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一矿安全专篇.doc
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 修改版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七年四月 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 (修改版) 工程编号C1681 设计规模1.2Mt/a 院 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二○○七年四月 参加设计人员名单 专 业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采 矿 朱伯平 院副总、教授级高工 李先才 教授级高工 万祥富 所长、教授级高工 胡仕俸 所总工、教授级高工 何 平 高级工程师 周廷伦 高级工程师 李旭霞 高级工程师 王学太 高级工程师 史宣宝 工 程 师 熊绍明 工 程 师 机 械 廖 丽 高级工程师 系 统 刘志刚 教授级高工 机 制 赵喜龙 教授级高工 谭亚英 高级工程师 电 气 成 刚 教授级高工 赵春慧 高级工程师 朱仁虎 高级工程师 黄道银 高级工程师 刘宗平 高级工程师 通 讯 成 刚 教授级高工 建 筑 李红刚 高级工程师 结 构 郭守印 副所长、一级注册结构师、教授级高工 王次依 高级工程师 参加设计人员名单 水 道 袁晓宇 高级工程师 张 捷 工 程 师 邹俊伟 工 程 师 暖 通 余庆利 高级工程师 总 图 乔荣飞 教授级高工 线 路 廖 庆 高级工程师 王江峰 高级工程师 胡吉英 工 程 师 桥 涵 张正亮 高级工程师 供 电 赵元英 所总工、教授级高工 张举海 高级工程师 冯 伟 高级工程师 经 济 李宗万 所长、注册造价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康 宏 注册造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邱孝德 工 程 师 蒋渝萍 注册造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成 扬 注册造价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祁 兵 高级工程师 赵 曦 工 程 师 目 录 前 言1~8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1-1~1-77 第一节 井田概况 第二节 安全条件 第三节 矿井设计概况 第二章 矿井通风2-1~2-24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矿井通风 第三章 粉尘灾害防治3-1~3-6 第一节 粉尘 第二节 防尘措施 第三节 防爆措施 第四节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 第四章 瓦斯灾害防治4-1~4-42 第一节 瓦斯 第二节 防爆措施 第三节 隔爆措施 第四节 防突措施 第五节 矿井瓦斯抽采 第五章 矿井防灭火5-1~5-14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和防治措施 第三节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6-1~6-13 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 第三节 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 第七章 井下其它灾害防治7-1~7-21 第一节 顶板灾害防治及装备 第二节 井下爆破材料发放硐室 第三节 提升运输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 第四节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 第八章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8-1~8-19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选择 第三节 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布置 第四节 矿井各类传感器装备量 第五节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 第九章 矿井安全检测及其它装备、矿山救护队9-1~9-8 第一节 矿井安全检测及其它装备 第二节 矿山救护队 第三节 矿井保健设施 第四节 噪音治理 第十章 劳动定员和概算10-1~10-7 第一节 劳动定员 第二节 概算 附件一矿井安全主要机电设备和器材目录。 附件二安全工程概算书。 附录 1、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初步设计的委托书”。 2、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安全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 “关于四川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备案(回执)”,备案号APBA-0510。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安监总厅煤矿函 [2006]344号“关于报送贵州发耳等15个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结果的函”。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7]33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四川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屏一矿项目核准的批复”。 