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pdf
第 3 期 2 13 0 7 年 9 月 山西水 土保持科技 S o i l a n d Wa t e r Co n s e r v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i n S h a n x i No. 3 S e p. 200 7 口 综合论述 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 因及 防治对策 程 思 易加 强 1 成都理工大学 2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中心 摘要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山高谷深 ,地表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复 杂,地质 灾害发 生频繁 ,造成的损失巨大,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 障碍。在分析汶川县 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 、地质灾害隐患的基础上 ,划分 出了地质灾害易发 区,阐述 了地质 灾害的成 因,提 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初步规划建议 ,同时提 出了建立地质 灾害信 息系统 ,建立健全群专结 合、群测群防的防灾减灾和地质 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为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 生 产建设提供 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泥石流 滑坡崩塌 汶川县 中图分类号 1 5 7 . 1 ;P 6 4 2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0 1 2 0 2 0 0 7 0 3 - 0 0 0 1 . 0 4 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居阿坝藏族 自治 州东南部 ,南距省会成都 1 4 6 k m,北至州府马尔康 2 4 6 k m。岷江穿越县境东部地区 ,长达 8 8 k m。县 城威州镇位于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处,为全县的经 济文化中心。县域东西宽 8 4 k m,南北长 1 0 5 k m, 总面积 4 0 8 4 k m2 0东邻彭县、灌县 ,南靠崇庆、大 邑县 ,西接宝兴 、小金县 ,西北和东北分别与理 县 、茂汶县 现茂县 相连 ,界于北 纬 3 0 4 5 3 7 ” ~ 3 1 4 3 1 0 ,东经 1 0 2 。 5 1 4 6 ~1 0 3 。 4 4 3 7 之间。汶川 县交通较为便利 ,形成 了以县城威州镇为中心的交 通网。对外 ,汽车北通松潘 、南坪、黑水等县 ,西 达大 、小金川 ,南往都江堰、成都 ;对 内,汽车可 进出全县 6 镇 8乡。 1 汶川县地质灾害灾情及其特征 1 . 1 地质灾害的类型 全县共 调查地质灾 害 1 3 2处 , 地质灾害分布密 度为 3 . 2处/ 1 0 0k m2 0 其类型主要有滑坡 、 崩塌 、 泥石 流和不稳定斜坡等 , 其中, 滑坡 4 3 处 , 占 3 2%; 崩塌 7 处 , 占 5 . 4%; 泥石流 7 1 处 , 占 5 4 . 3%; 不稳定斜 坡 9 处 ,占 6 . 8%;地面裂缝 2 处 ,占 1 . 5%。由 此可以看 出,汶川县地质灾害以滑坡 、崩塌和泥石 流为主。各类地质灾害的数量及规模详见表 。 表1 地质灾 害类型及规模分类统计表 1 . 2 地质灾害的灾情与特征 1 . 2 . 1 崩 塌 汶川县 7 处崩塌点以土质崩塌 为主。 收稿 日期 2 0 07- 07. 1 6 公路 、采矿和房屋建筑平场削坡 ,由陡坡地段形成 高陡临空面 ,其中所夹转块石成为危岩,当暴雨作 由于修筑 用使土体强度降低或被冲蚀的情况下,这些转块石 发生崩落 ,危及住户 和行人 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 外 ,当岩石风化强烈时 ,土体在风化及卸荷作用下 l 维普资讯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 0 0 7 年第 3 期 以崩落的形式变形破坏的现象也较为发育 。 1 . 2 . 2 滑坡 汶J i I 县境 内共 4 3 处滑坡 ,占地质灾害总数的 3 2%,是主要 的地质灾害类型 。其中 ,大型 、中 型和小型滑坡 皆有分布 ,大型 占 3处 ,中型 占 1 8 处 ,小型 占 2 2处 。由此可见 ,滑坡 以中小 型为 主。分布于 1 1 个乡镇 ,因此其分布较为广泛 。其 滑坡按力学性质划分 ,以推移式滑坡为主,牵引式 滑坡次之;按物质成分划分 ,以土质滑坡为主 ,仅 有少量岩质滑坡和碎块石滑坡 ;按滑体厚度划分, 以厚度小于 1 0m的中浅层滑坡为主 ,深层滑坡较 少 ;按稳定性划分 ,属不稳定的滑坡居多,目前基 本稳定的滑坡较少。 1 . 2 . 3泥 石 流 汶川县现有泥石流 7 1 处 ,占全县已知地质灾 害的 5 4 . 3%,是最 主要地质灾害类 型。泥石流规 模以中、小型为主 ,其中,巨型泥石流 1 处 ,大型 1 5 处 ,中型 2 8 处 ,小型 2 7处。泥石流在全县 1 4 个乡镇均有分布。 1 . 2 . 4不稳 定斜 坡 汶川县境 内共 9处不稳定斜坡 ,占地质灾害总 数的 6 . 8 %,分布于雁门乡 、威州镇 、龙溪乡、三 江乡和卧龙镇 ,分别为坡脚开挖修筑公路 、风化、 卸荷 、降雨等诱发的斜坡失稳 ,共造成毁房 3 间 , 直接经济损失 1 . 2 万元。 