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放矿方式探讨.pdf
“ “ - (1 “ 0 - -2 3 4 “ 5) 5 2 / “ 6 . “ ’ ; A B “ C ’ D E . ’ ;’ F A B “ A “ C B ; ’ G ’ C . G C B . . C A “ A C . ; A B “ G - A ’ ; F ’ D . A ’ ;E ’ C “ ’ F A B “ C - H “ ; AD ’ “ ’ F C - A H ’ F F . “ . I ; ,G ’ I G - A ’ ; . I ; . ; G - A ’ ; G “ . I ; - “ ; ’ “ . I ; ; E G G . G “ - , G “ J H “ G C . J ; ,A B “ . E E G “ ; “ K’ F A B “ A B “ “ . I ; A “ C B ; ’ G ’ “ . ; A B “ E ’ , G “ D C . - “ , / A B “ DA ’ A B “D ; “ . “ . ; . G / “ ; . G G /,G . I G - A ’ ; . I ; A “ C B ; ’ G ’ / C ’ ; “ “ A ’, “ A B “ “ F F “ C A J “I . / A ’ “ - C “ A B “ G - A ’ ; 7 * 8 , 9 / L G G . G “ - , G “ J “ G C . J ; ,6 ’ I G - A ’ ; . I ; ,M G - A ’ ; G “ . I ;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由于其在地下矿山的应 用最为广泛, 其贫化率高 (一般在* 0 N 0 N) 的缺 点一直以来是采矿工程技术人员致力于攻克的难 题, 近年来随着其采场放矿方式变革的进展, 其贫化 率高的难题得到了解决。 概述 O O 现行无底柱采场放矿 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开采的特点是其崩落矿 石均被已经崩落的松散岩石体所包围, 在放矿过程 中, 在每个步距单元内, 随着放矿的不断进行, 在放 出矿石的同时, 周边岩石也逐步移动并可能被放出, 除放矿初期的纯矿石外, 铲斗中的矿石所占比例会 随着放矿的进行而逐步减少, 品位逐渐下降, 这就是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贫化的主要过程。 O * 截止品位放矿及存在的问题 现行无底柱放矿采用的是截止品位放矿方式, 其着眼点为单个步距, 即把每个步距视为最后一次 的矿石回收, 按边际收支平衡原则确定放矿界限。 按此边界放矿, 企图将有回收价值的矿石都回收出 来。 现行截止品位放矿方式就单个步距而言, 矿石 的损失与贫化两者之间存在着此起彼落的关系, 其 分段的矿石贫化率取决于截止品位, 当截止品位不 变时, 各分段矿石贫化率变化范围不大, 基本稳定。 采用截止品位放矿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由于截止品位放矿采用的是小单元考核, 要求 在小的考核单元内取得最好的放矿结果, 其结果是 要求在小的步距内充分回收所爆落下的矿石, 使得 每个步距在出矿过程中的矿、 岩石得以充分的混合, 致使其总体的矿岩充分混合。因此, 贫化率高是其 必然的结果。同时, 截止品位放矿是以每个放矿步 距单元内的矿石被充分回收为核心, 要求在放矿过 程中必须随时掌握采场的品位变化, 以此来指导采 场的出矿, 但由于目前尚未有一种高效、 及时, 并能 适合井下特殊条件的品位分析仪表能满足该要求, 造成矿山在生产控制时无法进行有效的相关控制与 指导。 ; 无底柱放矿工艺的变革 * O 工艺变革 由于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存在贫化率大的缺 点, 国内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验室模拟时, 通过多种组 P 万方数据 合放矿工艺的试验与比较, 已经由原来的截止品位 放矿发展形成了无贫化、 低贫化等放矿工艺, 为该采 矿方法的完善、 改善矿山开采效果、 推动矿山技术进 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无贫化放矿工艺 年由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东北大学等个 单位组成的降低损失贫化研究组在研究降低矿石贫 化的过程中, 通过组合放矿的多方案研究比较提出 了无贫化放矿概念, 即指在上部分层各个步距的放 矿过程中, 见到废石就停止放矿的一种工艺。