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
33 滨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滨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一、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依据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行产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矿产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和“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方针,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确保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作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山东省市、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的要求,编制滨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简称规划)。 (二)规划适用范围 本规划是滨州市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所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全市矿产资源管理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也是制定我市矿产资源专项规划的依据。 规划适用范围,为滨州市所辖行政区域。 (三)规划期限和基准年 2000年为规划基准年,规划近期为2001-2005年,展望到2010年。 二、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自然地理环境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处黄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5′27″11837′03″,北纬3641′19″3816′14″。北濒渤海,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相邻,西接德州市,南界济南、淄博两市,东与东营市毗连。现辖滨城区、邹平县、博兴县、无棣县、惠民县、阳信县、沾化县六县一区,总面积9445km2。 全市人口总数为36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0.96万人,占86.12,非农业人口50.13万人,占13.8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2人。区内交通条件较好,近年来公路发展迅速,滨博高速贯穿南北,济青高速从南部通过,淄博东营铁路贯穿该区东南部。我市物产丰富,农副产品多,如沾化冬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无棣金丝小枣、惠民红富士苹果、长山山药等;海产品如棱子蟹、牡蛎、对虾、棱鱼、文蛤等。滨州市历史文化悠久,古老的黄河文明和源远流长的齐鲁文化在这里绵延不息,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滨州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部,京津唐和胶东半岛两大经济区之间,又是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经济带的结合部,属黄河三角洲组成部分。 我市国民经济增幅较快,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70亿元,“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3,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500元,平均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亿元,年均增长18.7。全市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00年三次产业构成达到22.848.328.9。农村非农经济迅速发展,非农经济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72。 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到2000年,全市消费品零售额达50亿元,平均增长8.2,出口总额达2.7亿美元,年均增长21.5,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出口结构由资源型、初加工产品逐渐向工业制成品转变。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环保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对大气、水体、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 (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产资源概况 我市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的矿产29种(含亚矿种附图1),主要有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地热;金属矿产铜、钼、金、银、铅、锌、铁;非金属矿产天然卤水、岩盐、硫铁矿、磷、重晶石、石膏、高岭土、耐火粘土、石英砂、贝壳砂、麦饭石、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花岗岩、玄武岩等;水气矿产矿泉水、地下水、二氧化碳气。其中有资源储量的矿产20种。 全市主要矿产资源潜在总值为1907.15亿元,居全省第六位。优势矿产是石油、天然气、玄武岩、砖瓦用粘土;麦饭石、地热、岩盐等资源潜力较大,需进一步勘查。 2、矿产资源特点 (1)矿产种类较多,地域差异明显 我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受成矿地质条件的控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石油、天然气、地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博兴县、滨城区、沾化县、无棣县一带;天然卤水、贝壳砂分布在北部沿海的沾化县、无棣县;砖瓦粘土各县均有分布;石膏、煤、岩盐主要分布于无棣县、沾化县;石英砂分布于阳信县;金属矿产及大部分非金属矿产集中分布于邹平县南部山区。 (2)矿床(点)多,探明矿产地偏少 我市已发现的矿床(点)较多,达274处(不含地下水),见附表2。其中能源矿产矿床(点)37处,金属矿产矿床(点)27处;非金属矿产矿床(点)205处,其中砖瓦粘土181处;水气矿产矿床(点)5处。