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影响因素及偏差分析.pdf
第 4 2卷第 7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7 2 0 2 0年7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J u l .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5- 0 9 ; 责任编辑 陈朋磊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7 . 0 0 2 基金项目 “ 十三五”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2 0 1 6 Z X 0 5 0 4 3 0 0 5 0 0 2 )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项目( 2 0 1 9 T D Q N 0 3 2 )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项目( 2 0 1 9 T D Q N 0 3 5 ) 作者简介 王 冬( 1 9 8 5 ) , 男, 陕西富平人, 助理研究员, 硕士, 2 0 1 1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 现从事瓦斯治理相关工作。 引用格式 王冬. 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影响因素及偏差分析[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7 ) 5 1 0 . Wa n gD o n g .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a n dd e v i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g a s e m i s s i o np r e d i c t i o ni nr e p r o d u c t i o nm i n e s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7 ) 5 1 0 . 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影响因素及偏差分析 王 冬1 , 2 ( 1 . 中煤科工集团 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 4 0 0 0 3 7 ; 2 . 国家煤矿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重庆 4 0 0 0 3 7 ) 摘要 针对复产矿井采掘期间配风依据不足的问题, 在分析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以湖南省利民煤矿为研究对象, 采用分源法和统计法, 对矿井达产时不同生产时期的瓦斯涌出量进行 定量预测和偏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分源法预测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5 5 . 3 4 ~ 9 0 . 5 9m 3/ t ,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 6 . 9 0~ 6 0 . 3 9m 3/ m i n ; 采用统计法预测的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 9 . 4 9~ 7 2 . 5 1 m 3/ t , 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 9 . 1 9 ~ 3 3 . 8 1m3/ m i n , 矿井瓦斯涌出量随开采年度呈线性增加趋势; 矿井相 对瓦斯涌出量预测误差为6 . 9 8 % ~ 1 9 . 9 6 %, 受控于开采层及邻近层的煤厚、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开采 深度、 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 而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误差为 2 0 . 8 9 % ~ 4 4 . 0 1 %, 受控于开采规模、 开采顺序、 回采进度等生产因素和停产导致的时间因素变化。 关键词 涌出量预测; 分源法; 统计法; 复产矿井; 瓦斯含量 中图分类号 T D 7 1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7- 0 0 0 5- 0 6 I n f l u e n c i n gf a c t o r s a n dd e v i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g a s e mi s s i o np r e d i c t i o n i nr e p r o d u c t i o nmi n e s Wa n gD o n g 1 , 2 ( 1 . C h i n a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G r o u pC h o n g q i n g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7 , C h i n a ; 2 . N a t i o n a l C o a l M i n e S a f e t yT e c h n o l o g y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 C h o n g q i n g 4 0 0 0 3 7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i m i n ga t t h ep r o b l e mo f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b