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矿产总体规划(2001-2010).doc
东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1-2010年) 东营市人民政府 二ΟΟ二年十二月 目 录 一、总则.....................................................1 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1 (一)自然地理环境...........................................1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3 (四)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的影响和要求.........................9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3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13 (二)矿产资源勘查 .........................................14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5 (一)开发利用总量调控.....................................15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17 (三)开采保护分区.........................................17 (四)优化矿业结构.........................................18 (五)利用国内外资金、资源和市场...........................21 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2 (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22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与目标.................23 (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23 七、保证措施...............................................28 (一) 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教育..........................28 (二)建立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管理......................29 (三)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监督管理...................29 (四)规范矿业权市场,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29 (五)调整矿业政策,拓宽融资渠道...........................30 (六)坚持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30 附图 1 东营市矿产资源分布图116万 2 东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116万 3 东营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116万 4 东营市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图 116万 附表1-13 附件 1东营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研究 2东营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研究 3东营市矿产资源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 4东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说明 一、总则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行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确保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东营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东营市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全市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也是制定我市矿产资源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 本规划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1年至200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10年。规划适应范围为本市所辖行政区域。 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地理坐标东经 11807′-11915′,北纬3655′-3815′。全市国土面积8053平方千米。海岸线全长350余千米,-10m等深线浅海面积4800平方千米,滩涂面积152万亩,辖东营、河口两区和广饶、利津、垦利三县。 全市2000年人口172.1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1.3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7人,是我国东部沿海人均土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我市北临渤海,东濒莱州湾,西与滨州市接壤,南与淄博、潍坊市毗邻。区内交通条件较好,淄博-东营铁路与胶济铁路联接,东-青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 市域内地貌大部分为黄河三角洲地貌,仅在南部小清河以南发育山前冲积平原,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和决口频繁,地表既受洪水的反复冲切,又有淤积套叠,故而形成扇、岗、坡、洼相间排列的复杂微地貌。 我市两面环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气候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雨量613.6mm。 境内文化遗产颇多,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石油闻名,素有“油城”之称。区内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全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东营市位于胶东经济区与京津唐经济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桥梁,成为连接东北与中原两大经济区的通道。