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N2O的生成消解与控制.pdf
第 3卷第 2期 2 0 0 7年 4月 沈阳工程 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Vo 1 . 3 No. 2 Ap r . 2 0 0 7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 N2 O 的生成 、 消解 与控 制 王启民 , 李 源 , 杨海瑞 , 吕俊复 1 .沈阳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系, 沈阳 1 1 0 1 3 6 ; 2 . 清华大学 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8 4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除了具有与煤粉锅炉相当的燃烧效率、 低廉的脱硫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以及相对低的 NO x 排放浓度等优点外, 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远高于煤粉锅炉的 N 2 o排放浓度. N , o不仅具有温室效应, 而且强烈 破坏平流层臭氧, 造成臭氧空洞, 此外在大气中具有超稳定性. 总结了近年来循环流化床锅炉 N, o的生成原理、 消解机 制和减排措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一些减排措施作出了更加合理的解释, 并分析 了各个减排措施的限制性条件 , 以期 为循 环流化床锅炉 N , o的排放控 制提供更加符合 实际的理论指导 . 关键 词 循环流化床 ; N, O; 排放 ; 控 制 中图分类号 X 5 l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1 6 0 3 2 0 0 7 0 20 1 0 8 0 4 氧化亚氮 N 2 o 俗称笑气, 是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 气体, 它能消耗平流层 中的臭氧 , 造成臭氧空洞. 同时, N 2 O在大气中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 其寿命可达 1 0 0年之 久⋯. 1 9 9 4年大气 中 N 2 O的浓度为 0 . 3 1 p p m, 预计每年 将以 0 . 2 %-0 . 3 %的速度增加【 . 排放到大气中的 N 2 0 的总量的 2 0 %与工业活动有关 , 其中的 1 2 %是燃烧过 程排放的l 3 1 . 几十年来 , 循环 流化床 C i r c u l a t i n g F l u i d i z e d B e d , C F B 锅炉以其与煤粉 P u l v e r i z e d C o a 1 锅炉相 当的燃 烧效率 , 相对低廉的脱硫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 相对低 的 N O 排放浓度 , 而获得 大力 推广 和广泛使用 , 其整 体装机容量和单机容量逐年提高 . 然而相对于煤粉锅 炉 0 ~2 0 p p m 的 N , o排 放浓度 , C F B锅炉 1 0 0~2 5 0 p p m甚至更高的 N , o排放浓度 以及其他的污染 问题 将会越来越严重地制约 C F B锅炉 的进一步推广_ 4 j . 近十年来 ,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排放 N, o的 问题的研究非常活跃, 这里综合分析了相关资料, 详细 阐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 过程 中 N2 o的来 源和生 成 、 消解机理 , 以及影 响最终循环 流化床锅炉 N2 o排 放量的诸多因素等研究成果 , 以期正确认识循环流化 床锅炉 N , O的生成规律和影响因素 , 为控制循环流化 床锅炉 N, o的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 1 N2 o的生成机理 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内温度在 8 5 0℃左右 , 燃烧 的 煤颗粒的温度大约 比床 内温度高 1 0 0℃ ~2 0 0℃ , 为 9 5 0℃ ~1 0 5 0℃. 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 时, 在此 温度下 , 空气中的氮气很难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 生 成氮氧化合物 . 因此 , 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的氮氧化合 物中的氮 主要来 自于燃料 , 为燃料氮 5. 