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pdf
第5 2 卷 第 5 期 煤炭工程 C O A L ENGINEERING Vol. 52, No. 5 doi 10.11799/ce202005007 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蒋 煜1,王 磊2,涂亚楠2 1.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 西 大 同 037000; 2.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 京 100083 摘 要 总摘 要 总结了煤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 孔结构、表面特征、粒度分布、密度等) 以及水质( 组 分、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 对浆体特性( 浓度、流变性、粘度特性、稳定性等) 影响的研究进展;从 煤炭清洁加工利用与现代煤化工发展需求角度,分析了水煤浆技术发展的趋势,指出了废水制浆过 程中的先进技术与装备是重点研究方向,探讨了水煤浆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分析了水煤 浆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路线。 关键词水关键词水煤浆;制备技术;流变性;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Q531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1-0959202005-0027-06 Discussion on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al water slurry technology JIANG Yu1, WANG Lei2, TU Ya-nan2 1. Datong Coal Mine Group Co. , Ltd. , Datong 037000, China; 2. School of Chemic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fluences of particl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orous structur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density, and water quality, such as components, types and amounts of additives, on slurry properties including concentration, rheology, viscosity characteristics, stability, etc. , are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al clean processing utilization and modem coal chemical development dem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al water slurry technology,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the wastewater CWS preparation is a key research direction. The technical bottlenecks in CWS prepa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route of CWS technology is analyzed. Keywords coal water slurry; preparation technology; rheology; stability 水煤楽( coal water slurry, CWS是因 20 世纪 70 年代末石油危机而研发的一种煤代油燃料,一般使 用 6070的 煤 、3040的水和少量的添加剂 通过物理加工方法得到。水煤浆具有污染低、燃烧 效率高、可管道输送等优点m ,使之成为煤炭洁净 加工利用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经 过 3 0 多年的发展, 水煤浆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工业锅炉 燃烧及煤化工转化等多种领域。目前看,制浆设备 的大型化、低阶煤制浆及燃烧技术、大型水煤浆专 用锅炉及燃烧器的研究、水煤浆脱硫技术、工业废 水制浆、多喷嘴水煤桨气化炉等技术、装备的开发 应用是水煤浆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2]。 我国已是全球水煤浆产能最大、技术发展最完 备 、产业化最广泛的国家。据报道,燃料型水煤浆 的使用量已达到3000万。而随着我国现代煤 化工技术发展,以水煤浆气化炉作为主要工艺的煤 化工产业项目大量上马,到 2017年底,相应的气化 型水煤浆的年使用量已超过了 2 亿t[1]。