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职工安全行为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pdf
第 1 3卷 第 3期 2 0 1 0年 5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1 3N o . 3 Ma y . 2 0 1 0 ■ 教育研究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组织形式及其特点① 张 湘1, 张 豫2 ( 1 . 南方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 1 0 5 1 5 ; 2 .北京市教委 科研处, 北京 1 0 0 0 3 1 ) 摘 要 从系统演化的组织角度深入分析了“ 网下” 教学目标系统他组织和“ 网上” 教学目标系统无组织的特点, 它们 阻碍着网络教学的专业化发展。自组织理论为深入认识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野, 自组织网络教学目 标系统的特点对于促进网络教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 他组织; 无组织; 自组织; 特点 中图分类号 G 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1 0 ) 0 3- 0 1 3 5- 0 4 网络教学目标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的环境里, 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对教学的每一个层次、 每一个 小过程具体的教学标准规定。网络教学目标是基 于教学目的, 通过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逐渐建构的 产物。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由教师、 学生、 学习内容、 学习情境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网络教学目标系统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 指信息时代或者网 络环境下的教学目标系统, 又称之为“ 网下” 教学 目标系统。目前现代教学的教学目标系统存在两 种主要的组织形式 “ 网下” 教学目标系统的他组 织和“ 网上” 教学目标系统的无组织。从系统演化 的组织角度来看, “ 网下” 教学目标系统在他组织 的形成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由网络技术引发的“ 网 上” 教学目标系统的无组织, 正阻碍着网络教学的 专业化发展。那么,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目标系统如 何组织, 自组织理论为我们深入认识网络教学目标 系统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视野。 一 “ 网下” 教学目标系统他组织的特点 “ 他组织指不能自行组织、 自行创省、 自行演 化, 不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而只能依靠外 界的特定指令来推动组织向有序的演化, 从而被动 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 [ 1 ] 1 7 4我国传统教学目标系统 是典型的他组织产物。传统教育中的他组织具有 标准统一、 指令性强的特征, 长期受其影响的教学 目标系统存在四大特点。 1 . 教学目标是为“ 教” 服务的监控工具 过去几十年中, 我国的教学目标是由各级教育 机构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逐层细化的产物。由于 工业时代的教育目的在价值取向上是以社会为指 向, 其实质是主流社会价值的一种外在设定, 逐级 细化的教学目标更多是为了便于控制来达到外设 的价值标准, 教学目标的内容仅仅局限于“ 知识掌 握、 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 。行为目标的可操作、 可测量成为了维护这种他组织教育目标系统的最 佳手段。行为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部分。由于 教学目标设计把学生的个人经验作为一种选择教 学目标的依据, 但是这里的经验往往是被预先设定 的, 学生并没有自己生成的余地, 所以外设的教学 目标一旦确定, 学生必须予以遵从, 在这种目标中 学生并没有获得真正的地位。这样行为目标不但 限定了学生学习的内容, 而且连学生的反应也予以 规定, 其封闭性、 机械性是明显的。由于教师过分 注重完成预设的目标, 把行为目标视为教条, 行为 目标对内容和行为的标准化描述又强化了学校、 教 师支配学生的权威和权利, 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控制 手段, 没有真正实现为“ 学” 服务, 反而成为了教学 的束缚, 成为教学内容的控制工具, 束缚了学生的 创造力。教学目标为“ 教” 而设, 不是为“ 学” 而设。 2 . 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绝对化、 成人化和抽象化 的描述 现代主义知识观下知识具有普遍化、 等级化、 531 ①收稿日期 2 0 1 0- 0 2- 0 3 作者简介 张 湘( 1 9 7 7- ) , 女, 湖南娄底人, 讲师, 硕士, 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 中立化、 分科化、 累积性的特征。布卢姆的教育目 标分类学是这一知识观在教学领域最成功的实践 和完美的体现。它把知识用精确的、 可以观察和便 于测量的语言叙述出来, 转化为确切的教学目标。 