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oc
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摘 要 一、有色金属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从下图可以看出,近四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时所占比重仅占3.58,2006年达到6.11,预计2007年这一比重将达到7.13。从未来看,由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对金属资源的高强度消费。因此国民经济对有色金属的消费将继续增加,这将有力地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 二、行业供给分析 (一)行业供给分析 从下图来看,自2005年起,行业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2005年行业总产值接近8000亿,同比增长了36.25,2006年是有色金属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全年总产值超过12000亿,增速高达64.04,在经历了2006年的高峰期后,2007年行业增速开始回落,预计全年增速将至37.53,但由于基数较大,预计全年总产值将超过17000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 从产量来看,2007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2360.52万吨,比2006年增长23.4,增幅比上年上升了近6个百分点,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六种有色金属精矿金属量为473.35万吨,比2006年增长18.7,增幅比上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氧化铝产量1945.65万吨,比2006年增长42.0;铜材产量为628.81万吨,比2006年增长24.1,增幅比上年上升了15.6个百分点;铝材产量为1175.94万吨,比2006年增长44.3,增幅比上年上升了4.7个百分点。 (二)行业供给预测 对未来有色金属供给的预测需要考虑来自于四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矿石品味下降使产量低于预期 经济高速增长使得金属的需求史无前例,过度开采造成的矿石品味的下降的后果已显现出来,供给的产量损失加大。金属矿产供给的不确定性成为了短期影响金属供求甚至金属价格的主要因素,一个偶然的事件往往成为商品基金炒作的对象,在供求关系不显著时,供给的不确定性往往能够很大程度影响短期的金属价格。 数据来源高盛研究、麦格里研究 开采矿与储藏矿等级 2、行业整合往往先于产量扩张 长时间的金属牛市和市场对全球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预期使得资源价值得到重估,这刺激了行业内巨头对资源价格控制的欲望,从而导致行业的整合往往先于产量的扩张,当行业供给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行业中的巨头可以在小范围内调控市场。也就是说行业供给集中度与产量损失具有一定相关性,行业集中度高的金属品种产量损失较大,供给弹性较小。 数据来源Metals Economics 2006年全球5大生产商产量比 3、成本上升使扩产更为慎重 全球能源、劳动力价格以及资源价值被重新评估后造成的成本的上升非常显著,生产成本上升使得金属价格得到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在金属需求旺盛的条件下,通过金属价格上涨来转移成本的可能性增加。虽然生产成本的相对上升在资源类产品极高利润率的情况下对利润敏感性极低,但是生产之外的税收,政策成本的加大使得铝厂商对扩产采取慎重的态度。 数据来源Barkley 金属生产的边际成本提升幅度 4、新矿工程进度低于预期 有色金属供给瓶颈在于金属矿的供给,而金属矿的供给一般与一个建设周期前投入到生产中的资本正相关,在行业景气、投资回报率高时投入到有色金属行业的资本较多。从下图可以看出,本轮金属牛市从2003年开始后投入到金属勘探,生产领域的资本逐渐增加,但现阶段新矿工程建设周期要5年甚至更长,08年新矿工程投产较少,大量的新矿推迟到2009年以后投产,2007年金属矿产增速的提升主要由于大量的现有矿扩产产能开始投产,预计2008年金属矿增量仍将以投产矿为主,从而制约有色金属的供给。根据世界金属经济的预计,2007年全球有色金属行业勘探投资近106亿美元,统计的国际16家主要的矿业公司在2004-2006年资本开支复合增速为57,国内有色金属矿采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为67。资本投入的高速增长,反映出全球资本对于矿业景气周期运行的乐观期待。受益于2006年以来资本投入增长,矿山产能的快速释放预计在2010年前后逐步释放出来。因此2010年之后制约有色金属供给的瓶颈将被消除。 数据来源世界经济 有色勘探支出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认为短期内国内有色金属供给增长速度提升空间不大;长期来看,随着金属矿产能的爆发以及冶炼行业未来的洗牌、整合,行业集中度将会不断提高,小型企业的无效、低效产能将被淘汰,市场的需求将决定未来产能的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有色行业产量增速将保持在1525。 三、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行业需求分析 近四年来,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迅猛增长,在消费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行业销售收入也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在2006年由于有色金属价格的飞涨,销售收入突破一万亿,增幅高达60.53。2007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依旧保持在40以上,前11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15909亿,预计年底将达到17000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有色行业销售收入 从各子行业的销售收入所占比例情况来看,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所占的销售收入最高,2007年前11个月,两者的比例分别为46.34和43.16。纵向来看,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2007年的销售收入比重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而贵金属冶炼、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以及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比重均有上升。 