a s i s f o r a i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u r i n g t h e m i n i n g o f t h e r e p r o d u c t i o nm i n e , b a s e do n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g a s e m i s s i o nf r o mt h e r e p r o d u c t i o nm i n e , t h e L i m i nC o a l M i n e o f H u n a nP r o v i n c e w a s t a k e n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 a n dt h es o u r c ea n d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s w e r e a d o p t e dt o r e a c ht h e o u t p u t o f t h e m i n e ,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o na n dd e v i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g a s e m i s s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 p r o d u c t i o np e r i o d s w h e nt h em i n ew a s i n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e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r e l a t i v e g a s e m i s s i o nf r o mt h em i n ep r e d i c t e db yt h es p l i t s o u r c em e t h o dw a s 5 5 . 3 4~ 9 0 . 5 9m 3/ t , a n dt h e a b s o l u t e g a s e m i s s i o nw a s 3 6 . 9 0~ 6 0 . 3 9m 3/ m i n ; t h er e l a t i v e g a s e m i s s i o nf r o mt h e m i n e p r e d i c t e db y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 t h e o u t p u t w a s 5 9 . 4 9~ 7 2 . 5 1m3/ t a n dt h e a b s o l u t eg a s e m i s s i o nw a s 2 9 . 1 9~ 3 3 . 8 1m 3/ m i n . T h e m i n e g a s e m i s s i o ni n c r e a s e dl i n e a r l y w i t ht h e m i n i n g y e a r ; 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e r r o r o f t h em i n er e l a t i v e g a s e m i s s i o nw a s 6 . 9 8 % ~ 1 9 . 9 6 %, c o n t r o l l e db y n a t u r a l f a c t o r s s u c ha s c o a l t h i c k n e s s o f t h e m i n i n g l a y e r a n da d j a c e n t l a y e r s , c o a l s e a mo r i g i n a l g a s c o n t e n t , m i n i n g d e p t h ,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e t c . , a n d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e r r o r o f m i n e a b s o l u t e g a s e m i s s i o nw a s 2 0 . 8 9 % ~ 4 4 . 0 1 %, c o n t r o l l e db yc h a n g e s i np r o d u c t i o nf a c t o r s s u c ha s m i n i n gs c a l e , m i n i n gs e q u e n c e , m i n i n gs c h e d u l ea n d t i m ef a c t o r s c a u s e db ys h u t d o w n s . K e y w o r d s p r e d i c t i o no f g a s e m i s s i o n ; s o u r c em e t h o d ;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 r e p r o d u c t i o nm i n e ; g a s c o n t e n t 0 引言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能够定量判断不同采掘地 点瓦斯涌出情况, 为矿井巷道配风提供计算依据, 保 证采掘期间的通风安全[ 1 2 ]。因此, 矿井瓦斯涌出量 预测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煤矿瓦斯灾害的防治和矿 井采掘活动的保障[ 3 ]。