6、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备字[2005]158号关于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通知。 7、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川评审[2005]204号关于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8、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矿划字[2006]060号关于划定四川省川南煤业泸州古叙煤电有限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图 纸 目 录 顺 序 图 纸 名 称 图纸编号 新 制 采 用 1 井上下对照图 C16811951 2 投产时采区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C16811631 3 达产时采区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C16811632 4 通风容易时期通风系统示意图 C16811711 5 井下运输系统图 C16811241 6 投产时井下消防及防尘洒水平面图 C16818512 7 35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 252101 8 一采区10kV配电所电气主接线图 252201 9 二采区10kV配电所电气主接线图 252301 10 充电变电所供电系统图 C168126101 11 一采区供电系统图一 C168126102 12 一采区供电系统图二 C168126103 13 二采区供电系统图一 C168126104 14 二采区供电系统图二 C168126105 15 通信系统图 C16812621 16 井下避灾路线图 C16811671 17 生产安全监测系统图 C16812741 18 井下抽采瓦斯管路系统平面图 C16811731 19 井下传感器布置图 C16811741 前 言 石屏一矿位于古叙矿区古蔺背斜北西翼的古蔺矿段中部,地处古蔺县城东,直距21km,行政隶属古蔺县石屏乡和太平镇。呈一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单斜构造,井田走向长约7.8km,倾向宽约2.7km,面积15.2219km2。 根据批准的井田范围,有地质资源/储量152230kt,设计可采储量68590.8kt。 根据石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本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察[2006]54号文精神,按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设计,煤层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底板以粘土岩为主,开采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部分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地温正常。 石屏一矿在开发过程中将受到水、瓦斯、地压、煤层自燃等灾害的威胁,矿井灾害治理任务较重。 作为矿井开发建设的业主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矿井灾害治理经验,具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煤矿专用设施、设备,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灾害治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证。 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一字[2002]65号文要求,根据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劳动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其批复,我院受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针对石屏一矿的地质情况,结合临近矿区的生产经验,于2007年3月进行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工作。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号文“关于印发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7、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3年7月4日第6号令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9、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察[2006]54号“关于严格审查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通知”; 10、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川煤监[2006]98号“转发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严格审查瓦斯灾害严重的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通知的通知”; 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 