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测度量化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pdf
收稿日期 2 0 1 9 - 0 9 - 0 5 作者简介 陈锦瑞( 1 9 9 2 ) , 男, 陕西榆林人, 2 0 1 8年毕业于西安科 技大学矿业工程专业, 硕士, 助理工程师, 现从事一通三防相关工作。 基于熵 -测度量化的煤矿应急 救援能力评价 陈锦瑞 ( 延长石油集团魏墙煤业有限公司, 陕西 榆林 7 1 9 1 0 0 ) 摘 要 应急救援系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 为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结合未确知测度理论, 从危险源检测能力、 应急准备能力、 应急救援执行能力和事后恢复能力 4个 方面选取 1 9个因素构建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模型。并运用信息熵理论确定了各评价指 标的权重, 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了结果判定。最后以陕北魏墙煤矿为实例, 用所构建的动态量 化测度评价模型对矿井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评价, 结果与煤矿实际情况吻合。本评价模型为煤矿 应急能力评估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 对煤矿事故防范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 导意义。 关键词 煤矿应急救援; 能力评价; 未确知测度; 信息熵; 置信度 中图分类号 T D 7 7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 7 4 9 X ( 2 0 2 0 ) 0 3 - 0 1 6 6 - 0 4 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a l mi n ee me r g e n c yr e s c u ea b i l i t yb a s e d o ne n t r o p y me a s u r e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 C H E NJ i n r u i ( W e i q i a n gC o a l I n d u s t r yC o ., L t d ., S h a a n x i Y a n c h a n gP e t r o l e u mG r o u p , Y u l i n7 1 9 1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E m e r g e n c y r e s c u e s y s t e mi s a ni m p o r t a n t c o r n e r s t o n e t o e n s u r e t h e s a f e t y o f c o a l m i n e p r o d u c t i o n . I no r d e r t o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a n a l y z ea n de v a l u a t e t h e c o a l m i n e e m e r g e n c y r e s c u e a b i l i t y ,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u n a s c e r t a i n e dm e a s u r e m e n t t h e o r y , 1 9f a c t o r s w e r es e l e c t e df r o mf o u r a s p e c t s o f t h ed e t e c t i o na b i l i t yo f h a z a r ds o u r c e s , t h ea b i l i t yo f e m e r g e n c yp r e p a r e d n e s s , t h ea b i l i t yo f e m e r g e n c yr e s c u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a n dt h ea b i l i t yo f p o s t r e c o v e r yt ob u i l dt h ee v a l u a t i o ni n d e xm o d e l o f t h ec o a l m i n ee m e r g e n c yr e s c u ea b i l i t y . B yu s i n gt h e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t r o p yt h e o r yt od e t e r m i n et h ew e i g h t o f e a c h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 t h er e s u l t w a s d e t e r m i n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n f i d e n c e r e c o g n i t i o nc r i t e r i a . T a k i n g We i q i a n g c o a l m i n e a s a ne x a m p l e , t h ed y n a m i cq u a n t i t a t i v em e a s u r ee v a l u a t i o nm o d e l w a s u s e dt oe v a l u a t et h em i n ee m e r g e n c yr e s c u ec a p a b i l i t y , a n dt h er e s u l t w a s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 c o a l m i n e . T h i s e v a l u a t i o nm o d e l p r o v i d e s a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f