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供电系统防雷安全研究.pdf
215 中国设备工程 2020.07 (上) 中 国 设 备 工 程 C h i n a P l a n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邹城市煤矿众多,是著名的兖矿集团公司所在地, 其境内的鲍店煤矿、东滩煤矿、南屯煤矿等煤矿年产量 都在300万吨以上。 煤矿的通风设施、 绞车房、 提升设施、 给排水设施、救援设施等均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据 统计,一般矿井均采用双回路,也就是从不同地区分别 单独架设线路独立进入煤矿变电站,变电站通过变配电 处理供给矿区地面和井下使用。根据国内各电网公司统 计,近年来,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线路故障 50 ~ 60 是由雷电的各种效应引起的,雷电灾害是供电线路的主 要灾害源。另一方面,邹城地区矿井大多处于空旷地带, 其区域内金属井架、高杆灯、输煤栈桥、煤仓等均为高 大建筑物,且较为突兀,雷击概率较大。做好煤矿供配 电系统的防雷保护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对变电所、架空 线路进行防护,更需要对矿区内的变配电设施、机房、 配电室等进行防护。所以,供电安全是煤矿的生命线, 做好煤矿供电防雷安全尤为重要。 1 变电所 35kV 进线的防雷保护 1.1 35kV 架空线路防雷保护 煤矿电源在进入矿变电所时,首先,经过架空线 路,线路高度一般超过 10m,电压为电源 35kV,这段 线路是雷击的重点部位,应使用架空避雷线进行直击雷 防护。架空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 规范GB50057-2010 给出的是“滚球法”,但电力行 业规程则使用保护角法。从原理上看“滚球法”在避雷 线架设高度小于滚球半径(hr)的范围内,架设高度越 高保护效果越好,这恰恰与雷击线路的绕击率相反,所 以,在输配电架空线路中应当使用保护角法计算保护范 围。输配电线路中使用架空避雷线的目的有四个一是 降低直击雷的概率;二是闪电击中电力杆塔时,起到分 煤矿供电系统防雷安全研究 宋峰,张宁馨,邓海利 (邹城市气象局,山东 邹城 273500) 摘要本文介绍了煤矿供电系统雷电防护的必要性。着重通过煤矿电力进线、布线方式的分析确定对线路的防护措施, 并对布线方式和避雷线的设置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雷电流和电力杆塔自身特性的分析、 计算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对煤矿变电所、线路布置区域进行防雷类别划分,根据不同类别确定不同区域的防雷保护措施。对比“滚球法”和折线 法的保护范围,提出了不同高度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煤矿;供电;防雷保护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0)07(上)-0215-03 课 题 资 助 济 宁 市 气 象 局 课 题 资 助 项 目 (2018JNZL04)。 流作用,降低杆塔对地电压;三是对输电线路有耦合作 用,降低线路避雷器上的电压;四是多根避雷线对下方 的电源导线有屏蔽作用,可以降低雷击感应过电压。对 于煤矿 35kV 进线可考虑进线段设三根避雷线,从而使 雷击点尽量远离杆塔避雷器,通过一段时间,线路上的 冲击电晕使雷电流波形发生衰减和变形,最终降低波前 陡度和幅值。 雷电绕击是线路雷击事故的主因,故降低雷击绕 击率是线路防护的重点。据电力线路运行经验、现场测 试和模拟试验,绕击率可按下式计算 平原lgP 3.9 86 t h α α − (1) 山区 lgP 3.35 86 t h α α − (2) 保护角的降低意味着避雷线与输电导线距离的减 小,同时,带来了安全距离问题。为防止避雷线对输电 导线的反击,根据 GB50057-2010 避雷线距导线应大于 3m。 设置避雷线是输电线路的重要防雷保护方式,除 此之外, 雷击概率跟输电导线的布置方式也具有相关性。 架空输电线路有三种排列方式,如图 1 所示。 a)正序排列 b)逆序排列 c)上下三角形排列 图 1 架空输电导线排序方式 通过实际运行,统计出三种线路排序方式所对应 的跳闸率,如表 1。 由表 1 可以看出,上下三角排序方式下双回路同时 跳闸率为 0.000,所以,对于煤矿这种重要场所,应按 216 研究与探索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国设备工程 2020.07 上 上下三角方式排序。 1.2 杆塔防护方式 通过对雷击断线概率统计,发生在导线与绝缘子 连接处的概率较大。因为电力杆塔接闪后,顶端对地电 位最高,高电位首先对绝缘水平低的部位进行反击。电 力杆塔接闪后,雷击过电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topi di UIRL dt (3) 式(3) 中,top U 为 杆 塔 顶 部 电 压(kV);I 为 雷 电 流 幅 值(kA); i R为 电 力 杆 塔 接 地 冲 击 电 阻 (Ω);L 为杆塔自身电感(μH)。假设,雷电流 幅值为 150kA(二类防雷构筑物);雷电流波形采 用 10/350μs;杆塔冲击接地电阻为 4Ω;杆塔电感为 10μH(20 米高铁塔);约 50 的能量经接地系统泄 流入地。