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供水及矿井水井下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pdf
第 4 2卷第 7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7 2 0 2 0年7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J u l .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3- 2 0 ; 责任编辑 郭海霞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7 . 0 3 1 作者简介 郭学军( 1 9 7 3 ) , 男, 山西运城人, 高级工程师, 1 9 9 3年毕业于山西省雁北煤炭工业学校, 长期从事煤矿管理工作, 现任霍州煤电集 团公司机电部部长。 引用格式 郭学军, 张慧临. 高压供水及矿井水井下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7 ) 1 4 3 1 4 6 . G u oX u e j u n , Z h a n gH u i l i n . A p p l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nh i g h p r e s s u r ew a t e r s u p p l ya n d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 J ] .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7 ) 1 4 3 1 4 6 . 高压供水及矿井水井下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 郭学军1, 张慧临2 ( 1 . 霍州煤电集团 机电部, 山西 霍州 0 3 1 4 0 0 ; 2 . 山西霍宝干河煤矿有限公司 机电科, 山西 霍州 0 3 1 4 0 0 ) 摘要 本着“ 水不出井、 就地治理、 重复利用” 的原则, 结合 2 1 0 8 1巷矿井水的涌水情况与井下供水管 路并网的思想, 来解决2 1 0 8 1 巷矿井水就地综合利用问题。介绍了高压供水及矿井水井下综合利用 在干河煤矿的研究、 设计、 应用情况。从5 个方面对管路、 闸阀及配套法兰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 新 增1 套高承压管路系统, 改变原管路的性能指标, 解决原供水系统复杂、 成本高且不易维护的问题。 高压供水及矿井水井下的综合利用, 既满足了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的采煤机和掘进机外喷雾压力的 要求, 同时减少了对采掘工作面加压泵装置的维护、 检修、 电费、 配件以及人工费用的投入。从根本上 解决了矿井水排至地面出现的环境问题, 维持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改善了矿井生态环境。 关键词 矿井水; 井下综合利用; 高压供水 中图分类号 T D 2 1 8 ; X 7 5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7- 0 1 4 3- 0 4 A p p l i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o nh i g h p r e s s u r ew a t e rs u p p l ya n du n d e r g r o u n d mi n ec o m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G u oX u e j u n 1, Z h a n gH u i l i n2 (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 , H u o z h o uC o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i t yG r o u p , H u o z h o u 0 3 1 4 0 0 , C h i n a ; 2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x i H u o b a oG a n h e C o a l M i n e C o . , L t d . , H u o z h o u 0 3 1 4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p r i n c i p l eo f " n o w a t e r c o m i n g o u t o f t h e w e l l , l o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r e u s e " ,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i n r u s ho f t h e m i n e w a t e r i n2 1 0 8 1r o a d w a y , a n dt h e i d e a o f g r i dc o n n e c t i o nw i t ht h e u n d e r g r o u n dw a t e r s u p p l y p i p e l i n e , s o a s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m i n e w a t e r i n 2 1 0 8 1r o a d w a y . T h e r e s e a r c h , d e s i g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w a t e r s u p p l y 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u n d e r g r o u n dw a t e r i nG a n h