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突煤层群立井揭煤技术.pdf
第 4 2卷第 6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6 2 0 2 0年6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J u n . 2 0 2 0 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 檾檾檾檾檾檾檾 檾 殧 殧 殧 殧 开采与运输 收稿日期 2 0 2 0- 0 2- 1 6 ; 责任编辑 陈朋磊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6 . 0 3 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 2 0 1 8 Y F C 0 8 0 8 3 0 5 ) 作者简介 谢长虹( 1 9 8 3 ) , 男, 四川石棉人, 工程师, 现从事瓦斯抽采、 突出防治工作。 引用格式 谢长虹, 邹云龙, 蒋腾.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突煤层群立井揭煤技术[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6 ) 1 4 4 1 4 9 . X i eC h a n g h o n g , Z o uY u n l o n g , J i a n g T e n g .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c o a l u n c o v e r i n g i nh i g ho u t b u r s t c o a l s e a mg r o u pu n d e r c o m p l e x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6 ) 1 4 4 1 4 9 .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突煤层群立井揭煤技术 谢长虹1, 邹云龙2 , 3, 蒋 腾1 ( 1 . 渝新能源公司 渝阳煤矿, 重庆 4 0 1 4 4 3 ; 2 . 中煤科工集团 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 0 0 0 3 7 ; 3 . 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4 0 0 0 3 7 ) 摘要 针对渝阳煤矿水井湾回风立井揭煤面积大、 地质条件复杂、 透气性低、 高突煤层群连续揭露的特 点, 采用优化抽采钻孔设计、 穿层钻孔联合抽采、 抽采数据监控抽采过程、 水力压裂增透等联合防突措 施, 实现对立井揭煤区域突出危险性有效防控。同时, 采用“ 五步法” 预测揭煤对各煤层进行渐进式检 验, 确保井筒8 层煤其中5 层煤为突出煤层的安全、 高效揭煤。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突煤层群揭煤工 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立井揭煤; 复杂地质条件; 煤层群; 水力压裂; 煤与瓦斯突出 中图分类号 T D 7 1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6- 0 1 4 4- 0 6 T e c h n o l o g yo f 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c o a l u n c o v e r i n gi nh i g ho u t b u r s t c o a l s e a mg r o u pu n d e r c o mp l e x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X i eC h a n g h o n g 1, Z o uY u n l o n g2 , 3, J i a n gT e n g1 ( 1 . Y u y a n gC o a l M i n e o f C h o n g q i n gN e wE n e r g yC o m p a n y , C h o n g q i n g 4 0 1 4 4 3 , C h i n a ; 2 . C h i n a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E n g i n e e r i n gG r o u pC h o n g q i n g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7 , C h i n a ; 3 . N a t i o n a l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G