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统矿业超高水充填开采制浆系统设计研究.pdf
第 4 2卷第 7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7 2 0 2 0年7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J u l .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3- 2 0 ; 责任编辑 刘欢欢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7 . 0 4 9 作者简介 赵位位( 1 9 8 9 ) , 男, 山东济宁人, 助理工程师, 2 0 1 3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 现从事煤矿技术管理工作。 引用格式 赵位位, 匡磊, 刘大虎. 大统矿业超高水充填开采制浆系统设计研究[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7 ) 2 1 6 2 2 2 . Z h a oWe i w e i , K u a n gL e i , L i uD a h u . D e s i g na n dr e s e a r c ho nf i l l i n g s l u r r y s y s t e mo f u l t r a h i g hw a t e r f i l l i n g m i n i n g i nD a t o n g M i n i n g C o . , L t d . [ J ] .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7 ) 2 1 6 2 2 2 . 大统矿业超高水充填开采制浆系统设计研究 赵位位1, 匡 磊2, 刘大虎3 ( 1 . 大统矿业有限公司, 山东 济宁 2 7 2 0 0 0 ; 2 . 青岛天安重交沥青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 6 6 5 0 0 ; 3 . 山东省天安矿业有限公司 星村煤矿, 山东 济宁 2 7 2 0 0 0 ) 摘要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矿井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 时, 尽可能多地采出煤炭是企业存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山东省兖州市大统矿业有限公司杨庄煤矿九 采区3 煤层1 9 9 7 2 0 0 5 年进行了开采, 由于受当时设备和技术的限制, 仅回采一分层 2 . 2m 。为挖掘 企业潜力, 充分利用煤炭资源, 采用超高水充填法开采剩余分层和浅部煤炭资源。结合矿井实际情况 提出适应矿井的高水充填系统布置方案, 在地面建设制浆站, 通过专门的设备将材料骨料制成浆液, 然后运用管路将浆液输送至采空区进行充填。超高水材料制浆充填系统可服务于九采区全部充填工 作面, 每小时制浆生产能力为3 2 0m 3 , 每天生产1 班8h , 约2 5 0 0m 3可以满足2 个工作面的充填开采 需要, 极大提高了制浆充填效率,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充填开采; 超高水充填; 安全高效; 绿色开采; 地表沉陷控制 中图分类号 T D 8 2 3 .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7- 0 2 1 6- 0 7 D e s i g na n dr e s e a r c ho nf i l l i n gs l u r r ys y s t e mo f u l t r a h i g hw a t e rf i l l i n g mi n i n gi nD a t o n gMi n i n gC o . , L t d . Z h a oWe i w e i 1, K u a n gL e i2, L i uD a h u3 ( 1 . D a t o n gM i n i n gI n d u s t r yC o . , L t d . , J i n i n g 2 7 2 0 0 0 , C h i n a ; 2 . Q i n g d a oT i a n ′ a nZ h o n g j i a oA s p h a l t C o . , L t d . , Q i n g d a o 2 6 6 5 0 0 , C h i n a ; 3 . X i n g c u nC o a l M i n e , S h a n d o n gT i a n ′ a nM i n i n gC o . , L t d . , J i n i n g 2 7 2 0 0 