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审作业指导书.doc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报告编审作业指导书 页码1/9 报告编审作业指导书 1 技术文件规范、规定 1 DZ/T 0001-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 2 DZ/T 0158-95150 000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 000)。 3 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4 ZB/TD 10004-89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 000)。 5 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 000)。 6 DZ/T 0179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 7 DZ/T 0197-1997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8GB/T 13687-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9 GB/T 13688-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 10 GB/T 0033-92固体矿产报告编写规范。 1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地矿部直管局1992 年12月)。 12 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13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矿字[1980]290号1980年4月)。 14物探化探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地矿部1983年)。 15物探化探异常查证要求(地矿部1990年)。 16 DZ/T 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 17 DZ/T 0167-95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 18 DZ/T 0075-93地球化学勘查图图示图例及用色标准。 19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规定(110万~1100万)。 20地面磁测规范(地矿部1978 年10月)。 21直流电法工作规范(地矿部1983-08-24)。 22非油气地震勘探规范(地矿部1984-09-24)。 23物探化探图件编制规范(地矿部1982-06-15)。 24 DZ/T 145-9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25 GBJ 27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26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27 GB/1615-89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方法。 28 GB/14538-93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29 ZBD 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报告编审作业指导书 页码2/9 30 ZBD 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 31 GB/T 14158-92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 32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33 DZ55-87城市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规范。 34 DZ/T 0151-95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35 DZ/T 0190-1997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 36 DZ/T 0143-94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 37 GB/T 13923-92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38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评审暂行办法及质量等级评分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 2 操作细则 1 QC 7.5.50101矿区地形地质图编制操作细则表QC42。 2 QC 7.5.50102矿区取样平面图编制操作细则表QC43。 3 QC 7.5.50103矿区实际材料图编制操作细则表QC44。 4 QC 7.5.50104矿区勘探线剖面图编制操作细则表QC45。 5 QC 7.5.50105矿体垂直或水平投影储量计算图编制操作细则表QC46。 