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裂注浆技术在小康矿的应用.pdf
第 4 2卷第 5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5 2 0 2 0年5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M a y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2- 2 0 ; 责任编辑 陈鑫源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5 . 0 2 9 作者简介 艾俊友( 1 9 7 0 ) , 男, 辽宁西丰人, 高级工程师, 现任铁煤集团小康矿矿长。 引用格式 艾俊友. 劈裂注浆技术在小康矿的应用[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5 ) 1 4 4 1 4 8 . A i J u n y o u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s p l i t g r o u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X i a o k a n g M i n e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5 ) 1 4 4 1 4 8 . 劈裂注浆技术在小康矿的应用 艾俊友 ( 铁法煤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小康煤矿, 辽宁 调兵山 1 1 2 7 0 0 ) 摘要 针对小康矿回采巷道变形量大、 服务周期内多次翻修、 严重制约安全生产的状况, 小康矿通过在 S 2N5工作面回风巷应用劈裂注浆技术, 向围岩劈裂灌浆, 挤压加密围岩, 增加浆液与围岩的摩擦力及 浆液与锚杆( 锚索) 的握裹力, 提高围岩强度, 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实现了巷道不翻修的目的。 关键词 流变性软岩; 劈裂注浆; 加固技术; 支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 T U 7 5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5- 0 1 4 4- 0 5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s p l i t g r o u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nX i a o k a n gMi n e A i J u n y o u ( X i a o k a n gC o a l M i n e , T i e f aC o a l I n d u s t r y ( G r o u p )C o . , L t d . , D i a o b i n g s h a n 1 1 2 7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I nv i e wo f l a r g ed e f o r m a t i o no f m i n i n gr o a d w a yi nX i a o k a n g M i n e , t h e r e p e a t e dr e n o v a t i o n s i nt h e s e r v i c e c y c l e a n dt h e s e r i o u s r e s t r i c t i o no nt h es a f e t yo f 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s p l i t g r o u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nt h er e t u r na i r r o a d w a y o f S 2N5w o r k i n g f a c e i n X i a o k a n gM i n ec a ns p l i t g r o u t i n gt o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s q u e e z ea n dd e n s i f y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i n c r e a s et h ef r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s l u r r ya n d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t h eh o l d i n gf o r c eb e t w e e nt h es l u r r ya n dt h ea n c h o r ( a n c h o r c a b l e ) , i m p r o v et h es t r e n g t ho f t h e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a n da c h i e v eg o o ds u p p o r t i n ge f f e c t , a n dt h ep u r p o s eo f n or e n o v a t i o no f r o a d w a yw a s r e a l i z e d . K e y w o r d s r h e o l o g i c a l s o f t r o c k ; s p l i t g r o u t i n g ; r e i n f o r c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 s u p p o r t i n ge f f e c t 0 引言 关于软岩支护问题, 自 2 0世纪 8 0年代至今, 可 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1 3 ]。