eC o a l M i n ew e r ei n t r o d u c e d . I na d d i t i o n ,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i n d i c a t o r s o f p i p e l i n e s , g a t e v a l v e s a n ds u p p o r t i n gf l a n g e sw e r es t u d i e df r o mf i v ea s p e c t s . An e wh i g h p r e s s u r ep i p e l i n es y s t e mw a sa d d e dt oc h a n g et h eo r i g i n a l p i p e l i n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i n d i c a t o r s t o s o l v e t h e p r o b l e mo f c o m p l e x , h i g hc o s t a n dd i f f i c u l t 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 t h e o r i g i n a l w a t e r s u p p l y s y s t e m . T h eh i g h p r e s s u r ew a t e r s u p p l ya n dt h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t h em i n ew a t e r b o t hm e e t 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 t h es p r a yp r e s s u r e o u t s i d e t h es h e a r e r a n dt h er o a d h e a d e r s t i p u l a t e di nt h e" C o a l M i n eS a f e t yR e g u l a t i o n s " , w h i l er e d u c i n gt h em a i n t e n a n c e , o v e r h a u l , e l e c t r i c i t y c o s t s , a c c e s s o r i e s a n dl a b o r o f t h e p r e s s u r e p u m pd e v i c e o nt h e m i n i n g f a c e c o s t o f i n p u t . I t f u n d a m e n t a l l y s o l v e s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b l e m s t h a t a r i s ef r o mt h ed i s c h a r g eo f m i n ew a t e r t ot h eg r o u n d , m a i n t a i n s av i r t u o u s c y c l e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 a n di m p r o v e s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o f t h em i n e . K e y w o r d s m i n ew a t e r ; u n d e r g r o u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 ; h i g hp r e s s u r ew a t e r s u p p l y 0 引言 山西省现有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矿井 3 5 8座, 占 全国( 7 6 3座) 的 4 6 9 2 %, 基本占据了全国的“ 半壁 江山” , 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 3 7 %。每开采 1 t 煤, 约产生 2m 3矿井水, 全国煤矿排水量与缺水量 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受关注。聚焦矿井水的产生机 理、 利用方式, 煤炭企业及相关领域进行了诸多研究 和探索, 但不同的矿井水根据地域特性采取不同的 处理方式。 341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众所周知, 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我 国也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矿井水再生利用 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 减 轻水体污染、 实现有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 径之一。 1 矿井概况 干河矿井属于立井开拓, 在工业场地设有主、 副 立井及回风井。其中主立井担负原煤提升任务, 副 立井担负人员、 材料、 设备、 供水等任务。井口轨面 标高 + 5 4 6m , 井底水平轨面标高 + 8 0m , 井口与井 底的自然高度差达到 4 6 6m , 由于高山蓄水池位于 矿井最高点, 高度与井口高度差达到 8 4m , 所以副 井底供水自压可达 5 5M P a 。 原来用于采煤机和掘进机外喷雾降尘处理用水 系统为 矿井水经由巷道排水系统进入中央水泵房 的水仓内, 并由井下中央泵房的离心水泵排水至井 上污水处理站, 所有矿井水经由井上污水处理站消 毒, 含悬浮物矿井水为混凝、 沉淀、 过滤、 消毒, 高矿 化矿井水为去除悬浮物、 反渗透除盐, 酸性矿井水为 投加碱性药物中和反应, 去除有毒、 有害元素后, 送 往井上的高山水池, 经高山水池静压水通过副井筒 送至井底车场。为节省管道敷设成本, 所有供水管 路采用 P E管道, 由于 P E管道承压范围小, 所以在 井底车场设一减压站进行减压。