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方法 (33).doc
6 无底柱崩落法放矿时矿岩移动的特点 1 基本上与有底柱崩落法放矿差不多。但也有不同之处。对于无底柱崩落法放矿时,崩落的矿不是从回采巷道的端部放出,因而使放出椭球体,松动椭球体和废石漏斗的发育不完全(它受到垂直采矿工作面矿壁的影响)椭球体略多于6个的一半。而且轴心有所偏斜,和矿壁成一不大的夹角。而在垂直于回采巷道的剖面上,放出椭球体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轴心偏斜角度可取4) ① 矿壁上,90,此时除截切椭球体外,椭球体长轴略向前倾斜,与矿壁面斜交成一个不大的角度。 ② 矿壁前倾,椭球体被矿壁截切,且发生前倾。 ③ 矿壁后倾。椭球体被截切部分减少。松动椭球体与放出废石漏斗也随着相应变化。 ④ 在垂直回采巷道的剖面上,放出椭球形状,没有什么变化。 [参考]轴线偏斜的原因是矿石的内摩擦角小于外摩擦角,阻力大的地方,矿石运动的速度就慢。 2 两个相邻回采巷道之间,存在着脊部损失。 在两条回采进路之间,所存在的矿石损失称为脊部损失。脊部损失的矿石可以在下分段回采时收回。 但如果回采进路(上下分段)不是呈菱形布置,则脊部损失就很难以回收。 图中1放出废石漏斗,漏斗中充满了废石。 2相邻回采巷道放矿后留下的脊部损失。 3已被回采过的回采巷道。 3 关于正面损失 在回采巷道的正面,由于崩落矿石层厚度大于出矿设备铲入深度,出矿后留下一斜条崩落的矿石,我们把这些损失称为正面损失。 正面损失的矿石很难回收,因为在下分段回采时,正面损失的矿石混杂在一起了。如果能回收出来一部分的话,那也是贫化了的矿石。 [注意问题]正面损失的矿石和脊部损失的矿石,实际是连成一体的。 7 回采巷道布置 1 回采巷道间距在矿山生产中,回采巷间距一般取用8~12米,略小于或等于一个分段的高度。有不少矿山(如大庙铁矿)采用10米间距。回采巷道的间距过大,过小都不合适。 ① 从放矿角度看,当回采巷道间距增大时,则相邻两条回采巷道的放出椭球体不相切,因而矿石损失加大。(两个椭球体分离) 进路间距↑→巷道掘进工程量↓→巷道稳固性↑→矿石损失↑。 ② 两个椭球体相交。当椭球体B和C相交时,当椭球体矿石放出后,再放椭球体C的矿石,而A已是废石,因而贫化增加了。 进路间路↓→巷道掘进工程量↑→巷道稳固性↓→矿石贫化率↑。 ③ 两个椭球体相切时,也正是两条回采巷道间距选择的合适时,损失、贫化指标都比较好。由此可见,在确定回采巷道间距时,应当考虑到放出椭球形态,与贫损指标的相互关系。 当矿石稳固时,回巷巷道间距主要取决于矿石的损失贫化指标。 另外,当崩落矿石的粉矿多、潮湿、流动性差时,回采巷道间距应取得小一些。 2 回采巷道断面尺寸 ① 回采巷道断面尺寸大小取决于矿石和稳固性,及选用的装矿、凿岩设备等。如选用ZYQ-14装运机和CEE-700型凿岩台车时,则进路断面可为,宽高33或43米2。 ② 回采巷道断面与放矿时矿石流动规律有关。 i 进路宽度从降低矿石损失贫化的角度看,进路宽一些好。进路宽、装矿设备可以在巷道的全宽上装矿,使矿岩呈水平接触面下降,这样就可改善矿石回收指标。因此,当矿石稳固条件允许条件下,使进路宽些好。 ii 回采进路高度从放矿角度看,进路高度小一些好。因为巷道高度大时,将导致上部废石提前混入到进路中的矿石中,使进路内正面损失加大。而正面损失难以回收。(何况正面损失又占有相当大比重) 一般情况进路高度为3~3.5米左右。 3 回采巷道断面形状 回采巷道断面形状可有矩形和拱形断面两种。从放矿角度来看,矩形断面比拱形断面好。因为拱形巷道的拱越高,则矿石流动面越窄,越易发生堵塞,并且使放出椭球体变得瘦长,而增大了矿石损失。 从巷道的稳固性来看,拱形的比矩形的好。因而当矿石的稳固性差,要采用拱形断面时,就应使回采巷道间距适当缩小。 