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pdf
技术与市场技术应用 2 0 2 0 年第2 7 卷第5 期 煤矿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 潘从旺,李 垒,许召健 (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山东 济宁 2 7 3 5 0 0 ) 摘 要为做好综放工作面的防灭火工作, 介绍了南屯煤矿综放工作面工程概况, 提出了一系列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措 施,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防灭火措施, 能很好地防治工作面火灾, 可达到更好地保障矿井综采工作面安 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工作面;概况;防灭火;措施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8 5 5 4 . 2 0 2 0 . 0 5 . 0 6 5 引言 自然发火煤层, 尤其是运用综采放顶煤工艺进行开采的煤 层, 其采空区存在较多的浮煤, 若不能及时处理, 极易导致自燃 问题。为有效避免内因火灾的发生, 在开采过程中可采取注凝 胶、 注氮等措施, 以及运用赛福特 S F- 3高分子材料来封堵采 空区的沿空掘巷, 可有效避免内因火灾的产生。 工程概况 南屯煤矿井田, 东边起源为峄山断层, 西边临界为里彦区 和马家楼断层, 南部则与北宿井田相临, 北边接壤于东滩矿井。 东西距离 1 0 . 5k m , 南北则存在 5 . 2k m 的 宽 度, 共 计为 5 4 . 6k m 2。 该煤矿的设计公司为原华东煤炭基本建筑公司所设 计。井田的地质储量设计为 3 30 1 9 . 7万 t , 可开采的储量为 2 14 6 5 . 9 万 t 。煤层共有 7层, 3上, 3 、 1 6上、 1 7层整区具有稳 定的可采性, 6 、 1 5上、 1 8上层则只有局部可采。可采的煤层共 有 1 2 . 5 4m的厚度, 其中 3上、 3层煤总厚 8 . 5 6m , 煤层保持 3 ~ 1 5 的角度。该矿井的沼气浓度较低, 存在爆炸的风险, 各 个煤层之间都存在自然发火的迹象。 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措施 为有效避免内部火灾的发生, 南屯煤矿采用了采空区注 氮、 煤层注水等措施来实现防灭火目的。为了抑制自然发火的 发生及延伸, 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提出 了一些综放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2 1 建立监测监控和预测预报系统 1 ) 建立束管监测系统实施监测。在轨道顺槽采空区设置 一个单芯束管, 胶带顺槽应当在采空区回风隅角处设置一个单 芯束管, 并随着作业面的掘进不断向外推移, 与回风暗斜井束管 的主管路形成连接, 联接至监测室, 以完成 O 2, C O , C O2, N2等各 种气体的浓度进行严格监测, 促使防灭火工作得以正常展开。 2 ) 建立监测监控系统实施监测。在胶带顺槽 J S 2部位分 别安装 1台 C O 、 C H 4和温度传感器; 胶带顺槽与煤壁之间的距 离小于 1 0m处安装 1台 C H 4传感器; 回风隅角部位分别安装 1台氧气及一氧化碳传感器, 利用监测系统来传输相关数据, 使其传到调度指挥中心; 在回风隅角的关门柱处, 每班都需要 设置一氧化碳、 氧气及甲烷易携式报警仪, 这些仪器的负责人 为每班的班组长, 确保仪器可随时使用; 开展有效的人工监测, 运用相应的气体检测仪来抽取样本, 使用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 分析, 以此来检测自然发火的状况。人工采样点的设置 进风 及回风隅角、 回风巷 C O传感器、 1 0~ 6 0架范围架后取点 2个、 留设的束管及其他异常部位。 2 2 采取综合防灭火措施 1 ) 注氮体系。采用移动式膜分离制氮设备来制造氮气, 经 过 Φ1 0 8无缝钢管传输到作业面中, 每间隔 4h进行一次注 氮, 停止生产检修阶段需要 2 4h 注氮。 