有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16处,占发现矿床(点)总数的78.8。 (3)矿床规模较小,有的为共(伴)生矿床 我市已探明的矿产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矿床、矿点。其中大型矿产地4处,中型矿产地11处,小型矿产地10处,矿点191处。探明的金属矿产铅、锌、金、银多为铜、钼矿的伴生矿。 (4)石油、天然气优势明显。 滨州市内石油累计探明储量58810万吨,占胜利油田石油总地质储量 的1/6,天然气探明储量164.5亿立方米。2000年,石油产值达417560万元。石油虽未纳入我市管理,但其开发利用同样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地质矿产调查、勘查的控制程度 (1)地质矿产调查 我市区域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较低,现已完成110万120万航磁测量;120万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邹平、博兴等地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重力测量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邹平县山区已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近几年胜利油田在全市进行了以找油为目的的地震物探工作。 (2)矿产资源勘查 我市矿产资源勘查中,石油、天然气勘查程度较高,全为勘探级;其它矿种除王家庄铜矿为勘探级外,其余的勘查程度均较低,有的仅做了预查,储量也仅为预测储量。 4、矿产开发利用情况 截止2000年底,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共19种,为石油、天然气、地热、铜、钼、金、银、铅、锌、贝壳砂、伴生硫、花岗岩、玄武岩、天然卤水、麦饭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泉水、地下水。目前正开发利用的矿产为12种,为石油、天然气、地热、铜、钼、金、银、贝壳砂、玄武岩、麦饭石、砖瓦用粘土、矿泉水等。全市共有矿山企业241个(油田按采区计算),从业人数9614人(不包括油田)。矿产品年产量为固体矿产13.93万吨\98.684万立方米;液体矿产石油321.2万吨、矿泉水0.2万立方米。矿业总产值42.72亿元(其中石油产值41.76亿元),占全省矿业总产值的6.5。我市除石油外,其它矿产的产值9629万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33%。矿业以铜、砖瓦用粘土为主,砖瓦用粘土年总产值为6361万元,占全市矿业年总产值的66(不包括油田),铜矿总产值为2483万元,占全市矿业年总产值的25.8(不包括油田)。矿产品加工业有以滨州化工企业集团为龙头的11 家石油加工企业,年产值超过5亿 元,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5、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滞后,后备资源储量不足 本市除胜利油田对石油、天然气勘查投入较多,勘查程度较高外,其它矿产仅有王家庄铜矿进行了勘探,其余多为普查、详查、预查。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不足,区域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的研究程度不平衡,矿产资源勘查评价滞后。“九五”期间,新增的矿产资源储量难以保证矿山企业开发的需要,后备资源储备严重不足,矿山企业发展前景堪忧。目前胜利油田已进入低产期,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2)矿产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开发利用程度低 除石油、天然气属行业管理,有相应的规划外,其它矿种缺乏统一规划。有些矿山布局不合理,经营粗放。一些矿种开发程度低,仅做一般用途,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不够。 (3)矿山规模小,资源浪费较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难度较大 我市砖瓦粘土矿,分布于各县村镇,规模小,浪费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复垦难度大。 油田分布占全区面积的一半,采油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治理恢复有待加强。其它矿种在开发中,亦存在着类似问题,虽然近几年环保意识有所加强,但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然存在。 (4)矿业管理中执法力度不够,矿山企业缺乏依法采矿意识 各级矿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由于受人员、装备及执法环境的影响,执法力度不够。油气开采属行业管理,执法难度更大,使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实施。 (四)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的影响和要求 1、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1)科教兴滨战略的实施,必将优化矿业结构,提高矿产品市场竞争力 未来的5-10年,我市工业原材料需求的增长幅度与可供矿产资源日益 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对矿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将愈来愈高。 我市矿山多为小型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集中度较低,规模效益差,大部分矿产品为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档次产品,市场竞争力差。科教兴滨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以外延发展为主,向提高内涵转化;由以扩大资源投入为主向提高科技含量和节约资源为主转化。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矿产品市场竞争力。 (2)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为加大矿业开发力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为加大我市矿业开发力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市在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战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的同时,将努力实现跨省(市)、跨区域、跨国家的矿产资源优化配置,以缓解能源及重要支柱性矿产资源短缺的矛盾。 (3)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必将为我市矿业发展增添活力 “十五”期间,我市城市将发展到3个,建制镇65个,城市化水平达到38,铁路、公路建设及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基础工程建设,必将大幅度增加对各类建筑材料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带动建材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市矿业(尤其是建材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实施,必将逐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我市将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贯彻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合理开采,有效保护,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搞好黄河水的引用及沿黄地下水的利用,做好平原水库的管理,充分利用水资源,逐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 2、产业结构调整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十五”期间,我市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加快构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使传统产业和产品增添发展活力,重点产品形成产业链,优势产品形成产业群,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使我市矿业 布局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3、技术革新及矿产品开发 依靠科技进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矿业生产力水平,促进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提高部分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深加工程度,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增强开发利用程度,力争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同时积极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促进替代矿产品的开发。 (五)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 1、供需形势 “十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尤其是对大宗矿产资源的需求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大幅度增加。矿产资源供需形势更趋严峻,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突出。 (1)能源矿产 据预测,我市2005年和2010年标准煤消费量将分别达到400万吨和500万吨;天然气需求量分别达到225万立方米和250万立方米;原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50万吨和180万吨;燃料油需求量分别达到16.7万吨和19.5万吨。 石油、天然气等由于受国家计划调拨,仅能得到部分供应;煤则需从外地调入; 地热资源储量较丰富,目前利用程度较低。 (2)金属矿产 我市2000年产铜2476吨,现保有储量较少,也多为贫矿,估计可采到2003年。铜矿下伏钼矿体也仅能开采3-5年。 其它金属矿产规模小,储量少,品位低,暂无开发利用价值,如果需要则赖以调进。 (3)非金属矿产 我市非金属矿产地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玄武岩(饰面玄武岩)、麦饭石等储量丰富,可满足需要;砖瓦用粘土资源丰富,但受国家调控只能限量开采,2005年将关闭耕地中的砖瓦粘土矿山,供需形势面临危机;天然卤水、贝壳砂因受自然环境限制,需限量开采。 麦饭石储量丰富,但目前利用程度很低,可规划鼓励开采,保障程度较高。 (4)地下水资源 我市地下水资源量为4.85亿立方米/年,可采资源量为4.52亿立方米/年,2000年开采总量为3.18亿立方米,开发利用程度仅为70.2。但由于采储不均,在滨城区、博兴县等地已经形成超采漏斗,在地下水开采可增强区能够保证供应。 2、保证程度 “十五”期间,我市主要矿产资源现有保有储量对经济建设的保证程度如下 (1)保证程度高,能够满足需求的矿产有玄武岩、矿泉水、麦饭石、地热等。 (2)保证程度低,有一定缺口的矿产为铜、钼、地下水、石油、天然气。 (3)紧缺和短缺矿产为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矿产。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国策,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滨”战略,以矿业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为总要求,建立有竞争力的新型矿业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依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促进矿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证资源持续供给,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从我市地质成矿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加强对成矿区带及老矿区外围、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查;依法加大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防止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挖掘矿产品深加工潜力,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保护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各类保护区、旅游景观、文物古迹、基础设施保护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抓住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建立开放型矿业体系,积极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勘查开发我市地热、天然卤水、麦饭石等矿产资源。