12、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和建设部2005年联合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3、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政法字[2001]第14号文煤矿建设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1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制定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 1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6、矿井防灭火规范(试行),1988年原煤炭部制定; 1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1995年原煤炭部制定; 18、矿井通风安全装备标准MT/T5016-96; 19、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备使用管理规定; 20、煤矿救护规程; 21矿井瓦斯抽采管理规范及反风规定; 22、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试行); 23、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 24、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2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6、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27、矿井抽采瓦斯工程设计规范MT5018-96; 28、煤矿用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MT654; 29、煤炭工业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规范MT/T5031-2003; 30、煤矿井下热害防治设计规范MT5019-96; 31、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1996年原煤炭部制定; 32、煤矿建设安全规定1997年原煤炭部制定; 33、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3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 3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97年版局部修订); 3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37、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 3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39、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石屏一矿初步设计的委托书”; 40、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2003年3月提交的“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 41、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全监察司 “关于四川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备案(回执)”,备案号APBA-0510。 42、我院2006年5月编制的四川省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初步设计。 4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安监总厅煤矿函 [2006]344号“关于报送贵州发耳等15个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结果的函”。 4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7]33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四川川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石屏一矿项目核准的批复”。 4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备字[2005]158号关于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通知。 46、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川评审[2005]204号关于四川省古蔺县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石屏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47、国土资源部国土资矿划字[2006]060号关于划定四川省川南煤业泸州古叙煤电有限公司古叙矿区石屏一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国家颁布的有关煤矿安全方面的规程、规范及条例、法令为依据,建立健全和完善煤矿各系统、各环节的安全装备、安全设施、安全措施和安全机构,确保矿井在投产后能够安全生产,并且一旦有灾变事故发生,矿井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石屏一矿是古叙矿区古蔺矿段规模开发建设的第一对矿井,设计针对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机械化装备程度等因素,并结合邻近矿区生产矿井的实践经验,认真研究矿井采掘、机电、运输、通风各系统及其各环节所涉及的安全问题,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能有效防治相应灾害的措施。