0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s t h em a i ne n e r g yi nC h i n a , c o a l p l a y s a ni r r e p l a c e a b l e r o l e i n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y . Wh e nt h e c o a l m i n e i s f a c e dw i t ht h ep l i g h t o f r e s o u r c ee x h a u s t i o n , i t i s u r g e n t t om i n ea s m u c hc o a l a s p o s s i b l ef o r t h e s u r v i v a l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 T h e N o . 3c o a l s e a mi nN o . 9m i n i n g a r e a o f Y a n g z h u a n g C o a l M i n e o f Y a n z h o uD a t o n g M i n i n g C o . , L t d .o f 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w a s m i n e df r o m1 9 9 7t o 2 0 0 5 . D u e t o t h e l i m i t a t i o no f e q u i p m e n t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a t t h a t t i m e , o n l y o n e l a y e r o f 2 . 2mw a s m i n e d . I no r d e r t o t a pt h ep o t e n t i a l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n dm a k ef u l l u s eo f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 t h eu l t r a h i g hw a t e r f i l l i n gm e t h o dw a s u s e dt om i n et h er e m a i n i n g s l i c i n ga n ds h a l l o w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h e a c t u a l s i t u a t i o no f t h e m i n e , t h e l a y o u t s c h e m e o f h i g hw a t e r f i l l i n g s y s t e m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em i n e w a s p r o p o s e d . T h e s l u r r y s t a t i o nw a s b u i l t o nt h e g r o u n d , a n dt h e m a t e r i a l a g g r e g a t e w a s m a d e i n t o s l u r r y b y s p e c i a l e q u i p m e n t , a n dt h e nt h es l u r r yw a s t r a n s p o r t e dt o t h e g o a f f o r f i l l i n g b y p i p e l i n e . T h e u l t r a h i g hw a t e r m a t e r i a l s l u r r y f i l l i n g s y s t e mc a ns e r v e a l l t h ef i l l i n gw o r k i n gf a c e s i nN o . 