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讲(地下水基本知识).doc
地质学基础与铀矿地质讲义2007(第19讲) 内容提要 第十一章地下水基本知识 11.1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11.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1.3 地下水的分类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 11.4 矿区(矿床)水文地质图 参看地质学p.198-217. 第三篇 矿床水文地质 矿床水文地质学是水文地质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专门研究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与矿床开采的关系,即研究矿床开采所引起的与地下水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等方面以及调查、预测、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直接服务于采矿生产。 矿床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仅是非易溶固体矿床分布地段的地下水及周围环境与采矿活动之间相互关系。 通过本篇学习,要求大家能正确认识矿区地下水规律及预防措施,以便配合矿山水文地质人员研究矿山开采中涌水、突水问题,并共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利矿山生产顺利进行。 第十一章 地下水基本知识 自然界中的水,存在于大气中、地壳表面和地壳里。其中,大气中的水叫作大气水;地壳表面的水叫作地表水;地壳里的水,叫作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岩石的空隙中,它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等三种不同的形态。 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自然界中形成水的循环,即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太阳辐射热力的作用,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到大气中,当其遇冷就凝结变成雾、雨、雪、雹等,重新降落到地壳表面,其中一部分沿着岩石的裂隙渗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而地下水或矿床地下水除少部分蒸发到大气中外,其余部分则又沿着岩石的空隙在地下流动,最终也是注入到地表水体里。 11.1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 一、岩石的空隙性 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存在的环境,环境的好坏,即岩石空隙的大小、多少、联通程度和分布的状况,都能决定地下水的存在和运动规律。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和结构的不同,岩石的空隙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孔隙、裂隙和岩溶溶洞。 1、孔隙 松散岩石(如粘土、砂土、砾石等)和没有完全胶结的沉积岩,其中的颗粒和颗粒结合体间存在有空隙,这种空隙成为孔隙。 不同岩石孔隙的大小和多少都不一样,由较大颗粒组成的岩石具有较大的孔隙,但其孔隙的数量却是比较少的。岩石孔隙的多少或者说孔隙的发育程度,用孔隙度(n)表示。 所谓孔隙度是指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其表示式如下 或 颗粒大小越是不均匀的岩石,孔隙度越小。如果岩石颗粒间胶结差,孔隙度大,胶结好的岩石则孔隙度小。对于松散的沉积物,其孔隙度一般常介于2647.6 之间。 2、裂隙 坚硬岩石由于岩浆的冷凝作用,地壳运动中构造应力的作用和外力的风化剥蚀作用,在岩石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裂缝,称为裂隙。 裂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大小相差也很悬殊。 衡量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是裂隙度(Kt),也称为裂隙率。它是裂隙体积(Vt)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其表示式如下 3、岩溶溶洞 地下水溶蚀了某些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石膏、岩盐等),而在岩石中形成的洞穴称岩溶溶洞。 岩石中岩溶溶洞的不均匀性较裂隙更甚,大的岩溶溶洞,体积可达数十万立方米以上。 衡量岩溶溶洞发育程度的指标称为溶洞度(Kk),也叫岩溶率。它等于可溶性岩层中岩溶溶洞的体积(Vk)与包括岩溶溶洞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其表示式如下 根据岩石中空隙的性质可将岩石分为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岩石中空隙的性质以及不同性质空隙的发育程度都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存在条件及其水量的丰富程度。 二、水在岩石中存在的形式 根据水在空隙中的物理状态,水与岩石颗粒的相互作用等特征,一般将水在空隙中存在的形式分为六种,即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和固态水。 1、 气态水 气态水即水蒸气,和空气一起充填在岩石的空隙中。 2、吸着水 当岩石空隙中的气态水与岩石颗粒表面接触时,即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颗粒周围形成一极薄的水膜,当空气湿度不大,吸附的水分不多时,水膜只有几个水分子直径厚,这一部分水称为吸着水。 