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doc
西藏拉萨市***县****铜多金属矿 预 查 地 质 设 计 国家新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 2008年05月07日 1 1目的任务 铜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近年急需矿种和近期地质勘查评价的主要矿种之一。国家新兴矿业投资有限公司为振兴民族经济,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形势,拟对西藏拉萨市***县****乡****村****铜多金属矿,在前期收集的区域资料分析和2007年踏勘的基础上,委托国家新兴矿业投资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开展预查工作,对预查区的找矿远景进行评价,寻找可供进一步开展铜多金属的地质普查矿产地。 具体地质预查工作任务为 1、收集预查区地形图、已有的磁法航测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特征。 2、通过在矿权区开展1/50000的水系地球化学测量,优选出矿权区预查的重点范围。 3、在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异常和周边以及其他成矿有利部位开展1/10000地质草测,在踏勘检查异常的基础上,大致了解预查区内的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和分布等;大致了解预查区控矿构造、侵入岩或喷发岩的种类、数量、形态和分布。详细了解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原有工作程度,以往评价存在问题等情况,以及矿化特征,找矿标志等。 圈定出铜多金属矿化范围及了解其矿化特征。 4、通过预查大致了解预查区内的铜多金属矿石的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结构构造和矿石自然类型;大致了解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和分布,为确定是否能工业利用提供依据。 5、在收集研究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基础上,类比分析确定预查区的开发条件。 6、按400400 m网度对化探获得的踏勘检查认为的矿致异常进行探槽揭露。具体工程布置时应先布置剖面的实测工作。 7、对预查区远景进行评价。确定有无进一步开展普查的价值。 在条件成熟时估算铜多金属金属的334资源量。 8、提供矿产地或可供普查的矿产地1处。 工作方法,化探工作选择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地质工作选择1/10000地质草测;探矿手段则为利用有限的槽探和浅井工程施工,最终评价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工作价值,并为下步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2位置、交通 预查区性行政区划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县****乡****村的****,南侧局部边角隶属拉萨市林周县管辖,两县的分界线基本为分水线(山脊)。 矿权区北距国道G109和青藏铁路约20 km,北东角有县级公路约35 km与国道G109相连。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和下图)。 拟申请预查区拐点地理坐标为 ************************************************************************************************************************************************************************************************************************************************************************************************************************************************************************************************************************************************ 拟申请矿权区面积约**.1 km2。 3自然地理经济 预查区位于地处西藏中部的****湖东,所隶属的***县平均海拔4200 m,面积1.2104 km2,总人口3.6104。***县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地带,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县。东北部地区地势较高,西南部地区较低。