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 (一)矿井开采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通往地面的井口有五个,安全出口布置合理。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安监监察[2006]54号文,本矿井按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并采用了“三区配套四超前”的经验,利于防突。由于巷道地应力大,设计按各类巷道的服务时间和所穿过的岩性不同,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435m运输大巷支护以喷浆为主,其余岩石巷道支护以锚喷为主,交岔点及部分支护困难的破碎地段采用砼砌碹,半煤岩巷以喷网为主,所有硐室包括煤仓采用砼支护,有效地控制矿压显现对巷道造成的破坏。煤层为缓倾斜~倾斜,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符合本井田处于山地、地面无特殊设施的特点。回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回采工作面顶板,适合煤层顶板的支护要求,能有效地防止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结合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矿井配备了相应的矿山压力观测设备,为掌握矿压显现规律,并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供了保证。 (二)矿井通风 矿井采用分区通风方式,能适应本井田瓦斯含量由浅到深逐渐增大的规律,特别适合于高瓦斯、生产能力又较大的矿井。井下设置了完善的通风构筑物,保证了通风风流按拟定的路线流动和安全生产。主要通风机和井下局部通风机均选用高效、节能、运行可靠的对旋式轴流风机,保证各用风地点的稳定供给。矿井采用主要通风机反转反风,反风方式简单、可靠性高;根据矿井开拓布置的特点,设置了明确的避灾线路,具有较强的抵御灾害能力。矿井配备了足够的通风安全仪器仪表,为及时掌握调整通风参数提供了保证。 (三)矿井瓦斯突出、爆炸的预防 矿井配备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地面固定式瓦斯抽采系统、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和回采工作面防尘设施,制定了详细的瓦斯防突、防爆措施和管理办法,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矿井瓦斯突出、爆炸事故的发生,并且一旦有突出、爆炸事故发生,可将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四)矿井防灭火 针对矿井可能引发的外源火灾,矿井在井上下均设置了消防材料库,并配备了足够的消防器材;井下机电设备硐室均采用不可燃性材料支护,其通路中和硐室间均按规定设置了防火门和栅栏门。在硐室内配备有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井下胶带运输机采取了综合保护、超温自动洒水和烟雾报警装置;井下还设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系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地防止矿井火灾的发生,并且一旦井下发生局部火灾,能够及时地在火灾初起时将其扑灭或隔绝,防止火灾蔓延,为灭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也能使井下人员按设计的避灾路线安全地撤离灾区。 针对煤层自然发火的内因火灾,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设计从开拓开采、通风及监测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矿井防治水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设计对大气降雨、地表水体、地下水、老窑水、断层水等方面作了相应的分析,采取探、封(留设煤柱)、堵、排等综合防治水措施,并配备探放水设备,可有效地防止井下水灾的发生,并且一旦井下发生水灾,能够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撤离。 根据矿井工业场地的地形特点,矿井工业场地对石亮河进行了改道,改河隧道流量按100年一遇最大洪水量考虑,并设计了溢洪道,以确保矿井安全,不受洪水的威胁。 (六)矿山救护 根据本矿井所处的位置,其10km范围内无救护机构设置,故本矿井在主平硐工业广场设有一个四级资质的救护队,专门处理本矿井发生的灾害事故。该救护常备队由2个救护小队组成,共计20人。在救护队设置了固定及移动通讯设备保证通讯畅通。 四、矿井安全工程投资 矿井安全工程总投资静态部分11600万元,其中井巷工程7086万元,建筑工程340万元,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1837万元,安装工程2230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6万元。 五、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对井田内正在开采和已关闭的小煤矿,由于调查开采的范围困难,小煤矿和采空区积水情况不清楚,给矿井的开采带来了安全隐患。建议生产中加强探测工作。 2、由于矿井为高瓦斯矿井,但是报告未提供瓦斯抽采的有关参数,如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煤层透气性系数、瓦斯压力等。建议在生产中做好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系数、煤的坚固性系数等参数的收集、实测和分析工作,为防治矿井瓦斯提供科学依据。 