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贵煤矿安全专篇.doc
目目 录录 前言...1 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6 第一节 井田概况...............................................................................................................................6 第二节 安全条件...............................................................................................................................7 第三节 矿井设计概况.....................................................................................................................15 第二章 矿井通风.....................................................................................................................25 第一节 概况.....................................................................................................................................26 第二节 矿井通风.............................................................................................................................27 第三节 通风设备及反风.................................................................................................................33 第三章 粉尘灾害防治.............................................................................................................37 第一节 粉尘.....................................................................................................................................37 第二节 防尘措施.............................................................................................................................37 第三节 防爆措施.............................................................................................................................39 第四节 隔爆措施.............................................................................................................................39 第五节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40 第四章 瓦斯灾害防治.............................................................................................................41 第一节 瓦斯.....................................................................................................................................41 第二节 防爆措施.............................................................................................................................41 第三节 隔爆措施.............................................................................................................................49 第四节 开采煤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防突措施.............................................................50 第五节 矿井瓦斯抽放.....................................................................................................................51 第五章 矿井防灭火.................................................................................................................59 第一节 概况.....................................................................................................................................59 第二节 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和防治措施.........................................................................................59 第三节 井下外因火灾防治及装备.................................................................................................63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68 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68 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70 第三节 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75 第七章 井下其它灾害防治.....................................................................................................79 第一节 顶板灾害防治及装备.........................................................................................................79 第二节 开采冲击地压煤层的措施.................................................................................................84 第三节 爆炸材料库.........................................................................................................................84 第四节 运输事故防治措施及装备.................................................................................................85 第五节 