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pdf
第 48 卷第 5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Vol 48 No 5 2020 年5 月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2020 特约综述 袁 永1983ꎬ男ꎬ河南泌阳人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博士ꎮ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访问学者ꎬ中国煤炭学会会员、煤炭科学技 术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ꎬ兼任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江 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评专家ꎮ 主要从事智能采矿、卸压增透和灾害防控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ꎮ 提出了“基于 地质条件 CT 探测的采煤机预设轨迹+三机协同控制+视频监控干预”的智能化开采 模式ꎬ主要包括智能开采系统的立体化设计方法ꎬ智能开采辅助决策支持系统ꎬ复杂 条件煤层综采割煤轨迹与割煤速度调控方法ꎻ揭示了薄/ 极薄煤层卸压开采应力-渗 流-损伤耦合作用机制ꎬ提出了钻采卸压增透参数确定方法ꎬ拓展了二氧化碳预裂爆破提高坚硬煤层块煤率的 研究方向ꎻ提出了复杂条件煤层大采高综采/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ꎬ浅埋残留煤柱重复采动致 灾机理与预裂爆破防控方法ꎬ超长综采工作面双采煤机开采工艺和顶板控制技术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面上、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子课题 1 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项面上、青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 项以及企业联合攻关项目等30 余项ꎮ 出 版专著3 部ꎬ发表论文60 余篇ꎬ其中 SCI 检索20 篇、Ei 检索26 篇ꎬ授权发明专利17 项ꎮ 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项ꎬ其他省部级科 技进步三等奖6 项ꎮ 主讲采矿学智能采掘智能化开采等课程ꎬ获第三届全国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 赛一等奖 1 项ꎬ中国矿业大学多媒体课件一等奖和教学成果二等奖各 1 项ꎮ 移动扫码阅读 袁 永ꎬ屠世浩ꎬ陈忠顺ꎬ等.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ꎬ2020ꎬ4851-17. doi10 13199/ j cnki cst 2020 05 001 YUAN YongꎬTU ShihaoꎬCHEN Zhongshunꎬ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for thin coal seams[J].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ꎬ2020ꎬ4851-17 doi10 13199/ j cnki cst 2020 05 001 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袁 永1ꎬ2ꎬ3ꎬ屠世浩1ꎬ2ꎬ3ꎬ陈忠顺1ꎬ2ꎬ3ꎬ张 村4ꎬ王 沉5ꎬ王文苗1ꎬ2ꎬ3 1.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ꎬ江苏 徐州 221116ꎻ 2.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ꎬ江苏 徐州 221116ꎻ3.中国矿业大学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江苏 徐州 221116ꎻ 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ꎬ北京 100083ꎻ5. 