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回线源TEM探测煤矿较浅层采空区.pdf
2020年第8期西部探矿工程 * 收稿日期 2020-02-01修回日期 2020-03-11 基金项目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2019XAYMS30。 作者简介 侯彦威1983-, 男 (汉族) , 河南商丘人, 副研究员, 现从事煤炭电磁法勘探方面的工作。 大回线源TEM探测煤矿较浅层采空区 侯彦威*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77 摘要 采用施工效率较高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法 (TEM) 探测埋深较浅的煤矿采空区, 在数据处理 阶段选用约束反演的方法控制迭代步长, 并将上次反演的最优正则化参数作为下次迭代的模型参 数, 不仅可以实现地层电性分层, 而且避免了以往采用晚期视电阻率计算公式造成早期数据计算结 果发生畸变的弊端。通过对埋藏仅约3040m煤层采空区的探测, 解释的低阻采空异常区获得了钻 探验证。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煤矿; 浅层采空区; 反演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716202008-0127-03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简 称TEM是一种对低阻体反应灵敏的时间域电磁探测方 法, 可利用的施工装置也比较多[1-2], 其中大回线装置施工 效率高而被广泛使用。由于其工作高效性和直接测量二 次场的特点,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如有色 金属矿产、 地下水、 地热、 地质构造等方面应用较多[3]。 大回线源装置瞬变电磁法不仅施工速度快、 体积 小, 而且还具有探测方向强、 分辨率高、 对低阻区敏感 等优点[4]。在发射大电流的情况下磁矩较大, 即激发场 信号比较强, 可以获得信噪比较高的实测数据。但大 发射回线边长且采用晚期视电阻率计算公式时, 由于 公式的不适性, 造成早期视电阻率发生畸变, 使其对埋 深较浅目标体的分辨能力不足。采用在反演过程中对 迭代的模型参数和迭代步长等参数加以约束[5], 既能提 高反演速度, 又能提高对地层的电性分层能力, 分辨率 高。通过对浅埋煤层采空区探测和验证, 该方法可以 完成对较浅层目标采空区的定位探测。 1瞬变电磁法原理 瞬变电磁法属于电磁感应类探测方法, 是利用不 接地回线大回线、 磁偶源或接地线源电偶源向地下 发送一次场, 在一次场间歇期间, 使用不接地线圈或接 地电极测量由地下介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二次场随 时间的变化, 来实现探测地下目标体的位置并推断目 标体的规模。其遵循的电磁感应原理是导电介质在阶 跃变化的一次场的激发下产生二次涡流场的问题。二 次场信号的近似表达式为 V μ 5 2 0∙M∙q 20π πρ 3 2∙t5 2 1 式中μ0磁导率; M发射回线磁矩; q接收线圈等效面积; ρ地层电阻率; t时间。 二次场信号与介质电阻率和时间成反比, 当探测地 下目标地质体时, 向大回线源内通以一定大小的脉冲电 流, 在回线中部一定区域内便产生稳定的一次激发场 (简称一次场) , 此时瞬间中段电流, 一次场随之消失, 使 处于该激发场中的目标地质体内部由于磁通量的变化 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动势在目标地质体中产生二 次涡流, 二次涡流又因为焦耳热的消耗而又不断的衰 减, 即由此而产生的二次磁场也随之衰减。目标体的埋 深和规模一定时, 二次场的衰减规律主要与地下目标地 质体自身导电性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二次场的衰减 规律来探测研究地下目标地质异常体的目的[6]。 2约束反演简述 瞬变电磁法施工时采集到的多个时间节点序列的 电压为d{ }di, 其中 (i1,2,3,∙∙∙,N) , 电压d是由 对应的地下介质电性响应和观测误差组合而成, 即 127 2020年第8期西部探矿工程 difQi,n δi,i1,2,3,∙∙∙,N2 式中fQi,n地下介质电性响应; δi观测误差; n成层分布的电阻率分布的矢量 (层厚度未 知) 。 