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煤矿特殊开采条件下的突水机理分析.pdf
第 1 2卷 第 2期 2 0 0 9年 3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1 2N o . 2 Ma r . 2 0 0 9 ■ 文学研究 论明州本 文选 五臣注的减注现象① 刘九伟 ( 河南大学 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 7 5 0 0 1 ) 摘 要 六家本系统的明州本不仅仅有删略李善注的情形, 而且也有删略五臣注的地方。对五臣注的删略有些部分以 校语的形式“ 明删” , 有些部分则是径直删去的“ 暗删” , 不做任何说明。删略的五臣注, 与保存的注释都有所差别, 个别甚 至差别较大。在贯彻秀州本删注体例方面, 明州本又作了进一步发挥, 有些已经超出了体例本身的范围。由此, 对五臣注 的学术评价更需要考虑注释的删减现象并由此造成的五臣地位的进一步降低的情况。 关键词 明州本 文选 ; 删注; 五臣注 中图分类号 I 0 4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0 9 ) 0 2- 0 0 9 3- 0 4 明州本 文选 属六家本系统, 在注释编排上 是五臣注在前, 李善注在后。因此, 明州本 文选 具有明显的重五臣注的倾向。在二家注基本相同 的情况下, 删略李善注, 保存五臣注, 这是六家本的 共同特征。由此, 这种编纂特征给人留下一种错误 的认识, 以为明州本 文选 在编排五臣、 李善二家 之注时, 均删略李善注, 保存五臣注。其实, 这种认 识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在明州本 文选 中也有大 量的删除五臣而存李善注的地方。只有对这种现 象也进行足够的关注, 才能更加清晰明州本, 乃至 六家本 文选 的编纂体例与编纂特征。 整体而言, 明州本 文选 删略五臣注有两大 类型, 一是有校语删除, 即在删略五臣注之处, 出校 语作“ 五臣同某” , 这种删除是非常明显的; 二是无 校语删除, 即在全部或者部分删除五臣注之后, 不 作任何说明, 仿佛此处根本没有五臣注的存在, 这 种情形更具隐蔽性。对后一种情形, 若不参校其他 版本, 由此可能会对本来就不被大多数学人认可的 五臣注的地位作出更加不准确的判断。 一 以校语“ 某同善注” 的形式, 略五臣注 “ 某同某注” 的体例源于秀州本。秀州本的编 纂体例是 两家注文相同, 则“ 辄省去一家” 。所 以, 在秀州本中, 对李善、 五臣二家注重叠之处, 删 去其中一家, 出“ 某同某注” 的校语。不过, 秀州本 在贯彻这种体例的时候, 相对比较严谨, 在整体上 还能够领略二家之注的原貌状态。对明州本删略 五臣注而言, 秀州本中已删略五臣注的地方, 明州 本照单全收。在这个基础之上, 明州本又增加了数 量不少的删注情形。如 1 .卷二十曹子建 上责躬诗表 七子均养者, 鸠之仁也。 秀州本注 翰曰 鸠之鸟育七子, 朝从上向 下, 暮从下向上。言均平道者, 有同于仁。善曰 毛诗 曰 鸠在桑。其子七兮。毛苌曰 鸠之 善, 七子旦从上向下, 暮从下向上。均平如一。 明州本注 善曰 毛诗 曰 鸠在桑。其子 七兮。毛苌曰 鸠之善, 七子旦从上向下, 暮从下 向上。均平如一。翰同善注。 按 此注李善引 毛诗 及 传 , 这是李善注引 征的明显特征。五臣则径去出处, 折衷 诗 与 传 的内容, 以当时语言进行表述。从表达意义 而言, 李善注包含了五臣注的所有内容, 易言之, 五 臣注在意义上没有超越李善的地方。所以, 此处省 略“ 翰曰” , 对五臣注的意义表述没有损失。如果 对五臣注一般不引徵的体例有所了解, 也能大致恢 复其原初形态。 2 . 卷二十曹子建 责躬诗 一首 改封兖邑, 于 河之滨。 秀州本注 铣曰 植改封鄄城侯, 旧兖州之境, 近济河, 故云“ 于河之滨” 。