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调查作业指导书1.doc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调查作业指导书 页码1/10 地球物理调查作业指导书 1技术文件规定、法规 1 DZ/T 008293区域重力调查规范。 2 DZ/T 000491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50 000。 3 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测技术规程。 4 DZ/T 014494地面磁法勘查技术规程。 5 DZ/T 00709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6 DZ/T 007293电阻率法测深法技术规程。 7 DZ/T 007393电阻率剖面法技术规程。 8 DZ/T 008193自然电场法技术规程。 9 DZ/T 018493地面甚低频电磁法技术规程。 10 DZ/T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报批稿。 11 DZ/T 地球物理勘查名词术语报批稿。 12 GB/T 1449993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符号。 13 GB/T 006993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14 原地质矿产部82物化探图件编制规范。 15 DZ/T 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16 原地质矿产部83物探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17 原地质矿产部90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 18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0地球物理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19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0地球物理调查原始资料检查暂行规定。 20 GB 964988地震勘探规范。 2 操作细则 1 QC 7.5.10301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表QC11。 2 QC 7.5.10302 重力仪操作步骤。 3 QC 7.5.10303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法操作细则表QC12。 4 QC 7.5.10304IGSI/MP4型质子磁力仪各方法的设置和操作细则。 5 QC 7.5.10305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表QC13。 6 QC 7.5.10306地球物理勘查地震勘探操作细则表QC14。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 页码2/10 表QC11 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表 工种名称 技术要求 工种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重力仪性能调节与试验 测程调节 根据测区内重力值的变化情况,将测程调节至合适位置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仪器 操作员 光线、电子灵敏度调节 按重力调查技术规定进行调节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野外工作期间每半月调节一次 仪器 操作员 调节水准器并测定水泡曲线 要求水准器调节后测定的水泡曲线偏离正确位置不超过一小格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野外工作期间每半月检查和调节一次 组长、仪器操作 员 格值标定 1格值标定相对均方差小于1/2 000;2相邻两次格值标定,格值相对变化率小于1/1 000;3一组读格差三程循观测取得最大与最小读格差之差不大于1.5格,合格读格差数量不少于6个,不合格读格差不大于2个 关键 1按重力调查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格值标定;2仪器操作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 格值标定在投产前和施工结束后分别进行一次,应在国家重力仪格值标定场进行;仪器受到剧烈碰撞及修理后均应重新标定 仪器 操作员 静态试验 1试验时间不少于24h;2试验环境温度变化应力求小;3经理论固体潮改正后的仪器静态零点位移曲线,基本呈线性变化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记录环境温度,30 min读数一次,每次观测读数3次 仪器 操作员 动态试验 1试验点间重力差不小于310-5m/s2;2观测结果经理论固体潮改正后,精度满足0.110-5m/s2,基点联测精度应小于0.0610-5m/s2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试验时间不少于10 h,两点间单程观测时间间隔不大于20 min,每一点上观测3次 仪器 操作员 一致性 试 验 1要求做15~30个试验点,点间重力值变化应较大;2保证各台仪器必须同点位;3一致性均方误差不超过设计的测点观测均方误差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多台仪器投产前必须做好一致性试验,每点均应观测 仪器 操作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1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重力测量操作细则 页码3/10 续表QC11 工种名称 技术要求 工种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基点选择与重力联测 基点选择 