目前威胁对象 ,主要包括 房屋 2 6 4问,公路 5 3 0 m,威胁资产 4 7 9 万元 ,威 胁居民 3 5 9 人 。 2 汶川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 . 1 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汶川县的 1 3 2处地质灾害,在全县 l 4个乡镇 均有分布 ,平均密度为 3 . 2处/ 1 0 0 k m 。但是散中 有聚。地质灾害分布密度大于 3 . 2处/ 1 0 0 k m 的乡 镇有 8 个 威,k l、I 镇 、绵雁镇 、漩 口镇 、水磨镇 、龙 溪乡、克枯乡 、雁 门乡、白花乡,其地质灾害达 8 4 处 ,占全县地质灾害总数的 6 4 . 1 %;而 8 个乡 镇土地面积之和为 8 3 0 . 9 7 k m ,仅 占全县总面积 的 2 0 . 3%。可见这 8个乡镇为汶川 I 县地质灾害分布 相对集中的区域 。而从这些乡镇的分布来看 ,大都 在岷江 、杂古脑河 、寿江河 、渔子溪河等河谷两 岸,这些河流的河谷谷坡及山麓坡脚地带往往是地 质灾害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 2 . 2 地层岩性分布特征 汶川 I 县滑坡 共 4 3处 ,为 区内主要 的地质 灾 害。对滑坡所处地质环境的地层岩性统计结果表 , 明 ,有 1 处分布于震旦系,1 处分布于寒武系,1 3 处分布于志留系 ,1 8 处分布于泥盆系 ,1 处分布于 二叠系,7处分布于三叠系。 2 . 3地形分布特征 对汶川县 5 0 处滑坡 、 崩塌后缘高程进行了统计 , 结果表 明, 分布于海拔 1 0 0 0 m以下的 3 处, 1 0 0 0 ~ 1 2 0 0 m的 6 处 , 1 2 O O ~1 4 0 0 m的 7 处 , 1 4 0 0 ~1 6 0 0 m 的 1 3 处 , 1 6 0 0~1 8 0 0 m的 9 处 , 1 8 0 0~2 0 0 0 m的3 处, 2 0 0 0 ~2 2 0 0 m的 4处, 大于 2 2 0 0 0 m的 5 处。 其分 布见图 1 。 l 4 1 2 ,、 1 0 8 6 哇 2 O 高程 { m 图 1 汶川县地质灾害高程分布特征 在坡度分布上 , 小 于 2 0 。 有 2处 , 2 0 。 ~2 5 。 有 4 处 , 2 5 。 ~3 0 。 有 1 3 处 , 3 0 。 ~3 5 。 有 8 处 , 3 5 。 ~4 0 。 有 4 处 , 大于 4 0 。 有 1 9 处 。 地质灾害坡度分布见图 2 。 2 0 1 5 一 一 1 o 巍 5 O 2 O 图 2 2 0 - 2 5 - 3 0 - 3 5 4 0 2 5 3 O 3 5 4 0 坡 度 。 汶川县地质灾害坡度分布情况 3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 3 . 1 地 形地 貌 汶川 I 县以高中山地形为主 , 仅有沿 田坝河谷分 布一些平坝地貌。 区内最低处漩 口镇海拔 7 8 0m, 最 高点四姑娘 山海拔 6 2 5 0 m, 相对高差 5 4 7 0 余 m。 相 对高差大 ,地形坡度陡,临空面发育 ,沟谷纵横 , 切割强烈 ,支沟纵坡 比降大是其地貌的基本特征 , 为滑坡 、崩塌和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基本条件。海 拔高程和地形坡度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分布有着密切 的关系,而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 关系密切。地形地貌因素间接地影响着地质灾害的 分布,在高程 1 0 0 0 ~1 8 0 0 m 、坡度 2 5 ~3 0 。 范围 内,地质灾害分布最为集 中。 3 . 2地层岩性 汶川 I 县地层发育比较完整,其中奥陶系 、志留 维普资讯 2 0 0 7 年 9月 程思 等汶川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系地层大部分缺失 ,小范围有出露 ,岩性变化大 , 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空间变化复杂 ,以第四系松散地 层及强风化岩浆岩为代表的软弱岩土体分布广泛 ,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 了基本条件。地层岩性对地 质灾 害的分 布起 着重要 的控制 作用 ,在 5 0处 滑 坡 、崩塌地质灾害 中,有 1 3 处分 布于志留系、 1 7 处分布于泥盆系, 且多发生在千枚岩中。泥石流也 多发生于千枚岩出露区,威州镇 、克枯乡、龙溪乡 等为泥石流易发 区。 3 . 3 地质构造 汶川县处于九顶山新华夏构造带 ,地质构造复 杂,断层 、褶皱发育 ,构造对岩土体的改造强烈。 同时,区域构造运动应力场的作用使岩体节理裂隙 发育,岩性破碎 ,结构面发育 ,从而使岩体力学性 质大为变化 ,为地质灾 害的发育提供了条件。 3 . 4斜坡结构 河流沟谷人工挖填等作用而形成不同结构形式 的斜坡 ,由于沟谷 纵横 ,且 区内地层岩性变化复 杂,构造对地层的破坏和改造强烈,致使区内斜坡 结构特征变化较复杂,既有顺 向斜坡,又有逆向斜 坡和斜 向坡、水平层状斜坡 ,既有层状斜坡 ,也有 结晶岩斜坡、土质斜坡、变质岩斜坡等。不同结构 形式斜坡常伴生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顺 向斜坡常 伴生滑坡 , 特别是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时, 发生滑坡的 可能性常较大 ; 逆向斜坡则常伴生崩塌; 而花岗岩 区 表层风化强烈时,在暴雨作用下其形成泥石流的可 能性则较大。 3 . 5 降 水 滑坡 、崩塌 、斜坡变形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都 与降雨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的分 布来看 ,绝大多数发生于雨季,降雨是地质灾害最 重要的诱发因素。 