝企业所需的铝土矿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由于氧化铝价格一路下滑,促使企业纷纷减产,所以山东省的氧化铝产量仅微增3.08。2008年各地区的氧化铝产量情况如图1所示。由于各地纷纷建设氧化铝厂,地方政府铝资源“保护”观念开始转变,由漠视到重视,对本地区铝矿资源开始控制,已建企业收购铝矿难度越来越大。由于地方对铝资源的控制和政府部门对非煤矿山整顿,部分采点将被关停,加之因采矿年代已久,中浅部易采的富矿资源已所剩不多,而深部开采因成本高开采量较小,另外,各省地方氧化铝厂也将在省外抢占铝资源。种种现象表明,我国铝土矿资源形势对我国铝企业和铝资源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三、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矿业循环经济1.资源循环型经济的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及减少环境污染。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此后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能够节约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充分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由于节约资源和保护了环境,从而能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上升到质量型的服务增长,符合科学发展观精神。第三,循环经济不仅在生产方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消费方面也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第四,由于循环经济模以“食物链”的形式组织生产,拉长了“生产链”,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了环保行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水平。循环经济模式给人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质的变革,它使人们重视“自然资本”的作用,生态阈值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2.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在矿产行业中,循环经济理论对于促进企业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经营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决定了矿业经济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从勘探一开采一鼎盛(高产稳产)一衰退一枯竭的过程。伴随着矿业由兴到盛而衰的演变轨迹,单纯以矿产产业为支柱的矿业地区也会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以致于矿竭城衰。但是,如果矿区在资源衰退之前或在资源的高产稳产时期,利用矿业积累的资金、技术、人才滚动式带动其他行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把重点转移到培育非矿资源型支柱产业上,减少对矿产的依赖度,就能顺利实现矿区经济的资源接续和产业接替。这样,在矿产资源走向衰竭之前,矿区经济就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撑点,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经济活力,顺利地跳出一般矿区的生命周期,在较高的起点上获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矿业循环经济中,除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个“3R”原则外,笔者认为针对管理层面的再组织原则、意识层面的再思考原则、尾矿选取利用的再制造原则以及提高工业冶炼技术的再修复原则等应该像“3R”原则一样受到重视,成为矿业循环经济模式中的基本原则,得到普遍认识和推广。在矿产行业内,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就要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要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在社会层面要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设,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应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四、相关结论与思考1.矿业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控制资源消耗从而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国作为资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使矿产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金融危机之后,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更加剧了国际社会对矿产资源等能源的争夺,因此必须控制资源消耗量,建设节约型社会,使节约资源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我国人口众多及资源短缺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应通过引导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公共和轨道交通占城市客运比例、建造高效节能集约式居民住宅和公用建筑、建立节能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等措施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通过设计中国式的绿色消费模式、加强教育形成舆论、媒体引导等手段,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实现。2.完善法制规范是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在我国资源的开采和合理使用中涉及的环境保护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以及配合,这需要政府监管、企业自律以及建立环境保护测评的公众参与制度,但是从根本上说,立法才是最有力度的方式。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主要体现为两个基本法律,即2003年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和2009年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它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因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而言,大力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政府作为建立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社会机制的主体,应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