应选在地基稳固、联测方便、附近地形和其他引力质量近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重力水平梯度较小的地方 关键 按重力调查技术规定与设计规定要求选定基点 基点 选定 基点应建立固定标志并统一编号 技术 负责 基点联测 应满足重力调查技术规定与设计要求 关键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 基点 联测 采用三程循环观测法,联测时各基点读数3次,每次读数后均应重新调平仪器水泡 重力 组长 测网布设 按重力调查技术规定与设计要求布设测网,编注点号 一般 1地形图设计概略点位;2按重力编号原则编注点号 测点编号一般由所在地形图的图幅号和所在坐标网左下角纵坐标值的末两位数字组成(先纵后横) 技术 负责 测点布设与观测 测点野外定 点 按设计要求的方法进行测点野外定点和三维坐标的测定 关键 按相应的测地工作方法进行 野外 定点 操作员 基点观测 1早基采用基-辅-基观测,晚基观测一回,基点各次读数差不应超过0.2格;2每次读数后应调节水泡平衡后方能读数;3辅点应与基点足够远,有一定高差;4两回基点读数间隔不小于5min,读数差不大于0.3格 关键 1适当活动仪器,适应外界温度20 min;2首先进行仪器光线灵敏度和水泡位置的检查,合格后方开始基点读数 应视测点重力值的变化情况将仪器测程调至合适位置,减少中间测程调节 操作员 测点观测 1采用单次观测法计数两次,读数差不应大于0.2格;2每日工作闭合时间不超过24 h,特殊情况可放宽至48h;3按设计要求执行 一般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仪器操作,详见重力规范 野外调节仪器测程时,应于调节后适当晃动仪器,其时间必须大于测定仪器调测程后的读数稳定时间,或经多次重复观测后,两次计数差不大于0.3格时方可继续工作 操作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2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重力仪操作步骤 页码4/10 重力仪操作步骤 1 重力仪操作步骤 1.1 仪器调平 1 将底盘放置平稳,利用底盘中心圆水准器将底盘大致放平,并用手把底盘放稳。 2 将仪器从桶内取出,放置在底盘上。仪器应直立从减震箱内取出,注意脚螺丝不要与桶相撞击。在底盘上移动仪器时不允许有震动摩擦的声音。 3 先用双手同时反向调节靠前的两个螺丝,使之与它相对应的水准器水泡居中。操作时不要拧得太快,当气泡接近居中时,更要缓慢,并适当地回拧一点。 1.2 开、关照明电源 仪器调平后打开电源开关,读好数据后应立即关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在野外发现亮度不够时,应及时更换电池。 1.3 读数 旋转计数器的旋扭亮线与零线重合。正确读一组数据并作记录。若亮线在零线右侧,拧的方向与上述相反。要注意计数器齿轮的间隙影响。当转动计数亮线移不到零线时,应考虑调节测程。 1.4 收置仪器 读取数据并记下观测时间后将仪器装入减震箱内,不许碰撞。如有碰撞应立即返回原测点进行检查,得新读数。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3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测操作细则 页码5/10 表QC12 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测操作细则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仪器设备的检查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一般 1检查三脚架与罗盘,并进行必要的调节;2全面检查仪器主体各部螺丝夹固情况;3检查仪器光系、水泡、开关、底盘,并作必要的调整 生产现场进行检查与校验 脚架工 操作员 仪器性能试验 稳定程度 试 验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一般 1选好试验地点;2连续取读数20次,并记录;3求出读数间最大偏差值 稳定度的试验应选在没有磁性干扰的地点 操作员 零点位移 试 验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一般 1按规范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2读数并记录,同时还应记录温度与时间;3计算经日变、温度改正后的零点位移情况,确定线性零点位移的时间间隔 确定读数的时间间隔边界观测10h 操作员 计绘员 转向差的 测 定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一般 按规范规定的仪器规程进行操作,测定常差和变差 操作员 精确度和一致性试验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一般 1按规范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读数;2按设计规定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各台仪器在测点上的观测平均值;3检查系统误差和计算均方误差 试验应选在磁场变化较规律,水平梯度较缓的异常区进行;读数在20格左右,选择距离大致相等的10~20个测点,各仪器在每个点上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往返观测;各仪器在同一点观测时,点位和仪器的高度应一致 操作员 计绘员 仪器常数测定 格值测定 1测定时间与技术要求,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2测定的相对误差按设计规定要求 关键 按规范规定操作 1测定格值;2计算格值 用赫氏线圈测定,至少要用三个较大电流值;测定时电流值不宜小于2mA,相邻电流不宜小于1mA;测定时要对仪器方位认真检查,并在两个方位内进行 操作员 计绘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3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地面磁测操作细则 页码;6/10 续表QC12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仪器常数测定 温度系数测定 1测定时间与技术要求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进行;2测定的相对误差按设计规定要求 