20042007年子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 单位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贵金属冶炼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2004 47.64 3.66 4.76 3.84 40.10 2005 45.62 3.44 4.98 3.29 42.67 2006 47.14 3.12 4.21 3.01 42.51 200711 46.34 3.24 4.41 2.85 43.1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行业需求预测 对有色金属需求的预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美国经济衰退 愈演愈烈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使得美国经济步入衰退,从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和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来看,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关键的问题是这样的衰退会持续多长时间。 从美国有色金属的需求结构看,对铝需求最大的板块是交通运输,对铜需求最大的板块是房地产,而对铅需求最大的板块是铅酸蓄电池,也就是交通运输。由此可见,铜受到次贷危机影响的可能性比较大。 2、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仍将高速增长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经济走向衰退,不可避免将对世界整体经济带来消极影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半年的各个报告,都调低了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IMF在08年1月的报告中将美国经济增长率由1.9调低至1.5,世界经济增长率由4.8调低至4.1。 由于欧洲、日本、加拿大、墨西哥等经济体因与美国经济关系密切,受创最重。美国、欧洲、日本的2007年12月OECD领先指标数据进一步下滑(日本有所反弹),预示着西方国家2008年基本金属需求将会疲软。 数据来源Bloomberg OECD领先指数 相对而言,短期内,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仍可望保持稳健增长。IMF的数据表明中国2008年经济增长较07年将有所回落,但仍可望保持10的增速。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之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来源。数据表明中国、印度、俄罗斯三国2007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 3、中国需求将抵消西方影响 中国正处在重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这个时期必将伴随着对有色金属的巨量需求,全球金属商品市场上“中国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全球有色金属的总量结构和增量结构来看,中国是全球有色金属消费量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需求对全球有色金属未来的消费情况有决定性影响。 从中国有色金属的消费结构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中国国内的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出口。如果中国大量出口某种金属到美国,那么该金属受次贷危机影响的可能性就较大。从2004年到2006年,我国铜和锌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只有铝是净出口状态,因而次贷危机对铜和锌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中国是铝净出口国,但是首先电解铝净出口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7年前11个月该比例只有2;其次,受关税政策影响,在电解铝出口量下降的同时铝制品出口量大幅增加,但是铝制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亚洲周边国家,因此铝材出口受美国需求的影响也有限。综合来看,中国的需求将抵消西方国家有色金属消费疲软的影响。 四、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 (一)有色行业三费分析 有色行业三费增速总体低于销售收入增速,但是在2007年,销售收入增速放缓,同比增长了40.34,而三费中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增速反而加快,分别增长了39.69和31.55。 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运费等价格的上涨,使得销售费用的增速要高于同期的销售收入;财务费用增长主要是由于行业投资的增加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企业内部资金有限,企业的外部融资直接导致了财务费用增速大幅上涨;2007年管理费用增速只有8.17,比2006年降低了近24个百分点,这是因为有色金属行业竞争的加剧促使企业努力控制各项成本费用,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原材料成本转嫁比较困难,提高经营效率控制费用就成为首选,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管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三费增速变化 从三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三者的比重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管理费用所占比例下降明显,从2004年的3.57降至2007年的1.91,而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比例的下降则相对较小,2007年两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85和1.0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有色金属也三费比重变化 (二)有色行业效益分析 有色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和资产报酬率都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各指标在2006年达到最高点,这主要是由于2006年行业需求旺盛,有色金属价格高位运行;2007年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趋紧,盈利能力的三个指标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与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相同,2007年行业亏损面开始增加,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均在提高,但总体仍然要好于2005年,因此行业整体的偿债能力还是比较乐观的。 行业营运能力指标中,应收帐款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以及流动资产周转率都呈现逐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行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断提高经营效率,因此营运能力在不断加强。 从发展能力来看,2007年的各项指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利润总额增长率下降最快,从2006年的105.23降至2007年的26.57,同时行业的资产扩张速度,销售收入增长率以及应收帐款增长率都在有所降低,行业发展速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抑制了行业的非理性增长。 