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距离地铁隧道的安全施工.doc
超长距离地铁隧道的安全施工 摘要本文结合上海某盾构区间工程,通过对超长距离地铁隧道的安全因素分析,制定了详细的超长距离地铁隧道的安全施工措施。 关键字超长距离,地铁隧道,安全施工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地铁作为地下交通的重要形式的广泛应用,地铁隧道的安全施工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超长距离隧道的安全施工更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上海某超长的地铁隧道工程来论述超长距离隧道的安全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上海市某盾构区间工程,线路全长约6公里,其中上行线区间长度约2949m,下行线区间长度约为2947m。隧道覆土最小为6.45m,最大为18.26m。在区间设三座旁通道,其中两座与泵站结合。整个区间采用单圆盾构同向推进。 盾构推进区域主要位于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层、④淤泥质粘土层和⑤1-1灰色粘土层。沿线的主要建筑物有一处发射站基础及驳岸。主要管线有一根Φ1000雨水管,一根Φ1500雨水管,一根Φ1000污水管。隧道还须穿越3段沼气密集区,穿越沼气区域共约250米。本工程在20m以上、25m左右及30m以下均揭示有沼气分布。根据上海地区已有沼气分布规律及工程经验,其分布大致在以下3个层位。20m以上淤泥质粘性土中的砂层夹层、贝壳夹层。25 m以下第⑤3-1层粉质粘土与粉性土、砂土呈互层状分布,亦为可能的含气层。30m以下第⑤3-1夹层砂质粉土,该层呈透镜体条带状分布,亦为可能的含气层。 二、安全因素分析 由于本工程属于超长距离地铁隧道工程,中间没有通风井,除了常规的安全控制因素外,还存在着本工程的特点。通过对本工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辨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施工用电,起重吊装,盾构进出、洞施工,管片拼装,电气焊作业,交叉作业,季节施工。重点控制点为超长距离隧道通风问题,超长距离隧道水平运输,穿越沿线重要建(构)筑物、管线,穿越沼气密集区。 三、安全施工措施 3.1 加强管理 (1)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安全生产逐级责任制,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2)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地方标准及规定,结合我单位的安全政策、专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及治安要求。施工措施编制健康、安全、文明施工及治安管理手册提交业主、监理批核,并分发至班组,组织逐条落实。 (3)搞好“五同时”即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和“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坚持每周一安全活动日的安全学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评比安全的“三班制”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安全、文明施工及治安会议,邀请业主、监理作为观察员参加会议并向其提供会议纪要。现场设立足够的标志、宣传画、标语、警告牌、火警、匪警和急救电话提示牌。 3.2施工现场 任何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确保围护结构、出土洞口设置围栏,上下基坑楼梯设扶手,施工材料堆放有序,不侵入运输道施工界限,施工机械的转动部分有安全罩,所有吊装装置必须有安全检验证书,并定期维修管理,配电箱开关有操作指示和安全警示,机械定期维修,确保作业安全,加强施工用电的检查,严格按照施工现场用电标准执行。 3.3 安全专项资金投入 按照上海市有关文件及轨道交通的要求,编制安全生产资金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进行投入,购置各项所需的安全设施。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3.4 过程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把各项安全生产计划、各种安全生产制度具体的落实到位,必须不断地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不断的实施与改进。从而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于本工程的过程管理体系。结合各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交底及自检、互检、他检。不断地查漏补缺,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强化管理,从而提高所有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把各种安全隐患尽量消除在萌芽状态。 3.5 安全控制重点措施 (1)超长距离隧道井下水平运输 由于本区间为超长距离隧道,水平运输的安全是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的基础。隧道内的水平运输将成为安全控制的重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我们每条隧道设置了道岔,使用两台电机车循环运行。 在安全控制上每台电机车上前后各设置一个探头,确保电机车运行前后视线通视。并且电机车上设置气动和手动两种刹车。并每天进行检查,确保刹车能够正常运行。并制定电机车操作规程,加强电机车司机的教育培训,电机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2)超长距离隧道内通风 隧道通风是确保井下作业环境良好的必须手段,由于隧道距离长,一般风机不能满足隧道内通风要求,送风量及送风距离必须能达到3公里。通过计算所需送风量为445 m3/min。因此,我们选用了超长隧道专用风机,通风能力可到达4公里,通风量可达410-680m3/min。 (3)穿越沿线重要建构筑物 我们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特别是对重要的建构筑物。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穿越的前对各个构筑物进行摸底,弄清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并切实落实到人。加强施工过程监测与测量,提高监测频率。采用信息化施工,随时掌握地面构筑物与隧道施工情况,一有情况调整施工参数。加强对施工相关人员的交底与学习,提高安全施工意识。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配备应急物资,一旦出现险情立即启动预案。 (4)穿越沼气区的防治 本工程须穿越三段沼气区域,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在本工程勘察过程中,发现有沼气出现。由于浅层沼气的释放,可能造成下覆土层失稳,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前期环境情况调查 在工程施工前,对所有可能有沼气的区域进行深入调查,请具有相关资质的勘察单位补充勘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再根据所得资料制订相关的保护措施。 2)加强过程检测和监测 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影响范围内及施工前方的地质情况,加强检测,采用固定式检测仪和便携式检测仪相结合,一旦发现有沼气,立即上报,并联系专业单位,对沼气分布情况进行勘察,并根据沼气埋深及沼气量分别制定相应措施。 3)加强通风 隧道内加强通风,确保隧道工作面及井下的空气质量,出现沼气后,应提高井下通风能力,尽快疏散人员,不允许出现明火。待沼气消散完后才允许人员下井。采用超长隧道专用风机,风量410-680m3/min,风压3.8-12.8kpa。可以四级变速,通风能力超过3km。 4)预先释放 沿盾构前进方向在详勘揭示有沼气分布区域预先设置释放孔。根据盾构推进速度,先在盾构前方100m范围内布置释放孔,此后,随盾构推进,释放孔相应前移布置。 5)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项目部成立专项应急预案小组,配备应急物资,制定应急防范措施,一旦发现有沼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影响降到最低。在盾构机内设置可以专门检测沼气的仪器,并在盾构操作室内配备10套有氧防毒面具等防护设施。仪器型号为M40多气体检测仪及沼气检测报警仪M28018。成立专门的应急小组,一旦发现特殊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6)制度保证 本项目部建立各项沼气相关的安全保证制度,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沼气隧道通风管理制度,沼气检测、监控、报告制度,沼气隧道防火及安全警戒检查制度,紧急救援与抢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