一般 按规范规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温度系数测定;2绘制温度系数曲线及计算温度系数 操作员 计绘员 扭鼓常数测定 1测定时间与技术要求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进行;2测定的相对误差按设计规定要求 一般 按规范规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扭鼓常数测定;2计算扭鼓常数 要分度,往返程测定,测定范围视野外观测时使用范围而定,测定时磁场要均匀 操作员 计绘员 基点选择和联测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关键 1先在有关磁场图上选择正常磁场以大致确定基点位置;2实地往返并用仪器试测;3基点联测;4计算基点值及基点网平差 基点选择与联测 可根据具体工作情况选下总基点、主基点、分基点及临时基点 技术负责 操作员 计绘员 日变观测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或设计书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 一般 按规范的操作规程操作1观测;2计算并作日变曲线 日变观测站环境要有利于提高观测精度,无磁性干扰,仪器灵敏度高,性能稳定,温度系数和零点位移小,读数时间间隔以10min为宜;日变观测应早于生产仪器早基观测之前,终于晚基观测之后 操作员 计绘员 测点观测 基点观测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或设计书的技术要求进行 关键 按规范操作规程进行观测记录 野外观测中必须起于基点,终于基点;基点观测时,脚架头部应准确地保持在基点中心的正上方,每次观测时脚架的高度均应保持一致 脚架工 操作员 定点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或设计书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 关键 按规范或设计要求确定点位 脚架工 定点员 测点观测 按地面磁测工作规范或设计书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 关键 按规范操作规程操作1安置三脚架;2观测记录 观测数据录取 操作员身上不准带任何铁器,脚架工罗盘必须离开仪器一定距离,以不影响观测结果为准 脚架工 操作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4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IGS-2/MP-4型质子磁力仪各方法的设置和操作细则 页码7/10 IGS-2/MP-4型质子磁力仪各方法的设置和 操 作 细 则 1 各方法的设置和操作细则 1.1 各方法的设置 1 打开开关(on/off)。 2 设定各参数,详见仪器说明书。 1.2 野外仪器观测 1 观测前,看线号对否,看点号对否,确定进行观测并记录。 2 测点观测首先按“Start/Stop”,2 s后显示观测数据,上面一行显示现行观测数据,下面一行显示前一个点的观测数据。对比两点数据无突变,进行记录。进行下一个点观测时,若两点相差较大,应先查明原因,排除干扰,重新测量,并记录。 1.3 日变观测 1 将仪器安放在事先选定的基点上,并将三角架的三条腿固定,以免风吹探头摆动,影响观测精度。 2 仪器安放之后,即可开始日变观测。 3 日变仪器开机早于野外仪器,关机应晚于野外仪器。 4 当工作完毕,日变仪器停止观测。 1.4 日变改正 1 将一台野外仪器与日变仪器用专用电缆接通(仪器后面板上都有数据接口插座)。 2按两台仪器的AUX,滚动找到“MAGSETUP”按Change/Enter,滚动找“CORRECTION”。 3 滚动找“BASE STATION”和“FIELD UNIT”,按“Change/Enter”,显示BASE STATION(WAI TING)和“FIELD UNIT”(“WAI TING”)再按Change/Enter,两台仪器开始自动日变改正。 日变改正完毕,仪器显示BASE STATION(“FIELD UNIT”)和FINISHED“FINISHED”,按AUX键恢复正常操作。 4 多台野外仪器均可与日变仪器一次联接,按上方法进行日变改正。 5 接打印机输出总场和梯度值。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5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 页码8/10 表QC13 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野 外 作 业 准 备 仪器的检查调节 仪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查与调节 操作员 供电设备检查 供电设备应达到设计规定的技术指标 一般 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查 发电 机工 不极化电极的制作 1渗透性良好;2极差小而稳定,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一般 1清洗极棒、极罐;2制作硫酸铜饱和溶液;3制作不极化电极;4测量不极化电极极差 极棒、极罐必须清洗清洁;硫酸铜溶液在常温下饱和;注意不极化电极的封口 跑极工 仪器一致性对比 均方相对误差≤5 一般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开工前,野外生产期间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对比工作应选在已知矿或异常地段进行;极距最好与面积性工作相同;观测点应不少于20个 技术 负责 操作员 方法有效性试验 通过试验以确定方法有效性的技术措施,达到最佳的地质效果 关键 1不同供电时间试验;2不同极距试验;3确定最佳供电时间和供电极距 选好试验地段 试验应选在已知矿床点上进行 技术 负责 测网布设 按物化探测量工作规范的技术要求 关键 1测量工作设计的编写;2野外作业;3内业计算与资料整理;4检查验收与报告编写 测网 布设 测量技术人员 野 外 作 业 技 术 测点布置中梯短导线可不设测站 测站位置应尽量靠近观测中心或测点附近,视野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干燥处,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及变压器 