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概况.doc
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高家梁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 第五章 通 风 与 安 全 第一节 概 况 一、瓦斯概况 据钻孔瓦斯测定成果(表5-1-1)可知,煤层CH4含量在0.01~0.49ml/g燃,自然瓦斯成分中CH4在0.05~42.20,瓦斯分带属二氧化碳~氮气、氮气~沼气带,即瓦斯风化带。 瓦斯测定成果见表5-1-1。 煤层 编号 瓦斯含量(ml/g燃) 自然瓦斯成分() 瓦斯 分带 CH4 CO2 C2C6 CH4 CO2 N2 2-2上 0.00-0.01 0.003 0.00-0.01 0.013 1.50-2.74 2.033 1.16-3.97 3.023 93.29-97.34 94.963 二氧化碳~氮气带 2-2中 0.00-0.01 0.017 0.00-0.01 0.007 0.00-7.98 2.297 0.41-14.81 7.167 80.79-98.58 90.567 二氧化碳~氮气带 3-1 0.00-0.04 0.014 0.00-0.13 0.074 0.06-3.12 1.904 1.26-4.36 2.904 92.84-97.40 95.224 二氧化碳~氮气带 4-2中 0.00-0.03 0.018 0.00-0.01 0.008 0.00-16.96 8.888 0.23-9.30 4.538 80.93-97.25 86.598 二氧化碳~氮气带 氮气~沼气带 5-1 0.00-0.08 0.025 0.01-0.18 0.055 0.00-1.74 0.365 1.37-11.12 4.215 87.82-98.63 93.445 二氧化碳~氮气带 6-2中 0.00-0.49 0.0614 0.00-0.47 0.0514 0.00-42.20 7.8214 0.96-9.42 3.7514 55.05-99.04 88.4314 二氧化碳~氮气带 氮气~沼气带 表5-1-1 煤层瓦斯测试成果表 钻孔瓦斯测试含量虽然较低,但在未来煤矿生产过程中,仍应加强通风管理,设置专人对井下瓦斯进行严密监测,防止井下通风不良使瓦斯局部富集,而造成人员伤亡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煤 尘 据本次勘查施工的G26、G28号钻孔对2-2上、2-2中、4-2中、5-1、6-2中煤层的测试结果,火焰长度大于400mm,抑止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8095,煤尘有爆炸性,故井田属有煤尘爆炸危险性井田。 三、煤的自燃 据原铜匠川区详查报告对煤层自燃倾向等级测定结果,各可采煤层均为易自燃,着火温度小于305℃。另据野外实地观察,详查区内煤层露头有自燃现象。 本次勘查在钻孔煤芯煤样中自燃倾向等极测试结果。着火温度(T1)在283~320℃之间,△T1-3在12~49℃,煤的自燃倾向等级为易自燃、很易自燃。 四、地 温 根据本次勘查对6个钻孔进行的简易测温成果表明区内变温带的深度在60m左右,恒温带深度在80m左右。恒温带地温11.5~13.7℃,平均12.6℃;增温带地温11.8~18.6℃,平均17.7℃。地温梯度平均1.3~2.3℃/百米,平均1.80℃/百米。在孔深400m处,地温最高为18.6℃。本区无地温异常,属地温正常区,无地热危害。 五、放射性异常 本次勘查对本阶段和以往施工钻孔的自然伽玛曲线进行了系统研究,只有以往施工的113号钻孔有放射性异常。该钻孔位于井田中部,放射性异常层呈孤立点,分布范围较小。放射性异常层厚度0.40m,深度182.70 m,放射性强度为850γ(1γ等于7.1710-2PA/kg),岩性为灰绿色粗粒砂岩,赋存层位在侏罗系中统地层的底部。除此之外,井田的其它地段均为放射性正常区。 第二节 矿井通风 一、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根据本矿井的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设计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布置,工业场地内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三条井筒,矿井移交时在2-2上煤布置两个连采工作面,2-2中煤布置一个长壁综采工作面和一个连掘工作面;设计初期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主、副斜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 二、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矿井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设计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局扇压入式通风,其风流直接进入回风巷。 井下硐室通风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充电硐室、2-2中煤采区变电所及胶带机头变电所采取独立通风,中央变电所及水泵房风流混入进风风流中,个别硐室其长度小于6m,可采用扩散通风。 三、矿井瓦斯涌出预测及矿井瓦斯等级确定 本矿井属低沼气矿井。根据2-2上煤、2-2中煤、3-1煤、4-1煤、5-1煤和 6-2中煤瓦斯含量的变化情况,本次设计按最大原则对2-2上煤和2-2中煤的瓦斯含量进行瓦斯预测,2-2上煤和2-2中煤的瓦斯含量取6-2中煤的测试结果,并以此确定矿井瓦斯等级和进行通风系统设计。 设计采用分源法预测回采及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1.