电气事故防治措施.............................................................................................................91 第八章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98 第一节 概述.....................................................................................................................................98 第二节 安全监测、监控和传输设备选择...................................................................................100 第三节 监测设备各类传感器布置...............................................................................................100 第四节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可靠性分析.......................................................................103 第九章 矿井安全检测及装备、矿山救护队.......................................................................106 第一节 矿井安全检测及装备.......................................................................................................106 第二节 矿山救护队.......................................................................................................................107 第三节 矿山保健设施...................................................................................................................108 第十章 劳动定员和概算.......................................................................................................109 第一节 劳动定员...........................................................................................................................109 第二节 概算...................................................................................................................................110 图图 纸纸 目目 录录 序号图号图名比例 1№1 井上下对照图(含地形) 12000 2№2 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 12000 3№3 通风系统及通风网络图示 意 4№4 井下运输系统图示 意 5№5 井下综合管网系统图 12000 6№6 井上下供电系统图示 意 7№7 井上下通信系统图示 意 8№8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布置图示 意 9№9 矿井安全监测传感器布置图 12000 10№10 井下避灾路线图 12000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1 页 前前 言言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为一正在生产的矿井,该矿可采煤层三层 (M6、M7、M8),赋存相对稳定,均属于Ⅱ类稳定性煤层,储量较丰富,煤质较好, 但含硫较高。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Ⅱ类,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矿区交通 便利,资源较可靠,开采技术条件较好。为配合西部大开发,同时做好金沙县煤炭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本地经济建设的发展,拟将永贵煤矿做进一步的科学开 采设计,以促其正规、安全、高效生产。根据煤炭需求及发展的需要,结合兴仁县 煤炭开发总体规划和矿井可采储量,确定永贵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 6 万 t/a,其 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于 2004 年 7 月设计完成,现永 贵煤矿委托我设计研究院进行该矿安全专篇的编制。 一、一、编制设计的依据编制设计的依据 1.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关于委托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进行“贵州省 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编制”委托书; 2.贵州工业大学2004年6月提交的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生产地质报 告 (以下简称“地质报告” )及相关地质图件; 3、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04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 贵煤矿技改扩能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以下简称“可研” )及相关图件; 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煤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 内容 ; 5、能源部制定的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 (1992年版) ; 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 (2001年版) ; 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第5号令煤矿安 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第6号令煤矿建 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 9、国办发[2003]5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的通知 ; 10、国办发[2003]60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 通知 ; 11、永贵煤矿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2 页 12、我院工程技术人员在永贵煤矿现场调查资料。 二、二、设计指导思想设计指导思想 1.为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第 5 号令、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第 6 号令、 煤矿安全规程 (2001 年版)及有关规定,规范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工作,合理指导矿井安 全生产。 2.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 号关于印发煤 矿(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精神和贵州省兴仁县永贵 (晨光)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编制永贵煤矿安全专篇。