3、薄膜水 当岩石空隙中空气的相对湿度超过94以后,岩石颗粒吸附的水分子逐渐增多,包围在吸着水外面,而使水膜加厚的这部分水分子,叫薄膜水。薄膜水的水膜可达几百个水分子直径厚。 4、毛细水 是由毛细管力作用而充满在岩石毛细空隙(一般指直径小于1毫米的孔隙和宽度小于0.25毫米的裂隙)中的水。毛细水同时受重力和毛细力的作用,如毛细力作用超过重力作用则毛细水能上升到达潜水面以上的某一高度,而在潜水面以上的岩石空隙中形成一个毛细水带。 5、重力水 它是充满于非毛细空隙中的液态水。当薄膜水的薄膜更加增大时,水与岩石颗粒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当这种力量不能保持薄膜水时,薄膜水即变为液态水滴受重力影响而在岩石空隙中运动。一般所指的地下水如井水、泉水、矿坑水就是重力水。它能传递静水压力,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 6、固态水 以冰的形式存在于岩石中的水。在高寒地区冬季或全年地壳表层冻结,其中液态水即变成固态水。 在地壳中的重力水面(即潜水面)以上,岩石空隙未被水饱和,通常称为饱气带;重力水面以下则称为饱水带。 三、岩石的水理性质 地下水存在和运动于岩石的空隙中,当水与岩石发生关系时,岩石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它主要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 1、容水性 岩石空隙所能容纳水的性质叫做容水性。表示它的指标叫容水度,也叫饱和容水度。若以岩石中所能容纳的水的重量与岩石在干燥时重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叫重量容水度;按体积表示时,叫体积容水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度或岩溶溶洞度。 2、持水性 在自然条件下,岩石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叫做持水性。表示它的指标叫持水度,即岩石中由于静电引力所能吸附的薄膜水的重量与岩石在干燥时重量之比的百分数表示,或以体积之比表示,也叫薄膜持水度。 3、给水性 被水饱和了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重力水的性能叫给水性。表示它的指标叫给水度或给水率(μ)。在数值上它等于以体积之比或重量之比表示的岩石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不同岩石的给水度是不同的,对松散岩石来说,颗粒越粗,孔隙越大,给水度也越大,其数值接近于容水度;而细粒岩石尽管孔隙度与容水度均大,但孔隙一般细小,持水度大,因此给水度反而小。 对于坚硬的裂隙和岩溶岩石来说,由于持水度近于零,因此给水度、容水度、裂隙度或岩溶溶洞度在数值上几乎是相等的。 4、透水性 岩石能使水透过本身的一种性能叫做透水性。 由于地下水是存在和运动于岩石的空隙中,因此,岩石空隙的大小、连通性和多少都会直接影响到岩石的透水性。一般来说,对于松散岩石透水性的好坏,不取决于孔隙度的绝对值,而取决于孔隙的大小。 例如,粘土的孔隙度很大,但透水性很差,而砂的孔隙度虽然只有30左右,但透水性良好。对于坚硬的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来说,透水性的好坏则决定于岩石的裂隙和岩溶溶洞的发育程度。 岩石根据透水性的好坏可分为透水岩石和不透水岩石。一般情况下,砂、砾石、裂隙与岩溶比较发育的岩石都是透水的,粘土及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则是不透水的。但是,岩石的透水或不透水并不是绝对的,例如在普通压力下不透水的岩石,在极大的水压力作用下也可能是透水的,特别是粘土。此外,介于透水和不透水之间的岩石,如亚粘土和亚砂土等,称为半透水的岩石。 表示岩石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称为渗透系数,用符号K表示(将在第十三章介绍)。 11.2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重要物理性质有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和比重等。 1、温度 地下水的温度与埋藏深度有关。近地表的水,温度受气温影响,通常在日常温带以上(埋藏深度35米以内)的水温具有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常温带以上(埋藏深度一般在50米以内)的水温则表现出周期性的年变化。年常温带以下,地下水的温度则随着深度加大而逐渐升高,其变化规律决定于一个地区的地热增温带。 2、颜色 地下水的颜色决定于水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悬浮杂质。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和化学纯水一样是无色的,但当含有一定量的某种化学成分或悬浮杂质时,地下水就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颜色的深浅决定于水中这些化学成分和悬浮物含量的多少。 3、透明度 地下水的透明度决定于水中固体物质与胶体颗粒悬浮物的含量。常见的地下水一般是透明的。按其透明程度的好坏,地下水可分为透明的、半透明的、微透明的和不透明的。 4、气味(臭) 地下水是否具有臭味主要取决于水中所含的气体成分和有机物质。常见的地下水一般是无臭的。 5、味道(味) 地下水的味道决定于水中化学成分。通常地下水是无味的。 6、比重 地下水的比重决定于水中所溶盐分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比重与化学纯水相同。当水中溶解了较多的盐分时,比重可达1.21.3。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 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成分 地下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它在流动和循环过程中,不断地与地壳中的岩石作用, 从而富集着各种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和气体等。