充分利用市外资源,逐步建立多元、安全、稳定、经济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稳定、有效供给。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铜钼矿、花岗岩矿、地热以及黄河淤土烧制砖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5、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资金利用总量,抓好矿业合理布局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源开发与矿业后续加工的合理配置,提高矿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6、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 加大高新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中的应用,鼓励矿山企业与科研部门实行联合开展采选冶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技攻关,鼓励矿山企业开采利用难采、难选、难冶矿产,加强共(伴)生矿产综合开采和回收利用;加强矿产品结构调整,变初级矿产品为优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矿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合理调控,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实现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制运行;加强对重要成矿远景区和优势矿产、特色矿产的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供性;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引导多渠道资金勘查与开发矿产资源,逐步建立起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矿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矿业权实现资产化管理,逐步形成与我市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矿业开放新格局。 2、2005年规划目标 (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目标 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完成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包括邹平、博兴),120万区域化探调查,以及15万局部地区区域化探调查,15万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完成15万主要矿种重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调查和重点地区专项地质调查。对铜、金、铁、地热等开展调查评价,基本摸清全市矿产资源潜力,争取提供2-3处新的矿产勘查基地。 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各类自然保护区、重要经济区(带)、重点矿山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商业性勘查激励机制,鼓励铜矿等矿山企业在矿区周边及深部开展矿产勘查,提高勘查程度,增加后备资源,减缓产量递减。鼓励对麦饭石、花岗岩、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 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勘查体系,初步形成以矿业权市场、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建立矿产资源管理新体制,初步形成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实现国土资源信息传递自动化、网络化及服务社会化,为滨州矿业“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 (2)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改善矿业结构和布局 ①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与全市经济总量增长尽量相适应的原则,根据资源条件,规划矿产开发总量为固体矿产97万立方米/2.04万吨,液体矿产321.2万吨/40.3万立方米。通过提高矿产品深加工程度,开发新品种,矿业产值力争达43.17亿元。除去石油,其它矿产品的矿业产值达1.04亿元,较2000年年均增长8%。 ②规划建设矿业经济区,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全市规划为三大矿业经济区,4个矿产允许开采区,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矿山规模趋于合理。 ③调整矿业结构和矿产品结构,以企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合理调整矿山布局,有计划地进行资产重组、联合、兼并,组建大中型企业集团。关闭资源枯竭、长期亏损严重、处于各类保护区内、优质劣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生产能力过小的矿山,提高矿山素质,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规模基本适应。 规划期内压减矿山企业总数30,首先压减砖瓦用粘土及分散开采的花岗岩、贝壳砂矿山。改善采、选、冶加工结构,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能力,优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明显提高,初步形成矿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在矿业产品结构调整中要重点抓以下几点 第一,对石化工业、盐化工业应调整结构,提高科技投入和装备水平,加快工艺流程的改造、确保质量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在保证龙头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投入新产品的开发,加大新产品的比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对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邹平县,重点发展花岗岩、玄武岩,尤其是饰面玄武岩的深加工及铜、钼等金属矿产的开发,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技术创新等,不断提高产品的精加工程度,扩大出口创汇。 