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pdf
2020.16 科学技术创新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改善措施研究 张福胜 (山西朔州山阴金海洋南阳坡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朔州036901) 虽然煤炭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相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进 步, 但是从具体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来看, 仍旧存在着较大的提 升空间。例如, 在进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 随着各 种类型的现代化大型机电设备的不断应用, 不仅给煤矿机电设 备维修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对具体的管理模式也提出了 更高要求, 需要从维修技术、 管理模式、 节能降耗、 人员素质提 升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给予改善, 才能实现煤矿机电设备 维修管理水平的可持续增强。 1 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首先, 从目前来看,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视程 度依然不够, 很多的理念和技术还是比较落后, 这样就导致我 国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 距。这些问题不仅阻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发 展, 而且还无法满足我国煤矿企业总体水平提升。 其次, 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建立完善 的监督管理机制, 但是部分煤矿企业所需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 健全完善。同时煤矿企业的管理者监督不到位, 导致监管部门 的设置流于形式, 难以有效发挥出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最后, 煤矿企业的领导为追求任务的迅速完成, 经常不顾 实际强制要求工人加班赶工作进度,罔顾煤矿自身的规律, 盲 目追求任务完成, 致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完成之后的仍旧存在 一定隐患。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构成来看, 文化素 质普遍低下并且不固定, 难以进行稳定的技术与安全培训。 2 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效果的相关对策 2.1 全面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 由于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类型较多,使用环境也较为恶劣, 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 全面及时的将出现的故障第一时间 维修到位, 对于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效果非常关键。本次 以做好煤矿电牵引采煤机的维修为案例, 分析如何更好的提升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实效。 从当前电牵引采煤机的使用情况来看, 总体的使用效果较 好, 但截割电机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 给采煤机的正常运 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 在对采煤机进行维修管理的 过程中,应当重点做好电牵引采煤机截割电机的维修管理工 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首先是在装配轴承时, 存在过紧问 题。从当前截割电机使用的轴承来看,前端电机较常采用 NU228/C3, 后端常使用的电机是 6328/C3, 从这两个轴承的使用 情况来看, 较常出现问题的是前端电机轴承。在安装电机轴承 时, 轴承外部和轴承座、 轴承内经和轴承之间的配合较为关键。 若配合较为松, 在配合的位置会有相对滑动问题, 也就是出现 了蠕变。见图 1。在出现了蠕变后, 配合面出现的磨损情况将随 之增加, 给轴承座、 轴带来的损伤明显。截割部分的电机多数为 防爆电机, 这类电机轴承结合面和转轴的尺寸应当超过轴承内 圈直径 0.02mm 左右为宜。若在安装时, 超过了这个尺寸, 轴承 内圈在工作时, 受到强力套入轴径的作用, 轴承内滚道和滚珠 之间的间隙会被明显缩小, 扭矩出现明显提升, 其中的摩擦也 会随之增加, 这就导致轴承在使用的过程中, 会出现运行温度 不断增加的情况, 由于疲劳和磨损带来的损耗非常明显, 轴承 也就加快了损伤。从这类事故情况来看, 轻者可以在滚道底部 形成较为严重的球形磨损轨迹, 如果严重则可以导致轴承内滚 珠、 外圈及内圈出现剥皮与裂口问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 现, 或者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之后, 维修人员应当对电机转轴轴 承结合面和轴承内部圈尺寸做好调整, 对于其中的盈量针对性 的降低, 从而将轴承圈内部的辐向间隔有效恢复, 防止出现截 割电机检修后又出现类似问题的情况。此外, 轴承润滑脂的维 护与管理也较为关键。当前井下的工作环境仍旧相对恶劣, 电 牵引采煤机的工作环境更是严重, 特别是截割电机整体的散热 效果较差, 又处于 24 小时运行状态, 轴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 现温度过高的问题。随着轴承温度长时间处于高位, 润滑脂出 现损失的概率增加明显。在截割电机高速度运转的过程中, 若 润滑脂有老化问题出现,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更换, 润滑脂就会出现变质问题, 截割电机轴承在长时间的高温状态 下, 轴径、 套圈及滚动体就会变为蓝色或者褐色。在出现这种故 障后,维修技术人员应当根据截割电机所处于的环境因素、 运 行时间等, 确保润滑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在截割电机 工作的过程中, 对于润滑脂是否存在流失的问题做好观察, 在 摘要 随着我国浅部煤炭资源的开采殆尽, 煤矿进入深部开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 整体的 开采成本增加明显, 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效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质量是整个开采的 关键环节, 是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情况来看, 总体的使用效果较好, 但由于受到使用环境因素、 人员素质因素、 维修管理制度、 维修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 在具体维修管理中仍旧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 给煤矿开采工作 的正常运行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理念、 维修管理体系、 维修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对当前煤矿机电设 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 以维修管理电牵引采煤机作为案例, 对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水平进行了研究。