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相关技术综述.pdf
第 4 2卷第 8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8 2 0 2 0年8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u g .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4- 3 0 ; 责任编辑 刘欢欢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8 . 0 2 9 作者简介 刘安强( 1 9 8 7 ) , 男, 陕西渭南人, 工程师, 2 0 1 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现从事智慧矿山建设工作。 通讯作者 王子童( 1 9 9 6 ) , 男, 山东博兴人, 硕士研究生, 现从事智慧矿山建设研究。 引用格式 刘安强, 王子童.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相关技术综述[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8 ) 1 3 6 1 4 1 . L i uA n q i a n g , Wa n g Z i t o n g . O v e r v i e wo f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c o a l m i n e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8 ) 1 3 6 1 4 1 .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相关技术综述 刘安强1, 王子童2 ( 1 . 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 榆林 7 1 9 0 0 0 ; 2 . 西安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6 0 0 ) 摘要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 煤矿勘探和挖掘的逐步深入, 由于瓦斯灾害、 矿井火灾、 矿尘、 矿井水灾、 矿井顶板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不可计量。智慧矿山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煤矿三维地质建模作为智慧矿山的核心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实现煤矿地质的可视 化将增加煤矿工作者对煤矿地质和走向等地下环境的了解, 更利于采矿采掘, 减少安全隐患。主要从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的空间数据模型、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和数值模拟 4个 方面进行相关研究结果的总结, 并提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 探讨未来煤矿三维地 质建模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煤矿; 三维地质; 空间数据模型; 三维建模方法; 三维建模软件; 数值模拟软件 中图分类号 P 6 4 1 .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8- 0 1 3 6- 0 6 O v e r v i e wo f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o d e l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i nc o a l mi n e L i uA n q i a n g 1, Wa n gZ i t o n g2 ( 1 . S h a a n x i C o a l C a o j i a t a nM i n i n gC o . , L t d . , Y u l i n 7 1 9 0 0 0 , C h i n a ; 2 . C o l l e g e o f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X i ′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X i ′ a n 7 1 0 6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W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a l i n d u s t r ya n dt h eg r a d u a l d e e p e n i n go f c o a l m i n e 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e x c a v a t i o n , t h e c a s u a l t i e s a n d p r o p e r t yl o s s e s c a u s e db ys a f e t ya c c i d e n t sc a u s e db yg a sd i s a s t e r , m i n ef i r e , m i n ed u s t , m i n ef l o o da n dm i n er o o f d i s a s t e r c a n n o t b e m e a s u r e d . S m a r t m i n eh a s b e c o m e o n e o f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w a y s t o s o l v e t h e a b o v e p r o b l e m s . A s t h e c o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s m a r t m i n e ,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o f c o a l m i n eh a s b e e nw i d e l yc o n c