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1 2-2上煤为连续采煤机采煤,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 ① 开采煤层瓦斯涌出量q回1 q回1=K1K2K3X-Xc 式中 q回 1开采煤层(包括围岩)瓦斯涌出量,m3/t; K1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K11.2; K2工作面丢煤瓦斯涌出系数,K21/η,η为工作面回采率,综采值为0.95,综放值为0.85; K3准备巷道预排瓦斯影响系数,K3 ; 式中 L回采工作面长度,取240m; h巷道预排瓦斯带宽度,h0.808T0.55; m煤层厚度,取2.5m; m0煤层开采厚度,取2.5m; X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 XX XC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XCXC′ 式中 X′纯煤原始瓦斯含量; XC′纯煤残存瓦斯含量,m3/t燃,XC′10.385e/X Ad原煤中灰份含量,取10.47; Wad原煤中水分含量,取9.17; 则X0.490.40 XC′10.385e-7.207/0.400.019 XC0.0190.015 q1=1.21/0.950.40-0.015 =0.39m3/t ② 煤层邻近煤层瓦斯涌出量q回2 q回2 式中 q回2回采工作面邻近煤层瓦斯涌出量,m3/t; mi第i个邻近煤层的厚度,取3.2m。 m0开采煤层的厚度,取2.5m; Xi第i个邻近煤层的瓦斯含量,取0.40m3/t; Xic第i个邻近煤层的残存瓦斯含量,取与开采煤层相同值,取0.015; Ki第i个邻近煤层受采动影响的瓦斯排放率。Ki1-hi/hp; hi第i个邻近煤层距开采层的垂直距离,取25m; hP受开采层采动影响,临近层能向工作面涌出卸压瓦斯的岩层破坏范围,m。根据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对于下邻近层,hp3560,取平均值48。 2-2上煤层的邻层(2-2中煤)的瓦斯涌出量 q回2=(1-)0.40-0.015=0.24m3/t 所以2-2上煤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q回 q回1 q回2 0.390.240.63m3/t (2)2-2中煤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 ①开采煤层瓦斯涌出量q回1 q回1=K1K2K3X-Xc 式中 q回 1开采煤层(包括围岩)瓦斯涌出量,m3/t; K1围岩瓦斯涌出系数,取K11.2; K2工作面丢煤瓦斯涌出系数,K21/η,η为工作面回采率,综采值为0.95,综放值为0.85; K3准备巷道预排瓦斯影响系数,K3 ; 式中 3.2 L回采工作面长度,取240m; h巷道预排瓦斯带宽度,h0.808T0.55; m煤层厚度,取3.2m; m0煤层开采厚度,取3.2m; X煤层原始瓦斯含量,m3/t; XC煤层残存瓦斯含量,m3/t,XCXC′ 式中 X′纯煤原始瓦斯含量, XC′纯煤残存瓦斯含量,m3/t燃,XC′10.385e/X Aad原煤中灰份含量,取9.56; Wad原煤中水分含量,取10.04; 则XC′10.385e-7.207/0.400.019 XC0.0190.015 q1=1.21/0.950.40-0.015 =0.39 m3/t ②煤层邻近煤层瓦斯涌出量q回2 q回2 式中 q回2回采工作面邻近煤层瓦斯涌出量,m3/t; mi第i个邻近煤层的厚度,取1.9m; m0开采煤层的厚度,取2.5m; Xi第i个邻近煤层的瓦斯含量,取0.15m3/t; Xic第i个邻近煤层的残存瓦斯含量,取与开采煤层相同值; Ki第i个邻近煤层受采动影响的瓦斯排放率。Ki1-hi/hp; hi第i个邻近煤层距开采层的垂直距离,取30m; hP受开采层采动影响,临近层能向工作面涌出卸压瓦斯的岩层破坏范围,m。根据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及利用技术手册对于下邻近层,hp3560,取平均值48。 2-2中煤层的邻层(3-1煤)的瓦斯涌出量 q回2=(1-)0.40-0.015=0.11m3/t 所以2-2中煤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q回 q回1 q回2 0.390.110.50m3/t 2.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q掘 投产时配备一套连掘工作面。 q掘=q掘1+q掘2 式中q掘1掘进巷道煤壁瓦斯涌出量,m3/min; q掘2掘进巷道落煤瓦斯涌出量,m3/min; q掘1DVq02-1 式中 D巷道断面内暴露煤面的周边长度,取20.3m; V巷道平均掘进速度,0.052m/min; L掘进巷道长度,取1000m; q0暴露煤壁初始瓦斯涌出强度,m3/m2min; q0=aX[0.0004Vdaf20.16] 式中 Vdaf煤的挥发分,取33.70; a取值为0.026; q掘2=SVρX-Xc 式中 S掘进巷道断面积,取20.3m2; V巷道平均掘进速度,取0.0064m/min; ρ煤的密度,取1.30t/m3; 则工作面巷道掘进工作面 q0=0.0260.40[0.000433.7020.16]=0.0064 q掘1=20.30.0520.0064(2-1) =1.87m3/min; q掘2=20.30.0521.30(0.40-0.015)0.54m3/min 则q掘=q掘1+q掘2 =1.870.542.41m3/min 3 盘区瓦斯涌出量预测 q盘=KAi1440/A0 式中 q盘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K生产采区采空区瓦斯涌出系数,取1.45; q回i第i个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 m3/t; Ai第i个回采工作面的平均日产量,t/d; q掘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m3/min; A0生产采区回采煤量和掘进煤量之和,t/d; 设计以一个生产盘区、一个综采工作面、两个连采工作面、一个连掘工作面保证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和生产接替。 则 q盘=1.450.6376970.50987914402.41 76979879910 =1.04m3/t。 