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
【湖南楚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湘永煤业公司铜角湾煤矿扩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 录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6 第一章 工程概况8 第一节 交通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8 一、交通、地理位置8 二、气象9 三、地温、地震10 四、地质情况10 五、水文地质12 六、其他开采技术条件12 第二节 外部条件13 第三节 工程概况14 一、矿井开拓方式的现状14 二、扩建工程方案设计14 三、扩建工程开拓布置15 四、井底车场及硐室18 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及准备工作21 第一节 现场条件21 一、四通一平21 二、现场临时设施21 三、设备、机械、人员的调配22 第二节 施工组织准备工作22 一、施工准备原则22 二、施工组织24 第三节 施工临时设施准备内容26 一、土建工程26 二、机电及设备安装26 三、井巷工程27 四、交通组织措施27 第三章 立井井筒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33 第一节 立井井筒施工方案及施工机械化作业线的配置33 一、井筒锁口部分施工方案33 二、井筒正常施工阶段施工方案34 三、凿井机械化作业线及其配套方式35 四、井筒装备施工方案36 第二节 立井井筒施工工序36 一、回填部分围岩固定施工工序36 二、锁口施工工序37 三、临时设施施工工序38 四、井筒井身段施工工序38 五、马头门施工工序40 六、井筒装备施工工序41 第四章 立井施工辅助系统及凿井设备选型44 一、提升44 二、压风、供水45 三、排水46 四、通风47 五、混凝土搅拌、输送及模板47 六、通讯48 七、供电、照明、防雷48 八、运输49 九、安全梯49 十、凿井井架50 十一、天轮平台、翻矸平台、三盘50 十二、测量51 十三、凿井绞车、钢丝绳、天轮选用表51 十四、施工机械投入情况51 第五章 其他矿建工程和建安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58 第一节 其他矿建工程施工方案58 一、斜井(轨道上山)施工方案58 二、平巷施工方案58 三、交岔点及大断面硐室施工方案60 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及稳定性差段施工方案61 第二节 其它矿建工程施工工序62 一、回风斜井(轨道上山)施工工序62 二、主要平巷施工工序68 第三节 土建工程施工工序73 一、钢筋工程施工工序73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工序73 三、脚手架工程施工工序75 四、砌体工程施工工序77 五、挡土墙砌筑施工工序79 第四节 安装工程施工工序79 一、地面10kV变电所安装施工工序79 二、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施工工序82 三、绞车安装施工工序83 四、防爆轴流通风机房安装施工工序89 第六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92 一、进度指标92 二、工程排队92 三、立井井筒工程循环进度及工期安排93 四、工期保证措施94 第七章 工程质量标准等级及保证措施104 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104 二、质量管理体系104 三、自检自控体系104 四、工程质量保证体系104 五、质量标准106 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06 第八章 安全保证措施118 一、组织机构及安全生产目标118 二、主要安全措施119 三、防治水措施127 四、巷道通过地质破碎带的措施128 五、对岩溶的预防与处理措施128 六、对塌方、老窖、瓦斯的处理措施129 七、 供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30 八、 立井施工停电事故撤人措施131 第九章 文明施工措施133 第一节 文明施工方案133 第二节 文明施工措施133 一、组织领导133 二、现场管理133 第十章 劳动力和材料投入保证措施140 第一节 劳动力保证措施140 第二节 材料投入保证措施141 第十一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142 第十二章 地下管线保护措施144 第十三章 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145 第一节 