属高原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冬寒夏凉,大风天气多。相对高差约3000 m。年日照数2881 h,年无霜期128天,降水量481 mm。 矿权区最高海拔为****,5416 m。矿权区主要在山脊以北,山脊南既矿权区南的边角隶属拉萨市林周县管辖。 矿权区内为藏族居民皆信仰喇嘛教,语言文字以藏语文为主,居民散居住,劳动力充足。***县是纯牧业县。以饲养牦牛、绵羊、山羊、马为主,还饲养少量的黄牛、犏牛和骡。工业水平低,矿产、水力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地热、自然硫、高岭土、石英砂、火山灰、石膏、砂锡、泥炭等。 ******************************************************************************************************************************************************************************************************************************************************************************************************************************** 图1 矿区交通位置图 4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预查区隶属1/100万拉萨幅,1/25万门巴区幅,1/20万色日绒幅,1/10万****乡幅。现已开展了1/100万区域地质测量和1/20万(***幅)区域地质测量。西藏地矿并开展了以铜、金多金属为主的找矿工作,并有一定的成果。但因异常强度低和矿化零星,并没有引起重视,当时也由于工作重点转移到预查区边的帮浦矿区等而放弃。 近年****区调队也在矿权区一带开展了以铜为主的找矿工作,后在拟申请的矿权区西侧发现了极具前景的****铜多金属矿后而放弃了本矿权区的工作。 2004西藏高争矿业有限公司在****一带进行了石膏矿预查。 现在拟申请矿权区的东南侧已发现有铅锌矿、石膏矿,现在并已经在开采中 预查区在区域资料上有一定的化探异常,2007年公司踏勘也发现有一定的找矿线索,因此公司认为在矿权区进一步开展工作,很有可能有所突破,找到和****雷同的铜多金属矿床。 5预查区地质特征 5.1地质特征 拟申请的预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念青唐古拉-工布江达弧背断隆北缘(图2),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亚带内。 主要出露地层为上石炭-下二叠统(C2P1)即原来的石炭系旁多群(Cpn),岩性灰岩及砂页岩,碎屑岩和灰岩夹玄武岩。其次为白垩系上统(K2)的灰岩、火山岩,含放射虫硅质岩,英安岩及凝灰岩。还有白垩系下-上统(E1-2)的含砾砂岩、粉砂岩、页岩及玄武岩、安山岩和火山碎屑岩。 岩浆岩为白垩纪和侏罗纪的酸性岩(ηγE3、ηγE2、、ηγJ1、γK)。 第四系主要为冲积物(在河谷地带)和坡积物,厚度3-5 m不等。 区域构造以东西向断裂为主,主要断裂为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和班戈-倾多拉退化弧的分界断裂。其次为和大竹卡-羊八井走滑断裂近于平行的北东向断层。 预查区西侧为****铜多金属矿。 图2 矿权区大地构造示意图 据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图 ①、班戈燕山期岩浆弧带;②、措勤晚中生代弧后盆地;③、念青唐古拉-工布江达断隆带;④、冈底斯晚燕山-喜马拉雅期火山-岩浆弧;⑤、日喀则弧前盆地 预查区东南位置的在林周县境内,现已有铅锌矿和石膏矿在开采。 5.2矿(化)体特征 拟申请的预查区在申扎-旁多铜-银-铅锌-金成矿亚带内,并且和****铜多金属矿在同一个带上,地质特征雷同。公司在2007年踏勘中,见到具有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的转石比较集中的有3处(见附图3),肉眼估计铜的品位接近最低工业要求标准,并估计还具有多金属矿化。 预查区岩浆活动强,岩脉发育,围岩蚀变以硅化、矽卡岩化为主,初步认为铜多金属矿化的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型即矽卡岩型。预查区中到处可零星见具有孔雀石化、黄铁矿化的转石,因此预查区加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斜穿矿权区的区域断层破碎带和岩体的接触带中很有希望找到可进一步开展普查铜多金属矿化。 因此有望在预查区找到和****铜多金属矿一样具开发价值的铜多金属矿床。 6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6.1工作部署 6.1.1预查工作时间 预查工作时间分2年进行。 具体为2008~2009年。 6.1.2地质工作方法和探矿手段选择 在预查区内地质工作方法选择首先因为矿权范围较大,工作重点部位也尚不是很明显,因此已在全矿权区开展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为先行,对原1/20万、1/25万区调的化探异常的分解厘定的基础上,也力争获得新的异常。