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实测分析.pdf
科学管理 296 2020年第7期 1 工程概况 2088采面开采8号煤层,煤后3.3m,倾角818, 结构较为简单,煤层赋存稳定。8号煤顶、底板均为 粉砂岩。采面设计开采长度1900m、斜长142m,埋深 500m,采用综采开采。采面回采巷道设计断面为拱 形,支护采用29U钢、配合半圆背板、塑料编织网进行 围岩控制,支架间距设计为0.8m。在顶板上施工5根锚 杆,巷帮施工3根锚杆,锚杆间、排距均为0.8m。具体 巷道支护断面见图1。 图1 2088回风巷围岩支护断面图 2 围岩变形监测方案 巷道掘进以及采面回采都会扰动巷道围岩,造成 围岩变形,分析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可以为后续的巷道 围岩控制提供支撑。 在回采工作面推进至距离停采线约650m时,在 2088回风巷内采用十字测量法对巷道顶、底板,巷帮 围岩变形量进行监测。 1)采面未受影响区域围岩监测 在回采工作面前方200m600m位置时布置5个监测 点,由于监测点距离采面较远,因此可认为该区域内 未受到采动影响。 2)采面超前影响区域 在回采工作面前方2090m范围内布置监测点,具 体在采面前方30m、45m、60m、90m位置布置测点, 对回采工作面开采时对超前支承压力对回采巷道围岩 影响变形特征进行探测,总结回采工作面开采对回采 巷道的影响。 3 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3.1 未受采动影响区域 具体在回采工作面前方290m610m范围内布置的 监测点得到的围岩变形曲线见图2。 (a)移近量变化曲线 (b)移近速度变化曲线 图2 采面采动影响范围外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1)在未受到采面开采影响区域内,2088回风巷 巷道两帮变形量值处于低位,介于1834mm间,均 值26.5mm;巷道顶板下沉量在距离采面550m位置时 最大,为83mm,其余监测点测定的顶板下沉量在 4362mm,均值55.3mm。 2)巷道两帮围岩移动变形增加速度较低,均值为 0.020.03mm/d,顶板下沉量在超前采面550m处于峰 值,最大为0.9mm/d,其余位置的监测点巷道顶板下沉 量增加速度为0.6mm/d。 3)在巷道未受采面开采影响范围内,回风巷围岩 变形呈现出缓慢增加趋势,表现形式为典型的流变变 形,同时流变变形速率较低,由此可以断定在不受采 面开采影响范围内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处于相对稳定状 态。 3.2 采动影响区回采巷道围岩变形 在距离回采工作面2090m范围内围岩变形监测测 量结果见图3。 (a)移近量变化曲线 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实测分析 岳梦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山西 长治 046204 摘要以2088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回采巷道内围岩变形规律进行研究,得出1)回采工作面开采时超 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6067m;2)回采巷道围岩变形与采面开采引起的动压密切相关,测点与采面距离越近,围岩变形越 为严重;3)在超前支承影响显著影响范围内,应做好回采巷道的超前支护,从而降低回采巷道变形量,确保采面生产安全。 关键词回采巷道 采面开采 支承压力 围岩变形 297 科学管理 2020年第7期 (b)移近速度变化曲线 图3 采面采动影响范围内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曲线 从监测结果看出 1)随着监测点与采面间距离增加,巷道顶板、巷 帮以及底板等位置处变形量呈现先缓慢增加后急剧降 低趋势,巷道顶底板、巷帮围岩最大变形量在1.3m、 1.9m,约占巷高、巷宽均接近38.7,巷道围岩在超前 支承压力影响下变形严重。 2)在回风巷超前回采工作面60m位置处,巷道围 岩变形量最大,且围岩变形量变化曲线较为平缓;在 超前回采工作面6090m范围内,回风巷内围岩变形量 显著降低,因此可以推断回采工作面开采时的支承压 力超前影响距离为60m左右; 3)根据回采巷道围岩变形量与巷宽、高比值变化 曲线得知,巷帮位移量占据到巷宽的比值基本相等; 在超前采面2050m位置时巷道顶板下沉量与巷高间尺 寸比较大,表明巷道顶底板变形量对采面回采超前支 承压力扰动更为敏感。 3 巷道围岩变形时空演化规律 在2088回风巷距离超前采面80m位置处布置测点, 对围岩变形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采面在8.10日时 与测点相距80m,在8.30时推进至回风巷测点。从监测 结果得出 1)在回采工作面采动压力影响下,回风巷顶底板 最大下沉量值接近240mm,下沉速度均值为12.0mm/ d;巷帮最大移近量值接近204mm,平均移近量值为 10.2mm/d。巷道围岩变形量以及变形速度增加显著。 2)在对回风巷围岩变形监测的20d内发现,随着 回采工作面距离测点距离缩小,围岩变形量呈现出逐 渐增加趋势,表明随着与采面距离缩小,回风巷受采 面开采影响越为明显。 3)当测点与回采工作面相距45m时,巷道围岩变形 量增加速度超过平均值,主要是由于该位置由于受到超 前支承压力影响,围岩内重新发育有裂隙,从而造成围 岩移动速度增加量较大;根据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变化情 况,可以推断采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约为67m。 4 结束语 1)对2088回风巷围岩变形量进行现场实测,并 对比采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以及未受采动影响 范围内的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得出在未受采动 影响区域内巷道顶底板移动量为83mm 、巷帮收敛 量为34mm;在受采动影响域内巷道顶底板移动量为 1300mm、巷帮收敛量为1900mm,采面回采对巷道围 岩变形有显著影响; 2)巷道围岩变形量与采面距离测点距离密切相关, 采面与测点距离越近,回风巷内围岩变形量也越大。 参考文献 [1] 刘辉 . 安山煤矿浅埋煤层巷道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D]. 西安科技大学, 2018. [2] 陈登红, 华心祝 . 多因素影响下深部回采巷道围岩 变形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 [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7, 34(04) 760-768. 作者简介 岳梦 (1993-) , 男, 山西长治人, 本科, 助理工程师, 2016 年 毕业于吕梁学院采矿工程专业, 主要从事煤矿开采方面工作。 状态,优选最佳的钻头,及时检查钻头的磨损状况, 优选最佳的钻头直径,对钻头的材质进行检验,确定 对井下岩石的钻穿能力,对钻井工具设备检修管理, 避免设备出现故障,而影响到钻井进尺。合理控制施 工进度,按照施工方案的设计要求,组织钻井施工, 保证施工的质量达标。因此,对于设备的维护是一个 注重细节的过程,必须要集中对设备进行重点故障的 检查与重点问题的排查,才能不断的推动整个设备, 管理以及设备体系的构建。 5 结束语 总之,石油工程钻井施工的管理过程需要不断改 进,现阶段虽然从整体上是由工程算井技术已经取得 了不断的的进步,但是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文章 在结合了现阶段石油工程钻井,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 问题,从安全设备的维护以及故障排查两个方面探究 了如何进行钻井,施工的管理,针对这些管理过程以 及管理方面不断推动整个石油工程钻井体系的健全, 让我国使用工程的加工体系得到更多的改进与完善, 因此,从这些层面上需要不断进步。让我国石油,加 工体系取得更多的进步,保障我国石油的产量,推动 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耀辉 . 浅谈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 [J]. 科技与生 活, 2010,(3) 215-215. [2] 王晨伟 . 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分析 [J]. 石化技术, 2018, 25(11) 330. [3] 刘辉 . 浅析石油钻井工程成本控制 [J]. 化工管理, 2015,(32) 84. (上接第2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