贵州大学 矿业学院ꎬ贵州 贵阳 550025 收稿日期2020-02-25ꎻ责任编辑朱恩光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YFC0604701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404249ꎻ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BK20140201ꎻ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资助项目SKLCRSM19X07 作者简介袁 永1983ꎬ男ꎬ河南泌阳人ꎬ教授ꎬ博士生导师ꎬ博士ꎮ E-mailyy20062006@ 163.com 摘 要薄煤层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 20%ꎬ受狭小采掘空间等特殊条件制约ꎬ薄煤层开采效益 差、智能化水平低ꎬ产量仅占煤炭总产量的 10%ꎮ 基于薄煤层多样性赋存条件和提高工作面单产、卸 压效果与采出率的不同开采需求ꎬ将薄煤层开采的技术需求分为 3 类薄煤层长壁智能化综采、薄煤 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和薄煤层高采出率开采技术ꎮ 系统分析了我国薄煤层矿井开采设计、长壁综采 装备、智能化开采技术、半煤岩巷道掘进和极薄煤层开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ꎬ详细介绍了 3 类薄 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ꎬ具体包括①在长壁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方面ꎬ提出了放大采区面尺寸、 降低采掘高度的立体化设计方法ꎬ开发了薄煤层开采方法、设备配套等辅助决策专家系统ꎬ研制了大 功率、矮机身半煤岩快速掘进机及其支护机具和矮型化超长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ꎬ研发了“基于煤层 条件精准探测预设割煤轨迹+三机协同控制+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开采技术ꎻ②在高瓦斯薄煤层保护 1 2020 年第 5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8 卷 层智能化开采方面ꎬ揭示了卸压开采的应力-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机制ꎬ提出了长壁面极限卸压采厚 与钻采面卸压增透合理参数确定方法ꎬ研发了基于瓦斯浓度调控的智能割煤技术ꎻ③在提高薄煤层采 出率方面ꎬ研发极薄煤层的长壁综采自动化技术和五钻头自动换钻螺旋钻采煤机ꎬ开发了不同种类的 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ꎮ 提高薄煤层采掘装备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ꎬ构建智能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 理论与技术将是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ꎮ 关键词薄煤层ꎻ智能开采ꎻ增产ꎻ卸压增透ꎻ采出率 中图分类号TD823ꎻTD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2336202005-0001-17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for thin coal seams YUAN Yong1ꎬ2ꎬ3ꎬ TU Shihao1ꎬ2ꎬ3ꎬ CHEN Zhongshun1ꎬ2ꎬ3ꎬ ZHANG Cun4ꎬ WANG Chen5ꎬWANG Wenmiao1ꎬ2ꎬ3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Resources and Safe Mining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ꎬ Xuzhou 221116ꎬChinaꎻ 2.School of Mines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ꎬXuzhou 221116ꎬChinaꎻ3.Key Laboratory of Deep Coal Resource Min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ꎬXuzhou 221116ꎬChinaꎻ 4.School of Energy and Mining Engineeringꎬ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BeijingꎬBeijing 100083ꎬChinaꎻ 5.Mining CollegeꎬGuizhou UniversityꎬGuiyang 550025ꎬChina AbstractThin coal seams account for 20% of China’s total coal reserves.Due to restricting by special conditionsꎬsuch as narrow mining spaceꎬthin coal seam has poor mining efficiency and low intelligent levelꎬ thin coal seams output accounts for only 10% of total coal produc ̄ tion. Based on