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空区瓦斯流场分布规律及埋管参数研究.pdf
S e r i a l N o . 6 1 5 J u l y 2 0 2 0 现 代 矿 业 M O D E R NM I N I N G 总 第6 1 5 期 2 0 2 0 年 7月第 7期 萧煜宏( 1 9 6 9 ) , 男, 常务副总经理, 工程师, 0 4 6 3 0 8山西省长治 市武乡县墨镫乡。 环保生态修复 采空区瓦斯流场分布规律及埋管参数研究 萧煜宏1 闫循强2 , 3 ( 1 . 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 2 .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3 .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 针对马堡煤业“ U ” 型通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频繁, 严重制约安全高效生产的难题, 通过 F L U E N T软件模拟得到马堡煤业综采开采条件下采空区瓦斯分布, 研究现采采空区瓦斯流场分 布规律, 结合现场试验考察, 得到具有指导意义的综采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和合理的采空区埋管参 数。 关键词 采空区 瓦斯 埋管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6 0 8 2 . 2 0 2 0 . 0 7 . 0 6 9 R e s e a r c ho nD s t r i b u t i o nL a wo f G a s F l o wF i e l da n dB u r i e dP a r a me t e r s i nG o a f X i a oY u h o n g 1 Y a nX u n q i a n g2 , 3 ( 1 . S h a n x i M a b a oC o a l I n d u s t r yC o . , L t d . ; 2 . C h i n aC o a l T e c h n o l o g y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G r o u pS h e n y a n g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 3 . S t a t e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o a l M i n eS a f e t yT e c h n o l o g y )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 p r o b l e mo f t h e g a s c o n t e n t o v e r l i m i t f r e q u e n t l y i nt h e u p p e r c o r n e r o f t h e Ut y p ev e n t i l a t i o ni nt h e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e a n ds e r i o u s l y r e s t r i c t e dt h e s a f e t y a n de f f i c i e n c y o f c o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r o u g hF L U E N Ts i m u l a t i o n , t h eg a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nt h em i n e d o u t a r e au n d e r 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m i n i n gi nM a b a oC o a l I n d u s t r yw a so b t a i n e d , a n dt h eg a sf l o wf i e l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r u l ei nt h e m i n e d o u t a r e a w a s s t u d i e d . C o m b i n e dw i t ho n s i t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t