9m i n i n ga r e a . T h ep u l p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c a p a c i t yp e r h o u r w a s 3 2 0m 3, a n dt h ed a i l yp r o d u c t i o nw a s o n e s h i f t 8h o u r s , a b o u t 25 0 0m 3. I t c a nm e e t t h en e e d s o f f i l l i n ga n dm i n i n go f t w ow o r k i n gf a c e s . I t g r e a t l yi m p r o v e dt h ep u l pf i l l i n g e f f i c i e n c ya n da c h i e v e dg o o de c o n o m i ca n ds o c i a l b e n e f i t s . K e y w o r d s f i l l i n gm i n i n g ; u l t r a h i g hw a t e r f i l l i n g ; s a f e t y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 g r e e nm i n i n g ; s u r f a c es u b s i d e n c ec o n t r o l 0 引言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 要基石, 能源在人类社会中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 角色[ 1 3 ]。根据能源专家对我国能源结构的统计分 析, 到 2 1世纪中叶前后,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 煤炭 612 2 0 2 0年第 7期赵位位, 等 大统矿业超高水充填开采制浆系统设计研究 第 4 2卷 仍然将占有极大比例, 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仍 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4 9 ]。虽然我国具有相 对丰富的煤炭资源, 但伴随着社会发展, 我国煤炭产 出和消费与日俱增, 浅部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的处境。 同时, 我国现有煤炭储量中极大一部分由于“ 三下” 问题无法安全开采, 这些压煤大多集中在如江苏、 山 东、 安徽、 河南、 河北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 由于村庄 规模的不断扩大, 村庄趋于密集化、 人口分布复杂等 特点而无法采出。因此, 保证可持续绿色发展是 “ 三下” 采煤矿区面临的最大挑战。 随着资源枯竭的趋势日益严重, 专家和学者对 新的开采技术进行不断研究。自超高水材料发明以 来, 先后在冀中能源、 山东潞安矿区得到大量推广和 应用。近几年大量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超高水材 料的充填机理以及材料特性进行了研究, 但是对于 某特定矿区采用超高水材料充填的充填系统布置的 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为了对超高水材料充填浆体 制备及充填系统优化进行研究, 对山东省兖州市大 统矿业有限公司杨庄煤矿九采区进行超高水材料充 填开采。本文以此为背景, 在地面建设制浆站, 通过 专门的设备将材料骨料制成浆液, 然后运用管路将 浆液输送至采空区进行充填。杨庄煤矿地面超高水 材料制浆充填系统主要服务于九采区全部充填工作 面, 基于该矿九采区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工艺, 充填 开采需通过在地面建设充填站, 将超高水充填材料 各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加水配制成浆液, 然后运用 管路将浆液输送至采空区充填。九采区原已开采一 层, 已采区域及村庄、 泗河下剩余煤炭资源量较大, 超高水开采充填制浆系统的成功建设为九采区充填 开采提供可靠保证, 使杨庄煤矿松散层下 3煤层超 高水充填开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同时, 提升 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确保资源开采过程中及采后地 面房屋不受损害及建筑物附近地表移动变形值不大 于Ⅰ级, 增强煤矿工人的安全感和自豪感, 提高工人 生产积极性, 保证矿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 提高。 1 工程概况 1 . 1 工程地质条件 C 9 3 0 1工作面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 3层 煤, 3煤层为灰黑色, 以暗煤为主, 夹亮煤条带, 块 状, 贝壳状断口, 树脂光泽, 内生节理发育, 常夹黄铁 矿及方解石薄膜, 煤质较硬。煤层结构简单无分叉、 无尖灭现象, 局部发育有夹矸, 煤层倾角 3 ~ 8 , 平 均 6 。煤层坚固性系数 f = 1 . 8 。 工作面初采长度约 6 3m范围及已采区域间留 设煤柱为实体煤, 煤厚约 8 . 5m ; 其余部分已采一分 层, 剩余煤厚 4 . 9~ 6 . 