安全专篇结合永 贵煤矿实际,尽量利用现有生产系统和设施,进行合理补充完善,优化矿井生产系 统,不仅使矿井能正常生产,并能增强抵御灾害的能力。 3.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下,为今后的安全施工及生产创造良好 的条件。 三、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 1 1、、设计的主要特点设计的主要特点 1.对永贵煤矿的地质条件以及矿井设计概况进行了综述。 2.结合该矿开拓方式,编制了该矿生产系统各环节设备安全生产的措施。 3.对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因素进行了分析,编制了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 措施。对提升运输事故、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并编制和选择了相应 的防治措施和装备。 4.对矿井瓦斯、矿井水、煤尘等灾害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做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5.根据矿井生产特点,对矿井瓦斯、井下环境和大型机电设备的工作状态进 行实时监测,以便矿领导及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2 2、、安全评价安全评价 1.顶板煤层的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伪顶为粉砂质粘土岩夹 炭质粘土岩,炭质页岩,直接顶板稳定性较好。煤层的底板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 岩较稳定,直接底板为高岭石泥岩,隔水性良好。地质报告称不会产生底鼓现象。 M5煤层煤层底板为灰色粘土岩,伪顶为炭质页岩、厚0.2~0.4m直接顶板为 粉砂质粘土岩。层理发育,岩性较软,厚4.2~4.7m。 M6煤层煤层底板为粉砂质粘土岩,直接顶板为粘土岩。厚12~13.5m伪顶为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3 页 炭质泥岩厚0.7~0.95m,直接顶板或伪顶岩石结构致密,较坚硬。 M7煤层煤层底板为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含生物屑泥。直接顶板为浅灰、 灰黑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致密坚硬,厚24.8~25.5m。 三层煤顶板稳定性一般,易垮落,巷道应加强支护。底板多为粘土岩,遇水易 变软,采矿时易发生底陷、底鼓。故在巷道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均需加强煤层顶、 底板管理。在开采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 作业规程,以保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初次来压、周 期来压时的回采空间顶板及煤壁承压变化,严防顶板冒落、煤壁片帮等事故。当煤 层顶板难以自行跨落时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顶板大面积悬空。 2.火灾该矿目前仅对M6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作了鉴定,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 局实验室2003年10月出据的兴仁县永贵煤矿M6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 该煤层自燃倾向分类属三类,即不易自燃。M5、M7煤层无鉴定结果,矿井应在揭露 这些煤层时及时进行自燃倾向等级鉴定,以指导煤矿安全生产。若煤层有自燃倾向 在工作中应防止煤壁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部分巷道须采取防止煤炭自燃措施、尽 量清理工作面遗煤、必要时对采空区采取相应防火措施。同时要注意观察,加强管 理,并要加强外因火灾的防治工作。本设计对自燃发火预兆进行了论述。 3.瓦斯根据贵阳市煤矿安全仪器专业计量站2003年10月出据的兴仁县下山 镇永贵煤矿“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报告”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2.37m/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1.63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7.06m3/t,二氧化碳 相对涌出量11.74m3/t,属高瓦斯矿井。随着开采深度加大,瓦斯含量会随着增高, 因此,开采过程中除需加强矿井通风外,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开采深 部地区时瓦斯含量可能较高,更应做好矿井瓦斯的测定和鉴定工作。 4、煤与瓦斯突出本次设计所得资料未有本矿井及周边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 记录,考虑到该矿为高瓦斯矿井,测定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7.06m3/t,且开采煤层 赋存在下山向斜南段轴部,地应力较高,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瓦斯积聚且瓦斯压力增 高,增大突出危险,因此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应密切注意 观察以便制订并采取相应的防突措施。 5.煤尘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3年10月出据的兴仁县永贵煤矿M6 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M6煤层煤尘无爆炸性。M5、M7煤层无鉴定结果,矿 井应在揭露这些煤层时及时进行煤尘爆炸性鉴定,以指导煤矿安全生产。若煤层有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4 页 煤尘爆炸性该矿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使井下巷道空气中的含尘浓度降低到安全标 准以下。 6.水灾本区位于下山向斜南段轴部、F3、F5断层西部、F4、 F6断层东部。 矿区范围内主要含水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l)和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大隆组 (P3cd)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而呈季节性变化。本矿 井直接充水因素为煤层顶板裂隙水,主要充水因素为老窑水、老空水及断层水,次 要充水因素为地表水体。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分类,本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 Ⅱ类。区内矿井的直接充水岩组龙潭组的富水性弱,间接充水岩组之一长兴组、大 隆组富水性中等,与可采煤层有一定厚度的砂、粘土岩等相阻隔,但其为为碳酸盐 岩溶水含水层,溶洞等地质构造导致其含水沟通性强,加之矿区内断层发育,一旦 发生该岩组透水,危害较大;另一富水岩组是茅口组溶隙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强, 但其距煤组地层距离较大,加之有龙潭组第一段(P3l1)隔水层相阻隔,对矿区内 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区内未见大的河流、水塘等,仅见若干溪沟,矿区边界附近有尖山水库和一条 较大河流,由于 F3、F5断层通过尖山水库,该水体可能对矿井开采有影响。 影响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的因素是较大的断层、岩溶溶洞、溶隙等,要留设足够 的安全煤柱防止断层水、岩溶水、裂隙水充入矿井。