煤 在循环流 化床锅炉 内的反应过程 , 包括水分的脱除、 挥发份的脱 除 、 挥发份的燃烧和半焦的燃烧 4个相互重叠的过程. 在挥发份的脱除过程中, 煤 中的氮元素转移到挥发份 和半焦 中, 分别成 为挥 发份氮和半 焦氮. 挥 发份氮 以 H C N、 N H 3 和焦油氮的形式存在, 其中 H C N和 N H 是主要的存在形式. 挥发份氮以均相反应的形式迅速 被燃烧氧化为 N2 、 N 2 o和 NO . 半焦氮的存在形式 比 较复杂, 其最终随着燃烧的进行 , 生成 N 2 O和 N 0 x . 1 . 1 均相 反应 挥发份氮转化为 N , o的过程研究得较为透彻. 其 中挥发份氮中的 N H3 生成 N2 o的反应过程如下. NH 3 oHNH2 H2 0 1 NH 2 HNHH2 2 NHN N2 oH 3 挥发份氮中的 NH 生成 N O的反应过程如下 . NH3 O HNH2 H2 o 4 NH2 H NHH2 5 NHH NH2 6 NoHNoH 7 No2 一 Noo . 8 收稿 日期 2 0 0 6 1 1 1 5 基金项 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 6 3资助项 目 2 0 0 2 A 5 2 9 1 0 0 作者简介 王启民 1 9 7 1 一 , 男, 辽宁 昌图人 , 讲师 , 博士 , 主要从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的研 究 维普资讯 第2 期 王启民, 等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 N 2 O的生成、 消解与控制 1 0 9 其中 , 原子团反应 6 的反应速度远大于原子团反 应 3 的反应速度 , 因此 , 挥发份 中的 NH 更多地转化 为 NO而不是 N2 0[ . 而挥发份 氮中的 HC N 的反应 过程则复杂得 多, 一 般认为[ 8 J H C N 首先 通过 下 面一 系列 的反 应生 成 NC O原子团. H C NO- NC OH 9 HC NOHC NH 2 O 1 0 C NO2-- - N C OO 1 1 然后 , 通过下面 4组反应, NC O被转化. ①NC OH NHC O 1 2 NC OH 2 O- HNC OOH 1 3 NC OH 2 - --- H NC OH 1 4 NC OoNOC O 1 5 NC OOHNOC OH 1 6 ④NC ONoN2 OC O 1 7 1 . 2多相反应 N 2 O的多相 反应生成途 径很 多, 过程 也很复杂 , 有些环节上还存在争议 . 现分别叙述如下 9. 1 . 2 . 1 焦炭氮与 NO和氧的多相反应 有人认为 , 半焦氮与通过物理 吸附或者化学 吸附 的途径被吸附在半焦表面 的氧发生氧化反应 , 生成 中 间产物 一N , 然后与 NO生成 N 2 O. 1 o 2 一 c N 一 一 N C O 1 8 厶 2 ~N o 2 NO 1 9 一N NoN O 2 0 也有人认为 , 生成 的中间产物应该是 一C NO , 反应过程如下 . O 一C N 一c 一 一C N O 一CO 2 1 NO 一C NO 一N , O 一CO 2 2 一C N 一C N O 一N2 O2 一C 2 3 1 . 2 . 2 焦炭氮与 N O的多相反应 NO分子被吸附在焦炭颗粒表面 , 然后与焦炭表 面的 一C N 反应生成 N2 O. 一C N N N, O 一c 2 4 1 . 2 . 3 NO分子在焦炭表面的反应 一 个 N O分子被吸附在焦炭表面 , 然后与另一个 NO分子反应生成 N 2 O, 一般写成如下形式 . 2 ~C NO一N2 O 一CO 一c 2 5 2 N2 o的消解 以被消解还原 . 消解还原反应包括均相还原 、 热分解 、 多相还原和多相催化还原 . 2 . 1 均相还原 气相中的自由基 O H、 H等是 N 2 O消解还原的主 要还原剂[ 加 ] , 而 CO 对 N2 O的消解还原没有作用[ ] . N 2 ooHN2 Ho2 2 6 N 2 0HN 2 O H 2 7 2 . 2 热分解 原则上讲, N 2 O的热分解也是均相反应的一种, 这里单独列出是为了影响因素分析方便的需要. 一般 认为热分解对 N 2 O的消解还原也有一定 的作用 . N 2 OMN2 OM 2 8 其中M表示 N 2 、 c o 2 、 o 2 等气体分子. 2 . 3 多相还原反应 N2 O与半焦的反应是 N2 O多相消解还原 反应 的 主要反应 , 一般认为此 反应为一级反应 . 研究表 明, N2 O与半焦反应的活化 能范 围为 7 0~1 1 6 k J / mo l , 远 小于 N O与半焦反应的活化能范围 1 3 8 ~1 4 8 k J / to o 1 . 相应的, 反 应速度大约是后者 的 1 0倍[ 0 . N 2 O与 焦炭的还原分解反应如下. 2 N2 oC N 2 c o2 2 9 N2 O N 2 CO 3 0 低温下 N 2 O与半焦的反应以反应 2 9 为主; 随着 温度的升高 , N2 O与半焦的反应 3 0 开始变得重要起 来 . 这是因为 N2 O与半焦的反应机理所致 , N 2 O在半 焦表面化学吸附 , 生成含氧的表面络合物 , ON键断 裂生成 的氮原子结合成 N 2 . 