环保、水保总体方案145 第二节 组织措施145 第三节 技术措施146 一、环保、水保措施计划146 二、环境保护措施146 第十四章 施工配合措施149 一、施工与设计相配合方案149 二、施工与地方相配合方案149 三、与业主单位的配合协调150 四、与工程监理的配合措施150 第十五章 工程保修承诺及措施152 一、竣工资料152 二、工程维修及回访152 第十六章 合理化建议153 编制依据、原则、范围 一、编制依据 1、规范、规程、规定和标准 (1)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工程招标文件; (2)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井筒工程设计图纸(图号); (3)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工程疑问及其解答; (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5)矿山井巷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6)锚喷支护工程质量检测规范(MT/T501596); (7)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0); (10)煤矿测量规程(1998); (11)煤矿地质规程(2001年); (12)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 (13)本公司ISO9001质量标准; (14)本公司现有施工力量、技术水平、技术装备和机械化程度及本公司ISO9001质量手册。 2、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矿山安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 二、编制原则 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正确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贯彻执行国家各项基本建设,经济及施工政策,狠抓关键工程的施工,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确保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工期的实现,使用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选用成熟配套的施工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施工安全,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确保实现创优质工程的目标。 三、编制范围 1、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井筒、井筒装备、开拓及准备期矿建工程、地面土建及安装工程。 2、为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工程及相关矿建、土建、安装工程施工服务所必须的临时项目的建设,临时供风、供水及供电系统,混凝土生产运输系统,金属结构的加工制作及安装工程,临时生产生活用房及通讯系统,安全及消防系统,环境保护系统。 第一章 工程概况 第一节 交通地理位置及地质情况 一、交通、地理位置 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位于湖南省永兴县城以西直线距离约4km,属永兴县城关镇康绪村。行政隶属湖南省煤业集团湘永矿业有限公司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304′33″~11305′36″,北纬2607′32″~2608′37″。 公路矿区有简易公路经永兴县碧塘乡行程4km与省道S212线相接,在永兴县湘阴渡互通口可进入京珠高速公路,若继续沿省道西行约6km,在永兴县鲁塘坳与国道107线相接。 铁路经公路里程30km可达京广铁路马田圩车站。 铜角湾煤矿原隶属湖南省白沙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实施了政策性破产,通过资产重组改制,现为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隶属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 本区属剥蚀丘陵地形,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 365.4米(大湾上),最低92.0米(耒水河边),一般高差约40~70米。10勘探线西南出露的“红层”形成许多绝壁、断崖、深壑、天然桥等奇特的地貌景观。 井田内河流为耒河,系湘江支流,在井田中部自东向西流出,流量26.9~473.0m3/s。