4 回采巷道的布置 可分为沿走向和切走向两种布置方式。当矿体厚度较大,≥15~20米可切走向布置进路,反之可沿走向布置。(大庙铁矿是20米就切走向布置。) 沿走向布置时,回采巷道尽量靠近下盘布置,这样可以使矿层呈菱形崩落。从而减少矿石损失。 回采巷道布置时应注意 ① 坡度要求为了使回采巷道便于排水,装运设备重载下坡。故巷道应有3~50的坡度。 ② 转弯半径要求回采巷道有转弯的地方,为了装矿设备行走和装矿的方便,应有较大的曲率半径。 一般转弯半径R12米。 ③ 上、下分段的回采巷道应呈菱形布置。 8 分段运输联络道 1 分段运输联络道的作用 它是用来联结回采巷道与溜井,通风天井和设备井的巷道。使之形成完整的运送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输,因而又叫运输联络道。 2 运输联络道的断面尺寸 基本上与回采进路相同,因为设备要同样的行走,当运输联络道布置在脉内时,实际上它的一部分是一条回采巷道。 3 运输联络道的布置 可分为脉内和脉外两种布置形式。 ① 脉内布置 优点a 可以得到付产矿石;b 减少岩石掘进量;c 当围岩不稳固而矿石稳固时,可以提高联络道的稳固性;d 布在脉内,联络道可兼作回采巷道,可以减少采准工程量。 缺点a 当矿体赋存不规则时,往往影响上,下分段严格呈菱形布置;b 联络道布置在脉内时,往往是最后回采这条巷道,它承受的压力大,易被压坏,这样有时不得不一次崩落多排,造成矿石损失大。(即不能安正常的崩矿步距落矿,正面损失大,且安全性不好。回采联络道与进路交叉口处也不得不加大崩矿步距,一次4~5排,也使损失加大;c 通风条件差(联络道变成了独头巷道)。 ② 脉外布置 从脉内布置存在的缺点来看,分段联络道还是布置在脉外好,虽然增加了岩石掘进量,但其他方面的条件都较好。但是,当矿体厚度大,而又选有ETQ-14型这类装运机时,由于受到设备有效运输距离的限制。此时,不得不把运输联络道布置在脉内。 4 分段运输联络道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为了转弯顺利,要求转弯半径R6.5~8米。(指ZYQ-14型)若用铲运机R还应回大。 分段运输联络道与回采巷道之间的交角,应有一定的限制。一般α≤90,目的是运行方便。 9 通风天井 通风天井一般多布置在下盘围岩中。 二 切割工作 切割工作包括掘进切割平巷,切割天井和形成切割立槽。即在回采之前,必须在回采巷道的端部形成切割立槽,作为最初崩矿的自由面及补偿空间。切割立槽的面积和形状要与崩矿的面积和形状相适应。 切割立槽的宽度一般不小于2米。 保证切割立槽的质量很重要,它将影响回采工作能力否顺利进行及矿石回收指标的好坏。形成切割立槽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切割巷道和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1 当矿体边界比较规正时,往往采用沿回采巷道端部矿体边界处,掘进切割巷道,根据切割平巷的长度,及爆破的需要在适当的位置掘进一个或几个切割天井。在切割巷道内,向上打平行的或扇形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后退逐排爆破,形成切割槽。 一般每排布置3~5个炮孔,在拉槽过程中,应装运出部分矿石,使崩落的矿石松散,防止回采落矿时,发生过挤压现象。 优点切割井少,使用广泛。 缺点凿岩爆破质量不好时,易形成悬顶,为此可适当增加拉槽宽度,加密炮孔。 2 当矿体不规则时,或回采巷道沿走向布置时,则在每个回采巷道的端部都要掘进切割巷道和切割天井。这种拉切割槽的方法质量好。但掘进工程量较多。 2 切割天井和扇形炮孔拉槽法 这种拉槽方法是不掘进切割巷道,而是在每个回采巷道的端部掘进切割天井的方法。 