第三,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十五期间关闭利用耕地烧制砖瓦的企业,充分利用黄河淤积泥砂和盐碱地烧制砖瓦。 ④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三率”考核指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饰面玄武岩采取火焰切割方法,减少资源的浪费。各种矿产的开采回采率力争比“九五”末提高1-2个百分点。 ⑤鼓励采用多渠道投资开采矿产资源,同时加强优势矿产品的出口业务,规划2005年,石材打开国际市场。 ⑥矿山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因矿山次生的地质灾害要明显下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达50以上,矿山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一区两线(即城市规划区、铁路和主要公路沿线、海岸线)著名风景区、旅游区及重点地段的生态环境破坏得到恢复治理。矿山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稳定控制在国家、省规定的排放标准,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3、2010年远景目标 (1)全面完成我市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较好地满足矿产资源管理和社会各项事业的需要。 (2)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力度,完成新发现的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潜力较大区域的大比例尺的调查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布局进一步得到调整,勘查程度显著提高,发现一批重要矿产后备基地,重要矿产的可供性进一步提高。 (3)以商业勘查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勘查新局面基本形成,矿业权市场规范有序,矿产勘查有效投入明显增加,勘查成效显著提高,资源可供性得以改善,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建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和地质矿产资源信息体系。 (4)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矿业对外开放格局,利用外资勘 查开发矿产资源达到较高水平,勘查开发领域进一步拓宽,由陆向海伸展。逐步开辟多个市外、省外乃至国外矿产勘查开发基地,矿产品的技术含量大为提高。 (5)矿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主链有明显增长。矿业经济区和基地建设大有成效。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大。石油将继续稳产在 321.2万吨,矿泉水、地热、玄武岩等开采量在2005年基础上再提高9。要加大对黄河淤土和盐碱地的利用,砖瓦用粘土产量达50万立方米,全市矿业总产值实现43.93亿元,除去石油,其它矿产品的矿业产值达1.04亿元,较2005年年均增长8%。 (6)基本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转变,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总数在2005年基础上再减少20;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再提高2-3个百分点,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再提高1-2个百分点。 (7)矿山生态环境初步改善。健全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信息和监督网络系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达到60以上,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80%以上,矿山土地复垦率达80%以上。“三废”处理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废水综合利用率达80,废渣利用率达90%,初步实现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同步。全市范围内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 (8)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实行动态调查、监测和监督,对全市矿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主要进行矿产储量动态变化调查,矿产勘查动态调查监督,矿产开发利用动态监督,矿山生态环保与治理动态调查、监测、监督,矿业权市场和矿业秩序动态调查、监督,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调查和监督。并做到工作及时,人员到位,记录详实,监管有力有据。 四、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物化探、海洋地质及其它专业的综合地质调查。 1、基础性地质调查 2005年前按照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要求,完成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包括邹平、博兴);120万惠民、东营二幅区域化探调查(包括惠民、滨城区);15万博兴、广饶、桓台、临淄四幅区域化探调查(包括博兴); 15万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山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遥感综合调查;黄河三角洲油气聚集区环境地质调查。具体项目内容及完成时间见附表6。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密切结合成矿地质条件,主攻资源不足的铜矿; 能源矿产地热; 非金属矿产天然卤水、岩盐、矿泉水等。重点安排在重要成矿区(带)与工作程度较低地区。要运用找矿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对重要成矿区(带)进行系统调查研究,本次共规划调查评价区6个(见附表7)。 (1)沾化、无棣天然卤水资源调查评价区(P1) 我区有适于发展盐业的滩涂981km2,集中在沾化县和无棣县北部,占全省75。现有4大天然卤水区待开发,是发展盐化工业生产的理想基地。 徒骇河农场卤水区,位于沾化县徒骇河农场至程家屋子一带,该区卤水面积为96km2,主要为浅层天然卤水区。 沙头堡卤水区,该区位于无棣县马山子乡沙头堡至付家堡子一带,含卤水面积约为200 km2,主要为深层天然卤水层。 