3、本次设计按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的,建议在矿井建设中,应对矿井是否有煤与瓦斯突出进行鉴定,为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8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石屏井田位于古叙矿区古蔺背斜北西翼的古蔺矿段中部,地处古蔺县城东,直距21km,行政隶属古蔺县石屏乡和太平镇。 矿井北东起于29号勘探线与高笠井田相连,南西止于47号勘探线与象顶井田毗邻。浅部止于煤层露头或乡镇小煤矿开采区边界,深部止于0m标高。根据批准的井田范围,其井田走向长约7.8km,倾向宽约2.7km,面积15.2219km2。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水路次之,交通较为方便。 矿井主平硐及工业场地位于井田西北部的唐家寨。唐家寨至古蔺县城38km,至太平镇13km接赤水河航运。古蔺至震东47km接大(方)纳(溪)公路、59km至火把桥接川云东路(321国道),至叙永66km接纳叙铁路,至泸州175km接长江航运和隆(昌)泸(州)铁路、隆(昌)纳(溪)高速公路。 由井口至各地公路,除井口接古蔺至二郎镇公路为8km的乡村公路外,均为三级以上公路。唐家寨工业场地至各地里程见表1-1-1。 表1-1-1 唐家寨工业场地至各地里程表 公路 (km) 太平镇 古蔺 叙永 泸州 成都 重庆 毕节 威信 13 38 104 213 523 411 249 179 位于矿井北东部的赤水河,从太平镇经土城、赤水到合江接长江航运,航道长180km。该河枯水期可行载重50t的机动船,丰水期可行载重200t的机动船。 太平镇至各地水路里程见表1-1-2。 表1-1-2 太平镇至各地水路里程表 水路 (km) 土城 赤水 合江 泸州 重庆 22 120 180 246 363 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二、地形地貌 矿井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总体地势呈南高北低,河谷切割强烈,最低点为石亮河,标高420m,最高点为岩垭口,标高1160.92m,相对高差740m,一般高差500~700m,属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地形。 区内主要为构造剥蚀地貌,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奇峰异石,地形崎岖。山脊走向与构造线走向基本一致,山峦与沟谷相间。飞仙关组地层常形成土梁山脊或圆形山丘,山高坡陡,沟谷幽深,属剥蚀地貌。嘉陵江组、茅口组以及栖霞组石灰岩常形成溶蚀槽谷,溶蚀洼地、溶洞、漏斗、石林等别具特色的岩溶地貌。龙潭组煤系地层常形成槽谷、阡陌相通,屋舍俨然。 区内山峰多呈单面山。沿顺向坡多辟为耕地,发育有河流及较多冲沟;反向坡一侧常形成悬崖峭壁,难以攀越,常见滑坡及崩塌堆积物。 13 14 三、河流 区内多横向发育小溪沟,主要有潘家沟、下岩湾和大沟头。平时溪沟涓涓细流,甚至断流,雨季溪流则潺潺有声,骤涨急落。石亮河是本区最大河流,发源于勘探区南西面栖霞灰岩,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天塘217号泉、黑洞313号泉,动态变化大,最大流量5.16m3/s;最小流量0.63m3/s;最大流速0.5377m/s,最小流速0.1499m/s,由南向北于麻柳滩流出区外,汇于古蔺河。古蔺河由西向东迳流,于太平镇汇入赤水河,属长江支流赤水河水系。石亮河流经矿井工业广场唐家寨,在唐家寨一带的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429.387~420.030m。 中坝沟是区内仅次于石亮河的较大溪沟,发源于勘探区南面,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汇集地表水于沟内,流量动态变化大,雨后沟水骤涨,消失极快;晴天涓涓细流。 四、气象及地震 (一) 气象 区内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夏季炎热,常有雷雨和暴雨,冬季及初春常阴雨绵绵,云遮雾障,有短期积雪和霜冻。年降雨量750.4~1033.9mm ,4~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90。最高气温为40.8℃(1991年5月24日),最低气温为-1.9℃(1993年1月24日),年平均气温为17.6℃,年蒸发量为1230mm,相对湿度为76,风向以西风为主,最大风速17m/s。 (二)地震 本区属云南、马边、雷波地震波及区,曾发生过震级2.55.5级地震,最大烈度6度。根据四川省地震局编制的四川地震目录和川南国土规划的危险区划图,古蔺及邻区属相对稳定区。 五、井田内煤炭生产建设概述 由于煤层埋藏浅,露头多,区内小煤矿众多,开采历史悠久,但多为季节性开采,开采的深度不大,普遍存在采肥丢瘦、滥采乱挖现象,浅部煤层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市场上对低硫无烟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关井压产和整顿小煤窑政策实施,四川供煤趋于紧张,煤炭价格节节攀升,矿主纷纷增加投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目前,矿井范围内还有11对小煤矿,规模一般在10~30kt/a。 矿井上部小煤矿的采空区内有一定的老塘水,矿井在开采上部边界时应注意探防水。本矿井的开采也对上部小煤矿有一定的影响,如矿井采空区的瓦斯可能涌入小煤矿,建议上部小煤矿应加强监测。 地方煤矿开采范围见图1-1-2。 六、矿区水源、电源及通信情况 1、水源 刘家水库位于杉木河上游,库容量52万m3,水量来源充沛,水质良好,作为生活水源已接至紧邻矿井工业场地附近的石屏镇,同时石屏井田内地下水量丰富,位于井田范围内的唐家寨钻孔水质优良,根据芙蓉矿务局环保监测站的检验报告,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可作饮用水。