切割天井位于回采巷道的端部中间,天井的长边与回采巷道的方向一致(切割天井的断面可为1.52.5米2)。 在切割天井的两侧用台车打三排扇形深孔,用微差爆破一次成槽。 优点① 这种拉槽方法只要保证切割天井有足够的高度,就能保证顺利的形成切割槽。 ② 不用掘进切割平巷。 ③ 切割炮孔与回采炮孔一致,都可以用台车钻成,工艺简单。 ④ 各条回巷道可以在合理的位置上独立形成切割槽,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故这种方法使用的也较广泛。尤其当矿体边界变化大时,用这种方法更宜。 缺点切割天井数量多,采准工作量大。 3 无切割井拉槽法 无切井拉槽法,其实质是在回采巷道或切割巷道中,钻凿若干排角度不同的扇形炮孔,分次(或一次)爆破形成切割槽的方法。 1 无切井分次爆破拉槽方法 这种拉槽方法是在回采巷道中钻凿若干排角度不同的扇形孔,以回采巷道为自由面而分次爆破,爆破后放出部分矿石,为下次爆破创造条件。全部炮孔爆破后,便形成切割槽。 具体作法是在回采巷道端部4~5米处,凿8排扇形炮孔,每排7个孔,按排分次爆破。这相当于形成切割天井。此外为了保证切割,槽的面积和形状,还布置9、10、11三排切割炮孔。 其布置方式相于切割天井拉槽方法。 [缺点]拉槽效果差,不能一次成槽,打眼覆杂,岩工不易掌握。 [优点]不必打切割天井和切割平巷,凿岩也安全。 这种方法大庙铁矿24矿体使用过,用9米高的分段,他们认为高分段不宜用这种方法,因不易保证质量。 2 楔形掏槽一次爆破拉槽法。 这种方法是在切割平巷中,凿四排角度逐渐增大的扇形炮孔。用微差电雷管一次爆破形成切割槽方法。 这种拉槽方法适用于矿石不稳固或不便于打切割天井的地方。如我国程潮铁矿在破碎和夹黄泥的矿段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拉槽方法。 [参数] 程潮铁矿,由于矿石稳定性较差,切割巷道经常发生局部冒顶很高的现象,造成应用其它切割方法的困难。根据这一特点,该矿采用了在切割巷道中用YQ100钻机或台车凿楔形掏槽扇形孔的方法拉切割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程潮铁矿也不用了,仍然用打切巷,切井的方法开拉槽。 三 回采工作。回采工作主要包括落矿,出矿和通风等工作组成。 1 落矿工作 落矿工作包括有凿岩、装药、炸破 1 凿岩工作 ① 炮孔布置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是在分段回采巷道内打向上扇形炮孔。扇形炮孔排面倾角有三种布置方式。 a 前倾布置排面倾角70三种。 a 边孔角为5~15这种布置方式,炮孔深度最小。在覆岩下放矿时,一般倾角在70以下时,矿石放不出来,也得不到松动,因此,这种布置随着爆破的进行,势必产生过挤压,及边孔拒爆等现象。影响下分段矿石的回收。同时45以下的炮孔孔口容易被矿堆堵住,爆破前清理矿堆的工作量大,且不安全。因此,生产中只有个别矿山因凿岩设备生产能力差,又不愿意降低分段高度,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b 边孔角为45~50这种布置方式,炮孔的深度中等,45左右的炮孔孔口,虽然有时被埋住,但清理工作量不大。当分段高度为10米时,最大炮孔深度为15米左右,这与目前国内所有使用的凿岩设备能力相适应。因而,国内外矿山大多采用这种布置方式。 c 边孔角为70这种布置方式,边孔角与极限放出废石漏斗大致相符,爆破后的矿石在未爆破矿石面上流动,能得到较好的回收率,崩落矿石不会将炮孔埋住,装药方便,但炮孔深度最大。 当凿岩技术能在宽度较大的巷道中顺利的凿17米以上的深孔时,这种布置方式效果较好。 但根据我国目前矿山所使用的YG-80型凿岩机,孔深大于15米,效率显著降低。