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的有意不安全行为研究.pdf
基于大五人格特质理论的有意不安全行为研究∗ 章少康1 谭钦文1,2 刘娟1 李文武1 潘思佳1 1.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四川绵阳 621010 摘 要 为探究大五人格特质与工人有意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首先在专家的帮助下筛选出了 7 类工 人常见的有意不安全行为,然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修订编制了适用于我国一线工人的中文形容词大五人 格简版量表。 经 SPSS 软件检验,修订后量表的 5 个特质对应的题项信度在 0. 86 0. 89 之间,公因子方差均 大于 0. 6,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 75,特质与题项对应明显,信效度良好。 最后,以 5 个人格特质得分为自 变量,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工人严谨性、神经质、宜人性这 3 个人格特 质得分越高,其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越少。 关键词 大五人格 有意不安全行为 逐步回归分析 A Study of Intentional Unsafe Behavior Based on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 Theory ZHANG Shaokang1 TAN Qinwen1,2 LIU Juan1 LI Wenwu1 PAN Sijia1 1.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Southwest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ntentional unsafe behaviors of workers, with the help of experts, seven types of common intentional unsafe behaviors of wo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addition,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it was revised the Short Scale Version Chinese Adjectives Scale of Big-Five Factor Personality BFFP-CAS-S to fit for front-line workers in China. By use of SPSS software testing, the items reliability of the five traits after the revision ranged from 0. 86 to 0. 89, the variance of common factors all exceeded 0. 6, the cumulative variance contribution rate was up to 75, obviously there was a good corresponding between traits and items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cale were good. Finally, the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intentionally unsafe behaviors were set as dependent variable and dependent variable respectively to do re- 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score of the three personality traits of conscientiousness, neuroti- cism and agreeableness was, the lower the number of intentionally unsafe behaviors was. Key Words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intentional unsafe behavior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ze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19ycx0038。 0 引言 我国事故原因调查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人身伤亡事故约占事故发生总数 的 85 [ 1 ];美国杜邦公司统计其 10a 发生的事故, 发现有 96 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由此可见,企业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生产安全事故 的因果关联度较高,必须对事故的源头 不安全 行为进行监管及控制,才能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 在以往的研究中,从“人因”视角出发的不安全行为 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安全心理、生理、知识技能、安全 氛围等方面,直接研究心理的上游概念“人格特质” 与不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较少,单独研究不安全行 为中有意不安全行为的研究较少。 使用人格特质量表能避免工人直接使用不安全 心理量表带来的排斥心理和社会称许效应,得到更 加真实的数据。 有意不安全行为是人因事故中的主 要原因,受工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减少工人的有 意不安全行为能在较大程度上遏制事故的发生。 因 此,在当今以人为本的观念被普遍接受的社会环境 下,人格特质对工人有意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关系显 得愈发重要,也愈发受到人们关注。 1 有意不安全行为及大五人格概述 1919 年,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将众多伤亡事 故的发生次数按照泊松分布、偏倚分布和非均分布 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某些工人较其他 工人发生事故的次数更多。 