随着我国推 动煤炭清洁加工与转化利用的力度不断增大以及现 代煤化工产业体系的迅猛发展,具有技术先进、安 收稿日期2019-07-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515042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51574251 作者简介蒋 煜 ( 1963) ,男,江苏洒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煤化工相关工艺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 CxhDT9 163. com。 通讯作者涂亚楠( 1984 , 男,山东潍坊人, 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煤浆制备技术、洁净煤技术,E-mail 201315 cumtb. edu. cn0 引用格式蒋 煜 ,王 磊 ,涂亚楠.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 煤炭工程,2020, 525 27-32. 27 专题论坛煤炭工程2020年 第 5 期 全性高、运行稳定、废水处置压力小、国产化程度 高等优势的水煤浆气化技术必然获得更大的推广应 用 ,水煤浆技术将具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1水煤浆技术研究进展 水煤浆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固相体积浓度的粗 悬浮体系。浆体特性( 浓度、流变性、拈度特性、稳 定性等) 与煤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 孔结构、表面特 征 、粒度分布、密度等) 以及水质( 组分、添加剂种 类及用量等) 密切相关,或者其他外加因素( 如温度 等) 对浆体特性也有影响。 1 . 1 煤质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1 . 1 煤质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 煤质因素对水煤浆可制浆浓度,流变性和稳定 性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分析特性、元素组成 特性、岩相组成特性、矿物组成特性等。张荣曾[ 3 ] 将中国17种煤的3 8 个不同的煤质因子作为考察对 象,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式得到了成浆性评价 指标D, 以及用此评价指标计算可制浆浓度C的方 法,见式( 1。 D 7. 5 - 0. 051HGI 0. 233Ma 0. 0257 x 〇2 C 77 - 1.2 x 1 式 ( 1中所需要的参数仅为哈氏可磨性指数 HGI、空气干燥基水分A/m l以及氧含量,即可通 过一般性的常规检测就可以利用式( 1进行成浆性 的预判,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分析成本。从式 1看,氧含量的影响是呈平方式的,因此对成浆 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尉迟唯等[4〃 ] 对 24种不同地区、不同变质程度 煤制成水煤浆的流变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多元 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碳含量、氧含量、各 种含氧官能团的数量和种类,以及灰成分的质量分 数等多个参数指标对水煤浆流变性的影响。通过其 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煤的灰分、孔体积、可溶矿物 离子溶出量以及煤颗粒表面电动电位等是影响水煤 浆流变特性的主要煤质因素。 水煤浆特性受煤岩显微组分的影响也较大。祁 威等[8]对镜煤、亮煤和暗煤的成浆性进行了试验研 究,发现镜质组含量的高低影响着表观粘度对制浆 浓度变化的敏感性,表现为镜质组高时,在高浓 度条件下粘度随浓度变化更为敏感,而低镜质组含 量时的规律恰好相反。 1 . 2 粒度分布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1 . 2 粒度分布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 水煤浆颗粒的粒度分布对流变性、稳定性和成 浆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通过合理的粒 度级配获得具有高堆积效率的水煤浆颗粒粒度分布 后 ,等 浓 度 下 的 流 变 性 将 变 好 ,表观粘度将下 降9M3]。这意味着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煤浆的制浆浓 度,而粘度不会超过工业应用的要求。当前,在实 验室中的大部分试验研究采用的级配方法是多粒度 分布物料相互混合。而工业生产中绝大多数采用单 磨机高浓度制浆工艺直接制备水煤浆,这种工艺主 要通过调整磨介的粗细比例来优化研磨出料的粒度 分布,从而使体系的空隙率降低,进而提高固体体 积浓度。