“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列入国家“十五”计划,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东营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山东省已经确立东营市为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尽快建成辐射沿黄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外向型经济区,使之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 东营市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为465.11亿元,“九五”期间平均增长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139元,平均增长6.5。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2000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30.13亿元、379.60亿元、55.38亿元,年均增长4.4、6.8、14.1。三项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1277.610.4调整为6.182.811.1。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畜牧、水产业有较大发展。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外贸出口总值14057万美元,年均增长58.9;实际利用外资17576万美元,年均增长38.7。2000年出口额为7487万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有纺织、服装、轻工、机电、农副产品、建材等10大类近百个品种。 2000年批准外资企业53个,合同利用外资1458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63万美元。石油开采及加工为本市的基础和支柱性行业,2000年,生产原油(全省)2675.7万吨,天然气(全省)6.88亿立方米,原油加工302.45万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及其加工业的产值为813569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36.9(1990年不变价);2000年当年价产值为4453196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8.18。 盐化工起步较晚。目前烧碱生产能力7万吨/年;纺织业发展较快,轻工业是重要产业,机电产品主要面向油田市场,出口较少;建材行业主要有水泥及其制品、安全玻璃、PVC管材等。 石油化工与服务油田配套产业占地方工业总量的70%以上,石油化工占经济总量的70%,地方经济总量小,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9,结构矛盾突出,且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9。而地方工业的整体素质不高,大多为资源消耗型,生产优化度和科技含量低,规模小,2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初级加工产品占80%以上。由此可见,石油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产资源概述 我市矿产资源资源量较丰富,但矿种较单一。主要有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地热及油页岩;化工原料矿产天然卤水、岩盐;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石膏、砖瓦粘土、贝壳砂;水气矿产矿泉水、地下淡水。另外,天然卤水伴生有溴、碘、锂三种矿产。贝壳砂矿虽不属于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表中所列范围,但因其较具地域特色,在本区有一定影响,故将其划作规划矿种。在以上矿种中,探明储量并开发利用的有8种,已发现未探明储量的有7种。 本市矿产资源中石油、天然气为优势矿产,资源量居全省第一。到2000年底,胜利油田在东营市已探明42个油气区。探明含油面积2116.8平方千米(含其它地市)。2000年初保有储量32.46亿吨,年末保有储量33.33亿吨。当年新增地质储量1.1104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0.49亿吨,设计年生产规模2675万吨。 2、矿产资源特点 (1)矿床规模较大,分布较为均衡。本市确定储量的矿床中(附表1),石油、天然气、地热以大、中型矿床为主,其它矿床以大型及小型矿床为主。其中,大型矿床21个,占24,以石油、地热、砖瓦粘土为主;中型矿床36个,占41,以石油、天然气、地下淡水为主;小型矿床18个,占21,以石油为主;矿点12个,占14,为贝壳砂。 (2)矿产种类少,可利用率高。在发现的15种矿产中(3种伴生矿产碘、溴、锂),除煤、油页岩、岩盐、石膏赋存地下较深外,其它11种矿产石油、天然气、地热、天然卤水(及伴生矿产碘、溴、锂)、矿泉水、地下淡水、贝壳砂、砖瓦粘土均可开发利用,矿产种类可利用率73%。 (3)除石油、天然气、地热之外,其他矿种具区域性。石油、天然气在区内各地均有分布,区域性不明显;地热分布也较广泛,不同地区地热特征不同;浅层天然卤水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深层天然卤水分布在辖区东北端,深层天然卤水分布在东营凹陷的东营城区附近;矿泉水、砖瓦粘土分布在东营市南部广饶一带;贝壳砂沿古海岸线呈带状分布。 (4)石油、天然气占全市所探明或查明矿产储量的比例较大,优势明显,地热次之,其他矿种储量均较少(未考虑潜在矿产资源)。受地理、地质条件所限,山东省存在的大部分矿种绝大部分在东营市尚未发现或不存在,故除石油、天然气、地热外,其他矿产缺乏或储量较少。 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概况 1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区域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较低,现已完成120万水文地质调查、120万重力测量和110万-120万全省航空磁力测量。开展了120万的地表地质矿产调查,对深部地质、构造、矿产进行了研究,编制了系列图件。近几年胜利油田进行了详细的地震勘探工作。 2矿产资源勘查 石油、天然气勘查程度较高,基本上全为勘探,而其他矿产勘查程度较低,只做了普查工作,有的仅做了预查,储量也仅为预测储量。 4、矿产开发利用情况 截止2000年底,开发利用的矿产共11种,包括石油、天然气、地热、天然卤水、矿泉水、地下淡水、贝壳砂、砖瓦粘土以及天然卤水的伴生矿产碘、溴、锂(附表1)。本市共有各类矿山120个,从业人数87119人胜利油田按一个企业计算。矿产品年产量(胜利油田石油、天然气产量包括其它市区)固体矿产19.65万吨,液体矿产2700.84万吨,气体矿产6.88亿立方米,矿业总产值4395642.65万元(附表2)。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66.8。 1石油、天然气 到2000年底,胜利油田共探明66个油田、油气田(其中东营市境内42个),已有64个(其中东营市境内42个)油田投入开发。胜利油田2000年底保有储量33.33亿吨。