经计算,杆塔顶部的电位为375.0kV。 架线杆塔的绝缘耐受电压水平如下 50 10084.5 kVUn (4) 根 据 式(4) 能 计 算 杆 塔 35kV 线 路 采 用 3 X -4.5 绝缘子的线杆电压 50 U 约为 350kV。可以看出 在未考闪电感应和电磁脉冲时,杆塔已经会被击穿。所 以,当塔顶部电位高于 350kV 时,就会对导线产生反 击。若对一相线路产生反击,将引起单相工频短路。由 于 35kV 电力系统为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其短路电流 为电容性电流,数值很小,可能不足以引起跳闸,但若 同时引起第二相导线反击,形成相间短路,则引起跳闸。 安装相匹配的避雷器是解决反击问题的关键。避 雷器与绝缘子并联安装,在没有过电压的情况下,避雷 器为高阻抗状态,出现高电压电涌时,避雷器会对地泄 流,保障了线路的正常运行。避雷器原理如图 2 所示。 在使用中,SPD 的冲击放电电压(50b U )应小于 绝缘子串的 50 冲击放电电压( 50j U )。若雷电冲击 放电电压偏差为δ,为确保避雷器能先行放电, 50b U 和 50j U 应至少满足下列关系 5050 1 3 1 3 jb UUδδ− (5) 一般情况下, 0.03δ ,所以 505050 /16.5 jbj UUU− 505050 /16.5 jbj UUU− 。所以 SPD 的触发电压至少应比绝缘子的击穿 电压低 16.5。根据电 力规程要求,35kV 电 力系统雷电冲击耐受电 压,相对地及相间均为 185kV, 则 35kV 杆 塔 SPD 的冲击放电电压应 小于 154.5kV。 2 矿区 35kV 变电站防护 2.1 划分防雷类别 在电力规程中,没有对变电所区域进行防雷类别的 划分,但 GB50057-2010 中要求对所有防雷建(构)筑 物首先进行类别划分,从而更科学有效地采取针对性的 防雷措施, 这里提倡对煤矿变电所进行防雷类别的判定。 2.2 优化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方法 不同的行业规范对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不同, 我国的电力规程使用“折线法”,而建筑物防雷设计 规范则要求使用“滚球法”。“折线法”的保护范围 是假设雷电定位高度 H1 为基准进行模拟实验的结果制 定的;“滚球法”是假设一个球,半径为 hr,沿避雷针 和地面滚动,不被球面接触的部分则是保护范围。“折 线法”中,避雷针高度与保护范围成正比;“滚球法” 中高度超出滚球半径部分不被保护,滚球半径对保护范 围的影响大。 国家标准中, 把第一、 二、 三类防雷建 (构) 筑物对应的滚球半径分别设定为 30m、45m、60m。 在煤矿变电所中,高压线路及设施的高度一般不 超过 12m,室外高低压设备高度一般不超过 5m。所以, 在这两个高度平面上对比“折线法”和“滚球法”的保 护范围。 表 2 12m 高度面上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单位m) 针高折线法 滚球法(hr 为滚球半径) hr30hr45hr60 30216.011.816.0 2513.55.69.712.7 2084.36.88.7 1532.02.93.6 表 3 5m 高度面上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单位m) 针高折线法 滚球法(hr 为滚球半径) hr30hr45hr60 303513.421.828.0 2527.513.019.724.8 202011.716.820.7 1512.59.412.915.7 1055.87.79.2 按照 GB50057-2010 的标准划分防雷类别,煤矿 变电所被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场所的可能性较大。从上表 2 和表 3 得出,在二类防雷场所避雷针高度为 15m 时, “折线法”计算出的避雷针保护范围略小于“滚球法” 计算出的范围。增加避雷针的高度,“折线法”计算出 的保护范围比“滚球法”计算出的范围明显变大。 根据滚球法和折线法的理论计算可以得出当针高 h≤0.293hr时, “折线法” 确定的保护范围小于 “滚球法” 确定的范围;当针高 h0.293 ~ 0.4hr时,两种方法 确定的保护范围基本相当;当针高 h0.4 ~ 0.5hr时, “折线法”确定的保护范围略大于“滚球法”确定的范 表 1 不同排序对应的跳闸率 次(100kma)-1 排序方法跳闸率(单回路)跳闸率(双回路) 正序排列0.1720.172 逆序排列0.1850.063 上下三角排列0.1860.000 图 2 避雷器安装示意图 217 中国设备工程 2020.07 (上) 中 国 设 备 工 程 C h i n a P l a n t E n g i n e e r i n g 围;当针高 h0.5hr时,“折线法”确定的保护范围远 大于“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这里提出以下应用 在煤矿变电所中,设置高度超过 15m 的避雷针时,保 护范围应按“滚球法”计算;避雷针高度低于 15m 时, 推荐使用“折线法”计算保护范围。 3 结语 在煤矿企业中矿井设备、机房设施、信息系统对 供电稳定性要求很高。