the diverse conditions of thin coal seams and the different mining needs to increase the unit productionꎬ pressure relief effect and production rate of the working faceꎬ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in seam mining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longwall intelligent comprehensive mining of thin seamsꎬ and protection of thin seams intelligent mining and thin coal seam high recovery rate mining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of research on mining design of thin coal seam minesꎬ longwall comprehensive mining equipmentꎬ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 ̄ gyꎬ semi-coal rock roadway mining and ultra-thin coal seam mining technology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ꎬ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ree types of thin coal seam mining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 detailꎬspecifically includes ①In terms of intelligent long-wall fully-mechanized mining faceꎬ a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method for enlarging the size of the mining area face and reducing the mining height is proposedꎬ and the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expert system such as the thin coal seam min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supporting was developedꎬa high- powerꎬ short-body semi-coal rock rapid heading machine and its supporting equipment ꎬ short-type ultra-long fully-mechanized mining face complete equipment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preset coal cutting trajectories based on coal seam conditions + three-machine coopera ̄ tive control + video monitoring”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were developedꎻ② In the intelligent mining of high gas and thin coal seam pro ̄ tective layersꎬ the stress-damage-seepage coupling mechanism of pressure relief mining was revealedꎬand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rea ̄ sonable parameters of the ultimate pressure relief thickness of the longwall and the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of the drill ̄ ing and production surface is put forward.