减压后压力为 2 5 M P a , 送达到采掘工作面供水压力为 2M P a 左右, 无 法直接满足机组外喷压力要求, 还要通过加压泵进 行增压, 保证设备供水压力, 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行状 况。设备占用多, 环节复杂, 维护量增加, 运行不经 济。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拓宽, 干河矿井 2 1 0 8 1巷道 延伸过程中, 巷道内涌出构造性的岩层水, 出水量基 本稳定在 5 0m 3/ h 左右。经对该巷道的出水情况探 测和分析, 该出水为结构性的岩层水, 出水量稳定, 且非开采性的跑、 冒、 滴、 漏, 而是属于深层地质性的 岩层水, 此地的涌出水, 经过水质分析为洁净矿井 水, 水质较好、 p H值为中性, 矿化度低。现行使用方 式为, 通过井下排水管路排到中央水泵房的水仓内, 经由中央泵房的离心泵排至地面污水处理站, 经过 处理后再送往井下设备使用或者部分使用不了的水 进行外排处理, 这样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 而且还增 加排水费用, 同时增加地面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压 力。鉴于这种情况, 决定采用就地矿井水的净化处 理, 处理完成后, 与井上供水管路进行并网, 然后输 送到设备终端直接进行利用。 2 技术可行性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 矿井水按水质类型可分为洁净 矿井水、 含悬浮物矿井水、 高矿化矿井水( 又称矿井 苦咸水) 、 酸性矿井水和含有害有毒元素矿井水 5 类。其中, 洁净矿井水水质较好、 p H值为中性, 低矿 化度, 只需稍加处理和消毒即可饮用; 含悬浮物矿井 水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矿井水, 悬浮 物粒度小、 密度小、 沉降效果差。 干河矿井 2 1 0 8 1巷构造出水基本稳定在 5 0 m 3/ h 左右, 且水质介于洁净矿井水和含悬浮物矿井 水之间, p H值为中性, 矿化度低。经沉淀、 过滤、 消 毒、 反渗透除盐处理后, 再增加加压装置后可以直接 应用于采煤机和掘进机外喷雾降尘处理用水, 可提 高矿井水综合利用率, 是解决干河矿区缺水问题的 有效途径。 3 研究内容 由于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岩层水单独供水, 不 能满足矿井生产用水的需求, 所以如何使高山水池 的供水和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岩层水实现综合利 用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原供水系统为 高山水池静压水通过副井筒至 井底车场, 在井底车场设一减压站进行减压, 减压后 压力为2 5M P a , 送达采掘工作面供水压力为2M P a 左右, 无法直接满足机组外喷压力要求, 还要通过加 压泵进行增压, 设备占用多, 环节复杂, 维护量增加, 运行不经济。 煤矿安全规程 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 使用综 掘机、 采煤机掘进时, 应当使用内、 外喷雾装置, 内喷 雾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小于 2M P a , 外喷雾装置的工 作压力不小于 4M P a 。根据矿井实际情况, 利用干 河矿立井高差的自然优势, 井上供水自压达 5 5 M P a , 在井底减压阀前直接接出一趟 1 0 8m m8 m m高承压管路, 安装配套闸阀、 压力表等附件, 经 + 8 0m胶带巷接到二采区胶带巷和西翼胶带巷, 然 后用 5 1m m 5m m的钢管引至各采掘工作面, 作 为采煤机、 掘进机外喷供水使用, 同时保持原使用的 管路系统不变, 作为 2 1 0 8 1巷道矿井水就地利用系 统。 另外, 从抗拉强度、 屈服点、 硬度指标、 断面收缩 441 2 0 2 0年第 7期郭学军, 等 高压供水及矿井水井下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 第 4 2卷 率、 断后伸长率 5个方面对管路、 闸阀及配套法兰的 性能指标进行了确定, 突破原管路性能指标, 解决原 供水系统复杂、 成本高且不易维护问题。 井下洒水系统高承压管路承压算法 ①已知无 缝钢管外径规格壁厚求能承受压力( 钢管不同材质 抗拉强度不同) [ 1 ]。压力 = ( 壁厚 2 钢管材质抗 拉强度) / ( 外径 系数) 。②已知无缝管无缝钢管 外径和承受压力求壁厚。壁厚 = ( 压力 外径 系 数) / ( 2 钢管材质抗拉强度) 。③钢管压力系数表 示方法。压力 P< 7M P a , 系数 S= 8 ; 7M P a<P< 1 7 5M P a , 系数 S= 6 ; 压力 P> 1 7 5M P a , 系数 S= 4 [ 2 ]。 井下洒水系统高承压管路技术参数见表 1 。 表 1 井下洒水系统高承压管路技术参数 T a b 1 T e c h n i c a l p a r a me t e r s o f h i g hp r e s s u r ep i p e l i n e s f o ru n d e r g r o u n ds p r i n k l e rs y s t e m 名称规格壁厚/ m m 承压能力/ M P a 材质 抗拉强度/ M P a 屈服点/ M P a 口径/ m m 螺栓直径/ m m 螺栓长/ m m 无缝 钢管 1 0 8m m 8m m 5 1m m 5m m 8 5 1 02 0号钢4 1 02 5 凸面对焊 法兰 D N 1 0 0 D N 5 0 3 8 2 8 1 0 1 0 0 5 0 2 7 2 2 1 6 0 1 3 0 闸阀 Z 4 1 H 1 0 0 ( 1 0 0m m ) Z 4 1 H 1 0 0 ( 5 0m m ) 3 2 2 4 1 0 1 0 0 5 0 2 7 2 2 1 6 0 1 3 0 高压水管焊接作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依据 H G2 0 6 0 5 1 9 9 7标准执行[ 3 ], 带颈对焊法兰与钢管 连接的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为 3 7 5 2 5 , 严格 执行焊接工艺和标准。