20世纪60-70年代投入开发的主力油田已进入油田寿命开发末期,如胜坨、孤岛、埕东、王家岗、东辛、永安、宁海等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阶段。 2地热 我市地热资源发现于石油勘探,共改造钻探地热井24口,目前共利用地热井7口,其中油田利用了4口,地方利用3口。广饶县码头乡利用草2井的热水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利津县汀河乡曾利用陈10井地热水进行罗非鱼越冬保种。这两处目前由于井坏停止使用。胜利石油管理局孤岛温泉疗养院正在利用的地热井,由于需持续抽水,实际利用少,热水浪费严重。 3天然卤水 卤水的开发利用主要为浅层卤水,开发企业多数分布在近海的广南水库附近,以原始的晒盐为主,伴生锂、溴、碘等元素未得到综合利用。 4贝壳砂 贝壳砂矿企业分布在东营区和垦利县,加工后用于饲料添加剂。目前开采规模较小,并有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5砖瓦粘土 本市砖瓦粘土矿主要分布于广饶县石村乡-稻庄镇-大王镇一带,占用土地较多,年采矿量为18.58万立方米。各矿区开采深度一般10-20m左右,部分矿区开采深度达25-30m。由于国家在2005年要关闭利用耕地烧制实心粘土砖瓦企业,现有矿山要逐渐缩小规模。 6矿泉水 我市有矿泉水一处,位于东营市广饶县西刘桥乡李官村南。其含水层为第四系下部及新近系的砂层及砂岩,其理化指标均已达到“国标”(GB8537-1995)界限值的标准值,为锶、偏硅酸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现为广饶县百思特矿泉水有限公司开采。 7地下淡水 我市地下淡水资源量为284931.5立方米/日,占全市年均供水量的6.5。浅层地下水主要集中于广饶县南部小清河以南的山前平原区及故河道,沿黄两侧河滩地带分布,资源量为0.87亿立方米/年(其中小清河以南为0.67亿立方米/年,小清河以北为0.20亿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利津县南部、东营区史口及广饶县一带,资源量为0.28亿立方米/年。 我市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0.90亿立方米/年,开采潜力指数为0.74,属超采;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0.204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主要用于农灌、工业、生活用水。目前地下淡水超采严重,已形成地下淡水下降漏斗面积500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达30m左右。 5、矿产品加工业 1石油化工行业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基础和支柱行业,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生产成本高,受资金技术和油源的制约,产品生产成本相应高于国际、国内较大企业平均水平。石油化工与油田相关产业占经济总量的70%以上。 2盐化工 盐化工起步较晚,目前烧碱年生产能力7万吨。从整个市场情况看,全省生产能力达110万吨,需求量仅为60万吨,严重供过于求;以工艺情况看,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能力只有2万吨,质量优势不明显。 6、勘查、开发、保护中的问题 1地质勘查、开发工作滞后 除胜利油田对石油、天然气投入资金较多、勘查程度较高外,其他矿种相对勘查程度较低。天然卤水、地热等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不够。石膏、岩盐、煤、油页岩由于埋藏较深,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于利用,勘查程度更低。受资源状况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明显减弱,而胜利油田后备资源不足,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只有加大勘探力度,加大对老油田的技术改造和开发调整,才能满足需要。 2缺乏统一规划,开发程度低 本市除石油、天然气目前属行业管理,自成一体,有相应的勘查、开发规划外,其他矿种缺乏规划,矿山布局不够合理。贝壳砂存在一矿多开、点多面广;天然卤水资源勘查评价精度低,多数盐场未经勘查即开采投产,造成开采井布局不合理,卤水浓度与水位下降过快,盐田生产能力下降。由于缺乏系统的勘查评价工作,资源分布状况不清,使得现有盐田布局不合理,如南部卤水区盐场分布过密,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井距、开采层的选取均缺乏科学依据,既给今后合理开发卤水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也一定程度地破坏了地质环境。 3经营粗放,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胜利油田经营较规范,其他企业大多经营粗放、资源利用率低。胜利油田在采油及输油、加工过程中以及因其它矿产的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东营市工业废水中的40来自石油开采业,在各行业废水排放污染负荷比中位居第一。除黄河外,东营市所有河流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石油检出率为100,超标率也为100,酚检出率为91,超标率为90。 全市历年来未能处置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存储量为147万吨,占用土地累计130万平方米。工业废弃物中含油污染物有油砂、泥浆等来自油田开采和石油加工业,处置率为65,石油开采与石油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负荷比之和为44。因此,石油污染是东营市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实际检测资料也表明,大气、水、土环境中,石油污染相当普遍。 4矿业管理中执法力度不够,矿山企业依法采矿意识淡簿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受人员、装备及执法环境的影响,往往执法力度不够。油气开采属行业管理,执法难度更大,使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实施。 (四)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的影响和要求 1、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1较优越的区位优势,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推动矿业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必将推动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渐形成。这对我市吸引外资,开展国内经济合作,推动矿业全方位开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成为我市矿业新发展的契机 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勘查及采掘能力。随着我国开发西部战略的实施,在搞好本地矿业开发的同时,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尤其是石油企业,这样有助于我市地勘队伍和矿业企业的发展,并可为我市矿产资源开辟后备基地。 