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现状及改进分析.pdf
车辆工程技术 176 理论研究 1 煤矿采矿技术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先进采矿技术的推广速度较慢,我国煤矿分布情况较 为特殊,部分地区无法更好的利用新型的采矿技术,甚至部分地区依 然采用传统的采矿技术,煤矿生产效率较低。其次,部分管理机构没 有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更为注重眼前短暂的经 济效益,为了节省资金没有使用先进的采矿技术,甚至使用了不合格 的采矿技术,严重威胁了矿工的人身安全。同时,还会破坏我国的自 然生态资源,长此以往煤矿开采势必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为了有 效利用先进的采矿技术,煤矿企业应具备更多专业的开采人员,但我 国多数地区的煤矿企业严重缺乏高科技技术人才,且企业现有的开采 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甚至不会使用先进的开采设备,一定程度上限制 了煤矿采矿技术的顺利发展。 2 煤矿采矿改进技术分析 2.1 绿色开采技术 随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逐步加重,煤矿企业开采期间应坚持分 析生态环境,并采用绿色的开采技术,改变以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 开采方式,确保煤矿企业走上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在使用新型绿色 开采技术之前,煤矿企业应首先探测区域性的资源环境,并有效降低 岩巷的挖掘进量,合理划分矿区,并在结合煤炭开采现状的基础上选 择合适的开采技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且之后在利用高新技 术方法回收生产期间产生的废弃物,实行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同时, 煤矿企业还应改进创新现有的开采技术,吸引国外先进的技术理论, 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期间相关政府部门应针对煤矿环保生产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以统一环境与经济效益,推动煤矿企业的稳定 发展。具体而言,当前被广泛使用于煤矿中的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括 采空区充填技术以及地下煤炭气化技术,一方面是采空区充填技术, 其包括合理协调开采系统与充填系统,可以确保充填运输工作的稳定 进行。但受成本因素的制约,虽然充填采矿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开采后 续问题,但其一般只出现于发达采矿地区。 2.2 小规模爆破采煤技术 在部分矿区中需要使用小规模爆破采煤技术,但使用此种技术时 应选择相应的支护方式,以将矿区煤炭资源化整为零,完成开采。一 般而言,采用此种采煤技术时,企业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做好 专门的支护工作,有效保证通风,确保矿井中全部通风装置保持正常 的运行状态,以有效排放爆破产生的废气。同时,爆破期间矿井中的 排水系统也应保持正常的运行模式,在使用爆破采煤技术时很容易出 现漏水问题,若无法有效排出积水,则会严重影响整个矿井的开采工 作。除此之外,此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其回踩率较低, 会浪费较多煤炭资源。对此应在较薄的矿区煤层中使用此开采技术, 以提升开采效率与开采质量水平。 2.3 放顶煤技术 相较埋藏较浅的煤矿,部分埋藏较深的煤矿应采用放顶煤技术, 以进行连续的煤炭资源开采活动。放顶煤技术主要在煤层下方确定开 采作业区域,在借助彼此支撑力的基础上确保开采作业的顺利安全进 行。放顶煤开采技术具备多种优势,尤其是适用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 的矿区,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作业的危险程度,预防出现安全 事故问题。且这些仪器装置在国内市场已有生产,降低了设备的运输 成本,减小了煤矿开采成本。除此之外,使用此种技术还可以有效回 收利用资源装置,符合绿色生产模式指标,减少了生产安全问题。 2.4 分层采煤技术 我国煤矿开采时间较长,浅层煤炭资源多被开采,对此,煤矿企 业往往会开采部分埋藏较深的矿区,但在开采特厚煤层时应结合实际 分布情况选择合理的开采技术,且一般选择分层煤炭开采技术。但在 深层矿区的开采工作中,分层开采技术也具备一定风险,开采期间应 根据施工情况转换上下层,做好巷道的维护工作。同时,为了促使开 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人员还应及时清理并排除存在的积水,降低 风险发生几率。 3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分析 3.1 矿井情况分析 弘霖煤矿是阜新市地方下属煤炭生产矿井。阜新弘霖矿业(集团) 有限公司(简称弘霖煤矿)位于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平安西部西段。 该矿始建于 1971 年 6 月,1976 年 9 月投产,原为阜新矿务局平安煤 矿五井。2001 年 3 月经营体制改革,转为民营企业。经过十多年来的 生产建设和技术改造,由原设计生产能力 24 万吨 / 年,增加到 45 万 吨 / 年。矿井井田面积 3.8546km。 弘霖煤矿位于阜新市西南方向,海州区韩家店镇,距阜新车站约 10km,矿区专用铁路在阜新车站与新义线接轨,锦州至阜新公路在井 田西部通过 , 交通十分便利。 3.2 综采放顶煤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3.2.1 放煤步距的优化 优化前采用的是“两采一放” 即放煤步距 1.2m,分段顺序放煤 的方式,现场实际情况表明 顶煤随移架随冒落,由于移第一遍支架 时不放煤,在后部运输机的下帮底板上形成了三角煤带堆积,造成煤 炭损失,优化后采用的是“一采一放”(即放煤步距为 0.6m),避免 了放煤堆积损失,实践效果很好。 3.2.2 放煤方式的优化 优化前采用的放煤方式为顺序单轮放煤一次放完,这样做可简化 作业程序 通过煤质检验及验算回采率,发现混矸率较高,达到 8, 而煤炭的回收率较低,只有 85。这是因为一次放完一架顶煤,顶板 紧跟着下落,在接着放相邻支架顶煤时,会过早地出现混矸现象,造 成混矸增加,同时在放煤的后期煤矸相混严重,矸多煤少,只得关止 插板,造成煤炭损失增加。在此研究基础上,优化了放煤方式,优化 后采用了顺序两轮折返补放法,这样做可以使顶煤均匀下沉,能够最 大限度地放出顶煤,并减少混矸,通过煤质化验及验算回采率,回采 时期工艺回采率达到了 90,其混矸率为 5。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煤矿产业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对此,企业必须抓住机遇,不断改进完善采矿技术,在确保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上提高采矿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小明 . 煤矿安全与采矿技术应用问题探讨 [J]. 中小企业管理与 科技(下旬刊),201409. 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现状及改进分析 席 明 (阜新市鸿霖矿业 , 辽宁 阜新 1230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此后的采矿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应用现状;改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