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parameters of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in coal mining face and intelligent coal cut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gas concentration regulation were researchedꎻ③ In terms of improving thin coal seam recovery rateꎬ longwall fully-mechanized mining technology for ultra-thin coal seams and five-bit automatic drill-changing auger coal mining machine and the technology to keep lanes along thin seams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n coal seam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is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and its control accuracy of thin coal seam mining equipmentꎬ and building th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telligent min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thin coal seamꎻ intelligent miningꎻ increasing per-unit yieldꎻ pressure relief and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ꎻ recovery rate 0 引 言 2019 年我国煤炭产量 37.5 亿 tꎬ在一次能源消费 中的比例占 57.7%ꎬ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主体地位 的形势将长期存在ꎮ 截止到 2018 年ꎬ我国煤炭储量 1 388.19亿 tꎬ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 13.2%ꎬ却支撑着 世界 46.7%的产量ꎬ储采比仅为 38[1]ꎬ约为美国 365、俄罗斯364的 1/10ꎬ澳大利亚304的 1/8ꎬ 后备资源紧张ꎬ急需提高煤炭资源的采出率ꎮ 薄煤层广泛分布于我国 80 个矿区ꎬ共计 750 多 个煤层ꎬ工业储量丰富ꎬ可达 98.3 亿 tꎬ其中可采储 量约为 65 亿 tꎬ占全部可采储量的 20%左右[2-3]ꎮ 但是薄煤层的开采过程中ꎬ较大的劳动强度、极低的 机械化程度和经济效益ꎬ导致各类矿区普遍存在 “采厚弃薄”现象ꎬ造成了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与可 采储量极不协调ꎬ薄煤层产量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 10%左右[4]ꎬ安全高效开采薄煤层是提高煤炭资源 采出率的重要途径ꎮ 2 袁 永等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2020 年第 5 期 相较于中厚煤层和厚煤层ꎬ薄煤层开采有如下 特征①采掘空间狭小ꎬ设备运转空间有限ꎬ人员活 动区域小ꎬ且易受地质条件影响[5]ꎻ②薄煤层多作 为解放邻近高瓦斯煤层的首采保护层ꎬ地质条件不 清ꎬ探测要求高ꎻ③薄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快ꎬ半煤 岩回采巷道掘进速度慢ꎬ采掘接替紧张ꎻ④薄煤层工 作面作业环境差ꎬ远程监控和巡检困难ꎮ 因此ꎬ需研 发配套的智能开采技术ꎬ以此增加薄煤层开采的自 动化程度ꎬ降低开采成本ꎬ增加开采效益ꎮ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新的阶段和潮流是智能化开 采ꎬ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升级转型的必由之路[6]ꎬ目 前ꎬ我国煤矿仍处于智能化开采的初级阶段[7]ꎮ 薄煤 层的智能化开采是在绿色开采理念指导下ꎬ采用成套 智能化采煤装备和人工智能技术ꎬ实现工作面规模化 安全高效绿色开采ꎮ 由于我国薄煤层赋存条件的多 样性ꎬ其实现智能化开采难度较大ꎬ同时ꎬ各矿区由于 地质条件的差异ꎬ薄煤层开采技术也不尽相同ꎬ为此 笔者对不同类型薄煤层的开采技术需求进行了分析ꎬ 全面分析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现状ꎬ基于薄 煤层高效、安全和绿色等开采目标ꎬ从提高工作面单 产ꎬ提高低渗透率煤层群卸压效果与薄煤层采出率方 面ꎬ介绍了薄煤层长壁综采智能化、薄煤层保护层智 能开采与薄煤层提高采出率等技术的研究进展ꎬ并对 薄煤层智能开采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展望ꎬ研究成果 对推动我国薄煤层智能化开采具有一定借鉴作用ꎮ 1 薄煤层开采技术需求分类 虽然煤炭资源在能源消耗的占比有降低趋势ꎬ 但是其开采强度却愈发加强ꎬ煤炭资源也逐渐枯竭ꎬ 中东部及部分老矿区为均衡各矿井生产能力及延长 其服务年限、提高资源采出率及煤层群卸压开采的 