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分析 2007年11月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10.47 11.75 11.42 11.76 销售利润率 6.04 6.81 5.44 5.17 资产报酬率 11.41 11.72 8.08 7.18 偿债能力 负债率 61.18 62.90 63.51 64.99 亏损面 17.48 15.90 19.26 18.43 利息保障倍数 6.74 7.37 5.22 4.38 发展能力 应收帐款增长率 23.74 41.41 25.30 20.21 利润总额增长率 26.57 105.23 38.93 70.27 资产增长率 26.98 29.88 21.42 20.37 销售收入增长率 40.34 60.53 34.84 47.84 营运能力 应收帐款周转率 17.78 16.90 14.47 13.67 产成品周转率 21.49 20.53 19.28 18.16 流动资产周转率 3.27 3.13 2.60 2.4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有色行业平均生产率分析 截至2007年11月,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了1482279人,虽然就业人数不断增加,但有色行业的平均生产水平仍表现出增长态势,这主要和有色行业的规模效应、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关。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行业的规模效应凸显;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其中人均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46.5万元/人提高至107.33万元/人,人均利润总额也从2.4万元/人提高至6.48万元/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42007年平均生产率变化水平 五、行业风险分析及预测 2007年,在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盈利能力要低于2006年。首先,原材料、运费及能源价格的上涨削减了行业的利润;其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出口、鼓励资源进口的进出口政策;最后,发改委出台的一系列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行业的进入门槛,减少了行业内的盲目投资。短期来看,上述政策的出台会影响行业的利润,但长期来看,短期恶劣的行业生存环境淘汰了管理模式、盈利模式落后的企业,而管理先进、拥有稳定的盈利模式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做大做强。 有色金属行业传统上是周期型行业,行业景气度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在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全球经济减缓的宏观背景下,未来有色金属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但部分有色金属,如稀有金属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小,面临的价格风险相对较小。 六、行业授信建议 未来有色金属行业长期看好,但是05、06年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企业扩大产能的动力增强,未来几年里,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剧烈。因此在选择授信对象时要选择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对于那些没有竞争力,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应该避免授信,重点支持有力于企业完善自身产业链,获得上游资源的项目。 总体来说,增加有色行业的授信额度;优化有色行业投资项目的地域结构,加大重点发展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区的授信额度;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支持具有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规模优势企业的客户,减少效益及发展前景不佳的客户,其中包括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不能满足行业准入条件、矿产资源自给率低、不能有效地控制成本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目 录 第一章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1 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1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1 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1 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2 第二节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3 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3 二、供给结构分析4 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5 第三节 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9 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9 二、需求结构分析10 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10 第四节 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17 一、进出口总量分析17 二、关税对进出口的影响18 三、进出口预测20 第二章 行业规模及效益分析及预测22 第一节 行业规模分析及预测22 一、资产规模分析及预测22 二、收入和利润变化24 第二节 行业效益分析及预测26 一、行业三费变化26 二、行业效益分析27 三、行业平均生产率28 四、行业效益预测28 第三章 行业竞争分析及预测29 第一节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特点分析及预测29 一、矿产资源成为竞争的焦点29 二、产业集中度将有所提高29 第二节 有色金属产业政策分析及预测31 一、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31 二、锑、钨、锡行业准入条件31 三、铅锌行业准入条件32 四、铝行业准入条件32 第四章 子行业分析34 第一节 铜行业分析34 一、铜矿资源分析34 二、铜行业供给分析35 三、铜行业需求分析36 四、铜价格分析及预测38 第二节 铝行业分析42 一、铝土矿资源分析42 二、氧化铝供需分析43 三、原铝供需分析及预测44 四、铝价格分析和预测47 第三节 铅锌行业分析50 一、铅锌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分析50 