4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q矿=KA0i/ 式中 q矿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K已采盘空区瓦斯涌出系数,取1.45。 则 q矿=1.451.04(7697+9879+910)/(7697+9879+910) =1.51m3/t。 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 Q=1.51m3/t(7697+9879+910)t2460min =19.38m3/min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本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51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9.38m3/min,因此,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四、矿井通风风量、负压及等积孔计算 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井下用风地点较多,根据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计分别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和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矿井按6.0Mt/a生产能力考虑。 一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4NK 式中Q矿井总供风量,m3/min; 4每人每分钟供风标准,m3/min人;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118人; K风量备用系数,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取1.25; 则Q41181.25590m3/min 9.8m3/s 二 按井下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工作地点实际需风量总和计算 即Q矿(ΣQ采ΣQ掘ΣQ柴ΣQ硐ΣQ其他)K矿通 式中 ΣQ采采煤工作面需风量总和; ΣQ掘掘进工作面需风量总和; ΣQ柴稀释柴油机废气需风量总和; ΣQ硐独立通风硐室需风量总和; ΣQ其他矿井除了采煤、掘进和硐室地点外其他井巷需要的风量总和; 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 1 2-2中煤综采工作面风量 ①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回T’Kc/60 式中 Q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s; T’采煤工作面平均每分钟产量,2-2中煤T’=20.08t/min; Kc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取1.4 Q采=1000.5020.081.4/60 =23.4 m3/s。 ②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VcScKi 式中 Vc回采工作面适宜风速,m/s,取1.8; 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取8 m2; Ki工作面长度系数,取1.4; Q采=1.881.4 =20.2m3/s ③ 按工作面最大人员数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 Q采4nc 式中,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c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5人; Q采425100m3/min1.7m3/s 按1、2、3项中取最大值原则,根据附近煤矿工作面配风情况及相关经验,设计确定2-2中煤综采工作面风量25m3/s。 ④ 按风速验算 根据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采煤工作面的最低风速不得小于0.25m/s,最大风速不得大于4m/s的要求进行验算,即采煤工作面风量应满足 0.25SC≤Q采≤4SC 式中,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m2 0.258.0≤Q采≤48.0即Q采∈[2,32] 所以,2-2中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取25.0 m3/s。 2 2-2上煤连采工作面风量 ①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00q回T’Kc/60 式中 Q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s; T’采煤工作面平均每分钟产量,2-2上煤T’=3.25t/min; Kc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取1.4 Q采=1000.633.251.4/60 =4.8 m3/s。 ②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采=VcScKi 式中 Vc回采工作面适宜风速,m/s;取1.3 Sc回采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m2;8 m2 Ki工作面长度系数,取1.4 Q采=1.381.4 =14.6m3/s ③ 按工作面最大人员数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 Q采4nc 式中,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c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15人; Q采41560 m3/min1.0 m3/s 按(1)、(2)、(3)项中取最大值原则,根据附近煤矿连采工作面配风情况及相关经验,设计确定2-2上煤连采工作面风量15m3/s。 