需要等ꎬ许多矿区都面临薄煤层开采问题ꎬ亟需解决 薄煤层安全卸压、规模化智能开采和高采出率开采 等技术难题ꎮ 目前ꎬ薄煤层的常用机械化开采方法 有 4 种滚筒采煤机综采、刨煤机综采、连续采煤机 开采和螺旋钻采煤机开采方法ꎬ其中滚筒采煤机综 采是主流的机械化开采方法所占比例达 85%ꎮ 基于上述 4 种开采方法ꎬ对薄煤层安全绿色开采的 智能化开采技术进行研究ꎮ 基于薄煤层提高工作面单产、采出率和卸压效 果等不同开采需求ꎬ可将薄煤层开采技术分为 3 类 1薄煤层规模化智能开采技术ꎮ 随着我国部 分矿区的中厚及以上的煤层储量日趋减少ꎬ薄煤层 逐步成为这些矿井的主采煤层ꎬ提高工作面单产和 智能化水平是此类煤层条件矿区关注的重点ꎬ为此ꎬ 亟需研发长壁综采的成套智能化技术与装备ꎬ以实 现矿井高产高效的目标ꎮ 2薄煤层高效卸压开采技术ꎮ 在高瓦斯煤层 群开采过程中ꎬ先采瓦斯压力小、含量低、危险程 度低的薄煤层保护层ꎬ卸压上下被保护煤层的高 应力、解吸低透气性煤层吸附瓦斯ꎬ是一种有效的 煤层群安全开采技术ꎮ 针对此类煤层矿区ꎬ研究 的重点是提高煤层群卸压开采效果和首采薄煤层 的安全度ꎬ为此需要开发薄煤层高效卸压与高瓦 斯综采工作面智能开采技术ꎬ以实现高瓦斯煤层 群的安全开采ꎮ 3薄煤层稀缺煤种高采出率开采技术ꎮ 2012 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 理暂行规定要求高于其他煤种采出率 3%开采稀 缺煤种薄煤层采区采出率要求高于 88%ꎬ焦煤、 肥煤、无烟煤等稀缺煤种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矿区 薄煤层中ꎬ这些矿区出台了关于薄煤层的保护性开 采措施ꎬ如沙曲矿、七台河矿储量 11 亿 tꎬ平均煤 厚0.86 mꎬ是我国 3 大稀有煤种保护性开采煤田之 一ꎬ对边角煤块段及极薄煤层尽可能地开采干净ꎮ 2 薄煤层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2.1 矿井开采设计 1薄煤层采区面尺寸小ꎬ工作面产能低小 于 50 万 t/ a ꎬ规模化开采困难ꎮ 据不完全统计图 1ꎬ我国薄煤层采区走向长度主要分布在 1 000 图 1 部分煤矿薄煤层采区尺寸频度分布 Fig.1 Siz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in coal seam in some coal mines 3 2020 年第 5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8 卷 1 300 m约占 70%ꎬ倾向长度主要分布在 400 800 m占 71%ꎬ采区储量一般在 100150 万 tꎬ单 个采区一般布置 5 个以上工作面ꎬ单面储量不足 20 万 tꎬ万吨掘进率达到 100 m/ 万 t 以上图 1ꎻ薄煤 层工作面长度大部分小于 150 m占 76%ꎬ工作面 年产量多低于 50 万 t图 2ꎮ 图 2 部分薄煤层工作面长度和产能频度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working face length and production frequency in some thin coal seams 2“薄煤层、厚装备”现象普遍ꎬ导致产生大量 采矸ꎬ煤炭含矸率高、设备损耗严重ꎮ 通过对国内薄 煤层实际采掘情况调研可知图 3①半煤岩巷道 最低巷道掘进高度多分布在 2.22.6 m79.6%ꎬ与 薄煤层厚度1.3 m 以下相比ꎬ存在超高掘进的问 题ꎬ导致掘巷破岩率近 50%ꎻ②薄煤层工作面采高 多在1.1 m 以上ꎬ有的甚至超过1.5 m、破岩0.2 m 以 上ꎬ含矸率超过 20%ꎮ 为提高薄煤层工作面单产ꎬ 需综合考虑薄煤层矿井的开采设计和长壁综采成套 装备技术ꎬ放大采区面尺寸ꎬ研制成套的薄煤层 智能化开采技术与装备ꎮ 2.2 薄煤层长壁综采装备 薄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有 2 种开采方法滚筒 采煤机综采和刨煤机综采ꎬ包括 4 种核心的长壁综 采装备ꎬ滚筒采煤机、刨煤机、液压支架和刮板输 送机ꎮ 2.2.1 滚筒采煤机 国外将煤层厚度不大于 2.0 m 的煤层统称薄煤 层ꎬ7LS0 采煤机由美国 JOY 公司在 7LS1A 的基础 上推出ꎬ为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薄煤层采煤机ꎬ机 身高度为890 mmꎬ适应采高1.32.0 mꎬ总装机功率 图 3 部分薄煤层采掘工作面实际高度统计 Fig.3 Statistics of actual height of mining face in some thin coal seams 820 kWꎬ截割功率 2336 kWꎬ牵引功率 260 kWꎬ 质量 45 tꎬ 该 采 煤 机 降 低 机 身 高 度ꎬ 增 大 过 煤 空间[8]ꎮ 我国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研究适用于薄煤层 开采的滚筒采煤机ꎬ并于 70 80 年代开始自行研 制ꎮ 起步阶段ꎬ由于薄煤层滚筒采煤机综采技术套 用普通综采技术ꎬ导致出现了采高大、工作条件差、 破岩量大、采掘比大、掘进率高、采煤工作面接替困 难、设备移动困难等诸多问题ꎮ 自 90 