a s D i s a s t e r D e t e c t i n g , P r e v e n t i n ga n dE m e r g e n c yC o n t r o l l i n g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7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a r g e a r e a , c o m p l e x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l o wp e r m e a b i l i t y a n dc o n t i n u o u s e x p o s u r e o f h i g h o u t b u r s t c o a l s e a m s i nS h u i j i n g w a n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o f Y u y a n g C o a l M i n e ,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o f o u t b u r s t r i s ki nt h e a r e a o f 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c o a l u n c o v e r i n gw a s r e a l i z e db ya d o p t i n gt h ec o m b i n e dp r e v e n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m e a s u r e s s u c ha s o p t i m i z i n gd e s i g no f e x t r a c t i o na n dd r i l l i n gh o l e s , c o m b i n i n gt h ee x t r a c t i o na n dm i n i n g , m o n i t o r i n ge x t r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 w i t he x t r a c t i o nd a t a , a n di n c r e a s i n gp e r m e a b i l i t yt h r o u g hh y d r a u l i cf r a c t u r i n g .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 t h e" f i v es t e p "m e t h o dw a s u s e dt op r e d i c t t h eu n c o v e r i n go f c o a l t oc o n d u c t p r o g r e s s i v ei n s p e c t i o no f e a c hc o a l s e a m , s o a s t o e n s u r e t h a t f i v e o f t h e e i g h t c o a l s e a m s i nt h e s h a f t w e r e t h e s a f e a n de f f i c i e n t u n c o v e r i n go f t h eo u t b u r s t c o a l s e a m . I t w a s ag o o d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f o r u n c o v e r i n g c o a l i nh i g ho u t b u r s t c o a l s e a mg r o u pu n d e r c o m p l e x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K e y w o r d s 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c o a l u n c o v e r i n g ; c o m p l e x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c o a l s e a mg r o u p ; h y d r a u l i cf r a c t u r i n g ; c o a l a n dg a s o u t b u r s t 0 引言 立井建设是我国大部分井工开采矿井建设的基 础性工程。从防突措施开展的空间条件以及工程进 度的时间需求等方面来看, 立井建设期间的揭煤工 作工程难度往往超过一般的石门揭煤, 是煤与瓦斯 突出危险性高、 施工难度大的技术性工程。