善曰 魏志 曰 帝以 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又曰 黄初二年, 改封鄄城。 属东郡, 旧兖州之境。 尚书 曰 济河, 惟兖州。 植 表 曰 行至延津, 受安乡印绶。 明州本注 善曰 魏志 曰 帝以太后故贬爵 安乡侯。又曰 黄初二年, 改封鄄城。属东郡, 旧兖 州之境。 尚书 曰 济河, 惟兖州。植 表 曰 行 至延津, 受安乡印绶。铣同善注。 39 ①收稿日期 2 0 0 8- 1 2- 1 5 作者简介 刘九伟( 1 9 6 9-) , 女, 河南驻马店人, 博士生, 讲师, 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 按 五臣注意在串通文意, 李善注则欲追溯来 源。从字数而言, 五臣注比较简洁, 又无逸出李善 注者, 明显有改编李善注的倾向。 3 . 卷二十潘安仁 关中诗 微火不戒, 延我宝 库。 秀州本注 良曰 宝库, 武库也。惠帝延康五年 武库火。戒, 慎也。善曰 王隐 晋书 曰 惠帝元 康五年十月武库灾, 焚累代之宝。 明州本注 善曰 王隐 晋书 曰 惠帝元康五 年十月武库灾, 焚累代之宝。良同善注。 按 此例与以上两例略有不同, 李善注没有包 括全部五臣注的内容, 即李善注中没有对具体语词 的简略疏解。此种删略, 在一定程度上湮灭了五臣 注的特征。 4 . 卷二十潘安仁 关中诗 命彼上谷, 指日遄 逝。 秀州本注 良曰 孟观封上谷郡公, 时天子见诸 将败, 乃拜观为建威将军, 令速往击氐羌也。善曰 王隐 晋书 曰 孟观, 字叔时, 稍迁至积弩将军, 封 上谷郡公, 及关中氐反, 诸将败退, 乃遗观也。曹植 应诏诗 曰 指日遄征。 明州本注 善曰 王隐 晋书 曰 孟观, 字叔 时, 稍迁至积弩将军, 封上谷郡公, 及关中氐反, 诸 将败退, 乃遗观也。曹植 应诏诗 曰 指日遄征。 良同善注。 按 此例二家之注差别较大, 已经超越了编纂 的体例。 综合考察明州本以校语形式删略五臣注, 虽然 依据的编纂体例没有变化, 但对具体的编纂实施的 “ 度” 则不够统一。上面 1 、 2两个例证, 李善注包 含了全部的五臣注的内容, 删减还是比较适宜的, 虽然也会改变五臣注的早前形态; 第 3例对五臣的 删减, 无疑模糊了五臣具体的释义部分, 李善注未 能全部包含五臣; 第 4例则似乎完全超越了编纂的 体例, 是编纂中省略五臣注的极端。 从根本上讲, 任何形式的删注都会改变其本来 状貌, 因为在二家之注中, 阐释语言完全相同的地 方几乎没有。五臣注有很多是以李善注为基础进 行的改编, 也有意识地避免了与李善的纯粹重复, 所以, 六家本的省略一家之注的方法对于“ 存异 同” 是不利的。然而, 因之以校语的方式出现, 从 而提醒阅读者, 在版本可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 比校, 获得五臣注的准确形态。借用校语, 是“ 明 删” , 除此而外, 明州本中还有一种“ 暗删” 的情形。 二 无校语之减五臣注 这种情况有全部删除, 也有部分删除, 都不加 “ 某同善注”的校语, 是明州本减五臣注最为普遍 的情况。 ( 一) 部分删除五臣注 1 . 卷四 蜀都赋 其四野, 则畛蠸无数, 膏腴 兼倍 秀州本注 翰曰 舜葬苍梧, 象为之耕; 禹葬会 稽, 鸟为之耘。馦, 麦也。菰, 草名。其子有米可 食, 故云穗也。善曰 越绝书 曰 舜葬苍梧, 象为之耕; 禹葬会稽, 鸟为之耘。 明州本五臣注没有划线部分, 减注的五臣注, 正是李善注中划线部分, 虽然注文相同, 但是善注 有出处, 五臣注没有出处。明州本中径把与善注相 同部分的五臣注删除, 且没有做任何的说明。 2 . 卷四 蜀都赋 夫蜀都者, 盖兆基于上世, 开国于中古, 郭灵开而为门, 包玉垒而为宇, 带二江 之双流, 抗峨嵋之重阻。 秀州本注 济曰 廓, 开也。包, 括。抗, 举。 阻, 险( 明州本为险, 阻。明州本为误) 。