另一条季节性小溪,发源于南部康渚塘,经邓家湾、彭家湾流入耒河,流量一般为1.5 m3/s。区内小水塘零星分布,最大的为井田南部的卷坦水库。 二、气象 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具有温暖潮湿、多雨等特点。 平均气温为17.5℃,最高为38.1℃,最低为-8.3℃,每年7、8月为高温季节,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最低,年降雨量为1684.5~1986.8mm,每年3~5月为雨量充沛季节,8~10月降雨稀少,多晴天。最大蒸发量229.1mm,平均相对湿度80,风向多为北西方向,最大风速25m/s。霜冻期出现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止。 三、地温、地震 据勘探资料,本井田地温梯度小于3℃,属于正常地温区。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2),该区域地震烈度属五级,无需防震设计。 四、地质情况 一、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1d)、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大隆组(P2d)、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白垩系下统(K1)和第四系(Q)。现分叙如下 1、二叠系下统当冲组(P2d) 硅质层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致密坚硬,偶夹燧石,含铁锰质较高,风化后呈铁青,紫红和黄白色,节理发育,层间时夹薄层泥岩。厚度不详。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与下伏当冲组呈整合接触,本组为一套过渡相含煤建造,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 3、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 中、上部为深灰色硅质岩夹硅质灰岩,下部为灰黑色硅质泥岩,薄~中厚层状,菱形节理发育,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 由灰至青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水平层理发育的泥灰岩或灰岩组成,间夹钙质砂岩,层厚平均约295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5、白垩系下统(K1) 上部及中部为褐红色,灰色中粗粒砂岩、砂砾岩、砾岩。下部大多为褐红色粉砂岩或砂质泥岩,偶见几层薄石膏。底部有一层厚几分m至20多m的灰绿、浅绿灰色熔岩质胶结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或凝灰质岩屑长石石英砂岩。层厚大于800.00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6、第四系(Q) 由坡积、残积、冲积物组成,以粘土、亚粘土及腐植土为主,次之为风化粉砂、砂及角砾。厚0~5m,平均3m。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沟谷,次之为山坡和山脚,尤其在井田北翼3勘探线以北耒河河边低 平坦地带广泛分布。 二、构造 1、区域构造 铜角湾井田位于郴耒煤田永耒向斜南段西翼。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单斜。地层走向为30,倾向120左右,倾角25~75,一般为46。断层较发育,褶曲较少,并有岩浆活动。 2、井田构造 (1)褶曲井田地表出露主要为白垩系红层(K1),次向斜盆地形态,复盖在下伏地层之上。受F1断层的破坏,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2d)在F1断层上盘有牵引褶曲,为隐伏褶曲。这些褶曲对F1断层下盘的煤系地层无影响。 向斜1和背斜1褶曲位于386采区至426采区轨道上山,-260m水平至-380m水平左右。为一复式紧密向背斜,轴向35与煤层走向基本平行,由此向南倾伏,长约千m。向斜西翼倾角均在75以上,背斜东翼则比较平缓约40。向斜轴部两翼煤层相距12m,背斜两翼煤层相距24m。倾伏上段褶曲紧密,越向下越变宽以至消失。 (2)断层井田内主要断层F1和 F3,其次是F5、F6和F7(白头狮块段以及)F37、F38、F41和F42等9条断层。 三、岩浆 铜角湾井田西北约17公里的上堡镇有燕山期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出露,据航测资料,其潜伏面积达300平方公里。 强烈的岩浆活动,在井田内有所反映。