3m ; 局部受断层、 漏顶影响煤 厚可能变薄。C 9 3 0 1充填工作面位于原 9 3 0 5 、 9 3 0 2 、 9 3 0 1 、 9 3 0 0 、 9 3 0 3面已采区域和 9 3 0 6面实体煤区 域, 工作面煤岩层总体为一向斜构造。轨道巷实际 揭露了落差为 2 . 0m的 F 1 2断层, 断层可能向面内延 展发育。 原 9 3 0 6南巷道( 老巷) 、 9 3 0 2辅助巷道( 老巷) 及煤柱边缘掘进期间实际揭露煤体松散破碎、 易漏 顶。根据采面区域回采和巷道实际揭露情况分析, 工作面内没有陷落柱或火成岩侵入等对回采有影响 的其他地质现象。 1 . 2 水文地质条件 三灰含水层上距煤层底板厚度约 4 5m , 大统矿 及相邻矿井三灰含水层静止水位约 + 4 0 . 2m , 本工 作面开采最深标高约 - 1 9 2 . 8m , 分析计算突水系数 为 0 . 0 5M P a / m , 小于正常块段 0 . 1M P a / m的临界 值。工作面回采区域将直接揭露 Y 6 、 K 2 0 1 1 2 、 Y 2 、 6 9钻孔, 采后裂隙波及到 K 2 0 1 1 1 、 K 2 0 1 1 3钻孔 ( 与回采巷道间隔煤柱较窄, 可能受扰动影响) , 经 查阅 6处钻孔水文地质资料, 均封孔质量合格、 可 靠, 正常情况采面不受钻孔水威胁。巷道施工期间 已疏放了老空水, 现局部仅有少量渗水, 预计回采期 间可能出现少量涌水, 但不会出现大量对采面有威 胁的老空水。9 3 0 1面轨道巷揭露 F 1 2断层, 落差 2 . 0 m , 无水, 预计回采期间受断层导水威胁不大。预计 回采期间正常涌水量5 5m 3/ h 左右, 最大涌水量1 1 0 m 3/ h 左右。 2 超高水材料基本性能分析 超高水充填材料因其浆体中水的体积占到总体 积的 9 5 %以上而得名, 该种充填材料具有固体成分 低、 充填成本低等优点, 适用于采空区大体积充填。 ( 1 ) 材料简介。超高水充填材料主要由以铝土 矿与石膏等独立炼制而成的主料 A , 由石膏、 石灰等 构成的主料 B和辅料组成, 辅料为超缓凝分散剂 A A料、 复合速凝剂 B B 。A与 A A 、 B与 B B分别加水 制成 A 、 B单浆, 2种单浆在充填区域混合, 以 1 ∶ 1比 例配合使用。 ( 2 ) 力学特性。超高水充填材料具有很好的快 712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速凝固达到早期强度的特点, 可以达到及时控制岩 层运动的目的。同时其力学强度随着水的体积分数 的增加而降低, 在实际施工中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 水的体积, 以适应工程现场。 ( 3 ) 变形特性。超高水充填材料的主要成分为 水, 由于液体具有体积不可压缩的特性, 所以超高水 充填材料在承受压力时的体积变形非常小, 根据实 验结果显示, 其体积应变为 0 . 0 7 5 % ~ 0 . 3 0 0 %。对 于控制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运动具有极好的控制作 用, 但在其未充分反应时会有少许的游离水析出, 故 在实际充填过程中需要协调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 4 ) 凝结时间。超高水充填材料凝结时间是确 定充填工艺的基本参数。该材料属于早强、 快硬型 胶结材料, 初凝与终凝时间很近。一般情况下, 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超高水材料的凝结主要受水 灰比与外加剂的影响。水灰比越大, 凝结时间越长, 反之则短。凝结时间一般可在 8~ 4 5m i n进行调 整。但单浆不凝结, 可满足远距离输送的需求。 3 总体工艺流程分析 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系统主要包括 4个子系统 ( 图 1 ) , 分别为 浆体制备系统, 浆体输送、 混合与清 洗系统, 工作面充填系统和供水供电与通信系统。 图 1 超高水材料充填开采总体工艺流程 F i g 1 O v e r a l l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o f f i l l i n gmi n i n gw i t hu l t r a h i g hw a t e rma t e r i a l 其总体工艺流程为 浆体制备系统负责 A 、 B两 种单浆体的制备, 制备好的浆体先存放于各自的储 浆池中; 然后由浆体输送系统把两种单浆体按 1 ∶ 1 的体积量输送到充填区域附近, 经混合后进入工作 面采空区充填系统完成充填工作; 工作面采空区充 填系统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充填基本方法的选择; 供 水供电与通信系统为整个系统的辅助支持与协调子 系统, 保证充填工作根据需求进行运转。 4 制浆系统组成及特点 4 . 