二、铅行业分析50 三、锌行业分析54 第四节 镍行业分析59 一、镍资源分析59 二、镍供给分析59 三、镍需求分析61 四、价格预测61 第五节 钨行业分析63 一、钨资源分析63 二、钨行业供给分析63 三、钨行业需求分析64 四、钨价格分析及预测65 第六节 钛行业分析66 一、钛资源分析66 二、钛市场供给分析66 三、钛市场需求分析67 第五章 细分地区分析70 第一节 行业区域分布总体分析及预测70 一、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及预测70 二、分区域经济效益状况分析70 第二节 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及预测72 一、河南省在有色金属行业中的地位及特征分析72 二、河南省有色行业经济运行状况73 三、河南省有色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4 第三节 江西省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及预测77 一、江西省在有色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77 二、江西省有色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78 三、江西省有色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9 第四节 云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及预测81 一、云南省在有色行业中的规模及地位变化81 二、云南省有色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82 三、云南省有色行业发展趋势预测82 第六章 企业分析84 第一节 有色金属行业特征分析84 一、有色金属行业总体特征分析84 二、企业规模特征分析84 三、所有制特征分析85 第二节 上市公司运营状况对比分析88 一、总体排名分析88 二、盈利能力比较89 三、营运能力比较90 四、偿债能力比较91 五、发展能力比较92 第三节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94 一、企业基本状况94 二、企业地位分析94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94 四、公司发展前景预测95 第四节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97 一、企业基本情况97 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97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97 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98 五、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99 第五节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101 一、企业基本状况101 二、企业行业地位分析101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2 四、公司发展规划及发展前景预测103 五、2007年重大发展事项及启示103 第七章 行业授信风险分析及提示105 第一节 环境风险分析及提示105 一、国际环境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05 二、宏观经济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05 三、汇率变化对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06 四、财政货币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06 第二节 上下游风险分析及提示108 一、上游行业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08 二、下游行业风险提示109 第三节 行业政策风险分析及提示110 一、税收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10 二、产业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10 三、环保政策影响分析及风险提示110 第四节 行业市场风险分析及提示112 一、市场供需分险提示112 二、价格风险提示112 第八章 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14 第一节 行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14 一、总体授信机会及授信建议114 二、区域授信机会及建议114 三、企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14 第二节 产业链授信机会及建议116 一、采矿业授信机会及建议116 二、深加工授信机会及建议116 附 表 表1有色金属行业分类及代码1 表22007年铜、铝等常用金属产量3 表3有色金属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4 表4投资额20亿以上的项目6 表520042007年各子行业销售收入所占比重10 表62006年主要国家铝、铜、锌的消费量13 表72006年主要国家铝、铜、锌的消费增量14 表8精炼铜及阴极型材关税变化19 表9取消出口退税的部分铝制品19 表10未锻轧锌关税变化20 表11子行业利润增速比较25 表12子行业利润率比较25 表13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效益变化27 表14有色金属行业准入条件规模及资金要求33 表152006年世界铜资源储量情况34 表16我国有待利用的低品位矿床35 表17全球铜供需平衡表40 表1807年下半年印尼进口铝土矿CIF报价及海运费变化43 表19全球氧化铝供需平衡表44 表20全球电解铝供求平衡表48 表2120042007年全球铅市场供求关系54 表22锌冶炼新增项目55 表2320042007年全球锌供求关系58 表24我国钨产品实际产量63 表25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资产和收入地区分布70 表26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效益状况71 表27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前五大亏损区域情况71 表282007年河南省有色行业企业类型状况73 表2920042007年河南省有色行业运行状况73 表302007年江西省有色行业企业类型状况78 表3120042007年江西省有色行业运行状况78 表322007年云南省有色行业企业类型状况81 表3320042007年云南省有色行业运行状况82 表342007年111月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及资产状况84 表352007年111月不同规模企业扩张速度85 表362007年111月不同规模企业经营状况85 表372007年111月有色金属行业资产分布及增速86 表382007年111月不同所有制形式亏损状况87 表392007年111月不同所有制形式盈利状况87 表40上市公司分析指标及权重88 表412007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排序88 表422007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各项指标89 