火山碎屑岩类,大隆顶部有一层厚约0.50m的灰白、绿灰色晶屑玻屑凝灰岩和白垩纪红层底部有一层凝灰质岩屑长石石英砂岩、溶岩胶结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厚0.30m至23.60m,平均约13m。岩浆岩,在 F1断层附近或2煤层的上、下见煌斑岩,厚0.1~8.0m。生产矿井中,也见有岩浆以脉状形态侵入。 (四)、煤层 铜角湾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P2L),龙潭组分为上、下两段。龙潭组上段(P2L1)。由于受F1断层的破坏,龙潭组上段主要保存6煤组及其以下地层,6煤组以上的煤系地层在不同地段有所残存。 根据勘探和铜角湾煤矿开采情况,6煤层为本矿主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上段的下部,距5煤层约61m,顶板为粉砂岩或中细粒砂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63个钻孔穿过6煤层位,其中见煤62点,可采点56点,钻孔见煤可采率为90.3,煤厚0~28.37m,平均厚度为3.69m,煤层结构复杂,部分见夹矸1-2层。变异系数为127,属不稳定煤层。 五、水文地质 根据本矿井地质勘探报告提供资料,矿井涌水量,按1964年至2004年数据统计资料,一般涌水量为35.2至90.8m3/h,最大涌水量259(1973年)m3/h。2004年实测矿井最小涌水量62.3 m3/h,最大涌水量104m3/h,平均78.8m3/h。预计-550m水平一般涌水量为131.4m3/h,最大涌水量187.7m3/h。 本矿井只要不触犯耒河水,水文地质条件是较简单的。 六、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煤层顶底板的稳固性 6煤层直接底板为薄层细砂岩,局部相变为粉砂岩,微水平层理或波状层理发育,厚0~6.57m,平均1.8m。6煤层顶板有伪顶、直接顶和老顶。伪顶为泥岩厚0~0.2m,随采随落。直接顶为粉砂岩,薄至中厚层状,微水平层理夹菱铁质条带,平均厚5.1m。老顶为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岩石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云母、暗色矿物次之,硅、泥质胶结。易风化,俗称“疏松砂岩”。厚28.97~77.0m,平均52.1m。顶、底板有小的起伏不平。总之,6煤层顶板属Ⅱ级顶板,工程地质条件为中等。 (二)、瓦斯 根据湖南省煤炭工业局以湘煤行[2007]14号文批准资料相对涌出量6.08m3/t,CO2相对涌出量9.61m3/t,确定本矿瓦斯等级属低瓦斯矿井。 (三)、煤尘及煤的自燃 1989年至1990年在386采区发生过三次煤层自燃及426采区发生过一次煤层自燃,上述自燃均发生在采空区;根据湖南省煤炭工业局湘煤行[2007]14号文批准资料,煤层有自燃倾向性,但近十多年来未发生煤层自燃现象;同时确定煤层为无爆炸性;矿井也未发生过煤尘爆炸。 第二节 外部条件 1、交通施工区内有水泥公路与外部相通。 2、通讯有完整的设备、设施。 3、电源条件立井井筒旁有10kV变电所,可取2000kVA低压电源,只需增加一台S11-1000/10/6.3kV,1000kVA变压器供主绞车使用。 4、水源条件立井不远处有耒水河通过,常年有水,水量充足,未污染,矿方已安装好水泵,只需建一高位水池,就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5、主要材料供应条件矿井建筑所需的砂、石、木材等可在工程附近就近解决,水泥可与附近水泥厂家联系解决,钢材可在郴州或永兴购买,爆破物品可在矿方炸药库内领取,只需造好使用计划及时上报,通过白沙管理局购买。 6、排矸立井距离业主指定的矸石山距离约200m左右,用汽车排运到矸石山卸矸。 7、场区排水广场内有排水沟。 第三节 工程概况 一、矿井开拓方式的现状 铜角湾煤矿已建有立井、副井、中央风井和南风井四个井筒,为立井与暗斜井混合开拓。立井口基本位于矿区中部,落底标高-263.32m;-260m至-380m为一对暗斜井开拓,三水平(-260m)以上已开采完毕,矿井现生产水平为四水平(-380m),五水平(-550m)正在进行开拓延深。五水平(-550m)开拓延深工程已完成以下工程量。 1、副暗斜井已落位(-550m),反石门及绕道已掘完。 2、新主暗斜井绕道及上车场已掘完,主暗斜井已与-380m大巷贯穿。 3、副斜井(原北风井)的地面运输系统只铺设了到矸石山的铁路,其他项目均还未改造。 4、副井提升绞车已进购。 第四水平通风系统为混合式通风方式,即南风井担负矿井南翼通风,中央风井担负矿井北翼通风。矿井已有完善的生产、运输、提升、排水、供电、通风系统。 二、扩建工程方案设计 本次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在批准的 “新建一个竖井至-550m水平,设计新竖井为全能井,一级提升”方案的基础上,对井上井下各系统作进一步完善、优化设计。 