h e g u i d i n g g a s m i g r a t i o nr u l e i nt h ef u l l ym e c h a n i z e dm i n e d o u t a r e aa n dr e a s o n a b l eb u r i e dp i p ep a r a m e t e r s i nt h em i n e d o u t a r e aw e r e o b t a i n e d . K e y w o r d s G o a f , G a s , B u r i e dp i p e 马堡煤业井田处于沁水煤田武乡矿区, 受区域构 造影响, 井田总体为走向 N E S W、 倾向 N W 的单斜 构造, 地层倾角较平缓, 由东北向西南渐陡, 一般 3 ~ 1 0 , 西南部局部倾角甚至达到 2 5 。主采 1 5号煤 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 平均 4 . 8 1m , 顶板主要为泥岩、 砂质泥岩, 局部为粉砂岩、 中细砂岩; 底板主要为泥 岩、 铝土泥岩, 局部为炭质泥岩。煤层标高 + 7 1 0~ + 9 1 0m , 埋深 3 8 0~5 8 0m , 瓦斯含量 5 . 5 2~7 . 2 0 m 3/ t 。工作面采用 U型通风方式, 受采空区漏风影 响, 上隅角和工作面积聚的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 大隐患, 严重制约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掌握采空区瓦 斯运移分布规律和采空区埋管设计参数是解决上隅 角瓦斯超限等问题的关键。 1 采空区瓦斯运移及涌出 工作面回采后, 采空区顶板岩层垮落, 加上上区 段煤柱的支撑作用, 在采空区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区 域, 为瓦斯的运移和涌出提供了条件。 1 . 1 采空区瓦斯运移 ( 1 ) 采空区内瓦斯的升浮。采空区出现气体升 浮的主要原因是密度差, 其根本条件是瓦斯气体的密 度小于其周围气体的密度。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C H 4, 标况下的密度为 0 . 7 1 6g / c m 3, 仅相当于空气密 度 0 . 5 5 4倍。采空区的瓦斯气体, 由于密度小于周围 采空区内的气体, 产生了密度差, 从而产生瓦斯升浮 现象。瓦斯的迁移过程和浓度分布状况取决于巷道 内的速度分布和瓦斯来源情况[ 1 ]。采空区瓦斯涌出 源的位置不定常, 在瓦斯气体的上浮的过程中不断和 采空区内的其他气体混合在一起, 密度差逐渐减小, 上升速度也渐渐减慢, 当上浮气体的密度差不存在 时, 升浮力消失, 升浮过程就会消失。 322 ( 2 ) 采空区内瓦斯的扩散。采空区内瓦斯气体 分子的扩散就是指受浓度梯度的作用, 瓦斯气体从浓 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 最终达到浓度平 衡。断裂带内是瓦斯扩散的主要场所。气体分子的 扩散根据原因可分为 4种形式, 包括纯扩散、 压强扩 散、 强制扩散和热扩散[ 2 ]。压强扩散通常是由于压 强不均匀, 产生压强梯度而产生的扩散。强制扩散是 外力对气体分子作用时, 单位质量受力不均匀而产生 的扩散, 例如在磁场和电场下的扩散, 在矿井中很少 见。热扩散以温度分布不均, 产生温度差, 而引起的 扩散, 纯扩散是由于混合气中某一气体的物质含量不 均匀所引起的扩散, 有浓度梯度的存在, 必定发生纯 扩散。只要存在其他形式的扩散, 必定同时发生纯扩 散。通常情况下, 扩散现象是 2种或 2种以上扩散形 式混合出现。在理想状态下, 采空区瓦斯气体的扩散 可以不用考虑强制扩散和热扩散[ 3 ]。采空区上覆岩 层裂隙和孔隙是瓦斯扩散的介质基础, 瓦斯气体的扩 散方向是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因此, 采空区 的瓦斯扩散可被认为是纯扩散。 ( 3 ) 采空区内瓦斯运移的聚集性。绝大部分瓦 斯在岩层与采空区的孔隙和裂隙聚集, 包括 2种过 程 一是采空区空气的高浓度瓦斯气体和局部的瓦斯 气体的不均匀性的聚集, 其原因是和周围采空区气体 存在密度差而产生的升浮。二是在自身浓度差的作 用下, 混入空气的瓦斯分子引起扩散。瓦斯气体具有 向上扩散的现象, 这为采空区断裂带是高浓度瓦斯聚 集区作出了解释, 为断裂带瓦斯抽放提供了科学依 据[ 4 ]。 1 . 2 采空区瓦斯涌出 工作面回采时, 采空区内的瓦斯会向工作面涌 出。采空区的瓦斯是邻近煤层、 采空区遗煤和围岩涌 出瓦斯的二次积聚。