在较低温度下 , N2 O还可 以与含氧的表面络合物进一步反应, 脱除含氧的表面 络合物后形成新 的表面 自由活性 点 , 随着温度 的升高 C O 脱附生成 CO . ’ N2 OC _ N2 O 3 1 N2 OC O - - N2 CO 3 2 C O - “ CO 3 3 2 . 4 多相催化还原反应 有研究表 明[ 9 , 1 6 ] , 一些无机矿物质 C a O、 C a S O 4 、 Mg O、 S i O 2 、 F e 2 0 3和 F e 3 O 4 对 N 2 o消解还原反应具 有催化作用 , 其 中以 C a OE “ ] 以及 F e 及其氧化物[ 墙 ] 的 催化作用最强 . 3 N2 o排放量的影响 因素 所有影响 N2 O生成与消解还原过程的因素都将 循环流化床锅炉 内燃烧产 生的 N 2 O有一部分可 影响最终的 N 2 O排放总量 维普资讯 l l 0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3 卷 3 . 1 循环流化床床温 如前 分 析, 挥发 份 氮 中 的 HC N 是 能够 转 化 为 N 2 O的挥发份氮的主要组分, 随着循环流化床床温的 增加 , 挥发份氮中的 HC N生成 的 NC O更多地进行反 应 1 2 生成 NH, 而后转化 为 NO; 或者进行反应 1 5 和反应 1 6 直接生成 N O; 而不是进 行反应 1 7 生成 N2 O. 所以随着循环流化床床温的增加, 挥发份氮转化 为 N 2 O的比例降低, 转化为 N O的比例升高. 同时, 随 着循环流化床床温的增加 , N2 O的热分解反应 2 8 也 相应地增强 . 循环流化床燃料颗粒平均粒径为 mn l 级 , 平均床 温为 8 5 0℃ ~9 5 0℃ , 燃烧的半焦颗粒平均温度为 9 5 0 ℃ ~1 1 0 0℃ . 在此粒径和颗粒温度水平上 , 半焦颗粒 的燃烧为化学反应控制 , 据此可以认 为随着温度的升 高, 半焦颗粒表面的氧浓度降低, 导致焦炭氮转化为 N 2 O的比例降低的分析是缺乏理论依据的. 此外 , 循环流化 床床温的选择 主要是考虑石灰石 脱硫 的最佳温度在 1 0 5 0℃左右 , 考虑半焦颗粒的温 度 比循环流化床平均床温高 2 0 0℃左右, 因此 , 选取床 温为8 5 0℃. 床温的升高将导致脱硫效率的严重下降, 所以提高床温来降低 N 2 O最终排放量的方法是不可 取的. 另外, 床温升高会导致 N O最终排放量的增加. 3 . 2 循环流化床燃料性质 循环流化床燃料 的性质主要包括燃料的煤 阶和燃 料的粒径 2个方面. 研究表明_ 1 , 循环流化床燃煤过 程中焦炭氮生成的 N2 O的最终排放与煤阶有关 , 随着 煤阶的升高 , N2 O 和 N O 的最终排放量都增加, 但是 N 2 O的增加更加 明显. 例如【 , 烟煤燃烧产生的 N2 O 中 4 0 %~6 0 %来源于挥发份氮的氧化 , 而褐煤燃烧产 生的 N , O中 7 0 %~8 5 %来源 于挥发 份氮. 但也有学 者_ 2 认为, N 2 O的最终排放量与煤阶之间如此简单的 关联是不够严谨的. 燃料 的粒径越细 , 在脱挥发份 过程中产生 的挥发 份越多, 转移到挥发份中的燃料氮的比例就越大. 有学 者认为循 环流化床锅 炉 N 2 O 主要 来 自挥 发份氮 , 因 此 , 燃料的粒径越 细, 循环流化床锅炉 N 2 O的最终排 放量就越大. 但是循环流化床锅炉 N2 O的主要来源是 存在争议 的, 所以这样的分析是不能得到公认的. 但是 随着燃料的粒径的变大, 半焦燃烧时的温度越高, 循环 流化床锅炉 N2 O的最终排放量就越小. 3 . 3 过量空气 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 N 2 O最终排放 量的影响为广大学者所共识 , 随着过量空气系数 的增 加, 循环流化床锅炉 N O和 N 2 O的生成量从理论上讲 都将增加 , 而且 NO的增加幅度要大于 N 2 O的增加幅 度. 当然 , 实际上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 , 循环流化 床锅炉的燃烧状况和流动状况会发生改变 , 从而对循 环流化床锅炉 N O和 N 2 O 的最终排放量 的影响要结 合实际情况 , 详细具体分析 . 显然在不影响循环流化床 锅炉燃烧效率的情况下, 适当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 过量空气系数除了可以降低 N O和 N 2 O的最终排放 量外 , 还可以提高锅炉效率 , 是一个一举三得 的举措 , 3 . 4 矿物质催化作用 一 些无机矿物质对 N2 O消解还原反应具有催化 作用 , 其中 C a O和 F e 及其氧化物的催化作用最强, C a o作为石灰石灼烧分解的产物 , 作为循环流化 床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 的主要反应物 , 在循环流化床 锅炉炉膛和分离系统 中大量存在 . 研 究表 明_ 1 7 l , C a O 可以显著催化 N2 O的分解和 C O对 N 2 O的还原反应 ; 同时 C a O还可以催化生成 N2 O的主要挥发份氮 H C N 与水反应, 生成 N , 这个主要生成 N O 的挥发份氮 , 将进一步降低 N 2 O的最终排放量. 