1 制浆系统特点 超高水充填制浆系统设计必须紧紧围绕超高水 充填材料特性及充填开采工艺流程需求进行研究设 计。充填开采过程中, 需要较多充填物料, 并在额定 时间内完成充填。因为, 充填开采充填制浆系统必 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制浆能力大, 能够满足所服务工 作面的生产能力需要; ②所设计的制浆系统必须充 812 2 0 2 0年第 7期赵位位, 等 大统矿业超高水充填开采制浆系统设计研究 第 4 2卷 分考虑超高水材料本身的材料特性, 满足高精度、 高 效率、 简便易操作的要求; ③系统生产制浆时不得影 响工作面开采; ④初期投入低; ⑤能有效利用矿井废 水, 实现绿色开采。 4 . 2 制浆系统组成 超高水充填制浆系统是将固体粉料制成液态浆 体, 便于管道长距离输送。该系统是充填系统的核 心关键, 应具备性能稳定、 制浆配比精确且易于调 节、 操作简单的特点。浆体制备系统由 A 、 B两套子 系统组成。其中, A 、 B制浆系统设备完全相同, 每 条生产线均由上料装置、 储料装置、 卸料装置、 配料 装置、 添加剂( 辅料 A A 、 B B ) 配制装置、 搅拌主机、 储 浆池、 气路控制系统、 电器控制系统等组成。浆体制 备系统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2所示。 图 2 浆体制备系统生产工艺流程 F i g 2 P r o d u c t i o np r o c e s s o f p u l pp r e p a r a t i o ns y s t e m 5 制浆系统选址、 布置 浆体制备位于制浆站, 其主要由制浆设备组成, 负责将超高水材料的粉料与水按比例进行充分混 合, 分别制成 A 、 B两种浆体; 浆体输送系统由单浆 输送泵( 或依靠自然压力输送) 、 单浆输送管路组 成, 负责 A 、 B单浆体的输送; 浆体混合系统由混合 三通、 混合器、 混合管及到工作面充填袋的分支管路 组成, 实现 2种单浆的 1 ∶ 1混合; 管路清洗系统是维 持输浆管路长期使用和防止堵管的保证及控制系 统。对整个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在输送能力满足生产 要求的前提下, 各环节运行可靠平稳, 且系统简单, 易于管理。 5 . 1 选址 根据制浆系统用地的需求, 该矿初步确定制浆 站的候选地址有 2个 候选地址一是布置于九采区 地面的原黄泥灌浆站处; 候选地址二是布置于该矿 工广矸石山用地处。以下结合具体的选址探讨系统 912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的构成关系。 5 . 2 管路布置方案 制浆站布置于工业场地方案( 图 3 ) 相对于候选 地址一( 九采区地面黄泥灌浆站) 方案, 其管路铺设 路径增加了九采区进风大巷段的管路铺设量, 每个 单浆管路长度增加约16 0 0m , 具体见首采面充填管 路布置( 图 4 ) 。 图 3 制浆站工广方案方位 F i g 3 P r o j e c t 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p u l pma k i n gs t a t i o n 图 4 首采面充填管路布置示意 F i g 4 L a y o u t o f f i l l i n gp i p e l i n ei nt h ef i r s t mi n i n gf a c e 5 . 2 . 1 管路铺设路径 此时首采面管路铺设路径为 制浆站 A 、 B单浆 储浆池→制浆站 A 、 B单浆钻孔套管→井下钻孔硐 室→九采回风大巷→1号联系巷( 穿层钻孔)→ F 9 3 0 1轨道联络巷→F 9 3 0 1工作面轨道巷 A 、 B单浆 管→F 9 3 0 1工作面轨道巷混合三通( 位于工作面煤 壁前 1 0 0m内, 由此 A 、 B两种单浆开始混合)→混 合器→工作面分支充填管( 位于工作面煤壁处, 暂 定5个充填分支管, 每个对应1个充填袋)→工作面 各充填袋内。 5 . 2 . 2 管路长度需求 ( 1 ) 首采面充填管路路需求。首采工作面为 F 9 3 0 1 , A 、 B单浆管路共需长度合计为 58 8 0m , 混 合管 1 6 0m , 为保证混合效果, 要求混合管路第 1个 分支管路至混合三通的距离不低于 1 0 0m 。 ( 2 ) 最远工作面充填管路需求。最远工作面位 于九采区东南角, 其 A 、 B单浆管路共需长度合计约 为 74 0 0m , 混合管同首采面要求。 6 浆体输送管路系统选型 超高水材料浆体通过管路输送到充填地点, 故 应结合浆体输送需求, 首先确定管路的规格尺寸。 考虑到矿井的产能需求同方案一, 故候选地址二方 案下制浆系统最大能力仍为 3 2 0m 3/ h , 每个单浆系 统能力为 1 6 0m 3/ h 。 6 . 1 管径选择 按介质预定流速来确定管径时, 一般采用下式 初选管径 d = 18 8 1 V 0 . 5 0 u - 0 . 