采空区瓦斯涌出包括 2部分, 第 一部分是新鲜风流由进风巷进入工作面区域, 由于工 作面区域与采空区有一定的连通性, 必然有部分风流 漏入采空区, 即为采空区漏风。采空区漏风会把采空 区瓦斯携带出采空区进入工作面, 引起上隅角和回风 巷中瓦斯浓度的升高, 采空区漏风是引起采空区瓦斯 涌出的重要原因。另一部分是工作面的通风期间, 工 作面和采空区之间的气流存在气压差[ 5 ], 从而造成 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涌出。 采空区漏风量的大小和流场分布是影响采空区 瓦斯涌出量大小的重要原因。当工作面采用不同通 风方式, 因为工作面的巷道的位置和数量不同, 工作 面的汇风源位置和数量不同, 因而工作面向采空区的 漏风量的大小和采空区内漏风流的流场不同, 因此采 空区的瓦斯涌出量也不尽相同。瓦斯抽采强度的大 小也是影响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小的原因之一。当 瓦斯抽采强度大时, 采空区内的瓦斯很少向回采工作 面涌出。当瓦斯抽采强度较小或者不进行瓦斯抽采 时, 采空区内的瓦斯大量涌入回采工作面, 特别是上 隅角区域。 2 U型通风空区瓦斯分布规律 为研究抽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影响, 用 F L U E N T软件以马堡煤业 1 5 2 0 1工作面为原型进行 数值模拟, 模拟抽采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值模拟研 究, 模型参数如下 工作面为 U型通风, 模型尺寸为 3 2 0m 1 6 0m 5 0m ; 进风巷与回风巷和工作面处于 同一水平, 尺寸均为 3 0m 5m 4 . 5m , 巷道断面积 为 2 2 . 5m 2; 进风风速 1 . 2 1m/ s , 风量 15 6 1m3/ m i n ; 回风风速 1 . 2 7m/ s , 回风量 15 3 9m 3/ m i n 。 模型网格划分完毕后, 进风面设置为速度边界, 回风面设置为自由出口边界。采空区瓦斯涌出源项 根据马堡煤业 1 5号煤层瓦斯参数编写 U D F实现。 工作面 U型通风无抽放模型见图 1 。 图 1 工作面 U型通风无抽放模型 采空区瓦斯浓度从进风巷到回风巷逐渐升高, 在 上隅角处瓦斯浓度达到最大[ 5 ]。低浓度区域主要集 中在进风巷尾端, 越靠近进风端, 漏风影响越大, 瓦斯 浓度越低。高浓度的瓦斯主要集中在采空区深部, 是 因为采空区深部的漏风较小, 从工作面到采空区深部 瓦斯浓度是逐渐升高的, 至采空区最深部瓦斯浓度达 到最高值。为了进一步分析采空区内瓦斯浓度分布, 作出了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等值线, 如图 2所示。 图 2 U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浓度等值线 由图 2可以得知, 靠近回风巷侧, 采空区瓦斯浓 度快速增加, 在上隅角处积聚大量瓦斯。 3 U型通风系统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技术试验 为了确定上隅角瓦斯抽采管路抽采孔口位置的 合理参数, 对不同抽采口位置的抽采效果进行现场考 察研究, 通过分析不同的埋管深度和高度得到适合煤 矿的埋管抽采参数。并对埋管设计进行了优化, 在钢 422 总第 6 1 5期现代矿业2 0 2 0年 7月第 7期 管端头联接 T形竖管, T形竖管直径与敷设管路同 径, 然后通过 3 2 5m m高压骨架胶管与巷道内抽采 支管连接; 在 T形头处加设袋子墙, 并挂设在巷道顶 板, 在钢管末端加设铁砂网, 防止煤渣进入瓦斯抽采 管路。具体施工方式见图 3 。 图 3 T形竖管段加工( 单位 mm) 试验过程中采用埋管高度 1 . 0 、 1 . 5 、 2 . 0 、 2 . 5m , 对不同埋管深度下的上隅角瓦斯浓度跟踪考察。不 同埋管高度情况下, 上隅角瓦斯浓度变化与埋管深度 关系见图 4 。 图 4 上隅角瓦斯浓度与埋管深度变化关系 ◆埋管高度 1m ;■埋管高度 1 . 5m ; ▲埋管高度 2m ;埋管高度 2 . 5m 4 采空区埋管抽放效果分析 根据上隅角附近浓度分布的实际情况, 得出以下 分析。 ( 1 ) 当埋管处于 5~ 2 0m范围的采空区, 随着埋 管深度不断增加, 上隅角瓦斯均出现下降趋势。当由 于埋管距离上隅角较近时, 随着埋管抽采大量瓦斯, 采空区源性瓦斯不断向上隅角补充。而随着埋管深 度增加, 埋管对区域内瓦斯进行大量抽采, 可以有效 截断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涌出, 减少采空区瓦斯涌出 量, 对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和积聚亦具有显著 效果。