铜角湾矿井扩建工程是在不改变原五水平延深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该矿井现有的生产实际情况和开拓方式,“新建一个竖井至-550m水平,设计新竖井为全能井,一级提升”方案的主要布置特点为报废原立井,在6煤层底板岩石中布置新竖井至-550m水平;新竖井为全能井,担负全矿井煤、矸的提升运输、下放材料及设备设施、供电、排水、进风、运送人员等,改变矿井多级提升的问题。矿井设计为二级排水系统,即-550m水平、-380m水平的矿井涌水均排至-260m水平水仓,由-260m水平水泵房排出至地面。在-260m水平布置井底车场、水泵房、中央变电所、水仓等硐室。为了便于管理,方便操作,将原五水平布置在暗副井底-550m水平的水泵房、配电房、井底水仓等井底硐室工程修改布置到新竖井底。在-260m水平紧接井底车场布置主石门与-260m水平大巷连通,形成-260m水平运输系统;在-550m水平紧接井底车场布置-550m水平主石门至6煤层底板等高线约60m处,布置-550m水平南、北底板运输大巷,形成-550m水平运输系统。报废南翼风井,在416轨道上山上部车场适当布置一通风上山与中央风井底连通,形成矿井南翼通风系统。将矿井原副斜井改造成风井,形成矿井北翼通风系统,以解决开发白头狮开采时的通风。原建成的暗副斜井和新暗主斜井作为新竖井的副井使用,方便井下管理;新暗主斜井又可作为526采区轨道上山,用以开采526采区的煤层。为了简化矿井通风系统,减少矿井井巷工程的维护,提前开采南风井煤柱,缓解矿井产量,本次初步设计在改扩工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矿井南翼通风全部由中央风井担负;南风井只负担开采风井煤柱时的通风。矿井北翼生产的通风由北风井负担;因此,原副斜井改造为北风井的工程必须尽快进行。矿井采用混合式通风系统。 三、扩建工程开拓布置 一、井筒 1、新竖井选址 按照尽可能利用现有工业场地、设施和井下巷道,方便生产、尽可能不征地或少征用地,不拆除或少拆除现有建筑,开发老竖井保安煤柱的原则。通过对铜角湾矿井地质资料及对现场的勘测分析,新竖井井口位置选择在铜角湾煤矿现材料库房内。该地地势平坦,场地开阔,完全能够满足井口工业广场内设备、设施布置的需要。新竖井井筒布置在6煤层底板砂岩及砂质泥岩中,距6煤层法线距离10~330m左右,通过对地质资料的分析和补勘钻孔探明,新竖井选址不会遇灰岩层。 2、井筒特征 井筒直径为6m,支护形式为混凝土,混凝土厚度为400mm,井筒深712 m(钢罐道及竖井底水窝)。井筒内布置一对双层单车多绳罐笼提升、钢罐道梁、罐道、梯子间、管路、电缆架、托管梁等(详见新竖井平面图)。 本次扩建工程采用报废原竖井,开拓新竖井;报废原南风井,利用原中央风井,原副斜井改造为北风井的开拓方案;各井筒特征见表2-3。 各井筒坐标见下表 表2-3 井筒名称 坐 标 方位 坡度 斜 长 (m) 落底标高(m) X Y H 新竖井 2891756. 00 38407830.00 128.0 300 90 712 -584.00 北风井 (副斜井) 2891056.66 38407926.99 117.89 58 30 743.16 -253.69 中央风井 2891734.10 38407764.02 127.87 188 30 396.86 -70.56 3、井筒装备 井筒内布置一对双层单车多绳罐笼提升、钢罐道梁、罐道、梯子间、管路、电缆架、托管梁、托罐梁、井筒水窝水泵平台托梁等(详见新竖井平、剖面图)。 4、井筒支护 新竖井井筒采用混凝土的支护,混凝土厚度为400mm,标号达C25以上。井口以下30m混凝土厚度为1200mm,马头门处混凝土厚度为600mm 5、井上、下机械设备 1操车设备 摇台选用B74系列600轨距井口及井底摇台,型号CY-6/1.5,CY-6/。(摇台基础以下预留位置1.5m,详见施工图) 阻车器选用B89系列600轨距单式阻车器和复式阻车器。 装罐推车机选用液动链式装罐推车机。 安全门选用液动安全门。 集中控制各个设备。 2其他机械设备 清理井筒水窝小绞车一台,在井口房内设有备用罐笼存放间,选用一台10t电动单梁桥式起重机和一台慢速绞车,用于更换罐笼,大型设备和长材料上、下井。 在井底还配一台调度绞车,用于大型设备和长材料上、下井。 长材料和大件上、下井装卸方式为利于长材料下放,在井口房内设有慢动绞车,下放长材料时,通过临时装在套架上的滑轮,由慢动绞车将长材料吊起由罐笼顶部装入罐笼内,或吊于罐笼底部下放到井底,由装在出车方向的调度绞车拉出。大型设备可以放在平板车上直接装入罐笼,下放到井下。 二、大巷布置 根据该矿井实际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巷道的基础上,确定将-550m运输大巷布置在距6煤层-550m底板等高线约50m~80m的底板砂岩中。大巷支护方式为锚网喷支护。 三、水平及采区划分 1、水平划分 根据实际情况,矿井共划分为六个水平,第一水平为50m~-70m,第二水平为-70m~-140m,第三水平为-140m~-260m,第四水平为-260m~-380m,第五水平为-380m~-550m,第六水平为-550m~-700m。 第三水平以上已全部开采,第四水平为现生产水平,第五水平为延深水平。第六水平为深部水平,采用上、下山开采,矿井准采下限至-800m,第六水平由-700m下山开采至-800m。 