2 ) 注浆体系。在工业广场之内安装相应的注浆系统, 经过 Φ1 5 9和 Φ1 0 8无缝钢管分别传输到轨道顺槽的开门部位和 作业面, 依据监测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运用。 3 ) 喷洒阻化剂系统。采用移动式喷射泵来喷洒阻化剂, 并 经过 Φ1 3高压胶管传输到作业面, 每天都需要喷洒端头。 4 ) 安装防火门。分别在胶带及轨道的顺槽部位设置 1个 防火门。 5 ) 筑起隔离墙。在回采的过程中, 每间隔 5 0m就需要在 两顺槽筑起隔离墙, 避免顶板塌落之后三角形悬顶区域形成导 风通道。 2 3 终采和回撤期间的防灭火措施 1 ) 增强洒水。作业面应当延长至停采线 5 0m之后, 及时 有效地处理两顺槽端部的遗煤, 充分润湿粉碎煤体, 减小煤体 的氧化速率。 2 ) 强化观测。在进行停采及撤架的过程中, 应当对作业面 及采空区进行严格检测, 并及时校正 C O与温度传感器, 保证 灵敏度及可靠性。 3 ) 适当调节风量。停采之后, 应当对风量进行适当的调 整, 使其维持在 8 0 0m 3/ m i n左右, 随着支架回撤, 在成为掩护 架之后, 作业面应当采取轨道顺槽局部供风, 利用 Φ8 0 0m m 风筒联接至回撤部位。 4 ) 设置感温光缆。在两顺槽及停采线的切眼部位安装感 温光缆, 以实时监测温度变化。 5 ) 注入凝胶。在回撤支架的过程中, 作业面顶板塌落之后 应立即注入凝胶, 及时处理遗煤。 6 ) 筑造密闭墙。作业面在采取局扇供风之后, 需要永久封 闭运输顺槽部位的防火门。一旦完成回撤, 则需要立即永久封 闭上顺槽处的防火门。 2 4 密闭后采空区防灭火措施 1 ) 注氮。在封闭之后, 应及时注入氮气, 并确保压柱量维 持在 4 0 0m 2/ h 左右, 利用作业面轨道顺槽之内的防灭火管道 来进行压注, 当束管之内氧气的浓度降低到 3 %以下, 则需要 停止注入。 131 技术应用T E C H N O L O G YA N DMA R K E T V o l . 2 7 , N o . 5 , 2 0 2 0 2 ) 对气体进行有效监测。自封闭之后, 开始采集束管及密 闭内外的样品, 并开展有效的检测, 充分了解采空区内部气体 的变化状况, 同时对密闭内、 外形成的气压差进行分析。 3 ) 对温度实施严格监测。通过运用感温光缆及地面检测 设施来监测采空区的温度变化, 依据相关结果来采取针对性的 措施。 4 ) 涂刷封堵材料。通过将赛福特 S F- 3高分子材料喷涂 在采空区两侧的沿空掘巷及两顺槽的穿层部位, 以实现堵漏的 目的。 实施效果分析 3 1 回采期间效果分析 南屯煤矿在开展回采作业的过程中, 对采空区内的相关气体 进行分析, 发现未产生煤层自燃现象, 具备较好的防灭火效果。 3 2 密闭后采空区防灭火效果分析 南屯煤矿通过对密闭后采空区采取各个防灭火措施之后 的气体进行分析可知, 不存在煤层自燃问题, 具有较好的防灭 火作用。 3 3 喷涂封堵材料效果分析 南屯煤矿采空区在开展防灭火管理的过程中, 由于压力会 对其两侧的沿空掘巷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而导致煤岩柱出现裂 缝, 采空区出现漏风问题。在运用赛福特 S F- 3高分子材料进 行堵漏之后, 利用了感温光缆来监测温度的前后变化, 结果发 现, 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防灭火措施。 结语 通过在南屯煤矿多年防灭火工作实践, 以及结合自身的一 些防灭火知识,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综放工作面的防灭火工作, 必须充分重视以下几点。 1 ) 应创建起有效地监测监控及预报体系, 对采空区内煤层 发生的自燃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并依据监测的结果来进行预 报,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灭火。 2 ) 应通过应用喷洒阻化剂、 注入氮气等措施来开展防灭火 工作, 这样可有效避免采空区发生火灾事故。 3 ) 在采空区周围沿空掘巷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赛福特 S F- 3 高分子材料来进行堵漏, 并再次压制相应的惰性气体, 这 样可达到更好的防灭火效果。 