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论述.pdf
193 科学管理 2020年第7期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 工业化程度和城市化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 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对于能源资源的消耗量要 在不断的增大。长期以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 建设的重要能源。煤炭资源的开采质量以及开采效率 一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 1 煤矿采煤技术浅析 1.1 硬顶板技术 一般来说,硬顶板技术是由深孔爆破技术、高压 注水技术和硬顶煤技术组成的,其实用性和综合性较 为突出,常在存在较为广泛的开采块体或者具有较高 的冒放性的煤矿应用,结合实际情况来说,为了确保 开采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硬顶板技术常常配合其 他技术综合使用。 1.2 缓倾斜煤层技术 缓倾斜煤层技术一般包括缓倾斜厚煤层技术和缓 倾斜薄煤层技术两种,缓倾斜厚煤层技术一般是进一 步的强化支架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对安全性实现提 升,只有确保了支架结构达到相应的强度,才可以实 现真正意义的避免连杆变形或顶梁开裂的效果,也只 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确保开采作业可靠、安全。 1.3 深层井技术 从开采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角度来说,深层 井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将热害、瓦斯以及冲压低压 等问题加以规避,对整体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和高效性,企业必须要全面的调研深井的具体情况, 以便于对深井整体环境状况和围岩状态进行掌握,才 能进一步对开采方案进行科学化的修订,以确定出更 加科学的挖掘方式和相关设备。 1.4 填充技术 在当前的煤炭开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填充 技术。在填充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企业为了确保地表 下沉以及围岩掉落的有效控制,应当做好填充物的施 压处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开采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2 当前煤矿采煤安全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分析 2.1 安全意识不足 结合当前煤炭开采情况来看,由于社会发展对煤 碳使用量日益激增,这就导致了许多。行业内的企业 互相竞争。有些煤矿开采企业只重视开采的效率和生 产数量,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定和工作要求, 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或者在定期 开展的。各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能够严格的要 求煤矿开采人员认真学习,没有领会教育重要性,这 就使得在现场操作具体开展过程中,许多煤炭开采人 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于在生产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相关 安全隐患不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从而使得各种安 全事故频发。综合近些年来的煤炭开采安全事故情况 来看,因为现场实际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的事 故数量相对较高。 2.2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生产行业,只有制定严格有效的生产制度,才 能确保安全生产、有序生产、高效生产。特别是对于 煤炭开采行业而言,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依托严格而高 效的管理制度。结合当前我国煤炭开采企业管理的具 体情况来看,煤炭开采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合理、 不完善、不合乎规矩的现象较为普遍,制度的系统性 和实用性较差,因此很难维系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安全隐患的存在 结合煤炭开采行业的现状来分析,影响作业安全 的因素相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全面排查潜 在的安全隐患。结合当前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看来, 一是排查人员组成相对较为复杂,专业性不够强,甚 至有些排查人员是刚刚从毕业的学生,缺乏现场勘查 的经验和专业技术支撑。二是在排查过程中,存在应 付、麻痹、大意、经验主义的问题,对安全隐患视而 不见或者心存侥幸,从而使得潜在的安全隐患酿成大 祸。 3 煤矿采煤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 员工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 一是,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煤炭安全生 产管理,将抓安全作为企业的重中之重。相关的企业 领导要将抓安全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安全 知识学习,对生产还拦截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要派 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排查。二是,要高度重视员工安全 教育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不但要进行安全知识等方 面的培训,还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流程和职业素养以及 个人自我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从而确保开采人员在具 体的作业过程中,能够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 管理要求来开展作业,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除 此之外,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中安全生产文化的 培育,通过进一步强调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一线员工 安全意识的树立,从而在企业形成人人懂安全、事事 煤矿采煤技术及安全管理论述 井亮 南煤集团 山西 阳泉 045000 摘要在煤炭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开采过程中,使得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相对较高。相关的安全,势必会因到期正效益和煤炭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 煤炭开采企业。