对于电涌保护器(SPD)的安装, 除本文提出的方法外,针对不同电压级别和不同防护对 象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英杰. 35kV、 110kV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间隙的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 2006. [2]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自然环境中的能源多种多样,其中,振动能是一 种“绿色能源”,它不像其他能源会受到时间、地域、 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若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则有助于 解决微电子器件长期、实时持续的能源供给问题。实 际上,利用自然界中的振动来给微型发电装置提供 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将振动能转变为微机电系统 所需要的电能。由于在环境中收集到的振动能具有 较高的能量密度、清洁环保、高输出电压和功率以 及易于实现结构微型集成化等优点,因而,近年来 备受关注。对压电式振动能量俘获技术而言,核心问 题是如何提高能量之间的全系统转换效率以持续稳定 的为无线传感器节点供电,而压电式振动能量俘获系 统的转换效率与其结构的各个组成要素有关,如压电 项目名称2019 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 项目,项目编号2019A-238 材料、压电振子结构、压电能量俘获电路、压电转换 机理等。为此,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出发,以悬臂梁 式压电能量俘获器为例,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介 绍压电能量俘获器的研究现状,为压电能量俘获器的 全方面优化提供分析思路和研究方向。 1 压电材料 压电材料是压电能量俘获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 指在压力作用下其两端面间产生电压的晶体材料,一百 多年前被 Curie 兄弟发现并由此提出了压电效应。压电 材料一般分为有机、无机、复合三种。 PVDF 薄膜是典型的有机压电材料,又被称为压电 高分子聚合物。这类材料的材质非常柔韧(很容易形成 弯曲结构),具有密度低、频带宽、压电电压常数高、 阻抗低以及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但缺点是压电应变常 悬臂梁式压电能量俘获器的研究现状 杨晋宁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摘要悬臂梁式压电能量俘获器是能量俘获技术中的核心组件,其性能的优劣关系着俘获电能的多少及能量转换效率 的高低。综述了压电能量俘获器在压电材料、振子结构、俘获电路、研究机理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全 系统中的重要核心技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压电能量俘获器的全方面优化提供了研究思路。 关键词压电能量俘获器;综述;研究机理;全系统 中图分类号TM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711(2020)07(上)-0217-04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0. [3] 电力工业部 .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 缘配合(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4] 牛灵慧 . 电力系统防雷措施研究 [J].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 2011, 201 61-64. [5] 邓海利 , 赵京峰 , 王晓默 . 煤矿电力系统防雷技术研究 [J]. 山 东气象 ,2015,350248-53. [6]Eriksson A J.The incidence of lightning strikes to power line[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1987,23877. [7] 杨双基 , 董青峰 . 35kV 配电网防雷方法与雷击闪络保护器 [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 44 增刊 58-60. [8] 机械工业联合会 .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设计技术规程 (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9] 电力工业部 .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10] 孙宇新 . 折线法和滚球法确定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安全性分析 [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27(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