蜀王之先 名蚕丛, 自蚕丛至开明三万四千岁, 故云兆基上代。 秦惠王时, 灭蜀国, 封公子通为蜀侯, 其后置郡, 以 李冰为守( 陈八郎作“ 首” ) , 穿两江为人开田。是 时, 蜀人始伏中国。言语颇与华同。故曰开国中 古。灵关、 玉垒、 峨嵋, 皆山名。宇, 犹为区宇也。 江水分为二, 故云带二江也。 李善此条注文采刘逵注 逵曰 杨雄 蜀王本 纪 曰 蜀王之先名蚕丛、 拍、 鱼凫、 蒲泽、 开明。 是时人萌椎髻左言, 不晓文字, 未有礼乐。从开明 上到蚕丛, 积四万三千岁, 故曰盖兆基于上代也。 秦惠王时讨灭蜀王, 封公子通为蜀侯。惠王二十七 年, 使张若与张仪筑成都城。其后置蜀( 明州本作 属, 误) 郡, 以李冰为守。 地理志 曰 蜀守李凿离 堆, 穿两江, 为人开田, 百姓飨其利。是时蜀人始通 中国, 言语与颇与华同。故言开国于中古也。灵 关, 山名, 在成都西南汉寿界。在前, 故曰门也。玉 垒, 山名也, 湔水出焉, 在成都西北岷山界。在后, 故曰宇也。江水出岷山, 分为二江, 经成都南, 东流 经之, 故曰带也。 明州本五臣济注无划线部分, 也未作任何交 待, 但从刘逵注的划线部分来看, 有明显的相似注 文。只是刘逵注的叙述非常详实, 而且注明出处。 3 .卷九班叔皮的 北征赋 作者小传 秀州本注 翰曰 后汉书 云 班彪, 字叔皮, 扶风人。性沉重好古。年二十遭莽败。后举茂才 为徐令。更始, 彪避地凉州。发长安至安定, 作 北征赋 。征, 行也。言北行而赋之。子固及女 曹大家, 并有文学名。高当代, 父才子贤, 自古莫 及。善曰 汉书 曰 班彪, 字叔皮, 扶风安陵人 也。性好庄老。祖况成帝时为越骑校尉, 父稚哀帝 时为广平太守。彪年二十遭王莽败。刘圣公立未 定。乃去京师, 往天水郡。归隗嚣, 嚣时据陇拥众, 嚣不礼彪。彪知嚣必败, 乃避地于河西。就大将军 窦融, 劝融归光武。光武问融曰 比来文章所奏谁 作答云 班彪也。融知彪有才, 举茂才为徐令。 卒, 亦为望都长。 明州本翰注脱秀州本的划线部分, 善注与秀州 本同。从明州本五臣翰注的减注上, 可以看出与善 注划线部分大致类同。此处二家注不分上下。 4 . 卷九班彪 北征赋 首身分而不寤兮, 犹数 49 功而辞鱑。何夫子之托兮, 孰云地脉动而生残。 秀州本 济曰 始皇崩, 公子胡亥矫杀太子扶 苏, 自立为二世皇帝。遣使赐蒙恬死。恬叹曰 我 何罪于天而死良久曰 余固当死矣, 起于临洮至 辽东城万余里, 此中不能绝地脉, 此恬之罪也, 乃饮 药而死。彪言恬致死不知其过。鱑, 过也” 。 明州本此处注文没有注家名, 注文脱划线 部分。 明州本善注与秀州本相同 善曰 史记 曰 赵高者, 诸疏远属也。为中车府令, 事公子胡亥。 始皇崩, 高得幸胡亥, 胡亥欲立为太子。太子已立, 遣使以罪赐蒙恬死。蒙恬喟然太息 我何罪于天 无过而死良久徐曰 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 辽东, 城堑万余里, 此中不能毋绝地脉哉乃恬之 罪也。吞药自杀。 明州本所保留的五臣注文“ 彪言恬致死不知 其过。鱑, 过也” 。是注家对作者写作此赋的分 析。所略部分除表述有差异外, 意思与善注相同。 5 . 同卷 北征赋 从圣文之克让兮, 不劳师而 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 黜帝号于尉佗。降几仗于 藩国兮, 折吴濞之逆邪。 秀州本 济曰 圣文, 文帝也。行克让之德, 不 劳师徒, 但以币帛加于天下, 而民自服。吴王濞, 高 祖兄仲子, 文帝时将谋逆, 称病不朝, 因赐几杖, 其 谋遂解, 以吴为父兄之国。又南越王佗, 自立为帝, 上召见佗兄弟, 以德报之, 佗遂去帝称臣。 善曰 圣文, 文帝也。 尚书 曰 允恭克让。 币加, 加之币帛也。 史记文纪 曰 南越王尉佗 自立为武帝。上召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 臣。又曰 南越王佗者, 真定人, 姓赵氏, 为南海尉, 然为尉, 故曰尉佗。