因此, 许 多煤矿企业都将井筒揭煤工作作为年度安全生产的 重点工程。学者在相关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理论分析上, 研究了揭煤面积与突出危险性之间 的关系, 认为突出口径大, 突出破碎煤体量和突出能 量也越大[ 1 2 ]。在分析石门揭煤有效应力与突出的 441 2 0 2 0年第 6期谢长虹, 等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突煤层群立井揭煤技术 第 4 2卷 关系时, 认为突出临界应力与揭煤面积呈正相关性, 并且进一步发现石门揭煤突出的主要影响是揭煤面 积与临界有效应力[ 3 ]。在立井揭煤时, 工作面应力 呈现“ 漏斗形” 分布等[ 4 ]。在石门揭煤防突措施上, 学者们相继采用了以优化或增加抽排瓦斯钻孔、 水 力缝增透以及 C O 2致裂卸压等方法消除揭煤工作 面突出危险性[ 5 1 0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突出 危险预测和措施效果检验上, 含量检验、 钻孔瓦斯涌 出量预测、 声发射预测等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 果[ 1 1 1 3 ]。在工程实践上, “ 五步法” 预测揭煤流程受 到了行业人员的一致认可, 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 显著的成效[ 1 4 1 8 ]。然而, 这些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正 常地质条件下, 现场工程问题的复杂程度不高, 各种 分析技术与方法之间的关联性也没有相应的研究。 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 煤层突出危险性大的“ 双 危” 条件下安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较少。因此, 本 文将以渝新能源公司渝阳煤矿( 以下简称渝阳煤 矿) 水井湾回风立井揭煤为实践, 分析在复杂地质 条件下高突煤层群立井揭煤方法及应用效果。 1 地质概况 1 . 1 矿井概况 渝阳煤矿是渝新能源公司主力生产矿井, 设计 生产能力0 . 9M t / a 。井田的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 潭组, 含煤地层属海陆过渡带潮坪─潟湖─碳酸盐 台地内侧海沉积体系成煤环境。井田煤层整体倾向 北, 煤层倾角 5 ~ 1 5 , 属缓倾斜煤层。井田内煤主 要包括 M6 1、 M 6 3、 M7 2、 M8、 M9、 M1 1以及 M1 2等 8层 煤, 其中, M6 3、 M 7 2、 M8、 M1 1为可采煤层, M6 3煤层局 部可采, M7 2煤层绝大部分可采, M 8煤层全区可采, M1 1煤层大部分可采。M7 2、 M8煤层为强突出煤层, M6、 M1 1煤层开采主要都是围绕解放 M8煤层进行保 护层开采, 因 M6 3与 M 1 1煤层仅为局部可采, M7 2煤 层危险性小于 M8煤层, 所以 M 7 2煤层要作为保护层 开采。 1 . 2 井筒地质情况 水井湾回风立井井筒选址于綦江县南侧, 方位 角 1 6 5 , 距县城 4 1k m 。具体位于羊叉滩背斜北西 翼, 地表岩层产状倾向 3 3 0 ~ 3 4 0 , 倾角 1 2 ~ 1 5 , 呈单斜构造, 是矿井新区域生产的重要运输、 通风通 道, 工程作用与地理位置为矿井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 通风可靠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 在井筒地 质探测过程中发现, 立井施工区域内有超过 7条地 质构造对立井施工造成影响, 并且该区域内原本计 划 M1 1、 M 1 2煤层在井筒附近因构造变化, 煤层也存 在增厚现象, 导致井筒揭煤附近地质构造更加复杂, 井筒附近各煤层基本参数见表 1 。井筒基本地质条 件如图 1所示。 表 1 各煤层基本参数 T a b 1 B a s i cp a r a me t e r s o f e a c hc o a l s e a m 编号煤厚/ m瓦斯含量/ ( m3 t - 1) 坚固性系数 瓦斯压力/ M P a M6 1 0 . 1 76 . 1 80 . 6 0未测定 M6 3 0 . 8 01 5 . 2 00 . 7 71 . 5 5 M7 2 0 . 7 71 3 . 9 70 . 5 92 . 4 1 M8 2 . 6 02 1 . 9 20 . 4 02 . 5 8 M9 0 . 2 05 . 3 40 . 6 0未测定 M1 0 0 . 2 05 . 3 00 . 6 0未测定 M1 1 0 . 2 41 5 . 0 20 . 6 0未测定 M1 2 0 . 2 51 4 . 4 80 . 