在对化探异常解剖的基础上,开展地质测量找矿法、砾石找矿法(追索矿化转石的源地)工作,具体则以1/10000地质草测为主。 探矿手段则考虑到预查区的具体情况,探矿工程选择探槽、剥土和浅井,具体工程布置施工在矿化有利地段,对其进行揭露控制,以期发现新的铜多金属矿(化)体(带)。 如果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测量所获得的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不明显,届时可考虑补充设计在异常范围开展1/25000土壤地球化学(次生晕)测量。 在上述找矿工作效果比较好的情况,考虑物探测量,探索矿化向的延深,以及对隐伏矿的寻找。 6.1.3勘查工程网度 对预查区已知磁铁矿矿化带的矿体地表按400400 m,或者200400 m间距用槽探、剥土进行揭露追索,在槽探达不到目的之部位辅以浅井施工。 6.2预计主要工作量 1、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90 km2。 2、1/10000地质草测 80 km2。 3、槽探浅井2000 m3(浅井按探槽折价计)。 4、1/2000实测地质剖面测量10 km。 5、基本分析 200件。 6、岩矿样30件。 7、化探样品360件。 6.3工作方法 6.3.1 预查区测量工作 拟申请预查区的测量工作,前期选择半仪器法,并借助手持GPS测量。 本矿权区在预查时,成图选择为6带坐标,1954北京坐标系。 6.3.2 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 基本技术路线在拟深申请的矿权区域内(***县境内,即分水线以北,面积约** km2)开展以找铜、铅、锌、银矿为主的1/5万区带化探工作,分析Cu、Pb、Zn、Ag、Bi元素。对所获资料成果进行初步研究,依托最新成矿理论,研究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及元素地球化学场特征和矿致异常特征,对异常按流域单元进行划分并对异常进行分类筛选,提供有下一步工作价值的异常。 基本技术方法按照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0011-91)要求进行布点、编号、采样、编录、分析、制图、报告编写等。 对所获异常进行初步评价,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类数据成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迁移富集规律,抑制特殊岩性所引起的高背景场,使高背场中的异常更突出、更清晰,提炼低缓地化场中的弱异常,优化地化指标和找矿指标,发现并圈定具有找矿前景的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异常。 工作部署鉴于本区地形较陡,植被发育,雨季施工难度较大,故该项目的野外工作应在雨季来临之前结束,因此,该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为6月初至8月中旬开展野外扫面工作,8月下旬至9月进行样品测试和资料整理工作。 6.3.3 1/10000矿区地质草测 填图面积80 km2,重点在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的异常范围、踏勘所获得的矿化部位和成矿有利的位置。填图底图前期选择1/10万地形图放大。 基本要求关于填图路线 本设计填图路线分为踏勘路线、填图路线(穿越和追索路线)和补充修正路线三种。具体方法和要求简单介绍如下 1、踏勘路线 踏勘路线一般是在本设计编制之前进行,是为了解矿权区主要地质、矿化、地理及已有资料的可信程度等,为本设计的编制提供依据而布置的地质路线。踏勘路线主要采用穿越法,穿越矿权区主要矿化层和矿权区主要地质单元。 2、填图路线 已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穿越路线布置应根据矿权区的实际通行条件、已知矿化位置、地质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基岩出露连续程度等不同情况来进行。并考虑布置主干路线和辅助路线两种。 追索路线,是为弥补穿越路线的不足或已期解决地表矿化在走向上的变化及一些可疑地质问题而布设;在复杂褶皱区的矿权区、相变区尤为必要,通常是在补充修正阶段中使用。根据通行条件与劳动强度,追索路线可分为(1)顺矿化层和标志性岩层的追索路线,简单的说,就是顺着矿层及地质界线追索。(2)短剖面追索路线,就是沿着露头和通行条件较好的地方,使用一系列短距离的穿越路线,穿越矿化及地质界面或地质体的路线。(3)蛇行追索路线,既顺着矿化、地质界面或地质体按一定间距来回反复地穿越路线。 3、补充修正路线 一般在矿区填图告一段落、一般性地质问题都已经解决。尚留下矿化、少数重要和疑而未决问题时专门布置的地质观测路线。这种路线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最省的工作量取得最大的效果出发,该穿越就穿越,该追索就追索。 关于填图地质点的布置 1、地质点布置原则 一般以能有效发现和控制矿化及各种地质界线、地质要素为原则。