表432007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各项指标90 表442007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各项指标91 表452007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能力各项指标92 表462007年三季度中国铝业在行业中的地位94 表4720042007年9月中国铝业运行状况95 表482007年三季度云南铜业在行业中的地位97 表4920042007年云南铜业运行状况98 表502007年云南铜业已注入矿山资产状况99 表512007年三季度江西铜业在行业中的地位102 表5220042007年江西铜业运行状况102 表53IMF2008年经济增长预测105 附 图 图1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2 图2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2 图3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3 图4各子行业发展速度4 图5按项目投资额分类5 图6按子行业划分5 图7开采矿与储藏矿等级6 图82006年全球5大生产商产量比7 图9金属生产的边际成本提升幅度7 图10有色行业勘探支出8 图1120042007年有色行业销售收入9 图12国内生产总值增速9 图13美国房屋开工数与新建住房销售数据(千户)11 图14西方经济体PMI指数11 图15OECD领先指标12 图16中国和世界GDP增长率13 图17国内房地产发展情况15 图18中国汽车产量15 图19国家电网公司年度投资走势图16 图20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17 图21中国有色金属进口额18 图22中国有色金属出口额18 图23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资产规模变化22 图2420042007年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资产规模变化22 图2520042007年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业资产规模变化23 图2620042007年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资产规模变化23 图2720042007年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资产规模变化24 图28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变化24 图29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变化25 图30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三费增速变化26 图3120042007年有色金属行业三费比重变化27 图3220042007年平均生产率变化水平28 图33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30 图3420042007年铜行业工业总产值35 图3519902007年中国精炼铜产量36 图362007年LME铜现货价格走势39 图37全球铜隐性库存40 图38世界前6大铝土矿生产企业产量(万吨)42 图39铝土矿进口量及对外依存度43 图4020042007全球铝产量45 图4120042007年国内铝产量45 图42全球原铝消费量46 图43国内原铝消费量46 图44铝价与锌价和铜价的比例47 图452007年伦敦交易所三月期铝48 图46LME63个月远期铝合约48 图4720042007年全球精铅产量51 图4820042007年中国精铅产量51 图4920042007年全球精铅消费量52 图5020042007年中国精铅消费量52 图512006年中国铅初级消费结构53 图522006年中国铅终级消费结构53 图53铅精矿占精铅价格比例54 图5420052006年全球关闭和新增的锌冶炼产能(万吨)55 图55我国精锌产量、增速及预测(万吨)56 图5620042007年全球锌消费量56 图5720042007年国内锌消费量57 图58我国镀锌板产量57 图59全球镍资源分布59 图6020042007年全球镍产量60 图61全球镍供给结构61 图62全球镍消费量61 图63LME3月镍价格与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镍价走势62 图6419982005年世界钨消费情况64 图65我国硬质合金钨消耗量(吨)65 图662003-2007年国际市场钨价走势65 图672001-2006年主要海绵钛生产国产量67 图68国际钛材市场消费结构68 图69波音和空客公司商用飞机交货量68 图7020042007年河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全国地位的变化72 图71江西省有色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77 图72云南省有色行业在全国中地位变化81 图732007年111月有色金属行业所有制分布86 图74铝土矿进口量及进口价格108 图75阿拉伯重油价格109 图76波罗的海指数109 图773月铜库存与价格走势113 图78中国的锌进口量和LME锌价113 2008年有色金属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第一章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供需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 一、行业产业链分析 广义的有色金属行业包括有色金属采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以及有色金属消费,其中,在整个产业链中,采矿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矿山开采获得大部分的行业利润;冶炼及加工属于产业链中游;消费环节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建材行业等。狭义的有色金属行业仅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它的上游是矿山开采,下游则是消费环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游矿山开采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所分析的有色金属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为33,下面包含5个子行业,本文将重点分析除贵金属冶炼之外的四个子行业。具体见下表 表1 有色金属行业分类及代码 代码 行业名称 33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 331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332 贵金属冶炼 333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334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335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其中常用有色金属冶炼是指通过熔炼、精炼、电解或其他方法从有色金属矿、废杂金属料等有色金属原料中提炼常用有色金属的生产活动,包括铜冶炼、铝冶炼等;稀有稀土金属冶炼是指钨钼、稀有轻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稀散金属、稀土金属及其他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但不包括钍和铀等放射性金属的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是指以有色金属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生产活动;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是指对有色金属及合金的压延加工生产活动。 