e r n e d . T h er e a l i z a t i o no f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o f c o a l m i n eg e o l o g yw i l l i n c r e a s e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s u c ha sc o a l m i n eg e o l o g ya n dt r e n d , w h i c hw e r em o r ec o n d u c i v et om i n i n g , a n dr e d u c es a f e t y r i s k s . T h i s p a p e r s u m m a r i z e dt h e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f r o mf o u r a s p e c t s s p a t i a l d a t am o d e l o f c o a l m i n e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 , c o a l m i n e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m e t h o d , c o a l m i n e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s o f t w a r ea n d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 a n dt op u t f o r w a r dt h e e x i s t i n gd e f i c i e n c i e s , t og i v ep r a c t i c a l s u g g e s t i o n s , a n dt o d i s c u s s t h e r e s e a r c h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o f c o a l m i n e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i nt h ef u t u r e . K e y w o r d s c o a l m i n e ; 3 Dg e o l o g y ; s p a t i a l d a t am o d e l ; 3 Dm o d e l i n gm e t h o d ; 3 Dm o d e l i n gs o f t w a r e ;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s o f t w a r e 0 引言 近年来, 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地 质学、 岩土工程、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 究热点。我国作为一个采矿大国, 将三维可视化技 术和地质理论知识相结合, 对各类地质空间和结构 进行解释, 对煤矿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 该技术已经覆盖到了有关地质的 多个领域。如今, 国内外许多科学家都在从事煤矿 三维地质建模的工作和研究。汪洋等[ 1 ]使用 A r c G I S 软件对煤矿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王海军[ 2 ]建立 了煤矿采空区综合勘探信息三维模型; 殷大发[ 3 ]提 出基于熵权法的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价方法, 建立 了高精度、 易修正的三维地质模型。 631 2 0 2 0年第 8期刘安强, 等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相关技术综述 第 4 2卷 三维地质建模是二维地质建模向三维的延伸,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突破了传统地质构造二维表示的 局限性。它能更直观地描述与煤矿开采有关的地质 体的空间和结构, 尽可能地减少地质预测的不确定 性, 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和附加决策能力。煤矿三 维地质建模存在若干技术难点和瓶颈, 现有的模型 和软件仍难以满足煤矿地质行业的应用要求。因 此, 研究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具有较高的研究价 值和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空间数据模型中的面模 型、 体模型和混合模型, 三维建模方法中的剖面、 钻 孔数据、 多元数据, 建模软件和数值模拟这 4个方面 入手, 对三维地质建模的现状进行阐述。 1 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模型是空间设计与分析和三维地质模 型构建的基础[ 4 ]。国内外学者通过研究已经提出 了多种数据模型, 如 WuL [ 5 ]提出了广义三棱柱的数 据模型; 尚福华等[ 6 ]基于 T I N O c t r e e 的混合空间数 据模型, 提出了一种精细三维地质构造方法。每一 大类又有多种不同的数据模型, 常见的模型有如基 于面的 T I N模型和基于不规则体元的 G T P模型、 T E N模型等。不同的数据模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进行相关研究时, 空间数据模型的选取也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结果。 1 . 1 基于面模型 面模型包括格不规则三角网模型( T I N ) 、 格网 模型 ( G r i d ) 、 边界表示模型 ( B R e p ) 、 线框模型 ( Wi r eF r a m e ) 、 参数化曲面模型、 断面( S e c t i o n ) 和多 层 D E M s 等。格网模型( G r i d ) 可以快速地进行布尔 集合运算, 适合地形表面及层状矿床建模; 不规则三 角网模型( T I N ) 可以根据离散采样点的稀疏程度生 成不同密度的三角形, 能够精确地表达地质体的边 界, 随意变化三角形的大小, 以满足地质曲面的复杂 变化情况。 