针对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方法, 国内外学者开展大量相关的研究, 陈洋等[ 4 ] 5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对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的发展与实践进行了研 究; 赵鹏伟[ 5 ]采用矿山统计法预测综放工作面瓦斯 涌出量; 戴广龙等[ 6 ]对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 量进行预测; 张耀平等[ 7 ]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 及瓦斯来源进行分析; 付华等[ 8 ]基于耦合算法建立 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 肖丹[ 9 ]对提高瓦斯涌出 量预测结果可靠性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上学者主要 是对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在新建和生产矿井进行了 实践, 针对停产后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的研究 甚少。基于此, 在分析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影 响因素的基础上, 研究不同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 法及其原理, 根据利民煤矿矿井开拓方式及采掘接 替、 煤层及瓦斯赋存等条件, 采用分源法和统计法对 矿井达产时不同生产时期的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 并对预测偏差进行分析, 为复产矿井巷道配风提供 可靠的计算依据。 1 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1 1 分源法 采用分源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的流程如图 1 所示。其主要是根据矿井不同采掘地点瓦斯涌出源 的多少及其瓦斯涌出量的大小, 通过汇源关系定量 预测得到生产采区和矿井各个生产时期的瓦斯涌出 量[ 1 0 1 1 ]。 图 1 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流程 F i g 1 C a l c u l a t i o np r o c e s s o f mi n eg a s e mi s s i o n 采用分源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主要受矿井自 然因素和生产因素的影响。 ( 1 ) 自然因素。矿井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煤层厚 度、 煤层间距和原始瓦斯含量等。研究认为, 当开采 煤层和邻近煤层的厚度越大, 开采煤层与邻近煤层 的间距越小,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越高时, 最终得到的 回采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 生产采区和矿井各个生产 时期的瓦斯涌出量越大[ 1 2 ]。 ( 2 ) 生产因素。矿井生产因素主要包括开采规 模、 开采顺序和回采方法等。研究认为, 当开采规模 越大时, 矿井日产量增大导致绝对瓦斯涌出量也就 越大; 当煤层采用不同的开采顺序时, 开采层和邻近 层的瓦斯涌出量差异较大; 当矿井采用不同的回采 方法时, 回采工作面采出率越低, 回采工作面的瓦斯 涌出量也就越大[ 1 3 ]。 1 2 统计法 统计法是根据矿井现有生产区域的瓦斯涌出量 情况,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得出矿井瓦斯涌出量随 开采深度变化的规律, 在预测区域的生产因素和自 然因素与生产区域相似时, 定量推算出矿井预测区 域的瓦斯涌出量[ 1 4 1 5 ]。但是对于复产矿井来说, 矿 井瓦斯涌出量除了受煤层赋存、 瓦斯赋存等自然因 素和开采规模、 开采顺序、 回采工艺等生产因素的影 响外, 还受到停产导致的时间因素变化影响。 鉴于此, 对于停产时间的影响, 可以根据停产前 的矿井瓦斯涌出量情况,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得出 矿井瓦斯涌出量随生产时间的变化规律, 进而预测 复产后的矿井瓦斯涌出量。 在自然因素和生产因素相似时, 矿井瓦斯涌出 量与开采年度存在关系 q = q 0+ T- T 0 a ( 1 ) 式中, q 为开采年度 T ( 年) 下的绝对( 或相对) 瓦斯涌 出量; q 0为矿井停产时 T0( 年) 下的绝对( 或相对) 瓦 斯涌出量; a 为绝对( 或相对) 瓦斯涌出量梯度。 2 应用实例 2 1 矿井概况 湖南省利民煤矿 2 0 0 1年因政策原因停产, 2 0 0 9 年恢复生产, 设计生产能力 3 0万 t / a , 设计服务年限 为 2 1 5年。矿井含可采煤层 3层, 其中主采的是 3 煤,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1 。 表 1 煤层特征 T a b 1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a l s e a m 煤层名称平均厚度/ m与 3煤层间距/ m 1煤 0 4 61 5~ 2 5 3煤一采区为 3 6 7 ; 二采区为 2 6 0 5煤 0 5 60~ 8 矿井划分为 2个水平, 均为上山开拓, 第一水平 标高 - 1 4 0m , 第二水平标高 - 3 0 0m , 沿 - 1 4 0m水 平上下山布置 2个采区, 即一采区( 开采标高 - 1 4 0~ 6 2 0 2 0年第 7期王 冬 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影响因素及偏差分析 第 4 2卷 + 5 0m ) 和二采区( 开采标高 - 1 4 0~+ 1 5 0m ) , 达 产时每个采区分别布置 1个回采工作面和 2个掘进 工作面。一采区作为矿井首采区, 服务年限 9 6年; 二采区作为达产采区, 服务年限 1 5 2年。 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 高档普采工 艺一次采全高, 垮落法控制顶板。 2 2 预测参数 各开采标高的 3煤原始瓦斯含量统计结果见表 2 , 历年矿井瓦斯涌出量统计结果见表 3 。 