这些物质的总和组成了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研究证明,地下水中所发现的化学元素只有60多种,通常以下列几种形态存在,即离子状态、化合物分子状态以及游离气体状态。其中,Cl-、SO42-、HCO3-、Na、K、Ca2及Mg2等七种离子在地下水中分布最广泛,因此地下水的化学定名和评价就是根据这七种离子进行的。 2、氢离子浓度(pH) 在纯水中氢离子的出现是由于水分子的解离所致。但这一解离作用的强度很弱, H2O在25℃时,[H][OH-]10-7,pH -lg[H]7。当水中[H][OH-]时,既pH7,水呈酸性反应,反之呈碱性反应。根据pH值,可将地下水分为五种强酸性水(pH5)、弱酸性水(5pH7)、中性水(pH7)、弱碱性水(7pH9)。 3、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Ca2与Mg2的含量。硬度可分为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总硬度是水中Ca2与Mg2的总含量,它由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组成;暂时硬度是水沸腾后,由于钙镁重碳酸盐的破坏,呈碳酸盐而沉淀出来的Ca2与Mg2的含量;永久硬度是水沸腾后水中残留的Ca2与Mg2的含量。硬度对供水来说很重要,如用暂时硬度较高的硬水烧锅炉,会造成水垢,使锅炉得导热性变坏,甚至引起爆炸。人体饮用了高硬度的水后会导致胆结石、肾结石的产生。 表示硬度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以德国度和毫克当量/升表示{mEq/L=mg/L原子价/化学结构式量}。1毫克当量/升的硬度2.8德国度。此外,还有“法国度”(1度10毫克/升CaCO3)和“英国度”(1度14毫克/升CaCO3)等,但很少采用。 根据水的总硬度可以把天然水分为五类极软水(9.0 mEq/L)。 4、总矿化度 单位体积内水中所含有的离子、分子和各种化合物(不包括游离状态的气体)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矿化度,以克/升表示。为了简便起见,通常在105110℃下将水蒸干后所得到的干涸残积物含量来表示。但应注意,由于部分物质在蒸发时期挥发跑掉以及某些含水盐类的生成,干涸残积物重量亦不能确切地代表水的总矿化度。 按总矿化度大小,地下水可分为五种淡水(50)。 三、地下水化学成分的表示法及其评价 1、地下水化学成分表示法 由于元素在水中绝大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用离子形式表示最为合适,其离子含量以每升水中的毫克或毫克当量表示。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离子形式表示。 当量任一元素的当量为原子量被原子价除所得的商。 毫克当量为毫克数被当量数除所得的商,符号为mEq。 毫克当量/升(mEq/L)mg/L/(化学结构式量/原子价)mg/L原子价/化学结构式量 例如,1L水中含Ca2为60毫克,Ca的原子量为40,其原子价为2,其当量浓度为 毫克当量/升(mEq/L)mg/L原子价/化学结构式量 602/403(mEq/L) 为了对同一种地下水中各种离子所占比例有一定概念,特别是为了比较、换算、整理和分析,常把毫克当量换算成毫克当量百分数,其方法如下 某元素离子毫克当量 式中,K阳(或阴)离子中某个离子的毫克当量/升; ∑K阳(或阴)离子的毫克当量/升的总和数。 2、地下水的水质评价 由于不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所反映的物理性质都不一样,因而不同地下水的用途也不一样,如有的可以饮用,有的可以作为工业用水。由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水则可能对金属或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等等。 (1)饮用水的水质评价地下水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如天然状态下,水中存在有害物质或缺乏某些人体所需的物质时,称这类问题为第一环境地质问题;由于人为因素污染了地下水,使水中存在着有害的物质,称这一类问题为第二环境地质问题或次生环境地质问题。在采矿和选冶过程中,排入环境中的有害重金属所造成的次生环境污染,已成为矿山环境水文地质的严重问题。 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规定,饮用水在物理性质方面要求无色、透明、无嗅、无味,温度以低些为宜,最高也不能超过当地的平均气温。在化学性质上,要求各种离子的含量及矿化度都低,即总矿化度不超过1000毫克/升。总硬度不超过25度。pH 值在6.59之间。除此之外,饮用水还严格规定有害成分的极限含量,如铅不超过0.1毫克/升,不能含有汞、六价的铬及钡等。 (2)水对金属的侵蚀性评价矿床开采过程中,坑下各种金属设备,当它们接触矿坑水时,可能产生化学反应遭受腐蚀,这就是水对金属的腐蚀性。 各种金属设备其周围存在氧和水汽时,则易发生强烈的侵蚀。酸性岁,即pH≤6.5或软水,即硬度小于7度的矿坑水,对钢铁设备具有侵蚀作用。 (3)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评价地下水破坏各种混凝土构筑物的能力称为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水的侵蚀性有以下两种 1)碳酸侵蚀。 当混凝土固结后,在其表面及内部均生成碳酸钙。当含有CO2的地下水与混凝土接触时,就能溶解碳酸钙,是混凝土的结构遭到破坏。 2)硫酸盐侵蚀 当硫酸根离子含量高的水渗入混凝土体内时,可形成使混凝土膨胀和破坏的盐类。例如生成CaSO42H2O时,其体积增大一倍;生成Al2SO4318H2O时,其体积增大1400。因此使混凝土构筑物结构胀松而破坏。 11.3 地下水的分类及各类地下水的特征 我国水文地质工作者,根据我国地下水各方面的特征,采用了按照埋藏条件和含水层空隙性质的综合分类。 首先,按照地下水埋藏条件划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层压水(自流水)三类。其次,按照含水层空隙性质的不同,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类。