3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做支撑 21世纪初为我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要完成十五规划预定的目标,资源、环境为发展的最大压力。我市优势矿产资源石油在未来将逐步减产,供需之间的缺口会越来越大;再由于我市矿种单一,很多为本市发展所需的其它矿产缺口更大。 4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发展,必将为矿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十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以上,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城市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左右,全市城市住宅计划投资30亿元,全市村镇建设计划投资40亿元,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45亿元。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左右,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发展必将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也必将为矿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紧密与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以矿业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为总要求,建立有竞争力的新型矿业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依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证资源持续供给,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总方针,以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开展矿产资源勘查与调查评价,以不断发现新矿种、新矿产;加强资源利用总量调控,挖掘矿产深加工潜力,开发新用途;加强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加强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节约使用资源,降低资源耗竭速度,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 2、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谁开发谁保护,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方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技手段保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稳定发展。根据市内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矿产资源条件,发展区域特色矿业,保持矿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统一,变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优势。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原则 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国外资金投资勘查、开发我市矿产资源,解决后备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步建立多元、安全、稳定、经济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提升我市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重点抓好矿山合理布局、矿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发与矿业后续加工产业链紧密衔接,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 4、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成果的科技含量,搞好资源开发与保护,加强“三率”管理;通过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攻关,加强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和回收利用;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变初级矿产品为优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和资源效益。 (三)规划目标 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目标 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分制运行和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 2、2005年规划目标 1积极配合、协调国家和省在我市统一部署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完成全市125万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及时掌握相关成果资料。争取战略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取得较大进展,为政府宏观调控矿业生产力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农业、生态环境和生命科学提供相关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2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产资源勘查市场体系,矿产资源勘查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初步形成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体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 3调整矿业结构和矿产品结构。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改善矿业结构和布局。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与全市经济总量增长尽量相适应的原则及资源条件,规划矿产开发总量固体矿产15.936万吨,液体矿产2675.7万吨,气体矿产8.0亿立方米。以企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合理调整矿山布局,压缩贝壳砂、天然卤水、砖瓦粘土矿山企业数量,在2000年基础上减少10。其他矿产进行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组建规模较大企业;提高矿山素质,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规模基本相适应。