当然 C £ 【0的催化作用是受到 C a O的脱硫反应 的 限制的 , C a O与 S O 2 反应生成的脱硫产物 C a S O 4的分 子体积大于 C a O的分子体积 , 因此 , 会堵塞 C a O颗粒 的表面空 隙, 阻止颗粒 内部 的 C a O继续参 与脱 硫反 应 , 当然也停止了 C a O的催化作用. 文献报道【 J , F e对 CO与 N 2 O 的还原反应有较 强的催化作用 , 其原理是 F e 将 N2 O还 原为 N2 , 同时 自身被氧化为 F e 2 o 3 , 而后 CO 将 F e 2 o3 还原 为 F e . F e 被氧化为 F e 2 O3 的反应符合一维缩核反应模型, 反应 生成物 F e 2 O3 成松散“ 开花” 结构覆盖在未反应的 F e 核表面 , 这对于 内部的 F e 继续参与反应是有利的. 但是应该认识到 , 这样 的松散“ 开花” 结构 的磨耗 特性很好 ,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密相区内, 颗粒与颗粒 之间的摩擦碰撞将使这样的松散“ 开花” 结构磨耗成细 小的粉末 , 并随着烟气排出炉膛 . 如果这些粉末的粒径 小于分离器的分离粒径, 将造成催化剂的大量流失. 4结 论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温燃烧条件下, N 2 O主要来 源于燃料氮 , 其产生途径包括挥发份氮的均相反应和 半焦氮的多相反应. 均相反应 中 H C N是生成 N 2 O的 主要前驱体 . 生成 N 2 O 的多相反应链 比较复杂 , 迄今 的研究 也很不充 分. N2 O 的消解 反应主要 有均相 消 维普资讯 第2 期 王启民, 等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 N2 O的生成 、 消解与控制 1 1 1 解 、 多相消解和多相催化消解 . C O、 C对 N2 O有还原消 解反应, 其自身也会发生分解反应, F e和 C a O等多种 无机矿物质对 N, O的还原消解反应 和分解反应有催 化作用 . 床温 、 燃料 、 过量空气系数 和循环物料等诸 多 因素对循环流化床锅炉 N2 O 的最终排放浓度有影响 , 其中床温的影响最大, 因为 N 2 O 的生成与消解基本上 都处于反应控制阶段 参考文献 [1]周俊虎, 杨卫娟, 周志军, 等. 选择非催化还原过程 中的 N 2 0生成与排放[ J ] . 燃料化学学报, 2 0 0 5 1 3 9 1 9 5 . [ 2]姚荣奎, 禹仲举, 徐学武, 等. 大气中 N2 0的 G CE C D方 法和环境浓度及来源[ J ] . 环境化学, 1 9 9 4 1 2 22 9 . [ 3]王长科, 王跃思 , 郑循华, 等. 北京城市大气 N 2 0浓度及其 变化[ J ] . 中国环境科学, 2 0 0 3 5 5 5 7 5 6 0 . [ 4]沈来宏, 铃木善三. 流化床内焦炭对 N2 0和 N O生成与分 解的影响[ J ] . 环境科学学报, 2 0 0 0 4 4 3 9 4 4 4 . [ 5]周一工. 流化床燃烧中氧化亚氮形成机理研究概述 [ J ] . 江西能源 , 1 9 9 9 2 9 1 0 . [ 6]赵宗彬, 陈皓侃 , 李保庆. 流化床燃煤过程中氧化亚氮的 生成和还原机理[ J ] . 煤化工, 2 0 0 0 2 2 93 2 . [ 7]B o n n B , P e l z G, B a m n a n n H.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d e c o mpos i t io n o f N, 0 i n fl u i d i z e d b e d b o i l e r s [ J ] . F u e l , 1 9 9 5 2 1 6 5 1 71. [ 8]G l a r bor g P, J e n s e n A D, J o h n s son J E . F u e l n i t r o g e n c o n v e r s i o n i n s o l i d f u e l f i r e d s y s t e ms [ J ] . P r og E n e r g y C o mb u s t S c i , 2 0 0 3 2 8 9 1 1 3 . [ 9]刘煜, 江得厚. 流化床煤炭燃烧中N 2 0得排放与控制问 题[ J ] . 中国电力, 1 9 9 9 3 5 86 3 . [ 1 0 ]P e l s J R, Wo j t o w i c z M A, Mo u l i j n J A. R a n k d e p e n d e n c e o f N , O e mi s s i o n i n fl u i d i z e d b ed c o mb u s t i o n o f c o a l l J J . F u e l , 1 9 9 3 3 3 7 33 7 9. 