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pdf
S e r i a l N o . 6 1 4 J u n e 2 0 2 0 现 代 矿 业 M O D E R NM I N I N G 总 第6 1 4 期 2 0 2 0 年 6月第 6期 贵州省煤矿瓦斯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 编号 黔教合 K Y字 [ 2 0 1 9 ] 0 5 4 ) 。 孙光裕( 1 9 9 4 ) , 男, 助教, 硕士, 5 5 3 0 0 4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 明湖路 2 8 8号。 安全职业健康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孙光裕1 杨付领1 乞朝欣2 康向涛3 , 4 余照阳3 , 4 ( 1 .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与土木工程学院; 2 .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水城监察分局; 3 .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4 . 贵州省复杂地质矿山开采安全技术工程中心) 摘 要 贵州省煤矿事故频发、 死亡人数众多, 而在每年的煤矿事故总数及死亡总人数中, 瓦斯 事故所占比重较大。为了有效地改善贵州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局面, 首先运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 对贵州省矿井数量分布情况、 矿井瓦斯事故发生情况、 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小型矿 井数量居多和突出矿井与高瓦斯矿井数量集中分布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 事故死 亡人数总高于事故数量、 重大瓦斯事故频发、 发生的煤矿瓦斯事故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主是贵州省 煤矿瓦斯事故总体发生情况, 瓦斯超限治理能力低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防治存在的重大难点, 并提 出了加快煤炭工业落后产能淘汰进度、 瓦斯防治工作重心应放在防突与瓦斯抽采方面、 加强安全教育 培训、 努力提升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能力 4个方面的防治对策, 为贵州省有效防治煤矿瓦斯事故及提高 全省整体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瓦斯事故 重要因素 防治对策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6 0 8 2 . 2 0 2 0 . 0 6 . 0 4 0 A n a l y s i s a n dP r e v e n t i o nMe a s u r e s o f C o a l Mi n eG a s A c c i d e n t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S u nG u a n g y u 1 Y a n gF u l i n g1 Q i C h a o x i n2 K a n gX i a n g t a o3 , 4 Y uZ h a o y a n g3 , 4 ( 1 . S c h o o l o f M i n i n ga n d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L i u p a n s h u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2 . S h u i c h e n gS u p e r v i s i o nB u r e a uo f G u i z h o uC o a l M i n eS a f e t yS u p e r v i s i o nB u r e a u ; 3 . M i n i n gC o l l e g e , 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 4 . 