年代以来ꎬ开 始研制的大功率、多电机驱动无链牵引的交变频调 速薄煤层滚筒采煤机ꎬ很好地解决了较硬薄煤层开 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ꎮ 此外ꎬ相配套的支架、输送机 等设备也随之兴起ꎬ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薄煤层综 合机械化采煤技术ꎮ 滚筒采煤机在截割薄煤层时效率高ꎬ能够很好 地适应薄煤层开采ꎮ 据不完全统计ꎬ适用于薄煤层 开采的滚筒采煤机机型达 67 种ꎬ但是最小采高在 0.8 m以下的采煤机仅有 6 种ꎬ仅占调研总数的 8.9%ꎬ可见适用于极薄煤层开采的采煤机种类依然 很少[5]ꎻ采高在 1.2 m 以上ꎬ装机功率在 600 kW 以 上分布于 200 800 kW的采煤机占调研总数的 38.8%图 4ꎬ大功率小型化的滚筒采煤机可供选 择的余地较小ꎬ其中装机功率最大的为鸡西煤矿机 械公司生产的 MG350/811 - WDꎬ 适用于 1. 00 1.98 m的综采工作面ꎬ能够满足硬煤的截割要求ꎬ并 4 袁 永等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2020 年第 5 期 成功应用于韩城桑树坪煤矿 4219 工作面ꎬ且在煤层 开采期间运行平稳ꎬ机况良好ꎮ 图 4 薄煤层滚筒采煤机参数信息统计 Fig.4 Statistics of parameters of thin coal seam drum shearer 2.2.2 刨煤机 德国为最先研究刨煤机的国家ꎬ刨煤机一经问 世便在薄煤层开采中快速得到应用及推广ꎬ并在波 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及南非矿井工作面中成功应 用ꎬ年产量达 200 万 t 以上的工作面ꎬ到目前为止ꎬ 波兰有 65 个ꎬ俄罗斯则高达 150 多个ꎮ 对于刨煤机 的使用ꎬ效率最高的是美国ꎬ薄煤层工作面年产量可 达 300 万 t 以上[9]ꎮ 波兰 Bogdanka 矿井 7/ VII/385 盘区工作面采用卡特彼勒公司 GH1600 型煤机系统ꎬ 刨煤机采用 2210/630 kW 发动机提供动力ꎬ2800 kW 的刮板输送机配备的智能 CST 驱动系统ꎬ工作面 支架配备 PMC-R 电液控制ꎮ 工作面于 2012 年 2 月 16 日以日单产 2.44 万 t 创造在同类刨煤机工作面的 日单产世界记录[10]ꎮ 刨煤机的发展方向为体积紧凑 型ꎬ着重提高刨煤机的可靠性、自动化以及刨煤能力ꎮ 我国引进刨煤机采煤系统ꎬ并应用于铁法煤业 集团的小青矿和晓南矿、山西焦煤集团马兰矿、晋煤 集团凤凰山矿ꎬ刨煤机功率除凤凰山矿为 2400 kW 外ꎬ其余均为 2315 kWꎮ 截止到 2011 年末ꎬ铁法煤 业集团利用刨煤机采落煤炭量已超过 1 000 万 tꎬ创 造了中国刨煤机产煤的新纪录[11]ꎮ 铁法煤业集团 小青矿 W2-712 工作面长度 212 mꎬ可推进长度 1 547 mꎬ煤层厚度 1.151.80 mꎬ煤层倾角 210ꎮ 工作面可采储量57.2 万 tꎬ设计月产量9.3 万 tꎬ可采 期 6. 2 个月ꎬ 工作面采用德国 DBT 公司 DBT - 98VE5.7N 全自动化刨煤机、PRT-GH-PF3/822 输 送机及计算机远程控制系统等装备ꎬ其他配套设备 由国内各生产厂家协助制造ꎬ液压支架型号为 ZY4800/06/16.5Dꎬ乳化液泵站型号为 BRW315/31.5ꎮ 在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煤厚 1.4 m 左右时ꎬ刨煤机综 采工艺的适应性较好[12]ꎮ 刨煤机受采高变化、国产化、破煤能力等因素制 约ꎬ在我国薄煤层开采中应用范围有限ꎮ 我国西部 鄂尔多斯等矿区赋存大量稳定坚硬的薄煤层ꎬ为刨 煤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天然有利条件ꎮ 中煤装备张 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 BH38/2400 型 全自动化变频拖动强力滑行刨煤机ꎬ在陕西南梁矿 业有限公司 203021薄煤层工作面ꎬ煤层厚度1.2 1.9 m、煤层倾角 13ꎬ煤层普氏系数 f=4 条件下ꎬ 实现了全国产化刨煤机工作面无人开采ꎬ平均日进 尺 4.8 mꎬ工作面月产 3.7 万 tꎮ 2.2.3 液压支架 通过对国内 49 种薄煤层液压支架的调研ꎬ发现 薄煤层液压支架具有如下特征[5]图 5最大工作 阻力可达 7 000 kNZY7000/09/18Dꎬ支撑范围 0.91.8 mꎬ最小支撑高度为 0.70.9 mꎮ 图 5 薄煤层液压支架参数信息统计 Fig.5 Parameter information statistics of hydraulic support in thin seam 陕西南梁矿业有限公司 203021工作面引进 液压支架ꎬ支护效果良好ꎮ 由图 5 得ꎬ工作阻力在 5 000 kN 以上的薄煤层液压支架种类仅占 8.2%ꎬ可 供选择的高工作阻力液压支架架型较少ꎬ难以满足 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开采的需求ꎻ整体来看ꎬ最小支 撑高度在 0.70.9 m 薄煤层液压支架架型相对丰 5 2020 年第 5 期煤 炭 科 学 技 术第 48 卷 富ꎬ占 69.4%ꎻ薄煤层液压支架支撑高度最小达到 0. 