【 1 1 ]S h e n B X, Mi t , L i u D C, e t a 1 . N 2 O n i ssi o n u n d e r fl u i d i z e d b e d comb u s t i o n con d i t i o n[ J ] . F u e l P r o c e s s T e c h n o l , 2 0 0 3 1 1 22 1 . [ 1 2 ]J o h n s son J E. F o r m a t io n a n d r edu c t i o n o f n i t r o g e n o x i d e s i n fl u i d i z e d b e d comb u s t io n [ J ] . F u e l , 1 9 9 4 9 1 3 9 81 4 1 5 . [ 1 3 ]D i e g oLF , L o n d o n oCA, Wa n gXS , e t a 1 . I n fl u e n c e o f o per a t i n g p a r a me t e rs o n NOx a n d N2 0 a x i a l p r o f i les i n a c i r c u l a t i n g fl u i d i z e d b e d c o mb u s t o r [ J ] . Fue l , 1 9 9 6 8 9 7 1 9 7 8 . 【 1 4 ]L o e f fl e r G, Wa r t h a C , Wi n t e r F, e t a 1 . S t u d y o n N 0 and N2 0 f o r ma t io n an d d est r u c t io n me c h a n i s ms i n a l a bo r a t o r ys c a l e fl u id i z e d b e d [ J ] . E n e r gy F u e l s , 2 0 0 2 5 1 0 2 4 1 0 3 2 . [ 1 5 ]L u Y, J a h k o l a A, Hi p p i n e n I , e t a 1 . T h e e mis s i o n s and con t rol o f NO x andN 2 Oi n p r e s s u ri z edfl u i d i z e d b e dcom b u s t io n [ J ] . F u d. 1 9 9 2 6 6 9 36 9 9 . [ 1 6 ]S c h a f e r S , Bon n B . Hy d r o l y s i s o f HC N a s an i mp o r t ant s t e p i n n i t r o g e n o x i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fl u i d i z e d c o mb u s t i o n [ J ] . F u e l , 2 0 0 0 7 9 1 2 3 9 1 2 4 6 . [ 1 7 ]周浩生, 陆继东, 周 琥. 燃煤 流化床中 C a O催化还原 N , 0机理研究[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0 0 2 1 1 2 1 1 5 . [ 1 8 ]周皓生, 陆继东 , 周琥, 等. 燃煤流化床燃烧过程 F e 及 其氧化物在 C O作用下对 N2 O/ NO转化成 N2的机理 [ J ]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0 0 1 1 4 4 4 7 . [ 1 9 ]J o P m s son J E.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r edu c t i o n o f n i t r o g e n o x i d es i n fl u i d i z e d b e d comb u s t i o n [ J ] . F u e l , 1 9 9 4 9 1 3 9 81 4 1 5 . 【 2 0 ]Ve r ma S S . P a r am e t r i c s t u d i es o n N 2 O f o r ma t io n and d e s t ruc t i o n mech a n i s ms [ J ] . E n e r g y C o n v e rs Ma n a g e , 2 0 0 2 1 3 1 7 3 7 1 7 4 6 . [ 2 1 ]谢建军, 杨学民, 张 磊 , 等. 循环流化床燃煤过程 NO、 N, 0和 S O 2的排放行为研究 [ J ] . 