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槽波在双柳煤矿探测采空区边界的应用.pdf
第 4 2卷第 6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6 2 0 2 0年6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J u n .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2- 0 1 ; 责任编辑 陈朋磊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6 . 0 1 7 作者简介 王海波( 1 9 8 0 ) , 男, 山西运城人, 高级工程师, 工程硕士, 主要从事矿井技术管理工作, 现任汾西矿业集团公司双柳煤矿总工程师。 通讯作者 窦文武( 1 9 8 2 ) , 男, 山西武乡人, 地测工程师, 硕士, 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探、 水文地质勘查、 地测防治水等相关工作。 引用格式 王海波, 窦文武, 魏著霖. 反射槽波在双柳煤矿探测采空区边界的应用[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6 ) 7 7 8 1 , 8 9 . Wa n gH a i b o , D o uWe n w u , We i Z h u l i n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r e f l e c t e dt r o u g hw a v e s t o d e t e c t b o u n d a r y o f g o a f i nS h u a n g l i uC o a l M i n e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6 ) 7 7 8 1 , 8 9 . 反射槽波在双柳煤矿探测采空区 边界的应用 王海波1, 窦文武2, 魏著霖3 ( 1 .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双柳煤矿, 山西 柳林 0 3 3 3 0 0 ; 2 . 山西晋煤集团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 晋城 0 4 8 0 0 6 ; 3 . 山西三晋华易矿井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0 ) 摘要 老窑采空区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危险隐患, 为了查清老窑破坏区边界, 防止危险事故发 生, 利用矿井槽波地震反射探测技术对疑似采空区域进行远距离探测。通过对已知采空区进行槽波 试验, 分析出槽波对采空区反映的频谱特征, 形成辨识采空区边界范围的判断依据, 然后有针对性地 探测疑似区域。研究结果表明 山西省河东煤田双柳矿 3 ( 4 ) 号煤层槽波的频散特征明显, 正常煤体 的槽波主频集中于1 0 0 ~ 2 0 0H z , 速度在10 0 0m/ s 左右; 而采空区槽波能量微弱且不连续, 横波的能 量超过槽波, 整体杂乱无章; 采空区槽波主频区间较正常煤体略高, 速度略低。 关键词 河东煤田; 采空区; 反射槽波; 频散分析; 艾里相; 观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 T D 1 6 3 ; P 6 3 1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6- 0 0 7 7- 0 5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r e f l e c t e dt r o u g hw a v e s t od e t e c t b o u n d a r yo f g o a f i nS h u a n g l i uC o a l Mi n e Wa n gH a i b o 1, D o uWe n w u2, We i Z h u l i n3 ( 1 . S h u a n g l i uC o a l M i n e , S h a n x i F e n x i M i n i n gG r o u pC o . , L t d . , L i u l i n 0 3 3 3 0 0 , C h i n a ; 2 . S h a n x i J i n c h e n gA n t h r a c i t e M i n i n gG r o u pT e c h n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o . , L t d . , J i n c h e n g 0 4 8 0 0 6 , C h i n a ; 3 . S h a n x i S a n j i nH u a y i M i n e T e c h n o l o g yS e r v i c e C o . , L t d . ,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o l dg o a f m i n e d o u t a r e ah a s a l w a y s b e e nah i d d e nd a n g e r t ot h es a f e t y p r o d u c t i