东风港卤水区,位于无棣县北部,以东风港南部2km处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车网城卤水区,位于埕口乡以北。 以上4大卤水区,仅徒骇河农场卤水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其余地区应开展调查评价工作。 (2)无棣、沾化北部岩盐矿调查评价区(P2) 评价区位于无棣县、沾化县北部,面积750 km2,处于车镇坳陷和沾化凹陷构造带,而沾化坳陷盆地和车镇坳陷盆地与东营坳陷盆地岩盐矿成矿地质环境极为相似,该区深部地层(-2000米)为第三纪沙河街组四段。该区有岩盐矿、石膏矿、天然卤水矿分布,由于研究程度低,缺乏勘查资料。因此,要适时对该区开展岩盐矿床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3)惠民阳信地热调查评价区(P3) 位于滨州市中西部,紧邻车镇坳陷东部地热异常区,沾化坳陷地热异常区,省矿产资源规划列为Ⅳ级地热成矿区,为惠民-阳信地热成矿远景区,勘查区基岩构造由北向南分别为无棣凸起、惠民凹陷,基底断裂发育,并伴有新生代的岩浆建造,对地壳深部的热源起了沟通和传递作用,随着周围地区地热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本区应加强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 (4)滨城区地热调查评价区(P4) 评价区位于滨城区,基底构造为东营凹陷,北为滨县凸起,省矿产资源规划为Ⅳ级成矿区,滨州地热远景区。区内基底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资源形成的有利地段,应加大本区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力度。 (5)博兴县湖滨地区矿泉水调查评价区(P5) 位于博兴县湖滨镇,博兴镇所辖区域,面积180 km2。该区为山前冲积、冲洪积水文地质区,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水质好、水量丰富,为重碳酸钠型(重碳酸、硫酸钠型)含锶饮用天然矿泉水 ,有待开发利用。 (6)邹平大临池地区铜、金多金属矿调查评价区(P6) 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面积450 km2。区内有邹平王家庄铜矿远景区(V-30),邹平青阳金矿远景区(V-31),已发现小型铜矿产地3处,铜矿点20余处,铁矿点7处;地球化学异常11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5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36处。 区内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广泛,各种构造发育,岩石蚀变广泛,矿化普 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十五”期间,引导鼓励企业、个人和外商参与我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重点勘查资源供给不足的铜等多金属矿产;勘查优质新型非金属矿产及地热矿产。 1、勘查规划区划分原则 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较高,具有一定找矿潜力地区;符合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鼓励勘查的矿产分布区;老矿山深部及外围区;因矿产开发结构、布局调整需提高原有勘查程度及配套资源勘查的地区;符合生态环境准入条件的地区。 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分为鼓励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和禁止勘查区。 (1)鼓励勘查区 鼓励勘查石油、天然气、地热、铜、金、银、玄武岩、花岗岩等矿产。重点鼓励紧缺资源铜矿勘查。 鼓励矿山企业,特别是石油、天然气、铜矿企业,在矿区深部和周围开展勘查工作,增加后备资源。 鼓励中外投资者参与铜、石油、天然气、地热等矿产资源的勘查。 主要矿产勘查安排如下 铜矿重点对邹平县韩店镇大王驼地区、邹平镇碑楼地区进行勘探,力争新增矿产地1-2处,铜资源量30万吨。 玄武岩、花岗岩石材区内的玄武岩、花岗岩石材主要分布在邹平山区一带。勘查程度较低,初步测算可利用储量达1.4亿立方米。要加大勘查力度,探明矿石储量。 石油、天然气重点对浅海地区、车镇地区、惠民南坡一带进行勘查,以期能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地热本区潜在的地热资源较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应着重在惠民阳信一带及滨城区周围,开展地热调查评价工作,力争新发现2-4处 大型地热矿床。 (2)限制勘查区 限制在邹平火山岩地区,以分散开采铜以及花岗岩为目的的勘查活动。限制勘查贝壳砂、天然卤水,但可进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勘查。 限制在城市规划区、铁路、主要公路及河流两侧,大型水利工程设施附近从事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勘查活动。限制在防护林带勘查露天开采的矿产资源。 (3)禁止勘查区 禁止在城建规划区、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文物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军事禁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内勘查露天开采的矿产资源。 2、规划勘查区 根据各区划分原则,全市共规划鼓励勘查区7个,限制勘查区5个,禁止勘查区6个(详见附表8)。 (1)车镇地区油气勘查区(G-1) 位于车镇潜凹内,其北为海域,南部隐伏构造为义和庄潜凸,东与埕子口潜凸、沾化潜凹相连,呈近东西的长方形展布。该区第四系之下的古近系及新近系为海相、湖相和冲积相碎屑岩,含大量有机物,且区内基底构造有利于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动移及构造圈闭。要加大勘查力度,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2)惠民南坡油气勘查区(G-2) 处于基岩构造的惠民潜凹内,北为无棣潜凸,南为济阳坳断区,东邻滨城潜凸。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裂,几乎没有中生代地层,巨厚的始新世地层直接覆于基底构造之上,同车镇油气勘查区一样,该区是石油、天然气生成及聚集的有利地段。 (3)滨州东部油气勘查区(G-3) 位于东营潜凹内,同(G-1)、(G-2)一样有石油、天然气生成和聚集的条件,现已部分得到开发利用,但尚需加大勘查力度。 (4)邹平县韩店镇大王驼铜(金)矿勘查区(G-4) 位于邹平县韩店镇,面积48km2,处于本次规划的邹平南部山区铜、金调查评价区(P6)。区内有中生代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分布,有发育较好的火山机构、明显的铜矿化显示和完好的保存条件,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5)邹平山区玄武岩、花岗岩石材资源勘查区(G-8) 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面积196km2,处于邹平南部的铜、金矿调查评价区(P6)。