6 0未测定 图 1 井筒 A A剖面 F i g 1 S h a f t s e c t i o nA A 由此可见, 该井筒揭煤工作存在较大的突出危 险性, 有效地采用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 1 9 ]的“ 五步 法” 预测揭煤技术, 实现安全揭煤成为一线技术人 员的棘手工作。 2 揭煤防突方法 为有效保障揭煤安全, 提出多项措施联合保证 水井湾立井揭煤工作的安全推进, 主要包括采用水 力增透措施提前释放煤层原始应力、 增加穿层钻孔 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增加抽采负压提高瓦 斯抽采效果、 大面积布孔检验措施效果、 多煤层联合 开展“ 五步法” 预测揭煤。 2 . 1 水力压裂措施卸压 穿层孔水力压裂可以安全有效地对压裂区域的 瓦斯、 应力进行释放, 水井湾回风立井揭煤地质条件 复杂, 应力影响相互交错, 因此施工人员从立井联络 541 2 0 2 0年第 6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巷向上施工钻孔进行水力压裂, 释放部分压力, 整体 减小揭煤工作的突出危险性。由于立井联络巷距离 M1 1、 M1 2煤层不足 2 0m , 难以保证压裂安全, M7 2与 M8煤层为强突出煤层, 因此试验选择对 M7 2与 M8 煤层进行联合水力压裂。压裂设计 1个压裂孔, 孔 径 7 5m m , 终孔于 M7 2煤层, 孔深 6 2m , 共计压入水 量 1 0 2m 3, 压力 1 8 . 0~ 2 9 . 4M P a 。对应力进行了有 效释放, 后期证明也大幅提高了煤层透气性, 提高了 煤层抽采效率。 2 . 2 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工程采用穿层钻孔预抽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作为区域防突措施。在距离 M1 2煤层底板下方 1 6 . 3 m处的立井联络巷向立井设计方向施工上向穿层钻 孔预抽揭煤区域煤层瓦斯作为区域防突措施, 共设 计 1 6个钻场, 2 9 6个钻孔, 钻孔布置方式为网格式 布置, 场间距 孔间距 = 3m 3m 。为有效解除井 筒周边应力对揭煤工作的影响, 可增大穿层钻孔控 制半径, 穿层钻孔控制半径最大4 1m , 最小3 5m , 钻 孔终孔位置要穿过控制煤层0 . 5m以上。并且对成 孔进行严格检验, 对垮孔进行重新透孔, 保证穿层钻 孔对各被揭煤层的有效控制。穿层钻孔主要参数见 表 2 , 控制效果如图 2所示。 表 2 穿层钻孔主要参数 T a b 2 Ma i np a r a me t e r s o f t h r o u g hl a y e rb o r e h o l e 煤层 编号 控制半 径/ m 控制面 积/ m 2 控制范围瓦 斯储量/ m 3 瓦斯含量/ ( m 3 t - 1) M6 13 6 . 0 052 8 0 . 8 675 4 5 . 3 86 . 1 8 M6 33 9 . 5 062 2 0 . 9 61 0 59 0 5 . 5 41 5 . 2 0 M7 23 9 . 5 062 2 0 . 9 69 36 8 5 . 4 71 3 . 9 7 M83 7 . 0 055 4 1 . 6 14 4 21 5 8 . 0 92 1 . 9 2 M93 5 . 0 050 2 6 . 4 075 1 5 . 4 75 . 3 4 M1 03 8 . 5 059 4 4 . 5 088 2 1 . 6 45 . 3 0 M1 14 1 . 0 066 4 7 . 4 13 35 4 7 . 6 41 5 . 0 2 M1 24 0 . 5 065 0 3 . 6 93 29 6 0 . 7 01 4 . 4 8 合计4 73 8 6 . 3 97 3 21 3 9 . 9 5 2 . 3 抽采评价 通过对揭煤区域大范围卸压与瓦斯抽采, 实现 各煤层揭煤区域瓦斯高效抽采。为保证最佳抽采效 果, 主要采取连续计量、 提高负压( 立井揭煤钻孔) 、 抽采数据与同类数据进行连续对比, 保证抽采效果 的过程管控。抽采计量选用 k J 9 0瓦斯抽采自动计 量系统。水井湾回风立井揭煤采用高负压抽采, 钻 孔实测最低负压为1 3 . 4 3 3k P a , 最高负压为1 8 . 0 8 8 图 2 穿层钻孔煤层控制效果 F i g 2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o f c o a l s e a mt h r o u g hl a y e rb o r e h o l e k P a , 平均负压 1 5 . 5 8 3k P a 。抽采数据与邻近排矸立 井揭煤数据进行连续对比, 形成抽采效果的横向过 程管控, 抽采效果对比统计见表 3 。 表 3 抽采效果对比统计 T a b 3 C o mp a r i s o ns t a t i s t i c s o f e x t r a c t i o ne f f e c t 抽采 时间/ d 水井湾回风立井 负压/ k P a 浓度/ % 抽采量/ ( m3 d- 1) 水井湾排矸立井( 2 0 0 9年施工) 负压/ k P a 浓度/ % 抽采量/ ( m3 d- 1) 1 01 3 . 