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压架分析与处理.pdf
收稿日期2020 02 10 作者简介张 超1994 - ꎬ男ꎬ山西垣曲人ꎬ助理工程师ꎬ从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工作ꎮ doi10. 3969/ j. issn. 1005 -2798. 2020. 05. 038 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压架分析与处理 张 超 大同煤矿集团 马道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ꎬ山西 大同 037100 摘 要针对某综放工作面发生端头支架压架问题ꎬ通过分析原因后采取了起底、补强支护、加强排水的措 施ꎬ有效控制了围岩继续变形ꎬ杜绝了端头架压架现象的发生ꎮ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ꎻ端头支架ꎻ压架处理 中图分类号TD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 2798202005 0091 02 综放工作面压架是一种常见的生产事故ꎬ发生 压架事故后ꎬ工作面支架立柱行程变小甚至为零ꎬ造 成支架前移困难ꎬ特别是端头支架发生压架后ꎬ与其 相连的转载机及搭接的胶带自移尾都无法前移ꎬ严 重制约着工作面的正常推进ꎬ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 成较大影响[1 -2]ꎮ 本文以大同煤矿集团某矿 8105 综放工作面为背景ꎬ详细介绍了该工作面发生端头 支架压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ꎬ以供同行参考ꎮ 1 工程概况 某矿 8105 综放工作面可采走向长 1 890 mꎬ倾 向长 235 mꎬ平均煤厚 9. 2 mꎬ煤层倾角为 3 9ꎬ工 作面头低尾高ꎬ头尾高差为 31 43 mꎬ盖山厚度为 628 710 mꎬ工作面采用两巷布置ꎬ即一进一回的通 风方式ꎬ主要巷道包括8105 胶带巷、8105 回风巷ꎮ 煤层顶底板岩性见表 1ꎮ 结合煤层和围岩的实际情 况ꎬ设计选用 ZF15000/27. 5/42D 型低位放顶煤液 压支架为中部支架ꎬ支架支撑高度为 2. 75 4. 2 mꎬ 中心距 1. 75 mꎬ工作阻力 15 000 kNꎬ支护强度 1. 23 MPaꎬ配套选择 ZFG13000/27. 5/42D 型低位放 顶煤过渡支架和 ZTZ20000/27. 5/42D 型端头支架ꎮ 表 1 煤层顶底板岩性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厚度/ m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 老顶砂岩K5 0 -14.25 3.19 灰白色中细砂岩ꎬ厚层状结 构ꎬ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ꎬ分 选性差ꎮ 直接顶 粉砂岩或 高岭泥岩 0 -14.71 6.38 浅灰色 - 黑色粉砂岩、泥岩ꎬ 工作面大部分区域构成煤层 的直接顶ꎮ 伪顶炭质泥岩 0 -0.5 0.30 黑色ꎬ局部发育 直接底 高岭质 泥岩 0.23 -4. 10 1.17 褐色ꎬ高岭质矿物含量较高 老底粗砂岩K4 0 -5.37 2.06 中细砂岩ꎬ以石英石长石ꎬ分 选性磨圆度好ꎬ斜波状层理ꎬ 层理面分面黑色条带ꎮ 2 端头支护 2. 1 永久支护 胶带巷道断面为矩形ꎬ断面规格为 5 500 mm 3 600 mmꎮ 巷道永久支护的形式为锚杆、锚索、W 钢 带和金属网联合支护ꎮ 顶板支护选用锚杆规格为 D20 mm 2 400 mmꎬ每排 6 根ꎬ间排距为 900 mm 800 mmꎻ锚索规格为 D21. 8 mm 9 000 mmꎬ每排 2 根ꎬ间排距为2 700 mm 2 400 mmꎻ两帮支护选用 锚杆规格为 D20 mm 2 400 mmꎬ每排 4 根ꎬ排间距 为 900 mm 800 mmꎻ角锚索规格为 D21. 8 mm 4 000 mmꎬ排距 2 400 mmꎻ角锚杆规格为 D20 mm 2 400 mmꎬ排距为 800 mmꎮ 2. 2 超前支护 胶带巷从工作面煤壁线向外 0 30 m 范围ꎬ 采 用“一梁两柱”的支护形式ꎬ排距3. 7 mꎬ柱距1. 1 mꎬ 单体柱型号为 DW45 - 250/110 Aꎬ花边梁长 4. 8 mꎮ 30 60 m 范围ꎬ在行人道靠胶带架侧支单 点柱ꎬ柱距 1. 1 mꎬ单体柱型号为 DW45 -250/110 Aꎬ花边梁长 1. 2 mꎮ 2. 3 端头支架支护 端头支架选择 ZTZ20000/27. 5/42D 型中置式 端头支架ꎬ两架为一组ꎬ宽度3. 3 mꎻ配套 ZTZ10000/ 27. 