刘勇等[ 7 ]研究了复杂岩层面, 提出了一种基于 单元分割的三维建模方法。因为发现在前人的三维 可视化系统研究中, 对三维岩层模型的建立没有系 统地考虑复杂的地质条件, 例如陷落柱和断层, 所以 该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投影单元和投影级 别, 给出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岩层面水平投影单元的 特点; 此外, 还提出了一种复杂岩层的三维建模方 法, 将该方法运用到某矿中。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且有效地构建了复杂岩层面的 三维模型。钟德云等[ 8 ]基于约束 D e l a u n a y三角剖 分, 通过多标签算法对子域进行封装, 并对中间域进 行分离或通过距离场对中间域进行拟合, 修改多域 多面体的预测构造方法, 针对多域多面体提出了一 种自适应的网格剖分方法。 基于面的模型精度较高, 适用于建筑物、 复杂岩 体、 不规则矿物体等不规则物体的建模, 但带边界约 束间离散点的 T E N生成算法较为复杂、 计算量较大 而且不能描述三维连续曲面, 生成三维空间曲面较 困难。 1 . 2 基于体模型 传统的体模型分为规则体模型和非规则体元, 规则体模型中包含体素模型( V o x e l ) 、 结构实体几何 模型( C S G ) 、 八叉树模型( O c t r e e ) 、 针体模型( N e e d l e ) 、 块段模型( B l o c k ) , 非规则体元中包括四面体 格网模型( T E N ) 、 广义三棱柱模型( G T P ) 、 实体模型 ( S o l i d ) 、 角点网格模型、 非规则块体模型、 面向对象 模型。由于广义三棱柱模型( G T P ) 拓扑关系描述完 善, 可以描述任意复杂的地质体, 实体查询分析方 便, 便于上下集成建模, 因此更多学者使用广义三棱 柱模型( G T P ) , 对煤矿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刘一冬等[ 9 ]发现, 众多学者对于三维地质建模 存在最常见的缺陷之一是忽略了地裂缝与地质模型 之间的拓扑空间关系。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 基于广义三棱柱的建模方法, 该建模方法的过程为 首先处理地层数据, 获取地裂缝控制点, 再由地裂缝 控制点和特征推演出地裂缝折线, 最后构造地裂缝 模型。该方法的核心是通过空间布尔运算得到地质 体与地质裂隙的继承模型, 反映地层之间的接触关 系, 并反映地裂缝的三维形态特征。真实案例表明 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地层和裂缝的分布情况。T a n g Y o n g 等[ 1 0 ]提出了三维地质模型, 将原始钻孔数据 进行 D e l a u n a y 三角剖分, 并以广义三棱柱作为基本 单元, 证明了该模型在模拟层状地质结构建模中是 有效的。曲鹏举等[ 1 1 ]提出了基于 K r i g i n g 算法的三 棱柱三维可视化方法, 对地质体进行了可视化。 基于广义三棱柱模型拓扑关系描述完善, 可以 描述任意复杂的地质体, 对上下集成建模更加便捷; 缺点是可视化速度较慢, 计算成本较高且设计复杂。 1 . 3 基于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是指 2个或多个体模型或面模型, 以 对同一对象进行三维建模的方式。常见的混合模型 有 O c t r e e T E N 、B R e p与 C S G 、T I N S e c t i o n 、Wi r e 731 2 0 2 0年第 8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F r a m e B l o c k 、 B R e p与 T E N 、 T I N+G r i d模型。在构 建需要考虑复杂地形特征的数字表面模型或构建具 有断层和裂缝( 如地裂缝) 的地层分界面模型时, 多 考虑使用 T I N+G r i d混合模型, 该模型能够满足多 分辨率的可视化要求。 邹皓等[ 1 2 ]基于 G R I D和 T I N的优缺点, 提出了 G R I D和 T I N的混合建模模型, 在分辨率一定的情 况下, 混合建模的效率要高于 T I N方法, 小于 G R I D 方法; 在内存开销方面, T I N方法开销最大, 混合建 模次之, G R I D建模方法最小。最终得出混合建模 方法要优于 T I N和 G R I D方法。陈炽荣等[ 1 3 ]将面 向对象的实体结构作为模型整体, 不规则四面网结 构作为局部。贾瑞生[ 1 4 ]提出了基于 D E M s T E N模 型, 确定了地表运动和变形指标的可视化表示和计 算方法。 2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当下有多种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且可根据不同 依据进行分类。本文主要讨论了使用数据源进行建 模的细分, 基于剖面的方法、 基于钻孔数据的方法、 基于离散点的方法、 基于多层 D E M的方法、 基于多 源数据的方法等。 2 . 1 基于剖面 数据丰富的地质剖面图是描述断层的主要数据 形式之一, 但大多都是纸质数据, 需要对剖面数据进 行处理后才能应用。 汪淑平等[ 1 5 ]通过对地质剖面数据进行规范化 处理, 提取特征点, 从而构建断层面和地层面并且用 O p e n G L进行渲染。作者将自主研发的软件实践用 于贵州省黔西县龙井煤矿, 表明该方法能够合理且 真实地表达出整个含断层的地质体。但这项工作有 一些限制性, 只能依靠纸质剖面图进行建模。吴志 春等[ 1 6 ]利用地质剖面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按先新后 旧的顺序建立地质体, 在此基础上, 将 4个主要的地 质界面, 即边界面、 断层面、 岩体界面和地层面进行 构造。H e 等[ 1 7 ]使用 C r e a t a r X m o d e l i n g 建立了距离 地面 5 0m的地质序列和地下岩土特性的耦合 3 D 模型, 模型依赖于 1 0 7个相交的剖面, 并使用“ 层到 实体” 的方法进行建模, 可以准确预测地下条件, 降 低煤矿采掘过程中的风险。 基于剖面的模型能够合理真实地表达整个含断 层的地质体, 但基于原始地质勘探资料或地质剖面 图进行建模, 效率较低。 2 . 2 基于钻孔数据 目前, 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较多, 但钻孔数据数量少并且获取价格昂贵, 下面对几种 其他学者研究的基于钻孔数据的优化建模方法进行 相关介绍。 