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C o m p l e xG e o l o g i c a l M i n i n gS a f e t yT e c h n o l o g yE n g i n e e r i n gC e n t e r ) A b s t r a c t C o a l m i n ea c c i d e n t s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a r ef r e q u e n t , a n dt h e r ea r em a n yd e a t h s , a n dg a s a c c i d e n t s a c c o u n t f o r al a r g ep r o p o r t i o no f t h et o t a l n u m b e r o f c o a l m i n ea c c i d e n t sa n dt o t a l d e a t h se a c h y e a r . I no r d e r t oe f f e c t i v e l yi m p r o v et h ef r e q u e n t o c c u r r e n c eo f g a sa c c i d e n t si nG u i z h o uc o a l m i n e s ,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m e t h o di s a d o p t e dt o b r i e f l y e x p l a i nf r o mt h r e e a s p e c t s o f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e n u m b e r o f m i n e s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 m i n eg a s a c c i d e n t s , a n dt h ec o n t r o l o f m i n eg a s o v e r l i m i t s . I t i s c o n c l u d e dt h a t t h e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s o f t h ef r e q u e n t o c c u r r e n c eo f g a s a c c i d e n t s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c a n b es u m m a r i z e da s l a r g en u m b e r o f s m a l l m i n e s a n dc o n c e n t r a t e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o u t b u r s t m i n e s a n dh i g g a s m i n e s . T h eo v e r a l l o c c u r r e n c eo f g a s a c c i d e n t s i nc o a l m i n e s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c a nb ed e s c r i b e da s t h e n u m b e r o f d e a t h si na c c i d e n t si sa l w a y sh i g h e rt h a nt h en u m b e ro f a c c i d e n t s , m a j o rg a sa c c i d e n t so c c u r f r e q u e n t l y , c o a l m i n eg a s a c c i d e n t s a r em a i n l y f o r c o a l a n dg a s o u t b u r s t a c c i d e n t s . L o wa b i l i t y t o c o n t r o l g a s o v e r l i m i t i s a m a j o r d i f f i c u l t y i np r e v e n t i n g 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g a s a c c i d e n t s i nc o a l m i n e s i n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 B a s e do nt h ea b o v ea n a l y s i s , s o m er e l a t e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s u g g e s t i o n sa r ep r o p o s e d , w h i c hc o n c l u d e d a c c e l e r a t i n gt h ep r o g r e s so f e l i m i n a t i o no f b a c k w a r d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i nt h ec o a l i n d u s t r y , e m p h a s i so n g a s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s h o u l db ef o c u s e do no u t b u r s t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g a sd r a i n a g e , i n c r e a