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能力。 4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逐步建立并完善矿山“三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重点提高贝壳砂的回采率,天然卤水的综合利用率。 5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地质灾害明显下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率达到60%以上;城市规划区、铁路和主要公路沿线一定范围内(1000米)、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旅游区以及重点地段的生态环境破坏得到恢复治理;矿山开发过程中“三废”达标排放。落地原油回收率提高1-2个百分点,采油污水回注率达到100。 3、2010年远景目标 1全面完成全市125万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和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实现地质成果数字化。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矿产资源勘查布局进一步得到调整,勘查程度显著提高。 2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勘查体系和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勘查新局面基本形成,矿业权市场规范有序并实现资产化管理,矿产资源要素市场逐步完善。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矿业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达到较高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得到保障。 3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程度和矿产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矿山总数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压减10%,天然卤水伴生矿产全部综合利用。 4健全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信息和监测网络系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率达到80%以上;“三废”处理率、综合利用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初步实现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同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一)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 1、基础地质调查 1120万惠民、东营二幅区域化探调查。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了解地质矿产、生态环境、农业地质背景、环境地球化学等多种领域的地球化学环境问题。 215万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其主要工作内容是了解地质矿产、生态环境、农业地质背景、环境地球化学等多种领域的地球化学环境问题。 3开展沿海地区及海岸带125万地质-生态以及地球化学、区域重力、综合航空物探、航空遥感等调查,研究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震事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探讨与地面沉降、海岸侵蚀、淤积、海水入侵、海岸带地质环境污染等相关的地质-构造背景问题。 4规划期内争取通过矿费项目立项、政府财政扶持、相关部门或企业出资等多渠道筹资,紧密结合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城市、重点农业开发区及严重缺水地区,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为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几处可进一步勘查开发的大、中型深层地下水源地。开展区域性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开展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综合地质调查,编制资源与环境系列基础图件,为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建立预警预报系统以及解决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基础地质问题提供基础资料。 2、矿产资源评价 1目前可利用矿产资源的评价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国家急缺和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矿种,同时兼顾重要的经济矿产,安排重要成矿区(带)和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矿产资源的评价。油、气矿产目前属行业管理,专门规划。 我市规划重点矿产评价区如下 ①广饶-寿光北部地热评价,主攻矿种为地下热水,主要工作内容为调查评价。 ②利津-东营地热评价,主攻矿种为地下热水,主要工作内容为调查评价。 ③莱州湾南岸天然卤水评价,主攻矿种天然卤水(溴素),主要工作内容为调查评价。 (2)潜在矿产资源评价规划区内煤、油页岩、岩盐、石膏由于埋藏较深,在现有技术下开采困难,属潜在资源。主要工作内容通过调查评价,查清潜在资源的基本条件,摸清家底,为进一步勘查打好基础。 (二)矿产资源勘查 矿产资源勘查遵循“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鼓励并积极引导企业、个人和外商投资,参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勘查矿种为地热、地下淡水、矿泉水等。广北含煤区煤层含煤深度为600-900m,油页岩埋深500-1100m,岩盐石膏埋深在2900-4400m,可进行开采可行性论证,争取专项资金勘查或鼓励国内外投资进行商业性勘查。 石油、天然气乃我市优势矿产,并且是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重要矿产资源,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明显,要加强老油区外围勘查、深部勘查、海域油气勘查,不断发现新的油气产地。要创造良好的油区生产环境,保证油田企业正常生产运行。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根据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原则,结合国家矿业宏观调控政策及本市矿产资源特点、经济技术条件及矿业开发的实际,对主要矿产的产、供、需进行了预测。