朱雪丹[12]对神府煤样的粗细样品 分别单独制浆及级配制浆试验研究得出,当细煤粉 质 量 分 数 为 6070时 ,制备水煤浆的表观粘度 和静态稳定性达到最佳。 赵世永等[13]对采用不同级配技术对神府大柳 塔煤样进行成浆性试验研究发现,采用单磨机制备 的水煤浆浓度比较低,且要求粒度足够小时才具有 良好的稳定性;在双峰级配中,有一半以上的煤颗 粒粒度小于25pm时,制得的浆体的稳定性较好; 而在三峰级配中,所得到的浆体的稳定性都要比前 面单峰、双峰要好。陈松等[17]对淮南煤开展了级 配制浆试验研究,发现三峰级配使得成浆浓度提高 了 35,且 在 浓 度 相 近 时 ,相对于双峰级配的 粘度要更低,稳定性要更好。 段清兵等[15]则通过三峰分形级配提浓技术, 利用控制三种研磨物料的粒度分布和配比的方法, 大幅度提高了工业生产制备气化型水煤浆的浓度。 不同的煤,通过优化粒度分布的方法可以提高 制浆浓度的程度也不同。高志芳等[18]进行了一种 褐煤的提质制浆试验,着重比较了该煤提质前后, 在不同堆积效率下制备水煤浆的流变性变化趋势, 试验结果表明堆积效率对提质褐煤的影响更加明显。 余学海对六种典型的气化煤进行制浆试验研究 发现,采 用Rosin-Rammler粒度分布模型进行级配 优化要比Alfred模型更容易获得高堆积效率,且更 易在工程上应用。 利用级配技术提高成浆浓度的关键在于如何判 断已有粒度分布的颗粒是否具有良好的堆积效率。 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将粒度分布以一个数学方程加以 描述,而后通过计算或者试验的方法来确定堆积效 率或堆积效率最高时方程的特征参数。1\1等[20]基 于张荣曾的隔层堆积思想[3], 提出了一种评价水煤 浆体系堆积效果的指标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任一 28 2020年 第 5 期煤炭工程专题论坛 宽粒级连续分布物料的堆积效果评价。 1 . 3 添加剂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1 . 3 添加剂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 煤颗粒表面主要呈现疏水性的非极性结构,因 此在水中更易于聚并沉降。这就需要一定的表面改 性手段,以降低颗粒的聚并趋势。水煤浆体系中添 加量极少的分散剂对水煤浆性质的改善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分散剂都是双亲性分子。在水煤浆体系 中,其疏水端通过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等吸附于 煤的表面,而亲水端则伸展在水中[2|]。此外,亲水 端会束缚周边的水分子而形成水化膜,从而阻碍颗 粒的聚并,改善水煤浆的流变性[22_24]。尽管水煤浆 分散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但为了保证水 煤浆的长途运输,就必须要添加适量稳定剂。稳定 剂的作用主要是在水煤桨体系中形成空间网格结构, 从而大幅度增大颗粒间的空间阻隔,或者通过强化 水化膜的结构来避免颗粒的聚并沉降[25]。但无论哪 种方式,稳定剂的加人均不应显著影响水煤浆的正 常流动特性。 邹立壮等[ 2 6 _3 ] 系统研究了不同煤种与不同分 散剂的制浆效果,并建立了原煤亲水性和分散剂对 煤粒亲水改性程度的成浆经验模型。其中,低阶煤 制浆的稳定性受到煤质特性的影响较大,而高阶煤 则主要受到分散剂结构影响。只有当煤样和分散剂 间的匹配合理时,才可使颗粒得到充分分散,从而 获得粘度低、浓度高、稳定性好的水煤浆。此外, 他们还建立了利用流变曲线参数表示的水煤浆稳定 系数模型,可以描述不同流变特性水煤浆的静态稳 定性[3I M]。研究学者开展了多种分散剂的开发工 作 ,并主要集中在阴离子型分散剂上,如木质素 系[33]、萘系[34]、聚羧酸系[35]及腐殖酸系[36]等 从总的原则看,分散剂的分子结构对水煤浆的 流变性影响很大,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制备水煤浆时 应根据流变需求选择合理分子结构和组分的添加剂。 其中,对于易成桨煤种而言,更适宜选择分子量大 且空间立体结构较强的分散剂,从而形成较好的水 化膜结构;而难成浆性煤则更适宜选择分子量较小 的分散剂,以避免水化膜过厚影响制浆浓度。分散 剂分子改性可以在提高流变性的同时,提高稳定性。 如隋明伟等[37]以腐殖酸和丙烯酰胺、烯丙醇聚氧 乙烯醚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 合方法合成新型分散剂,与原来的腐殖酸进行对比 制浆试验,发现改性后的腐殖酸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能,对煤颗粒表面的润湿性、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 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浆体 的稳定性。 1 . 4 工业废水组分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1 . 4 工业废水组分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 工业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困扰行业发展的技术瓶 颈之一。