燃料化学学报, 2 0 0 6 2 1 5 11 5 8. Ge n e r a t i o n, d i g e s t i o n a nd c o n t r o l o f N2 0 i n c i r c u l a t i n g f l u i d i z e d b e d b o i l e r u s i n g c o a l WA N G Q i . mi n 1 , L I Y u a n , Y A N G H a i . r u i , L V J u n . f u 2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T h e r ma l P o w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e n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3 6 , Ch i n a ; 2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T h e r ma l P o w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o f M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T s i n g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4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Ex c e p t f o r a d v a n t a g e s t h a t c o mb u s t i o n e f f i c i e n c y i s s i mi l a r t o p u l v e ri z e d c o a l b o i l e r , c h e a p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e 一 口 u i p me n t , l o w o p e r a t i o n c o s t , r e l a t i v e l o w NOX e mi s s 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c i r c u l a t i n g fl u i d i z e d b e d bo i l e r h a s a f a t a l we a k n e ss, n a me l v, N2 0 e mi ssi o n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s h i g h e r t h a n p u l v e r i z e d c oa l bo i l e r . N2 0 n o t o n l y h a s t h e g r e e n h o u s e e f f e c t , b u t a l s o c a n d e s t r o y s t r o n g l y o z o n e i n s t r a t o s p h e r e , b ri n g o zo n e h o l e , f u r t h e r mo r e , i t i s s u p e r s t a b l e i n a t mo s p h e r e .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r u i t i n r e c e n t y ear s o n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g e n e r a t i o n p rin c i p l e , d i g e s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a n d r e d u c i n g e mi ssi o n meas u r es o f N2 O i n c i r c u l a t i n g flu i d i z e d b e d bo i l e r , g i v es mo r e r eason a b l e e x p l a n a t i o n for some r e d u c i n g e mi ssi o n meas u r e s , a n d a n a l y zes t h e r est r i c t i o n con d i t i o n for e v e r y r e d u c i n g e mi ssi o n me a s u r e , so a s t o o f f e r t h e o r e t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N2 0 e mi ssi o n c o n t r o l i n c i r c u l a t i o n f l u i d i zed bed bo i l e r wh i c h i s mo r e s u i t a b l e for f a c t . Ke y w o r d s C i r c u l a t i n g F l u i d i z e d B e d C F B ; N2 O; e mi ssi o n ; con t r o l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