o no f c o a l m i n e s . I no r d e r t o f i n do u t t h e b o u n d a r yo f t h eo l dg o a f d a m a g e da r e aa n dp r e v e n t d a n g e r o u s a c c i d e n t s , t h em i n eg r o o v ew a v es e i s m i cr e f l e c t i o nd e t e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u s e dt o d e t e c t t h e s u s p e c t e dg o a f a t a l o n g d i s t a n c e . T h r o u g ht h e s l o t w a v e t e s t o nt h e k n o w ng o a f , t h e f r e q u e n c y s p e c t r u m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r e f l e c t e db yt h es l o t w a v eo nt h eg o a f w e r ea n a l y z e dt of o r mt h ej u d g m e n t b a s i s f o r i d e n t i f y i n gt h e b o u n d a r y a r e a o f t h e g o a f , a n d t h e nt h es u s p e c t e da r e aw a s d e t e c t e di nat a r g e t e dm a n n e r . T h er e s u l t s o f t h es t u d ys h o wt h a t t h ed i s p e r s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s l o t w a v e o f N o . 3 ( 4 )c o a l s e a mi nS h u a n g l i uM i n e , H e d o n g C o a l f i e l d ,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w e r e o b v i o u s . T h e m a i nf r e q u e n c y o f t h e s l o t w a v e o f n o r m a l c o a l w a s c o n c e n t r a t e da t 1 0 0~ 2 0 0H z a n dt h e v e l o c i t y w a s a r o u n d 1 0 0 0m/ s . T h e e n e r g y o f t h e s l o t w a v e i nt h e e m p t y a r e a w a s w e a ka n dd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 T h ee n e r g yo f t h et r a n s v e r s ew a v ee x c e e d st h es l o t w a v ea n dt h ew h o l ew a sd i s o r d e r e d . T h em a i nf r e q u e n c y r a n g eo f t h es l o t w a v ei nt h eg o a f w a s s l i g h t l yh i g h e r t h a nt h a t o f t h en o r m a l c o a l b o d ya n dt h es p e e dw a s s l i g h t l yl o w e r . K e y w o r d s H e d o n gC o a l f i e l d ; g o a f ; r e f l e c t i o no f i n s e a mw a v e ; d i s p e r s i o na n a l y s i s ; A i r yp h a s e ; o b s e r v a t i o ns y s t e m 0 引言 老空积水是造成煤矿水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之 一, 由于历史原因, 众多矿井存在不规范、 乱开采情 况, 导致后期资源整合矿井资料不全, 易造成煤矿水 害事故。如 2 0 1 0年 3月 2 8日 1 3时 4 0分左右, 华 晋公司王家岭矿北翼盘区 1 0 1回风巷掘进导通采空 区积水, 致使标高 + 5 8 3m以下的巷道被淹, 3 8名工 人遇难。为此, 政府、 煤矿主体、 科研单位通过各种 手段预防无计划揭露采空区。众多学者专家在该方 77 2 0 2 0年第 6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面做了大量研究, 有运用地面物探手段探测井下采 空区的, 有通过井下物探手段直接探测的, 如牟 义[ 1 ]利用地面瞬变电磁法探测小于1 5 0m的浅部采 空区, 采空区边界误差不超过 1 0m ; 王建超等[ 2 ]利 用大定源瞬变电磁法对采空区进行探测。