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方法 (34).doc
3 出矿工作 1 出矿就是用出矿设备把回采进路端部的矿石装运到溜井。目前使用的出矿设备主要是ZYQ-14型装动机(车箱容积1.8m3左右,台班效率120~150T/台.班,台年效率8万吨左右。)铲运机(柴油驱动,短距离生产能力为300~400T/台.班。) 影响出矿效率的因素是矿石块度、运距、弯道半径、路面平正程度。 使用铲运机虽然行走速度快,生产力大,效率高,但要解决废气净化问题。 2 出矿管理问题 出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好的矿石损失贫化指标,因而严格的控制放矿截止品位就显得很重要。而目前国内对出矿品位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取样进行化学分析,这种方法速度慢,而放矿周期又短,出矿品位变化大。这样,取样化验满足不了现场生产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不得不依靠出矿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根据放出矿石的颜色、比重和块度等情况的变化,用肉眼或感觉来识别矿石的贫化程度。因而这是不准确的。 目前,国外一些金属矿山利用矿石的物理化学特性,制成一些仪器,例如携带式同位素荧光分析仪,它可以在工作面对矿石进行快速分析。这样就有可能很好的控制放矿截止品位,也就有可能获得较好的损失贫化指标。 4回采顺序如下 ① 阶段内上、下部分段之间的回采顺序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回采。上分段的回采应超前下分段一定距离一般为大于一个分段高度的距离。 ②同一分段内各矿块的回采顺序。 ③当地压大,或者矿石够稳固时,应当尽量避免采用由两翼向中央的回采顺序,防止如下图所示情况。 ④ 同一分段内各矿块的回采巷道,应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减少矿石与废石的接触面,这样有利于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有利于对回采巷道的维护和增加它的稳固性。 一般地3~5条进路尽量成一条直线。如果不能呈一直线,有超前的话,也应当不大于一个分段高的尺寸。 四 覆盖岩层的形成 1 覆盖岩层的作用 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矿体时,在其上部一定要形成一定厚度的覆盖岩层,其覆盖岩层的作用是 ① 利用覆盖岩层形成挤压解破条件,用以改善矿石回收和贫化指标。因为没有覆盖岩层的话,崩落下来的矿石都崩落到空区,在本分段中大部分不能放出来。 ② 利用覆盖岩层,形成安全缓冲垫层。如果没有缓冲垫层时,一旦围岩大量塌落下来,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仅不能进行生产,而且直接威胁人身安全。 2 覆盖岩层的厚度 覆岩厚度应以尽量减少崩落围岩的总量,并满足回采工艺的要求和作业时的安全为原则,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覆盖岩层厚度为不小于两倍的分层高度,但是这个厚度是否合理,还有待于今后的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加以调整。 [参考资料] 大庙铁矿由实测得知,覆盖岩层厚度,最小25米,最大50米左右。 3 覆盖岩层的块度。 要求覆盖层的块度比崩落的矿石块度要大,否则,在放矿过程中,岩石将穿过矿石的空隙,流到回采巷道,造成过早的贫化。 因此,崩落围岩一般多有YA-100型浅孔钻机打深孔。炮孔的最小抵抗线和孔底距都取较大的值,一般在4~5米,将废石崩成大块,以便减少贫化。 4 形成覆盖层的方法 1 理想条件下形成覆盖岩层的方法 ① 矿体上部已用其它方法回采,并已处理了空区,后改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这时已自然形成了覆盖岩层。 