表 2 各开采水平原始瓦斯含量 T a b 2 O r i g i n a l g a s c o n t e n t o f e a c hmi n i n gl e v e l 开采标高/ m 原始瓦斯含量/ ( m 3 t - 1) 平均值/ ( m 3 t - 1) + 1 5 02 1 0 3~ 2 3 1 52 2 0 9 + 5 02 1 0 3~ 2 4 2 12 2 6 2 - 1 4 03 3 3 2~ 3 5 4 43 4 3 8 - 3 0 04 2 2 2~ 4 4 3 44 3 2 8 表 3 历年矿井瓦斯涌出量 T a b 3 Mi n eg a s e mi s s i o no v e rt h ey e a r s 年度 绝对瓦斯涌出量/ ( m 3 m i n - 1) 相对瓦斯涌出量/ ( m 3 t - 1) 1 9 8 71 4 4 01 5 3 6 1 9 8 81 7 8 82 7 9 3 1 9 8 91 6 2 12 2 9 6 1 9 9 01 6 3 42 3 4 6 1 9 9 11 7 6 72 3 6 6 1 9 9 21 5 8 82 8 4 7 1 9 9 31 8 6 52 5 9 2 1 9 9 41 9 5 63 4 0 3 1 9 9 52 0 0 13 9 0 0 1 9 9 62 1 3 44 1 1 9 1 9 9 72 2 8 93 9 8 3 1 9 9 82 4 6 04 0 9 1 2 3 分源法预测结果及分析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 q h c= qk c+ ql j q k c= k1 k2 k3h H ( W- W 0) q l j= ∑ n i = 1 h i h k i ( Wi- W0 i ) ( 2 ) 式中, q h c、 qk c、 ql j分别为回采工作面、 开采煤层、 邻近 煤层瓦斯涌出量; k 1、 k2、 k3分别为围岩、 丢煤和准备 巷道瓦斯涌出系数, 分别取 1 2 、 1 0 5和 0 8 3 ; h 、 h i、 H分别为开采层、 邻近层煤厚和采高; W、 Wi、 W0、 W0 i 分别为开采层、 邻近层原始和残存瓦斯含量; k i为邻 近层瓦斯排放系数, 1煤取 0 9 2 , 5煤取 0 5 0 。预测 结果见表 4 。 表 4 回采工作面预测结果 T a b 4 G a s p r e d i c t i o nr e s u l t s i nmi n i n gf a c e 采区标高/ m q k c/ ( m3 t - 1) q l j/ ( m3 t - 1) q h c/ ( m3 t - 1) q h c/ ( m3 m i n- 1) 一采区 + 5 0 - 1 4 0 1 8 5 1 3 0 8 1 3 3 9 5 6 4 2 1 9 0 3 6 4 5 5 8 1 9 6 7 二采区 + 1 5 0 - 1 4 0 1 7 9 6 3 0 8 1 4 6 4 7 9 7 2 2 6 0 3 8 7 8 7 7 1 1 3 2 2 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 q j j= qm b+ ql m q m b= D υ V02 L 槡 υ - 1 V 0= 0 0 2 6 W [ 4 1 0 - 4 V2 d a f+ 0 1 6 ] q l m= S υ γ ( W- W0 ) ( 3 ) 式中, q j j、 qm b、 ql m分别为掘进工作面、 煤壁、 落煤瓦斯 涌出量; D为煤壁周长; v 为掘进速度, 取 1 0 0m/ 月; L 为掘进长度, 取 8 0 0m ; V 0为煤壁瓦斯涌出初速 度; V d a f为挥发分, 取7 8 9 %; S 为巷道断面积, 取6 8 m 2; γ为视密度, 取 1 3 6t / m3。 预测结果见表 5 。 表 5 掘进工作面预测结果 T a b 5 F o r e c a s t i n gr e s u l t s o f t u n n e l i n gf a c e 标高/ m W/ ( m 3 t - 1) q m b/ ( m 3 m i n - 1) q l m/ ( m 3 m i n - 1) q j j/ ( m 3 m i n - 1) + 1 5 02 2 0 92 1 20 3 72 4 9 + 5 02 2 6 22 1 70 3 82 5 6 - 1 4 03 4 3 83 3 00 6 43 9 4 - 3 0 04 3 2 84 1 60 8 34 9 9 生产采区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如下 q c q= K ′ ( ∑ n i = 1 q h c i Ci+ 14 4 0 ∑ n i = 1 q j j i) C 0 ( 4 ) 式中, q c q为生产采区瓦斯涌出量; K ′ 为采空区瓦斯 涌出系数, 取 1 2 5 ; C i为回采工作面日产量, 一采区 取 3 8 2t / d , 二采区取 4 9 1t / d ; C 0为采区日产量, 一 采区取 4 2 0t / d , 二采区取 5 4 0t / d 。 预测结果见表 6 。 表 6 采区预测结果 T a b 6 P r e d i c t i o nr e s u l t s o f mi n i n ga r e a 采区标高/ m q h c i/ ( m3 t - 1) q j j i/ ( m3 m i n- 1) q c q/ ( m3 t - 1) q c q/ ( m3 m i n- 1) 一采区 + 5 0 - 1 4 0 2 1 9 0 3 6 4 5 2 5 6 3 9 4 4 6 8 0 7 5 2 1 1 3 6 5 2 1 9 4 二采区 + 1 5 0 - 1 4 0 2 2 6 0 3 8 7 8 2 4 9 3 9 4 4 2 3 1 7 0 3 4 1 5 8 7 2 6 3 8 矿井瓦斯涌出量计算公式 7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q k j= K ″ ∑ n i = 1 q c q iC0 i ∑ n i = 1 C 0 i ( 5 ) 式中, K ″ 为已采区采空区瓦斯涌出系数, 取 1 2 5 。 利民煤矿达产时分为4个时期 第1时期( 一采 区 + 5 0m标高和二采区 + 1 5 0m标高) 、 第 2时期 ( 一采区 - 1 4 0m标高和二采区 + 1 5 0m标高) 、 第 3 时期( 一采区 + 5 0m标高和二采区 - 1 4 0m标高) 和第 4时期( 一采区 - 1 4 0m标高和二采区 - 1 4 0m 标高) , 则不同时期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如 图 2所示。 