后来,学界结合 1926 年 15 2020 年第 46 卷第 6 期 June 2020 工业安全与环保 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纽伯尔德以及 1939 年法默等人研究成果,逐渐发展 出了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2]。 该理论认为事故频 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 内在倾向,这类人的心理性格和行为特点异于常人。 根据该理论,2014 年 SING C P 等[3]使用艾森克人 格特质量表调查了建筑工人人格特质与事故之间的 关系,研究发现神经质、精神病学、谎言这 3 个特质 和事故的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 1. 1 有意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安全研究的重点,根 据研究出发点的不同,不安全行为的分类方式有多 种。 雷森[4]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两大类执行已 形成意向计划过程中的失误疏忽和遗忘和在建 立意向计划中的失误错误和违反;WIEGMANN D A 等[5]将不安全行为分为错误和违规两大类;杜思 才[6]按行为的主体将不安全行为分为组织不安全 行为和个体不安全行为;李乃文等[7]将不安全行为 分为系统失误引起的、行为失误引起的和管理失误 引起的三类不安全行为。 但是总体而言,在现有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如周 刚等[8]都倾向于将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不安全行 为与无意不安全行为两类,这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 分类方法,简单实用,易于理解。 有意不安全行为是 指有目的、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无意的不安全行 为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 1. 2 大五人格理论 人格的含义来自英文“personality”,在字面上有 个性和品格之义。 黄希庭[9]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 为上的内部倾向,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 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 体质等方面的整合。 陈仲庚[10]认为,人格是个体内 在的行为倾向性,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 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组织。 目前,主流的人格特质理论有大五人格特质理 论、卡特尔 16PF 理论和艾森克人格特质理论。 在 这几种理论中大五人格特质理论是近年来最受重用 和欢迎的一个,也是最简单实用的一个,它将人格归 为 5 种特质,这 5 种特质一般翻译为外倾性、宜人 性、严谨性、神经质和开放性。 大五人格特质理论认 为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区别可以由这 5 种特质来表 示。 有学者称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为“人格心理学领 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并认为大五特质理论是 适合全人类的[ 11 ],它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被心 理学研究者证明具有跨语言、跨文化、跨情景、跨评 定者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 研究方法和手段不同,不同版本的大五人格特质理 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应的大五人格特质测试量表 也不尽相同,就目前来说,主流的大五人格特质测试 量表有以下几类 1句子式的“大五”人格测试以 Costa 和 Mc- Crae 编制的 NEO-PI-R 和 NEO-FFI 为典型代表, 分别有 240 题和 60 题,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 在 0. 86 0. 92 之间和 0. 68 0. 86 之间。 2短语式大五人格测试简称 BFI,由 John、 Donahue 和 Kentle 编制,常见版本 BFI-44 有 44 题, 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 75 0. 90。 3形容词式人格量表简称 TDA,由 Goldberg 编制,原版共 100 题,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在 0. 82 0. 97 之间。 4非言语图片式五因素取向人格测试简称 NPQ,由 Paunonen 等编制,是一种半投射式人格测 验,常见的版本是 FF-NPQ,共有 136 张测试图片, 分量表的平均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 80,但是该类检 测较为少见。 句子式的大五人格测试解释信息量最大,信息 传达最为准确;短语式大五人格问卷题量较少,测试 时间较短;形容词式人格量表形式简单,易于理解; 非言语图片式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适用于语言阅读 障碍者。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量表问卷调查的 题项设置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信息传达准确,避免 倾向性或社会称许性;②题项简单易于理解;③数量 合理,避免用时过长。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国某包装 公司一线工人,考虑其文化水平、社会层次等原因, 结合问卷设置的原则,决定使用罗杰、戴晓阳[12]编 制的中文形容词大五人格简版量表以下简称 BFFP-CAS-S。 该量表共 20 题,每题设置两个反 向的形容词,由被测者按 1 6 分打分确定自身在多 少程度上接近于某个形容词的描述,该量表每个特 质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 0. 70 0. 84 之间,且 效度良好。 2 问卷设计及修订 问卷分为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调查和大五人格 特质调查两部分,下文介绍了这两部分问卷内容的 设计修订过程。 2. 1 有意不安全行为测量方法及指标设计 有意不安全行为的测量方法有主观指标测量法 和客观指标测量法两种。 