55 mZY2400/5.5/12ꎮ 薄煤层工作面规模化开 采ꎬ需要解决支架矮型化、大功率和快速移架等 问题ꎮ 2.2.4 刮板输送机 通过调研国内 51 种薄煤层刮板输送机图 6ꎬ 其输送能力能够满足年产量 10150 万 t 工作面运 输要求ꎬ为适应薄煤层智能开采需要ꎬ刮板输送机要 求高度低、具备实时监控和软启动功能ꎮ 图 6 薄煤层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统计[5] Fig.6 Statistics of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of thin coal seam scraper 2.3 薄煤层智能化开采 对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技术的研究ꎬ始于 19 世纪 90 年代ꎬ以美、英、德、澳等国家为代表ꎬ并取得了显 著成果ꎬ其中德国 DBT 公司成功研制了基于 PM3 电液控制系统的薄煤层全自动化综采系统ꎮ 美国 JOY 公司开发了基于计算机集成的薄煤层少人操作 切割系统[13]ꎮ 国外对于薄煤层智能化开采的整体 思路为钻探与掘进相结合描绘工作面煤层赋存特 征ꎬ陀螺仪获取采煤机三维坐标ꎬ进而实现自动化 割煤[14-15]ꎮ 在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技术的应用方面ꎬ我国取 得了卓有成效的尝试及试验ꎬ具有代表性的是2010 年由辽宁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的“薄 煤层刨煤机全自动化无人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模式 研究与应用” 项目ꎬ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一等奖ꎻ 2012 年ꎬ由中国矿业大学牵头的国家 863 计划主题 项目“薄煤层开采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启动ꎬ项目 以构建薄煤层机械化开采工艺技术体系ꎬ研制极薄 煤层钻式采煤机和小断面半煤岩掘进机ꎬ研发工作 面空间环境信息与开采设备工况信息采集、传输、监 测装置与系统以及采煤机智能运行、支架工况自动 调节、支架与刮板输送机自动推移和“三机”联动控 制系统ꎬ开发综采工作面瓦斯、顶板、粉尘灾害防治 等安全开采保障技术为研究目标ꎬ首次提出了“基 于地质条件 CT 探测的采煤机预设轨迹+三机协同 控制+视频监控干预”的智能化开采模式ꎬ并于 2015 年 9 月在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郭二庄煤矿成功开 展工业性试验ꎮ 2013 年ꎬ由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等完成 的“0.61.3 m 复杂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与 装备”项目ꎬ在滚筒采煤机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配 套的自动化装备ꎬ突破了大功率矮机身采煤机、大运 量矮槽帮刮板输送机、大伸缩比液压支架及无人自 动化控制关键技术ꎬ实现了 0.61.3 m 薄煤层安全 高效开采ꎮ 项目获得 2013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16]ꎮ 2014 年 24 月ꎬ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 1001 综采工作面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中厚较薄煤 层智 能 化 开 采 工 业 性 试 验ꎮ 该 工 作 面 倾 斜 长 235 mꎬ煤厚 1.12.3 mꎮ 实现了在地面调度室和监 控中心进行远程干预ꎬ采煤机记忆割煤等关键技术 大幅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ꎬ工作面作业人数由 9 人/ 班 缩减为 1 人/ 班ꎬ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ꎬ 减少人工费用可达 525 万元/ 年ꎮ 该工作面月产量 达 17.03 万 tꎬ年产量可达 200 万 t 以上ꎮ 1001 综采 工作面在探索工作面无人化、少人化和常态化应用 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4]ꎮ 2019 年ꎬ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山东枣庄组织召 开“全国煤矿薄煤层智能开采现场推进会”ꎬ王显 政[17]发表了“推进薄煤层智能开采为煤炭工业高质 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的讲话ꎬ认为薄煤层智能开采是 增加煤炭资源可采储量、推动煤炭绿色发展、促进煤 