地下水以岩溶裂隙水、裂隙水 为主,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次为老窑积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老窑积水是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对矿井浅部开采影响最大,应充分重视与避免。另外,矿井 井下老巷、采空较多,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其积水可能导致的危险。 7、冲击地压本设计所获资料未提供相关情况,附近小煤窑及周边矿井未见 相关记录。该区位于下山向斜南段轴部,局部地区地应力较高,当煤层开采深入地 下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煤层及周边岩层的应力不断增大,发生冲击地压可能 性及冲击地压的危险性亦随着增大。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 应密切注意观察以便制订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四、待解决的问题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地质报告及矿方所提供的资料不全,缺乏针对性详尽数据,因此,本安全 专篇中未涉及到的内容有待于今后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补充完善。 五、五、编制内容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细则编制内容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细则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文件煤安监监字[2002]65 号关于印发煤矿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5 页 (井工、露天)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内容的通知; 2.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布的煤矿安全规程 (2001 年版) ; 3. 能源部制定的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 (1992 年版) ; 4.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5.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第 5 号令煤矿 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 6.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第 6 号令煤矿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 7. 国办发[2003]58 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的通知 ; 8. 国办发[2003]60 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 通知 。 六、六、其他说明其他说明 (1)煤矿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本文中未涉及部分内容应严格按煤矿安全 规程 (2001版) 、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 监察局)发布的第6号令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第5号令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 煤 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执行。 (2)本安全专篇中的经济指标、供电负荷来源于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 研究院于2004年7月提交的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技改扩能可行性研究报 告说明书 。 (3)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编 制相应的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并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技术 措施,严格做到“一工程、一措施”。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6 页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及安全条件及安全条件 第一节第一节 井田概况井田概况 一、一、地理概况地理概况 1. 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矿井位置及交通情况 永贵煤矿位于位于贵州省兴仁县城北下山镇境内。地理坐标东经 10511′01″,北 纬 2532′48″。井田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约 0.9km2。行政区划隶属兴仁县下山 镇管辖。 矿区位于兴仁县下山镇北西约 3km,地处兴仁至睛隆主干公路旁约 3km 处,有一简 易公路通往矿区,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1-1) 。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矿井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高原剥蚀型山地地貌,地势总体北高,东低,相对海 拔高差不大,矿区内最高海拔为1600m,最低海拔为1430m,相对高差 170m 左右。 3. 河流河流 矿区内无大江大河,只有暂时性流水的小溪沟。矿区附近尖山水库是区内聚水盆 地。 4. 气象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16.2℃。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6.5℃。 最热月 7 月,平均气温 23.4℃。极端最低气温-7.8℃,极端最高气温 33.4℃。年均降 雨量 1444.1mm,4 至 10 月降水量较大,冬季降水量近占全年降水量的 7.9。年均相对 湿度 71,夏季有夏旱、暴雨、冰雹的灾害性天气。 5. 地震地震 根据贵州省城乡环境保护厅 1993 年 12 月编制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图 ,井田 范围内地震烈度为 6,须进行抗震设防。 二、二、主要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 夏旱、暴雨、冰雹等。 三、三、小窑及邻近煤矿开采情况小窑及邻近煤矿开采情况 区域内煤层出露较好,因此,沿露头一线有零星小窑分布。 小窑开采煤层为M5、M6煤层,其开采方式以斜井开拓为主。 矿区内存在多处过去采煤时形成的采空区或老硐,因此,在采空区或老硐附近采 煤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7 页 时,要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硐积水的突然涌出。另外,还要注意在巷道中尚未查清的 断层、基岩裂隙、溶岩溶洞、溶隙等构造可能切穿上下含水层对开采的影响。 四、四、矿区电源、水源及通信情况矿区电源、水源及通信情况 矿井用电已接入兴仁县雨樟变电所10Kv农网,另一回路准备自8Km外兴仁县城关变 电所10Kv电网引入。双回路未形成前,拟准备一台100kw柴油发电机,以满足矿井一级 用电负荷要求。 饮用水和工业用水均引自距矿区约2Km的马家屯水库旁岩溶裂隙水。 矿山与外界的通讯联系,采用程控电话。 第二节第二节 安全条件安全条件 一、一、区域地质及地层区域地质及地层 1.