5 ( 1 ) 式中, d为管道的内径; V 0为管内介质的体积流量, 按 1 0 0~ 1 6 0m 3/ h , 平均 1 2 0m3/ h ; u为介质在管内 的平均流速, 取 2m/ s 。 要使超高水材料单浆输送时在管内不发生沉淀 淤积( 单浆流速要求大于 2m/ s ) , 根据式( 1 ) , 按实 际输送需求体积流量为 1 0 0~ 1 6 0m 3/ h计算, 取最 小体积流量计算, 则单浆管内径应小于 1 3 3m m , 暂 取单浆无缝钢管内径为 1 3 3m m 。 混合输送管体积流量为 2条单浆管流量的总 和, 为2 0 0~ 3 2 0m 3/ h 。虽然混合浆液在2 / 3初凝时 间内充入工作面即可, 但为防止混合浆液中的部分 颗粒物沉淀附着管壁, 此次设计也同样将混合浆液 的流速控制在 2m/ s 以上。根据式( 1 ) 取最小体积 流量计算得混合管内径应小于 1 8 8 . 1m m , 暂取混合 管内径为 1 8 0m m 。 6 . 2 管路水头损失计算 充填系统要服务于九采区全部充填工作面, 管 路水头损失计算需根据开采方案的工作面布置, 分 2种情况进行分析 ①最远输送距离; ②最大高差, 即使用点与制浆系统所在位置高低不同需克服的自 然压力。经初步分析, 由于制浆站布置于地面, 九采 区待充区域的最远充填地点将是影响制浆系统管路 022 2 0 2 0年第 7期赵位位, 等 大统矿业超高水充填开采制浆系统设计研究 第 4 2卷 与设备选型的关键, 如其自然压差能够克服管路输 送阻力, 则在充填站无需使用额外输送动力, 否则应 选择相应的柱塞泵进行浆体的输送; 同时为了验证 制浆系统的能力, 对于首采面浆体输送所需克服阻 力 P j也进行了计算分析。 6 . 2 . 1 P j的计算 浆体最远输送距离是位于九采区东南角的工作 面, 单浆管所需长度约为 37 0 0m , 混合管取 1 6 0m 。 由于流量大, 沿程阻力大, 故进行阻力计算时按系统 单管体积流量最大值 Q= 1 6 0m 3/ h进行计算, 单浆 管管路长 l = 37 0 0m , 钢管内径 D= 1 3 3m m , 由式 ( 1 ) 反算流速为 v = 3 . 2 0m/ s ; 混浆管流量 Q= 3 2 0 m 3/ h , 混浆管管路长 l = 1 6 0m , 内径 D= 1 8 0m m , 由 式( 1 ) 反算流速为 v = 3 . 4 9m/ s 。 查表得 9 0 标准弯头局部阻力系数 ξ = 0 . 7 5 , 1 3 5 标准弯头局部阻力系数 ξ = 0 . 3 5 , 全开闸阀局 部阻力系数 ξ = 0 . 1 7 , 无缝钢管的当量粗糙高度 Δ= 0 . 0 4 6m m 。预计管路铺设沿程有 5处拐弯, 均按 9 0 参与计算; 有 3个闸阀, 则全管路局部阻力系数 ξ = 4 . 2 6 。 ( 1 ) 局部水头损失 h j= ξν 2 g = 2 . 2 3m( 2 ) ( 2 ) 沿程水头损失。对于圆管, 有压流, 一般用 达西韦斯巴赫公式进行计算。由莫迪图查得 λ= 0 . 0 3 2 , 则计算为, 则单浆管沿程水头损失 h f 单 = λ l d v 2 2 g = 4 6 5 . 1 9m( 3 ) 混浆管沿程水对损失 h f 混 = λ l d v 2 2 g = 1 7 . 6 8m( 4 ) ( 3 ) 总水头损失 h w= hj+h f 单 + h f 混 = 4 8 1 . 5m( 5 ) 式中, l 为管长; d 为管径; v 为断面浆液平均流速; g 为重力加速度, 9 . 8m/ s ; λ为沿程阻力系数; ξ 为局 部阻力系数。 ( 4 ) 输送浆体所需克服压力计算。 所需压力计算公式 P j= ρ g hw= 5 . 2 3M P a ( 6 ) 式中, P j为输送浆体所需克服压力; ρ 为浆液密度, 取超高水材料单浆密度1 1 0 0k g / m 3; h w为管路总水 头损失。 由已知资料可知, 制浆站处标高约为 + 4 6m ; 最 远工作面处标高约为 - 2 5 0m ; 两处自然压差 P Z= ρ g h w= 3 . 1 9M P a 。故从最远充填工作面来看, PZ< P j, 制浆站输送浆体进行充填时需要提供额外输送 动力。 6 . 2 . 2 P g的计算 预计首采面管路铺设沿程有 5处拐弯, 均按 9 0 参与计算, 3个闸阀, 则全管路局部阻力系数与 局部水头损失同前, 分别为 4 . 2 6和 2 . 2 3m 。①单 浆管沿程水头损失h f 单 = 3 6 9 . 6 4m ; ②混浆管沿程 水头损失为 1 7 6 8m ; ③总水头损失 h w=3 8 9 8 1 m ; ④输送浆体所需克服阻力计算 P g=ρ g hw= 4 2 0 M P a 。 由已知资料可知, 充填站处标高约为 + 4 6m ; 首 采工作面处标高约为 - 1 8 0m ; 两处自然压差 P Z= 2 . 4 4M P a 。故从首采充填工作面来看, P Z<Pg, 充 填站输送浆体进行充填时也需要提供额外输送动 力。 6 . 2 . 3 管路承受压力及壁厚确定 当最远输送距离时, 浆体输送所需克服阻力 P j 大于首采面浆体输送所需克服阻力 P g, 所以进行浆 体输送时, 管路所需耐压强度按最远输送距离确定, 其耐压强度应大于 5 . 