无论是地 面物探还是井下物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了减少 地形、 气候、 人文的影响, 不少学者利用矿井槽波反 射技术进行二维平面探测,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 果[ 3 7 ]。尽管如此, 在采空区边界探测方面还需要进 一步研究槽波的响应特征, 提高采空区探测精度。 1 槽波理论 煤层相对于围岩具有速度低、 密度小的特点, 在 “ 岩煤岩” 结构中, 煤层与顶底板界面形成一个 极强的波阻抗分界面( 图 1 ) 。当震源在煤层中激 发, 地震波在煤系地层中传播, 形成了以煤层为中心 的低速 “ 波导层” , 激发的部分能量由于顶底板界面 的多次全反射被禁锢在煤层中, 不向围岩辐射, 在煤 槽中相互叠加、 相长干涉, 形成一个强的干涉扰动, 即煤层槽波。 图 1 “ 岩煤岩” 煤层分布示意 F i g 1 S c h e ma t i cd i a g r a mo f " r o c k c o a l r o c k " 槽波是地震波的一种, 形成过程如图 2所示, 煤 层内炮点产生的地震波, 向顶、 底板传播, 在 A区由 于地震波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 一部分能量透过顶、 底板向围岩中传播, 另一部分能量反射回煤层内部。 在 B区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地震波在顶、 底板界面 上被全反射回煤层之中, 这些反射回煤层之中地震 波, 在 C区内相互叠加形成槽波[ 8 9 ]。槽波因为被 限制在煤层之中, 所以成为煤矿井下探测煤体破坏 情况的重要方法, 如探测断层、 陷落柱等地质异常 区[ 1 0 ]。 2 槽波对采空区的响应特征 无论何种方法, 首先要评价该方法对探测任务 图 2 槽波形成示意 F i g 2 S c h e ma t i cd i a g r a mo f i n s e a mw a v ef o r ma t i o n 的可行性。槽波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艾里相频散特 征, 即具有频率高、 振幅大的艾里相, 是槽波信号有 无及强弱的标志[ 1 1 1 2 ]。槽波质量好坏与煤层厚度、 夹矸、 顶底板岩性等因素有关[ 1 3 1 4 ]。因此, 槽波探 测是否有效需要进行针对性试验, 从中分析目标区 域的标志性特征。 以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双柳煤矿为 例, 针对已知采空区进行相关探测试验。2 3 ( 4 ) 1 1 材料巷南部 7 0 0m范围区域作为反射试验区, 现场 布置检波器孔 7 0个, 观测系统布置如图 3所示, 其 中炮间距( 2炮点间最短距离) 1 0m 、 道间距 1 0m ( 2 检波器点间最短距离) 、 炮检距( 炮点与检波器之间 最短距离) 为 5m 。 图 3 试验区域槽波探测布置示意 F i g 3 S c h e ma t i cd i a g r a mo f i n s e a mw a v e d e t e c t i o ni nt e s t a r e a 通过采空区实测分析发现, 正常煤体和采空区 的槽波频散特征区别明显, 正常煤体和采空区槽波 频散分析如图 4所示。 由图 4可知, 正常煤体槽波的频散特征明显, 槽 波的速度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能量集中, 主频介于 1 0 0~ 2 0 0H z , 速度在10 0 0m/ s 左右; 采空区槽波能 量弱且不连续, 部分纵波和横波( 高速区域) 的能量 超过槽波, 整体杂乱、 无规律, 槽波主频分散不集中, 存在多个波速区域。造成此原因可能为采空区内的 顶板垮断、 底板隆起、 煤体破坏导致, 槽波发育环境 变差, 干扰波叠加造成。 87 2 0 2 0年第 6期王海波, 等 反射槽波在双柳煤矿探测采空区边界的应用 第 4 2卷 图 4 槽波频散特征分析 F i g 4 A n a l y s i s o f i n s e a mw a v e d i s p e r s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3 实例分析与应用 双柳煤矿东南角毗邻原武家山煤矿, 矿界附近 存在老窑破坏区, 面积约为( 东西) 0 3 5k m( 南 北) 1 . 7k m ; 该区域拟布置 2 3 ( 4 ) 1 1和 2 3 ( 4 ) 0 9工 作面, 2 3 ( 4 ) 1 1工作面位于二采区南翼, 东邻 2 3 ( 4 ) 0 9工作面( 尚未掘进) , 西邻 2 3 ( 4 ) 1 3工作面( 已回 采) , 北部为二采回风巷, 南部为 F 1聚财塔大断层, 平均煤厚 3 . 5m , 煤层中间局部夹矸。2 3 ( 4 ) 1 1运 输巷长31 4 0m , 2 3 ( 4 ) 1 1材料巷长31 7 2m , 切眼宽 1 5 7 . 1m ; 工作面后半部进入原武家山煤矿警戒线范 围, 该煤矿曾有过越界开采现象。 为查清双柳煤矿 2 3 ( 4 ) 1 1材料巷东侧是否存在 小窑破坏区, 对相关区域进行槽波反射法探测。利用 2 3 ( 4 ) 1 1 材料巷进行槽波反射, 探测区域如图 5所 示, 根据试验成果选用1 0m道间距, 1 0m炮间距, 5m 炮检距, 布置1 7 0 个检波器孔, 1 7 0 个激发孔。 3 . 1 原始数据分析 现场原始地震单炮记录如图 6所示, 可以看出 原始信号中纵波、 横波、 直达槽波和反射槽波发育良 好, 但信噪比质量较差, 存在较多干扰波, 槽波艾里 相不明显。声波干扰主要来源于现场的鼓风机, 煤 层夹矸和采空破坏造成槽波艾里相信号减弱。