通过两种分类的不同组合,便可以得出九种不同特征的地下水。 一、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1、上层滞水 它是埋藏在离地表不深,饱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上层滞水一般分布不广,季节性存在,雨季出现,干旱季节即告消失,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上层滞水通常在饱气带中的孔隙、裂隙或岩溶溶洞内,具有局部隔水层(粘性土透镜体)上形成,因其范围有限,厚度小,水量少,季节性存在,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采矿来说几乎么有影响。 2、 潜水 它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潜水的特征 潜水在自然界分布很广,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松散沉积层的孔隙、坚硬基岩的裂隙及可溶岩的岩溶溶洞中。潜水的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潜水面至地表的距离称为潜水埋藏深度,自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叫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叫该点的潜水位。 由于潜水面以上一般无隔水层存在,所以潜水可以通过饱气带与地表相联通。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凝结水和地表水补给,因此,大气圈和地表的各种气象、水文条件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潜水的动态变化。由于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为无压水,它只能在重力作用下,由潜水位高处向潜水位较低处流动。 对于采矿来说,潜水是矿坑充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必须引起重视。 (2)潜水面的形状 潜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动的结果,使潜水面具有一定的坡度,形成了不同形状的潜水面。潜水面的坡度变化很大,一般情况下与地形变化一致,但潜水面的坡度一般总小于地面坡度。如果潜水面是倾斜的,潜水就发生流动,称为潜水流;当潜水面成水平时,潜水处于静止状态称为潜水湖。 潜水面的形状用潜水等水位线图表示。潜水等水位线图是根据潜水面上各点的标高编制成的等值线图。根据等水位线图可解决下列问题 1)、确定潜水流向地下水的流向为垂直等水位线的方向,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2)、确定潜水的水力坡度即潜水面的平均水力坡度,为沿流向某线段上潜水位的高差与该线段水平距离的比值。 3)、确定潜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在河流附近编制等水位线图可根据河水和潜水流向确定其补给关系。 4)、确定潜水埋藏深度将地形等高线和等水位线绘制于同一张图纸上,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之点,二者高度之差即为该点潜水的埋藏深度。 5)、确定引水和排水工程的位置如水井应布置在地下水流汇集的地方,排水沟应布置在垂直水流的方向上。 (3)潜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潜水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大多数地区的潜水补给来源是降水和地表水,有时层压水也能补给潜水。潜水总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水位向低水位处流动,最后在地形低洼的地区以下降泉形式出露于地表或直接补给地表水,从而结束其径流和排泄过程。 3、层压水(自流水) 层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重力水,又称它为重力水。最适于形成层压水的构造条件有向斜(或盆地)构造和单斜构造。 在向斜(或盆地)构造中,含水层介于顶、底板都是隔水层之间,并出露于向斜构造的两翼,其中位置较高的一翼,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的渗透补给,称为补给区。渗入的水沿着含水层流动,在较低的另一侧以泉的形式出露于地表,或者补给潜水或地表水,这里称为排泄区。在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地下水充满整个含水层,亦承受静水压力,这里称为承压区。这种形成承压水的向斜或盆地构造在水文地质学中称为自流盆地。 适于承压水形成的单斜构造称为自流斜地。自流斜地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断块构造,即单斜含水层的上部出露地表,为补给区,下部为断层所切,如断层带是透水的,则各含水层将通过断层发生水力联系或通过断层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此时承压区介于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与自流盆地相同;如果断层带是隔水的,则含水层的补给区接受来自地表水或大气降水的补给,当补给量超出含水层可能容纳的水量时,在含水层出露地带的低洼处呈泉水出露于地表,形成排泄区,即承压水含水层的补给区与排泄区是邻近的,位于同一地段,而承压含水层,即承压区位于另一地段。这是自流斜地形成的第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含水层岩性发生相变,含水层的上部出露地表,下部在某一深度处尖灭,即变成不透水层,则含水层的补给区与排泄区处于同一地段,接受降水与地表水的补给,并排泄含水层中的层压水,而承压区则位于另一地段,形成承压水的分布区。这样形成的承压水的自流斜地是第二种情况。