又云 佗秦时为垄川令, 使南 越, 值秦乱, 遂不归。自立为越王。 史记 曰 吴 王濞, 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祖立为吴王。孝文 时, 稍失藩臣之礼, 称病不朝, 天子赐吴王几杖, 老 不朝, 其谋亦益不解也。 明州本的二家注均脱划线部分。秀州本“ 王 佗” 之“ 佗” , 明州本均作“ 他” 。明州本减注之处与 善注类同, 但表述过于简略。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 明州本所减五臣注, 均与李善注有大致相同而李善注则是更为详赡的 文字。这种对五臣注的删减, 使进一步降低五臣注 的价值成为可能。 ( 二) 全部删除 此类删除在秀州本中大多标有“ 五臣某同善 注” , 在明州本多处无此类校语, 但所略内容与善 注相同, 只是在具体的文字表述上比善注简单。 如 1 . 卷十五张平子 思玄赋 愁郁郁之茂远兮, 越州而游遨。 秀州本注 铣曰 州, 南州名。衡曰 州, 正 南州名也。 四海图 曰 交广南有州, 其处极 热。善曰 楚辞曰 愁郁郁之无快。, 五高切。 明州本无铣注。衡注、 善注皆同秀州本。 2 . 卷十五张平子 思玄赋 梁叟患夫黎丘兮, 丁厥子而絵刃。 秀州本注 济曰 良北黎丘部有奇鬼, 善效人之 子癙昆弟。黎丘丈人有市醉而归者。黎丘之鬼效 其子之状扶, 而道苦之。丈人醒而让其子, 其子泣 触地曰 孽无告也。其父信之。曰 必是奇鬼也。 我固闻之, 明早复饮於市, 欲遇而刺杀之。其真子 恐其父不能返, 遂往迎, 丈人拔剑刺杀之。丁, 当 也。絵, 插也。衡曰 丁, 当也。善曰 吕氏春秋 曰 梁国之北地, 名黎丘, 有奇鬼焉。效人之子癙昆 弟, 好扶邑丈人, 而道苦之。黎丘丈人有市醉而归 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 而道苦之。丈人归, 酒醒后而谯其子。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无告也。其 父信之。曰 砈是必夫奇鬼也。我固闻之, 明日 复饮於市, 欲遇而刺之。明旦而醉, 其真子恐其父 之不能返也, 遂迎之。丈人望其真子, 拔剑而刺之。 丈人知惑於似其子者, 而杀其真子。高诱曰 谯, 让 也。 汉书 蒯通曰 不敢絵刃公之腹者, 畏秦法 也。韦昭曰 北方人呼插物地中为絵。 明州本无济注, 亦无校语。衡注、 善注同秀 州本。 以上两例, 五臣注中是有两人出注, 其中一家 包含另一家, 删去五臣注中的一家之注, 从意义上 尚无多大影响。 3 . 卷十六江文通 别赋 韩国赵厕, 吴宫 燕市。 秀州本注 向曰 聂政为严仲子杖剑, 至韩, 至 入上阶刺杀韩相。侠累豫让为智伯变姓名, 为宫涂 厕, 欲刺赵襄子, 专诸为公子光以匕首刺杀吴王僚, 荆轲与高渐离饮於燕市, 后为太子刺秦王。善曰 史记 曰 聂政者, 轵深井里人也。濮阳严仲子事 韩哀侯, 与韩相侠累有郄, 严仲子告聂政而言 巨有 仇, 闻足下高义, 故进百金以交足下之。聂政拔 剑至韩, 直入上阶, 刺杀侠累。又曰 豫让者, 晋人 也。事智伯, 智伯甚尊宠之, 赵襄子灭智伯, 让乃变 姓名为刑人, 入宫涂厕, 欲刺襄子, 故言赵厕。又 曰 专诸者, 棠邑人也。吴公子光具酒请王僚, 酒既 酣, 使专诸置匕首, 鱼炙之腹中而进, 既至王前, 专 诸以匕首刺王僚, 王僚立死。又曰 荆轲者, 卫人 也。至燕与高渐离饮于燕市, 后荆轲为燕太子丹献 燕地图, 图穷匕见, 因以匕首秦王。 明州本善注与秀州本同, 无向注。 4 . 卷二十二谢叔源 游西池 无为牵所思, 南 荣诫其多。 秀州本注 铣曰 楚庚桑子诫南荣襘曰 全汝形, 抱汝生, 无使汝思虑营营。谓相思不已, 自诫之词。善曰 庄子 庚桑楚谓南荣襘曰 全汝形, 抱汝生, 无使 汝思虑营营。 明州本无铣注。 5 . 卷二十二颜延年 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 游曲阿后湖作 虞风载帝狩, 夏谚颂王游。 