s i n gs a f e t y e d u c a t i o na n dt r a i n i n gi m p r o v i n gt h ea b i l i t yt oc o n t r o lg a se x c e e d i n gl i m i t si nc o a lm i n e s . T h ea b o v e d i s c u s s i o nr e s u l t s c a np r o v i d e r e l i a b l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G u i z h o uP r o v i n c e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e v e n t g a s a c c i d e n t s a n d 941 i m p r o v et h eo v e r a l l s a f e t yp r o d u c t i o nl e v e l o f c o a l m i n e s i nw h o l ep r o v i n c e . K e y w o r d s G a s a c c i d e n t ,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 在其所辖的 8 6个县、 市、 区中, 7 4个县、 市、 区产煤, 煤炭资源占全省土地面积 高达 4 0 %以上, 约 7万 k m 2 [ 1 ]。据相关资料记载, 基 于贵州省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 其煤层赋存条件较为 复杂, 煤层瓦斯量较高, 矿井瓦斯涌出量大, 同时相当 部分煤矿仍使用传统的开采工艺采煤, 进而导致瓦斯 事故频发[ 2 ], 瓦斯事故对煤矿安全影响是巨大的[ 3 ]。 贵州省 2 0 1 5 2 0 1 9年煤矿事故数量、 死亡人数及百 万吨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 2 0 1 5年发生煤矿事故 9 起, 死亡 2 9人, 百万吨死亡率为 0 1 6 6 ; 2 0 1 9年发生 煤矿事故 2 4起, 死亡 6 0人, 百万吨死亡率为 0 4 9 6 ; 平均每年发生事故 1 8起、 死亡 4 1 2人, 年均百万吨 死亡率为 0 2 9 5 。另外, 2 0 1 5 2 0 1 9年每年的煤矿事 故总数及死亡总人数中瓦斯事故所占比重是较大的, 2 0 1 5年发生瓦斯事故 3起, 占当年煤矿事故总数的 3 3 3 %; 死亡人数 2 1人, 占当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 7 2 4 %。2 0 1 9年发生瓦斯事故 6起, 占当年煤矿事 故总数的 2 5 0 %; 死亡人数 3 8人, 占当年煤矿事故 死亡人数的 6 3 3 %; 平均每年瓦斯事故起数所占比 重为 2 1 6 4 %, 瓦 斯 事 故 死 亡 人 数 所 占 比 重 为 5 3 3 4 %。 如何有效改善贵州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局面是 贵州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提升贵州 省整体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关键所在。李杨飞[ 4 ]统 计了贵州省煤矿 2 0 0 5 2 0 1 1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数 据并调查分析典型突出事故, 对贵州省近 7a 煤与瓦 斯突出事故特点进行探究, 详细分析了事故原因并为 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向龙[ 5 ] 通过分析贵州省中小型煤矿开拓和开采特点、 煤层瓦 斯赋存条件等, 发现了贵州省中小型煤矿在瓦斯治理 过程中的缺陷, 并提出了如何在管理与技术上有效综 合防治瓦斯; 吴建琼[ 6 ]统计分析了贵州省 2 0 0 4年 1 月2 0 1 4年 6月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对近 1 1 a 贵州省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特点、 原因进行了探讨并 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杨方旭等[ 7 ]以国家煤监局网 站事故查询系统公布的数据为依据, 从地质方面与人 为方面简要分析了贵州省瓦斯、 顶板与水害事故, 提 出了改进贵州煤矿生产安全措施; 肖铸等[ 8 ]统计分 析了贵州 2 0 0 5 2 0 1 4年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并 对事故类别、 企业性质、 事故发生时间、 所属区域等进 行规律分析, 查找各类事故发生原因并根据经验进行 总结, 给出了加强基础研究等相关建议; 杨明坤[ 9 ]结 合贵州省煤矿开发现状及贵州煤矿瓦斯特点, 分析煤 矿瓦斯事故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 对贵州省矿井数量分布情况、 矿井瓦斯事故发生情况、 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情况 3个 方面进行阐述, 然后围绕 3个方面对贵州省煤矿瓦斯 事故进行分析,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以期为 贵州省有效改善煤矿瓦斯事故频发局面及提升整体 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借鉴。 