主观指标测量法是指通过 问卷调查让被调查者自我描述并记录有意不安全行 为次数;客观指标测量法是指通过安全监管人员监 25 察记录工人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 本文选用主观测 量法和客观指标测量法结合的方法,让工人和安全 监管人员分别给出工人 100 次行为中的有意不安全 行为次数,以次数最大者为准。 有意不安全行为不同于无意不安全行为,其测 量指标需要结合实际从众多参考资料中总结归纳, 本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主要有如下 4 个方面 1 标准规范如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与代码GB/ T 138612009。 2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安全检查模式如杜邦 安全训练观察计划STOP、行为安全管理BBS。 3国内外学术文献。 4企业安全检查表。 在收集整理这 4 类资料的基础上,邀请 5 位安 全生产专家通过德尔菲法得出了如下 7 类常见的有 意不安全行为作为测量的指标,见表 1。 表 1 有意不安全行为指标测量 序号有意不安全行为指标 平均每百次 行为中所占次数 1违章指挥,监护不到位 2操作错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3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或因主观意识 行为使自己处于不安全状态 4个人防护不到位 5使用已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 和设备 6有意忽视安全警示标识 7直接用手代替设备进行操作 2. 2 大五人格特质测试量表的修订及调研 2. 2. 1 量表初步修订 量表是一种标准化了的问卷,需要保持较高的 信效度,BFFP-CAS-S 通过 20 道量表题测量 5 个人 格特质,相隔4 题的题项对应同一特质。 原版 BFFP -CAS-S 编制和测试选取的对象为高校学生,这与 一线工人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距。 因 此,需要对量表进行修订和调研验证,保证量表的科 学有效性。 根据专家意见,首先修改了带有明显社 会称许性的词语,以及不利于工人理解的词语,比 如,将“刻薄”改成“严格”,“高昂”改为“激昂”,形 成 BFFP-CAS-S 工人量表初版,然后在某包装公司 的 A 分厂进行预调研。 2. 2. 2 预调研分析及再修订 从因子分析的角度来说,一般量表类问卷的样 本数量应为题项的 5 10 倍,此次预实验发放问卷 225 份,回收有效问卷 202 份,符合样本数量要求。 接下来,通过 SPSS 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计算发现如表 2,样本中 5 个特质分量 表的信度在 0. 81 0. 88 之间,均大于 0. 6,信度良 好;KMO 值为 0. 72 大于 0. 6,Bartlett 球型检验 p 值 小于 0. 05,适合做因子分析;20 个题项的公因子方 差在 0. 54 0. 88 间,均大于 0. 5,说明所有题项信 息均能被因子有效解释;总方差解释表中 5 个特征 值大于 1,刚好对应 5 个公因子,且 5 个公因子的累 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 73,达到了社科类 60 的要 求。 但是,观察旋转后成分矩阵表后发现,本应归于 第 5 个公因子的 2 个题项被归于第 1 个公因子,与 预期不符。 这两个出现差错的题项分别为“我认为我自己 是缄默的/ 健谈的”和“我认为自己是孤独的/ 乐 群的”。 经过询问工人意见,发现其对于“缄默”和 “乐群”缺乏正确的理解,在经过专家讨论后将题项修 改为“沉默”和“喜欢和群体在一起生活、工作的”。 将再次修订后的量表结合有意不安全行为指标 测量表于该包装公司的 B 分厂进行第二次调研,问 卷发放 235 份,回收有效问卷224 份。 经过 SPSS 软 件计算发现,修订后 5 个特质的信度在 0. 86 0. 89 间;KMO 值 为 0. 77, Bartlett 球 型 检 验 p 值 小 于 0. 05;20 个题项的公因子方差在 0. 65 0. 86 之 间;总方差解释表中 5 个特征值大于 1,对应 5 个公 因子,且 5 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 75;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中 5 个公因子刚好每个都 对应原量表设计的 4 个题项。 由分析结果可知量表 信效度良好,且问卷各项指标相较于第一次调研均 有所提升,达到了使用要求。 表 2 公因子方差分析 题项开放性宜人性神经质严谨性外倾性 100. 867 50. 825 200. 755 150. 734 120. 896 70. 887 20. 786 170. 678 140. 882 90. 846 40. 826 190. 784 130. 866 180. 844 30. 827 80. 796 60. 885 160. 707 10. 632 110. 598 3 人格特质对有意不安全行为影响实证研究分析 35 3. 1 逐步回归分析计算 每个特质对应的 4 个题项得分的算术平均值即 为该特质的得分。 安全监管人员记录和工人自我陈 述中最大的次数即为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 逐步回 归能形成多个回归模型作为比较分析,保证模型中 的解释变量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并避免多重共线性。 因此,研究以 5 个人格特质得分为自变量,有意不安 全行为次数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 3 大五人格特质与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逐步回归分析 模型项目β 系数显著性调整后的 R2 模型 1常量25. 6350. 050. 236 严谨性-2. 4480. 05 模型 2常量29. 2490. 050. 293 严谨性-2. 1300. 05 神经质-1. 2940. 05 模型 3常量32. 3570. 050. 329 严谨性-1. 9890. 05 神经质-1. 3870. 05 宜人性-0. 9080. 05 3. 2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解读 显著性值小于 0. 05 即表示相关的假设在统计 学意义上成立,调整后的 R2大于 0. 3 即达到社科类 回归分析标准。 由显著性值可以看出,工人的宜人 性、严谨性、神经质特质反向计分与有意不安全 行为次数呈显著回归关系,而外倾性、开放性特质由 于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要求,不能判定其与有意不 安全行为次数的关系。 在与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 显著相关的人格特质中,系数绝对值从高到低依 次是严谨性-1. 898、神经质-1. 387、宜人性 -0. 908。 