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如图 1 所示。 图 1 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 F i g 1 We l d e dj o i n t a n dg r o o v es i z e 本着“ 水不出井、 就地治理、 重复利用” 的原则, 结合 2 1 0 8 1巷矿井水的涌水情况与井下供水管路 并网的思想, 来解决 2 1 0 8 1巷矿井水就地综合利用 问题。 ( 1 )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岩层水的蓄水问题。 在 2 1 0 8 1巷内的出水点利用原来废弃的硐室作为 涌出水的蓄水池, 蓄水池容积约 3 0m 3, 在前端设置 安全防护墙, 在墙体上留有出水口, 并对墙体的安全 结构进行安全监控, 监控墙体的形变和蓄水池的液 位及压力, 并在蓄水池的上部留有溢流口, 保证蓄水 池的安全。 ( 2 )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岩层水的净化问题。 在出水口安装 3台旋流净水器、 3台锰砂过滤器、 3 台石英砂过滤器、 2台提升泵、 2台反洗泵、 2台罗茨 风机及加药装置, 配套相应的监控系统、 管路、 闸阀、 液位、 流量等装置, 将 2 1 0 8 1巷的矿井水过滤、 渗透 后, 通过安装的 2台离心泵( 变频器驱动) 加压后与 井下供水管路并网。 ( 3 )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岩层水与地面高压水 的并网问题。为了保证最大化地利用 2 1 0 8 1巷井 下水, 在井下供水管路和 2 1 0 8 1巷井下水管路上安 装压力和流量计及调节阀门, 通过模糊控制理论, 实 现以 2 1 0 8 1巷井下水为主、 井下供水管路供水为辅 的控制理念。只要 2 1 0 8 1巷井下水管路中水的压 力和流量足够, 则用 2 1 0 8 1巷井下水管路中的水作 为主供水; 如果 2 1 0 8 1巷井下水管路中的水量达不 到使用水的水量, 则开启井下供水管路的阀门, 对设 备供水量进行补充。 ( 4 ) 实现功能方面。井下供水通过 2 1 0 8 1巷井 下水深度治理复用系统已实现了自动化, 除需要人 工( 巡查工) 定时去配药外, 其余水泵和阀门控制均 实现自动切换和控制功能, 并实现了流量、 压力、 液 位及变频器、 水泵运行阀门控制参数的上传地面调 度室控制功能, 地面监控室可实时查看井下设备运 行和安全情况。 目前, 干河矿二采区胶带巷和西翼胶带巷高压 管路已安装到位, 各采掘开工作面的高压管路已投 入运行, 工作面压力达 4 5~ 6 0M P a , 采煤机、 掘进 541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机外喷雾效果非常好。2 1 0 8 1巷井下深度治理复 用系统已投入正常运行, 满足井下各采掘开工作面 的日常洒水需要。 4 技术特点 结合矿井立井自身特点和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 的岩层水的特性, 对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岩层水经 过合理的处理, 实现了矿井水地下水库技术。原理 为, 利用采空区岩体空隙作为储水空间, 构筑人工坝 体连接井下遗留硐室共同组成水库坝体, 形成煤矿 地下水库储用技术, 实现矿井水井下处理、 分质利 用、 安全防控、 自动控制等功能, 并实现了矿井水处 理系统的模块化和可移动化设计等技术的应用。主 要目标是实现井上供水和 2 1 0 8 1巷道所涌出的矿 井水并网且可以进行自动供水选择优先级的目的, 保证了井下矿井水的充分合理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节省投资, 且降低了运行费用, 具有良好的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 5 效益分析 ( 1 ) 经济效益。①减少工作面设备投入 减少 工作面加压泵电费、 油脂、 检修等费用投入, 年节约 费用 3 5 0万元。②工作面减员效果显著 减少工作 面加压泵维护人员岗位, 年节约人工总费用 1 0 0万 元。③降低矿井生产成本 经对中央水泵房、 地面水 源井、 地面污水站的经济效益分析计算, 矿井水的井 下综合利用减少了中央水泵房排水和地面水源井水 泵运行时间, 减少了能源消耗, 每年可产生的经济效 益达 1 6 0万元。 ( 2 ) 社会效益。矿井水的井下综合利用, 不仅 能够满足采掘工作面各设备洒水灭尘装置的使用, 减小设备的维护率, 而且能够直接提高矿井水综合 利用率, 有效解决干河矿区缺水的问题。矿井水的 井下综合利用, 降低了污水处理站的工作压力, 从根 本上解决矿井水排至地面出现的环境问题, 维持了 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改善了矿井生态环境。 6 结语 矿井水的井下综合利用满足了 煤矿安全规 程 规定的采煤机和掘进机外喷雾压力的要求, 同 时减少对采掘工作面加压泵装置的维护、 检修、 电 费、 配件以及人工费用的投入,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矿 井水的综合利用率, 为水资源的短缺和能耗降低做 出了贡献,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 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 结构用无缝钢 G B8 1 6 2 2 0 0 8 [ S ] . 北京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 0 0 8 . [ 2 ] 张能武, 许佩霞. 新编实用五金手册[ M] .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 出版社, 2 0 0 9 .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管法兰焊接接头和坡口尺寸( 欧 洲体系) H G2 0 6 0 5 9 7 [ S ] .