通常布置在发现矿化的界线、矿区填图单位的分界、标志层、重要地质现象、重要的原生构造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处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岩体接触界线等的地方。 绝对要避免机械等距离布设地质点。 2、地质点的分类和要求 (1)地质点分一般地质控制点和主要地质描述点。地质控制点,这是一般性的正常地质界线在观测路线上的点,其观测内容比较一般,相对来说描述可以从简,甚至只记述详细的岩石名称、产状与各种构造特征,而不必对岩石的矿物组分、结构、粒度等进行千篇一律式的记录。省出时间和精力加强发现和对主要地质描述点进行重点描述。 (2)地质描述点,就是记述野外矿化和地质现象的精华,对发现的矿化、重要地质现象,如地质分界、填图单位分界、角度不整和、平行不整和、侵入接触界线,关键的示顶(底)构造等的出露处,典型地质现象,如典型褶皱构造、叠加褶皱、从属小褶皱、鞘褶皱、韧性剪切带、滑脱面,重要的原生的沉积、火山、生物等构造及次生构造与构造指示要素,以及不正常的地质界线,如断层、推覆构造等都应作为重点,详加描述。 地质描述点,是发现矿化的关键,也是矿区报告的重要依据和实例的出处。因此是矿区前期工作中的重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具体对本设计中的要求 通过填图,大致了解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化探异常、矿化带和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矿区围岩蚀变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控矿因素;大致了解矿(化)体(带)的地质特征矿化厚度、地表延长、矿化产状等及其变化。 圈定出铜多金属矿化范围和远景范围。 1、大致了解矿权区内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岩浆岩、地层、构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变质条件等)及矿化标志,特别是控矿因素的查明。 2、总结对比矿权区已发现矿化的规律,制定进一步的勘查计划,明确布设探矿工程探获矿体的具体地段。 3、在对矿权区浅部矿化特征研究的同时,进行深部矿化前景的定性、定量预测。 4、最后编制定出进行对隐伏矿体(简单的说,就是地表没有出露的矿体)的勘查方法。 最后是对所获取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提高对矿权区成矿条件等的认识。 工作方法和要求如下 1、半仪器法测定观察线和地质点,并结合手持式GPS测量定位。 2、1/10000草测的底图为将1/10万地形图放大而成,并以地形、地貌为参照物和手持式GPS进行校正。 3、因预查区条件的限制和填图范围大的特点,而填图的主要目的为找矿,故选择以地质观察线为主方法进行填图。观察路线的布置,原则上应垂直于主要岩层走向,采用以穿插法为主配合追索的方法进行。 在路线地质观察中,对有矿化或矿化转石及具地质意义的部位再补充布置地质观测点。 点、线的记录内容包括路线和点的编号、位置,点的标高、性质;路线和点的基岩出露情况、岩性、产状、构造特征、矿化特征、蚀变特征、标本样品编号、素描图、照片及其编号、点间关系及路线地质情况。 对有铜矿转石的区域,先在草图上勾绘出,最后力争找到矿化露头或锁定可能埋藏的位置,为探槽工程的布置提供依据。 对已知的矿化带则采用追索的方法圈定。 4、点线的精度不作具体要求,比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执行。 对预查区地层的划分和岩浆岩时代的确定,在本次预查期间,主要以沿袭已有的区域地质报告资料为主。但因为区域地质资料在地层上划分毕竟太粗,建议在剖面测制时再进行岩性层的进一步划分,并作为填图的最小单元。 通过填图圈定铜多金属矿矿化范围,并为探矿权范围(面积的缩小)和工作量的变更提供可靠的依据。 6.3.4 1/2000地质剖面测量 在矿区内,测制1/2000实测地质剖面35条,剖面位置安排在地层层序较全、相带较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清晰、基岩出露较好的地段。 用半仪器法测制,GPS定端点,罗盘定方位,测绳量距离。重点在于岩石地球化学样品的采取和岩石蚀变矿化分带的研究。并划分出1/10000填图的最小地层单元。 地质观测记录和制图按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执行。 6.3.5工程施工及质量要求 1、槽探和浅井工作布置探槽布置原则为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获得经解译为矿致异常和在已发现的矿(化)体位置,施工目的为控制和追索已发现的铜矿(化)体(带)。 设计探槽2000 m3。 首先设计3条探槽,具体位置见附图3。 探槽布置网度本着由稀到密的原则(其设计图上探槽位置仅供参考,浅井在图上尚未标注),沿已知铜矿(化)体(带)位置按400400 m,或者200-400 m间距进行稀疏揭露控制。工程的施工首先安排在已知铜多金属矿化(体、带)的地段,然后沿走向两侧展布施工。 