在反演的过程中, 因为初始模型设置的不合适而 导致反演出现发散, 无法较好的收敛, 所以需要将反演 过程加以调整。假如反演需迭代k次, 相对应的模型设 为n k, 在此种模型条件下, 上式2可转为下面的形式 dfnkJ kΔnk fnkJ knk1 -J knk 3 其中的n k1为第k1次的模型参数, 用第k次的模 型参数表示时转为 J knk1 d-fnkJ kΔnk 4 在式4的基础上, 直接对如n k1的模型参数加以 约束可以实现发射问题的优化, 即 minΦ Wnk15 在式4和式5的基础上, 建立反演迭代过程并分别 计算偏导数矩阵以及模型响应, 即可获得第一次的模型 估算值, 将该值作为下次迭代的起始参数值进行反演, 重复上面的反演步骤, 直到目标函数满足给定的误差, 或者迭代步长已经很小, 此时完成反演, 输出反演结果。 将上述反演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①反演 迭代的模型参数必须使用上次反演迭代中使误差目标 函数达到最小值的正则化参数; ②反演迭代过程中逐 步压缩步长, 确保预测的误差一直逐渐变小; ③采用最 平坦模型约束或最光滑模型约束[7]。 3探测实例 3.1探测区概况 探测区为一处地表即将建设工程建筑物场地, 区 内地表相对较平, 测区旁边有一条河流流经, 地表水较 为丰富。探测区外围地势较高, 也是导致此平坦地形 局部汇水的因素。测区范围内有已关闭的小煤矿, 小 煤矿主要采最上层煤, 埋深仅约3040m, 采空区对地 表建大型建筑物有影响, 需要探测治理。 3.2地球物理特征 探测区内由地表向下, 浅部第四系以黄土、 亚粘土 及土混合卵石的介质为主, 电阻率为1030Ωm, 显然 呈低阻特征; 向下为侏罗系含煤地层, 以粗砂岩、 含砾 粗砂岩为主, 地层中含小煤矿开采的煤层, 电阻率基本 大于90, 高阻煤层的电阻率可达800Ωm, 该层整体呈 高阻特征; 再向下以砂岩、 泥岩为主的三叠系地层, 测 井电阻率显示范围为5090Ωm, 呈低阻特征。由此 可知, 该区地层由浅到深整体呈 “低阻高阻低阻” 的变化趋势, 根据收集资料可知小煤矿的采空区应已 积水, 属高阻层中的低阻目标体, 与围岩电性差异将比 较明显, 也利于瞬变电磁法探测。 3.3探测布置与工作参数 根据实际地质资料及对小煤矿分布位置、 采掘情况 的了解, 以20m的线距布置测线, 并以5m的距离布置测 点, 受测区形状限制, 整个测区内的测线长度不同。根 据大回线源正演模拟结果, 选择正方形的大回线源, 边 长为240m, 采集数据的工作频率为25Hz, 大电流发射。 3.4处理结果与验证 选择连续布置的三条测线对比分析, 首先采用晚 期视电阻率和视深度公式进行计算, 由计算后的数据 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 如图1中 (a) 、(b) 和 (c) 所 示, 分别对应测线1、 2和3线, 横向为测线长度或测点 距离, 纵向为视深度。由图可见等值线连续性均较好, 但不反映探测区地质 “低阻高阻低阻” 的地球物理 特征, 而且无法分辨出地质异常, 不适合用于解译探测 任务中要求的积水采空区。 按照本文约束反演方法, 对上述实测数据进行反 演计算, 计算结果绘制成图 (如图2所示) 。为了与图1 相对应, 图 (a) 、 (b) 和 (c) 分别对应测线1线、 2线和3 线, 横向为测线长度或距离, 纵向为高程。 由图2可见, 三条测线的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上部电 阻率分布均匀, 横向连续性较好; 中部反演电阻率值较 大, 为连续分布的高阻含煤地层; 再向下反演电阻率逐 渐降低。由此可见反演电阻率断面图由浅至深呈 “低 阻高阻低阻” 的变化规律, 与本测区地质地球物理 变化规律吻合, 表明反演计算结果可靠。三条测线中 有两条测线的高阻层被局部低阻截断, 如图2 (a) 所示 的1线中在横向距离约为305340m之间发现一处长 度约为35m的低阻异常区; 如图2 (b) 所示的2线中在 横向距离约为295328m之间发现一处长度约为33m 的低阻异常区; 在与2线相距仅20m的3线[图2 (c) ]中 未发现低阻异常区。鉴于此三条测线连续且对应, 推 断1和2线中的异常区应为一处连续且未延伸到3线的 异常区。又因为此处有小煤窑口存在, 所以将1线和2 线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中发现的低阻异常区解释为已积 水的煤层采空区。 