规划期内,鼓励开采石油、天然气、地热,部分地区鼓励开采地下淡水(地下水具有开采潜力区);限制开采天然卤水、砖瓦粘土、地下淡水(地下水降落漏斗区),部分地区禁止开采地下淡水(咸水入侵锋面处),其他矿产为允许开采的矿产。 (一)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1、能源矿产 1石油、天然气在稳定陆地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同时,加大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查力度,保持采储平衡。2005年石油产量2675.7万吨,天然气产量800百万立方米。 2地热地热是一种清洁、廉价能源。东营市地下热水可采量为205.52万立方米/日,现采出量2万立方米/日,剩余量与开采量比值较大,适宜加大开发力度。在东营、牛庄、孤岛等地热区建立生活用热企业,用于供暖、洗浴、游泳池、养殖等。控制开采量100万立方米/日。 3煤、油页岩东营市含煤矿区一般埋藏较深,广北含煤区较浅为600-900m,其他含煤区埋深大于1200米;油页岩在广饶大王石村丁庄一带埋深500-1100m,其他地区大于1300m。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开采,故属潜在资源。 2、化工原料矿产 (1)天然卤水东营市天然卤水比较丰富,但山东省盐产量供大于求,应以销定产,2000年盐产量22.8万吨,目前保持现有产量比较合适,暂停审批新的制盐企业。鼓励企业上新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碘、溴、锂等产品,天然卤水的年产量控制在22.8万吨/年(NaCl)。 2岩盐、石膏东营市岩盐、石膏分布面积大,储量丰富,但埋藏深,如岩盐埋深2900-4400m,单层厚度8-30m,总厚度平均445.6m。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较难利用,属潜在资源。 3、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1砖瓦粘土砖瓦粘土是东营市主要的建筑原料,资源量比较丰富,但是,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将在2005年禁止使用粘土烧制实心砖瓦,所以必须限制开采量。由于东营市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小,闲置土地较多,黄河淤积量大,应关闭在耕地中开采粘土矿企业,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淤泥(沙)制砖制瓦。在开采砖瓦粘土过程中,应注意开采企业的合理布局及废矿坑的恢复治理。限制砖瓦粘土的开采量,控制量10万立方米/年。在2005年以前关闭“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区”、“中低产田改良区-节水农业试验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禁止采矿区域中的砖瓦企业。 (2)贝壳砂东营市贝壳砂资源较为丰富,资源总量102.9万吨。现采出量0.31万吨/年,应根据市场需求增减开采量。 4、水气矿产 (1)矿泉水本市有矿泉水一处,由于市场需求及资源量较大等,应鼓励矿泉水的开采。矿泉水探明可采储量500立方米/日,年可采量20万立方米。2000年开采量0.34万立方米。 (2)地下淡水本市地下淡水较为紧缺,由于多年的超采,地下淡水漏斗面积已达500km2,地下淡水开采资源量为284931.5立方米/日,实际开采量246575.3立方米/年,补充量仅为216438.4立方米/日,因此,规划期内,开采量不应超过216438.4立方米/日。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省规划将鲁西北石油、天然气、天然卤水作为开发加工基地,其基本思路为以鲁西北及渤海湾石油、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山东省境内)石油、天然气开发为依托,以齐鲁石化、济南化纤、济南炼油厂等石油化工加工基地为中心,建立油气开发和产品后续加工的一条龙矿业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本省石油、天然气开发与石油化工产品产业链,形成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与石油化工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 以得天独厚的卤水和海洋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精细化工产业化为目标,以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在稳定发展纯碱、原盐、溴素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向多品种和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精细化工加工产品于一体的海洋化工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思路,考虑到本市矿种较为单一,本规划不再规划矿业经济区。 (三)开采保护分区 为促进本市矿业开发合理布局,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根据本市矿产赋存规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和与区域经济相适应、效益统筹、保护生态环境等原则,本次规划主要划分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 1、分区标准 鼓励开采区。属于国家紧缺矿种的矿产地;经济效益较高,市场前景较好,法律、法规允许开采的矿产地;经济效益一般,但对环境污染较小,具较好的应用前景的矿产地。 限制开采区。受国家产业政策制约,开采规模受限制的矿产地;有可靠资源,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矿产地;市场条件虽好,但探明资源量严重不足的矿种产地;有可靠资源和市场需求,但开发技术不成熟或开采利用方式不合理的矿产地;矿产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基础建设有影响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和供水水源地的准保护区、海岸带、交通主干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1000米)。 禁止开采区。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开发经济效益差,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的矿产地;城建规划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保护区、沿海的防护林带、地质遗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军事禁区。二级以上供水水源地周围500m,有主要基础设施和存在难以防范的安全隐患的地区和其他环境条件不准进入的地区;规划规定禁止开采矿种的产地分布区。 2、规划分区 根据以上划分原则和标准,共划定鼓励开采区7个;限制开采区6个;禁止开采区19个,其中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保护区2个,地下淡水禁采区1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个(见附表11)。 (四)优化矿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