e a s i b l e m e t h o d f o r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c o a l m i n ee m e r g e n c yc a p a c i t y , a n dh a sc e r t a i n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g u i d i n gs i g n i f i c a n c e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 c o a l m i n ea c c i d e n t s . K e yw o r d s c o a l m i n e e m e r g e n c y r e s c u e ; c a p a b i l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 ; u n a s c e r t a i n e dm e a s u r e ; i n f o r m a t i o ne n t r o p y ; c o n f i d e n c e d e g r e e 0 引言 煤矿开采属于高风险作业, 生产条件差且发生 事故的危险源较多。矿井一旦发生事故, 应急救援 能力的强度就决定了救援的成效, 因此需要提前对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做出评价, 了解煤矿企业现有的 应急救援能力实际水平, 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近 些年, 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在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主要有 661陈锦瑞 基于熵 - 测度量化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2 0 2 0年 李叔保等[ 1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煤矿应急能力评价 研究, 侯金玲[ 2 ]应用灰色模糊综合法对煤矿应急 救援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李树刚等[ 3 ]应用 A N P - B P 方法对煤矿应急能力进行了评价, 王春光等[ 4 ]利用 可拓学理论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进行了评价。然 而, 应用上述方法进行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时, 权 重的计算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且不能综合考虑一 些评价因素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 造成评价结果与 实际情况可能不相符合。基于此, 引入信息熵与未 确知测度理论对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研究。 信息熵理论是美国数学家香农为解决信息的度 量问题提出的概念, 利用信息熵确定权重可以充分 利用客观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权重, 较好地消 除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 5 - 7 ]。未确知测度理论由我 国学者王光远[ 8 ]在 1 9 9 0年提出, 它的特点是可以很 好地解决评价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信息, 还可以 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将二者相耦合利用, 既避 免了确定权重的主观偏向性, 又可定量去分析不确 定性因素, 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与实际情况更吻合。 目前, 熵 - 测度模型被成功应用到不同领域的风险 评价和应急能力评价中[ 9 - 1 2 ]。所以将耦合模型应用 到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中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实用 的评价方法。 1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体系及等级划分 根据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含义和综合考虑应急 救援能力的各影响因素, 以国家安全法规为基准并 按照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量化原则、 可行性 原则构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煤矿 应急救援能力总体分为危险源检测能力、 应急准备 能力、 应急救援执行能力和事后恢复能力 4类, 再从 4 类指标中选取1 9 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 如图1 所示。 图 1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 准, 将每个评价指标划分为 5个等级, 即为Ⅰ级、 Ⅱ 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分别表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安全评价 和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 案 等文献, 以及根据煤矿现状及相关专家建议, 对 每一级都确定了一个评分标准, 见表 1 ( X i代表煤矿 应急能力各评价指标) 。 表 1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评价指标 各等级分级指标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X i 13579 2 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熵 - 测度模型的构建 将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空间记为 X , 各应急 能力评价因素分别用 x 1, x2, 爥, xn表示, 则 X= ( x1, x 2, 爥, xn) 。