二、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GDP比重变化 从下图可以看出,近四年来,工业化进程刺激了国内金属产品的消费,促进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时所占比重仅占3.58,2006年达到6.11,预计2007年这一比重将达到7.13。 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经验,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对金属资源的高强度消费。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速,国民经济对有色金属的消费将继续增加,这将有力地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变化 三、行业投资额度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分析 在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国内各行业的投资都在迅速增加。有色金属行业由于近年来的“有色金属牛市”,行业利润率高于平均利润率,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资增速要略高于全国水平,占国内投资总额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2004年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61.42亿,占全国投资总额的0.8。2007年该行业的投资总额接近1300亿,占全国的1.1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比重变化 第二节 行业供给分析及预测 一、供给总量及速率分析 有色金属价格的高涨使得有色金属的供给迅速增加,从下图来看,自2005年起,行业工业总产值持续增长,增速保持在30以上,2005年行业总产值接近8000亿,同比增长了36.25,2006年是有色金属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年”,全年总产值超过12000亿,增速高达64.04,在2006年的高峰期后,2007年行业增速开始回落,预计全年增速将至37.53,但由于基数较大,预计全年总产值将超过17000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 从产量来看,2007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达2360.52万吨,同比增长了23.4,增幅比上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六种有色金属精矿金属量为473.35万吨,比2006年增长18.7,增幅比上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其中,氧化铝产量1945.65万吨,比2006年增长42.0,铜材产量为628.81万吨,比2006年增长24.1,增幅比上年提高了15.6个百分点,铝材产量为1175.94万吨,比2006年增长44.3,增幅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下表为我国几种常用金属的2007年产量及增速 表2 2007年铜、铝等常用金属产量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 铜 350 16.6 铝 1260 36 铅 275.74 0.8 锌 371.41 17.8 锡 14.91 7.4 镁 67.01 24.1 数据来源有色金属网 二、供给结构分析 (一)行业结构稳定 有色金属行业自身的特点使得行业的结构相对稳定,各个子行业总产值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其中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所占比例最大,截至2007年11月,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业工业总产值达到7367亿,占整个行业的46,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工业总产值为7038亿,所占比重为44。 下表为2004到2007年各子行业所占的比重,不难看出,虽然各个子行业每年所占的比重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行业结构相对稳定。 表3 有色金属子行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 单位 常用有色金属冶炼 贵金属冶炼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有色金属合金制造 有色金属压延加工 2004 45.98 3.44 4.66 3.55 42.37 2005 45.19 3.47 5.05 3.33 42.97 2006 46.89 3.18 4.26 3.03 42.63 200711 45.68 3.22 4.53 2.93 43.6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各行业发展速度不同 虽然行业总体结构稳定,但是各个子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下图可以看出,有色金属行业中除去稀有稀土金属冶炼外,其他子行业在2006年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导致这种回落的原因是国家针对这些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及07年有色金属市场行情的变化。但是稀有稀土行业受上述因素影响不大,2007年该行业的增速超过了其他子行业,达到了33.9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 各子行业发展速度 三、20082010年供给预测 (一)在建及拟建项目分析 预计2008年以后有色金属行业建设完成的在建及拟建项目共有139个,其中河南省和陕西省的项目数量位于前两位,分别有43和11个;从项目投资额来看,大部分项目的投资额在1亿到10亿之间,其中1亿到5亿的项目有57个,5亿到10亿的项目有29个;从子行业来看,常用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有59个,有色金属压延加工项目有45个。 图5 按项目投资额分类 数据来源在建及拟建工程网 图6 按子行业划分 下表为投资额在20亿以上的在建及拟建项目,从项目的内容来看,大都集中于铝的冶炼以及深加工,项目规模大,深加工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大,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2007年颁布的铝行业准入条件,条件对新项目的规模、工艺水平都提出了规定。 表4 投资额20亿以上的项目 地点 建设周期 投资额 项目内容 江苏 2007年4月-2008年10月 768000 年产高性能特殊电解铜箔11700吨 山西 2006年-2009年 500000 年产100万吨氧化铝 重庆 2007年-2009年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