探槽编号初步在矿权区中心部位开始为TC00号,也是0号勘查线号,探槽编号和勘查线号一直。向东为双号,西为单号。并安间隔50 m为1个号。 2、探矿工程按地质要求所确定的位置进行施工。探槽的槽帮坡度应小于75,槽底宽0.60.8 m,深度小于3 m。 浅井设计为直径1.21.5 m的小圆井,如果坍塌厉害,考虑到架箱的困难,改成2-5 m口径的倒锥形施工。 浅井编号同探槽,YJ-勘查线号-浅井号。 3、探槽、浅井的施工主要由公司组织管理,施工人员主要源自当地村民。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服从安全员和地质人员的指挥。 工程的停止和竣工应取得地质人员的验收和同意。 6.3.6工程编录质量要求 探槽、浅井的工程野外编录比例尺均为1/100,编录严格按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893)执行。本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1、探槽 所有探槽工程,必须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地质编录,不得拖延而延误勘查进展。 槽探编录文字资料在野外要尽量收集齐全,素描图上的槽帮形态、地质界线等应就地勾绘,以确保地质编录的客观真实性,严禁凭记忆在室内作文字记述或作图。 素描图以能清楚反映工程所揭示的地质现象为原则,均用米厘纸绘制。素描图上应描绘地质方面的内容有植物生长层及残坡积层;各种岩(石)层的分界线;不同类型蚀变岩石的分界线;围岩中矿石的含矿率;构造现象如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片理、劈理及破碎现象,标明产状。素描图上还应有以下内容工程名称及编号;工程起点、端点(拐点)坐标、高程(标注于该点上方);基线方位、坡度;样品、标本位置及编号;图例(均使用统一图例);编录、检查人员的姓名,编录、检查日期。 编录文字描述野外编录时,应进行详细的观察描述,并将其记录在专门的“记录表”中。地质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矿石的矿物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物质成份、化石、蚀变、岩(矿)层厚度、产状、形态变化,各种构造形迹特征以及其他地质现象。 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的素描或照相,并注明位置,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登记造册。 素描图采用坡度展开法绘制一壁一底。槽壁按实际形态绘制;槽底用水平投影法取平均宽度绘制规则底,或按实际形态水平投影绘制(实际需要时才采用)。 探槽素描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如果规定壁揭露情况不好,允许改绘对壁,但在展开图中应将槽底图放于上方,槽壁图放在下方。 探槽很长方位变化<15时,连续素描,≥15时,外侧槽壁连续素描,内侧槽壁断开素描,槽底内侧画缺口表示。另探槽很长、坡度很陡时,可采用分段画法,并附小比例尺复原图。 探槽素描图上,槽壁与槽底应留有宽度不小于1 cm的间隔,以便注记产状、标本编号等。 探槽素描图上,应画上水平标尺与垂直标尺和野外编录时所用的基线,基线上应按比例尺作长度分划并标注米距。文字描述时所提到的米距应与基线一致(壁与底的交线为准)。 2、浅井 浅井编录文字描述同探槽,素描图作图方法为剖面法,重要的或地质复杂的作图方法为再补充编录一与之垂直的剖面。 鉴于矿权区的施工条件,浅井设计为大口径(2-5 m)的倒锥形。 6.4采样和样品测试 6.4.1采样 化探样品1/50000的水系地球化学测量的采样,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必须是在活动性流水线上,具体采样部位以水系沉积物各种粒级易于汇集处为宜,应避开风成沙、风成黄土和有机物质分布区,避免在河漫滩或河边阶地采样。 如果需要在土壤中采样时,应在残坡积层中采样。 在沟谷平缓、流水线不明显和植被发育形成的草皮沟地貌区,难以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可在汇水域两侧多点采集残坡积物质组合成一个样品。 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介质应为代表汇水域基岩成分的岩屑物质,每一采样点应强调多点采样组合,羽状水系发育区应在多条水系内采样组合。 土壤测量采样介质应为原地基岩风化的、未经过风蚀作用搬运的残坡积物质,应避开风积层、钙积层或有机质富集处,避开由冲洪积作用形成的覆盖层,大面积冲洪积覆盖区不采样。 一般在采样位置至少3处位置采取合为一个样品,样品野外重量不得小于400 g。误差不小于30 m。 基本分析样品对矿化露头和探槽的见矿部位采用103 cm刻槽法或刻线法取样(在条件许可的时候,采用电动云石切割机和电锤进行采样),地质填图、野外调查中遇到的矿化现象采用连续捡块法取样,样品长度控制在1 m左右,最短不能小于0.2 m。 标本样品为了了解不同类型矿石及其赋存围岩的物质组份及结构构造,对主要的岩矿石采取岩矿鉴定样品,方法为以打块法取样、规格为369 cm。 