如大庙铁矿、上部用小中段法开采,下面用无底柱开采 ② 上部用露天开采,之后输入地下开采时,则可以利用处理露天边坡或者是剥离的废石形成覆盖岩层,如板石沟铁矿等。 ③ 围岩不稳定的盲矿体,随着矿石回采,围岩可以自然崩落形成覆盖层。 2 强制崩落顶板围岩,形成覆盖岩层方法。 上述的理想条件并不是很多的,我国大部分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矿山,都是从第一分段起,就用无底柱方法开采。这就需要强制崩落顶板围岩来形成覆盖岩层。 形成覆盖岩层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随回采崩落顶板围岩,另一种是大面积崩落顶板围岩,(即集中放顶) ① 随采矿随崩落顶板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第一分段上部掘进放顶巷道和回采一样形成切割槽,随着下部回采工作的进行,逐渐崩落上部的放顶炮孔。 用这种方法在第一分段回采中,就能形成覆盖层,并可在挤压、爆破条件下,崩落矿石,并且可以正常出矿。 目前采用这种方法的矿山比较多。 ② 大面积崩落放顶方法(集中放顶) 这种方法,当回采形成一定暴露面积后,自放顶区侧部的凿岩巷道或天井中打深孔或中深孔。一次大面积崩落顶板。 (优点)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放顶工作集中,容易组织,放顶工作和回采工作互相不干扰,放顶工作不需要切割。也不需要放出废石。放顶爆破条件好。 (缺点)第一分段的矿石大部分崩到空区中放不出来,即第一分段是在无覆盖条件下进行的,出矿工作的安全性差。矿石损失较大,放顶炮孔是布置在大的暴露面积的围岩上,如果在放顶前围岩局部冒落就会破坏,放顶炮孔,因而放顶工作可靠性较差。 ③对倾角较缓矿体,当上盘围岩不能自然崩落时,则需要强制崩落围岩,不断补充废石覆盖层,它是把形成回采切割槽与放顶结合进行的方法。 ①集中形成覆盖岩层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在第一分段回采后,所形成的采空区作补偿空间,强制崩落上部围岩形成覆盖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放顶工作集中,放顶工艺简单,容易组织放顶工作和回采工作互不干扰放顶工作不需要切割。缺点是工作可靠性较差。 ② 边回有边放顶形成覆盖岩层的方法 A 这旨在第一分段上部掘进放顶巷边,在其中钻凿与回采炮孔排队面大体相一致的扇形深孔,并与回采一样形成切割槽。以矿块作为放顶单元,边回采边放顶,矿块中各回采巷道先崩落几排炮孔,并装出部分使上部矿石和废石松动。 优点工作安全可靠、矿石损伯人, 缺点放顶工艺覆杂,要求矿志中各回采巷边同时回采,而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有利于放顶工作。 B 另一种如图4-77所示,放顶和回采共一条巷边。使放顶和回采合为一边工序,它不需要在上部围岩中开掘大量的放顶凿岩巷边,只需要在上部围岩中与回采切割相应的位置控入顶切割槽,在回采巷边中钻凿相同隔排例的深孔和中深孔。用深化控制放顶高度可达20米用中深孔控制崩矿山块度和高度。 ③ 先放顶后回采形成覆盖层 这旨在回采之前,在矿体顶板围岩中,掘进一层或两层放顶凿岩巷边,并在其中打扇到炮孔,W放 W回,在端部掘进切割巷边形成切割槽。用崩落矿石方法崩落围岩,形成覆盖岩层。 优点第一分段的因采就在覆岩下进行回有工作安全可靠矿损失。 缺点放顶工作量大,上运出一部分座石。 三、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评价 一 适用条件 1 地表和围岩允许崩落; 2 矿石稳固,不需要大量支护,但随着支护技术的发展,对矿石稳固性的要求有所降低,围岩的稳固性不限,但上盘围岩易于崩落对采有这种方法更有利。 3 矿石不很贵重,可选性好,或围岩含有品位,允许有较大的贫化率。一般不宜用于开采贵重金属或高品位的矿体 4 急倾斜厚矿体或缓倾斜的极厚矿体。 5 矿石需要剔出夹石或分级出矿。 我国大庙铁矿、符山铁矿,桦树沟铁矿等大体符合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 二 主要优点 这种方法属高效率的采矿方法。