郭甲腾等[ 1 8 ]提出了与传统显示建模方法相对 应的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有效隐式三位地质建模方 法。具体通过对钻孔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且分别获得 稀疏和精确的数据集, 选择合适的分类器, 主要是利 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两种算法进行比较, 确定 最优超参数后在精确采样的数据集上训练分类等措 施实现对建模区域的预测分类, 获得最终的三维地 质模型。通过实验得出, 针对较为稀疏和有限的钻 孔数据, 分类器为基于 R B F核函数 S V M的方法的 效率较高, 不仅达到了较高的分类精度, 而且获得了 较为光滑和合理的地质三维模型。贾志宾等[ 1 9 ]在 总结前人对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 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通过明镜等[ 2 0 ]提 出的“ 基于层位标定的钻孔数据快速解译方法” , 相 对有效和高速地进行钻孔解释, 根据勘探结果和专 家经验相结合而绘制的地质剖面图添加虚拟控制 点, 并设置相应的尖灭距离比, 再进行 D e l a u n a y三 角剖分、 地面插值, 通过将地层面的求交转换成 T I N 面之间相交三角形的求交运算, 达到提高算法效率 的目的。再对高程值进行调整, 得到完整的三维地 质模型, 最后将由专家依据自身经验提出的剖面图 数据加入到完整模型中, 可对模型进行一定的修正。 其优化之处在于, 对过去建模中尖点位置为 1 / 2区 域的不合理取值情况进行了修正, 生成了位置更加 精确的地层尖灭线。唐丙寅等[ 2 1 ]采用面模型, 提出 了基于钻孔的点→线→面→体快速渐进的三维地质 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步骤之二维剖面的三维空间 展布不同于将二维剖平面以平直的形式展示到三维 空间这一传统方法, 直接用钻孔柱状图进行插值模 拟而成。经过实际应用后结果表明, 在基于钻孔建 模速度快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基础上, 利用快速递进 建模法可显著地提高建模的精细程度。 基于钻孔数据的模型可以获得精度较高且较为 光滑合理的地质模型, 但缺点是钻孔数据数量少且 钻孔成本很高。 2 . 3 基于多源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的一大特点是基于数据的多源 性, 单一数据源的建模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且适用范 831 2 0 2 0年第 8期刘安强, 等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相关技术综述 第 4 2卷 围较窄, 对于复杂场景模型建模来说, 远远无法满足 实际建模的要求。因此, 多源数据融合三维建模的 技术得到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多源数据融合建模可 以有效弥补单一建模方法的缺陷, 根据不同场景选 用不同数据融合地质三维建模是当今发展的一个趋 势。对于多源数据的融合建模方式可分为 3种 ① 基于点云数据的融合; ②基于模型格网的融合; ③以 多源数据为参照, 人工构建模型即参数化建模。 吴志春等[ 2 2 ]介绍了一种多源数据融合的思路 和实现方法。该方法涉及多方数据, 首先需统一各 个数据的坐标系和比例, 然后建立原始的资料数据 库。再以 D E M面为载体解决部分数据融合问题, 然 后通过约束和光滑插值技术实现另外的数据融合。 多源数据融合反映在不同的地表数据、 地表和地下 数据以及不同的精度数据中。在该方法中, 点线、 点( 线) 面约束和面面约束等约束建模技术起 到了重要作用。易宗旺等[ 2 3 ]使用多源数据模型结 合 G e o B I M平台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建立的模型有 较强的可视化与分析功能, 并进一步延伸地质信息 服务功能。杨波等[ 2 4 ]使用多源数据联合建模方法 构建了矿区内多个典型矿床模型, 并对区域地质模 型与典型矿床模型进行耦合验证, 为矿区三维成矿 预测提供依据。赵义来等[ 2 5 ]基于 G o C A D软件, 使 用多元数据约束优化的方法进行建模, 基于剖面数 据, 以 S e c t i o n T I N法建模, 并在地表约束下融合、 优 化; 对于分支复合的岩体, 基于交叉剖面数据, 以 S e c t i o n T I N法及平行曲线组法构面, 并在多源数据 局部约束下优化。 基于多源数据模型可以提高对现有数据的利用 效率, 在复杂的数据下满足煤矿地质三维建模的需 要, 但采用多源数据建模的模型应该是一个可扩展 型的软件平台, 应针对不同的建模需求提供相应的 建模思路。 3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 随着“ 数字矿山” [ 2 6 ]这一概念的提出和计算机 技术的快速发展, 国内外都研发出了许多用于三维 地质建模的商业化软件, 常见的有 G o C A D 、 3 D M i n e 、 V u l c a n 、 S u r p a c 、 M a p G I S 、 Q u a n t y V i e w等。三维建模 软件的开发涉及计算机、 地质工程、 煤矿、 可视化技 术等多个交叉学科领域。下面就 4个常见的软件进 行简要概述, 并分别介绍一种近些年基于该软件的 研究成果。 3 . 1 G o C A D G o C A D是最著名的三维地质建模程序之一。 法国南希大学开发的软件开发人员之一 M a l l e t 教授 提出的 D S I 理论( 离散光滑插值) 是 G o C A D的核心 技术之一。该软件具有应用范围广泛、 功能强大、 建 模迅速、 地质统计与分析功能强大等优点。 窦帆帆等[ 2 7 ]在通过 G o C A D软件验证了对三维 克里金空间插值和地质体建模相结合后的可行性。 建立模型的过程为, 首先通过 G o C A D建立 D E M面 模型, 在生成底面模型后由 G o C A D实现面模型向体 模型的转化, 最终 G o C A D以向导模式半自动化建立 模型。 3 . 2 3 D Mi n e 3 D M i n e 软件是为国内用户设计的一款三维地 质建模软件。