3 掘进工作面风量 投产时即达产,配备一个连掘工作面。 ①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掘进工作面配风为 Q掘100q掘kd/60 式中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风量,m3/s; q掘掘进工作面平均瓦斯涌出量,取2.41m3/min; kd掘进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2.0; Q掘9=1002.412/60=8.03m3/s; ② 按掘进工作面最大人员数量计算 Q掘4nj 41560m3/min 1.0 m3/s 本设计根据实际经验以及相邻矿井的生产现状,设计连掘工作面风量取10.0m3/s; 5 井下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计算 根据井下开拓布置和现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充电硐室及采区变电所其回风必须直接进入回风流,其余硐室采用扩散或串联通风。依据本矿井开拓布置情况,井下 2-2中煤辅助运输巷内的爆炸材料发放硐室、充电硐室、胶带机机头变电所及2-2中煤采区变电所各配风2m3/s。 合计硐室配风248m3/s。 6 稀释无轨胶轮车(柴油机车)废气需风量 依据现代矿井辅助运输设备选型及计算中的统计① 美国、澳大利亚要求一般井下使用柴油机巷道风量不少于3m3/kWmin。美国矿业安全局规定当多台柴油机车辆在同一巷道中运行时,第1台按上述规定值配风,第2台按75%,3台及更多时,按每台加50%配风。② 英国要求不少于5.44 m3/kWmin。③ 德国、日本要求使用柴油机的配风量不少于4~6m3/kWmin。所以单位功率配风量标准为4m3/分/马力。 按照采矿工程设计手册计算方法,若采用柴油机设备作辅助运输时,应计算巷道配风量,即如果有多台设备运行时通风量为第一台柴油机设备风量按4.0 m3/minkW;第二台加单台的75%;第三台及以上各台分别加50%的风量进行计算。 按全矿井生产高峰时2台WCQ-3C型固定厢式无轨胶轮材料车(75Kw)、2台WCQ-3C型自卸车厢式无轨胶轮材料车(75kW)、2台WqC2J型平头双排平板式胶轮车(50kW)、1台防爆装载机(50kW)同时工作时计算稀释柴油机车尾气风量 ΣQ柴 m3/s 25.5m3/s 根据以上计算,稀释无轨胶轮车(柴油机车)废气需风量取 ΣQ柴25.0m3/s 7 其它地点需风量 按上述井下需风量之和的5计算,则 ΣQ其他1(2515210825)54.9m3/s 3.矿井总风量 Q矿(2515210825+4.9)1.25129.6m3/s 取Q矿130m3/s 根据上述两种计算办法的计算结果,按取大值的原则,设计确定矿井总风量取130m3/s。 三 负压及等积孔计算 根据本矿井开拓形式和工作面布置位置的具体情况,矿井投产时期工作面布置在首采盘区的中部,保证矿井的顺利达产;矿井生产4年后工作面推进到主斜井井底附近,此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11年后工作面移至井田中部矿井通风转为困难时期。利用计算机通风网络解算软件,分别计算出回风斜井服务年限内开采区投产时期、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各类巷道的风量及负压。局部通风阻力按矿井负压的10%计算,网络原始数据及计算结果分别见表5-2-1、表5-2-2、表5-2-3、表5-2-4、表5-2-5、表5-2-6。各时期的矿井通风风量、负压及等积孔见表5-2-7。 煤炭工业西安设计研究院 515 鄂尔多斯市昊华精煤有限责任公司高家梁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第五章 通风与安全 表5-2-1 投产时期原始数据 巷道编号 名 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摩擦阻力系数kgs2/m4 周长m 长度m 断面积m2 有效断面系数 巷道类型 固定风量m3/s 1 副斜井表土段 砌碹 1 2 0.0006 16.1 150 17.8 0.9 一般巷道 2 副斜井基岩段 锚喷 2 3 0.0012 16.1 1030 17.8 0.9 一般巷道 3 2-2上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 4 0.0012 17 1366 17.5 0.9 一般巷道 4 2-2上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4 5 0.0012 17 175 17.5 0.9 一般巷道 5 联络巷道 锚喷 5 6 0.0012 17 80 17.5 0.9 固定风量巷 10.0 6 01、02连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巷 锚喷 4 10 0.0014 15 2744 12.5 0.9 一般巷道 7 01、02连采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 10 0.0016 15 2744 12.5 0.8 一般巷道 8 01连采工作面 锚喷 10 11 0.005 15 125 12.5 0.8 一般巷道 9 01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11 12 0.0012 15 2744 12.5 1 一般巷道 10 01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11 12 0.0012 15 2744 12.5 1 一般巷道 11 联络巷道 锚喷 12 7 0.0012 15 120 12.5 1 一般巷道 12 02连采工作面 锚喷 10 39 0.005 15 125 12.5 0.8 一般巷道 13 