由于水煤浆的雾化燃烧可以将大部分难降 解有机组分分解为易处理的小分子物质,同时可以 利用工业废水中污染组分的潜在热值,因此使用工 业废水与煤制备水煤浆理论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工业废水,尤其是煤化工废水中典型污染物组 分对浆体性质的影响显著。如木沙江等[38]探讨了 焦化废水中氨氮和乙二胺对水煤浆流变性的影响, 指出氨氮具有负面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水 煤浆的表观粘度有升高的趋势,流动性逐渐变差, 而稳定性越来越好,添加乙二胺则对水煤浆具有降 粘作用。同时木沙江等[39]也发现焦化废水中酚类 物质对制备水煤浆具有降粘作用。周国江等[40]研 究了蒸氨废水与煤泥制备的水煤浆的稳定性、流变 性和发热量,发现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组分对水煤浆 产生一定的分散稳定作用。Zhang等[41]通过向固体 浓度相近的神府烟煤浆中加人小分子有机物( 甲酸、 乙酸、甲醇、乙醇、乙二醇、乙醚和苯酚) ,研究其 对神府烟煤浆流动特性和结构特征的影响,指出在 有机物溶液浓度较低时,酸和醛对水煤浆的增粘效 果较明显;有机物溶液浓度较高时,醚对水煤浆的 增粘效果上升,酸的增粘效果下降。Wang等[42]究 了焦化废水与一种烟煤制备的废水煤浆的流变性和 稳定性,同时分别测定了烟煤在吸附焦化废水中几 种典型污染物组分前后煤表面接触角、Zeta电位、 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以及煤对污染物组分的平衡 吸附量,利用上述实验结果解释了废水煤浆性质的 变化。Tu等[43]研究了氨氮和萘系分散剂NNO在一 种内蒙古锡盟褐煤粉表面的单组分和竞争吸附特性, 从吸附反应对褐煤颗粒表面性质的改变这一角度解 释氨氮对制备的褐煤水煤浆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1 . 5 外加因素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1 . 5 外加因素对水煤浆特性的影响 外加因素主要指各种加工方法或者生产环境等 可能对水煤浆流变性造成影响的因素。如水煤浆生 产过程中,在球磨机内部因磨介和磨料的相互碰撞、 挤压和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使水煤浆的温度提高。 一般而言,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水煤浆的粘度。但 有数据表明,当温度超过60丈时,水煤浆的粘度反 而会提高[44]。此外,高强度剪切作用对水煤浆的粘 度也有所影响,表明水煤浆体系并不完全是时间独 29 专题论坛煤炭工程2020年 第 5 期 立性的流体[44]。 水煤浆温度过高或者受到过强的剪切作用时, 分散剂在煤表面吸附形成的水化膜会因为水分子内 能过大而离散,或直接被剪切作用撕裂破坏,从而 发生脱附现象,进而不再具有分散作用。温度对水 煤浆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柴志方等[ 4 5 ] 对不同温度下浆体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发现随着温度的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变差。究其 原因,则是温度升高后,水化膜中水分子因内能增 大而挣脱了束缚,造成空间位阻效应减弱。因此, 在进行水煤浆分散剂选择时,也应当注意分散剂与 煤特性间的匹配,以提高抗温变和抗剪切性能。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超声作用对水煤浆流变 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声波对煤颗粒具有强烈的分 散 、空化和扩孔作用,从而能将煤颗粒絮团破坏甚 至完全离散化,或可以将大颗粒击碎,或在管道内 壁 与 水 煤 浆 间 产 生 微 小 气 泡 而 降 低 流 动 阻 力 等[ 47]。超声作用主要影响体系中颗粒状态[48],超 声波的分散作用,可使体系中已形成的三维絮团结 构破裂,甚至完全离散化,而空化作用可以使体系 中大粒子破碎成小粒子等。这些作用均使水煤浆体 系的表观粒度发生下降,从而沉降速度变慢,使得 稳定性得到改善。 2水煤浆技术发展趋势 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 炭产业转型升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资源 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但也引发了环境污 染忧虑。尤其是化工安全环境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 谈化色变”和 “ 邻避效应”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 康发展。