此外, 埋管高度越高, 上隅角瓦斯抽采效果越 好。 ( 2 ) 当埋管处于 2 0~ 3 0m范围的采空区, 埋管 设 2 . 5m高时, 上隅角瓦斯出现上升趋势, 说明 T型 管进入瓦斯富集区域, 由于负压作用, 促进了采空区 源性瓦斯向上隅角方向运移; 埋管高度设置 1 . 5m 时, 抽采效果最好, 有效切断了采空区源性瓦斯对上 隅角的补充。 ( 3 ) 当埋管进入 3 0m以上范围时, 上隅角瓦斯 浓度均出现快速升高, 说明上隅角均已超出了埋管抽 采的保护范围, 抽放负压对上隅角附近瓦斯影响趋于 减小。 5 结 语 通过开展采空区埋管抽采, 可以了解采空区瓦斯 流场, 指导抑制采空区瓦斯向上隅角和工作面涌出, 确定了合理的埋管设计参数。从而成功解决上隅角 瓦斯超限的问题。综合考虑马堡煤业人员配备和生 产经济效益, 埋管深度设计为 3 0m , 埋管高度设计为 1 . 5m 。 参 考 文 献 [ 1 ] 梁 栋. 巷道气体分层流特性分析[ J ] . 广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0 4 ( 4 ) 5 4 5 7 . [ 2 ] 刘 波. 大佛寺矿综放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研究[ D ] . 阜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 0 1 2 . [ 3 ] 周利峰. 赵庄矿大采高工作面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D ] . 阜新 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 2 0 1 4 . [ 4 ] 赵长波. 基于 F l u e n t 的采空区流场与瓦斯分布规律研究[ D ] . 青 岛 山东科技大学, 2 0 1 1 . [ 5 ] 刘 强. U型通风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技术分析[ J ] . 能源与 节能, 2 0 1 6 ( 8 ) 6 2 6 5 . ( 收稿日期 2 0 2 0 0 5 0 8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 ( 上接第 1 8 6页) 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 并执行控制 中心发送的调控指令, 能够满足井下恶劣环境下工作 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需求。 ( 3 ) 该供电监控系统, 控制逻辑简洁、 高效, 能够 快速处理供电网络异常, 将故障范围维持在最小的范 围内, 最大限度地满足井下供电安全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 1 ] 赵建保, 许沛丰, 陈延昌. 1 1 0k 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实例及改进 措施的分析[ J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 0 0 9 ( 2 2 ) 2 2 2 4 . [ 2 ] 任启洪, 申云飞, 张大臣. 基于嵌入式工控机的分站在煤矿供电 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J ] . 科技创业家, 2 0 1 3 ( 4 ) 9 9 1 0 0 . [ 3 ] 李文峰, 赵 敏. 总线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技术[ J ] . 煤炭 技术, 2 0 1 0 , 2 9 ( 3 ) 1 0 8 1 1 0 . [ 4 ] 李先妹, 黄家栋, 唐宝锋.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技术的分 析研究[ J ]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 0 1 2 , 4 0 ( 3 ) 1 0 5 1 0 8 . [ 5 ] 李大锋, 赵 帅, 吴 峰.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电力监控系统 的应用[ J ] . 工矿自动化, 2 0 1 1 , 3 7 ( 1 ) 8 4 8 6 . ( 收稿日期 2 0 2 0 0 5 1 1 ) 522 萧煜宏 闫循强 采空区瓦斯流场分布规律及埋管参数研究 2 0 2 0年 7月第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