它是随着无轨自行采、装运设备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1 安全性好,各项回采工作都在回采巷边中进行,没有大暴露面的工作空间,出矿口断面大,不易堵塞,减少了处理堵塞的困难和危险,有利于提高出矿强度。 2 结耕简单,不留矿柱,一步回采,没有回收矿柱的工序,也没有复杂的底部结构。 3 采准和回采工艺简单,而且可以标准化,便于采用高效率的机械化设备,采准出碴及回采可以使用同一类型设备。 4 采准工作量小,采准系数为5~10米/千吨左右,由于回采巷道断面大,且开在脉内,采准的付产矿石多,付产矿量约为10~20,同时付产矿石的品位高。 5 回采工作面多,生产集中,回采强度大,管理方便。 6 采准,凿岩及出矿可以在不同的分段上同时进行不干扰。 7 这种方法灵活性大,易剔除夹石,或分级出矿, 8 探采易于结合。 三 主要缺点 1、通风条件差。我国大部分矿山的矿块内未设局扇通风,主要靠主风流扩散通风,系统不完整,措施不得力空气质量差,粉尘浓度大,生产技术管理又差。 2、出矿落后于落矿,原因是切心出矿效率低,低的原因是司机操作技术水平低,量件损耗大,开动率低等。设备本身能力也不很高,国外用大铲斗的铲运机,电动蟹爪式装载机配柴油驱动的自御汽车,出矿。 3、矿石损失,贫化大,采用此方法矿石损失率一般达20-30,贫化15-20,损失率有的高达43而贫化高达42.9. 贫损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 无底柱崩落法本身的原因; ② 对这种方法使用不当;有的矿山本来是缓倾斜矿体也用无底柱方法开采。 ③ 方法结构和结构参数选择的不够合理,及生产管理不善。 四 改进方向 1 研究新的采场结构形式及其合理的采矿方法结构参数,提高采矿强度,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从根本上改变通风条件。 [参考资料]如马鞍山研究院提出采用高分段双进路开采方法。使每次崩矿高度等于两个分段的高度,崩矿步距也巨大。大压差,进行矿堆通风,用来改善装矿进路的通风条件。即既增加了一次崩矿量,又增加了矿量,又增加了崩矿层高度,使采矿强度提高,矿扣失分化比一般无底柱的小。 河北铜矿在2矿体作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矿采用的分段高为40米,上、下分段各20米,回采巷道间距12.5米。回采主90.93贫化率13.25。 这种方法能改善贫损指标的原因在于 ① 高端壁方案解破堆积体,5纯矿石放出体,吻合较好; ② 增大了一次崩矿量,降低了单位放出矿石量与废石接触面积的比例,减少了废石混入的机会,相应地减少了贫化率。 Ⅱ 采用振动放矿机放矿。 2 研究降低损失贫化的一些辅助机械设备。 [参考] 例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研究了利用掩护支架出矿,用以达到降低矿石损失的目的。 因为崩矿步距与匀装深度有关,如何利用现有 铲铁装运设备,能把原来铲运不出来的矿石能铲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该公司认为利用掩护支架可以深入炸堆中,然后不断地“脱离”炸堆,作后退式出矿,把原先放不出来的矿石和最后放出的矿石,变压器放得出和能先放出的矿石。 利用掩护支架来不断改变炸破时的最小抵抗线尺寸,利用现有设备,分2-3步骤,把一次炸破量装完,对于每一个单步骤来说,放矿步距离缩小了。 采用掩护支架进行端部出矿方案,有可能将目前3的损失降到15,同时作业安全。但是掩护支架,要移动,对出矿效率稍有影响。 3 研究先进的检测手段,如化验出矿截上品位的仪器等。 4 研究制造适合我国实际的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高效率低污染或无污染的采,装运机械设备和辅助作业设备,并使这些设备配套,使之得到却实的经济效果。 [参考资料]1 几个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的结构参数。