而每个评价的因素 xi具有 n个评价指 标 f 1, f2, 爥, fm即 F={ f1, f2, 爥, fm} , 用 xi j表示第 i 个评价因素 x i关于第 j 个指标 fj的测量值。对每个 评价指标都有 l 个评价等级 c 1, c2, 爥, cg评价空间 记为 U则 U= { c 1, c2, 爥, cg} , 设第 ck为第 k 级的评 价等级, 且 k 级比 k + 1级强, 记为 c k> ck + 1( k = 1 , 2 , 爥, g ) , 那么, U= { c 1, c2, 爥, cg} 就是评价空间 U上 的一个有序分割类。 2 . 1 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 761第 3期陈锦瑞 基于熵 - 测度量化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根据 煤矿安全生产法差。 设应急能力评价因素 x i关于评价指标 In在评 价等级 c k处的程度为 ui j k, 记 ui j k= u , 其中是指标对 评价等级的测量结果, 是一种 u i j k可能性测度, 要求 它符合 0 ≤u ( x i j∈ck) ≤1 ( 1 ) u ( x i∈U )= 1 ( 2 ) u ( x i j∈∪ k l = 1c l)=∑ k l = 1u ( x i j∈ cl) ( 3 ) 其中, 式( 1 )称为“ 非负有界性” , 式( 2 )称为 “ 归一性” , 式( 3 )称为“ 可加性评” 。 满足以上各式 的 u 为未确知测度。 评价因素 x i的单指标未确知测 度矩阵为 ( u i j k)m p= u i 1 1 爥u i 1 p u i m 1 爥u i m p ( 4 ) 2 . 2 信息熵确定指标的权重 设 w j表示测量指标 xi在整体评价中和其他指 标相比具有的相对重要程度, 且符合∑ m 1 w j=1 , 则 称 w j为 xi的权重, 权重向量记为 w ={ w1, w2, 爥, w m} 。 权重的计算为 v j=1+ 1 l g z ∑ l k = 1u i j kl g ui j k ( 5 ) w j=vj∑ n i = 1v i ( 6 ) 由于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已知, 因此可以通过 ( 5 )式和( 6 )式求得权重 w j。 2 . 3 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若 u i k=u ( X∈ck) 评价因素xi属于第k 等级的 程度, 则有 u k=∑ m j = 1w jui j k( i=1 , 2 , 爥, n ; k=1 , 2 , 爥, g ) ( 7 ) 显然有0 ≤u i k<1 ,∑ g k = 1u i k=1 。 所以式( 7 ) 所确 定的 u i k是未确知测度, 称向量{ ui 1, ui 2, 爥, ui g}为 xi 的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2 . 4 置信度识别准则 为了确定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的最后评价结果, 引入置信度识别准则 设λ为置信度( λ≥0 . 5 , 通常 取 0 . 6或 0 . 7 ) , 如果 c 1>c2爥 >cg, 且令 k 0=m i nk ∶∑ k l = 1u l>λ , k=1 , 2 , 爥, g ( 8 ) 则认为此煤矿应急救援能力属于第 k 0个评价 等级 c k 0。 3 应用实例 以魏墙煤矿为例, 该矿为了验证事故应急预案 的合理性和提高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每半年组织一 次应急演练。并在演练期间邀请事故应急救援方面 的专家, 分工对演练的每个程序进行考核评价, 综合 考核结果给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等级, 从而发现矿 井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选取最近一次应急演练进行评价, 各项评价指标的 专家赋值结果, 见表 2 。 表 2 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赋值 评价因素评价指标赋值 评价因素评价指标赋值 危险源辨识3 危险 源检测 能力 危险源监测与控制6 检测人员2 监测设备4 应急设施建设2 应急物资与设备1 应急 准备 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3 应急培训与演练3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2 规章制度制定2 通讯传递1 应急救援预案启动 1 应急 救援 执行 能力 救援队伍的反应5 应急指挥与协调3 物资调配4 事后生产恢复3 事后 恢复 能力 事后善后处理1 事故调查分析1 应急救援系统完善 2 3 . 1 构造单指标测度函数 根据单指标测度函数的定义和煤矿应急救援能 力评价指标分级标准( 表 1 ) , 构建煤矿应急救援能 力评价指标的单指标测度函数。所确定的测度函数 如图 2所示。 图 2 各指标测度函数 3 . 2 计算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将表 2中各指标的评价赋值代入单指标测度函 数( 图 2 ) 中, 计算煤矿应救援能力评价的单指标评 价矩阵, 得到的评价矩阵如下 861陕 西 煤 炭 2 0 2 0年 ( u i j k)1 9 5= 01000 000 . 5 0 . 5 0 0 . 5 0 . 5000 00 . 5 0 . 500 0 . 5 0 . 5000 10000 01000 01000 0 . 5 0 . 5000 0 . 5 0 . 5000 10000 10000 00100 01000 00 . 5 0 . 500 01000 10000 10000 0 . 5 0 . 5000 ( 9 ) 应用熵理论( 5 ) 和( 6 ) 式确定魏墙煤矿的应急 救援能力体系的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所确定的评 价指标权重为 ( w 1, w2爥 w1 9)=( 0 . 0 6 42 8 97 , 0 . 0 3 66 0 16 , 0 . 