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概况.pdf
第卷第期 年月 东南大学学报 ∀ 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概况 章名耀 刘前鑫范从振 热 能工程研究所 摘要燃谋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沪 一 发电技术是当今燃煤电站技 术发展的 重要方 向之一本文从四个方面来介绍它 的发展情况 , 包括发展背 景 , 技术类型和优缺点 , 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及其各种关健技术研究 的进展概 况等 由于 一 发电技术在环境保护 、 发电效率 、 资源利用 、 投资及运 行费用等方面 具有综合性优势 , 技术发展也 日趋成熟 , 预见将在各种煤的干净 利用技术中占据重要位五 , 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煤 , 流化床 , 蒸汽一燃气联合循环 , 发展增压流化床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可以较大幅度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率 , 因而早在 年代就 开始得到发展 以油和夭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 , 在 年代已显示出 比常 规蒸汽电站的实际优越性 , 进人 年代 , 其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几万 , 净发电效率最 高达 左右 燃煤的联合循环发电 , 则由于技术 、 经济原因 , 目前尚处商业示范 阶段 但是由于燃煤电站在许多国家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 如关国 、 西欧 、 中国燃煤电站发电分 别 占总发 电量的” , “ , , 而且燃煤联合循环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和低的环境污 染 , 因而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本文则着重介绍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燃煤联合循环发电 技术 一 一 发展背景 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种类很多 , 有磁流体发 匕 、 煤气化联合循环 、 常压流化床联合循环 、 一 等 其中 和 一 被认为是本世纪末至下世 纪初最有希望的 口前两者都处于商业验证阶段 , 估计 年代中后期能进人商用化 它们 日益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 社会 向前发展 , 环保要求日益提高 为解决燃煤电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 采用尾 气脱硫装置 , 需要高额投资及较高的运行费用 尾气脱硫装置的投资约 占电站总投资的 一 , 电站发电效率下降一 , 代价相当大 , 还不包括脱硝问题的解决 仅以 美国为例 , 年代投资 亿关元 , 为 万旧电站加装了烟气脱硫装置 年代而临 改造的高硫煤电站容量达 万 , 所需投资将超过 , 亿美元 , 这笔费用相当于可建 设关国今后 年需要新建电站投资的 本文于年一有日收到 东南 大 学学报第 卷 常规燃煤蒸汽发电电站的发电效率已趋近于极限一左右 , 如果加上尾气脱硫 装置 , 则只能达到 一 而燃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可以达到 , 将来可 达 油 和 天然气价格如果大幅度提高 , 则现有的燃油 和 天然气的联合循环电站可以迅速 改造成燃煤的联合循环电站 对于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我国来说 , 燃煤发电更是长期占据着发电总量的大部份 目前 发电用煤占煤总产量的 , 至 年 , 将 