2、采区划分 按2006年4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调整的矿井范围和准采深度及煤层赋存状况,第四水平布置了41、42、43、44、45五个采区,41、42采区已经采完,43、44、45采区正在开采;第五水平划分为五个采区,为51、52、53、54、55、56六个采区;第六水平划分为九个采区,为61、62、63、64、65五个上山采区和66、67、69、611四个下山采区。采区走向长度约600m。 竖井保安煤柱块段采区划分为306(-100m~-260m)、406(-260m~-380m)、506(-380m~-550m)三个采区,-550m以下由下水平正常划分开采。 四、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 分别在-260m水平和-550m水平布置井底环形车场,车场采用平坡布置,根据矿井实际情况,-260m水平井底车场重车线长度为30m,-550m水平井底车场重车线长度为90m。 二、硐室 1、中央变电所、水泵房 -260m、-550m水平中央变电所、水泵房布置在距井筒中心线20m的南侧底板岩层中,在东、西两端布置联络巷与井底东、西马头联通。硐室长60m~70m,净断面积变电所8.47m2,水泵房 12.24m2 2、候车室、信号室 分别在-260m水平和-550m水平布置井底候车室、信号室;为减少井底巷道交岔口,利用-550m水平变电所通道作为候车室。 信号室设在紧靠井筒的南侧,其长度为5m。 3、井底水仓 -260m、-550m水仓布置在井底车场南翼的底板岩层中,-260m水平水仓计算长度183m,考虑到-380m水平和-550m水平的矿井涌水均要经-260m水平排出,经计算设计水仓长度为330m,净断面5.1m2,容积1683m3 ,大于矿井8小时正常涌水量1682m3。-380m水平水仓保持原有的不变。-550m水平水仓设计长度243m,净断面5.1m2,容积1239m3 ,大于-550m水平8小时正常涌水量1051m3。在-550m水平环形绕道内布置竖井底清理斜巷,以便井窝的清理。 五、巷道掘进及施工组织 一、扩建工程井巷工程量 扩建工程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总工程量为6757m,其中 1、扩建工程开拓巷道3583m(-260m水平①新竖井筒712m,②井底车场243m,③井底硐室151m,④内、外水仓及清理斜巷348m,⑤大、小吸水井及配水巷34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60m水平主石门20m);-550m水平①井底车场333m,②井底硐室141m,③内、外水仓279m,④大、小吸水井及配水巷34m,⑤ -550m水平主石门141m);主井底清理巷89m,-550m西南大巷726m,416上部车场至中央风井底回风上山332m; 2、采区巷道3088m(①岩巷1879m,②煤巷1209m)。 二、扩建工程施工组织 本次扩建工程井巷工程量大,矿井主要改造工程为新竖井井筒、-260m井底车场、-260m水仓、-550m井底车场,-550m水仓等,关键是新竖井井筒。根据矿井实际情况,确定安排三个队施工。一支队伍从主井筒开始,直至主井筒落底;接着掘进-550m主石门,与-550m水平南大巷贯通后,接着掘进井底车场及井底其他硐室。第二支队伍利用己经施工到-550m水平的暗副斜井,掘进-550m水平南大巷,直至与-550m水平主石门交岔口处;接着掘进516采区轨道上山、-420m区段中巷、5161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工程。第三支队伍施工-260m水平306采区准备工程和416轨道上山上部车场至中央风井底的回风上山;当主井筒施工超过-260m水平后,可从-260m水平北大巷开始掘进-260m主石门,-260m井底车场、水泵房、水仓等井底硐室。 施工进度安排如下 新竖井月施工进度为80m/月,从井口至-550m水平井底水窝。 井底车场月施工进度为90m/月,-260m、 -550m水平井底车场。 单轨巷道月施工进度为100m/月。 第二章 施工组织部署及准备工作 第一节 现场条件 施工准备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施工所需的水、电、路、通讯及工业场地平整,实现“四通一平”为施工创建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工程开工和开工后顺利施工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并为调整和有效使用施工力量、设备、材料和资金提供条件。 一、四通一平 1、交通矿井旁边有水泥公路通过,与工业广场连接,交通便利。 2、供电立井井筒旁有10kV变电所,工程所需的供电系统在10kV变电所内直接接出,安表计量即可。 3、供水立井不远处有耒水河通过,常年有水,水量充足,未污染,矿方已安装好水泵,只需建一高位水池,就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4、通讯施工单位与电信部门联系解决,项目部设置一部程控直拔电话负责对外联络。