目前, 比较流行的软岩 变形破坏机理主要有[ 3 6 ] ①煤岩体中黏土性矿物成 分吸水膨胀。软岩中的黏土性矿物成分伊利石、 高 岭石和蒙脱石, 其内部存在电子结构、 能带结构缺 陷, 导致替代元素与被替代元素之间价电子数目的 差异, 使其产生负电性, 具有较强的水分子吸附能 力。巷道开挖后, 遇水、 遇风后引起软岩内部产生巨 大的膨胀能, 导致软岩破坏。②层状结构岩体引起 非对称大变形。岩体及岩层间泥质胶结的破碎结构 岩体, 是引起巷道围岩强度降低、 产生非对称大变形 破坏的主要原因。小康矿煤层顶底板的油页岩及粉 砂岩含泥质成分较高, 其强度衰减后, 巷道支护体除 承受松散岩体的重力, 还承受软岩的膨胀应力, 随着 时间增长围岩产生显著的流变, 导致围岩破坏失稳。 尤其是回采巷道变形量大, 翻修频繁, 长期困扰该矿 健康发展, 迫切需要新的支护技术提升软岩灾害治 理能力。 1 支护探索 小康矿为世界罕见的高应力、 强膨胀、 极软岩矿 井, 支护难度极大、 生产成本高, 一直制约矿井发展。 1 9 9 0 1 9 9 3年, 矿井回采巷道沿用铁法煤田传统的 支护方式, 巷道变形破坏严重, 失修率高达 9 7 1 %, 频繁翻修使煤矿生产处于半瘫痪状态。1 9 9 4 2 0 0 5 年, 该矿围绕软岩支护问题, 从巷道支护形式( 梯形 棚→三心拱形棚→半圆拱形棚→长环形棚→马蹄拱 形棚→圆形棚) , 支架材料( 2 5型钢→2 9型钢→2 9 型钢调质→3 6 U型钢) , 锚杆( 金属管缝式锚杆→螺 纹钢锚杆→等强螺纹钢锚杆) 等方面, 进行了一系 441 2 0 2 0年第 5期艾俊友 劈裂注浆技术在小康矿的应用 第 4 2卷 列的巷道支护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支护效果, 实现了 矿井稳产、 达产。但是, 支护材料消耗及翻修量仍然 较大,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导致矿井持续亏损。2 0 0 7 年, 该矿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在埋深 6 5 0m以下的 S 2S2运输巷试验了纵深立体支护技术, 采用“ 高强 预应力锚杆 + 锚索 + W型钢带 + 喷浆 + 拱形支架” 的复合支护方式, 试验工程量 5 0m 。但由于新型支 护架棚滞后、 围岩封闭效果不好等因素, 后经 S 2S2 工作面采动压检验, 支护效果不理想。2 0 1 2年以 来, 该矿应用“ 全断面 2 2m m 24 0 0m m全螺纹钢 等强锚杆 +全断面 2 8 6m m 73 0 0m m锚索 + 3 6 U型钢圆形支架 +壁后注混凝土支护” 联合支护 技术, 支护理念从研究如何“ 支” 的被动支护, 到积 极主动的“ 锚、 支” 联合支护,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基 本改变了软岩矿井巷道状况。但是对于服务期较 长、 赋存较深、 工程地质环境复杂的回采巷道, 仍然 需要翻修。 目前, 国内软岩支护形式大体可分为 2大类 ① 锚杆、 锚索、 钢架联合支护技术; ②围岩注浆加固支 护技术, 可分为化学注浆与水泥注浆[ 6 1 0 ]。围岩注 浆加固技术该矿没有尝试过。为此, 2 0 1 8年 3月 1 6 日, 该矿请来专业技术人员, 研究对软岩巷道进行 “ 高分子化学注浆加固” 。但通过实地考察以后, 该 公司技术人员认为 该矿煤岩层致密, 注浆困难, 在 该矿应用此技术没有把握, 注浆效果不理想, 达不到 技术要求。2 0 1 8年 4月 1 2日, 该矿又请来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 高强锚注支护技术” 应用研讨。该项 技术通过中空注浆锚杆、 锚索对围岩进行加固。但 在该矿工作面两巷注浆锚索封孔有困难, 且其核心 是锚索的全长锚固, 注浆量较少, 不能实现对流变性 软岩的整体加固。2 0 1 8年 5月, 经集团公司联系, 该矿前往鹤岗矿业鸟山煤矿学习考察注浆支护技术 应用情况。鸟山煤矿针对副井构造带及开拓巷道断 层破碎带, 应用新式灌浆专利配方、 机具和工艺及湿 式喷浆等工艺, 保证了马头门、 大巷等大型复杂软岩 巷道的围岩稳定性, 取消了原有的 3 6 U型钢拱棚支 护和钢管混凝土支护, 实现了无钢架支护、 无翻修, 对该矿具有示范、 借鉴作用与应用前景。2 0 1 8年 7 月, 经集团公司研究确定, 在该矿实施“ 流变性软岩 加固技术系列研究” 项目。2 0 1 8年 1 2月, 该矿与鹤 岗新智岩体加固技术研究所开展“ 流变性软岩劈裂 灌浆加固技术” 研究, 并在 S 2N5回风巷进行试验, 取 得了较好的围岩加固效果, 实现了巷道不翻修的目 的。 2 技术核心 劈裂灌浆技术通过向围岩劈裂灌浆, 挤压加密 围岩, 提高抗压强度, 增加浆液与围岩的摩擦力, 提 高围岩抗剪力, 增加浆液与锚杆( 锚索) 的握裹力, 实现全长锚固。