秀州本注 良曰 虞书 云 岁二月, 东巡狩。 59 夏谚曰 吾王不游, 吾何以休载, 记也。善曰 尚书虞书 曰 岁二月, 东巡狩。载, 谓载之于 策也。 孟子 夏谚曰 吾王不游, 吾何以休 明州本无刘良注。也没有 “ 良同善注” 的校 语。细观注文也还有明显的不一样的地方。“ 载” 的注释也明显不一样。良注只指明是记录之意, 而 善注解释为“ 载之于策也” 。 以上三例, 五臣注中只有一人出注, 在明州本 中则径直删去。删去的五臣注与李善注差别不一, 大致是李善多引征, 五臣则径用, 不标出处。引征 则力求使用原文, 径用则允许重新改编。所以在文 字方面, 即使原本出处一致, 表述上还是有些差异。 明州本中删略现象不是个别的情形, 当然大多 是删略李善注, 然而也有大量删略五臣注的例子。 甚至个别卷中删略五臣注数量超过了删略李善注 数量。如卷三十二 楚辞 部分, 收屈原 离骚经 和 九歌 中四首, 比较删略李善注与五臣注的状 况 其中删善注( 包括王逸注) 共减注 2 4处, 有校 语者 3处, 无校语者 2 1处; 删五臣注凡 3 3处, 其中 有校语者 1 5处, 无校语者 2 8处。 三 明州本删略五臣注现象分析 明州本承秀州本而来, 秀州本今虽不存, 韩国 中央大学奎章阁本 文选 是依秀州本为其底本 的, 奎章阁本有一则跋语云 “ 秀州州学今将监本 文选 逐段诠次, 编入李善并五臣注。其引用经 史及五家之书并检元本出处对勘写入。凡改正舛 错脱剩约二万余处。二家注无详略, 文意稍有不同 者皆备录无遗。其间文意重叠相同者, 辄省去一 家。 ” 可见, 在合并本中删略一家注释滥觞于秀州 本, 也是秀州本的主要编排体例。从奎章阁本的删 略来看, 秀州本基本上还是比较严格地执行了“ 文 意稍有不同者, 皆备录无遗; 其间文意重叠相同者, 辄省去一家” 的体例。因此, 从删减数量而言, 秀 州本中删除一家之注的地方并不是很多。然而, 这 种现象到了明州本中, 开始走向删减的极端。 明州本虽然从秀州本而来, 然而, 它不是秀州 本的覆刻本, 编纂者意图在编纂方面比秀州本有所 突破, 这是明州本善注增加的重要原因。当然, 在 个别地方, 也不排除明州本编纂者由于一时疏忽而 省略某家之注的现象, 但更多的情况还是有意为 之。由此, 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 明州本在秀州本减注的基础之上, 对此 编纂体例进一步发挥, 个别地方已超越编纂体例本 身的范围; 第二, 不管是秀州本, 抑或明州本, 删略注释的 现象均有存在, 且并非如传统观念中所云的多删善 注, 还有大量删减五臣注的地方; 第三, 由此可以推断, 明州本虽有六家本中重 五臣的整体特征, 但在具体删减时, 还是以具体的 注释与编纂方便进行删除; 第四, 明州本删除一家之注的现象是严谨与粗 疏并存, 出校语的部分是严格贯彻了编纂的体例, 不出校语的“ 暗删” 则进一步消弱了五臣注的内 容, 并使之混淆视听成为可能; 第五, 明州本中的“ 暗删” 五臣现象, 应该引起 足够的关注。五臣注一向被鄙视、 被低估的原因首 先因为它的确不如善注的学术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 考虑其他的因素, 比如对五臣注不加交代的随意删 减; 第六, 对五臣注, 抑或李善注的学术评估都必 须建立在切实的版本之上, 随便依据某一版本, 动 辄云李善注如何精审以及五臣注如何低级, 是同样 不够准确的, 也是不审慎的。 