该工 艺以上部分层每个步距放矿的矿石贫化率为零 (或 接近于零) 为标志, 在放矿过程中残留大量的已经崩 落的矿石在采场内, 该矿石待到最后一个分层再进 行集中回收。 “ ’ 低贫化放矿工艺 低贫化放矿方式的基本特点与无贫化类似, 是 以数个分层作为矿石回收的考核单元, 但该工艺只 要求上部各分层的每个步距在出矿时有意识地适当 残留部分 (残留量多少可以根据矿山的开采等具体 条件进行确定) 矿石在采场内, 最后分层出矿时依据 截止品位放矿要求进行回收的一种放矿方式。 低贫化放矿的核心是以数个分层为矿石回收的 考核单元, 减少每个步距出矿时矿岩的混合程度 (同 时不同于无贫化要求其见到废石就需要停止出矿) , 使整个上部分层的矿岩混合程度都得到减少, 获得 较大数量的高品位矿石, 待到最后分层出矿时, 虽然 也按照截止品位方式进行该分层的出矿, 其本分层 的贫化率不是很低, 但该分层所放出的岩石量毕竟 有限, 从整体上来讲, 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矿石回收指 标比截止品位放矿方式要好, 但理论上的放矿指标 不如无贫化放矿效果好。 无底柱各放矿工艺效果分析 ’ “ 低贫化放矿与截止品位放矿区别 低贫化与截止品位放矿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突破了截止品位放矿时以步距为考核矿石回收效果 的单元, 几个分层统筹考虑, 充分发挥了无底柱 “上 丢下捡” 的特点; 减弱矿岩的混和程度, 减少矿石混 和层厚度, 增加纯矿石的放出量, 使上部残留矿石在 下部以纯矿石形式被放出; 在矿山管理方面避免了 花费大量人力、 物力去研究、 控制放矿截止品位, 在 上部分层步距的放矿中给矿山管理留有了一定的空 间, 可以采用放出量单量进行管理, 简化了采场管 理; 在最终采出指标上, 该工艺在保持回收率基本相 当的情况下, 大幅度地降低了矿石贫化率, 提高了产 品质量, 减少了无效费用, 提高了矿山经营效果。 ’ “ 低贫化放矿与无贫化放矿区别 应该说无贫化放矿工艺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但由于该工艺的本身要求, 给矿山在生产组织时也 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 工艺间区别 ()低贫化放矿改变了无贫化放矿在上部分层 出矿时见到废石就停的要求, 其在见到废石时允许 再适量采出部分矿石。 ()低贫化放矿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形成多 种变形方案以适应不同矿山条件。在生产应用中可 以依据矿山的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贫化率降低程 度应用方案; 当矿山资金允许时可以采用大幅度降 低贫化而提高采出品位的应用方案; 当矿山资金比 较紧张时则可以采取适当降低贫化而逐年稳步提高 采出品位的实施方案, 以避免矿山在应用初期需要 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三级矿量储备。 (’)基于低贫化放矿工艺更便于矿山区域性地 推广应用, 避免了由于局部应用造成矿山管理上 (包 括采场控制、 矿山考核制度等) 的复杂性。 ’ 低贫化放矿工艺的优势 从理论上讲, 无贫化放矿方式的放矿指标最优, 而任何低贫化放矿方案的放矿指标都要较截止品位 放矿要好。低贫化放矿工艺是介于截止品位与无贫 化放矿方式之间的一种放矿方式, 即截止品位放矿、 无贫化放矿是低贫化放矿的二个极值点放矿方式, 低贫化是介于截止品位与无贫化之间的一个区间, 因此, 在生产应用中低贫化放矿工艺具有较为明显 的优势。 ()低贫化放矿工艺是多分层组合放矿, 在生 产应用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放矿组合, 给矿山在生产 应用中提供了可以选择的多种方案; ()其在实施过程中, 对三级矿量的消耗速度 可以进行调节, 不需要矿山准备大量的三级矿量, 实 施投资可以较小; (’)由于其不要求矿山有很多的三级矿量储 备, 便于矿山全面推广应用。 “ 低贫化放矿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 在现场应用方面, 无贫化放矿工艺于 年在弓长岭铁矿井下矿西区四区间进行了工 业性试验; ’年 年, 在酒泉钢铁公司镜铁 山铁矿二采区进行了现场试验; 这个矿山均采用 胡杏保等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合理放矿方式探讨 * * 年第期 万方数据 了无贫化放矿方式, 即在生产控制时均采用见到废 石就停止出矿的应用方式, 进行的是矿块试验。