为了验证低阻异常区是否为积水采空区, 分别在 低阻异常区中心布置了验证钻孔, 编号分别为Z1和Z2 (如图2中所示) 。Z1号钻孔由地表钻进至38.8m时发 128 2020年第8期西部探矿工程 生掉钻现象, 掉钻约2m, 表明钻探到采空区, 经钻孔窥 视仪窥视采空区已充满水; Z2 号钻孔由地表钻进至 58.1m时, 掉钻约1.5m, 揭露采空区, 经窥视采空区底 板有破碎石块, 采空区已充满水。经钻探验证本次瞬 变电磁法探测解释的低阻异常区为煤矿积水采空区, 表明采用本文所述约束反演方法反演大回线源采集的 数据, 可以实现对较浅层煤层采空区的定位探测。 5结语 采用大回线源工作装置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可以增大磁矩提高信噪比, 增大探测深度。大回 线装置与以往常用的晚期视电阻率公式搭配时, 对探 测埋深较浅的目标体不利, 原因在于晚期视电阻率公 式对早期信号的计算存在不适宜的弊端, 无法真实反 映地层电性分布规律, 更无法提取出较浅层目标体在 早期信号中的异常反映。若在数据处理阶段采用约束 反演且在迭代参数和步长方面分别进行控制和约束, 可以实现晚期视电阻率计算方式无法达到的效果, 本 文探测实例即验证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李貅.瞬变电磁测深的理论与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2. [2]牛之琏.时间域电磁法原理[M].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3]方文藻,李予国,李貅.瞬变电磁测深法原理[M].西安西北工 业大学出版社,1993.9-15. [4]付辉芳.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防治水的应用[J].西部探 矿工程,2020 1130-132. [5]侯彦威.TEM探测深部煤层上覆多电性层的OCCAM反演[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465169-173. [6]解海军,王永胜,钟清.瞬变电磁法在刘桥一矿水文地质调查 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4增刊. [7]GROOT-HEDLIN De C,CONSTABLE S C. Occam’ s Inver⁃ sion to Generate Smooth Two-dimensional Models from Mag⁃ netotelluric Data[J]. Geophysics,1990,55121613-1624. (上接第126页) 冶金焦。但由于粘结性较强、 挥发分偏低和丝质组过 高, 要与粘结性较弱、 丝质组低同时挥发分较高的煤配 合使用生产冶金焦。该区煤中灰分较高在 18.9 37.1, 硫份在0.63.9属中硫煤, 煤发热量5500 8765大卡, 能够满足大型电厂的要求。 4结论 勘查区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含煤地层, 上段含煤 性比下段好, 全区可采煤层厚度较稳定, 赋存良好, 全 区属主焦煤、 中高灰, 低中硫煤, 高特高热值, 通 过洗选、 脱硫处理, 可用于炼焦、 满足电煤要求, 具有很 高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惠永, 张爱云, 翁成敏.贵州六盘水地区龙潭煤系煤岩富 氢显微组分的生烃潜力与生烃贡献[J].石油实验地质, 1999, 21 (1) 66-70. [2]戴传固, 等.贵州省区域地质志[M].地质出版社, 2017. [3]桑惕, 等.贵州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J].贵州地质, 1986, 3 (2) . [4]袁月琴, 张盛泽.贵州省六枝新华煤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 及煤质特征[J].贵州地质, 2007 (2) 110-113. [5]大湾煤矿地质测量部.大湾煤矿 (西井)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划分报告[R].2012 12 -21.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