5/42D 中置式端头支架做为前端头支架ꎬ两架一 组ꎬ宽度 3. 3 mꎬ两组支架有效支护长度为 25 mꎮ 3 压架事故 3. 1 压架经过 当工作面推进至采位头 570 m/ 尾 557 m 时在 胶带巷超前 50 m 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达 2. 5 mꎬ 导致端头支架后半部上方顶板下沉、破碎情况严重ꎬ 煤柱侧支架倾斜ꎬ支架立柱行程低ꎬ具体如下 19 问问题题探探讨讨 总第 249 期 1 支架共 8 个立柱ꎬ分左右两侧ꎬ每侧 4 个ꎻ 现场测得活柱伸出量分别为煤柱侧从采空区侧往 外分别为 15 cm、22 cm、37 cm 和 56 cmꎻ采煤侧从 采空区侧往外分别为 10 cm、19 cm、24 cm 和33 cmꎮ 2 端头支架煤柱侧部分向工作面侧倾向近 25ꎮ 3 端头支架上部永久支护部分失效ꎬ导致破 碎的顶煤从支架间隙流下ꎮ 3. 2 其他现场情况 压架发生后对现场的其他条件进行查看ꎬ发现 工作面头低尾高ꎬ头尾高差 38 mꎬ采空区与工作面 积水全部流向端头ꎬ导致底板水煤泥多ꎬ支撑力差ꎻ 煤柱帮与转载机挡煤板之间充满碎煤ꎬ高度与挡煤 板平齐ꎻ工作面 40% 的支架初撑力不达标ꎻ超前段 顶板普遍发生离层下沉和底鼓ꎬ在转载机头部巷道 高度仅有 2. 6 mꎮ 这些情况与端头架压架相叠加ꎬ 对工作面的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首先是端头 支架易被压死ꎬ无法拉移支架ꎻ其次是支架立柱行程 低于 0. 4 mꎬ导致前后溜头过煤通道不畅ꎬ尤其是后 溜头ꎬ稍不注意即导致刮板损坏、刮板链断开ꎬ致使 放煤受限ꎬ造成大量资源浪费ꎻ最后不得不占用大量 有效生产时间进行事故处理ꎮ 4 原因分析 1 工作面胶带巷处于盘区的向斜轴部ꎬ受构 造应力影响ꎬ超前段承受压力大ꎮ 2 工作面为下山开采ꎬ胶带巷超前支护段承 受顶板压力较大ꎮ 3 工作面刚过完断层破碎区ꎬ40% 的支架初 撑力不达标ꎬ且头低尾高ꎬ导致工作面顶板整体压力 集中于头部ꎬ端头支架为最低点ꎬ受压较大ꎮ 4 采空区与工作面积水全部流向端头ꎬ导致 底板水煤泥多ꎬ由于底板岩性为泥岩ꎬ遇水软化ꎬ支 架及超前支护钻底现象严重ꎬ对顶板起不到有效支 撑作用ꎻ而且煤柱帮与转载机挡煤板之间充满煤泥ꎬ 增加了移架阻力ꎮ 5 采取措施 1 反复起底ꎮ 转载机头处巷道高度仅有 2. 6 mꎬ转载机头高 2. 9 mꎬ因此第一次起底需在胶 带自移机尾下方起底ꎬ否则转载机头无法通过ꎬ第二 次起底在胶带自移机尾后方起底ꎬ起底后保证巷道 高度不低于 4. 0 mꎬ因胶带巷顶底板移近原因ꎬ在胶 带自移机尾后方起底达到 4. 0 m 后ꎬ当该位置到了 前端头支架时ꎬ巷道高度又变成 2. 5 3. 1 mꎬ端头 支架最小支撑高度为 2. 75 mꎬ因此仍需要对前两次 起完底的位置进行重复起底ꎬ因此第三次起底在前 端头架前方起底ꎬ第四次起底在端头架前方起底ꎬ经 过四次反复起底才能保证工作面正常推进ꎬ因起底 工作量大ꎬ经常出现端头支架 4 号立柱无行程ꎬ一旦 端头支架被压死ꎬ即需停下来进行起底或者剪顶网 反复升降支架破碎顶煤ꎮ 2 补强顶板支护ꎮ 在胶带巷从转载机处向 外铺双层菱形金属网 + 三眼锚索梁ꎬ锚索规格为 D21. 8 mm 9 000 mmꎬ钢梁为 11 号工字钢ꎬ长 4. 8 mꎬ锚索梁排距 1. 6 mꎬ一直施工至停采线位置ꎮ 3 加强底板支护ꎮ 在胶带巷从转载机处向 外施工底板锚索ꎬ底板锚索呈三花布置ꎬ锚索规格为 D21. 8 mm 4 000 mmꎬ锚索间排距 2 500 mm 2 500 mmꎮ 4 加强超前单体支护ꎮ 将单体柱支设长度 延长至 100 mꎬ采取三梁三柱形式ꎬ给单体柱穿柱 鞋ꎮ 5 在超前 200 m 范围内低洼点开凿临时水 仓ꎬ加强排水ꎮ 6 应用效果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ꎬ超前支护段围岩变形得 到有效控制ꎬ端头支架的行程逐渐增大ꎬ在千斤顶的 作用下ꎬ煤柱侧端头支架恢复正常ꎬ使得工作面端头 支架能够继续前移ꎮ 7 结 语 通过这次端头支架压架处理ꎬ得出几条经验教 训 1 工作面巷道布置应避开构造应力ꎬ特备是 不能布置在向斜轴上ꎻ 2 当发现超前支护段巷道变形严重时ꎬ应提 前采取补强支护措施ꎻ 3 当巷道底板岩性为泥岩等遇水软化的岩 石时ꎬ一定要做好排水或防水工作ꎬ加强清理煤泥ꎬ 并且给单体柱穿鞋来预防钻底ꎬ必要时应该用混凝 土铺底ꎮ 参考文献 [1] 周江东. 综采工作面端头支护方式数值模拟研究[J]. 煤ꎬ2018ꎬ27829 -32. [2] 李勇强. 深部煤层工作面端头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J]. 煤ꎬ2018ꎬ27466 -67. [责任编辑路 方] 29 2020 年 5 月 张 超综放工作面端头支架压架分析与处理 第 29 卷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