6.4.2样品加工、分析 项目对采集的各类样品均应送到具有省级资质的测试所进行分析和签定,并按现行标准、规范进行加工、分析和签定,以及按要求的比例进行内、外检。 样品基本分析项目为Cu、Pb、Zn、Ag、Bi。 岩矿标本进行光、薄片鉴定。 7组织管理 组建矿区预查项目小组,进行预查工作,并配合矿业公司探矿工程的施工。 寻找具有资质的化探队伍。 对探矿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7.1项目人员配置 项目定员5人,其中项目经理兼主任工程师1名(姓名,****;职称,高级地质工程师),地质技术人员2名(姓名,*****、******,职称,地质工程师),采样(李***,技工)和后勤各1人。 项目中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外包。 项 目 成 员 情 况 一 览 表 项目工作人员姓名 职称(职务) 在项目中主要担任的工作 **** 地质工程师 项目经理兼技术负责 **** 地质工程师 地质填图 **** 地质工程师 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地质编录 ***** 采样技工 采样 后勤及施工由公司负责 勘查单位与化探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议,应明确工作量,并严格要求按设计和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并接受勘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另外项目中的山地工程施工人员由矿业公司负责组织和安排。 7.2项目主要配置设备 项目主要配置设备为 越野车1台;小号帐篷2顶;中号帐篷1顶;5 kW柴油发电机一部;手持式卫星电话1部;笔记本电脑2部;手持GPS 2台;数码相机2部,人工采样器具2套,以及电动云石切割机和电锤各1台;简易化学试剂1套;炊事器具3套。铁锹30把,锄头30把,钢钎15根,撮箕50个。 7.3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和工作标准 技术路线为充分收集以往地质资料,详细研究工作区地质、化探资料,以寻找可开发的铜多金属矿的矿产地为主要目标。 技术方法,探矿手段采用槽探,化探选择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地质工作选择开展1/10000地质草测,圈定铜多金属矿化的分布范围和产出特征。 研究成矿规律,寻找深部矿化信息,以期获本区找矿的突破。 在工作中执行以下标准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DZ/T0011-91)。 7.4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进行前应对预查区已有的资料 1、1/10万地形图(已有)。 2、1/20万*******区域地质报告。 3、1/25万******区域地质报告(已有)。 4、收集邻近已有矿区最新的勘查成果资料。 5、以及原踏勘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并编制出各项工作的具体计划等。 7.5技术培训 项目做好地质填图方法的培训,就是对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的重新再学习,以及近时期新的地质理论、方法的学习,有条件是,组织到矿权区临近的****等矿床进行参观学习。 并做好对采样和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 进行项目安全生产的培训。 对项目设计和施工的有关规程规范进行认真学习讨论,使参加人员明确目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以保证野外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7.6质量管理 项目严格按本勘查公司的有关要求进行项目的质量管理。 7.7项目年度工作计划和进度 7.7.1实施方案编制 2008年05月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及编制实施方案等项工作。 初步计划见下2008-2009实施计划表。 探矿权获得后,并编制矿权区环境保护、恢复和治理方案。 2010年初编制矿权延续资料。 7.7.2人员组织 2008年获得探矿权后,按实施方案立即开展工作。并组织参项人员进行体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及购置必须的劳保(护眼、护头、护手、护脚、护耳、户外着装和呼吸防护用品等)及医疗用品。 组织学习高原作业、高原逃生和高原急救等。 7.7.3野外作业流程 2008年6月至11月,主要开展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测量,1/2000剖面测量和1/10000填图。 设计开展上述工作的目的是进一步缩小锁定找矿靶区,为2009年的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具体进度见下2008-2009实施计划表。 