占 以上 表 列举了我国燃煤引起的环 境污染情况 表 姗煤排放污染物情况 卜 、叭 日 一一 , 口 、 口 项 目 名称 全国年排放总量 叭 因燃煤引起年排放总量 、 姗煤占排放百分数 粉尘 据 年 月日中央人民电台广播 , 我国沈阳 、 北京 、 西安 、 上海 、 广州 城市参 加国际大气污染评定 , 在污染最严重的 个城市中 , 它们分别位居第 、 、 、 、 位 一些城市大气 中悬浮微粒和 浓度已达到 ‘伦敦烟雾事 件 ”起始值 据最近召开的全国大气 污染防治会议估计 , 大气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因此我国燃煤电站今后的发展 , 已经不能象过去单纯从加大电站容量 、 提高燕汽参数 、 降低发电煤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 而是必须用环保 、 节能 、 投资等多种标准来考虑 , 而且采 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来 解决 , 也是现在起所必须重视的间题 以重庆路 瑛电站为例 , 为发电量总投资约为 亿元 , 其 中尾气脱硫装置约 亿 千万元 , 占 我国含 硫超过 的高硫煤年产超过亿 , 能供 万电站 , 按尾气脱硫装置占电站总投 资 计算 , 需投资 亿元不计运行费 , 显然经济上难以负担 现在国内外普遍认为 , 发展燃煤联合循环发 匕 技术 , 巍 煤 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 , 它是 环保 、 节能高度统一的燃煤发 电技术 从当前情况看 , 由于 技术的投资 、 运行费用 、 发电成本都比较低 , 具有更强的 竞争能力 , 美 、 英 、 西德 、 瑞典等国对各种煤的清洁 、 高效发电技术作了商用性经济比较 , 取得基木一致的结果 现将美国电力公司 年公布的研究结果 列于表 ∀ 联合循环装置的类型 空气型联合循环 热力系统如图 所示 这种系统最大优点是经加压的热空气和燃气掺混后 , 作为燃气 轮机的介质 , 燃气占 , 空气占 , 使燃气的含尘量大为减少 , 减轻了燃气轮机叶片 的磨损腐蚀 缺点是空气需预热至 ℃以上 , 对空气预热器的材质要求相当高 , 投资昂 贵 , 而且总的循环发电效率较低 原因是系统只能采用较低的燕汽参 数美国 公司建立的中试装置属此类型 , 由于资金和技术路线的原因 , 闲置不用 燃气型联合循环 热力 系统如图 装置直接以较大 的空气量进人燃烧室 , 燃气轮机排出的 第期章名稚等 增压流化床斌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概况 一 ℃的燃气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 系统的优点为可以避免用昂贵的空气热交换器 , 燃 气轮机发电占 以上 , 蒸汽轮机发电占 弱 , 适用于缺水地区 缺点是循环发电效率 低于 蒸汽型的联合循环系统 表 各种煤千净利用发电环境排放及商用经济性比较 常规煤粉电站 有脱硫装置 德士古气化法 纯热耗 一, 去除率 产 厂盆 粒子排放 产 一 投资价格美元 可 , 第一年电价美元 班 , 平均电价美元 戊 球, 翻 二 注此表以 规模 , 年月美元价格为标准 , 超临界单级再热燕汽循环 , 亚临界单级再热蒸汽循环 蒸汽型联合循环 它的热力系统见图 , 这是一种 典型的 联合循环发电方式 目前 国际上已建立的三个商业示范电站都属 这种类型 该类系统中燃气轮机发电星 占左右 , 蒸汽轮机发电占 透平增压 一 图 是这种循环的典型系统 该 系统的特点为 燃气轮机作功只提 供透平压缩机所需 的动力 , 而蒸汽轮机 对外供电 . b . 燃气轮机的人口温度在 5 00℃左右 , 此温度易于实现过滤式高 温除尘器工业规模的应用 , 从而彻底解 决燃机叶片的磨损腐蚀问题 . 这类系统 的缺点是总发电效率较低 . 2 . 5 高温裂解气补燃F PB C 一C C 它是以PF B C蒸汽型联合循环为 基础 , 前面增加一级加压流化床高温裂 解装置 . 煤首先在高温裂解炉中产生裂 解煤气和半焦 , 裂解煤气经过高温除尘 以后 , 在前置燃烧室中燃烧 , 半焦则进 人 P F B C 燃烧室 , 产生 85 0℃左右的 燃气 , 经高温除尘后 , 和经过燃烧的裂 解煤气产生的高温燃气相渗混 , 达到 1100 1150℃ , 进人燃气轮机.