图 2 分源法预测结果 F i g 2 P r e d i c t i o nr e s u l t s o f s o u r c eme t h o d 从图 2可以看出, 采用分源法预测利民煤矿达 产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 5 3 4~ 9 0 5 9m 3/ t , 矿 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 6 9 0~ 6 0 3 9m 3/ m i n 。受矿 井自然因素和生产因素等影响, 矿井瓦斯涌出量从 第 1时期开始向第 4时期逐步递增。 2 4 统计法预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利民煤矿历年矿井瓦斯涌出情况, 采用统 计分析的方法, 拟合得到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矿 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与开采年度的关系如图 3 图 4 所示。 从图 3和图 4可以看出, 矿井瓦斯涌出量在 1 2 个开采年度内随时间增长均呈递增趋势, 矿井绝对 瓦斯涌出量 q j d和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qx d与开采年 度 n 的拟合关系为 q j d= 0 7 7 n + 1 3 7 9 q x d= 2 1 7 n { + 1 6 0 9 ( 6 ) 图 3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与开采年度的关系 F i g 3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b s o l u t eg a s e mi s s i o n f r o mmi n ea n dmi n i n gy e a r 图 4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与开采年度的关系 F i g 4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mi n er e l a t i v eg a s e mi s s i o na n dmi n i n gy e a r 利民煤矿 2 0 0 1年停产, 1 9 9 9 2 0 0 1年的矿井 瓦斯涌出量资料缺失, 则可以根据以上拟合关系得 到利民煤矿 2 0 0 1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2 5 3 4 m 3/ m i n ,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4 8 6 4m3/ t 。 同时利民煤矿 2 0 0 9年复产, 假设矿井复产后与 停产前的矿井瓦斯涌出量一致。由于一采区服务年 限 9 6年, 二采区服务年限 1 5 2年, 假定首采工作 面开始回采时间为 2 0 1 1年, 则矿井达产时的年度分 别为第 1时期( 2 0 1 3 2 0 1 4年) 、 第 2时期( 2 0 1 5 2 0 1 6年) 、 第 3时期( 2 0 1 7 2 0 1 8年) 和第 4时期 ( 2 0 1 9 2 0 2 0年) 。 根据矿井瓦斯涌出量与开采年度 n的拟合关 系, 可以得到矿井达产时 4个时期的矿井绝对瓦斯 涌出量和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 图 5 ) 。 从图 5可以看出, 采用统计法预测利民煤矿达 产时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 9 4 9~ 7 2 5 1m 3/ t , 矿 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 9 1 9~ 3 3 8 1m 3/ m i n 。 受矿 8 2 0 2 0年第 7期王 冬 复产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影响因素及偏差分析 第 4 2卷 图 5 统计法预测结果 F i g 5 P r e d i c t i o nr e s u l t s o f s t a t i s t i c a l me t h o d 井自然因素、 生产因素和时间因素综合影响, 矿井瓦 斯涌出量同样从第1 时期开始向第4 时期逐步递增。 3 预测结果对比及偏差分析 利民煤矿达产时不同时期采用统计法和预测法 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对比如图 6所示。 图 6 不同预测方法对比结果 F i g 6 C o mp a r i s o nr e s u l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p r e d i c t i o nme t h o d s 从图6 可以看出, 采用统计法和分源法预测的矿 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预测误差在 6 9 8 % ~ 1 9 9 6 %, 预测误差随着生产时期的推进逐 渐增大; 采用统计法预测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远小 于分源法, 预测误差达到 2 0 8 9 % ~ 4 4 0 1 %, 预测误 差也随着生产时期的推进逐渐增大。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主要受控于开采层及邻近 层的煤厚、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开采深度、 地质条件 等自然因素, 在这些影响因素相对变化不大时, 采用 统计法和分源法预测的结果偏差不大。而矿井绝对 瓦斯涌出量主要受控于开采规模、 开采顺序、 回采进 度等生产因素和停产导致的时间因素变化, 采用统 计法预测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时, 认为复产后和停 产前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变化不大, 且随着开采 时期的变化矿井瓦斯涌出量呈线性增加的变化趋 势。