这 3 类人格特质与有意不安全行为次 数均呈现负相关,表明其分值越高,有意不安全行为 次数越少。 严谨性综合表现了胜任、条理、责任、成就、自 律、谨慎、克制等侧面特质,其中的责任、自律、谨慎、 克制 4 种侧面特质是影响工人的有意不安全行为的 主要因素。 宜人性综合表现了信任、坦诚、利他、直 率、顺从、谦虚、温存等侧面特质,其中的顺从这一侧 面特质是影响工人的有意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 神经质综合表现了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 动、脆弱等侧面特质,其中的敌对、自我意识、冲动这 3 个侧面特质是影响工人的有意不安全行为的主要 因素。 外倾性综合表现了热情、乐群、果断、活跃、冒 险、乐观等侧面特质,开放性综合表现了具有想象、 艺术、情感、求异、创造、智能等侧面特质,其中的果 断、冒险、求异这 3 个侧面特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工人的有意不安全行为,但是根据显著性结果来 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有意不安全行为和大五人格的 相关概念和理论。 然后,从 4 类文献资料出发,筛选 总结了7 类有意不安全行为;以罗杰等研制的 BFFP -CAS-S 为基础,结合受调研对象的特点修订制作 了 BFFP-CAS-S 工人量表,并验证了其信度效度和 可实际操作性。 最后,经过实际调研和逐步回归分 析发现,工人的严谨性、神经质、宜人性这 3 个人格 特质得分越高,其有意不安全行为次数越小。 因此,企业中的重要岗位和易发生安全事故的 岗位宜安排严谨性、神经质、宜人性特质得分较高 即责任、自律、谨慎、克制、顺从特质较强,敌对、自 我意识、冲动特质较弱的工人。 另外,人格特质并 非无法改变,企业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安全文化,开展 辅助心理活动,纠正行为方式和加强安全监管等方 法改变或重塑工人人格特质,抑制其有意不安全行 为,从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石英, 孟玄喆.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制造业生产安全问 题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4, 194129-134. [2]隋鹏程.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 第六讲 单因素事故 致因理论[J]. 现代职业安全,20041038. [3]SING C P, LOVE P E D, FUNG I W HETC. Personality and occupational accidents Bar bende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China [ 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规范评审程序;加大评 审中的沟通力度,提高整改措施的质量。 2针对被评企业的问题。 建议开展安全标准 化教育培训以提高企业对标准化建设的认识;做好 标准化基础资料管理,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 更新;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对应急演练评 估的重视;按照隐患排查计划进行排查,并如实记 录,禁止出现“漏查”、“超前查”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统计年鉴 2018[M]. 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18. [2]刘强. 总结事故的特点和规律有效遏制危化品事故[J]. 劳动保护,20161088-89. [3]于洋.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 中国安全 生产科学技术,2013,912171-178. [4] GB/ T 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S]. [5]向东. 当前加油站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石油 库与加油站,2013,22625-28. [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 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Z]. 2011. [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 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Z]. 2014. [8]娄和武,王跃. 规范安全标准化现场评审的建议[J]. 现 代职业安全,20161088-89. [9]吴宗之,任彦斌,牛和平,等. 基于本质安全理论的安全 管理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754- 58. [10]佟瑞鹏,陈策. 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点研究 [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955-59. [11]任佃忠,曲福年. 推进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策略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11188 -191. [12]DB11/ T 1322. 32017.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S]. [13]王微. 浅析化工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问题及关键要 点[J]. 化工设计通讯,2017,438174-175. [14]张伟民.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生产过程安全管 理[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S1243-247. [15]王胜江,冀永进.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研 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444-49. [16]刘艳萍,曲福年,任佃忠,等.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185- 188. 作者简介 王智阳,男,1993 年生,硕士。 收稿日期2019-08-29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