这种系 0 0 0 0 0 0 0 0 0 0 a空气型 b 棋气型 公 l 随 } } }火 , ’’ c 蒸汽型 d 透平增压 图1 P FB C 一C C 热力系统 1.空气压缩机2.燃 气透平了 . 旋风除尘器 4.落气透平 J.冷凝器百 . 除氧器 7.冷凝水泵8.给水泵 夕 . 度热锅护 或省煤器 1 0 . P F BC 然烧室 东南 大 学学报第 2 0卷 统的总发电效率比P FB C燕汽型联合循环 的效率高得多 . 后者因为受到流化床燃烧特 征的限制 , 燃烧室的温度低于 9 0 0℃ , 燃气 轮机的最高人口温度被限制在 8 5 0℃左右 , 系统净发 电效率极限值为4 1 4 2 . 而 前者的系统净发电效率可达 4 5左右 , 目 前这种联合循环系统仅仅处于实验室初级阶 段.加压流化床高温裂解 、 高沮除尘和脱硫 间题尚需作专题研究 . 表 3 为各种P F B C 一C C 效率和某些参 数的比较 . 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 , 蒸 汽型 PF B C一C C 是最为实用的一种 . 国外 即将 54一一 一一一一 一 一一一一 米 \ 群势资 袭 御 建成的三个商业示范电站都属这种类型详见表4 , 75085095010501150125013匆二 4匆 侣气透平人口沮度/℃ 图2各种联合循环发电效平的比较 高温裂解气补燃型PF BC 一C C 集中了 表3各种P几C一C C参数及发电效率比较 参数燃气型燕气塑透平增压型 高沮裂解气 补滋型 床层沮度/℃ 过剩空气量/ 燃气透平人口温度/℃ 系统净发电效率/ 嫩气/蒸汽发电比率 空气预热型 9o o 30 0月阅 750 80 34 36 6 0 /4 0 90 30 40 85 0 34 36 6 0 / 40 9o o 15 30 85 0 40 42 20/ 80 90 0 15 30 50 36 38 O /】 o o 90 1530 1 15 0 4 4 4 6 美国俄亥俄梯达 电站 选用机组 性质 表4 PFB C一CC 商业验证装置简况 瑞典斯德哥尔摩 西班牙爱斯卡曲 凡登电站电站 卜20 0 型2套 P一20 0 型l套 油改煤 旧燃煤电站改造 发电量/ MW 供热/MW 发电效率 13 5 包括燕汽和燃气 蒸汽 6 2 乃 , 燃气17 . 总79.5 P一2 0 0 型l套 旧燃煤电站改造 , 19 7 6 年环保不合标准 , 停业 燕汽 5 6 . 5 , 姗气1 6 . 5, 总73 224 从原电站 3 0提高 至36 投资/美元 蒸汽电站参数 煤种 煤的含硫 、 含水 、 含灰 煤的热血高热位/M J k f 建设开始日期 计划投运时间 1.30亿 13MPa530℃ 烟煤 S几 灰二1 5 19 87 年 1990年 9.4M P a 513℃ 当地揭煤 S二6 . 8 水份2 0 灰份澎3 6 l2 19 88年12月开始安装 1990年 从原电站 3 0提高 至34.5 投资费1.”亿 , 试验费 0.32亿 , 共1.675亿 gMPa496℃ 俄亥俄州高硫烟煤 S4 灰份澎1 0 3 0 1 9 88年开始安装 199 0 年 第2期章名雄等增压流化床斌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概况10 1 I G C C和PF B C 两者的优点 , 成为发电效率更高的联合循环 , 故又称为第二代PF BC 一C c . 图2给出了各种联合循环发电效率的比较 . 3P F BC一C C 国内外发展概况 11 国外发展情况 3 1 . 1 第一阶段 1970一975年 实验室研究阶段 2〕 在此期间 , 英国 、 美国 、 西德和瑞典等国先后开展PF B C 一C C 研究 , 至 1978 年向中试 过渡 , 但至今仍在进行深人一步的实验室研究工作 . 新加人的有中国 、 荷兰和芬兰 . 最有影 响和代表性的为英国L ca t hc rhc ad 实验室 . 3 1 . 2 第二阶段1978一 19 56年 中试研究 〔2〕 在此期间 , 英国 、 美国 、 西德和瑞典先后进行中试规模研究 , 各国已建立的中试装置简 介见表 反 表5各国P FB C中试装置情况简介 国名建址规模及主要参数 型 式 英 、 美 、 西德 英国 GrimethorPe 美国 W ood一R idge 热愉人 6 0MW , 压力 l.ZMPa. 