1980年调查资料 比较项目 矿山名称 阶段 高度 溜井间距 分段间距 进路间距 进路断面高度 崩矿步距 端壁倾角 边孔倾角 大庙铁矿 63-73 50 10-13 10 43 3 90 50 板石沟铁矿 60 60 10 10 33 1.5-3 90 45 符山铁矿4矿体 50 50 10 8 43 1.6 85 45 梅山铁矿 60 60 10,12,10 10 43 33 1.8 ,1.6 90 50 河北铜矿 60 30-40 40 12,5 4.53 6 85 50 程潮铁矿 70 50 8,13 10 3.32.8 2-2.2 85 5060 向山硫铁矿 25-30 7,14 7 2.63.7 1.8-2.5 3.-3.5 75-80 3540 李珍铁矿 50 50 8,10 8 2.42.5 1.8 90 4545 张岭铁矿 60 50 30 10,12 10 43.2 3 75-88 50 多数矿使用范围 60-70 50-60 10-13 8-10 43 33 1.5-3.5 90 45-50 2几个矿山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历年损失,贫化指标80年资料 年代 大庙铁矿 符山铁矿4矿体 符山6矿体 桦树沟矿 梅山铁矿 损失率 贫化率 损失率 贫化率 损失率 贫化率 损失率 贫化率 损失率 贫化率 1975 10.64 24.69 47.32 11.7 - - 16.39 19.54 33 18 1876 15.26 21.62 7.4 18.8 - - 14.32 17.73 48 19 1977 14.64 21.62 22.4 19.8 21.5 9.0 19.84 17.85 44 23 1978 10.44 22.08 22.6 18.4 39.2 7.6 8.76 12.30 23.6 22.8 1979 10.41 22.75 29.1 15.61 15.6 15.6 - - 22.7 22.8 损失率最大48,最小7.4;贫化率最大24.69,最小7.6 4 壁式崩落采矿法 一、壁式崩落法概述 壁式崩落法主要用于开采顶板围岩不稳固,矿体厚度小于3-4米的缓倾斜层状矿体,如铁矿,锰矿,铝土矿和粘土矿。 该方法特点它把矿体划分成为矿块来回采,按矿体全厚沿走向方向推进。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一定距离以后,除了保留回采工作面,所需要的空间外,还要有计划地回收支柱,并崩落顶板围岩,充填采空区。用崩落围岩的方法进行地压管理。 依据顶板岩石的稳固程度不同,顶板允许的暴露面积也不同,为了控制顶板暴露面积所采用的工作面斜长也不相同。 按工作面的斜长不同,壁式崩落法可分为长壁式崩落法和短壁式崩落法两种。简称长壁式法和短壁式法。 壁式崩落法在我国金属矿山和粘土矿山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长壁式崩落法典型方案。以庞家堡铁矿为例讲即龙烟铁矿 一 开采技术条件 1、该矿为浅海沉积赤铁矿床,矿床呈层状;共有三层矿体,矿体沿走向长为8600米;矿体倾角25~35,一般为30;矿体由上而下第一层矿体平均厚1.85米,第二层矿平均1.35米;第三层矿平均为0.80米;大部矿石为赤铁矿,少量为磁铁矿. 2、矿石稳固f8~10。矿石地质品位富矿49.429,贫矿41.55,平均品位为45.63,顶板围岩为页岩,底板为石英岩。矿层基本连续,局部被断层切断。地表为山地,允许陷落。 3、矿体柱状图 二 矿块的构成要素及采准巷道布置 1、阶段高度一般保证工作面斜长为40~60米,多数为30米。阶段高取决于工作面斜长,斜长越大,采准工作量越小,而工作面斜长主要受顶板岩石稳固性,电耗有效耗运距离的限制。此外行人,运料和拆装风水绳等也随着斜长的增加而增加了困难,分阶段高度不能过大,但也不可过小。 2、矿块长度由于长壁工作面是连续推进的,对矿块长沿走向长没有严格要求,加大矿块长度,可以减少切割天井工程量,但矿块数目减少,矿块越长,则同时生产的矿块数越减少,这将影响阶段的生产能力。因而矿块长度一般是以地质构造大的断层为依据,并结合阶段同时开采的矿块数来决定。矿块长度变化范围一般为50~100米,最大可达200~300米。如王村粘土矿的矿块和工业区225~300米长。 3、阶段运输平巷布置 可布置在矿层中或底板的岩石中,当矿体底板起伏不平,断层等地质破坏的多,地压大时,以及同时开采多层矿体时,为了保证运输巷道的平直,和减少对巷道的维护工作量,一般都将运输巷道布置在底板岩石中脉外。