区内中基性陆相火山岩和侵入岩广泛出露,地质储量达1.8亿立方米,主要以二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为主,岩石质地坚硬、成材率较高,为高档建筑装饰材料的首选石材。 本规划所划定限制勘查区中,无棣贝壳堤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X-1),主要是限制以零星开采贝壳砂,破坏海岸地质地貌景观的勘查活动为目的;滨城、博兴一带地下水限制勘查区(X-4),主要位于滨城、博兴、邹平北部一带,因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致使该区形成以滨城、博兴为中心的区域性降落漏斗。其他限制勘查区皆为市级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城市规划区,主要限制地下开采相关矿产资源,禁止露天开采矿产资源。详见附表8。 本次规划所划定的禁止勘查区,皆为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保护区等,总面积168km2。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根据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和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原则,结合国家矿业宏观调控政策、矿产资源特点、经济技术条件及矿业开发实际,对主要矿产的产量和需求量进行了预测(见附表5)。规划期内允许开采石油、天然气、地热、铜、钼、麦饭石、花岗岩、矿泉水;限制开采天然卤水、砖瓦用粘土、贝壳砂、地下水;禁止开采保护区内的贝壳砂、破坏耕地的砖瓦粘土。 (一)开发利用总量调控 1、能源矿产 (1)石油、天然气该矿种是国家紧缺的矿产,属于战略资源,社会经济效益较好,虽然开采量保证程度较低,但随着石油勘探技术不断革新,每年有一定储量提供,保证石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发展是可行的。2000年滨州市石油产量320万吨,预计20052010年石油产量将保持稳产,并争取有一定提高。 (2)地热属于清洁能源,我市地热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好,已探明地热资源量为35.1251017焦耳,目前利用率低,沾化县新立村用于饲养罗非鱼、徒骇河农场用于洗浴等。下一步要加大地热勘探力度,充分挖掘石油钻井有关地热资料,广泛利用地热供暖、洗浴、理疗、养殖、种植等,提高地热资源的利用程度,争取2005年开采量达40万立方米/年。 (3)煤本市煤资源紧缺,虽有矿产地,但由于埋深一般在2000米以下,不易开采,所需煤炭需从我省西部及山西、内蒙等地购入。 2、金属矿产 (1)铜矿 铜为国家急需矿种,属于鼓励勘查、鼓励开采的矿产。邹平南部山区是铜成矿的较好地段,现已探明5个矿产地,尚有16个矿点有待进一步勘查。2000年我市铜矿企业产铜 2476吨。以现有探明储量,铜的资源量保证程度很低,不能满足到2005年的开采需求,铜矿产量会大幅减少。要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利用先进技术,发现新矿源,增加后续资源。王家庄铜矿下伏的钼矿体,要进一步开发利用,2005年实现钼矿开采量达400吨。 (2)金银等金属矿产 我市金、银、铅、锌等矿产多为铜矿的伴生矿产。在尚无独自矿产地的情况下,重点抓好现有矿山挖潜及伴生金属的综合回收。 (3)铁 我市已发现铁矿点6处,目前没有可供规模开采的产地。要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争取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 3、非金属矿产 (1)建筑石料 邹平县南部山区蕴藏着丰富的建筑石料,开采价值较高的有二长岩、玄武岩、辉长岩、辉绿岩等,预测可利用资源达1.4亿立方米。其中可作高级建筑板材的资源量3000万立方米,区内现有一家企业生产建筑石子,其余均为零散开采。规划到2005年建成玄武岩专营企业2个,开采建筑用玄武岩7万立方米,饰材5万立方米。实现矿业产值8500万元,到2010年力争实现玄武岩饰材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份额。 (2)麦饭石 我市麦饭石矿比较丰富,凡风化的二长岩均是优质的麦饭石矿产,现已探明资源储量20137.98万吨。但我市对麦饭石的利用程度低,有的仅作建筑用砂开采,严重浪费了资源。应探讨其用途,开发出科技产品,向医疗、保健、冰箱除味、水质净化以及用作营养饲料、矿物肥料等多用途发展。 (3)天然卤水 我市天然卤水资源丰富,已探明资源储量4619千吨(NaCl)/4.6亿立方米,集中分布于无棣、沾化两县的滨海地带。由于我市天然卤水矿化度较低,全省盐产量供大于求,应限制开采。 (4)贝壳砂 贝壳砂为我市特有矿种,储量大,且每年以约10万吨的速度递增。贝壳砂资源储量虽丰富,但由于滨海湿地保护,要对其限制开采,局部禁采。规划2005年,年开采量为0.2万吨。 (5)砖瓦用粘土 我市砖瓦粘土资源丰富,现有生产企业217家,年开采量95.184万立方米,到2005年国家将全面关闭利用耕地烧制实心砖瓦的企业。我市可利用黄河淤积泥砂和不易耕种的盐碱地中的粘土烧制砖瓦。规划到2005年产量为85万立方米;2010年,产量达50万立方米。 (6)其它 我市尚未开发利用的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重晶石、磷、高岭土、 耐火粘土、石英砂、石膏、岩盐等,这些矿产有的规模小,有些埋藏太深,多数矿产不具开发利用价值或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于利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和开发利用研究,论证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4、水气矿产 (1)地下水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区,要制定取水标准,控制开发强度,保持采补平衡。通过调整地下水井布局,增加地下水利用量,在地下水可采范围内及地下水允许开采的前提下,使可采地下水利用率平均达95,尤其惠民县要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2)矿泉水 矿泉水资源量较丰富,市场前景好,借碧云洞矿泉水的品牌带动其它矿泉水发展,走集团化的路子,集约化开采。在开采上实行总量控制,保持生产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适度开采,规划到2005年达到0.3万立方米。 (二)矿业经济布局与规划分区 1、矿业经济布局 (1)进一步完善现有矿产资源开发和矿业后续加工基地建设 立足现有优势矿产资源,建立和完善矿业开发基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争创名牌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充分发挥外引内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