参考文献 [ 1 ] 王伟, 胡海峰, 孙勇, 等. 地面预注浆技术在煤矿防灭火 中的应用[ J ] . 煤矿安全, 2 0 1 8 ( 1 0 ) 6 0- 6 3 . [ 2 ] 蒋成瑞. 复杂条件下易自燃煤层综合防灭火技术[ J ] . 煤 炭与化工, 2 0 1 7 ( 1 1 ) 9 0- 9 2 . [ 3 ] 朱金友. 加强防灭火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J ] . 内蒙古煤炭经济, 2 0 1 7 ( 1 2 ) 5 6- 5 8 . [ 4 ] 成洋, 李炜怿. 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中的抗干扰措施 研究[ J ] . 价值工程, 2 0 1 4 ( 3 5 ) 9 6- 9 8 . [ 5 ] 邢印, 庞浩磊. 煤矿防爆智能化局部通风机的研制[ J ] . 电气防爆, 2 0 1 6 ( 4 ) 2 2- 2 4 . 作者简介 潘从旺( 1 9 8 9- ) , 男, 山东临沂人, 学士, 助理工程师, 从事 矿山通防安全方面的工作。 ( 上接第 1 3 0页) 保支护工作具备一定的及时性, 并使围岩具备较强的自承力。 ②主动性的原则, 即在对该巷道进行支护时, 其主要运用较高 强度的锚杆/ 锚索, 利用其具有的主动性来强化围岩, 使其形成 一个完整的体系, 不断加强围岩的自承力。③有效性原则, 即 有效确保巷道的支护质量, 在进行锚杆/ 锚索支护之后确保其 可以达到预期的预紧力及锚固力, 对于失去效果的锚杆锚索应 当及时完善, 以保证整个支护体系维持较好的状态。④动态性 原则, 即要依据巷道所具有的地质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支护形 式, 并确保其具备一定的动态性, 并非单次就可完成, 因此应当 对围岩变形等进行严格的矿压监测, 实时采集数据, 并对各个 支护参数进行优化, 从而对围岩进行有效的控制。⑤可靠性原 则, 即采取优质的锚杆/ 锚索材料, 同时选择有效的支护参数, 提高一次成巷的支护质量, 减小返修率。 根据以上这些原则, 提出有效的支护方案, 以增强深部巷 道围岩的稳定性。 1 ) 首先, 通过将锚杆/ 锚索的形式与金属网进行结合来开 展支护, 确保巷道得到有效支护, 强化巷道表面的围岩, 从而使 围岩所具有的自承力得到完全发挥。通过大量的实践可知, 随 着巷道越来越深入的掘进, 其对支护体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 求, 且增强锚杆/ 锚索的支护强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 ) 深部巷道进行的支护工作需要采取具备较高强度及预 应力的锚杆/ 锚索结合金属网来实现, 特别是增强顶板的支护 效果, 避免其出现离层、 垮落等问题。 3 ) 对巷道的两帮开展高强度的支护工作, 通过运用锚杆/ 锚索等形式来进行支护, 确保两帮不会产生较大的位移。 4 ) 通过在帮角部位加设锚杆/ 锚索来避免巷道底鼓发生变 形问题。 5 ) 将锚杆/ 锚索的预紧力及锚固力进行增强, 促使巷道内 的支护系统具备较高的稳定性, 确保围岩的自承结构具备较高 的强度。 6 ) 对于巷道中所进行的矿压观测工作, 当围岩的地质、 施 工技艺等出现过大的变形时, 需要对支护工作的各个参数进行 适当调整。尤其是一些出现严重变形问题的区域, 应当针对各 个支护参数进行完善及加强, 以确保掘进工作的正常进行。 结语 在浅部巷道中, 其所采取的支护方式大多是依据围岩松动 圈来展开, 通过采取锚杆/ 锚索等各种形式来增强该松动圈的 高效性。而针对深部围岩来讲, 其所具备的地应力要明显高于 浅部, 因此其岩体所具有的流动性较大, 围岩将会发生各种形 式的变形, 导致巷道支护的难度不断提高。因此, 在明确巷道 支护的形式及参数时, 必须选择最佳的支护方式, 以严格控制 巷道在深部恶劣围岩状况下发生的变形故障。 参考文献 [ 1 ] 王明. 锚杆支护参数设计方法研究[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1 9 ( 1 0 ) 8 8- 9 0 . 作者简介 班志鹏( 1 9 8 8- ) , 男, 河南焦作人, 本科, 助理工程师, 现从 事巷道支护研究工作。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