一般 1选择测站位置;2架设仪器;3线路连接;4按规范或设计要求做好观测前的各项检查并做记录 做好测站的防潮,防雨防暴晒措施 操作员 导线敷设 导线敷设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一般 1放线;2收线 1导线必须绝缘良好,不应漏电;2所有导线均应分别固定,供电导线均应分别固定,供电导线与测量导线之间应相隔一定距离;3测量导线不应悬空架设;4导线通过铁路、公路、河流要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受损 放线工跑极工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5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电法操作细则 页码9/10 续表QC13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野 外 作 业 技 术 供电电极布设 电极接地电阻、每根电极通过电流、电极间距离及电极入土深度应满足规范和设计技术要求。 一般 1供电电极布设;2检查电极接地电阻与通过的电流并记录 供电电极垂直测线方向打成一排或几排无穷远极成环形 放线工操作员 测量电极埋设 要求测量电极接地电阻≤15kΩ,测量导线绝缘阻≥5MΩ/km,供电导线绝缘电阻≥2MΩ/km。 一般 1埋设测量电极;2检查接地电阻;3跑极 1电极坑内不留有碎石、杂草,地表干燥时应浇水,当测点岩石裸露时应填湿土;2应避免埋设在流水、污水里或废石堆上 跑极工操作员 漏电检查 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 一般 1仪器的漏电检查;2导线的漏电检查;3供电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漏电检查在12项检查绝缘强度指标不满足要求时进行第3项检查 一个独立测区在观测工作之前和结束之后均应对仪器和导线的绝缘性进行系统检查;一个野外作业日的观测结束、测线转移、排列改变、变换极距的情况下,都应对供电和测量系统分别进行漏电检查 操作员 测点观测 满足设计或规范技术指标要求 关键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仪器 观测数据录取 观测过程中对突变点、特征点、异常点、读数困难点、其他干扰点做好重复观测以保证原始资料可靠,做好读数条件比较困难,单次观测难以保证精度的测点的重复观测处理 操作员 观测数据记录 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 一般 1记录操作员的读数;2回报核实操作员的读数;3计算并绘制草图 野外观测现场的全部数据都应如实地记录在专用记录本上;不同测区、不同比例尺、不同装置形式、不同工作目的、不同性质的观测基本与检查记录在不同记录本上;观测中发现曲线畸变或干扰现象,在备注栏要简要注记;记录本中做好各类事后追记或修改 记录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1-03-06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地球物理勘查地震勘探操作细则 页码10/10 表QC14 地球物理勘查地震勘探操作细则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钻井 1定位准确,在测线方位同一侧;2孔深,激发层位符合设计要求;3遇障碍井位须移动时,沿测线方向不超过1/5道距,垂直测线方向不超过1个道距 关键 1井位确定;2成孔反复冲刷井壁,保证下药顺利;3填写钻井班报 井位、孔深与激发层位 准确填报班报 钻工 班长 下药 1药包下到井底;2严格量取药包中心部位及药量;3保证井中线路畅通,不漏电 一般 下药量取药包中心部位、深度及药量;填写爆炸班报 量准药包位置与药量,井中线路通畅 爆炸工 班长 放线 1按实际桩位敷设;2检波器要挖坑埋置,插直、插实,不漏电;3检波器严格按规定组合方案埋置,遇障碍移动时,沿测线方向不超过1/8道距,垂直测线方向不超过1/4道距 一般 1放电缆线;2敷设检波线;3连接好电缆线与检波线;4电缆线与仪器站转换面板应对应插好;5埋设好检波器并与检波线接好;填写班报 检波器的埋设 放炮前应保证路线畅通,接触良好,接收时,做好排列上的警戒工作,以免造成人为干扰,多次复盖排列敷设采用流水作业,放炮后没有仪器站的通知,不搬家 放线工 班长 引爆 1爆炸信号要准确,最大时差不超过1ms;2爆炸机工作时,要保证达到规定的充电电压 关键 1施工前做爆炸机工作性能检查,达到爆炸机规定的充电电压;2引爆 引爆 做好警戒工作,引爆时井口周围100m内不准停留人畜,引爆操作员服从仪器操作员的指挥,不准使用双套爆炸线,不准在高压线下放炮 爆炸机操作员、爆炸班班长 地震波的记录 与录制 1仪器年月日检查记录达到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指标;2外线电路,检波器阻值检查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3采样率、记录长度、低切与高切滤波等主要参数严格按设计或试验值选定 关键 1出队前做好仪器年、月检查;2出工前,做好仪器日检查;3放炮前做好外线电路、检波器阻值检查;4仪器参数值试验与选定;5爆炸员通知桩号、井深、药量后,转换面板查对无误后,仪器操作员下达放炮通知;6地震波的记录与录制;7通知技术班搬家;8仪器组详细填写仪器班报,随监视记录一并于当日交给室内组 仪器年、月、日检查 检查记录合格后方可进行生产施工;外线电路和检波器阻值检查正常后才能做放炮准备;选定的仪器参数不得擅自改动,并要固定在仪器的菜单上,以便经常查对;放炮后,接收的数据先存储在储存器中,并在屏幕上显示,操作员按要求进行检查,记录正常后方可启动磁带机进行记带,并打印拷贝记录,在其上说明井深、药量及桩号、施工日期等内容;发现屏幕显示数据不正常,停止记带,并清除储存器中的数据,进行补炮;每隔3~5炮作一次存储,记带校对,若显示数据错误,及时清洗,野外补施工 仪器操作员、仪器组长 地震记 录的整 理与验收 严格按设计与规范进行整理、质量评价与验收 关键 将当日获取的野外监视记录对照仪器班报进行地震记录的整理与验收 整理与验收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通知野外各班组,重新进行野外施工 室内 组长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