矿井开发既可利用唐家寨钻孔水,也可利用刘家水库水,矿井供水水源充足、落实、可靠。 2、电源 本矿井位于泸州市古蔺县境内,属川南电网泸州市供电局供电范围。目前,古蔺县的供电电源主要是国家电网的古蔺110kV变电站110/35/10kV,主变容量140.0MVA及地方小水电(约13.1MW),古蔺110kV变电站以一回110kV输电线路(LGJ-185/44.0km)从叙永110kV变电站取得电源。 古蔺县境内另建有城郊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22.5MVA)、白岩滩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12.5MVA+13.15MVA)、大村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16.3MVA)、二郎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13.15MVA)、观文35kV变电所(主变容量13.15MVA)。其中城郊35kV变电所以一回35kV输电线路(LGJ-120/3.2km)从古蔺110kV变电站取得电源;白岩滩35kV变电所“T”接在城郊35kV变电所至二郎35kV变电所的35kV输电线路上(随着岔角滩矿井的建设,该线路将开断接入白岩滩35kV变电所),白岩滩至城郊35kV变电所段线路为LGJ-95/18.2km,白岩滩至二郎段线路为LGJ-70/16km;另外,白岩滩电站(装机容量为2MW)在白岩滩35kV变电所上网的。大村35kV变电所以一回35kV输电线路(LGJ-120/39.1km)从古蔺110kV变电站取得电源,观文35kV变电所35kV电源线路(LGJ-70/13.4km)由古蔺至大村线路“T”接而得。古蔺县规划在石屏矿井附近建设走马坝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40MVA),其一回110kV电源线路(LGJ-240/50km)引自正东220kV变电站,另一回110kV电源线路(LGJ-185/25km)引自古蔺220kV变电站。 根据本矿井的地理位置,附近电源、电网现状及矿井的电力负荷,本矿井开发建设所需电源两回均取自走马坝110kV变电站,矿井开发所需电源是落实的、可靠的,供电质量有保证。 2、通信 本矿井工业场地离石屏乡璜厂较近,线路利用至石屏乡璜厂的通信线路。当地电信局已开通程控电话,其光纤线路已从工业场地附近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的通信网已至矿井工业场地,通信十分方便。 第二节 安全条件 一、地层 区内出露最新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最老为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其间缺失志留系上统、泥盆系及石炭系地层。井田内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中统雷口坡组(T2)、下统嘉陵江组(T1j)和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龙潭组(P2)、下统茅口组(P1m)、栖霞组(P1q)、梁山组(P2)和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 二、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龙山断层发育带与高笠笆~铁索桥断层发育之间,呈一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14~35。 浅部500m标高以上,地层走向为北45~70东,其变化为33~35号勘探线走向为北55~45东;35~43号勘探线走向为北45~50~70东,在39号勘探线附近略向南西突出;43~47号勘探线走向为北50~55东。深部500m标高以下,地层走向为北55~60东,变化相对较小。 地层倾角在41号勘探线以东相对较陡,为14~30,平均23;以西较缓,为14~22,平均17。地层倾角在倾向上呈舒缓状变化,浅部相对较陡,为22~24,中部变缓,14~20,深部变陡,2035。 本井田构造具有以下特征 1、井田呈单斜构造,褶曲不发育,但断层较发育,构造复杂程度属于中等。 2、除F9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大外,其余断层对煤层破坏较小。F9断层主要破坏井田西段435m标高以上的C13~C19煤层。 3、断层发育多受主体构造的影响断层倾向主要为北西向,北东东向,与主体构造方向相近。 (一)褶曲 区内褶曲不发育,仅在井田内发现新房子向斜(S(2))、金堂沟背斜(S3)、马头上向斜(S(3))、马头上背斜(S4)、S6向斜和S7背斜现叙述如下 1、新房子向斜(S(2)) 北东起于沙头附近,向南西经马桑湾由金沟堂附近进入本井田;在新房子马头上交于F83逆断层,全长1050m,井田内长约610m。向斜轴走向北80东,南东翼地层倾向北30~50西,倾角25左右;北西翼地层倾向南45~70东,倾角19~24。两翼基本对称,轴部及两翼地层均为T1f地层。在井田范围内,该向斜被F20、F74、F81逆断层切割。 2、金堂沟背斜(S3) 北东起于向阳店附近,向南西经打钟堡堡由29-26号孔附近进入本井田,经过马头沟在29号勘探线附近交于F89断层,全长1600m,在井田内长约730m。背斜轴走向北50~70东,南东翼地层倾向南45~70东,倾角19~24;北西翼地层倾向北35~65西,倾角35左右。两翼不对称,轴部及两翼地层均为T1f地层,在区内该背斜被F20、F74破坏。 3、马头上向斜(S(3))、马头上背斜(S4) 发育在马头上附近T1j1地层中,地表出露长度均为300m,轴向北70东。马头上向斜南东翼地层倾向北40西,倾角45;北西翼地层倾向南32西,倾角36;两翼基本对称。马头上背斜南东翼地层倾向南32西,倾角36;北西翼地层倾向北50西,倾角50;两翼不对称。 4、S6向斜 东起于43号勘探线西坳口附近,向南西经玉兰村、向阳村,并延出井田之外,区内长度约1500m。南东翼倾向北8~ 41西,倾角12~36;北西翼倾向南33~65东,倾角6~34,两翼基本对称。