02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39 40 0.0012 15 2744 12.5 1 一般巷道 14 03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39 40 0.0012 15 2744 12.5 1 一般巷道 15 联络巷道 锚喷 40 41 0.0012 17 80 17.5 0.9 固定风量巷 15.0 16 联络巷道 锚喷 4 8 0.0012 17 80 17.5 0.9 固定风量巷 5.0 17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6 7 0.0012 17 75 17.5 1 一般巷道 18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7 8 0.0012 17 150 17.5 1 一般巷道 19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8 41 0.0012 17 150 17.5 1 一般巷道 20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41 9 0.0012 17 2250 17.5 1 固定风量巷 45.0 21 辅助运输暗斜井 锚喷 3 13 0.0014 15.8 276 17.3 0.9 一般巷道 22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3 14 0.0012 17 435 17.5 0.9 一般巷道 23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4 15 0.0012 17 160 17.5 0.9 一般巷道 续表5-2-1 投产时期原始数据 巷道编号 名 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摩擦阻力系数kgs2/m4 周长m 长度m 断面积m2 有效断面系数 巷道类型 固定风量m3/s 24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5 16 0.0012 17 440 17.5 0.9 一般巷道 25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6 17 0.0012 17 360 17.5 0.9 一般巷道 26 联络巷道 锚喷 17 18 0.0012 17 40 17.5 1 一般巷道 27 联络巷道 锚喷 18 19 0.0012 17 40 17.5 1 固定风量巷 30.0 28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19 32 0.0012 17 75 17.5 1 一般巷道 29 主斜井表土段 砌碹 1 20 0.0006 15.8 150 17.3 0.8 一般巷道 30 主斜井基岩段 锚喷 20 21 0.0012 15.8 335 17.3 0.8 一般巷道 31 联络巷道 锚喷 21 22 0.0012 17 40 17.5 1 固定风量巷 36.0 32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22 23 0.0012 17 180 17.5 0.9 一般巷道 33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23 43 0.0012 17 180 17.5 0.9 一般巷道 34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43 36 0.0012 17 90 17.5 0.9 一般巷道 35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6 13 0.0012 17 390 17.5 0.9 一般巷道 36 联络巷道 锚喷 23 24 0.0012 17 40 17.5 0.9 固定风量巷 25.0 37 联络巷道 锚喷 24 28 0.0012 17 120 17.5 0.9 固定风量巷 3.0 38 2-2中煤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4 25 0.0014 15.4 1532 14.7 0.8 一般巷道 39 2-2中煤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5 26 0.0014 15.4 270 14.7 0.8 一般巷道 40 2-2中煤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26 18 0.0014 15.4 320 14.7 0.8 一般巷道 41 管子道 锚喷 36 29 0.0012 5.4 120 4.2 1 固定风量巷 3.0 42 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砌碹 14 37 0.0012 7.7 150 4.2 1 固定风量巷 3.0 43 充电硐室 锚喷 15 30 0.0012 13 150 11.9 1 固定风量巷 3.0 44 2-2中煤连掘工作面 锚喷 25 31 0.002 15.8 300 17.3 0.75 固定风量巷 10.0 45 07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巷 锚喷 16 33 0.0014 16.4 2723 16 0.9 一般巷道 46 07综采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16 33 0.0016 17.2 2723 16.6 0.8 一般巷道 续表5-2-1 投产时期原始数据 巷道编号 名 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摩擦阻力系数kgs2/m4 周长m 长度m 断面积m2 有效断面系数 巷道类型 固定风量m3/s 47 07综采工作面 锚喷 33 34 0.004 18.4 240 19.2 0.75 一般巷道 48 07综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34 