但是巷道又不能离开矿体太远,要保证漏口不过高,也不过低,而且能保证装一列车矿石。 该矿在每个阶段都开凿2条单轨巷道,以解决放矿、行车安全,避免工作面串联通风的污染。在运输巷道与装车巷之间每隔150米用一条联络巷道贯通。每个联络巷道长为55米。 该矿把装车巷道布置在稳固性好的小的石英岩中,既可以同时为开采在层矿体服务,同时矿石溜子又可以起一定的贮矿作用,解决了采场运搬与平巷装车不协调的矛盾。同时,巷道地压小容易维护。显示出单轨双巷的优点。 4、矿石溜子 沿装车巷道每隔5~6米,向上掘进一条矿石溜子,并与采场下部切割平巷贯通。矿石溜子的断面为1.51.5㎡左右,暂时不用的矿石溜子可作为临时通风和行人通道。 5、安全道每隔10米左右开掘一条安全道,并与上部阶段平巷联通。它是上部行人通风运料的通道。断面1.51.8㎡。为了保证工作面推进到任何位置,都能有一个安全出口,要求安全道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大,一般不应大于最大悬顶距。 三 切割工作 切割工作包括掘进切割平巷和切割天井。 1、切割平巷沿走向掘进在采场下部边界的矿体, 并且与每个矿石溜子都贯通。切割平巷宽2米,高矿层厚度。切割平巷作用是作为崩矿自由面;二则作为安放电耙绞车和行人,通风的通道。 2、切割天井切割天井又称为切割上山,一般位于矿块的一侧,它联通下部矿石溜子与上部安全道。切割井宽2~2.4米,要求宽度能保证开始回采所需要的工作空间。切割天井高度为矿层厚度。 当顶极页岩比较破碎,稳固性很差时,切割平巷和切割开井在开凿时应预先留0.3~0.5米,作为保护层,叫护顶矿,等回采时,再把它挑落。 四 回采工作 1、回采工作面形式 工作形式可有两种,即直线式和阶梯式。 ① 直线式有利于顶板管理。各个作业面互不干扰,工效较高。但是,当用电耙出矿时,上部耙矿,下部就不能进行其它作业,不能充分发挥各种设备的能力,会使矿块的生产能力降低。 ② 阶梯工作面落矿出矿及支柱工作可以分别在不同阶梯上进行,但这种形式因支柱困难,顶板管理困难,故目前很少用,下部阶梯的悬顶距大,而采场压力最大部位又正好在采场的中下部。 应用壁式崩落法的矿山,回采工作面一般都用直线式。 2、落矿 壁式崩落法用浅孔落矿,通常用yT-25,01-30型等轻型气腿式凿岩机,个别矿山因矿石松软采用风镐如遵义锰矿,焦作矿等用炮孔深度通常为1.2~1.8米,稍大于工作面的一次推进距离。最小抵抗线W0.6~1.0米。采用导爆线,火雷管起爆,常用的炸药为硝铵炸药。 每米炮孔崩矿量为1.3~1.7吨/米。 3、采场运搬 多数矿山用电耙出矿,电耙绞车安设在切割平巷或硐室中,随着回采工作面的进行,定期移动电耙绞车。 常用的电耙为28或30KW电耙绞车,耙斗容积为0.25~0.3m3的,电耙运搬效率为100~120吨/台班,庞家堡铁矿电耙出矿效率达250~300吨/台班 对于松软矿石,可以采用链板运输机运搬矿石,如果在这种条件下,仍然用电耙出矿,则会造成很大的贫化如张家口金矿,底板为片麻岩,电耙把底板耙出一条深沟,造成贫化率高达48 4、顶板管理 对于长壁式崩落法,顶板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安全生产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坑木消耗量以及回采成本问题。 一 立支柱支护顶板 ① 木支柱支护立柱直径为18~22厘米的园木,柱帽长0.5米。 ② 金属支柱支护金属支柱支承能力比木支柱大,并可多次复用,但重量大,在顶板,底板形态稳定,矿体厚度变化不大的矿山,还可用液压掩护式支架。 ③ 其它支护方式除木支柱及金属支柱外,还可以采用杆柱,木垛和矿柱等支护。 杆柱一般是与木支护配合使用,以增大支柱间距,减少木材消耗量。 木垛具有较大的支承面积和支承能力,一般用来支承采场下部暴露面积比较大的溜子口两侧和保护上部安全出口,应注意木垛的架设不要影响出矿。 二 放顶 为了减少工作面压力,保证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一定距离后,就应有计划的撤除采空区的支柱,把顶放下来,保证生产安全。这种有计划地撤除支柱崩落顶板岩石的工作称为放顶。 