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对生态保护环境的影响(1).pdf
31 Mine engineering 矿山工程 矿山开采对生态保护环境的影响 李 翠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 山东 青岛 266555) 摘 要 想要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 就难免会对矿区周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相应的破坏, 怎样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还 能够对生态环境进行良好的保护, 一直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以及采矿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矿产资源开采所 产生的污水问题, 井下排水工作引发地表塌陷问题, 采矿产生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土地资源被占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对 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根据实际问题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及恢复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以减少因矿山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 成的影响。 关键词 矿山开采 ; 生态环境 ;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TD8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 (2020) 09-0031-2 收稿日期 2020-05 作者简介 李翠, 女, 生于1986年, 河北邢台人, 本科, 工程师, 研究方向 地 质构造、 地质灾害分析与研究等。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也在 不断的提高。 例如草原建设, 天然林保护, 退田还湖, 退耕还林 还草等等, 生态建设项目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因矿产资源开 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然而我国大部分矿 企采用粗放开采方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来获取短暂的 经济利益。 这些企业, 目光短浅, 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 无视 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无视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性, 给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造成阻碍, 不能有效防止对 自然环境的破坏。 要想让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达到所制定的目标,必须要能够 本着 “保护优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工作核心,将生态保 护监管进行有效的强化, 最终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效果。 1 采矿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矿山开采所会造成的生态破坏情况全世界的情况基本差不 多, 大量的土方工程量, 众多的表层植被遭受破坏, 大范围地表 剥离、 挖填方。 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加剧, 给矿区附近的土地以及 生态环境造成的诸多严重的影响,并且由于矿区周围的生态环 境被改变, 给矿区的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现在较为常见的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1 矿山废水污染问题 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水,其中 包括了矿产资源的开采时所形成的矿坑水,洗矿环节蕴含了有 机或者无机药物成分, 露天矿、 尾矿, 矸石堆被地表水浸泡使得 内部成分分解而产生的废水、 矿区的生活废水等等。 以上这些不 同种类的矿山废水, 多数都没有经过相应的处理, 直接进行排放 对地表水间接或者直接造成了污染,影响到地下水以及周围农 田, 甚至会对农作物生长也造成影响。 结合国内的情况分析, 每 年矿产方面的废水排放量大约在三十六亿吨,而在这排放量中 能够符合国家所规定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少之又少,大量的废 水中都存有有危害的物质成分,而且废水中的悬浮物的比例大 幅度的高于我国有关固体 (液体) 废物的排放指标。 1.2 矿山排水工作致使灾害多发, 对地表造成破坏 部分矿区位于水文情况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地带。想要矿山 开采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 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排干工作, 对于 一些情况特殊的地区还需要进行强排深降工作,而这些工作会 导致各种地质灾害频发, 其中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是地面塌陷, 以我国北方地区的矿山开采为例进行分析,大多数的矿床的下 伏与上覆层都是石灰岩, 具有含水量丰富的特性, 区域内的地层 内部含水, 同时下伏层也是由众多的奥陶纪灰岩组成。 在这种地 质条件下进行采矿作业, 需要采用强排水技术, 会导致地层结构 中存在水头差, 使得矿床下部灰岩地区水压升高。 一些隔水层薄 弱构造不结实的区域出现突水情况。 另外, 因为排水作业, 导致 很多的矿区出现地表坍塌的情况, 对地表上的农田、 交通、 建筑 物等等造成严重的破坏。 一些地区, 因为矿区的排水作业, 使得 附近的地表水被清空, 浅层水资源一直不能进行恢复补充, 地表 植被无法存活, 一些严重的地区会出现土地沙化情况, 土地生存 条件变低。 1.3 土地的破坏与占用问题 矿山开采行业的工程建设会占用及破坏大量土地,如工业 广场、 厂房等、 用于矿产资源运输的铁路、 公路等交通等基础设 施。 矿山开采中固体垃圾排放所占用的土地。 1.4 导致地质灾害多发 国内的大部分的矿山经常会在在开发作业中发生崩塌、滑 坡以及边坡失衡的情况,发生严重的地质灾害会影响几十万立 方米甚至几百万立方米, 不但会使矿山开采工作暂停, 还会对周 围的建筑物造成破坏,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对周围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造成影响。 因矿产资源开发而产生的矿渣及尾矿堆放问题,不但会占 用土地面积, 对水土资源以及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以外, 还有可能 会引发塌方。 一些矿企乱采滥挖、 无序堆放, 将废弃矿渣堆放在 河床、 河口以及公路铁路周围, 遭受雨水冲刷后极有可能会引发 山体滑坡、 水土流失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各种废弃矿石被带 入到河流当中, 导致水库堵塞, 洪水难以排泄, 或者毁坏公路铁 路, 影响交通。 32 Mine engineering 矿山工程 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恢复工作的相关措施 2.1 以有关法律作为主要依据 我国的环保总局、国土有关负责的部门为了能够确保生态 保护与矿类资源的开采工作之间的协调关系。