其核心技术 ①可控灌浆料的配制 技术。配制的浆液水固化完整, 固化后没有剩余水 去恶化被加固岩体; 根据工程条件需要配制浆液, 实 现浆液的液态时间、 软塑时间以及终凝时间可控。 ②劈裂技术。由于软岩没有贯通裂隙, 劈裂技术是 将煤层或油页岩使用 8M P a 的注浆压力劈裂, 形成 贯通裂隙, 为软岩注浆提供通道, 浆液逐渐从注浆阻 力最小的裂隙向注浆阻力最大的裂隙扩展充填、 压 密围岩。③时控性灌浆工艺。通过注浆监控设备实 时控制灌浆浆液的压力、 流量及时态变化, 实现“ 注 得进, 留得住” 效果。最终目标是在巷道周圈 6m 深范围内围岩形成混凝土骨架网络、 压密围岩, 增加 围岩强度, 达到采动压影响时支护稳定, 服务期内巷 道安全畅通、 不翻修的目的。 3 施工工艺 劈裂灌浆施工分为 2步 ①承压盖板灌浆; ②劈 裂灌浆。劈裂灌浆在承压盖板灌浆结束 2 4h后进 行。承压盖板灌浆的目的是为劈裂软岩做好保护 层, 以保证劈裂时不漏浆; 同时也能起到阻止围岩与 外界的水气交换、 防治围岩风化破碎的目的。劈裂 灌浆的目的是利用注浆泵向软岩高压压注稠浆, 将 软岩沿层理、 弱面拉裂, 再通过浆液压密、 充填围岩。 承压盖板灌浆与劈裂灌浆二者基本工艺步骤相同, 只是在灌浆压力及技术标准上有所不同, 现将主要 施工工艺介绍如下。 施工工艺流程 承压盖板灌浆 试验段补喷→打 承压盖板灌浆孔→下注头→浆液配制→承压盖板灌 浆。待承压盖板形成 2 4h后, 开始劈裂灌浆 打劈 裂灌浆孔→下自制铁注头→浆液配制→劈裂灌浆。 灌浆系统如图 1所示。 3 1 钻孔布置 盖板灌浆孔 孔口均匀布置在巷道轮廓线上, 每 排平均布置 8个承压盖板灌浆孔( 图 2 ) , 开孔间距 1 8m , 钻孔排距 5 4m , 孔深 2 0m , 孔径 7 5m m 。 共布置 1 9排、 1 4 4个灌浆孔。 541 2 0 2 0年第 5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图 1 灌浆系统 F i g 1 G r o u t i n gs y s t e m 图 2 灌浆孔布置断面 F i g 2 L a y o u t s e c t i o no f g r o u t i n gh o l e 劈裂灌浆孔 每排平均布置 8个劈裂灌浆孔, 开 孔间距 1 8m , 钻孔排距5 4m , 孔深6 0m , 孔径7 5 m m 。共布置 1 7排、 1 3 6个灌浆孔。根据现场情况, 劈裂灌浆孔布置在承压盖板灌浆孔附近 0 5m( 图 1 ) 。盖板灌浆孔、 劈裂灌浆孔合计 2 8 0个。使用 M Q T 1 3 0 / 2 4型锚杆钻机打顶板及上帮钻孔, 使用 风煤钻打底脚及底板钻孔。 输浆注头 注头使用无缝钢管制作。注头长 1 m , 使用 7 2m m 7 5 0m m无缝钢管和 2 0m m 2 5 0m m无缝钢管焊接在一起制成, 注头的进浆端头 预留丝扣, 用于连接管路及接延灌浆管。灌浆自制 注头结构如图 3所示。 图 3 灌浆自制注头 F i g 3 G r o u t i n gh o me ma d ei n j e c t i o nh e a d 3 2 浆液配置 浆液水固比为 0 5 2 ∶ 1 , 水泥与外加剂为 0 9 2 ∶ 0 0 8 。使用 P O 5 2 5水泥。外加剂∶ 减水剂 2 0 %, 膨润土 0 4 %, 速凝剂 0 , 膨胀剂 5 . 0 %, 母剂 0 4 %。 在 J D W 5 0 0 S S 型水泥浆搅拌机中按比例加入 1 6 9 7 k g 水, 再加入 3 0 0k g 的 P O 5 2 5水泥及 2 6 1k g 灌 浆剂, 共 4 9 5 8k g 。之后启动搅拌机在 28 0 0r / m i n 的高速搅拌7m i n 后, 开始注浆。 注浆时, 以8 0 0~ 10 0 0r / m i n 的低速搅拌, 使浆液在持续低速搅拌状 态下, 直至灌浆结束。灌浆料物理力学性质见表 1 。 表 1 试验段灌浆浆液物理力学性质 T a b 1 P h y s i c a l a n dm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g r o u t i n g i nt e s t s e c t i o n 流动黏 度/ s 液态时 间/ m i n 软塑时 间/ m i n 硬塑时 间/ m i n 终凝时 间/ m i n 胀缩/ % 密度/ ( g c m- 3) 抗压强 度/ M P a 3 7 2 64 02 02 07 001 7 5> 3 0 641 2 0 2 0年第 5期艾俊友 劈裂注浆技术在小康矿的应用 第 4 2卷 3 3 承压盖板灌浆 承压盖板灌浆是在现有支护基础上为劈裂软岩 做好保护层, 以保证劈裂时不漏浆; 也能起到阻止围 岩与外界的水气交换、 防治围岩风化破碎的目的。 使用 Z B Y 5 0 / 7 1 1矿用液压注浆泵加压输送浆液, 由于浆液 4 0m i n 左右就会进入初凝状态, 每桶浆液 灌浆时间不得超过 4 0m i n 。灌浆压力 0 1~3 0 M P a , 发现巷道外壳喷体有漏浆处, 及时用堵漏剂封 堵。承压盖板灌浆结束标准 当灌浆压力达到 3 M P a , 流量为1L / m i n 以下, 且连续1m i n , 结束灌浆; 或以灌浆孔周围3m半径外四处漏浆为停止灌浆标 准。 3 4 劈裂灌浆 劈裂灌浆用高压注浆泵, 将软岩沿层理、 弱面拉 裂, 再通过向裂隙压注浆液, 进而压密围岩、 增加强 度。灌浆时搅拌桶应保持低速搅拌, 缓慢、 逐渐关闭 卸压截止阀提高灌浆压力, 灌浆流量及压力要由小 到大逐渐增加, 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发生浆液喷出现 象, 造成劈裂灌浆失败。