结 合当前煤矿转型升级发展的实际, 从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节能水平与维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将PDCA循环管理 模式应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煤矿机电; 设备维修; 管理; 改善措施; 研究 中图分类号 TD407, TD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20)16-0157-03 157--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6 出现了润滑脂流失的情况后,对于轴承的运行情况做好观察, 确保润滑脂能够得到及时补充。在补充润滑脂时, 对于润滑脂 的数量等进行严格把控, 一般情况下, 加入的润滑脂应当占据 1/2 左右的轴承腔, 在截割电机运行 8000h 左右时, 补充润滑脂 一次。在运行 15000h 左右时, 更换润滑脂一次。在使用润滑脂 时, 不能出现两种润滑脂混用的问题, 主要考虑是, 两种润滑脂 在具体成分上存在差异, 在具体工作中, 不能有效融合到一起, 影响到润滑脂的工作品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轴承落架的问 题。 从当前截割电机使用情况来看, 容易出现电机匝间故障。 导 致其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 截割电机在较长时间工作中, 因为绕组出现了损伤, 而影响到其绝缘效果。 其次, 是铁芯、 绝缘及导线膨胀系数有差异, 在电动机启停 的过程中, 冷热交替问题, 影响到绝缘性能。 最后, 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 各种类型的振动情况影响到 截割电机的绝缘效果。针对截割电机出现的匝间短路故障问 题, 维修技术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 应当定期对匝间阻值进行 测量, 在出现了阻值下降的问题后, 应当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 进行控制。 a.径向游隙 b.轴向游隙 图 1 电牵引采煤机截割电机轴承游隙图 2.2 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节能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煤炭行 业属于高耗能行业,其中超过一半的能源消耗就是机电消耗, 在煤矿的所有支出中, 耗电支出所占的比重接近 20, 甚至更 高。因此, 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采取针对性 的节能措施, 不能仅注重维修, 还需从维修管理的高度推动整 个维修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 2.2.1 压缩供配电线路电网损耗 不论是煤矿配电系统, 还是居民用电配电系统, 由于配电 线路带来的电能损耗不可避免, 但可从设计环节, 将该部分的 损耗降低到最低。在具体设计时, 需要对煤矿配电线路中电流 和电阻进行科学配置, 在设计过程中, 需对供电半径、 导线的横 截面、 负荷中心距离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具体设计时, 可参考 如下公式 Rρ L A(Ω) 式中 ρ 为电阻材料的电阻率(欧 厘米) ; L 为电阻体的长 度 (厘米) ; A 为电阻体的截面积 (平方厘米) 。从上式中可看出, 随着输电距离的增加, 导线的电阻在增加, 随着输电导线横截 面积的下降, 电阻随之降低。因此, 若在设计时, 导线的材料固 定, 则应当从电线的长度及横截面积两个方面出发, 最大限度 的减少导线的电阻。同时, 如果配送电的距离相同, 导线横截面 积也相同, 则需要尽量选择电阻率较小的导线, 从而有效减少 配电线路的电能损耗。此外, 纯金属的电阻率通常较小, 合金的 电阻率相对较大, 其中银金属的电阻率最小, 但是整体的成本 增加明显。因此, 在设计时, 应当综合考虑配电线路能耗和材料 的购置成本, 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此外, 在部分情况下, 还需 要将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到对应的地点。 2.2.2 降低煤矿电气设备耗能 电气设备作为煤矿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煤矿生产现 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电气设备使用的数量和规模也在随之增 加。在供配电系统设计过程中,对于井下的自然条件应当充分 考虑, 用电方案应当与开采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及矿山机械自 动化程度相匹配,根据煤矿企业的产能确定出合理的电气设 备, 做好保护生产和经济适用并重。对于电气设备无功运行情 况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部件的摩擦系数最大限度的实现减 少, 达到节电增效的效果。 2.2.3 降低煤矿变压器的能耗 变压器是煤矿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件, 特别是随着 各种大型设备投入到生产一线, 所需的供电电压更高, 变压器 的使用数量更大, 全面做好科学合理的降低变压器的能耗非常 关键。在设计过程中, 应当提升变压器的工作效率负荷在 50 左右, 这对于提升变压器工作效率明显, 在设计时, 应当将变压 器空载能耗与负载能耗之间的差距减少, 同时, 对于过载变压 器和轻载变压器之间应当做好互相切换, 这对于提升变压器的 节能效果明显。此外,电动机作为煤矿供配电系统的重要耗能 部件, 对于电动机的使用效率应当最大限度的提升, 确保电动 机在科学合理的状态下运行,降低电动机无功运行的情况, 对 于电容器科学配置。 2.2.4 降低煤矿照明设备能耗 在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 需要的照明设备较多, 虽然单个照 明设备能耗量并不大, 但是由于井照明设备使用较多, 其总体 占据到整个煤矿能耗的总量较大。在对煤矿供配电系统进行设 计时, 应当根据实际生产能力选择照明设备, 全面增强对灯具 的管理, 特别是对耗电量较多或者已经明显老化的灯具必须进 行及时更换, 尽量选择节能型灯具。 此外, 对于井上灯具的使用, 严格防止出现长明灯的使用, 最大限度的对自然光的利用。 2.2.5 降低煤矿通风系统能耗 通常情况下, 通风系统在煤矿内电能的消耗占据到总电能 消耗的 15左右, 通风系统除正常的能耗之外, 影响通风系统 能耗的主要因素是系统内的风阻和系统出现的漏风问题。分析 当前煤矿通风系统来看, 通风系统利用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 158-- 2020.16 科学技术创新 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对煤矿通风机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改 造, 特别是随着煤矿产能的不断提升, 对于通风系统的通风能 力及有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设计通风机的通风能力时, 必须与煤矿所需的通风要求相匹配, 不能出现 “小马拉大车” 也 不能出现 “大马拉小车” 的问题, 这些问题均是对煤矿配电系统 工作的有效性是非常不利的。 2.3 将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中 PDCA 循环管理模式包含有计划、 执行、 检查及处理等 4 个 阶段, 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为一个完整的循环管理模式。在 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发现问题, 剖析问题原因, 并将已经出现的 问题解决, 在持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 实现不断总结、 不断提升, 推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循环提高。 2.3.1 计划阶段 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中,计划阶段是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的重头戏。