减少开采工作造 成的环境影响,将矿产开采的有效率进行提升,在2005年出台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5]109号) , 在国土资源系统增加了采矿项目的审批环节、 建设环节、 开采环 节以及结束后的整治环节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引导效果。 2.1.1 审批阶段 审批阶段是控制与防止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第一个环节,把 一切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采矿工作会被扼杀襁褓之中, 即为最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法。 禁止和限制开采 根据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 术政策 (以下简称 技术政策 ) 中的有关条文指出对矿产资源 开采的有关限制、禁止的规定,依法划分的自然保护区等等区 域,在铁路、国道、省道一定距离之内以及地质灾害频发区域, 严禁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工作。在一些自然条件比较脆弱的区 域, 进行采矿作业也要进行相应的制约。 开采工作需要遵守技术原则 在 技术政策 中要求有关矿 产资源开发必须能够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需要 重视持续性发展的 “污染物减量、 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 的有 关原则, 其中包括绿色采矿方法, 将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 到最低 ;采用各种节水施工手段,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情况 ;提 倡使用无废或少废的工艺方法,有效的降低废弃物的出产 ;矿 山开采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2.1.2 建设阶段 建设阶段是控制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重要 环节, 需要做好矿区现场相关规划, 将施工范围和废弃物堆放点 进行划分,尽可能的对原有地表植被以及土壤进行保护 ;工程 结束后针对临时占地区域,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土地复垦及地表 植被恢复工作。 2.1.3 运营阶段 整个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当中,开采环节给生态环境造成的 影响最大。 在有关污染排放的法律条文中规定, 在开采过程当中 要落实减量化、 再利用、 资源化的原则, 推动清洁开采。 要对固 体废物采用综合利用的方式, 使固体废物能够高效的回收利用。 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矿企实行环境保护相关措施。 同时, 在进行固 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中要本着依法治理的原则。在采矿生 产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及管理规定。矿产资源开 发过程中能够严格排放强度标准, 推动节能降耗, 落实清洁生产 同时依法进行审核 ;在废物处理过程中,能够强化控制污染预 防以及全程监控, 将生产者的责任延伸, 科学延长产业链, 加大 对有关废弃物的高效利用。矿产资源的开发运用一定要进行周 密的管理规划, 需要选择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 将矿产资 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矿山开采工作还要可 以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有效预防,对于已经造成的生 态环境破坏,矿企的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复原 工作。 2.1.4 关闭后的整治阶段 当完成矿资源的开采工作之后, 矿区内还存在众多隐患, 结 合有关治理原则。矿产监管单位一定要对矿企进行实时跟踪。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有关条文规定 有关企业想 要关闭矿山, 一定要出示矿山闭坑报告, 土地复垦利用、 环境保 护等相关资料,并按照国家规定报请审查批准。而当矿山关闭 后,有关矿企还需将废弃地复垦规划到矿山日常的生产以及管 理中。 如有可能存在污染现象的矿山废弃地, 不可用于农牧业生 产复垦。 将能够作为农牧业用地的矿山废弃地, 需要做好全方位 的评估管理。 对露天坑、 废石场等永久性的坡面进行加固处理, 避免水土流失以及滑坡、 风蚀扬尘现象的发生。 2.2 强化对于各种新兴技术的运用 从理论方面来分析,矿区的生态重建是结合景观生态学原 理, 从整体上对景观格局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微观上建立一个适 宜的生态环境条件 ; 现代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生 态环境的基础之上, 需要在矿区土地上建立生态平衡, 有利于生 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矿产资源的开采对于生态环境的损害 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伤害并非是不可逆的, 科学有效地进行 规划、整治和复垦工作可以对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补 救。 土地复垦是指在生产建设当中, 由于挖损、 塌陷、 压占情况 等造成的土地破坏进行整治处理,让这些土地都能够恢复到可 利用的状态。恢复后的土地,结合具体情况,可以作为农、林、 牧业用地, 有一些还可以作为建房、 游览、 娱乐用地。 现如今土 地复垦技术是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最为常见的手段,不管是在是 定义上, 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转变。 不单单是将破坏的土地恢复 到可利用状态, 还可以将矿区生态环境进行重建, 让生态环境的 各项指标可以达到矿山开采前的标准。 3 结语 结合实例分析,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引起 了社会广泛关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还需要加大力度进 行综合整治。而国内的环境保护法案还不够完善,各种有法不 依、 执法不严的情况依旧明显。 污染治理进程缓慢, 市场化程度 较低, 环境管理效率还有待提高, 监理能力较弱, 有关管理者必 须要明确责任, 勇于负责, 为矿企能够良好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恢 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 超 .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与 生 态 保 护 协 调 发 展 问 题 研 究 [J]. 智 能 城 市,2019,506114-115. [2] 时吉贺 . 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整治策略研究 [J]. 世界有色金 属,201909265267. [3] 郝向麟.石灰石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保护措施[J].中国非金属矿 工业导刊,20140458-59. [4] 齐国荣.小型露天矿开采的生态影响分析及环境保护对策[J].西部探矿工 程,2012,2402174-176. [5] 尹永焕.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 预防及治理[J].吉林地质,2011,3001143-146. [6] 张琪敏.石灰石矿山露天开采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及保护措施[J].海峡科 学,20160625-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