现代主义知识观下的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绝对化和 成人化的描述。加之教学目标系统的他组织强调 教学目标的单一性、 标准性、 统一性, 布鲁姆目标分 类学指导下的教学目标被进一步简单化、 操作化, 教学目标成为强调服从书本知识和强化机械记忆, 不注重综合能力和不鼓励批判精神的支持者, 学生 的个体知识长期受压抑, 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天 性和兴趣; 以“ 教” 为中心成为一种必然的产物。 学科教学目标是各成体系, 学科教学目标之间的关 联性弱, 造成知识概念的支离破碎, 束缚了学生的 头脑, 使学生变得狭隘而僵化。此外, 由于教学目 标是静态的、 不变的、 唯一的、 线性的, 经过设计的 教学目标系统通常是由一些刻板的事实和抽象的 观点组成, 它是去意义的。这样教学目标设计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如果教 师缺乏能动性或素质不高, 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 层次停留在解释的层面, 忽视教学目标之间的意义 生成, 教学目标就会成为一种机械的规矩, 或被束 之高阁, 从而浅化了教学目标的内涵, 僵化了教学 目标的结构, 窄化了教学目标实施的途径, 淡化了 教学目标生成的概念。 3 . 教师是教学目标的执行者 教学目标系统在统一管理的他组织下, 教学有 其相应的教学大纲, 教材中也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里清晰地说明如何教, 教什么, 教学目标 是根本不需要去考虑, 去设计。教师也就成为了教 学目标的执行者, 而不是设计者。这直接产生了以 下问题 ( 1 ) 教学目标概念混淆。诸如用课程目标 替代为教学目标, 结果是教学目标要求不够明确, 教学要求分不出阶段和层次, 要求的随意性较大, 笼统模糊, 缺乏衡量和检测教学要求的客观标准, 不能对教学起直接作用。这进一步剥夺了学习者 发展决策、 自我监督、 注意力调整等技能的机会, 然 而这些技能对于优化学习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 2 ) 教学目标不完整。虽然现代教育为班级授课 制注入了很多活跃的因素, 受教学目标的结构、 机 制、 技术局限, 仍制约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的发展, 而作为执行者的教师缺乏实践展开性目标 和表现性目标的主动性、 创造性, 进一步使之成为 一种形式。 4 . 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低质量附加产物 形成学习目标是教学目标向学生学习经验转 化的首要环节。由于传统教学目标是为“ 教” 服务 的监控工具, 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的过程如图所示 图 1 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的过程 由图 1可见, 传统教学下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 目标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阐述学习 目标, 这种效果通常是微弱的( 虚线表示) , 或者是 不起作用的( 虚线上画杈) 。因为教学目标是为 “ 教” 而设, 教师阐述教学目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 实现“ 教” , 而不是为了实现“ 学” 。一种是教师在 教学中利用学习结果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这种 效果通常是片面的。因为传统教学下学习结果主 要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反映, 这种片面的信息反馈强 化了教学目标的知识灌输和考试训练的功能, 使教 学目标进一步成为控制知识传授的工具。教学目 标和学习结果形成了一个以“ 教” 为中心的实线闭 环, 这种方式不断地强化教学目标的封闭性和机械 性, 这样传统教学下, 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的 途径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学习 目标与学习结果形成了一个以“ 学” 为中心的虚线 闭环。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决定教学 目标向学习目标转化的程度。被动学习的学生和 盲目学习的学生通常不具有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 习目标的能力, 他们或者没有学习目标; 或者把学 习结果作为揣测教师意图的工具, 用教师的喜好替 代学习目标; 或者形成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用考试 目标替代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于一般学生而言 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分别 在“ 教” 与“ 学” 中形成, 两者缺乏主动地互动, 这种 低效率和效果的方式, 是传统教学目标他组织的必 然产物。 “ 网下” 教学目标系统受工业时代他组织观 念、 管理方式的影响, “ 网下” 教学目标系统重视内 容目标、 以行为目标取向为主; 其结构是等级式、 线 性的; 教学目标是静态的、 预设的、 封闭的、 机械的; 教师执行教学目标, 学生遵从教学目标。试想如果 教师用工业时代强调社会为指向、 以知识为中心、 静态的、 统一的、 线性的、 模糊的教学目标去设计强 调以人的发展为指向、 基于资源学习的网络教学, 去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的情况会怎样而 这种现象在网络教学实践中并不少见。 