8 35 76 . 6 57 . 9 81 43 . 9 3 2 01 4 . 1 06 56 . 9 48 . 5 11 34 . 1 2 3 01 4 . 6 36 09 . 9 37 . 1 82 55 . 1 2 4 01 3 . 4 35 99 . 8 16 . 6 53 05 . 5 9 5 01 3 . 4 35 19 . 7 58 . 6 52 55 . 0 7 6 01 5 . 1 66 89 . 6 49 . 5 82 44 . 8 3 7 01 5 . 5 66 28 . 8 91 3 . 8 34 05 . 2 1 8 01 7 . 0 25 58 . 8 41 1 . 3 14 25 . 5 4 9 01 7 . 8 25 58 . 9 51 1 . 9 74 25 . 9 1 0 01 8 . 0 95 78 . 3 85 . 9 93 46 . 6 2 1 1 01 7 . 2 95 07 . 9 25 . 9 43 86 . 4 8 1 2 01 6 . 6 35 58 . 3 86 . 6 54 06 . 8 2 平均1 5 . 5 85 88 . 6 78 . 6 93 15 . 4 4 立井揭煤钻孔平均抽采负压1 5 . 5 8k P a , 最高抽 采浓度 6 8 %, 平均抽采浓度超达 5 8 %, 累计抽采时 间 3 2 7d , 累计抽出瓦斯量 6 0 98 7 2m 3, 揭煤前综合 抽采率为 8 3 . 3 %, 各方面均超过原水井湾排矸石门 揭煤。根据国家 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 , 在 揭煤前经瓦斯抽采评估后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641 2 0 2 0年第 6期谢长虹, 等 复杂地质条件下高突煤层群立井揭煤技术 第 4 2卷 为保证抽采评价效果的真实可靠, 采用大范围、 密集 瓦斯含量层对立井抽采区域进行效果检验。区域防 突措施效果检验结果见表 4 。 表 4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果 T a b 4 T e s t r e s u l t s o f r e g i o n a l o u t b u r s t p r e v e n t i o nm e a s u r e s 煤层 编号 残存瓦斯含量/ ( m3 t - 1) 孔号 5 . 0 7 941号 5 . 0 5 852号 4 . 5 4 463号 5 . 0 8 794号 5 . 1 6 965号 4 . 0 0 716号 M6 3 4 . 4 9 827号 4 . 9 9 298号 4 . 5 9 209号 5 . 1 5 291 0号 4 . 9 2 781 1号 4 . 5 7 021 2号 5 . 2 4 721 3号 4 . 7 5 831号 4 . 7 6 752号 4 . 8 1 063号 4 . 5 2 934号 4 . 6 9 185号 4 . 8 1 306号 M7 2 4 . 7 7 937号 4 . 6 1 928号 4 . 6 2 689号 4 . 8 2 331 0号 4 . 2 0 891 1号 4 . 1 9 661 2号 4 . 7 0 261 3号 4 . 9 2 344号 5 . 4 7 605号 M1 1 4 . 2 1 097号 4 . 6 1 271 0号 4 . 8 0 881 2号 3 . 8 0 551 3号 煤层 编号 残存瓦斯含量/ ( m3 t - 1) 孔号 5 . 0 5 201号 5 . 0 0 841号 4 . 4 2 642号 4 . 5 2 132号 5 . 2 0 023号 4 . 8 9 783号 5 . 1 9 664号 5 . 1 2 234号 5 . 1 2 665号 4 . 0 6 385号 5 . 1 2 336号 4 . 8 4 476号 M8 5 . 0 1 697号 5 . 0 9 847号 5 . 0 9 928号 5 . 1 1 428号 4 . 9 6 139号 4 . 9 1 309号 5 . 1 8 631 0号 4 . 3 9 911 0号 3 . 7 8 981 1号 3 . 9 8 561 1号 4 . 9 7 181 2号 4 . 4 9 921 2号 4 . 7 0 101 3号 5 . 1 7 181 3号 4 . 4 7 454号 5 . 7 2 235号 M1 2 5 . 0 5 647号 4 . 8 8 341 0号 4 . 7 5 851 2号 4 . 6 3 131 3号 2 . 4 “ 五步法” 预测揭煤 考虑到立井揭煤工程采掘应力和煤岩体自重双 重叠加威胁, 因此揭煤工作采取自上而下依次揭开 M6 3、 M7 2、 M8、 M1 1、 M1 2五层突出煤层。“ 五步法” 预 测揭煤主要是通过煤层突出危险程度, 在距离煤层 不同距离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实现渐进式揭煤, 使得 瓦斯和应力释放缓慢进行, 最终实现安全揭煤。