国外有些矿山使用宽回采进路5~6米宽,此时打垂直平行孔及70以上的斜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矿石稳固性允许的条件下,增加回采进路的宽度,应当认为是合理的。 ② 凿岩设备 国内主采用CZZ-700型胶轮自行单机凿岩台车,配YG-80型凿岩机,BBC-120F和YZ-90型凿岩机。 这种台车可打扇形孔,也可打平行孔,移动灵活,操作方便,凿岩效率高,平均生产能力为30~50米/台.班。 中型矿山使用凿岩台架,配YG-80型凿岩机。这种台架结构简单,易制造,维修量小,但凿岩效率比台车低。 ③ 爆破参数。d.w.a底 常用的合金钎头直径为51~65mm。 最小抵抗线w1.5~2.0米之间。一般可按W30d来计算。(d孔径)。若太小时,前排孔爆破时,易破坏后排孔,易带炮。W太大时,易产生大块和爆破立槽,影响爆破效果。 孔底距a底布置扇形孔时,一般使a底≈W。但此时孔口炮孔过密,为了使矿石破碎均匀,可以考虑适当减小W值,同时加大a底值,保持a底W积不变。这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2 爆破工作 1 崩矿步距在回采巷道中,一次爆破的矿层厚度叫崩矿步距。一般每次爆破1~2排孔。在生产中常用的崩矿步距为1.8~3.0米。最优的崩矿步距要通过生产实践和试验来确定。过大过小都不好,都会使矿石损失贫化加大。 ① 当崩矿步距过大时,放出椭球体很快伸入上部废石中,即上部的废石很快就会流到回采巷道中,堵住前面大量矿石,使这一部分矿石放不出来,结果造成矿石损失。(如图b) ② 当崩矿步距过小时,放出椭球体很快伸入正面的废石中,回采巷道正面的废石提前出现,增加了矿石的贫化指标。(如图c) ③[参考]如果采用振动放矿机时,可以增大矿石活动带的深度,使椭球体的偏心率变小,从而可以增大崩矿步距。 二 装药工作 可用人工装药包,也可用压气装药。用压气装药可以提高装药密度,达以0.9~1.0克/厘米3以上,而人工装药只能达到0.6克/厘米3左右。 当使用压气装药时,可用FZY-10型、ZYZ-150型、FZY-1型、WZ-200型等装药。(多用前两种)。装入装药器的炸药必须事先过筛,防止堵管。 三 起爆方法对于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由于爆破次数多,因此,一般都采用导爆线和火雷管起爆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是将每个炮孔中的导爆线并联在一起,第一排炮孔的导爆线用普通火雷管起爆,第二排则是用继爆管起爆。即用火雷管引爆继外管和导爆线起爆。用这种方法起爆,安全性好。 2 通风工作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通风条件差,主要是因为分段回采巷道都是独头巷道,数量多、断面大,而且互相贯通,每个回采巷道又都通过崩落区与地表相通。因此,这种采矿方法很难形成贯通风流,管理起来与很困难。 通风问题,目前国内外均未很好解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柴油设备的使用,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目前国外矿山都采用加大送风量办法来改善通风条件。 国内矿山主要是回采工作面用局扇通风(见讲义P183图4-71)这种方法按装比较困难,管理也很困难,所以效果也不大好。 现在有不少人在研究如何形成贯穿风流通风的办法,比如采用高分段双进路开采的办法,这样可以在上部凿岩分段中设置局扇增大压差,进行矿堆通风,用以改善装矿进路的通风条件。 另外有的人还在研究采用“地沟通风”、“钻孔通风”都存在一些问题,不成熟。有待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