应由专人时刻观察计算机 显示的数据, 随时控制卸压截止阀。由于灌浆压力 最大 8M P a , 现场人员注意灌浆管线回弹方向, 防止 伤人; 灌浆过程中, 使用堵漏剂对漏浆处随时进行封 堵。劈裂灌浆结束标准 当灌浆压力达到 8M P a 、 灌 浆流量为 1L / m i n 以下, 且连续 1m i n , 结束灌浆。 3 5 堵漏 渗浆 因浆液凝结较快, 渗浆时浆液会慢慢自动 凝固。冒浆 此时需用少许堵漏剂按水固比 0 3~ 0 4配比, 放在手掌心, 当掌心略微感觉到堵漏剂发 热时将堵漏剂抹在冒浆处即可堵漏。流浆 此时将 堵漏剂用纸包裹, 卷成与流浆处孔洞直径大小的一 个圆柱体, 将圆柱体塞入孔洞, 封堵 3~ 5m i n即可 堵漏。喷浆 此时需立即停止注浆, 待漏浆的程度降 为流浆状态时, 按封堵流浆状态的方法封堵。 3 6 灌浆监测 灌浆过程中分别在进浆管路上安装压力和流量 传感器, 对灌浆压力与浆液流量进行实时监测, 并可 通过调整回浆管路流量的方式控制灌浆压力, 实现 均压灌浆。时控性灌浆系统中各传感器数据均通过 K G J Z 1 2 7型灌浆监测主机( 图 4 ) 进行收集整理, 主 机屏幕实时显示监测数据, 对灌浆压力、 浆液流量、 浆液比例等进行监测、 储存。现场工人根据监测主 机显示, 通过调节回浆管路阀门, 控制灌浆压力、 流 量, 实现可控灌浆, 实现灌浆过程的“ 可视化、 数字 化” 。灌浆监测如图 4所示。 图 4 灌浆监测主机 F i g 4 G r o u t i n gmo n i t o r i n gh o s t 4 效果观测 2 0 1 9年 2月 2 1日, S 2N5回风巷三角点, 传统支 护条件下两帮底脚棚梁变形严重, 必须翻修, 才能保 证正常运输、 通风。2 0 1 9年 3月 2 8日, 灌浆加固段 S 2N5回风巷三角点, 两帮底脚棚梁无明显变形, 巷 道状态良好。据现场跟班人员观测, 未灌浆加固的 回风巷三角点, 区间内发生棚子“ 咔咔” 响动及喷体 弹落动力现象 1 3次/ 班, 而灌浆加固的回风巷三角 点仅发生 1次/ 班。 试验段钻孔取心检测表明, 试验段巷道最外层 与围岩之间 0 5m内, 形成了抗压强度大于 2 0M P a 的浆液与围岩胶结体, 主要成分为浆液。试验段巷 道 0 5~ 1 0m内, 已发生塑性破坏的工程围岩得到 了重新加固, 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的浆液与破碎煤 岩体胶结体。 5 经济效益分析 材料成本 该项试验采购 P O 5 2 5水泥 1 6 0t , 7 8 2万元; 外加剂 1 3 8t , 1 3 0 3万元; 堵漏剂 4t , 3 7 8万元; 配件等 3 1万元; 合计 2 7 7 3万元, 平均 材料成本 27 7 3元/ m 。人工成本 2 0 1 8年 1 2月 1 2 日开始施工至施工到 2 0 1 9年 3月 1 8日结束, 共计 9 7个班次, 每班次施工人员 6人, 设备维护 4人, 合 计 9 7 0人工。根据该矿 2 0 1 9年劳动定额管理办法 计算 人工费 5 3 4万元。 合计成本 3 3 0 7万元, 平均成本 33 0 7元/ m 。 现有支护形式巷道, 平均翻修材料成本 1 18 1 9 元/ m , 人工成本 60 0 0元/ m 。试验段1 0 0m , 按照减 少巷道翻修一遍计算, 翻修材料、 人工成本 1 78 1 9 元/ m , 灌浆材料、 人工成本 33 0 7元/ m , 可节省成本 741 2 0 2 0年第 5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1 45 1 2元/ m , 1 0 0m巷道可节省 1 4 5 1 2万元。 6 结论 该试验自 2 0 1 8年 1 2月末正式开工, 到 2 0 1 9年 3月末结束, 工期 3个月。共施工灌浆孔 2 8 0个, 其 中盖板灌浆孔 1 4 4个, 劈裂灌浆孔 1 3 6个。累计灌 浆 2 4 5 8t , 其中水泥 1 4 7 5t 、 外加剂 1 2 8t 。最大 单孔灌浆量 45 0 0k g , 最小灌浆量 1 0 0k g , 平均每米 巷道灌浆量 2 4 6t 。该试验应用劈裂灌浆加固技 术, 通过向围岩挤压、 充填稠浆, 构成混凝土骨架网 络, 提高围岩的容重、 抗拉力、 自稳力; 有效控制了软 岩巷道的轴向及径向变形, 实现了巷道变形量小、 不 需要翻修的目的, 取得了软岩支护技术新突破。此 次试验在该矿的成功应用, 大幅度降低了巷道翻修 成本、 工人劳动强度及安全隐患,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效益, 保障了安全稳定生产。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何满潮, 景海河, 孙晓明. 软岩工程地质力学研究进展[ J ] . 工 程地质学报, 2 0 0 0 ( 1 ) 4 6 6 2 . H e M a n c h a o , J i n gH a i h e , S u nX i a o m i n g .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o f s o f t r o c k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m e c h a n i c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y , 2 0 0 0 ( 1 ) 4 6 6 2 . [ 2 ] 何满潮. 