项目部内设置一部10门程控交换机负责井底、井口、绞车房、调度室等地点的联络。 5、场地 新竖井井口位置选择在铜角湾煤矿现材料库房内。该地地势平坦,但工业场地比较狭窄。 二、现场临时设施 在立井井口工业广场内,施工生产系统,临时变电所、压风机房、机修间、砼搅拌站等集中布置。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工程,采用砖木和简易结构缩短建安工期。将项目部办公室、职工宿舍相对独立集中布置在生活区,以方便管理。井口临时设施布置尽可能避开永久建筑以及生产设施,但由于该工业场地狭窄,施工绞车房需站用消防材料库位置。 三、设备、机械、人员的调配 在合同签订后,根据合同按计划组织人员、机械设备进场,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避免设备闲置,材料积压。 第二节 施工组织准备工作 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但工程施工临时设施工程量较大,设备进场堆放站地较多,安装任务繁重,因此在开工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质保量建设好本工程,为开工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实施项目计划目标,严格按以下要求办理 一、施工准备原则 施工准备安排的原则是进场快、开工快、边准备、边安家、边施工。 1、组织准备(见下表) 序号 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人) 1 动员工作 接中标通知书后 公司 2 建立现场组织机构人员就位 接中标通知书后2天 公司 3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进场前3天 项目部 4 确定劳动力并有序组织进场 进场前2天 项目部 5 组织机械设备进场及小型机械 随工程进度 公司、项目部 6 周转材料进场 随工程进度 公司、项目部 7 施工许可证等有关手续的办理 按“招标文件”要求 项目部 8 与主管部门等周边关系的协调 进场前3天 项目部 2、技术准备(见下表) 在项目总工程师的主持下组织施工技术人员阅读和熟悉施工图纸,安全技术交底,准备本工程需用的施工验收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及质量技术标准。 序号 工程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或执行人 1 熟悉与会审施工图 施工图到后1天 公司总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工程师 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设计交底后3天 项目部 3 编制施工图预算 设计交底后5天 公司 4 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 进场前 项目部 5 编制材料计划 进场前 项目部 6 进场三级教育、特殊工种培训 进场后5天 公司培训部 3、施工现场准备(见下表) 序号 工程内容 完成时间 执行部门或执行人 1 施工场地的移交接收 进场后2天 项目部 2 现场各类临时设施搭设 进场后3天 项目部、技术员 3 各类消防器材、人员落实 进场后5天 项目部 4 立井场地道路等 进场后2天 项目部 4、施工资源准备 (1)机械设备准备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附表。 (2)物资准备 A、物资准备工作应充分材料计划要详细、准确,并加以落实,保证施工进度,要求做到及时、充足。 B、井筒及井底马头门施工开工需要安装的施工设备,在准备期内完成非标制作、安装任务。 C、常规物资的准备如办公桌椅、施工用具、劳保用具、照明灯具等。 D、施工所用材料各类工程开工需要的钢材、木材、水泥、地材和二、三类物质,工具,仪表等编制好计划,落实供应渠道,确保按时到货。向质量好、信誉高的供货方订货。主动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提交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并按规定提交使用前需进行检验的材料,主动递交检验结果。经审核确认合格后,方能进场,分类堆放,并作好标识。 E、材料投入具体见立井施工材料计划用量表 二、施工组织 1、施工组织 组建湘永煤矿铜角湾立井工程项目部,负责该项目工程施工。项目部下设工程技术、质量安全、经营核算、材料供应、后勤保障等职能部室,设立井施工综合队(掘一队),掘二队和掘三队施工风井和采区等其它矿建工程,设建筑安装队负责地面及井下建筑安装任务,设一个机电维修队负责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任务。 