下面 从速度、 频谱、 频散综合分析该工作面的槽波特征。 图 5 槽波探测测线布置 F i g 5 L i n el a y o u t o f i n s e a mw a v ed e t e c t i o n ( 1 ) 槽波速度分析。根据测区煤层及围岩的密 度、 P波和 S 波速度、 煤层厚度等资料, 从理论上计 算槽波的速度, 预测槽波及槽波艾里相的速度, 为资 料处理及分析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该矿实际资料分 析该工作面为对称 3层模型, 即 顶板( 砂岩) 煤 层底板( 砂岩) , 根据岩性预设顶底板横波速度为 97 2 0 2 0年第 6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图 6 槽波原始数据单炮记录 F i g 6 S i n g l es h o t r e c o r do f i n s e a mw a v er a wd a t a 21 0 0m/ s 、 密度为2 . 4g / c m 3, 煤层厚度为3 . 5m 、 密 度为 1 . 2g / c m 3、 横波速度为 16 0 0m/ s 。应用 L o v e 型槽波模型计算结果如图 7所示, 可以看出本工作 面理论的槽波埃里相速度约为 10 0 0m/ s , 主频约为 1 4 0H z , 煤层中心能量最强。 ( 2 ) 槽波频谱分析。在槽波资料的处理分析 中, 槽波的频谱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通过分析槽波与 P 波、 S 波的频谱差异, 利用窄带滤波来提取埃里相 图 7 对称 3层模型 L o v e 型槽波频散特征 F i g 7 D i s p e r s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o v ei n s e a mw a v e i nt h r e e l a y e rmo d e l 位或分离 P波和 S波, 也可以提取 P波、 S波、 槽波 的频谱特征参数进行 C T成像。P波、 S波、 槽波的 频谱如图 8所示, 它们之间的频率分布有着明显的 差异, 其峰值频率分别为 7 8 、 8 0 、 1 4 0H z 。因此, 选 用 1 2 0~ 1 8 0H z 频带进行滤波, 以达到突出槽波有 效信号、 压制其他干扰波的目的。 图 8 频谱分析 F i g 8 S p e c t r u ma n a l y s i s ( 3 ) 槽波频散分析。频散现象是槽波的特有特 征, 它是在一定的围岩、 煤层物性组合下产生的, 槽 波的频散特征里携带有围岩、 煤的速度和结构信息。 通过槽波频散分析, 不但可以证实槽波的存在, 还可 以用来进行煤层结构及工作面内异常体的探测。槽 波频散分析的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为从实测的槽波 记录中提取群速度和相速度曲线进行数值计算。数 值计算既可基于单个记录道, 也可基于多个记录道 的方法。 通过对采集到的多数槽波数据进行相速度、 主 频分析, 发现与理论模型计算出的结果近似, 因此确 定槽波埃里相的速度为 10 0 0m/ s , 主频为 1 4 0H z , 为后续分析和计算提供有效的参数。 3 . 2 成果解释及验证 ( 1 ) 成果解释。在 2 3 ( 4 ) 1 1材料巷南部东侧帮 1 7 0 0m进行了槽波反射探测,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 形成最终槽波反射成果图( 图 9 ) , 根据槽波 反射同相轴及频谱特征, 确定采空边界。此次探测 成果图共圈定异常界面 4条, 详见图 9所示的槽波 反射成果。 ( 2 ) 验证情况。针对槽波反射推测的疑似采空边 界区域采取抽样式验证, 在2 3 ( 4 ) 1 1 材料巷每隔5 0m 布置水平验证孔, 其中任何一钻探验证孔发现存在采 空区则停止该异常区的其他验证孔。经验证该区域 Y C J M 3 、 Y C J M 4 异常区存在大面积采空, 为保证安全回 采, 双柳矿重新规划2 3 ( 4 ) 0 9 工作面切眼( 表1 ) 。 08 2 0 2 0年第 6期王海波, 等 反射槽波在双柳煤矿探测采空区边界的应用 第 4 2卷 图 9 槽波反射成果 F i g 9 R e s u l t o f i n s e a mw a v er e f l e c t i o n 表 1 槽波反射界面信息 T a b 1 I n f o r ma t i o no f g r o o v ew a v er e f l e c t i o ni n t e r f a c e 编号横距/ m纵距/ m解释说明 Y C J M 15 0~ 1 2 11 1 9~ 1 4 4 采空破坏区的塌 陷界面、 影响边界 Y C J M 21 3 5~ 3 6 01 1 6~ 1 3 6 Y C J M 33 6 3~ 5 0 41 4 6~ 1 6 5 Y C J M 412 0 0~ 16 0 01 2 0~ 1 4 0 4 结论 ( 1 ) 运用槽波探测煤体中地质异常体时, 根据 本煤层的地质特性制定合适的探测方案, 首次探测 时要针对同类地质异常体进行试验, 分析总结异常 区域的槽波特性及合适的观测方法, 有利于准确探 测未知区域的地质异常体。 ( 2 ) 探测采空边界对煤矿生产有重要意义, 可 利用槽波正常煤体和异常区域的不同槽波频散特征 来确定采空边界。山西省河东煤田 3 ( 4 ) 号煤层槽 波的频散特征明显, 正常煤体的槽波主频集中于 1 0 0~ 2 0 0H z , 而采空区槽波主频杂乱不规律。 ( 3 ) 槽波主要特征为艾里相的频散特征, 受煤 厚、 夹矸、 顶底板岩性等因素影响, 因此不同煤田、 不 同矿区甚至不同工作面都可能有差别, 在实际运用 中要结合探测区域进行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牟义. 浅埋采空区瞬变电磁法响应特征试验研究[ J ] . 煤炭科 学技术, 2 0 1 8 , 4 6 ( 1 0 ) 2 0 3 2 0 8 . M uY i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o nr e s p o n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m e t h o di ns h a l l o wg o b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8 , 4 6 ( 1 0 ) 2 0 3 2 0 8 . [ 2 ] 王建超, 敬荣中, 曾友强, 等. 大定源瞬变电磁法在何家地隧道 煤炭采空区中的应用[ J ] . 云南冶金, 2 0 1 9 , 4 8 ( 3 ) 1 4 1 8 . Wa n g J i a n c h a o , J i n g R o n g z h o n g , Z e n g Y o u q i a n g , e t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a r g e f i x e dl o o p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m e t h o do nc o a l m i n e d o u t a r e a i nH e j i a d i T u n n e l [ J ]Y u n n a nM e t a l l u r g y , 2 0 1 9 , 4 8 ( 3 ) 1 4 1 8 . [ 3 ] 王文德, 赵炯. 槽波反射法探测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 [ J ]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 9 9 7 , 2 5 ( 1 ) 5 7 5 9 . Wa n gWe n d e , Z h a o J i o n g .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a n di m p r o v i n gm e a s u r e s o f t h e d e t e c t i o ne f f e c t o f t h e s l o t w a v e r e f l e c t i o n [ J ] . C o a l f i e l d G e o l o g ya n dE x p l o r a t i o n , 1 9 9 7 , 2 5 ( 1 ) 5 7 5 9 . [ 4 ] 赵朋朋, 张军, 刘毅. 槽波反射法在工作面小构造探测中的应 用[ J ] . 中州煤炭, 2 0 1 6 ( 1 0 ) 1 3 8 1 4 1 . Z h a oP e n g p e n g , Z h a n gJ u n , L i uY i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S Sr e f l e c t i o n m e t h o di nd e t e c t i o no f s m a l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nw o r k i n g f a c e [ J ] . Z h o n g z h o uC o a l , 2 0 1 6 ( 1 0 ) 1 3 8 1 4 1 . [ 5 ] 焦阳, 卫金善, 李梓毓, 等. 槽波反射法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 究[ J ] . 煤炭科学技术, 2 0 1 7 , 4 5 ( 1 1 ) 1 8 7 1 9 1 . J i a o Y a n g , We i J i n s h a n , L i Z i y u , e t a . S t u d yo nc h a n n e l w a v er e f l e c t i o nm e t h o da p p l i e dt o d e t e c t i o no f f a u l t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7 , 4 5 ( 1 1 ) 1 8 7 1 9 1 . [ 6 ] 武延辉, 王伟, 高星. 槽波地震反射法在断层中的应用[ J ] . 煤 炭与化工, 2 0 1 6 , 3 9 ( 2 ) 1 2 4 1 2 6 . WuY a n h u i , Wa n g We i , G a o X i n g . C h a n n e l w a v e s e i s m i c r e f l e c t i o n m e t h o di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f a u l t [ J ] . C o a l a n d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 2 0 1 6 , 3 9 ( 2 ) 1 2 4 1 2 6 . [ 7 ] 姚小帅, 冯磊, 廉洁, 等. 