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承压水构造,一般都储存有丰富的地下水,对供水来说,它是极好的水源,而对于采矿来说,特别是岩溶承压水,常常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的各种地下水特征 1、孔隙水 孔隙水存在于松散岩层的孔隙中,这些松散岩层包括第四系及部分第三系沉积岩和坚硬岩石的风化壳。孔隙水的存在条件和特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情况。一般情况下,颗粒大而均匀,则含水层孔隙也大,透水性好,地下水水量大,运动快,水质好;反之则含水层孔隙小,透水性差,地下水运动慢,水质差,水量也小。 孔隙水由于埋藏条件的不同,可形成上层滞水、潜水或承压水,即分别形成孔隙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 2、裂隙水 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下面的基岩中。岩石的裂隙按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成岩裂隙和构造裂隙三种类型,相应地也将裂隙水分为三种,即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1)风化裂隙水是赋存在风化裂隙中的水。风化裂隙是由岩石的风化作用形成的, 广泛地分布于出露基岩的表面。 (2)成岩裂隙水成岩裂隙为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一般常见于岩浆岩中。而赋存在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成岩裂隙水。 (3)构造裂隙水构造裂隙是由于岩石受到构造运动应力作用所形成的,而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就称为构造裂隙水。 3、岩溶水 “岩溶”是发育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总称。也称它为喀斯特。独特的地质作用包括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冲蚀作用,而独特的地质现象,就是由这两种作用所造成的各种溶洞和溶蚀地形等。埋藏于溶洞中的重力水称为岩溶水或称喀斯特水。也称溶洞水。 12.4 矿区(矿床)水文地质图 一、矿区(矿床)水文地质图的概念 矿区水文地质工作,是为开采矿产提供困矿床疏干与矿山排水设计所需的较精确的水文地质资料。因此,在该工作结束时,必须编制矿区(矿床)水文地质图,供矿山设计与生产使用。 根据国家颁布的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规范规定,矿区(矿床)水文地质图的比例尺,与一般的矿区地质图比例尺相同,为1/20001/10000。该图一般应反映下列主要内容 1、地层(突出矿层、顶底板隔水层和主要含水层)的埋藏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含(蓄)水构造(汇水条件);地下水类型及其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 2、控制矿区地下水形成和运动的各种断裂构造形迹及其透水与富水特征;有关的自然地理和物理地质现象,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含水情况。 3、开采后可能或已发生的与矿床地下水有关的问题(如河水漏失或河道衬砌地段;供水淹没及排水影响范围等);动态观测点的位置及其特征值;塌陷范围的预测。 4、矿坑充水(因素)预测分区。可依据主要充水因素、极限涌水量、可能突水地段及防止改造措施等进行划分。 5、必要的探、防水与疏干措施的建议。如为生产矿区,还要表示出主要坑道的分布,突水点及出水量、疏干范围,崩落及地表坍陷、水质变化、老窿充水情况等。 6、某些必要的水化学成分资料。 7、一定量的实际资料和地形地物。 矿区水文地质图是一张大比例尺的综合性的图件。如果同时编制有其它一些辅助性图件时,者这张图的内容可以简化,并可编成一套图。 矿区水文地质剖面图是矿区水文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附图,它的比例尺按照国家规范规定,一般与地质剖面图的比例尺相同,为1/20001/5000。剖面线位置及方向的选择应能说明全矿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的主要特征为原则,并尽可能和勘探钻孔控制性测水点结合起来。应表示的主要内容与矿区水文地质图所表示的主要内容一致。 二、矿区水文地质图的阅读 矿区水文地质图的读图步骤与地质图的读图步骤大致相同。读图时首先看图名、比例尺和图例,因为图名反映了图幅的地区和图的类型,比例尺告诉我们缩小的程度和精确程度,而图例是帮助我们了解本图所要表现的全部地层和符号。然后再开始对矿区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阅读。其阅读顺序如下 1、图内一般内容的阅读包括自然地理状况、地层、岩性和地质年代、地质构造等。 2、图内水文地质条件的阅读包括地下水的类型,各类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等。 3、影响采矿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4、了解矿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思考题 1、 矿床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 地下水的概念以及与大气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3、 水在岩石中存在的形式。 4、 岩石的空隙性和水理性质。 5、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6、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各类地下水特征。 7、 了解矿区水文地质图的功能以及学会阅读矿区水文地质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