立井井筒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关键,下面主要介绍立井施工的施工组织情况,为了适应湘永铜角湾立井井筒混合作业施工工艺的要求,在井筒基岩段,三盘安装前,井下直接工实行“三八”制作业,负责井筒锁口段和井颈段打眼、爆破、出矸、清底、井壁临时支护、混凝土砌壁等工作;在三盘安装完成后,井下直接工分打眼班、出矸班、砌壁班、和清底班四班作业,实行专业工种固定、工序滚班作业制度;地面辅助工实行“三八”制作业。由综合掘进队负责立井井筒的施工。 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表 施工机构配置见施工组织机构图。 序号 职务 职称 数量 备注 1 项目经理 高级工程师 1 2 项目总工程师 矿建工程师 1 3 项目副经理 工程师 2 分管生产、机电 4 矿建负责人 工程师 1 进度、质量、安全控制 5 测量负责人 工程师 1 质量、控制 6 地质技术员 助理工程师 1 7 经营负责人 高级会计师 1 资金控制 8 材料负责人 1 2、立井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以及工程的需要,配备齐全能熟练掌握施工操作技术、质量标准和安全知识的人员,如伞钻操作工、放炮工、抓岩机司机、混凝土工、信号工、把钩工、电工、钳工、起重工、绞车司机、电焊工、地面砖工、普工等工种,根据施工准备期和井巷工程开工的工程排队,组织精悍的施工队伍,按工程进展需要及时、先后顺序进场。 为实现快速、优质、安全、高效施工,施工组织上实行多工序、多工种平行、交叉作业,为使这种作业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有秩序按计划均衡地进行,必须坚持以工种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组织方法,成立综合工程队,在施工中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3、成立综合工程队 根据本标段工程的特点,组织1个立井综合工程队,担负立井的施工, 负责工程掘进、砌筑、机电设备安装、运行(转)、维护、维修、小型非标件的制作等标段全部井建工程工作。 5、为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本工程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工程按时月度结算,因此需要作好每月度、季度、年度的资金计划。 第三节 施工临时设施准备内容 一、土建工程 1、立井场区先行平整部分场地,并搭设大临建筑施工单位的临时住房在适当位置搭建,不得占用永久建筑的位置,临时住房可以部分租用附近土地。 2、修建生产、生活设施办公室、食堂、医务室、宿舍、更衣室、澡堂等,修建临时工业厂房绞车房、压风机房、机修间、临时变电所、水泥库、供应库房、锅炉房、水池、起爆室等。生产、生活设施及工业厂房以砖木简易结构为主,成片修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3、修建从立井工业场区到矸石山下方的矸石仓简易公路,并硬化路面。 4、开挖绞车、稳车、井架等设备、设施基础,并浇筑混凝土。 5、规划砂、碎石堆放地点和面积并作适当的平整和硬化。 二、机电及设备安装 1、供电施工期间的用电电源取自业主提供的10kV电源,井下施工用电采用10kV降到0.4kV,地面采用10kV降到0.4kV供稳车、压风机、搅拌机等使用,10kV降到6kV供主绞车使用,敷设场区供电系统缆线。 2、完成卸矸设施、压风机、变电房、搅拌系统、锅炉房以及机修、排水、供水、通讯及通风设备等管线的安装。 3、完成前期施工使用的55kW绞车、正常施工期使用的φ3m绞车的安装,地面预组装安装井架、天轮平台、翻矸平台并依次顺序安装,完成稳车、压风机、高爆开关、水泵、机修等设备安装,。 4、形成地面混凝土集中搅拌站。 三、井巷工程 1、根据设计标定井口位置与工业广场边境界线;埋设井口十字中心线标桩,布置广场内控制点及定位测量; 2、建立建筑材料开采场及加工场,并进行材料的开采加工,模具加工; 3、制做卸矸设备,井圈、木楔、压风管、分风器以及各种管卡等; 4、修建排矸设施。 5、矸石落地场地和临时排水沟等。 四、交通组织措施 由于立井施工准备阶段需要进场大量的大型设备、设施,根据工程场地狭窄,运输道路狭窄的特点,需要在准备期内对大型施工设备、设施的进场进行专门的交通管理。 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直接领导,并有专人(经济师以上)负责工程交通管理和疏导,对于项目部员工进行交通管理教育,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2、安全措施 (1)在进场公路口设置明显标识,防止进场出场车辆发生安全事故。 (2)在每天公路行车高峰期,安排专人进行路口值岗,确保进出车辆相互不干扰,保证公路畅通。 (3)公路路口夜间作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