1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分析 1 . 1 矿井数量分布情况 截至 2 0 1 8年 1 1月, 贵州省全境矿井数量为 9 8 7 个, 对全部矿井按照瓦斯等级、 井型等进行统计分析, 见表 1 。可知, 在所有矿井瓦斯等级中, 小型低瓦斯 矿井共 2 3 3个, 占全省所有低瓦斯矿井的 9 0 3 1 %; 小型高瓦斯矿井共 2 0 6个, 占全省所有高瓦斯矿井的 7 8 6 3 %。小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共 2 8 1个, 占全省 所有突出矿井的 6 3 1 5 %; 小型未鉴定瓦斯等级矿井 共 1 7个, 占全省所有未鉴定矿井的 7 7 2 7 %。同时, 无论是小型、 中型还是大型矿井, 均以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为主 小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共 2 8 1个, 占全省 所有小型矿井的 3 8 1 3 %; 中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共 1 3 8个, 占全省所有中型矿井的 6 1 8 8 %; 大型煤与瓦 斯突 出 矿 井 共 2 6个, 占 全 省 所 有 大 型 矿 井 的 9 6 3 0 %。另外, 贵州省煤与瓦斯突 出 矿 井 占 比 4 5 0 9 %, 为最高比例; 而未经瓦斯等级鉴定的矿井所 占数量比例仅为 2 0 %左右, 低瓦斯矿井与高瓦斯矿 井数量所占比例几乎持平; 突出矿井与高瓦斯矿井数 量之和占全省所有矿井的 7 1 6 4 %。 表 1 贵州省矿井数量分布情况个 矿井类型 矿井瓦斯等级 低瓦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未鉴定 小型矿井2 3 32 0 62 8 11 7 中型矿井2 45 61 3 85 大型矿井102 60 以上矿井数量的分布情况呈现出 2个方面的问 题 一是小型矿井数量居多, 在所有矿井瓦斯等级中 小型矿井均居于主导地位, 是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频 发的重要因素之一。2 0 1 1 2 0 1 5年贵州省共发生较 重大煤矿安全事故 4 0起, 其中, 有 3 0起较重大安全 事故发生在小型煤矿, 占全部事故总数的 7 5 %; 总共 死亡 3 4 3人, 其中, 有 2 2 8人是由发生在小型煤矿的 3 0起较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 占全部死亡总人数的 8 3 9 7 %; 同时, 在小型煤矿发生的 3 0起事故中, 瓦斯 事故有2 0起, 占比6 6 6 7 %; 而在死亡的2 2 8人中, 瓦 051 总第 6 1 4期现代矿业2 0 2 0年 6月第 6期 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 1 6 0 , 占比 7 0 1 8 %[ 1 0 ]。二 是突出矿井与高瓦斯矿井数量集中分布, 是贵州省煤 矿瓦斯事故频发的又一重要因素。 1 . 2 矿井瓦斯事故发生情况 2 0 0 6 2 0 1 8年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发生起数及 死亡人数统计情况见表 2 。可以看出, 2 0 0 6 2 0 1 8 年,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总体呈 现 3波变化、 3个峰值, 变化几乎趋于三起三落之势, 3~ 4a为一个周期; 峰值主要集中在 2 0 0 9 、 2 0 1 0 、 2 0 1 3 、 2 0 1 7年。同时, 2 0 0 7 2 0 0 8年及 2 0 1 1 2 0 1 2 年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减少量较大, 2 0 0 7 2 0 0 8年内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减少量为 3 2起与 9 7人, 降幅分 别 为 5 0 7 9 % 与 5 8 4 3 %; 2 0 1 1 2 0 1 2年内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减少量为 1 3起与5 8人, 降幅分别为2 7 7 8 %与6 3 7 4 %。2 0 0 6 年贵州省共发生瓦斯事故 6 4起, 死亡 2 0 4人; 2 0 1 8 年贵州省共发生瓦斯事故 3起, 死亡 1 6人。