O nt h eA n n o t a t i o nD e l e t i o ni nMi n g z h o uV e r s i o n o f We nX u a nA n n o t a t e db yF i v eMi n i s t e r s L I UJ i u - w e i ( S c h o o l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H e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K a i f e n g 4 7 5 0 0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A m o n gt h es i xv e r s i o n s ,M i n g z h o uv e r s i o no f W e nX u a ne x i s t s t h ed e l e t i o n s o f L i S h a n s a n n o t a t i o n ,b u t a l s o t h a t o f t h e F i v e M i n i s t e r s .R e g a r d i n g t h e d e l e t i o no f t h e F i v e M i n i s t e r s a n n o t a t i o n ,s o m e a r e " e x p l i c i t d e l e t i o n "a p p e a r e da s c o l l a t i n ga n dn o t a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 ,a n ds o m ea r e" i m p l i c i t d e l e t i o n " ,d e l e t e dw i t h o u t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A n n o t a t i o n s m a d e b y t h e F i v e M i n i s t e r s a r e d e l e t e d ,a m o n g w h i c hs o m e a r e g r e a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e p r e s e r v e do n e s . H o w e v e r , M i n g z h o uv e r s i o n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s t h e s t y l e o f d e l e t i n g a n n o t a t i o n s i nX i u z h o uv e r s i o n , a n de v e ne x c e e d s i t s r a n g e .T h u s ,t h ea n n o t a t i o nd e l e t i o n s a n dt h el o w e r s t a t u s c a u s e dc o n s e q u e n t l ys h o u l db e t a k e ni n t o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w h e nw ea r em a k i n ga c a d e m i ce v a l u a t i o n s o nt h ea n n o t a t i o n s m a d eb yt h eF i v eM i n i s t e r s . K e yw o r d s M i n g z h o uv e r s i o no f W e nX u a n ;a n n o t a t i o nd e l e t i o n ;a n n o t a t i o n s m a d eb yF i v eM i n i s t e r s ( 责任编校 罗 渊)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