1、放顶步骤 ① 放顶之前,首先打好密集支柱,可打单排密集支柱,如果压力大,单排不行,可打双排的,这叫IP顶支柱,不带柱冒。 ② 局部地方打放顶炮眼。孔深1.6~1.8米,炮孔倾角为600左右。炮眼打在IP顶支柱外0.5米处,逆推进方向打一排眼,预先打好眼,装药后,强制崩落顶板。当顶板不能自然冒落时,要打眼,反之不打眼。 ③ 撤柱在放顶区内回收支柱工作,一般是用上部阶段巷道的回柱绞车回收支柱,采15-20KW慢动绞车,按沿倾斜方向自下而上,沿走向由远而近的顺序回柱。绞车放在安全口处。从图中A处呈斜线撤柱 如果由于地压很大或其它原因,不能用人工或机械回收支柱的话,则用木钻在支柱上钻一小孔装入炸药或直接在支柱上捆上炸药,将支柱崩倒。 2、放顶参数 放顶参数包括放顶距、控顶距和悬顶距、悬顶距放顶距控顶距 ① 放顶距每次放顶的宽度叫放顶距,放顶距变化的范围比较大,一般为支柱棚子的正数倍。大约变化在2.8~10米之间。有一些矿山使用的放顶距为1.2~6.4米左右,这要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决定。 ② 控顶距当放顶以后,保证留的能够维持正常回采工作的最大宽度,叫控顶距。一般为2-3排支柱的距离。 ③ 悬顶距顶板暴露的宽度称为悬顶距。 各矿山具体情况不同,悬顶距大小不同。 [参考资料]几个矿山放顶参数实例。 矿山 采矿项目 王村铝土矿 王村粘土矿 焦作粘土矿 湘车铁矿 庞家堡铁矿 采矿方法 长壁 长壁 长壁 长壁 长壁 控顶距米 3.1 3.6 2.0 3.2~6.4 3.2~6.4 放顶距米 1.4 1.2 3.0 4.8~6.4 首次6.4~9.6 一般4.8~9.6 悬顶距米 4.5 4.8 5.0 9.0~11.2 首次10.8~16.0一般 9.6~11.2 (3)有计划的放顶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长壁工作面的向前推进,顶板暴露面积逐渐加大,顶压也越来越大,当顶压达到一个危险界限时,就有可能压断大量支柱,使工作面顶板冒落,为了减少工作面顶压,保证回采工作正常进行,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距离以后,将离开工作面较远的一部分顶板用人工强制崩落,使破碎膨胀的崩落岩石支撑上部岩层。这样,就使得采空区顶板暴露面积减小,工作面顶压也随之减少,使工作面附近形成一个压力降低区,这样又可以进行正常的回采工作了。 5、通风 长壁工作面的通风条件比较好,新鲜风流由下阶段平巷经人行井,切割平巷进入到工作面,清洗工作面以后,活风经上部安全道,排至上部阶段平巷。当沿走向的长度较大时应考虑分区通风。 [参数图] 1 短壁式崩落法示意图 2 单矿层长壁崩落法示意图 (三)、对壁式崩落法的评价。 一 适用条件 矿体倾角一般40时,支柱,耙矿,凿岩等工作都很困难,且很不安全。 2、矿体厚度一般3~4米,多用2.5米时,可试用无轨设备运搬底板松软的矿床,可用链板运输机运搬矿石。 四 技术经济指标 (参见讲义P201表4-8) 5 崩落采矿法结束语 以上三种崩落法有底柱、无底柱、竖式,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自上而下回采,在采矿的同时,或稍后,用崩落围岩的方法来管理地压,以减少作用在开采矿段上的应力。 它们都是在复盖岩层下放矿,多数方案都采用挤压爆解破和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 这类采矿方法具有作业安全,开采强度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但矿石贫损大。 三种崩落各法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各有自己的优缺点,而最终使用那一种方法,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对于每种采矿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采掘设备的发现,工艺技术的改进,加采方案的革新,都会使它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