3 D M i n e 同样功能强大、 用途广泛且其 性能可靠、 稳定, 该软件在矿山三维可视化和矿山灾 害预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刘晓宁等[ 2 8 ]以山东古城煤矿为研究对象, 基于 3 D M i n e 软件建立了在断层控制下的三维表面模型 和三维块体模型, 并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进行了储 量估算以及对该地煤质分布规律的分析。 3 . 3 S u r p a c S u r p a c 是一款国外设计的大型三维数字化矿山 软件, 其数据库功能强大, 在地勘、 矿山等领域和测 量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穆承斌[ 2 9 ]将 S u r p a c 软件运用到了新疆阿舍勒 矿地质中进行三维矿体模型的建立, 对于该地质数 据库的管理和存储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3 . 4 Ma p G I S M a p G I S 是国内研发的一款软件, 在 G I S软件中 比较突出, 它更像是一个制图软件, 结合了 G I S和 C A D的一些概念和功能。M a p G I S面向地质和煤矿 等一些行业, 有深入的定制, 能解决国内这类行业的 生产需求, 应用很广泛。 林钟扬等[ 3 0 ]使用 M a p G I S 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可 视化分析, 可实现对地层信息的拾取、 钻孔模型的拾 取; 此外, 它还支持不同地质体的多种切割方法, 如 平面剖切、 水平剖切、 斜切、 折线垂直剖切及组合剖 切等, 展示地下三维地质模型及地层分布变化的可 视化的效果。王瑶[ 3 1 ]基于 M a p G I SK 9平台三维地 质建模功能, 研究得出了适合于基岩出露山区复杂 地质体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案。 931 2 0 2 0年第 8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4 三维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 三维地质建模还可以与数值模拟软件相结合, 解决复杂的地层和岩土工程设计问题。工程地质领 域常用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岩土数值分析相关软件有 G o C A D 、 3 D M i n e 、S u r f u r 、A N S Y S 、M I D A S 、F L A C 3 D、 A B A Q U S 等[ 3 2 ], 但是, 不同的软件有其各自的优缺 点, 没有一个软件能够完美地解决三维建模和数值 分析问题。所以将三维建模和数值分析软件等相关 技术进行结合并协同操作, 能够更加有效、 准确地进 行三维建模, 并提高建模的效率。三维地质建模与 岩土数值分析软件见表 1 。 表 1 三维地质建模与岩土数值分析软件产品 T a b 1 S o f t w a r ep r o d u c t s o f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o d e l i n g a n dg e o t e c h n i c a l n u me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软件名称主要技术特色与应用领域 G o C A D 法国南希大学 M a l l e t 教授提出的 D S I 理论是 G o C A D的核心 技术 3 D M i n e面向矿山地质、 测量、 采矿与技术管理工作的三维软件系统 S u r f u r T E M软件具有强大的插值功能和绘图能力, 可以处理 X Y Z 数据, 是地质学家常用的专业制图软件 A N S Y S 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 F E A ) 软件是世界上支持速度最快的 计算机开发软件项目( C A E ) , 它可以与许多 C A D软件配合 进行数据交换 M I D A S 一款有关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软件, 分为建筑领域、 桥梁领 域、 岩土领域、 仿真领域 4大类 F L A C 3 D 可以模拟土、 岩等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塑性流动分析 A B A Q U S 被广泛认为是最强大的有限元软件, 能够处理非常庞大和复 杂的问题, 模拟高度非线性问题 5 结论 综上所述, 三维地质建模相比较于传统的二维 空间表示方法, 可更加直观地体现地质体的复杂构 造及分布规律。现有研究工作在空间数据模型、 三 维地质建模方法和建模软件的应用等方面已有较多 成果, 如 计算机软件、 硬件的不断更新迭代和网络 的迅猛发展对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 贡献,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作为智慧矿山的核心组成 部分, 对有瓦斯灾害、 矿井火灾、 矿尘、 矿井水灾、 矿 井顶板灾害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何结合 煤矿地质特点, 制定出具有指导性煤矿三维地质建 模的思想、 方法和标准体系, 需要地质三维建模的研 究者在未来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汪洋, 陈汉章. 基于 A r c G I S 的煤矿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的设计与 实现[ J ] . 内蒙古煤炭经济, 2 0 1 9 ( 1 6 ) 5 3 5 4 . Wa n gY a n g , C h e nH a n z h a n g . D e s i g n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 3 D c o a l m i n e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s y s t e mb a s e do nA r c G I S [ J ] . 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C o a l E c o n o m y , 2 0 1 9 ( 1 6 ) 5 3 5 4 . [ 2 ] 王海军. 煤矿采空区综合勘探三维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J ] . 