炭生产“机器换人”和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 求ꎬ极大地推动了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发展ꎮ 目前ꎬ智能化工作面开采以“工作面自动控制 为主ꎬ远程干预为辅”ꎻ并在煤厚稳定的薄煤层开采 中取得成功ꎬ实现了“无人跟机作业ꎬ有人安全值 守”ꎬ采煤时ꎬ采煤机主要为记忆割煤ꎬ液压支架自 动跟机支护ꎬ各设备配套感知ꎬ最后辅以视频监控和 人工调控ꎬ达到智能开采目的[14ꎬ 18]ꎬ但对复杂条件 煤层的适应性差ꎬ不能满足工作面自适应割煤和自 动找直等需要[19]ꎮ 由于煤岩界面识别技术进展缓 慢ꎬ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近期的研究重点将是在提 高远程干预无人化采煤工艺精度的基础上ꎬ研发工 作面精细探测技术ꎬ力求绘制精准的工作面动态导 航地图ꎬ并探讨巡检机器人代替人的巡检功能ꎮ 相 关研究获得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 能开采的安全技术与装备研发”等的支持[6]ꎮ 2.4 半煤岩巷道掘进 实现半煤岩巷道的快速掘进ꎬ是缓解薄煤层采 掘衔接ꎬ提高薄煤层开采产量、效益的关键之一ꎮ 目 6 袁 永等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2020 年第 5 期 前煤矿巷道快速掘进技术有综合机械化掘进、连续 采煤机掘进和掘锚一体化掘进 3 种[20]ꎮ 受限于薄 煤层半煤岩巷道断面尺寸ꎬ目前综合机械化掘进还 是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的常用方式[21]ꎮ 调研了国 内 20 多种薄煤层掘进机ꎬ机型主要有EBZ-132、 135、150A、160 等ꎬ其中以 EBZ-160 机型使用最多ꎮ 从截割高度来看ꎬ尽管型号和厂家不同ꎬ掘进机截割 功率最低为 50 kWꎬ最大功率为 260 kWꎮ 机身高度 分布在 1.62.0 m 的占掘进机种类的 55%ꎬ综掘机 实际最低截割高度都在 2.22.3 m 以上占72.3% 图 7ꎮ 因此ꎬ提高掘进机的截割能力、降低机身高 度是半煤岩巷道快速掘进的关键问题ꎮ 图 7 薄煤层掘进机机身高度、截割功率与最低截割高度统计 Fig.7 Statistics of body heightꎬ cutting power and minimum cutting height of thin coal seam road header 2.5 薄煤层短壁机械化开采 连续采煤机短壁开采技术在美国、澳大利亚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ꎮ F330 连续采煤机是 Fairchild In ̄ ternational 公司生产的ꎬ一次采宽可达 6.1 mꎬ该采煤 机成功应用于美国 Rosebud、Sterling 和 Four O 矿业 公司的薄煤层工作面的开采表 1ꎮ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ꎬ我国注重连续采煤机配 套设备的引进ꎬ连续采煤机在煤巷掘进及完成残留 表 1 美国薄煤层矿业公司采用连续采煤机进行房柱式 开采典型案例[22] Table 1 Typical examples of room-and-pillar mining using continuous coal miners in thin coal seam mining compan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煤矿 Rosebud Mining Company Sterling Mining Company Four O Coal Company 地点 Kittanningꎬ Pennsylvania North LimaꎬOhioHaysiꎬVirginia 煤层厚度/ m0.881.010.971.020.811.07 连续采煤机GE-Fairchild F330 GE-Fairchild F330 GE-Fairchild F330 连续运输系统4 节ꎬ6 节4 节ꎬ6 节4 节 盘区巷道布置3 巷ꎬ5 巷5 巷ꎬ7 巷5 巷 盘区采出率/ %58ꎬ4964ꎬ7258 每米进刀产量/ t7.57.97.4 生产能力/ 万 ta -1 55 5021 煤柱的回收和对煤田边角煤、条带煤的开采方面显 示了独特优势[23]ꎮ 以连续采煤机为核心的现代房 柱式采煤方法在我国神东、黄陵等浅埋深矿区得到 推广应用ꎬ取得了月产10 万 t、采出率达到80%的良 好效果ꎮ 近年来ꎬ为了进一步扩展连续采煤机短壁 开采技术的适用范围ꎬ以适应我国复杂多变的煤层 地质条件ꎬ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在山西中 煤东坡煤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连续 采煤机机械化开采示范工程ꎬ开创了东坡连采短壁 采煤法ꎬ简称“东坡采煤法” [24]ꎮ 但由于连续采煤 机开采方法存在采出率低、通风条件差等不足ꎬ在我 国薄煤层开采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