轴部及两翼均为T1j2、T1j3地层。 5、S7背斜 东起43号勘探线坳口附近,向南西经玉兰村、河堂沟、向阳村出井田,区内延伸长约1450m。轴向北27~55东,北西翼地层倾向北26~52西,倾角8~22;南东翼地层倾向北33~65东,倾角6~35,两翼基本对称。轴部及两翼均为T1j2、T1j3地层。 新房子向斜、金堂沟背斜对煤层的影响表现为改变煤层的倾向与倾角,煤层呈波状起伏;马头上向斜、背斜、S(6)向斜与S7背斜组成走向层间褶曲组,属表层褶皱,对煤层无影响。 (二)断层 区内有断层39条,其中地表断层24条,占61.5;隐伏断层15条,占38.5;正断层14条,占35.9,逆断层25条,占64.1;落差≥30m的有7条,占17.9;落差2029m的有5条,占12.8;落差1019m的有16条,占41.0;落差小于10m的有11条,占28.2;切割煤层的断层有18条,占46.2。其中F9断层压扭性走向平逆断层为破坏煤层的主要断层,重点叙述如下 F9断层见于煤系地层中部,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相近,为层间低角度走向逆断层。断层西端起于古蔺煤矿二井,东端到吉龙台,走向长3.8km。走向北42~68东,倾向北西,倾角13~24。地表大部为浮土掩盖,仅有一部分可观察到的断层点,但沿走向仍可见煤系中上部地层含煤层断断续续有变薄、缺失现象。 F9断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断层位置一般发育在C13~C15煤层之间,局部位于C13煤层之上或C15~C19煤层之间。 2、断层面呈舒缓波状,与岩层倾角相近。当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造成地层含煤层缺失,形成无煤带和煤层薄化带,这种情况主要分布在古蔺煤矿二井至38号勘探线间,长约2500m,标高在340m以上直到地表。在断层倾角大于岩层倾角的地方,则造成地层含煤层重复,重复区断续分布在36~41号勘探线间,长约2600m。 3、F9断层切割煤层形成的无煤带面积,以C14、C15煤层最大,其次是C13煤层,C19煤层面积最小,但后者在无煤带周围存在有煤层薄化带受断层影响厚度减薄。其中C14煤层无煤带面积1.90km2,C15煤层1.01km2,C13煤层0.80km2,C19煤层0.22km2,各无煤带展布的长轴方向为近南北向~北45东,与地层走向交角为60~15,显示断层面具有反扭的特征。 4、F9断层切割煤层形成煤层重复区的有C14、C13煤层,C14有3块重复区,C13有1块重复区。 (三)滑坡 区内岩石裸露,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地形坡度大,易发生危岩、崩塌和滑坡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据地质报告,区内有一定规模并对矿井开发有影响的滑坡共有9处,其中煤系地层4处。煤系地层内的滑坡共同特点是滑体为长兴组灰岩及其上覆飞仙关组地层;滑床均为软弱的煤系地层;滑体长H20滑坡除外160~550m,厚约10~50m;属于崩塌堆积型的浅层滑坡。在滑体的前缘一般有泉水出露。滑坡及其周边一般都有居民居住。据地质报告,目前未发生滑动迹象,各滑坡具体情况见表121。现将井田西南边规模较大的沙坝头滑坡(H20)叙述如下 该滑坡位于石亮河源头附近,距未来矿区工业广场约1500m。滑体长约2225m,宽约500m,厚约40m。滑体由飞仙关组一、二段、长兴组、龙潭组之碎石、块石、亚粘土等组成,石屏磺厂矿渣堆积其上。 表1-2-1 滑 坡 统 计 表 编 号 名 称 类 型 滑动层位 面 积 万m2 估计 厚度 特 征 简 述 H5 罗家坝 滑坡 顺层式 岩质 T1j3-2 T1j1-2 31.50 20 后缘清晰,呈一撮箕状,平面上滑体呈NW、SE向的长舌状。岩石碎块杂乱堆积、疏松,土壤少见,中部及后缘部分岩层较完整。系石亮河河流切割,造成下面空虚,引起地层岩层重力下滑,为顺层式岩质滑坡。 H10 冷家崖 滑坡 切层式 岩质 T1f1-1 P2C P2L 9.312 530 滑坡前缘主要由P2C灰岩组成,突起呈条岗地貌,岩石尚保存有成层特征,灰岩滑动约200 m, 滑坡壁∠40。 滑坡后缘及滑坡壁为T1f1-1泥灰岩及钙质泥岩,风化后显浅黄色,滑坡后缘有冲沟及滑坡平台显示。沿滑坡前缘有多处泉水出露,为切层式岩质浅层滑坡。 H11 石梯子 滑坡 堆积型 P2C P2L 2.656 520 滑体内主要由P2C灰岩及 P2L地岩杂乱堆积而成,滑坡前缘微具舌状特征,沿前缘有流量较大的泉点出露,滑坡壁陡立(>70),滑坡后缘有较明显的平台显示,其余滑坡迹象均被破坏,属崩塌堆积为主的浅层滑坡。 H12 木栳毛 滑坡 顺层式 岩质 T1f1-1 5.312 1050 滑坡顺T1f1-1中下部钙质泥岩层面滑动而成,故滑体内全属T1f1-1中上部岩层组成,滑体前缘隆起成脊,产状陡立。滑坡前缘有泉水出露。滑坡后缘形成平台及喇叭口状洼地,属浅中深层顺层滑坡。 H15 太平庄 滑坡 堆积型 T1f1-1 P2C P2L 8.312 1040 P2C灰岩崩塌后沿煤系槽谷向西滑动,滑坡前部、中部以P2C灰岩为主,杂乱堆积。后部主要为T1f1-1岩石组成,风化后呈浅黄色。滑面产状50~80,除滑体中部有平台显示和滑坡前缘有泉点出露外,其余滑坡迹象均被破坏,属崩塌堆积为主的浅层滑坡。 H16 康家屋基滑坡 堆积型 P2C 1.562 1020 滑体内以P2C灰岩为主,T1f1-1岩石成分为辅,混杂堆积组成,属崩塌堆积为主的浅层滑坡。 H17 上瓦厂 滑坡 切层式 岩质 P2C 3.50 1050 滑坡壁陡立(>70),具明现的圈椅状特征,滑体内主要为P2C灰岩,成层分布。滑体与下伏P2L接触界限清晰。滑坡前缘呈舌状鼓包,并有泉点出露。滑坡后缘呈现凹槽状及平台状地貌,属基岩型浅层切层滑坡。 H18 杉木岩 滑坡 堆积型 P1m q 9.312 1070 滑坡壁陡立(70左右)具明现的圈椅状特征,滑体沿志留系顶部槽谷向西滑动700 m以上。滑体主要P1灰岩组成杂乱堆积。该滑坡在发育过程中具两次滑动特征,属崩塌型浅中层滑坡。 在平面上呈长条形南北向展布,南高北低,主滑动方向约 N12E,石屏磺厂四、三工区以西和田坝头以北发育有三级滑坡平台,后缘呈圈椅状,岩体完整,但风化强烈,未见拉张裂缝和擦痕。滑床为煤系底部和茅口组灰岩,煤系地层底部为灰白色高岭石粘土岩。由于遭受地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