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 部,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1 9 9 7 . ( 上接第 1 4 2页) [ 9 ] 李先庭, 赵彬. 室内空气流动数值模拟[ M] . 北京 机械工业出 版社, 2 0 0 9 . [ 1 0 ] 吴珂. 长隧道火灾湍流燃烧模拟及结构防火安全研究[ D ] . 杭 州 浙江大学, 2 0 0 8 . [ 1 1 ] J . P . R u i t e r , G . L e e n t v a a r , A . H . Z e y l s t r a . T u m b e r d r y e r w i t hh e a t p u m p [ J ] . E l e c t r o t e c h n i c k , 1 9 7 8 , 5 6 ( 4 ) 2 2 4 2 2 9 . [ 1 2 ] J i a X , C l e m e n t s S , J o l l yP . s t u d yo f h e a t p u m pa s s i s t e dm i c r o w a v e d r y i n g [ J ] . D r y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1 9 9 3 , 1 1 ( 7 ) 1 5 8 3 1 5 9 0 . [ 1 3 ] C o l l i n s MW, C i o f a l oM .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f l u i dd y n a m i c s a n d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t ot r a n s p o r t p r o c e s s e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m i c a l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1 , 5 2 ( 1 ) 5 4 7 . [ 1 4 ] 谢拥群. 木材碎料对撞流干燥特性的研究[ D ] . 北京 北京林 业大学, 2 0 0 3 . [ 1 5 ] 薛韩玲, 程凯丽, 朱曌. 基于相似理论的矿井柴油机尾气分布 特征研究[ J ] . 中州煤炭, 2 0 1 6 ( 1 0 ) 7 7 7 9 . X u e H a n l i n g , C h e n g K a i l i , Z h uZ h a o . 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d i e s e l e n g i n ee x h a u s t b a s e do ns i m i l a r i t yt h e o r y [ J ] . Z h o n g z h o u C o a l , 2 0 1 6 ( 1 0 ) 7 7 7 9 . [ 1 6 ] J A S A KH . E r r o ra n a l y s i sa n de s t i m a t i o nf o rt h eF i n i t eV o l u m e M e t h o dw i t h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o f l u i df l o w s [ D ] . L o n d o n I m p e r i a l C o l l e g eL o n d o n , 1 9 9 6 . [ 1 7 ] S c o t t G , R i c h a r d s o nP .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f l u i dd y n a m i c s i nt h ef o o di n d u s t r y [ J ] . T r e n d s i nF o o d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7 , 8 ( 4 ) 1 1 9 1 2 4 . [ 1 8 ] S h a r m aGP . D r y i n go f g a r l i c ( A l l i u ms a t i v u m ) c l o v e sb ym i c r o w a v e h o t a i r c o m b i n a t i o n . [ J ] . J o u r n a l o f F o o d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1 , 5 0 ( 4 ) 9 0 1 0 5 . [ 1 9 ] 王琼. 汽车空调风道出风情况的 C F D分析与优化[ J ] . 企业科 技与发展, 2 0 1 1 ( 1 8 ) 3 1 3 3 . Wa n g Q i o n g . C F Da n a l y s i s a n do p t i m i z a t i o n o f a i r o u t l e t i na u t o m o b i l e a i r c o n d i t i o n i n g [ J ] . E n t e r p r i s e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 2 0 1 1 ( 1 8 ) 3 1 3 3 [ 2 0 ] M o n j e z i M o j d e h , J a m a a t i H a m i d r e z a . A i r f l o ws i m u l a t i o ni np u l m o n a r yc o n d u c t i n ga i r w a y s [ J ] . A n n a l so f B i o m e d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9 , 4 7 ( 1 2 ) 2 3 5 3 2 3 5 4 .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