但采用分源法进行预测时, 由于矿井产量的不 规律变化使得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呈逐渐递增的变 化趋势, 导致预测偏差较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要大。 4 结论 ( 1 ) 根据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的源汇 关系, 采用分源法预测利民煤矿前期达产时矿井相 对瓦斯涌出量为 5 5 3 4~ 9 0 5 9m 3/ t , 矿井绝对瓦斯 涌出量为 3 6 9 0~ 6 0 3 9m 3/ m i n 。 ( 2 ) 利民煤矿矿井瓦斯涌出量随开采年度呈线 性增加趋势, 采用统计法预测利民煤矿前期达产时 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5 9 4 9~ 7 2 5 1m 3/ t , 矿井绝 对瓦斯涌出量为 2 9 1 9~ 3 3 8 1m 3/ m i n 。 ( 3 ) 采用统计法和分源法预测的矿井相对瓦斯 涌出量误差在 6 9 8 % ~ 1 9 9 6 %, 主要受控于开采 层及邻近层的煤厚、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 开采深度、 地质条件等自然因素; 而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误差 达到 2 0 8 9 % ~ 4 4 0 1 %, 主要受控于开采规模、 开 采顺序、 回采进度等生产因素和停产导致的时间因 素变化。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王兆丰. 矿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及其应用[ J ] . 煤矿安全, 1 9 9 1 ( 1 ) 8 1 2 . Wa n g Z h a o f e n g . F r a c t i o n a l s o u r c e p r e d i c t i o n m e t h o d o f m i n e g a s e m i s s i o na n d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J ] . S a f e t y i nC o a l M i n e s , 1 9 9 1 ( 1 ) 8 1 2 . [ 2 ] 章立清, 秦玉金, 姜文忠, 等. 我国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 究现状及展望[ J ] . 煤矿安全, 2 0 0 7 , 3 8 ( 8 ) 5 8 6 0 . Z h a n gL i q i n g , Q i nY u j i n , J i a n gWe n z h o n g , e t a l .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a n dp r o s p e c t o f p r e d i c t i o nm e t h o d s o f m i n eg a s e m i s s i o ni nC h i n a [ J ] . S a f e t yi nC o a l M i n e s , 2 0 0 7 , 3 8 ( 8 ) 5 8 6 0 . [ 3 ] 张子戌, 袁崇孚. 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研 究[ J ] . 煤炭学报, 1 9 9 9 , 2 4 ( 4 ) 3 6 8 3 7 2 . Z h a n gZ i x u , Y u a nC h o n g f u . P r e d i c t i o no f g a s e m i s s i o ni nc o a l m i n e b y g a s g e o l o g i c a l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m o d e l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C o a l S o c i e t y , 1 9 9 9 , 2 4 ( 4 ) 3 6 8 3 7 2 . [ 4 ] 陈洋, 刘恩, 陈大力, 等. 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的发展与实践 研究[ J ] . 煤矿安全, 2 0 1 0 ( 2 ) 7 3 7 6 . C h e nY a n g , L i uE n , C h e nD a l i , e t a l .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p r a c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o nt h e p r e d i c t i o nm e t h o do f g a s e m i s s i o nq u a n t i t y b y c o m p o n e n t s o u r c e [ J ] . S a f e t yi nC o a l M i n e s , 2 0 1 0 ( 2 ) 7 3 7 6 . [ 5 ] 赵鹏伟. 矿山统计法预测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量[ J ] . 机械管 理开发, 2 0 0 6 ( 3 ) 1 8 1 9 . Z h a oP e n g w e i . P r e d i c t i o no f g a se m i s s i o ni n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c a v i n g f a c eb ym i n e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 J ] . M e c h a n i c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9 2 0 2 0年第 7期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