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褶曲轴向为 NESW 向的下山向斜轴部,F3、F5断层西部,F4、F6断层东 部,采区内褶曲、断裂较发育,但断层位于矿界外,对采煤影响不大,地层产状变化 大,煤顺层产出。井田地质构造较复杂。 2. 地层地层 矿区范围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及第四系(Q) ,龙潭组由上至下 可分二段 第一段(P3l1)以灰色、灰黄色中厚层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少量薄层 灰岩、硅质岩及炭质粘土岩,区内未出露。 第二段(P3l2)以粉砂质粘土岩为主,夹粉砂岩、岩屑砂岩、硅质岩、粘土岩及 炭质粘土岩。是区内主要含煤地层,自上而下煤层编号为 M4、M5、M6、M7、M8,其中 M5、M6、M7 煤层为区内主要开采煤层,其余为不稳定煤层。 3. 构造构造 矿区位于褶曲轴向为 NESW 向的下山向斜轴部,F3、F5断层西部,F4、F6断层东 部,采区内褶曲、断裂较发育,但断层位于矿界外,对采煤影响不大,地层产状变化 大,煤顺层产出。井田地质构造较复杂。 下山向斜,轴抽为 NE-SW 向,为一宽缓褶曲,褶曲自矿区南部崩土山起向 NE 方向 延伸出图,地层因受褶曲影响,倾向变化大。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8 页 F3断层断层位于测区东南部,呈 NE 向延伸、出露长约 1.5km,产状 310∠70,断 层上、下两盘均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3L2) ,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距约 50m。 F5断层断层位于测区东北部,呈近 S-N 向延伸、出露长约 1.5km,产状 280∠60,S 端受 F3断层限制,交于 F3断层之上,N 部延伸出图,断层下、下两盘均为上二叠统龙 潭组第二段(P3L2) ,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距约 50m。 F4断层断层位于测区西部,呈 NE 向延伸、出露长约 1.7km,产状 110∠60,NE 端 延伸出图,断层上、下两盘均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第二段(P3L2)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 距约 25m。 F6断层断层位于测区西北部,呈 S-N 向延伸、出露长约 500m,产状 95∠60,S 端 受 F4 断层限制,交于 F4断层之上、N 部延伸出图。断层上、下两盘均为上二叠统龙潭 组第二段(P3L2)断层性质为正断层,断距约 25m。 二、二、煤层及煤质煤层及煤质 1. 含煤岩系及煤层含煤岩系及煤层 1 1))含煤岩系的含煤性含煤岩系的含煤性 矿区煤系属于上二叠统龙潭组(P3l) ,厚 310m,含煤层(线)10~20 层,全区可 采煤层为 5、6 和 M7 煤层,平均厚分别为 2.07m、2.5m 和 1.5m,矿界范围内皆可采。 2 2))可采煤层可采煤层 矿井内可采煤层 3 层,即 M5、M6 和 M7,均位于龙潭组,各煤层特征从上而下分述 如下 M5 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中部。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平均厚 2.07m,为无烟煤。 黑色半暗型半亮型粉状煤,松散;中间夹 0.1~0.25m 厚夹矸。 M6 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中部,上距 M5 煤层 12~15m。煤层结构较简单,煤层平 均厚 2.5m,为无烟煤。黑色半亮光亮型块状煤,金属光泽,断口平整,内生裂隙发 育,脆性大,中下部含夹矸 1~2 层,厚 5~10cm。 M7 煤层位于龙潭组二段中下部,上距 M6 煤层 25m。煤层结构较简单,基本无夹 矸。煤层平均厚 1.5m,为无烟煤。黑色半亮型块状煤,具金属光泽。 2. . 煤质煤质 1 1 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M5 煤层黑色半暗型半亮型粉状煤,松散,金属或半金属光泽。 M6 煤层黑色半亮光亮型块状煤,金属光泽,断口平整,内生裂隙发育,脆性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9 页 大。 M7 煤层黑色半亮型块状煤,具金属光泽。 2 2 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及煤类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及煤类 根据生产地质报告资料,煤层原煤水分 1.84,挥发份 5.61,全硫 2.80 ,发热 量 32.71MJ/kg。其中,2003 年 9 月该矿对 M6 煤层作了煤质分析,煤质特征见下表 (表 1-2-2) 表表 1-2-21-2-2 煤质主要特征表(原煤)煤质主要特征表(原煤) 煤号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硫分 Std 发热量 MJ/kg M6 2.126.955.783.0632.71 从上表看出M6 煤层原煤灰分 6.95;挥发分 5.78;全硫 3.06;发热量 32.71MJ/kg,属低灰分、中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降硫后可用于民用、火力发电。 M5、M7 煤层无煤质分析数据,应及时补充,以利于生产。 1) 、煤的块度 无相关数据,但由相关描述看,M5 粉煤率较高,M6、M7 块煤率较高。 2) 、煤的抗碎强度 煤的机械强度在 50%左右,属中强度煤(下落法) 。 3)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在 80%,煤的热稳定性能良好。 4) 、可选性分析 未作可选性试验,可选性等级不详。 表表 1-2-11-2-1 主采煤层特征表主采煤层特征表 顶底板岩性 顺 序 区 域 组 煤层 名称 煤层平均 厚度m 层间距 m 煤层 夹矸 数 稳定性 煤层 倾角 煤 种顶板底板 1M52.071稳定12 无 烟 煤 伪顶为炭质页岩, 直接顶板为粉砂 质粘土岩 灰色粘土 岩 2M62.51~2较稳定12 无 烟 煤 伪顶为炭质泥岩, 直接顶板为粘土 岩 粉砂质粘 土岩 龙 潭 组 M71.5 12~15 25 0稳定12 无 烟 煤 直接顶板为浅灰、 灰黑色中厚层粉 砂质粘土岩 灰色中厚 层粉砂质 粘土岩 贵州省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安全专篇 第 10 页 3 3 煤层风氧化带煤层风氧化带 区内煤层的风氧化带由地表露头下推 15m。 三、三、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顶、底板岩性 煤层的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伪顶为粉砂质粘土岩夹炭质粘土岩, 炭质页岩,直接顶板稳定性较好。煤层的底板为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较稳定,直接 底板为高岭石泥岩,隔水性良好。地质报告称不会产生底鼓现象。 1.1. M5M5 煤层底板为灰色粘土岩,伪顶为炭质页岩、厚 0.2~0.4m 直接顶板为粉砂质粘土 岩。层理发育,岩性较软,厚 4.2~4.7m。 2.2. M6M6 煤层底板为粉砂质粘土岩,直接顶板为粘土岩。厚 12~13.5m 伪顶为炭质泥岩厚 0.7~0.95m,直接顶板或伪顶岩石结构致密,较坚硬。 3.3. M7M7 煤层底板为灰色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含生物屑泥。直接顶板为浅灰、灰黑色中 厚层粉砂质粘土岩,致密坚硬,厚 24.8~25.5m。 四、四、瓦斯、煤尘、自燃及地温瓦斯、煤尘、自燃及地温 1. . 瓦斯瓦斯 根据贵阳市煤矿安全仪器专业计量站 2003 年 10 月出据的兴仁县下山镇永贵煤矿 “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报告”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 2.37m3/min,二氧化碳绝 对涌出量 1.63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