2016年 10月,国家工信部印发了 石化 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将推行清 洁生产、加强重点污染物治理等措施、提高本质安 全水平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到了新高度,对工 业废水处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49]。 煤化工废水复杂的组成和极高的污染物浓度是 其处理难度大的两大核心原因。目前在煤化工废水 中检测出的污染物种类已超过500种以上,且可生 物降解性差,生化处理难度极大[ 5 _53]。在煤化工生 产中实现废水循环消化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有效处 置方法之一。实现此过程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利用废 水替代清水制备水煤浆,从而可以利用水煤浆高效 30 燃烧或气化炉的高温反应环境,将难以处置的复杂 有机组分燃烧降解为结构简单、处置工艺更成熟的 气态无机分子,或通过高温转化方法制备为高附加 值产品[54 55]。从这个角度看,废水制备水煤浆技术 将是水煤浆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实际上,采用清 水制浆已逐渐不适宜于现代社会对环境、资源的要 求。尤其我国主要煤炭产区基本都处于缺水干旱地 区的情况下,大量采用清水作为制浆用水显然是不 合理的。煤化工是耗水量巨大的产业,发展废水制 浆技术不仅可以低成本的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减量 化 、无害化,而且对保护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更 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2017年 3 月,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工信部 联 合 发 布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 将废水制浆技术装备列为需要大力提升技术水平的 对象[56]。可见,废水制浆技术符合国家煤炭产业发 展战略需求,对促进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 重要意义。 3展 望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构建的水煤浆理论体系构 架将煤和液相割裂探讨,把固液两相特性过多归因 于固相因素,并简单地将静态条件下的理论应用于 动态反应的解释,缺少关键的相界面特性在静态向 动态转化时的递变过程理论,造成实践中缺少统一 的理论加以指导,导致实践过程中难以实现煤颗粒 物性、液相环境以及加工过程间的合理匹配。具体 存在的技术瓶颈主要包括动态环境中相界面组成 及微观力学结构的原位表征及其调控理论基础,粗 分散体系中颗粒聚并的演化过程表征及其调控理论 基础,大规模生产中煤颗粒物性、液相环境以及加 工过程参数间的协同匹配效应与调控理论,以及低 可磨性煤的高效研磨与粒度分布调控技术。 随着现代煤化工发展,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废水制浆技术是水煤浆技术 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废水制浆中,上述过程将变得 更为复杂、更难以控制。而无论是清水煤浆还是废 水煤浆,其本质上均是一种具有高固相体积浓度的 粗悬浮体系。因此,大规模废水制浆技术装备的发 展方向不仅在于如何提高磨机设备本身的效率和研 发适应恶劣废水环境的磨介和内衬材料结构,也在 于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中煤颗粒物性、液相特性以 及加工过程参数间的协同匹配与调控。 2020年 第 5 期煤炭工程 专题论坛 针对以上四项技术瓶颈,笔者认为水煤浆技术 的继续发展应着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 反应过程表征技术装备研究粗分散体系中 相界面构成及微观力学结构的原位表征技术装备, 直接观测静态及动态条件下相界面的演化过程。 2 相界面特性调控技术 .基于固液两相综合影 响理论,研究固相表面与液相组成间的分子级交互 作用规律及其对水煤浆宏观特性的影响机制,实现 相界面组成及微观力学结构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 调控。 3 大规模加工过程装备与工艺研究煤颗粒物 性 、液相环境以及加工过程参数间的协同匹配效应 与调控技术,研发基于固液两相综合影响的加工过 程装备与工艺,在保证规模化条件下,实现煤颗粒 物性、液相环境以及加工过程参数间的合理匹配。 4 低可磨性煤的大规模低能耗研磨装备与粒度 分布调控技术研究低可磨性煤研磨解离特征和优 化研磨装备技术,实现煤大规模低能耗快速研磨, 并同步实现煤粒度分布的优化调控。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段清兵,张胜局,段静.水煤浆制备与应用技术及发展展 望 [J] . 煤炭科学技术,2017, 451 205-213. [2] 徐志强,孙美洁,刘建强.水煤浆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 [J] . 煤炭工程,2014, 4610 65-67. [3] 张荣曾水煤浆制浆技术[M] .