2 0 0 6 2 0 1 8年, 贵州省发生的瓦斯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分 别下降了 9 5 3 1 %和 9 2 1 6 %。 另外, 通过收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等相关网站 公布的 2 0 0 9 2 0 1 9年贵州省发生的煤矿瓦斯事故有 关资料, 按瓦斯事故类型、 伤亡事故等级进行分类统 计, 见图1 。 可知, 2 0 0 9 2 0 1 9 年贵州省发生的煤矿 表 2 2 0 0 6 2 0 1 8年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 发生起数及死亡人数 年份 事故起数 / 起 较上一年 情况 死亡人数 / 人 较上一年 情况 死亡人数 / 事故起数 较上一年 情况 2 0 0 66 4-2 0 4-3 . 1 9- 2 0 0 76 3↓1 6 6↓2 . 6 3↓ 2 0 0 83 1↓6 9↓2 . 2 3↓ 2 0 0 93 5↑1 0 2↑2 . 9 1↑ 2 0 1 02 5↓1 1 3↑4 . 5 2↑ 2 0 1 11 8↓9 1↓5 . 0 6↑ 2 0 1 25↓3 3↓6 . 6 0↑ 2 0 1 31 0↑7 7↑7 . 7 0↑ 2 0 1 48↓5 5↓6 . 8 8↓ 2 0 1 53↓2 1↓7 . 0 0↑ 2 0 1 61↓7↓7 . 0 0= 2 0 1 75↑2 9↑5 . 8 0↓ 2 0 1 83↓1 6↓5 . 3 3↓ 平均值2 0 . 8 5-7 5 . 6 2-5 . 1 4- 瓦斯事故中,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占比 6 1 7 6 %, 为最 高比例; 而瓦斯燃烧与瓦斯窒息事故之和所占比例接 近 1 5 %, 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另外, 2 0 0 9 2 0 1 9 年贵州省未发生任何一般及特大瓦斯灾害事故, 而以 较大及重大瓦斯灾害事故为主, 且二者数量基本持 平。 图 1 2 0 0 9 2 0 1 9年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数量分布情况( 单位 起) 以上统计结果呈现出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总体 发生情况 第一, 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总高于事故数量, 除了 2 0 1 2年及 2 0 1 4 2 0 1 8年瓦斯事故发生数量相 对较小外, 其余每年贵州省发生的瓦斯事故数量均在 1 0起以上; 2 0 0 6 2 0 1 8年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死亡 人数均高于事故起数, 平均每年的死亡人数与事故起 数之比约为 5 1 4 。第二, 2 0 0 9 2 0 1 9年贵州省发生 的瓦斯灾害事故均为较大或重大, 且二者持平, 即重 大瓦斯事故频发。第三, 2 0 0 9 2 0 1 9年贵州省发生 的煤矿瓦斯事故主要以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主。 1 . 3 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情况 通过调研走访贵州省盘州市、 水城县部分煤矿企 业及地方安监局, 收集了大量的煤矿瓦斯超限事故分 析报告, 并从瓦斯超限原因、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 瓦斯 超限最高浓度值 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 . 3 . 1 瓦斯超限原因 从风量不足、 瓦斯涌出、 传感器误报、 瓦斯抽采量 不足、 其他共 5个方面进行瓦斯超限原因的统计, 结 果见图 2 。可知, 因传感器误报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 数量最多, 占比 2 9 7 5 %; 因风量不足与瓦斯抽采量 不足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数量也占比 1 7 7 7 %与 8 2 6 %, 因瓦斯涌出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数量占比 2 5 2 1 %。 图 2 瓦斯超限原因统计结果 151 孙光裕 杨付领等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2 0 2 0年 6月第 6期 1 . 3 . 2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统计结果见图 3 。可知, 瓦斯 超限 持 续 时 间 不 超 过 1m i n的 事 故 数 量 占 比 3 4 7 8 %, 最短为 4s , 最长为 5 3s ;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 高于 1m i n不超过 5m i n的事故数量占比 3 0 0 7 %, 最短为 1m i n 3s , 最长为 4m i n 3 0s ; 瓦斯超限持续时 间 5m i n 以上的事故数量所占比例高于 3 5 %, 其中, 高于 1 0m i n 的事故数量占6 8 0 4 %, 最短为5m i n , 最 长为 4h 1 9m i n 。 