床面积Zm xZm 蒸汽埋管 P F B C 电摘出1 3 MW , 压力 0.7MPa , 床温899℃ 空气埋管 瑞典 M al mOC 热输人1 5 MW , 压力 1.2 l.6MPa , 床温850℃ , 床面积lm xl.25m 热翰人20 40MW , 压力/ 0.37MPa , 床面积3. , 6 m x 3 . 4 6 m 热输人1 5 MW , 压力 l.6MPa , 床温850℃ , 床面积1.2m xl Zm 蒸汽埋管 P F B C 建成时间及试验情况 1977设计 , 1980 运行 , 运行时 间 4 140h 1 9幻年底建成 , 未 运行 1983年运行* 运行时间 6侧犯h 西德 西德 AaehenTeehnic al Univ e rsity 蒸汽埋管 PFBC 透平增压 1984年运行 , 运行时间80 h 西 德 BabCOCk 燕汽埋管 PF BC 198 8 年运行冷态. 1989年开始热态试验 1 1. 3 第三阶段1986开始 商业验证阶段 以瑞典A BB公司的中试计划 进展最快 , . 19 8 6年宣告转人商业 验证阶段 , 并先后向木国 、 美国和 西班牙售出4套 P一2 0 0型p F B C 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 3一5, . 1 9 8 8 年 底 , 美国能源部又 正式向瑞 典 A BB 公司提出订助 发电量为 3 3 MW 的大型P F B C燃气/蒸汽 联合循环发电装置 , 用来改造美国 西弗吉尼亚州的phllip sporn 电站 的3号和 4号机组 . 计划总投 资为5亿7千9百万美元 , 燃用当 地的高硫煤作电站燃料 . 正在建造 69M W. 图3 P一2 00型PF B C一C C 电站典型系统 图 1.燃气透平;2.然烧室;J , 落汽透平; 4.蒸汽; 5.冷凝器;‘ . 给水箱; 7.煤和石灰石;8 . 灰; 夕 . 省煤器 东南 大 学学报第2 0卷 的4套P一20 0 型装置的简况见表4.图3为P一加O型的典型系统图. 1 2 国内发展情况 19 81年起 , 东南大学 由国家科委支持列项 , 开始P F B C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研究工 作分两个阶段. I98le el985 a.建成翰人热功率为 1M W 的实验室规模的PF B C试验装置 , 系统图见本期P .2图1. b . 通过对各关键技术的分解试验研究 , 建立各项专项的试验装置 , 解决了各项主要关 键技术 . c. 通过各项关键技术分解试验后 , 加以总成 , 热态调试一次成功 , 取得良好的技术指标 . 1986 1990 以解决关键部件的时效考验和取得长时间运行的经验 , 以及为中试装置设计提供各方面 依据为口标 , 进行 SO0 h 的累计试验 . 4P F B e 关键技术研究的进展 7 一’〕 4 . 1 瀚烧技术 PFBC的燃烧特征是在压力0 . 7一1 . 6MPa之 下进行燃烧的 , 燃烧温度考虑到煤灰软化点 和脱硫剂的最佳反应温度 , 取为85 0 90 0℃ . 它的床高比常压流化床燃烧有较大的增加 , 可 达3 4m . 流化速度经试验 , 证明以 1一 1.2m 八 比较合适 , 这个速度不仅有利反应器的气 体停留时间得到延长 , 减少扬析损失 , 更重要的是可延长埋管受热面的寿命.燃烧时 , 空气 /燃料的化学当量比以1.2一 1 . 3 较为合适 . 因此 , 对不同煤种的燃烧工况需要加以深人研究 . 4 . 2 脱硫技术 脱硫技术的研究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a. 白云石和石灰石在p F B C条件下孰优孰劣 . 实 践证明 , 相同的脱硫效率 , 白云石的C a/ S 如果需 1 , 5 , 石灰石的C a/ S 则需要 2一 3 , 但 是这两种脱硫剂的绝对加人量则是比较接近的.b . 脱硫剂的最佳粒度分布 . 因为脱硫剂在吸 附硫的过程中形成的硫酸钙 , 使颗粒表面的气孔封闭 , 和采用细小颗粒脱硫剂在流化床内造 成扬析 , 两者都使脱硫剂的使用效率下降.c.对脱硫剂的钙化和硫化过程的机理研究 . 4 . 3 高温除尘技术和燃气轮机叶片防止磨损腐蚀技术 高温除尘最终的技术指标对P F B C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 对此有着两种不同的观 点 . 