3 . 6人类经济活动 县域 的人类 经济活动 主要包括农业耕作 、采 矿 、交通道路建设、水利水 电工程建设等 。农业耕 作开垦坡地,破坏植被,改变斜坡结构常诱发斜坡 变形和滑坡;配套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如不注 意合理规划,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就有可能出现 灌溉渗漏、渠塘渗漏等情况,成为发生滑坡地质害 的诱因。采矿中如规划设计不合理 ,露天采矿若工 作面过高、过陡可能遗留崩塌隐患,采矿弃渣、选 矿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不合理堆放 ,可能诱发形成 矿 山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 。道路建设 中大量的削 坡 ,改变了斜坡形态和结构 ,形成临空面,也可能 成为诱发崩塌和滑坡的诱 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 能因水库蓄水浸润坡脚及放水引起水位陡涨陡落, 产生浮托力和动水压力 ,从而诱发滑坡的发生。县 内水电站 目前均为引水式中小电站,电站厂房建设 开挖坡体易诱发滑坡 、崩塌 ,但危害相对较小 ,且 已基本治理 。 4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4 . 1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方法 地质灾害的形成有其 自身的形成条件和外部的 诱发因素,据此可将致灾因子分为条件因子和诱发 因子。条件因子主要包括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地 形地貌等 ,而诱发 因子则包括气候 、水文 、新构 造 、人类经济活动等。 确定致灾 因子后 ,就可以根据这些因子 ,对各 网格单元给以一定的权值 首先针对某一种灾害 , 一 般高易发区给权值 4 ,中易发 区给权值 3 ,低易 发区给权值 2 ,不易发区给权值 1 。然后对其他灾 害用 同样的办法给以一定 的权值。最后将各网格单 元不 同灾害的权值进行叠加处理,叠加方法为,如 果同一单元格有两种以上灾害的都为高易发区,即 有两种 以上 灾害的权值 为 4 ,叠加后权值取 5 。对 于其他情况 ,取各灾害权值中的最大值为叠加后的 单元格权值。这样各单元格都得到一个权值,从而 完成各单元格的数值化处理 。 在剖分得到的各单元格都数值化的基础 ,可 应用 S U R F软件或手工 内插的方法制备易发区程度 等值线图。 绘制易发区程度等值线后 , 即可划分地质灾害 易发程度分区。 等值线≥3 . 5 的区域为地质灾害高 易发区, 特别是 ≥4 . 5的区域地质灾害程度最高; 等 值线为 2 . 5 3 . 5 之间的区域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 等值线为 1 . 5 2 . 5之间的区域为地质灾 害低 易发 区; 等值线≤1 . 5的区域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 4 . 2 易发区的划分结果及分区评价 据 以上原则和方法 ,将汶川县划分为地质灾害 高易发 区、中易发区 、低易发区,没有地质灾害不 易发区。 4 . 2 . 1 地质 灾害高易发区 分布于岷江 、寿江河 、渔子溪、杂古脑河河谷 地区,为汶川县人 口分布最为密集和人类经济活动 强度最大的地区。此区分布着县城 威州镇 以及 卧龙、耿达 、水磨 、三江 、绵属 、映秀 、漩 口、克 枯等重要 集镇和 国道 2 1 3线 、省道 3 0 3 线 、省 道 3 1 7 线等重要交通设施,在建都汶高速公路也将从 该区经过。其谷坡及山麓坡脚地带为地质灾害的高 维普资讯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 0 0 7 年第 3 期 易发区, 滑坡 、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较 大,危害严重。 4 . 2 . 2 地质 灾害中易发区 位于绵厦 以南岷江河谷沿岸 ,以及草坝河中下 段河谷沿岸的草坡 、银杏、映秀等乡。该区总面积 1 2 2 . 6 4 k m ,分布地质灾害 1 0 处 ,地质灾害分布密 度为 8 . 2处/ 1 0 0 k m 。灾害以中小型滑坡和泥石流 为主 。 4 . 2 . 3 地质 灾害低 易发区 位于县西部卧龙 自然保护区及拟建的草坡 自然 保护区,以及汶川北部高山、极高山区和岷江东部 高山、极高山区。该区地势陡峻 ,地层岩性松散 , 降雨丰沛集中, 但人居分散, 人 口密度小 , 人类经济 活动强度小,只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 , 造成损失的危害就少 ,因此将该区划分为地质灾害 低易发区。 5 防治对策建议 . 汶川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本着尊重科学的原 则 ,从地质灾害 的分布特征和发育情况出发 ,结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生态建设、水土 保持等相关专题规划 ,按照 “ 以人为本”和 “ 以防 为主, 防治结合” 的基本思想 , 在建立健全群测群防 的地质灾害监测 系统和预警预报系统基础上 ,采用 工程治理 、生物防治、搬迁避让等多种手段 ,对区 内发育的地质灾害按轻重缓急分期分批进行防治。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 . 