图 3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统计结果 1 . 3 . 3 瓦斯超限最高浓度值 瓦斯超限最高浓度值统计结果见图 4 。可知, 瓦 斯超限最高浓度值高于 0 8 %且不超过 1 0 %的事故 数量占比1 7 1 4 %, 最低为0 8 1 %, 最高为1 0 0 %; 瓦 斯超限最高浓度值高于 1 0 %且不超过 5 0 %的事故 数量占比7 4 6 4 %, 最低为1 0 2 %, 最高为4 0 0 %; 瓦 斯超限最高浓度值高于 5 0 %的事故数量占比为 8 2 1 %, 其中, 高于 1 0 % 的占比 6 9 5 5 %, 最低为 7 8 0 %, 最高为 3 9 7 5 %。 由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 防治存在瓦斯超限治理能力低这一重大难点, 主要体 图 4 瓦斯超限最高浓度值统计结果 现在 4个方面 第一, 瓦斯超限治理设施工作可靠性 低, 造成瓦斯超限的主要原因为传感器误报, 同时供 风量不足与瓦斯抽采量不足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数 量也占了较大比例; 第二, 瓦斯涌出频发, 由于瓦斯涌 出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数量与传感器误报造成的瓦 斯事故数量基本持平; 第三,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整体 较长, 瓦斯超限持续时间在 1m i n以内的占最多数, 但其所占比例不高, 同时瓦斯超限持续时间大于 5 m i n 的事故数量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即在时效性 方面有缺陷; 第四, 瓦斯超限最高浓度值整体较高, 瓦 斯超限最高浓度值大于 1 0 %的事故占绝大部分, 并 且超限最高浓度达 5 0 %以上的事故所占比例接近 1 0 %, 即在可靠性方面有缺陷。有些瓦斯事故( 尤其 是瓦斯爆炸事故) 的发生均由瓦斯积聚超限引起, 表 3列举了贵州省几起因瓦斯积聚超限造成瓦斯爆炸 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杜绝瓦斯超限是有效防治瓦 斯事故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只有严把瓦斯超限 关, 消 除 瓦 斯 积 聚, 才 能 最 终 实 现 矿 井 安 全 生 产[ 1 1 1 2 ]。 表 3 贵州省几起因瓦斯积聚超限造成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基本概况 年份事故名称 事故煤矿设计 生产能力/ ( 万 t / a ) 伤亡情况 直接经济 损失/ 万元 事故原因 2 0 1 3 石板坡煤矿“ 4 1 2 ” 较大瓦斯爆炸事故 3 0 7人死亡, 2人受伤 9 0 0余 非法越界开采, 越界采区未设置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安全保障设 施和条件, 盗采区域出现瓦斯积聚, 违章放炮引发瓦斯爆炸 2 0 1 3 大山煤矿“ 5 1 0 ” 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1 5 1 2人死亡, 2人受伤 14 6 2 . 8 2 无正规通风设施, 未安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非法越界开采造成瓦 斯积聚, 煤电钻失爆产生火花引爆瓦斯, 导致事故发生 2 0 1 4 润丰煤矿“ 8 1 3 ” 较大瓦斯爆炸事故 9 3人死亡, 4人受伤 5 5 8 . 8 事故地点未安设瓦斯传感器监测巷道瓦斯情况, 通风受阻后致使 局部瓦斯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 矿灯灯线破损短路产生电火花引 爆瓦斯 2 0 1 7 鑫鑫煤矿“ 8 3 ” 较大瓦斯爆炸事故 2 1 5人死亡, 3人受伤 5 7 1 . 5 瓦斯监控弄虚作假, 未能有效监控事故发生地瓦斯变化情况; 瓦斯 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时, 二次起爆产生火花引爆瓦斯 2 0 1 7 孔家沟煤矿“ 1 2 1 3 ” 较大瓦斯爆炸事故 9 6人死亡, 2 0人受伤 14 6 8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未能正常运行, 监控员擅自离岗, 采用“ 一风吹” 将高浓度瓦斯排入事故地点导致瓦斯超限, 采面放炮引爆瓦斯 2 防治对策 ( 1 ) 加快煤炭工业落后产能淘汰进度。 贵州省 人民政府关于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的意见 指出 “ 到 2 0 2 0年, 形成全省煤矿全部为 3 0 万 t / a 及以上、 基本实现机械化开采、 全面实现智能 化控制、 稳定保障电煤供应和其他用煤需要、 符合集 约安全高效绿色要求的现代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 以产能置换、 兼并重组等政策为先导, 增加省级财政 投入, 对 3 0万 t / a 以下煤矿实行逐步淘汰退出; 对未 参与兼并重组及参与兼并重组而又未明确处置意见 的煤矿务必给予明确的处置意见, 未明确处置意见的 对其有计划地实施关闭。