一种认为燃气中的含尘量必须小于4 0 0 9/ 标m 3, 燃气轮机才能接受 . 另一种观点以 GE 公司为代表 , 认为只要燃气中含尘量20 0 m g / 标m ’ , 尘粒 1。”m , 燃气轮机即能够 接受.这两种不同的要求直接影响到采用哪种高温除尘技术.后者用旋风除尘器即可达到指 标要求 , 前者则必须采用高温静电除尘器或者金属网过滤式除尘器 、 多孔陶瓷过抹式除尘器 等 , 这些除尘器正处于中试阶段.高温静电除尘器只能在50 0 ℃以下工作.多孔陶瓷过滤式 除尘器已经在 G r im c t ho r p e 中试 装置上工作了 so oh , 工作温度为 85 0 ℃ , 压力为 0.1MPa.典型的除尘 效果能使燃气含尘量达1 5mg/ 标m 3 左右.瑞典的c T F中试装置和 英国Lc a the rhc ad 实验室装置 , 采用 了二级旋风除尘 , 即能使燃气中的含尘量达到 20 0一 250 mg/ 标m ’ , 尘粒 10拜m . Le atherhe ad 和美国e urtiss一Wrig ht公司分别利用二级和三 级旋风除尘装置 , 在燃气轮机静叶模拟试验台上作了I00 0 h 的PF B C含尘气流磨损 、 腐蚀 试验 . 瑞典在C T F装置上也采用二级旋风除尘器后 , 燃气进人模拟G P 一”型燃气透平的转 第2期章名雄等增压流化床燃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撅况 10 3 子 , 连续工作超过400 0 h . 对叶片作仔细检查 , 未观察到有磨损的迹象 . 至 于腐蚀 , 对未加 涂层的叶片 , 只观察到十分微小的局部腐蚀冲击 , 经过涂层的叶片 , 则未见有腐蚀痕迹 . 因 此瑞典 ABB 公司认为 二级旋风除尘足以使燃气轮机维持应有寿命;抗腐蚀的涂层材料 F c C r l Y和 CoCrA I Y , 适宜于做叶片涂层 . Leatherhead 和C urtiss一W right 公司的试验得 出了相同的结论 . 4 . 4 埋管防止磨损和腐蚀技术 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 , 对于防止埋管磨损 、 腐蚀的措施归结为 a. 合适的工作流 化速度为lm 八左右; b . 埋管加防磨鳍片; c. 设计中必须注意合理排列埋管 , 并避免处于 局部高速区域;d . 金属管表面温度应相对高些 , 使之形成保护性氧化层. 4 . 5PFB C 燃烧室的固体煤和脱硫剂添加技术 煤和脱硫剂添加 , 我国 、 英国和瑞典等国都是采用一套闭锁料斗 , 由常压仓 、 过渡仓和 压力仓组成 , 相互间用阀门隔开 , 在压力仓下装一 回转给料阀 , 再用一套气力喷射输送系统 将煤和脱硫剂送人燃烧室.这种干法加料的缺点是煤需要干燥 , 并用惰性气体保护煤仓 , 系 统较为复杂 . 近年来又发展 了一种湿法加 料系统 . 就是将 。一 s m m 的煤粒 , 加上 2 5 一 ’ 3 0 的水份 , 搅拌成浆状体 , 然后用泥浆泵压送至燃烧室 , 加人过程中需用少量空气将煤 浆喷散成雾状 , 湿法加料也可用 于脱硫剂 . 它的优点是系统简单 , 制备方便 . 缺点是加水后 产生蒸汽 , 要带走一部份能量 . 尽管相当一部份的能量按程氏循环原理由燃气透平回收 , 但 在一般情况下要降低系统发电效率0 . 8 . 另一个缺点是使燃气的露点增高 , 对于热值低的 高灰煤以及高硫煤 , 则不宜采用湿法加料 , 因加人的水份过多 , 将使系统发电效率下降过 多 . 以煤中灰份2 0 , 硫份 1.5 为宜 . 4 .‘PFB C 燃烧室的排渣和除尘细灰的排放 燃烧室排除高温炉 渣的方法 , 国内外有较大不同.国外首先将高温渣经过水冷式炉 渣冷 却器冷却至大约15 0 ℃ , 然后经回转给料阀排至喷射系统 , 经气力输送送到闭锁料斗系统 . 我国白己开发的是炉渣排出量由非机械的气控阀控制 , 然后送人气力输送 , 再到闭锁料斗系 统.后者的优点是没有机械转动部件 , 工作可靠性更好 , 排放能力调节范围大 . 经除尘后细灰排放遇到的间题是料斗系统发生冷凝时排放不畅 , 其次是闭锁料间的隔离 阀门易磨损 , 造成泄漏 . 英国的G r i m c t ho r p。 中试装置采用湿法排灰来解决.此法有重大缺 陷 , 对于细灰利用会带来困难 . 瑞典的C T F中试 装置 , 则采用非机械系统的连续降压方法 来解决此问题 . 4 . 7 负荷调节技术 重点研究负荷调节的手段和负荷调节时的动态特性 . 