深部软岩工程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J ] . 煤炭学报, 2 0 1 4 , 3 9 ( 8 ) 1 4 0 9 1 4 1 7 . H eM a n c h a o . 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a n dc h a l l e n g e so f d e e ps o f t r o c k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 .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C o a lS o c i e t y , 2 0 1 4 , 3 9 ( 8 ) 1 4 0 9 1 4 1 7 . [ 3 ] 何满潮, 黄福昌, 闫吉太. 世纪之交软岩工程技术现状与展望 [ M ]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1 9 9 9 . [ 4 ] 蔡美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 M ]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1 3 . [ 5 ] 何满潮, 钱七虎. 深部岩体力学基础[ 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 1 0 . [ 6 ] 钱鸣高, 石平五, 许家林.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M] . 徐州 中 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 0 1 0 . [ 7 ] 姜耀东, 赵毅鑫, 刘文岗, 等. 深部开采中巷道底鼓问题的研究 [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4 ( 1 4 ) 8 5 9 0 . J i a n gY a o d o n g , Z h a oY i x i n , L i uWe n g a n g , e t a l . R e s e a r c ho nf l o o r h e a v e o f r o a d w a y i nd e e pm i n i n g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4 ( 1 4 ) 8 5 9 0 . [ 8 ] 黄福昌. 充州矿区煤巷锚网支护技术[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 版社, 2 0 0 0 . [ 9 ] 何满潮, 谢和平, 彭苏萍, 等. 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 J ] . 岩石 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0 5 , 2 4 ( 1 6 ) 2 8 0 3 2 8 1 3 . H eM a n c h a o , X i eH e p i n g , P e n gS u p i n g , e t a l . S t u d yo n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i nd e e pm i n i n g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 M e c h a n i c s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5 , 2 4 ( 1 6 ) 2 8 0 3 2 8 1 3 . [ 1 0 ] 董方庭. 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M] . 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2 0 0 1 . ( 上接第 1 4 3页) [ 1 4 ] 孟庆安. 高瓦斯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关键技术[ J ] . 煤炭 科学技术, 2 0 1 8 , 4 6 ( S 2 ) 3 9 4 3 . M e n gQ i n g ′ a n . K e y t e c h n o l o g y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c o n t r o l i ng o b s i d e 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o f h i g hg a s s yw o r k i n gf a c e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8 , 4 6 ( S 2 ) 3 9 4 3 . [ 1 5 ] 孟庆安. 高瓦斯工作面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机理及其工程应用 [ J ] . 