6 QC 7.5.50106储量计算传统方法操作细则表QC47。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1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矿区地形地质图编制操作细则 页码3/9 表QC42 工矿区地形地质图编制操作细则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任务 下达 任务下达明确,要求具体按DZ/T 007993标准进行 重要 ⑴经项目组确定编图任务、要求及比例尺;⑵确定编图人员及编图组长 规范任务要求 编图者能胜任完成 技术 负责 资料 收集 按DZ/T 007993进行 关键 ⑴地形底图收集,比例尺及精度符合任务要求;⑵地质资料的收集或实测①分层单位的确定,②地层界线,③地质体界线,④矿体带矿化带界线,⑤构造线资料;⑶主要探矿工程及老窿资料 最新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完整,符合比例尺精度要求 编图 组长 转蒙汇总资料 转蒙地质界线、工程位置和矿体界线不超过0.2 mm 重要 将地质界线、地层产状、地质体界线、矿体(带)、矿化带、蚀变带界线、构造线及工程位置按照规定要求转蒙在地形图上,并标定相应的单位符合和编号 正确 清洁 美观 防止各界线转蒙过程遗漏和编号错误 编图 组长 完整图面结构及整饰 图名、图例、比例尺、责任表的绘制与签名 一般 ⑴图名的标出;⑵比例尺标放;⑶图例的完善;⑷图外廓的圈定;⑸责任表绘制与签名 各要素的位置排放符合要求 图面各要素完整,结构合理美观 编图 组长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2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矿区取样平面图编制操作细则 页码4/9 表QC43 矿区取样平面图编制操作细则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资料 收集 齐全完整 一般 全面收集以下资料⑴矿化带、矿层、矿体资料;⑵采样的种类;⑶各采样点、工程位置;⑷测试数据;⑸根据比例尺选定地形底图 对各类资料可利用性分析 资料 可信度 地质组长 制图地质员 标绘 地质要素 精度符合要 求 重要 地质要素由下列内容组成⑴地质界线、代号和产状;⑵矿化带矿层、矿体、矿体类型及编号 标绘 正确 与地质 图吻合 制图地质员 采样点 转绘 精度符合要求 关键 要依据采样点、工程的坐标转绘并表明采集样的种类和化验测试结果数据 坐标数据的正确性 与测量数据采样登记化验结果吻合 制图地质员 图面 整饰 清洁美观 一般 书写图名、表名和比例尺,编排图例和图签 图例 编排正确 制图地质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3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矿区实际材料图编制操作细则 页码5/9 表QC44 矿区实际材料图编制操作细则表 工序 名称 技术 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任务 下达 书面或会议通知 一般 确定主要编图人员,规定图面内容、要求及完成日期 规范 任务 能独立编图任务的地质人员 技术 负责 资料 收集 按Z/T 007993进 行 关键 ⑴相应精度的地形图或打好坐标网重新作底图;⑵资料收集①各地质、水文地质观察路线及编号包括界线点、构造点、矿体或矿化体界线点等;②各探矿工程(包括钻孔、坑道浅井、探槽、剥土)及勘探剖面线和基线位置;③老窿包括老窿分布位置、开采和见矿情况;④各类样品采集位置、规格和化学分析结果;⑤物化探工作范围、测线位置及编号 见矿工程和地质观测点 注意资料正确、完整,防止重号和漏编 编图组长编图人员 转蒙资料汇总 转蒙资料界线在图上一般误差不得超过0.2 mm 重要 将地质点和各地质要素、钻孔、坑道、浅井、探槽、老窿及剖面线、勘探线及各类样品转蒙在实际材料图上,各种符号、图例均按GB 95889和有关规定要求进行 不得 超差 防止实际材料漏编和重号 编图组长 编图技 术员 完整图面结构及整饰 图名正确,比例尺摆设和图例责任表内容完整 一般 ⑴图名的标出;⑵比例尺的标定;⑶图例的完善;⑷图外廓线的圈定;⑸责任表绘制与签名 各要素摆放符合要求 图面各要素完整无误美观 编图组长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4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矿区勘探线剖面图编制操作细则 页码6/9 表QC45 矿区勘探线剖面图编制操作细则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准备 工作 资料收集 齐全完备 一般 ⑴收集剖面测量原始资料;⑵收集剖面及其附近两侧各10~15m的各类探矿工程原始地质编录资料;⑶收集各类样品测试化验资料 各类资料完整 资料 可靠性 剖面编制人员 编制剖面底图 执行DZ/T 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一般 ⑴确定作图比例尺;⑵在裱糊磅纸板图或绘图聚脂薄膜上按比例尺展绘水平标高刻度线,图面上每隔10 cm划水平线;⑶根据探矿工程分布的最大深度,在剖面下方绘制剖面平面图包括坐标线、探矿工程位置及编号,并将探矿工程位置、标高、长度投影于剖面上;⑷根据测量资料展绘剖面端点、剖面地形线,并标注剖面方位;⑸将与剖面线交角最大一条坐标线投影于剖面上;⑹底图精度检查后移交下道工序 图纸质量,图面数学精度,工程位置 在检查确认图面坐标数学精度后,方能展绘工程位置 测量员 剖面编制人员 编制地质剖面实际材料 图 执行DZ/T 007993 重要 ⑴检查底图、各探矿工程位置;⑵根据钻孔测斜资料,绘制钻孔剖面线及其平面、剖面投影位置;⑶标注钻孔孔口标高、孔深、测斜位置及结果;⑷根据地质原始编录资料,在各探矿工程内绘制出各种地质体界线、产状,并按统一图式在工程下方或一侧绘制采样位置、样品编号及岩性花纹;⑸绘制用于推定矿体层边界和确定矿体厚度的测井成果;⑹采样分析结果 地质界线点及采样位置 各类原始资料要相互复核 剖面编制地质员 编制地质剖面图 符合矿体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关键 ⑴根据地质体包括矿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形态、产状、变化及在不同工程、不同空间位置的相互对应性、重现性及其相互关系,对比、连接各种地质界线;⑵根据不同矿化层位与各种地质体的时空关系矿体与地层构造、岩体的关系和矿体层总体展布形式和分布规律及各工程见矿层位的具体矿化特征、矿体形态和产状、矿石类型和品级、近矿围岩蚀变、接触界面特征,结合相邻剖面、中段、相应层位综合分析反复对比、推断,连接矿体;⑶标注矿体及编号,按工程、分层或分段、分级标注矿体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⑷标注储量级别、块段界线及编号 矿体的对比推断及连接 地质体、矿体连接要注意其生成的新老关系,避免就矿连矿;储量计算参数要图与图、表与表、图与表相互符合 技术 负责 剖面编制人员 图面整饰完善及审核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一般 ⑴注记图名、比例尺;⑵按图面内容编制图例;⑶图面整饰、编制作图责任签;⑷审核及签字,交付清绘复制 图例与其他综合图件相互吻合性 成图过程要有流动检查卡片记录 剖面编制人员,技术负责或质量检查员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5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矿体垂直或水平投影储量计算图编制操作细则 页码7/9 表QC46 矿体垂直或水平投影储量计算图编制操作细则表 工序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事项 责任者 资料准备 资料齐全、完整,数据准确无误 一般 ⑴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实际材料图;⑵勘探线剖面图;⑶矿体采样平面图;⑷坑道地质图及坑道采样平面图;⑸矿体中段地质平面图;⑹单工程矿体厚度、平均品位计算结果表 资料必须经过审核验收 储量 计算员 投影底图的编制 执行DZ/T 007993 一般 ⑴用裱糊板图纸或聚脂薄膜绘图纸作底图;⑵按矿体平均走向确定矿体投影面的方位;⑶按作图比例尺绘制标高线;⑷根据地形地质图将勘探剖面线绘制到投影图上 底图图纸质量,图面控制网展绘的数学精度 矿体走向变化大于15时可分段采用投影面方位,使之各平行各段矿体走向;纵投影图的比例尺应与勘探线剖面一致 储量 计算员 测量员 矿体 投影 执行DZ/T 007993 关键 ⑴在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上将矿体露头中心线与地形等高线的交点投影到投影面的相应高程上;⑵将地表矿体各投影点相互连接即得矿体的地形线;若为盲矿则在矿体之上相应位置划出地形线,表示矿体的埋深;⑶在地形地质图上将槽探与矿体露头中心线的交点投到投影面上,并按其高程画出探槽位置及其编号;⑷按高程在投影面图上画出揭穿矿体的坑道穿脉、沿脉位置及其编号;⑸见矿钻孔以截穿矿体顶板、底板之间中心点或底板的高程及位置画出钻孔的位置及其编号;⑹未见矿钻孔,按矿体连接相应的空间位置画于投影图上,作为矿体边界的控制点;⑺在投影图上绘制出生产坑道的位置及采空区;⑻绘出穿切矿体的火成岩体与围岩的界线;⑼绘出破坏矿体的构造线 探矿工程位置投影 矿体倾角小于60时一般不作垂直纵投影图,而改作水平投影图 储量 计算员 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 执行GB/13908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关键 ⑴按规定的格式要求,在各截穿矿体工程处,标注矿体层的厚度、平均品位和矿心采取率;⑵按矿体圈定原则画出矿体或储量计算的边界线;⑶划分出不同的矿石类型、品级的界线;⑷按矿体床勘探类型的工程网度要求划分出储量级别的界线;⑸按矿体物质组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划分储量计算块段的界线;⑹按矿石类型、品级和储量级别,编制储量计算块段的平均厚度、品位、面积、体积、储量数字及储量计算结果汇总表 矿体边界及储量计算边界的圈定,储量计算块段划分 矿体圈定及储量级别块段划分原则要明确、统一,切忌随意 储量 计算员 技术负责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6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储量计算传统方法操作细则 页码8/9 表QC47 储量计算传统方法操作细则表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 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工业指标的拟定和申报 ⑴结合矿床实际,考虑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⑵主要工业指标①边界品位及工业品位的确定,②可采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的确立,③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④综合指标折算比值 关键 ⑴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矿体形态、 产状、组分变化特点;⑵了解国家、地方对本矿产资源需求程度;⑶研究矿石技术加工性能资料,了解矿石选冶回收情况;⑷利用类比法、样品统计法、价格法等综合分析比较,以多方案分别对矿体进行圈定和储量计算(试算);⑸选择最佳方案向主管部门或工业部门申报批复 多方案 贯彻矿山保护条例,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技术 负责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符合矿体产出的地质特点,便于利用作图和较准确地计算储量 关键 ⑴研究矿体形态、产状及其变化点;⑵研究勘探工程的分布形式;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选择多、快、好、省的计算方法;⑷选择适用范围较宽、应用普遍的方法①断面法平行剖面法、水平断面法、不平行断面法;②地质块段法包括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和矿体水平投影图上计算储量 ⑴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不适宜用断面法;⑵矿体产状变化太大不宜用地质块段法;⑶矿体产状陡时采用垂直纵投影图计算储量,产状缓时采用水平投影图计算储量 技术 负责 储量计算基础图件的编 制 执行ZD/ 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重要 ⑴合理选定作图比例尺;⑵在裱板或绘图聚脂薄膜上展绘坐标方厘网;⑶在能满足数学精度要求的底图上展绘各种探矿工程、地质点和勘探线;⑷编制和储量计算有关的图件 底图座标网的精度,工程及地质展点的精度,矿体连接,测试及计算数据 各种储量计算图件相互吻合,作图精度上和测试计算数据要按步骤逐次检查控制 测量员 地质员 技术 负责 矿体 圈定 ⑴符合矿床地质规律;⑵遵照批复的工业指标;⑶贯彻国储1991164号储量工作简报精神 关键 ⑴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⑵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工业指标及各项要求;⑶拟定矿体圈定原则和依据,明确规定矿体内、外部边界圈定的标准;⑷圈定矿体外部可采边界①按照工业指标要求在工程中 圈定矿体包括矿体边部大于边界品位而小于工业品位要求的样品处理即所谓“脱鞋摘帽”处理,②根据矿床成矿规律及地质特点在剖面图、平面图、中段图及矿体投影图上,沿走向、倾向推断、连接、圈定两工程间矿体包括矿体边部有限和无限外推界线的确定 矿床成矿规律及矿体圈定原则 正确理解工业指标的各项要求,要与指标下达的单位共同讨论达成共识,矿体外推边界要符合地质规律 储量 计算员 技术 负责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作业指导书 编号QC 7.5.5-01-06 批准日期2000-11-15 修订日期2000-11-30 修订状态A/1 储量计算传统方法操作细则 页码9/9 续表QC47 工序 名称 技术要求 工序类别 主要操作步骤 内容及要求 控制点 注意 事项 责任者 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 地矿部1987矿产资源分类、分级标准 重要 ⑴在深入研究总结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正确划分矿床勘探类型;⑵研究影响储量级别的条件①勘探工程质量,②矿石工艺性能及选冶条件,③矿床开采技术条件,④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厚度、矿石质量、矿体内部构造等查明程度;⑶按工程种类、间距网度、控制程度划分储量级别;⑷按矿石品级、矿石类别及相邻工程段高对矿体变化的最佳有效控制程度、不同开采条件等划分储量计算块段 矿体数量和质量的查明程度 注重矿体空间位置和组分变化的控制程度,切忌只注重网度尺寸 储量 计算员 技术 负责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参数确定要服从储量计算方法的需要 关键 ⑴研究矿石体重测定资料,统计计算不同范围内矿石平均体重,作为相应范围储量计算的矿石体重参数;⑵平均品位的计算①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包括特高品位的处理,②块段平均品位,③矿体、矿床平均品位;⑶厚度或平均厚度①单工程矿体厚度根据所选用的储量计算方法,需要计算矿体特定方向上的厚度。钻孔中矿体厚度的计算应根据所能获得与矿体厚度有关资料确定具体的计算方法,②块段平均厚度的计算,③矿体平均厚度的计算;⑷块段面积的测定和计算包括求积仪法测定、几何图形法和方格网法等;⑸各种计算结果的复核,无误后移转下道工序 原始测试及测量数据,统计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的“权”选择要符合矿床及勘探方法的实际 储量 计算员 技术 负责 制订储量计算表格 ⑴符合选定储量计算方法的表格;⑵方便登记计算并符合数学逻辑的顺序 一般 ⑴单工程矿体厚度及平均品位计算表;⑵块段平均品位、厚度计算表;⑶块段面积测定计算表;⑷块段储量计算表;⑸矿体储量计算表 表格项目和内容计算公式 要反映中间计算结果 储量 计算员 储量计算及检查 参数正确, 计算无误 重要 ⑴图、表中各种储量计算参数吻合检查;⑵图、表中储量级别及块段对照检查;⑶块段储量计算及计算结果检查;⑷矿体储量计算及计算结果检查;⑸储量分级、分类计算及其计算结果检查;⑹矿床总储量计算及计算结果检查 储量计算各种表、图的吻合 按步骤 逐步检查 储量 计算员 技术 负责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