2008 年 项 目 实 施 计 划 表 工 作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实施时间 1/50000水系地球化学测量 km2 6-9月 1/10000地质草测 km2 60 6-10月 1/2000剖面 Km 7 6-7月 探槽、浅井的施工和编录 m3 800 7-9月 样品的采取和分析 件 80 9-11月 标本采取和鉴定 件 15 6-11月 资料整理和年度报告、2009年设计的编制 份 1 11-12月 2009 年 项 目 实 施 计 划 表 工 作 项 目 单位 工作量 实施时间 1/10000地质草测 km2 20 5-8月 1/2000剖面 Km 3 5-8月 探槽、浅井的施工和编录 m3 1200 5-9月 样品的采取和分析 件 120 9-10月 标本采取和鉴定 件 15 5-11月 资料整理和预查报告的编制 份 1 9-12月 7.7.4野外作业安全措施和保障 项目野外作业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第一,保障员工在勘查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无条件的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国家安检局颁发的地质勘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突发事件则比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具体为按以下三点执行(并27页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图) 1、项目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作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确保野外作业安全。 2、项目负责人要切实负起野外作业的安全责任,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信息等保障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3、野外作业期间,项目组一旦发生事故,要比照地质调查作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要求处理。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到公司执行经理处,不得瞒报或迟报。 项目在野外作业期间,具体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员1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员向公司申请安全经费和确定安全经费的使用,及其项目安全生产的具体措施如宿营地的选择、设立及营地的放火等。并贯彻监督项目安全生产情况,及其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和直接向公司汇报安全生产情况。 7.7.5资料整理和年报编写 2008年9月、12月,在室内对各项原始资料及分析鉴定资料整理完善和编制各式综合图表,提交年度地质报告和2009年工作方案。 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程序图 公司总经理 公司主管野外项目经理(地质处) 信息报告 信息反馈 不启动预案 野外项目组自救 信息报告 信息反馈 不启动预案 突发事件发生 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按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执行。 2009年9月、10月对各项原始资料及分析鉴定资料整理完善和编制各式综合图表并归档,向公司提交预查报告等全部资料。 项目最终报告编写执行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 8勘查工作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拟申请的预查区为牧区,主要为草坡,在沟谷地带有低矮灌木丛,预查区基本无常住居民,常住居民主要在****村和****。 预查区主要部分在热振藏布上游,距热振寺约20 km。前期勘查对水源基本没有影响。 勘查区内无重点建设项目,在找矿过程主要应注意的是尽量减少对草场的破坏。具体影响环境程度和措施如下 本项目勘查工作对生态影响主要表现为临时占用土地,临时局部改变土地的利用性质、扰动土壤和破坏植被。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主要为工程措施及管理措施。 工程措施 预查工程开挖探槽将产生2000 m3的土石方,土石方在雨期被雨水冲刷产生顺坡的水土流失。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探槽近可能沿等高线布设,并将所挖掘的土石堆放在探槽的坡上一侧,这样探槽施工难度虽大一些,但很便于回填和减少水土流失。并且在能满足安全堆放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小弃渣场面积。