煤矿安全, 2 0 1 9 , 5 0 ( 2 ) 1 6 5 1 7 2 . M e n g Q i n g ′ a n . C o n t r o l m e c h a n i s m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o f g o b s i d e e n t r yi nah i g h l yg a s s yw o r k i n g f a c e a n d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 S a f e t y i nC o a l M i n e s , 2 0 1 9 , 5 0 ( 2 ) 1 6 5 1 7 2 . [ 1 6 ] 康红普, 牛多龙, 张镇, 等. 深部沿空留巷围岩变形特征与支护 技术[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0 , 2 9 ( 1 0 ) 1 9 7 7 1 9 8 7 . K a n gH o n g p u , N i uD u o l o n g , Z h a n g Z h e n , e t a l . D e f o r m 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a n ds u p p o r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o f g o b s i d e e n t r yr e t a i n i n g [ J ]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0 , 2 9 ( 1 0 ) 1 9 7 7 1 9 8 7 . [ 1 7 ] 李化敏. 沿空留巷顶板岩层控制设计[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 2 0 0 0 , 1 9 ( 5 ) 6 5 1 6 5 4 . L i H u a m i n . C o n t r o l d e s i g no f r o o f r o c k s f o r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r e t a i n i n g [ J ] . 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M e c h a n i c s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0 , 1 9 ( 5 ) 6 5 1 6 5 4 . [ 1 8 ] 石建军, 马念杰, 白忠胜. 沿空留巷顶板断裂位置分析及支护 技术[ J ]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3 , 4 1 ( 7 ) 3 5 3 7 , 4 2 . S h i J i a n j u n , M aN i a n j i e , B a i Z h o n g s h e n g . A n a l y s i so nr o o f b r o k e n l o c a t i o no f g a t e w a y r e t a i n e da l o n gg o a f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o f r o o f s u p p o r t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3 , 4 1 ( 7 ) 3 5 3 7 , 4 2 . [ 1 9 ] 李迎富, 华心祝, 蔡瑞春. 沿空留巷关键块的稳定性力学分析 及工程应用[ J ]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 0 1 2 , 2 9 ( 3 ) 3 5 7 3 6 4 . L i Y i n g f u , H u aX i n z h u , C a i R u i c h u n . M e c h a n i c sa n a l y s i so n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k e y b l o c ki nt h e g o b s i d e e n t r y r e t a i n i n g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M i n i n g &S a f e t y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2 , 2 9 ( 3 ) 3 5 7 3 6 4 . [ 2 0 ] 马念杰, 李季, 赵志强. 圆形巷道围岩偏应力场及塑性区分布 规律研究[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 0 1 5 , 4 4 ( 2 ) 2 0 6 2 1 3 . M aN i a n j i e , L iJ i , Z h a oZ h i q i a n g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d e v i a t o r i c s t r e s s f i e l da n dp l a s t i cz o n ei nc i r c u l a r r o a d w a y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5 , 4 4 ( 2 ) 2 0 6 2 1 3 . 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