从 试验结果来看均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 由于无贫化放矿工艺的特点所限定, 在矿山生 产应用该工艺时要求见到废石就停, 在采场内残留 了大量的已崩落矿石, 要求矿山有较多的三级矿量 贮备, 给矿山在应用初期形成了较大困难 (因此而使 该个矿山未能在全矿进行全面推广应用) 。 针对此种情况, “ “ 年, 马钢桃冲铁矿 与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合作, 在国内首次试验并工业 性地全矿全面应用了逐步降低贫化率 (平均每年降 低 ’ ) 的低贫化放矿方式 [“] , 其主要试验指 标见表“。 表桃冲铁矿低贫化放矿主要指标 指标地质品位 采出品位贫化率回收率备注 试验前 ’ * * , “ 年 “ “ , ’ * “ *年 ’ ““ ’ * “ 年 “ , “ “ * “ , 第三分层 从矿山应用结果来分析, 低贫化放矿工艺由于 其操作简单, 实施难度小, 应用效果明显, 是矿山降 低矿石贫化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该工艺是无贫化放 矿的理论转化为矿山生产力的理想模式, 随着该放 矿方式的逐步改进, 从初期提出的无贫化放矿到目 前应用较好的低贫化放矿工艺, 逐步从理论走向了 实践, 并成功地解决了长期困扰矿山的贫化率大的 难题, 低贫化放矿工艺的形成与应用研究成功, 为我 国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的应用和发展, 为推动我 国地下矿山的技术进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结语 (“) 低贫化放矿工艺是一种可以较大程度地降 低无底柱采矿的采场贫化率的放矿工艺, 是对现行 截止品位放矿工艺的变革; () 低贫化放矿是截止品位放矿与无贫化放矿 之间的一个区间, 在这个区间中矿山可以根据自身 条件进行多种放矿方案的对比选择, 从而可以选择 出适合本矿条件的应用方式; () 低贫化放矿工艺对矿山在应用时的三级矿 量要求低, 便于矿山推广及进行全面应用。 () 无贫化放矿工艺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很难 达到贫化为零 (如以接近零论则就是低贫化放矿, 此 时已经由量变转化为质变) 的目标, 同时矿山是一个 已经形成先期投资的系统, 贫化为零未必就具有最 佳的经济效果, 因此, 真正意义上的无贫化放矿工艺 在矿山尚不具备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胡杏保, 焦诗云, 王岩炯-桃冲铁矿低贫化放矿工业试验与应用 研究-金属矿山, , , “ () “ , “ (收稿日期 , , . “ , . ’ ) (上接第页) ()无贫化放矿是以矿岩界面正常到达放矿口 水平作为停止放矿条件, 在矿石回采率与现行截止 品位放矿基本相同情况下, 贫化率大幅度下降, 是贫 化率最低、 经济效益最好的放矿方式。无贫化放矿 的岩石混入率生产试验为 ; 实验室实验体积 岩石混入率约为’ 。 ()受各种条件限制不能一步到位施行无贫化 放矿时, 可用低贫化放矿方式逐渐趋近无贫化放矿, 所以低贫化放矿的截止品位不应是固定不变, 而是 随着向下回采逐渐提高的。 ()对只有一次性回收条件的矿石, 无论是无 贫化放矿或者是低贫化放矿都只能采用现行截止品 位放矿。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多分段放矿可分为两 段, 前段 (“ 分段) 为变化段, 各分段的矿石损失 贫化各异; 第分段以下为稳定段, 此时的放出体、 矿石残留体和矿岩界面移动基本稳定, 矿石回采率 与贫化率也随之稳定下来。 ()从第’分段起, 各种放矿方式 (截止品位) 的矿石回采率基本相同, 与截止品位和贫化率无关。 此种矿石回采率可作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可能达到 的矿石回采率。 ()矿石贫化率取决于截止品位, 截止品位低 贫化率就大, 反之, 截止品位高贫化率就低。 (*)无贫化放矿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可以取代 厚矿体、 允许地表崩落的充填法和空场法, 取代后, 将使生产安全大有改善, 经济效益和生产能力都会 有较大提高。 (收稿日期 , , . “ , . ’) ,“ 总第 期金属矿山 , , 年第期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