主 要包括 第 1步, 距离被揭煤层顶板1 0m时, 实施地 质精细探测与区域验证; 第 2步, 距离被揭煤层顶板 7m时, 进行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 3步, 距离被 揭煤层顶板5m时, 再次进行局部突出危险性预测; 第 4步, 距离被揭煤层顶板2m时, 再次进行局部突 出危险性预测; 第 5步, 揭开突出煤层。具体流程如 图 3所示。 图 3 “ 五步法” 预测揭煤流程 F i g 3 " F i v e s t e pme t h o d "t op r e d i c t p r o c e s s o f u n c o v e r i n gc o a l 3 效果与讨论 3 . 1 区域措施效果 检验孔施工过程中均无动力现象, 实测数据见 表 5 。 表 5 穿层钻孔控制煤层信息 T a b 5 I n f o r ma t i o no f c o a l s e a mc o n t r o l l e db yt h r o u g h l a y e rb o r e h o l e 煤层 编号 K 1/ ( m L ( g m i n 1 / 2)- 1) f 值 动力 现象 残存瓦斯含量/ ( m 3 t - 1) M6 30 . 3 90 . 7 7 无5 . 2 4 72 M7 20 . 2 50 . 5 9 无4 . 8 2 33 M80 . 2 90 . 4 0 无5 . 2 0 02 M1 1 无5 . 4 7 60 M1 2 无5 . 7 2 23 渝阳煤矿回风石门立井揭煤通过穿层钻孔预抽 井巷揭煤区域煤层瓦斯、 水力压裂提高抽采效率相 结合的区域防突措施, 抽采期间平均负压 1 5 . 5 8 k P a , 最高抽采浓度 6 8 %, 平均抽采浓度 5 7 . 8 %, 单 孔抽采量达 8 . 6 7m 3/ d , 与同区域排矸立井揭煤钻 741 2 0 2 0年第 6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孔抽采量相比提高了 1 . 6倍。在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过程中, 揭穿 M6 3、 M7 2、 M 8煤层前, 在 + 1 5 0m排矸 石门内施工 7 5m m抽采效果检验孔 8个, 取样测 定 K 1值、 f 值。 检验孔施工过程中均无动力现象, 实测 M6 3、 M7 2、 M8煤层最大 K 1值分别为 0 3 9 、 0 2 5 、 0 2 9 m L / ( g m i n 1 / 2) ; M 6 3、 M7 2、 M8煤层坚固性系数 f 分 别为 0 7 7 、 0 5 9 、 0 4 0 。在大面积、 高密度测定各突 出煤层残存瓦斯含量时, 实测 M6 3、 M7 2、 M8、 M 1 1、 M1 2 煤层最大残余瓦斯含量分别为 5 2 4 72 、 4 8 2 33 、 5 2 0 02 、 5 4 7 60 、 5 7 2 23m 3/ t , 有效保证了区域防 突措施效果。 3 . 2 “ 五步法” 预测揭煤效果 实践证明“ 五步法” 预测揭煤在有效逐步释放 瓦斯压力和应力时, 还可以对揭煤工作的安全性进 行充分的检验, 确保揭煤工作的安全进行。渝阳煤 矿水井湾立井工作面距离揭煤顶板法向距离5m处 时, 通过工作面局部预测渐进式接近揭煤作业, 揭 M6 3、 M7 2煤层期间没有发现指标超标和动力现象。 揭 M8煤时, 距离煤层顶板 2m处, 发现岩石倾角增 大, 岩层倾角达 2 8 。为确保安全揭煤, 在 0 5m垂 位置补打 N E方向的预兼排孔, 累计施工 8个。由于 掘进后井筒周边应力分布发生变化, 施工过程中有 2 个孔 K 1值超标, 实测最大 K1= 0 5 6m L / ( g m i n 1 / 2) 。 为处理超标孔, 按排放半径在井筒 5 . 0m圆弧上布 置 6 5m m截流排放钻孔 8个, 减少井筒外瓦斯涌 入揭煤范围内, 并经检验有效后布置揭煤炮一次揭 开 8号煤层, 完成所有突出煤层揭煤, 期间主要测定 数据见表 6 。后期也顺利完成井筒贯穿。 表 6 揭煤局部突出危险预测数据 T a b 6 P r e d i c t i o nd a t ao f l o c a l o u t b u r s t r i s k o f u n c o v e r i n gc o a l 煤层 编号 K 1/ ( m L ( g m i n 1 / 2)- 1) 5m3m2m f 5m3m2m M6 30 . 4 00 . 4 20 . 3 80 . 7 50 . 7 70 . 7 7 M7 20 . 1 70 . 1 30 . 1 90 . 5 90 . 5 90 . 5 9 M80 . 3 60 . 3 50 . 5 60 . 4 00 . 4 00 . 4 0 4 结论 渝阳煤矿回风立井揭煤兼具复杂地质环境、 强 突出煤层以及煤层群等多因素影响, 揭煤工作顺利, 揭 3层突出煤层仅用时 1 . 5个月( 2月 1 7日施工地 质探孔起, 到4月2日结束) , 距 M6 1煤层顶板5 . 0m 位置到出 M8煤层底板 2 . 0m岩柱位置累计耗时 3 5 d , 确保安全揭煤的同时提高了揭煤进度。对有效指 导复杂地质条件下强突出煤层揭煤作业具有重要的 示范意义。 ( 1 ) 为有效防止“ 漏斗形” 应力与煤体自重应力 叠加, 形成高危区, 采取区域措施自下而上, 穿透所 有突出煤层, 形成联动抽采、 卸压效应。 ( 2 ) 水力压裂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抽采效率, 对 煤层进一步卸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 3 ) 在高突煤层穿层钻孔大面积控制立井周围 区域, 需要监控钻孔的成孔效果, 对垮塌钻孔进行透 孔或者下套管, 保证穿层钻孔的有效。在抽采效果 检验时, 实行残存瓦斯含量大范围密集测定, 把控各 煤层瓦斯抽采效果。 ( 4 ) “ 五步法” 预测揭煤技术对安全、 高效揭煤 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水井湾立井这种复杂 地质条件下的煤层群揭煤工作中也再次被验证。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许江, 刘东, 彭守建, 等. 不同突出口径下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 验研究[ J ] . 煤炭学报, 2 0 1 3 , 3 8 ( 1 ) 9 1 4 . X uJ i a n g , L i uD o n g , P e n gS h o u j i a n , e t a l . C o a l a n dg a s o u t b u r s t a n a l o g o u s t e s t u n d e r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d i a m e t e r o f e x p o s e dc o a l s e a ms u r f a c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3 , 3 8 ( 1 ) 9 1 4 . [ 2 ] 李晓伟, 王超杰, 陈裕佳. 石门揭穿煤层煤与瓦斯突出模拟实 验方法研究[ J ] . 实验技术与管理, 2 0 1 9 , 3 6 ( 1 0 ) 5 9 6 2 . L i X i a o w e i , Wa n g C h a o j i e , C h e nY u j i a . S t u d y o ns i m u l a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m e t h o do f c o a l a n dg a s o u t b u r s t i nS h i m e n [ J ]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M a n a g e m e n t , 2 0 1 9 , 3 6 ( 1 0 ) 5 9 6 2 . [ 3 ] 唐巨鹏, 丁佳会, 于宁, 等. 有效应力对石门揭煤突出影响分析 和试验研究[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8 , 3 7 ( 2 ) 2 8 2 2 9 0 . T a n gJ u p e n g , D i n gJ i a h u i , Y uN i n g , e t a l . A n a l y s i s a n d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t h e e f f e c t o f e f f e c t i v e s t r e s s o nc o a l a n dg a s o u t b u r s t i n c r o s s c u t t i n g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R o c kM e c h a n i c s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8 , 3 7 ( 2 ) 2 8 2 2 9 0 . [ 4 ] 张晓磊, 周红星, 金侃, 等. 深井强突出煤层群竖井安全揭穿煤 层技术[ J ] . 煤矿安全, 2 0 1 5 , 4 6 ( 2 ) 6 0 6 3 . Z h a n gX i a o l e i , Z h o uH o n g x i n g , J i nK a n , e t a l . D e e ps h a f t s t r o n g o u t b u r s t c o a l s e a mg r o u p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s a f e t y u n c o v e r i n g c o a l s e a m t e c h n o l o g y [ J ] . S a f e t y i nC o a l M i n e s , 2 0 1 5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