能 源与环保, 2 0 1 8 , 4 0 ( 1 1 ) 9 9 1 0 4 . Wa n gH a i j u n . S t u d yo n3 D i n f o r m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f o r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x p l o r a t i o no f c o a l m i n e g o a f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1 8 , 4 0 ( 1 1 ) 9 9 1 0 4 . [ 3 ] 殷大发. 煤矿三维地质模型精度评价及动态更新技术探讨 [ J ] . 煤矿开采, 2 0 1 8 , 2 3 ( 4 ) 2 0 2 4 . Y i nD a f a . 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a c c u r a c ye v a l u a t i o na n dd y n a m i cu p d a t et e c h n o l o g yo f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o f c o a lm i n e s [ J ] . C o a l 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8 , 2 3 ( 4 ) 2 0 2 4 . [ 4 ] 潘懋, 方裕, 屈红刚. 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J ] . 地 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 0 0 7 ( 3 ) 1 5 . P a nM a o , F a n gY u , Q uH o n g g a n g . D i s c u s s i o no ns o m eb a s i cp r o b l e m s o f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i n g [ J ] . G e o g r a p h ya n dG e o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 , 2 0 0 7 ( 3 ) 1 5 . [ 5 ] WuL . T o p o l o g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se m b o d i e di nag e n e r a l i z e dt r i p r i s m ( G T P )m o d e l f o r a 3 Dg e o s c i e n c em o d e l i n gs y s t e m [ J ] . C o m p u t e r s &G e o s c i e n c e s , 2 0 0 4 , 3 0 ( 4 ) 4 0 5 4 1 8 . [ 6 ] 尚福华, 杨彦彬, 杜睿山. 基于 T I N O c t r e e 的三维地质模型构 建方法研究[ J ] .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 0 1 9 , 3 8 ( 4 ) 1 2 1 1 2 5 . S h a n gF u h u a , Y a n gY a n b i n , D uR u i s h a n . 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e t h o do f 3 Dg e o l o g i c a l m o d e l b a s e do nT I N O c t r e e [ J ] . C o m p u t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a n dA u t o m a t i o n , 2 0 1 9 , 3 8 ( 4 ) 1 2 1 1 2 5 . [ 7 ] 刘勇, 崔洪庆. 基于单元划分的复杂岩层面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 J ] . 工矿自动化, 2 0 1 7 , 4 3 ( 1 2 ) 9 9 1 0 3 . L i uY o n g , C u i H o n g q i n g . R e s e a r c h o n 3 Dm o d e l i n g m e t h o do f c o m p l e xr o c kl a y e r b a s e do nu n i t d i v i s i o n [ J ] . I n d u s t r y a n d M i n e A u t o m a t i o n , 2 0 1 7 , 4 3 ( 1 2 ) 9 9 1 0 3 . [ 8 ] 钟德云, 王李管, 毕林. 复杂矿体模型多域自适应网格剖分方 法[ J ] .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 2 0 1 9 , 4 4 ( 1 0 ) 1 5 3 8 1 5 4 4 . Z h o n gD e y u n , Wa n gL i g u a n , B i L i n . M u l t i d o m a i na d a p t i v em e s h i n gm e t h o df o r c o m p l e x o r e b o d y m o d e l [ J ] . G e o m a t i c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o f Wu h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1 9 , 4 4 ( 1 0 ) 1 5 3 8 1 5 4 4 . [ 9 ] 刘一冬, 朱琳, 于军, 等. 一种地裂缝地质体三维模型建模方法 [ J ]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 0 1 6 , 3 2 ( 2 ) 5 1 5 4 , 6 6 . L i uY i d o n g , Z h uL i n , Y uJ u n , e t a l . A3 Dm o d e l m o d e l i n gm e t h o d f o r g r o u n df i s s u r e g e o l o g i c a l b o d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