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计划阶段, 需要为各项工作的 开展制定出周密细致的规划, 例如, 在维修进度管理过程中具 体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时, 可选择使用 S 形曲线法、 横道图 比较法、 前锋线比较法等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计划进度和实 际进度进行对比, 从而找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具体进度存在的 偏差。在找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进度存在的偏差后, 关键要做 好进度出现偏差的原因, 可选择使用因果分析法、 专家意见法 等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 的解决。特别是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量较大、 工作 条件相对复杂, 给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进度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也相对较多, 充分认识与预估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在推进过程中 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在设计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确 保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进。在对可能影响机电 设备维修管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后, 从所有的因素中, 结合机电 设备维修管理实际, 筛选确定出主要因素, 这个过程中, 可选择 使用排列图法, 将各种类型的因素分为 一般因素、 次要因素及 主要因素,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主要矛盾上, 针对性的采取相 关的措施。 2.3.2 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是 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将设计阶 段的具体设计实现的过程中。在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具体执行 时, 可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部分为决策层、 监督层及业务实施层, 在该过程中, 抓好业务实施部门的考核和监督工作, 对于推进 落实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每项任务非常关键。在具体操作时, 可 选择使用评比、 检查及相关单位反馈的形式, 加大对具体实施 部门的监控力度, 抓好与计划落实和实际进度的对比。 2.3.3 检查阶段 以计划阶段制定的详细计划内容作为标尺, 对照各项计划 内容, 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进行跟踪检查、 平行检验及现场抽 查, 充分考虑煤矿生产系统中相关单位反馈的信息, 选择使用 S 形曲线法、 横道图比较法等对执行阶段各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 检查。为了确保各项检查工作能够发挥到应有的成效, 在检查 之前, 应当制定出科学周密的检查计划, 并做好对检查计划的 研判, 确保各项检查计划能够符合具体检查工作的要求, 通过 检查真正发现各项任务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制 定下步整改措施打下基础。 2.3.4 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就是将上个阶段发现的问题, 结合机电设备维修 管理实际,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解决。同时, 还需要总结问 题出现的原因,吸取问题出现的教训。该阶段的最终成效体现 在对标准进行修订上, 具体的标准包含有管理制度与技术标准 两个方面。 若不能从制度和标准的层面上实现提升, PDCA 循环 管理模式效用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处理阶段在整个 PDCA 循环 管理模式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该阶段管理质量的高低将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循环是否能够高效持续 下去。在具体操作时, 对上个阶段得到的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 分析, 找出工作总时差、 进度总偏差、 自由时差等方面的关系, 充 分考虑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总工期及后续工作实际需求, 并剖析 出现的偏差或者问题给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后期可能带来的影 响。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将已经存在的不足较好的弥补, 确 保机电设备维修管理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持续有效推进。通过 该阶段对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 实现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推进 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并将本阶段的成效及时应用到下阶段的循 环中, 促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入到良性的运行状态。 3 结论 综上分析, 虽然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整体的工作效能相 对于先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从维修管理工作的具体运行情 况来看, 其在很多方面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容易出现的各 种类型问题也相对较多, 严重影响到维修管理工作质效。因此, 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全面认识到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中容易 出现的各种类型问题,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全面做好煤矿机电 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更好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覃日强.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J].煤 炭技术,2012,31(6) 262-263. [2]吴舰, 吴楠.基于小波分析的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检测关键技术 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5) 84-8589. [3]孙新城.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中故障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J].企业技术开发,2011,30(17) 70-71.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