35 0.0012 16.4 2723 16 0.9 一般巷道 49 07综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34 35 0.0012 16.4 2723 16 0.9 一般巷道 50 联络巷道 锚喷 16 26 0.0012 16.4 80 16 0.9 一般巷道 51 联络巷道 锚喷 35 32 0.0012 16.4 80 16 0.9 一般巷道 52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32 31 0.0012 17 540 17.5 1 一般巷道 53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31 30 0.0012 17 130 17.5 1 一般巷道 54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30 37 0.0012 17 130 17.5 1 一般巷道 55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37 29 0.0012 17 1225 17.5 1 一般巷道 56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29 44 0.0012 17 961 17.5 1 一般巷道 57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44 28 0.0012 17 80 17.5 1 一般巷道 58 2-2中煤中央回风大巷 锚喷 28 9 0.0012 17 210 17.5 1 一般巷道 59 胶带机头变电所及通道 锚喷 24 44 0.0012 7.6 40 5.6 0.9 固定风量巷 4.0 60 采区变电所 锚喷 26 31 0.0012 7.6 40 5.6 0.9 固定风量巷 4.0 61 主斜井撒煤清理硐室 锚喷 21 38 0.0012 15.8 100 17.3 0.8 一般巷道 62 主斜井撒煤清理硐室联络斜巷 锚喷 38 43 0.0012 7.6 265 5.6 0.9 固定风量巷 4.0 63 回风斜井 锚喷 9 27 0.001 15.8 340 17.3 1 一般巷道 64 风硐 砌碹 27 1 0.0006 8.9 40 12.4 1 固定风量巷 130.0 表5-2-2 投产时期计算结果表 巷道编号 名 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巷道风阻k 巷道风量m3/s 巷道负压mmh2o 巷道风速m/s 调整后风阻ku 备注 1 副斜井表土段 砌碹 1 2 0.0003 90 2.1 5.6 2 副斜井基岩段 锚喷 2 3 0.0035 90 28.6 5.6 3 2-2上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3 4 0.0052 45 10.5 2.9 4 2-2上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4 5 0.0007 10 0.1 0.6 5 联络巷道 锚喷 5 6 0.0003 10 9.7 0.6 0.0974 6 01、02连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巷 锚喷 4 10 0.0295 15.5 7.1 1.4 7 01、02连采工作面带式输送机巷 锚喷 4 10 0.0337 14.5 7.1 1.4 8 01连采工作面 锚喷 10 11 0.0048 15 1.1 1.5 9 01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11 12 0.0253 7.5 1.4 0.6 10 01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11 12 0.0253 7.5 1.4 0.6 11 联络巷道 锚喷 12 7 0.0011 15 0.2 1.2 12 02连采工作面 锚喷 10 39 0.0048 15 1.1 1.5 13 02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39 40 0.0253 7.5 1.4 0.6 14 03连采工作面回风巷 锚喷 39 40 0.0253 7.5 1.4 0.6 15 联络巷道 锚喷 40 41 0.0003 15 1.1 1.0 0.0050 16 联络巷道 锚喷 4 8 0.0003 5 10.2 0.3 0.4079 17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6 7 0.0003 10 0.03 0.6 18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7 8 0.0006 25 0.4 1.4 19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8 41 0.0006 30 0.5 1.7 20 2-2上煤回风大巷 锚喷 41 9 0.0086 45 66.4 2.6 0.0328 21 辅助运输暗斜井 锚喷 3 13 0.0012 45 2.4 2.9 22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3 14 0.0017 57 5.4 3.6 23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4 15 0.0006 54 1.8 3.4 续表5-2-2 投产时期计算结果表 巷道编号 名 称 支护方式 始节点号 末节点号 巷道风阻k 巷道风量m3/s 巷道负压mmh2o 巷道风速m/s 调整后风阻ku 备注 24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5 16 0.0017 51 4.4 3.2 25 2-2中煤辅助运输大巷 锚喷 16 17 0.0014 16.6 0.4 1.1 26 联络巷道 锚喷 17 18 0.0002 16.6 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