2 3M P a 。 对于 A 、 B单浆液输送管路初选 1 6 7m m无缝 钢管, 钢管内径 1 3 1m m , 钢管外径 1 4 0m m 。 对于混浆管, 为了便于在工作面进行移动和适 度拐弯, 建议采用耐压胶管, 其内径不超过 1 8 0m m , 耐压强度不低于 5 . 2 3 1M P a ( 极端情况耐压要求, 可 适当放小) , 考虑管路材质和使用寿命, 建议不低于 4M P a 。一般混浆管选用海洋高压输油胶管, 根据 目前标准选用 2 S P 1 5 2 8型。 ( 1 ) 承受压力。根据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用途 材质执行标准及规格用途, 钢管材质( 牌号) 选 2 0 。 牌号 2 0属优质碳素结构钢( G B / T8 1 6 3 2 0 0 8输送 流体用无缝钢管) , 屈服强度为 2 4 5M P a , 抗拉强度 为 4 1 0~ 5 3 0M P a 。根据制浆站和工作面最大高差、 管路水头损失及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单浆输送管 实际承受压力不会超过 5 . 5M P a 。 ( 2 ) 钢管壁厚计算。钢管壁厚计算公式 δ = ( P D S ) / ( 2 R m) ( 7 ) 式中, P为钢管承受压力; D为钢管外径; S为钢管 压力系数, 压力 P< 7M P a 时, 安全系数一般用 S取 值 8 , 但考虑到充填过程中, 管路不存在全程封装状 态, 安全系数取 6 ; R m为钢管材质抗拉强度, 取 4 1 0 122 2 0 2 0年第 7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M P a 。 参照 G B 1 7 3 9 5 2 0 0 8 无缝钢管尺寸外形及允 许偏差 , 根据式( 7 ) , 单浆输送管管壁需要壁厚为 5 . 6 3m m , 所选管路壁厚为 6m m 。 故管路最终选型结果为 ①单浆管为外径 1 4 0 m m 、 壁厚为6m m的无缝钢管( 牌号2 0 ) 。②混合管 为内径不超过1 8 0m m 、 耐压强度不低于4M P a 的胶 管。一般混浆管选用海洋高压输油胶管, 根据目前 标准选用 2 S P 1 5 2 8型。 6 . 3 输送泵选型 输送泵的输送能力应满足充填要求。由于超高 水材料需输送 A 、 B两种浆体, 且按 1 ∶ 1进行混合; 制浆系统单浆最大能力为 1 6 0m 3/ h 。基于匹配原 则和浆体特点, 确定选择单泵实际输送能力不低于 1 6 0m 3/ h 的柱塞泵。其额定输送压力由输送浆体 所需克服阻力和自然压差综合确定, 即能提供足够 的输送压力克服浆体输送时的阻力, 因此确定额定 输送压力不低于 2 . 0 4 1M P a 。 推荐型号 5 W1 7 5 1 6 0 3活塞泵( 图 5 ) 。大统 矿业有限公司选用其他活塞泵, 关键参数为 要求实 际输送能力不低于 1 5 0m 3/ h , 即 4 6 5 4L / s ; 额定输 送压力不低于 3M P a 。 图 5 5 W1 7 5 1 6 0 3活塞泵 F i g 5 P i s t o np u mpo f 5 W1 7 5 1 6 0 3 7 结论 通过对工作面采空区实施超高水充填可有效控 制地表岩层沉降, 本文设计的超高水充填系统可有 效简化充填步骤, 提高了配料的精度, 满足实际工程 的高精度、 高速度和高智能化配料需要, 提高充填效 率, 最大限度减缓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沉降, 控制地表 变形, 可以更好保护地表水土, 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可为相近开采条件的矿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张新国, 郭惟嘉, 张涛, 等. 浅部开采尾砂膏体巷采设计与地表 沉陷控制[ J ] . 煤炭学报, 2 0 1 5 , 4 0 ( 6 ) 1 3 2 6 1 3 3 2 . Z h a n gX i n g u o , G u oWe i j i a , Z h a n gT a o , e t a l . D e s i g no f r o a d w a y m i n i n g f i l l e d b y t a i l i n g s p a s t e a n ds t u d y o ns u r f a c e s u b s i d e n c e c o n t r o l i ns h a l l o ws e a mm i n i n g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5 , 4 0 ( 6 ) 1 3 2 6 1 3 3 2 . [ 2 ] 戴华阳, 郭俊廷, 阎跃观, 等. “ 采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