要高度重视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制定更加严格的制度来确保生产的安全和开 采人员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煤矿 采煤技术 管理 科学管理 194 2020年第7期 讲安全的氛围。 3.2 安全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管理制度的科学与完善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核 心和关键。所以,煤矿企业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工 作,从而确保安全生产。一方面来说,责任制度的健 全和完善,可以更好的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安 全生产责任的不断分解和落实,确保在安全事故出现 时,能够更加清晰的理清责任;另一方面,在煤炭开 采过程中,操作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可以确保相关人员 操作流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避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 导致安全事故;除此之外,设备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 善,通过相关制度的建立来动态化的管理设备,可以 确保设备的稳定和安全,避免带病作业和违规使用, 这对于生产安全和效率的保证也具有重要意义。 3.3 安全隐患的防治 企业要对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的完善,对生产中 存在的安全隐患要第一时间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排 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微杜渐。除此之外,各个 生产小组要对实施、技术、安全监督等工作内容进行 交底,进一步的分析和管理日常作业情况,及时对安 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资源作 为社会生产的重要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企 业只有结合实际,立足安全,采取合理的开采技术保 证生产安全,不断的加强企业的开采技术提升和安全 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其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 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强 . 提高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J]. 石化技术, 2019, 26(6) 357-358. [2] 张福义 . 提高煤矿采煤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J]. 化工管理, 2017(17) 264. 作者简介 井亮 ; 性别, 男 ; 1988/11/4,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 ; 学 历, 本科 ; 中国矿业大学 ; 采矿助理工程师。 3.3 系统存在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HES信息系统涉及业务范围广,要求HES管理人员 在系统中维护大量职权之外的基础信息,如人员、设 备等,不同程度上加大了基层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 也无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系统还需要 打破信息孤岛现状,加强与相关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以降低基层管理人员的负 担,提升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该系统应不断完 善其功能,并增强系统功能的灵活性和易用性,以满 足企业的个性需求。 4 结束语 HES信息系统在我国石化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并 在促进和规范企业HES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随着HES管理体系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并不断完 善,持续跟踪HES管理需求、实时转化HES管理新成 果,将可为HES信息系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而促进我国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单中强 . 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2] 刘希俭 . 中国石油信息化管理 [M]. 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2008 39-40 [3] 吴河 . HSE 管理体系信息化探讨 [J]. 安全、 健康和环 境, 2004, 4(1) 20-22. [4] 吴顺成, 冒亚明.信息化在 HSE 管理体系建设中的 作用 [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0, 20(4) 52-53. (上接第174页) (上接第196页) 力降低区,在合理支护阻力下能够保障围岩在回采期 间的稳定性。 6 结束语 针对15号煤层赋存条件和工作面实际情况,分析 了工作面煤层巷道失稳的基本原因为支护煤体为松散 结构,随着时间推移和采动影响,松散结构逐渐扩 大,导致锚杆(索)支护效果逐渐丧失,顶板发生局 部破坏直至整体失稳,并针对性地设计了工作面留设 6 m 保护煤柱的技术方案,现场结果表明,1306 工作 面留设 6.0 m 煤柱是可行的,煤柱处于工作面侧向移动 支承压力的应力降低区,在合理支护阻力下,能够保 障围岩在回采期间的稳定性。 综上研究表明,该矿综采工作面留设小煤柱的技 术方案是可行的,对于提高井田回采率、降低巷道修 复工程量、缓解矿井生产接续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 意义。 参考文献 [1] 康红普, 周家俊 . 注浆锚索在小煤柱巷道群加固工 程中的应用 [J]. 煤矿开采, 2013, 38(3) 83-86. [2] 林健, 吴拥政, 申志平 . 宁武煤矿小煤柱护巷技术及 其应用 [J]. 煤炭科学技术, 2015, 72(9) 58-61 [3] 王存文, 姜福兴, 王平, 等 . 煤柱诱发冲击地压的微 震事件分布特征与力学机理 [J]. 煤炭学报, 2009, 34(9) 1169-1173. [4] 窦林名, 何学秋 . 冲击地压防治理论与技术 [M]. 徐 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1 88-97. [5] 谢广祥, 杨科, 常聚才 . 煤柱宽度对综放面围岩应力分 布规律影响 [J]. 北京科技大学报, 2006, 28(11) 1005-1008. [6] 王文渊 . 潞安西部矿区深部煤层工作面合理煤柱留 设研究 [D].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014 作者简介 李志平 (1969.12-) , 男, 山西阳泉人, 本科, 采煤工程师, 从事采煤技术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