英国 、 瑞典 、 西德的3套中试装置 对此作了一定的研究 , 例如在C T F装置上利用改变床料高度的方法来调节锅炉负荷 . 在 卜2 0 0型商业示范装置上 , 采用双轴燃气轮机的设计 , 低压压缩透平和低压透平在一根轴 上 , 该轴以变速方式运行 , 藉以调节压缩机的人口流量和透平压缩机的出压力 , 使之与燃烧 室所需的空气参数的变化相适应.另一根轴将高压压缩透平 、 高压透平以及发电机相连 , 该 轴维持恒定的转速 , 以满足发电需要.英国在G r i m c t ho r P c 装置上作了负荷调节时的锅炉参 数动态响应试验 , 但工作只是很初步的 , 必须在商业验证装置上进一步探索 . 东南 大 学 学报 第2 0卷 5 结束语 PFBC一CC 发电技术经过 2 0年的发展 , 在技术上日臻成熟 , 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将 具有竟争能力 , 是煤高效 、 清洁利用发电技术的方向性技术 . 但是 , 要实现商用化 , 重要的 是燃气经过除尘后人燃气透平 , 须避免产生不能接受的磨损 、 腐蚀和沉积 . 这种技术如果和 加压流化床煤的高温裂解技术结合起来 , 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目前 , 我国已有较为扎实的实验室规模的研究基础 , 如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 不失时机地 将国内研究成果和工业界的力量结合起来 . 实行中试规模的研究 , 用较短的时间赶上国际研 究水平是有可能的 . 国内应用市场是宽广的 , 这是由我国的能源结构及政策决定的.市场面 包括高 、 中参数的燃煤旧电站改造 , 电站燃料从燃油改成燃煤 , 城区或工业企业燃煤电站以 及高硫煤 、 劣质煤地区和严重缺水地区 . 这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 必将对我国的发电事业发 生重大的影响 . 参考 文 献 M udd M J , e t a l . Th e S tat u so fAEP , s PFBC D c v c lo P m en t P r o g r a m . Am er i ean El c c - tr i e P ower C or p o ra tio n R ePo r t , 1987 PFBC 一F a c ilitie sStatu s19 8 7 . N a tiona l E n ergy Ad iministratio n Sw c d en . Sto ek h o lm , S t a t c ns E n e r gi v e r k , 1988 Rll M e n e n d e z E , e t a l . S P a i n t a k e s t o PFBC A v ie wto ENDESA , 5 8 0 MW d e m onstra - t i on P la n t . P roe o f the gthI n t C o n f on FBC , N e w Y o r k , J . P . M us to nen , 1987 278 2 83 M u dd M J , e t a l . C o mbi n e d e y e lePFBC e lc a n eo a lt c e h n o l o gy . P r o e o f t h e g t h I n t C o n f o n FBC , N e w Y o r k , J . P . M ustone n , 1987 256一 260 A lm qvistP . T heP F B CP lantinVartan . Sto ck hol爪 , P r o c o f t h e g t hI n t C on f on FBC , N c w Y o r k , J ‘ P . M us t o ne n , t 987 2 61一 265 Re d ersto r厂 B , e t a l . Phi l i P s P o rn P l an t PFBC re P o w e r i n gP r o 加 et.Pro coft he10th Int ConfonF B C , N e w Y o r k , A . M . M ana k er , 1989 375380 范从振等 . N r r 增压流化床燃烧 P F Bc 试验研究 . 