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 尉迟唯,李保庆,李 文 ,等.混合煤制浆对水煤浆性质的 影 响 [J] . 燃料化学学报,2004 1 31-36. [5] 尉迟唯,李保庆,李 文 ,等.煤质因素对水煤浆性质的影 响 [J] . 燃料化学学报,20072 146-154. [6] 尉迟唯,李保庆,李 文 ,等.煤孔结构特性对水煤浆性质 的影响分析[J] . 燃料化学学报,20061 5-9. [7] 尉迟唯,李保庆,李 文 ,等.中国不同变质程度煤制备水 煤浆的性质研究[J] . 燃料化学学报,2005 2 155-160. [8] 祁 威 ,舒新前,王祖讷,等.神府煤制水煤浆的研究 [J] . 煤炭科学技术,20037 34-35. [9] 刘尚利,孙海勇,段清兵,等.分级研磨级配制浆技术的研 究及应用[J] . 化学工程,2015, 431 61-64. [10] 徐志强,孙美洁,郑剑平,等.粒径分布对水焦浆性质的影 响 [J] . 燃料化学学报,2015, 438 940-946. [11] 杨 虓 ,王 楠 ,郑剑平,等.褐煤制浆中磨矿及多峰级配 的分形理论[J] . 煤炭技术,2015, 345 301-303. [12] 朱雪丹. 粒度级配对神府煤成浆性能的影响[J] . 洁净煤技 术,2014, 204 1-3. [13] 赵世永,张晋陶.粒度配比对神府煤水煤浆稳定性的影响 [J] . 煤炭工程,2006,38 12 88-90. [14] 段清兵,何国锋,陈 浩 ,等.神府煤水煤浆动态稳定性试 验研究[J] . 煤质技术,20151 53-57. [15] 段清兵,吕向阳,徐明磊,等三峰分形级配水煤浆提浓技 术研究[J] . 洁净煤技术,2018, 246〉 37-42. [16] 翟会会,徐梦涵,赵 辉 ,等.球磨预处理对水葫芦煤浆成 浆 性 和 流 变 性 的 影 响 [J ]煤炭转化,2014,373 50-54. [17] 陈 松 ,李寒旭,王群英.粒度级配对淮南煤成浆性能影响 的研究[J] .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3 58-60. [18] 高志芳.提质褐煤制浆及配煤成浆特性的研究[D] . 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2009. [19] 余学海.神华煤水煤浆成浆特性的优化方法、模型预测及改 性机理研究[D] . 杭州浙江大学,2008. [20] Tu Y, Xu Z, Wang W. for uating packing condition of particles in coal water slurry [ J ] . Powder Technology, 2015 281 121-128. [21] Rosen M. J ., Kunjappu J. T. 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 原著 第四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1-27. [22] 崔俊峰,王 俊 ,段文杰,等.木质素基水煤浆分散剂的合 成与性能[C] //河南省化学会. 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 术年会摘要集.河南新乡,2018 326. [23] 吕向阳. 高浓度低阶煤水煤浆添加剂的筛选及应用[J] . 洁 净煤技术,2018 , 244 54-59. [24] 商宽祥,夏 吴 ,徐建民,等.水煤浆添加剂技术探讨 [J] . 化肥设计,2017, 555 1-4. [25] 刘铭.工业废水制备水煤浆的研究进展[J] . 煤炭技术, 2018, 3711 354-356. [26] 邹立壮,朱书全.不同分散剂对煤成浆性的促进作用[J]. 煤炭学报,20036 636-640. [27] 邹立壮,朱书全.不同水煤浆添加剂与煤之间的相互作用规 律( II 复合煤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对CWM表观黏度的影响 [J] . 化工学报,20045 775-782. [28] 邹立壮,朱书全,王晓玲,等.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的相 互作用W木质素磺酸钠对煤的成浆性与水煤浆流变特性的影 响 [J] . 应用化学,20055 479-483. [29] 邹立壮,朱书全,王晓玲,等.不同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X分散剂在煤粒表面上的吸附作用特征 [J] . 燃料化学学报,20061 10-14. [30] 邹立壮,朱书全,王晓玲,等.不同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XI分散剂改性煤粒的界面性质及其对 CWS性质的影响[J] . 燃料化学学报,20062 160-165. [31] 邹立壮,朱书全,王晓玲,等.不同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 的相互作用规律研究( VI分散剂对水煤浆静态稳定性的影 响 [J] . 煤炭转化,20052 42-47. [32] 邹立壮,朱书全,王晓玲.不同水煤浆分散剂与煤之间的相 互作用规律研究V. 煤在分散剂水溶液中的溶出离子及其对 CWS性质的影响[J] . 