并尽可能不在地势较为陡峭的地方开挖探槽,如实在需要,而改为浅井施工。必须严格控制开挖面积和开挖土石方量。另外,探槽的位置应避免选择在水土流失易发地和植被稀少的生态较脆弱地段。 探槽施工结束后,无用探槽立即回填,使植被尽快得到自然恢复,而不留安全和生态隐患。 组织及管理措施 公司督促勘查单位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环境保护人员,负责勘查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项目负责人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项目组在勘查过程指定1人担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保监督人员,其主要职责有 1)负责对作业人员、矿权区内及周围的居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 2)对作业过程实施监督,严禁乱采滥挖、随意设置便道、随意倾倒弃渣。 3)对作业人员的生活过程进行监督,严禁随意倾倒生活废水及生活垃圾,严禁捕猎野生动物。 4)负责对生活营地和弃渣场的选择,使其选址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施工完成后,负责监督对施工迹地生态恢复的工作。 另外,应合理安排野外施工时间,避免在雨季施工;防止因工程的施工造成溜坡和泥石流。 环保预算经费(安勘查总经费的7提取)必须专款专用,禁止挪作他用。 作业人员应自觉尊重当地民俗,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 总之,在预查阶段应以预防生态破坏为主,对无法避免而造成的生态破坏采取进行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恢复措施,确保勘查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因勘查工作而受到破坏。 废水、废气、废渣、放射性废物污染防治及处置措施(包括环境保护组织管理等) 1、废水的污染防治及处置措施 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采取挖修简易旱厕的办法收集,待勘查工作完成后,可直接用土填埋的办法进行处理,以避免孳生蚊虫,引发传染性疾病。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不外排进入附近地表水体。 2、大气的污染防治及处置措施 生活过程产生的废气主要成份为CO2,浓度较低,在大气中即可迅速扩散。由于各探槽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每个探槽开挖的土石方量很小,因此,探槽开挖的土石方可能产生的扬尘在大气中即可迅速扩散。 3、废渣的污染防治及处置措施 探槽开挖的土石方待勘查工作完成后无用探槽立即进行回填,回填后,在探槽附近无废渣的堆放。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就地掩埋处理,严禁随处乱仍。 4、汽车通行的措施 预查工作期间不新修便道,力使车辆在原已有的道上行驶,也在草皮上另劈新路径。 5、现有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措施 勘查单位应对预查阶段未能及时回填的土石方必须及时回填,避免因水土流失而对附近水体造成污染。通过本次预查期间拟实行的环保措施,达到尽量保持原有环境状态的目的。 9费用概算 9.1使用的标准 根据项目委托书中设计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比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费用预算暂行标准,本项目在预算时采用的标准有(注个别栏目标准高于现行标准) 1、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 2、地区调整系数根据项目设计书及中调局设计预算标准确定本项目地区调整系数为1.90。 3、确定本项目地质复杂程度为“中常”;地形等级确定为Ⅲ级;槽探属土石层。 4、基本分析样分析项目为Cu、Pb、Zn、Ag、Bi。 9.2概算方法 1、采用逐项计算,分级汇总的方法确定各工作项目预算,即单项工作手段项目费用=∑各单项项目预算标准设计工作量; 2、各单项项目预算标准单位费用预算标准地区调整系数限野外施工工作项目; 3、工地建筑按野外施工工作项目之和的10计算; 4、项目总预算=∑各单项工作手段项目费用。结合矿区实际进行项目费用概算。 概算项目总经费105.896万元。详见31页地质调查工作项目设计预算表。 其中按2008年设计工作量预计第一年投入在总投入的50以上,为63万元。 各项投入的主要工作手段预算标准 工作手段项目 技术条件 计量单位 中调局单位预算标准元 地区系数 技术调整系数 本次预算采用标准元 备注 甲 乙 丙 1 2 3 4123 5 二、地质测量 110000专项地质测量草测 地质复杂程度中常 km2 281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