据统计, 2 0 1 1 2 0 1 4年贵 251 总第 6 1 4期现代矿业2 0 2 0年 6月第 6期 州省共关闭煤矿 4 0 2处[ 1 3 ], 政府监管部门应继续通 过政策引导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加快落后产能煤矿淘 汰进度。 ( 2 ) 瓦斯防治工作重心应放在防突与瓦斯抽采 方面。基于贵州省突出矿井与高瓦斯矿井数量集中 分布且瓦斯事故以煤与瓦斯突出为主的状况, 贵州省 煤矿瓦斯事故防治工作重心应放在防突与瓦斯抽采 方面。第一, 逐步完善全省高瓦斯、 突出矿井管理制 度, 高度重视煤矿防突工作与瓦斯抽采工作; 第二, 严 格把控从事防突工作与瓦斯抽采工作人选, 对从事工 作的所有人员进行高质高效的专业培训, 组建专业的 防突队伍与瓦斯抽采队伍并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按照 规程规范进行作业; 第三, 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 情况努力改进所有防突与瓦斯抽采设施设备, 另外, 有关科学研究单位应对防突与瓦斯抽采设施设备的 改进开展研究; 第四, 贵州省有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 完善煤矿防突与瓦斯抽采工作管理机制, 同时在防突 与瓦斯抽采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等。 ( 3 ) 重视职工生命安全,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针 对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高于事故起数且重 大瓦斯灾害事故频发的现状, 煤矿企业应重视煤矿职 工生命安全, 抓好全员职工瓦斯防治教育活动[ 1 4 ]。 煤矿企业应加强领导能力并精心组织对作业人员专 业技术及管理能力培训, 提高人员的自保自救能力; 煤矿企业应努力提高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的技术水平, 包括安全防护设施的有效建立等; 所有上岗职工务必 取得 安全工作资格证 , 并对取证人员要进行及时 复训、 考核、 验证; 督促所有职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 真学习瓦斯防治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测验, 同时利用 广播电视、 板报、 宣传画等方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提 升职工的安全意识与工作素养。 ( 4 ) 努力提升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能力。瓦斯超 限治理是瓦斯事故防治的关键, 因此, 煤矿企业应努 力提升瓦斯超限治理能力。而对于贵州省瓦斯超限 治理能力低这一难点, 有关政府监管部门应建立并完 善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设施管理制度, 加大对煤矿企业 瓦斯超限治理设施的检查力度, 并对检查过程中发现 的不合格现象下令整改, 对整改不达标的进行相应处 罚; 加强瓦斯抽放工作是有效治理瓦斯涌出的基本措 施, 煤矿企业应努力提升瓦斯抽放技术, 企业可与高 校进行合作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科学方 法进行研究, 从而提高自身瓦斯抽放技术水平; 有关 设施生产单位可对设施本身的改进开展相应的研究, 有关科学研究单位应对如何提升瓦斯超限治理响应 快速性、 有效性开展研究, 并将研究形成的瓦斯超限 治理响应机制或模式下发至各煤矿企业, 企业根据自 身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自身的瓦斯 超限治理响应机制; 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 出或改进应对瓦斯超限事故的技术手段, 尤其是在生 产过程中过断层、 煤层倾角突然变化、 煤层厚度突然 变化等方面, 进而有效地遏制瓦斯超限最高浓度值较 大这一情况。 3 结 语 ( 1 ) 2 0 1 5 2 0 1 9年贵州省平均每年发生事故 1 8 起, 死亡 4 1 2人, 年均百万吨死亡率为 0 2 9 5 ; 而在 每年的煤矿事故总数及死亡总人数中, 瓦斯事故所占 比重较大。 ( 2 ) 通过对贵州省矿井数量分布情况、 矿井瓦斯 事故发生情况、 矿井瓦斯超限治理情况 3个方面进行 分析, 发现煤矿具有小型矿井数量居多、 突出矿井与 高瓦斯矿井数量集中分布、 事故死亡人数总高于事故 数量、 重大瓦斯事故频发、 发生的煤矿瓦斯事故以煤 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主、 瓦斯超限治理能力低等特点。 ( 3 ) 基于对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的分析, 提出加 快煤炭工业落后产能淘汰进度、 瓦斯防治工作重心应 放在防突与瓦斯抽采方面、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努力 提升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能力 4个方面的防治对策。 煤矿行业虽然高危, 但只要抓好管理, 对煤炭工业进 行有力的兼并重组, 加快落后产能淘汰进度, 高度重 视防突与瓦斯抽采工作及职工生命安全, 有效地提升 煤矿瓦斯超限治理能力, 煤矿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将 得到有效遏制, 进而有效地改善煤矿瓦斯事故频发的 局面, 提升贵州省整体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参 考 文 献 [ 1 ] 龙正毕.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 ] . 贵 阳 贵州大学, 2 0 0 7 . [ 2 ] 李心杰. 贵州省煤矿瓦斯灾害现状和防治措施浅析[ J ] . 科技 风, 2 0 1 9 ( 1 2 ) 2 2 6 . [ 3 ] 刘业娇, 袁 亮, 薛俊华, 等. 2 0 0 7 2 0 1 6年全国煤矿瓦斯灾害 事故发生规律分析[ J ] . 矿业安全与环保, 2 0 1 8 , 4 5 ( 3 ) 1 2 4 1 2 8 . [ 4 ] 李扬飞. 贵州省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统计分析及防范措施[ J ] . 煤 炭技术, 2 0 1 3 , 3 2 ( 4 ) 1 0 8 1 0 9 . [ 5 ] 向 龙. 贵州中小煤矿瓦斯治理现状及对策[ J ] . 煤炭工程, 2 0 1 3 , 4 5 ( 1 0 ) 6 3 6 5 . [ 6 ] 吴建琼. 贵州省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状与防治对策[ J ] . 西部探 矿工程, 2 0 1 5 , 2 7 ( 1 2 ) 1 1 9 1 2 1 , 1 2 5 . [ 7 ] 杨方旭, 胡成成. 浅析 2 0 0 4 2 0 1 4年贵州省煤矿事故及预防对 策[ J ] . 煤, 2 0 1 6 , 2 5 ( 6 ) 5 9 6 1 . [ 8 ] 肖 铸, 张鹏翔, 李青松, 等. 2 0 0 5 2 0 1 4年贵州煤矿事故统计 分析与建议[ J ] . 中国煤炭, 2 0 1 6 , 4 2 ( 8 ) 9 2 9 6 . [ 9 ] 杨明坤. 贵州煤矿瓦斯事故及其防治技术分析[ J ] . 西部资源, 2 0 1 9 ( 4 ) 1 7 7 1 7 8 . [ 1 0 ] 钟德洋, 刘 勇. 贵州小煤矿事故分析与( 下转第 1 5 7页) 351 孙光裕 杨付领等 贵州省煤矿瓦斯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2 0 2 0年 6月第 6期 2 . 2 3 1 0 9 1回风巷支护技术方案 3 1 0 9 1回风巷正巷为矩形断面[ 1 7 ], 净断面尺寸 为 5 . 0m 3 . 2m , 设计采取锚网索联合支护方 案( 图 4 ) 。具体支护参数如下 ( 1 ) 顶锚杆用 2 0m m 24 0 0m m高强左旋无纵 筋螺纹钢锚杆, 帮锚杆用 2 0m m 20 0 0m m高强左 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 间排距分别为 7 5 0m m 8 0 0 m m 、 7 0 0m m 8 0 0m m , 顶板锚杆与顶板法线呈1 5 夹 角, 剩余均垂直顶板打设, 拧紧扭矩不小于 2 0 0 N m , 锚定为不小于 2 6 0N m 。 ( 2 ) 使用黑色硬质塑料网( 12 0 0m m1 10 0 0 m ) 和钢筋网护表( 10 0 0m m 20 0 0m m ) , 钢筋网和 硬质塑料网使用 1 4 # 以上双股铁丝扭联贯网[ 1 8 ], 连网 间距 2 0 0~ 3 0 0m m 。 ( 3 ) 沿巷道周向敷设 1 4m m圆钢筋梯, 顶板规格 58 0 0m m 7 0m m , 帮部规格 30 0 0m m 7 0m m 。顶 部、 帮部钢筋梯子梁限位孔中心间距分别为 7 5 0 , 7 0 0 m m 。 ( 4 ) 在巷道顶板 2排锚杆之间安置锚索达到补 强支护效果, 锚索采取“ 3 2 3 ” 类型部署, 排距 16 0 0m m , 断面锚索间排距为 19 0 0m m 16 0 0m m 。 ( 5 )运用锚索补强支护[ 1 9 ]。帮锚索规格为 1 5 . 2 4m m 30 0 0m m , 均使用 WD 3 8 0 0 2 1 0 3型矿 用 W钢带连接组合, 每根锚索安装 1支 K 2 3 5 0和 1 支 Z 2 3 5 0树脂锚固剂, 拧紧扭矩不小于 1 2 0k N 。 1 900 6 200 600750 5 000 2 000 250 15 700 2 400 200 200 3 200 75 15 图 4 3 1 0 9 1回风巷锚网支护断面(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