槽波地震反射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 应用[ J ] . 中州煤炭, 2 0 1 5 ( 9 ) 1 0 1 1 0 4 . Y a oX i a o s h u a i , F e n gL e i , L i a nJ i e , e ta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i n s e a m s e i s m i cr e f l e c t i o nm e t h o di nf r a c t u r es t r u c t u r ed e t e c t i o n[ J ] . Z h o n g z h o uC o a l , 2 0 1 5 ( 9 ) 1 0 1 1 0 4 . [ 8 ] 窦文武, 卫金善, 焦阳. 超长工作面隐伏构造探测技术研究 [ J ] . 中州煤炭, 2 0 1 6 ( 1 2 ) 1 2 3 1 2 7 . D o uWe n w u , We i J i n s h a n , J i a oY a n g . R e s e a r c ho nd e t e c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o fc o n c e a l e ds t r u c t u r eo ns u p e r l o n gw o r k i n gf a c e [ J ] . Z h o n g z h o uC o a l , 2 0 1 6 ( 1 2 ) 1 2 3 1 2 7 . [ 9 ] 卫金善, 窦文武. 槽波探测技术在晋城矿区 3 # 煤层的应用与思 考[ J ] . 中国煤炭, 2 0 1 7 , 4 3 ( 1 1 ) 4 7 5 0 . We i J i n s h a n , D o uWe n w u .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t h o u g h t o f s l o t w a v e d e t e c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i nN o . 3c o a l s e a mo f J i n c h e n g m i n i n g a r e a [ J ] . C h i n a C o a l , 2 0 1 7 , 4 3 ( 1 1 ) 4 7 5 0 , 1 0 5 . [ 1 0 ] 焦阳, 卫金善, 杨新亮, 等. 煤矿陷落柱槽波探查技术及应用 [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1 9 , 4 1 ( 1 ) 6 2 6 9 . J i a oY a n g , We i J i n s h a n , Y a n gX i n l i a n g , e t a l . S l o t w a v et e c h n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c o l l a p s e dc o l u m ni nc o a l m i n e [ J ] . C h i n e s e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1 9 , 4 1 ( 1 ) 6 2 6 9 . [ 1 1 ] 冯磊, 杜艳艳, 李松营, 等. 煤层厚度地震槽波层析成像分辨率 分析[ J ]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 0 1 8 , 3 3 ( 1 ) 1 9 7 2 0 3 . F e n gL e i , D uY a n y a n , L i S o n g y i n g , e ta l . R e s o l u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 c o a l s e a mt h i c k n e s ss e i s m i ci n s e a mw a v e [ J ] . P r o g r e s si nG e o p h y s i c s , 2 0 1 8 , 3 3 ( 1 ) 1 9 7 2 0 3 . ( 下转第 8 9页) 18 2 0 2 0年第 6期李科强, 等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铝土矿勘查中的电性分析 第 4 2卷 ( 2 ) 非矿岩溶洼地、 溶斗状地层电性特征。非 矿岩溶洼地、 溶斗状地层视电阻率剖面水平为无规 律的非层状形态, 局部出现有明显的岩溶洼地、 溶斗 状特征, 垂向变化呈现低高阻的形态, 且石炭系地 层与奥陶系灰岩界面上视电阻率呈均匀特征。含矿 岩溶洼地、 溶斗状地层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和 反演断面如图 5所示。 图 5 非矿岩溶洼地、 溶斗状地层高密度电阻率法 视电阻率和反演断面 F i g 5 A p p a r e n t r e s i s t i v i t ya n di n v e r s i o ns e c t i o no f t h e n o n o r e k a r s t d e p r e s s i o n s a n df u n n e l s h a p ef o r ma t i o n 由图 5可知, 视电阻率在横向和竖向上呈无规 律的变化, 横向 5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