1 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 在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 的工作 中,应特别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层层落 实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 ,落实地质灾害的防 治预案,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 ,做到县 、乡、 村 、户四级联防。 5 . 2加强矿业管理 汶川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业经济较为发达。采 矿活动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遗留了一定的安 全 隐患 ,对人们 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了一定的威 胁 。因此,宜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力度 ,加强矿山地 质环境管理 ,避免因采矿诱发地质灾害。 5 . 3 加强水土保持 ,合理利用土地 汶川县农业较发达 ,开垦耕地破坏森林植被 、 陡坡耕作改变斜坡形态和结构等是诱发滑坡等地质 灾 害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生物治理措 施 ,选择合适的树种或草种,起到生物固土 ,减少 大气降水入渗滑体和滑带的数量,辅以坡改梯 、水 改旱、地表排水等措施 ,减少水土流失面积 ,降低 水土流失强度 ,增强斜坡稳定性 。 5 . 4 以人为本,移民搬迁 对危险性较大 , 但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灾 害威胁范围内的住户 , 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 宜尽快 实施搬迁 。 对 目前相对稳定 ,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 , 将 来仍有复活的可能 , 但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灾 害威胁范围内的住户也应分期分批实施搬迁 。 5 . 5 建立组织,制定规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 程。因此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应注意完 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配备相应的技术力 量和设备 ,建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金并纳入政府 财政预算 ,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资金的管 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 1 】白云峰 , 周德培 . 滑坡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浅析 J . 焦作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 0 0 3 ,2 2 5 3 6 0 3 6 3 . 【 2 】 刘仁志,倪晋仁 . 中国滑坡崩塌危险性区划 J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 学学报 ,2 0 0 5 ,1 3 1 9 1 8 . 【 3 】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等 .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第二版 r a . 北京地质出版社,1 9 9 4 . 作者简介 程 思男,2 6岁,在读硕士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6 1 0 0 5 9 口 信息窗口 、 毫不动摇地抓好淤地坝工程建设质量 8 月 9日,省水利厅水保局在太原召开” 山西省淤地坝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会议”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健、水保局局 长李文银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厅水保局副局长石生 新、省水保项目办副主任王志坚分别对黄土高原淤地坝工 程和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质量检查情况进行了汇报。吕 梁、忻州等 6 市的分管水保工作的副局长、水保科长及 2 5 个淤地坝重点县的水利局局长 、技术骨干 ,西安黄河工程 监理有限公司和山西恒业水保生态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4 总监 、副总监参加了会议。 . 会议对全省淤地坝质量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对部分 质量不达标的淤地坝提出了补救措施 ,对部分存在问题的 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提出了整改意见。会议要求,要全方 位抓好淤地坝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 ,努力提高淤地坝规范 化管理水平 ,确 保淤地坝工程的建设质量。 据 山西水土保持简报摘编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