燃料化学学报,20044 400-406. [33] 杨 纯 ,陈 慧 ,徐莹璐,等.木质素系水煤浆分散剂的制 备与试验评价[J] . 洁净煤技术,2018, 243 19-23. [34] 孙美洁,涂亚楠,柳明仪,等.萘系分散剂与褐煤之间的相 31 专题论坛煤炭工程2020年 第 5 期 互作用规律研究[门.煤炭技术,2015, 343 276-278. [35] 朱雪丹,张光华.聚竣酸系分散剂合成单体对水煤浆性能的 影 响 [J] . 煤炭科学技术,2010, 387 122-125. [36] 吴 江 ,张光华,张万斌,等.新型腐殖酸分散剂及其对水 煤浆的分散性能研究[J ] . 应用化工,2018,4712 2638-2642. [37] 隋明炜,沈一丁,赖小娟,等.大分子改性腐殖酸系水煤浆 分散剂的合成[J] . 煤炭技术,2018, 375 303-305. [38] 木沙江,朱书全,王海锋,等.焦化废水中氨氮对水煤浆流 变性影响的研究[J] . 洁净煤技术,2005,114 71-74. [39] 木沙江,朱书全,王海锋,等.焦化废水中酚对水煤浆流变 性能的影响[J] . 煤炭科学技术,2005, 3312 45-47. [40] 周国江,王彦彪.焦化废水制备的煤泥水煤浆的成浆性 [J] .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0, 201 18-22. [41 ] Zhang J , Zhao H , Wang C , et al. Influence of Small Oxygen- Containing Organic Molecules on the Rheology of the Coal Water Slurry [J]. Energy Fuels, 2016 acs. energyfuels. 6b00703. [42] Wang R, Ma Q, Ye X, et al. Preparing coal slurr from coking wastewater to achieve resource utilization Slurrying mechanism of coking wastewater - coal slurry [ J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650 1678-1687. [43] Tu Y, Feng P, Ren Y, et al. Adsorption of ammonia nitrogen on lignite and its influence on coal water slurry preparation [ J ]. Fuel, 2019238 34-43. [44] 但 盼 ,邱学育,周明松.温度及剪切时间对水煤浆表观黏 度及流变性影响[J] . 煤炭科学技术,20086 103-106. [45] 柴志方,张瑞杰,姬文心,等.温度对水煤浆稳定性影响的 研 究 [J]矿业科学学报,2018, 34 392-397. [46] 李永昕,吉文欣.超声辐照前后水煤浆浆体的动电势变化研 究 [J] . 燃料化学学报,20026 559-562. [47] 程 军 ,周俊虎,李艳昌,等.超声辐照对水煤浆流阻和制 浆性能的影响规律[J ] .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8 6 998-1004. [48] 崔广文,朱书全,戚家伟,等.超声辐照强化水煤浆性能的 试验研究[J] . 中国煤炭,2005 1 57-59. [49] 国家工信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Z]. 2016. [50] 徐荣华,武恒平,贺润升,等.焦化废水中不同极性组分的 光谱分析及可生物降解特性[j ] . 环境科学学报,2016 3 900-906. [51] 张万辉,韦朝海,晏 波 ,等.焦化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组 分的特征分析[J] . 环境化学,20125 702-707. [52] 张万辉,韦朝海,吴超飞,等.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识别、 污染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降解[J ] . 环境化学, 201210 1480-1486. [53] Ren Y, Wei C, Wu C,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king wastewater [ J ].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07, 277 1094-1100. [54] 汪 逸 ,向 轶 ,王金胜,等.利用有机工业废水制备水煤 浆 的 成 浆 特 性 研 究 进 展 [J ] . 煤炭工程,201712 162-164. [55] 茅 勰 ,郑福尔,刘剑锋,等.工业污泥废水水煤浆成浆性 的研究[J] . 山东化工,201412 19卜193. [5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 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 布局方案的通知[Z]. 2017. 责 任 编 辑 杨 蚊 洋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