0 3 66 0 16 , 0 . 0 3 60 1 6 , 0 . 0 6 42 8 9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3 6 6 0 1 6 , 0 . 0 3 6 6 0 1 6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3 6 6 0 1 6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6 4 2 8 9 7 , 0 . 0 3 66 0 16 ) 。然后根据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 式( 7 ) 和单指标评价矩阵( 9 ) 确定二墩煤矿应急救 援能力体系的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为 u= { 0 4 1 29 5 25 , 0 . 4 4 95 5 41 , 0 . 1 1 91 9 21 , 0 . 0 1 83 0 08 , 0 } 。 3 . 3 置信度识别 由于评价等级{ c 1, c2, 爥, cg} 的有序性, 建立置 信度准则, 取置信度 λ= 0 . 7 , 根据( 8 ) 式可得 k 0= m i n | 0 . 4 1 29 5 25+ 0 . 4 4 95 5 41=0 . 8 6 22 5 06 6> 0 . 7 | 。所以, 由上式可以判断魏墙煤矿应急救援能 力等级属于Ⅱ级, 即该煤矿的应急救援能力较好。 应用熵 - 测度模型所确定的评价等级与专家组对此 次应急演练所给出的综合结果相符, 与该矿的实际 情况相吻合。 4 结论 ( 1 ) 通过对煤矿应急救援因素的分析和现场实 际调研, 以国家安全法规为基准并依据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可量化原则、 可行性原则建立了煤矿应 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2 ) 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 构建煤矿应急救援 能力的评价模型, 利用信息熵理论确定各项指标的 权重, 应用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评价等级判定。 ( 3 ) 将评价模型应用于陕北魏墙煤矿, 结果表 明, 该煤矿的应急能力较好, 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所 构建的评价模型为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研究提供了一 种新的思路, 可以为煤矿事故的预防及应急救援能 力的提升方面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 1 ] 李叔保, 纵瑞盘, 石超.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事 故应急救援能力评价研究[ J ] . 科技风, 2 0 0 9 , 2 2 ( 1 4 ) 2 7 7 - 2 7 7 . [ 2 ] 侯金玲. 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应急 救援能力研究[ D ] .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 0 1 0 . [ 3 ] 李树刚, 王璐, 成莲花, 等. 基于 A N P - B P方法的 煤矿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J ]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 0 1 4 , 4 1 ( 6 ) 1 1 5 - 1 1 9 . [ 4 ] 王春光. 基于可拓理论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 J ] . 中国煤炭, 2 0 1 3 , 3 9 ( 8 ) 1 0 9 - 1 1 4 . [ 5 ] 单仁亮, 王存权, 陈孝国. 基于 V a g u e 集理论的煤 矿应急救援能力研究[ J ] . 煤炭技术, 2 0 1 6 , 3 5 ( 2 ) 3 2 0 - 3 2 1 . [ 6 ] 王清源, 潘旭海. 熵权法在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 评估重的应用[ J ]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 2 0 1 1 , 3 3 ( 3 ) 8 8 - 9 2 . [ 7 ] 李博杨, 李贤功. 基于熵权法和集对分析的煤矿 安全事故人因失误分析[ J ]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 0 1 7 , 4 4 ( 1 ) 1 1 1 - 1 1 4 . [ 8 ] 王光远. 论未确知性信息及其数学处理[ J ] . 哈尔 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 9 9 0 , 2 3 ( 4 ) 5 2 - 5 8 . [ 9 ] 韩云春, 任波, 杨理强, 等. 我国煤与瓦斯突出预 测指标及技术研究现状浅析[ J ] . 陕西煤炭, 2 0 2 0 , 3 9 ( 1 ) 5 1 - 5 3 , 1 2 . [ 1 0 ]杨力, 王蕾. 基于 I S M方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J ]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 2 0 1 5 , 1 7 ( 1 ) 5 5 - 6 1 . [ 1 1 ]刘楠.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煤矿安全管理评价[ J ] . 陕西煤炭, 2 0 1 3 , 3 2 ( 6 ) 3 8 - 3 9 , 7 6 . [ 1 2 ]李树刚, 马超, 王国旗.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矿 井通风安全评价[ J ] .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6 , 2 8 ( 2 ) 1 0 1 - 1 0 3 . 961第 3期陈锦瑞 基于熵 - 测度量化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