工程热物理学报 , 19 8 6 ; 7 3 273278 Pi ll a iK K , e t a l . F r u th e r e x P e r i en eeo n t h e m a l m o PFBC P Ilo tP l a n t . s th I n t C o n f on FBC , N ew Y o r k , 1989 C ar l s EL . Gr im e th o r P e PFBCP r o jc c t o vera l lP ro jc c t R ev i e w . N CB 仃E A G rimethorPeLtd , B a rn s l e y , S o u th Y o r k s hir e . 1985 第2期 章名攀等增压流化床斌烧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发展概况10 5 T h e S u r v eyo fth e D evelo Pm ento f P owe r E n e rg y G eneratio n T e c h n iq ue b yP F B C 一C C Z han g 万动gy ao T hermoenergy Li u Qi a联i n 卢公nC o n g zhen EngineeringR es careh Institute 乏 刁日口 司 . 曰 心 冬 嘴 由 .J Ab s t r ac t P ressu r iz cdf l u i di z e db e d eo mb us tio n一eo mb in ed eyele P owe r g C n e ratio n 沪F B C 一C C P G 15 o ne o fthe m os t im P o r t a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di r c c t i o n so f eoa lf i r e d P o w e r P l an t . Th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ees t h e su r v c y o fPFBC 一C C P Gf r o m f o ur a sP c c ts 1 thedevelop - m ent b aekgroundo r P F B C一C C P G , 2 PFBC 一C C tc c h n o log yty Pe s an dits advanta罗5and d i s a dvantages , 3 a bi r d , s - - e ye v i ewo rP F BC一C C P Ginla nd an d a b ro a d , 4 t h es urve y o f t h er es e a r e h o f eon c c rnn ing k e y t eeh n iq ue s . I nv i e w o f t h e s y n t h e t i e a d van t a 罗5 of P F B C一C C P Gin en viro m ental P ro teetio n , P o w e r g en e r a tio n c f f i e ie n e y , r e sou r ee c o ns u m Pt io n , i nv es t m en t an d run n i n g f e ee t e . I t 1 5s u PP os e d th a t PFBC 一C C tc c h n iq ue wo u ld t ake a n imP orta nt Po sition in e oa lele a nu tilizationteeh no log y an dP ro sPer inth e f u rture . K ey w o rd e o al , f l u i di z e db e d f l u i diz cdb e d 今 eo mbi n e d stea m an d g ase y e l e , d e v e l o P e m en t / P re ss u r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