二 “ 网上” 教学目标系统无组织的 特点 “ 无组织指事物朝无序、 结构瓦解方向演化的 631 过程。分为自无序和被无序两类。自无序指非组 织作用来自事物内部的无序过程; 被无序指非组织 作用来自事物外部的无序过程。 ” [ 1 ] 1 7 5“ 网上” 教学 目标系统的无组织体现在两方面 ( 1 ) 网络资源的无组织引起“ 网上” 教学目标 系统的自无序。就互联网的发展状况看, 在大多数 情况下 E- L e a r n i n g 在线学习不具有系统性, 只是 一种“ 零星式学习” , 目前网络还不能提供系统学 习知识环境, 处在这一环境下的“ 网上” 教学目标 系统为网络资源的无组织处在自无序的状态中。 ( 2 ) 网络学习活动引起“ 网上” 教学目标系统 的被无序。从整个网络来看, “ 网上” 教学目标脱 离其产生的环境后, 网络技术赋予了其新的结构, 这种结构是网状的、 非线性的, 网络技术使之被无 序。这种结构随着学习者依据学习需要对“ 网上” 教学目标的修改、 添加、 删除等操作, “ 网上” 教学 目标的局部秩序被打乱, 呈现出被无序。 “ 网上” 教学目标系统的无组织, 不利于教学 资源的共享。学习者对“ 网上” 教学目标的断章取 义容易引起学习的误导, 降低网上学习的效率, “ 网上” 教学目标的管理又该如何实施它不像是 传统教学目标是一种统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下的 教学目标, 网络教学目标不像传统教学目标从属于 某一课程目标或学校的培养目标, 它具有自己的独 立性, “ 网上” 教学目标系统如何发挥其在网络教 学中的作用这对于促进网络教学发展十分重要。 三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自组织条件 分析 “ 自组织指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能自行组织、 自行创省、 自行演化, 能够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 形成有结构的系统。 ” [ 1 ] 1 7 6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自 组织是指受子目标系统、 教师、 学生、 学习单元、 网 络技术之间的交互性、 相关性、 协同性的作用而形 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过程。网络教学目标系统满 足一般自组织系统具备的基本条件[ 2 ] 4 6 - 6 6, 网络教 学目标系统是一个能进行自组织的系统, 这表现在 四个方面。 1 .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学习网络( l e a r n i n gn e t w o r k s ) 是目前国际上提 出的一个用 I C T技术推进终生教育的新概念。学 习网络中的人、 学习组织、 自动智能教育代理和学 习资源通过自组织来提高终身学习的效率。学习 网络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系统。网络教学目标系统 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 发展的过程, 它反映了网络 教学目标系统与学习网络的多向信息交互的作用。 由于交互的教学信息是不断变化且有目的, 体系开 放的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可能通过自行组织目标, 向 有序结构转化。 2 .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远离平衡态 网络教学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 因此网络 教学不是采用统一的标准来消除个性化需求与社 会需求的差异、 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背景的差 异、 不同教师的差异, 而是以相互激励、 相互协调的 方式处理差异, 在差异中获得网络教学的活力。加 之, I n t e r n e t 的自组织信息环境中的教学目标具有 可选性, 这些提供了网络教学目标系统远离平衡状 态的条件。 3 .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内部普遍存在非线性相 互作用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 动态的、 变化的, 比如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 交互的, 学习内容因学而变, 其非线性作用的特征 是明显的。 4 .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内部存在涨落和起伏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中学生 需求的变化, 学习单元的调整, 网络学习环境的变 动, 这些状态参量的变化和相干作用出现波动是必 然的, 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内部就具有涨落和起伏的 现象。 四 自组织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特点 一般自组织系统的行为模式具有信息共享、 单 元自律、 短程通讯、 微观决策、 并行操作、 整体协调、 迭代趋优的特征[ 3 ]。自组织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具 有三大特点。 1 . 系统结构具有协同性 自组织系统中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互相激励、 互相协同的作用, 这种作用关系下网络教学目标系 统各主体的短程通讯行为, 使子目标系统与各主体 互相了解对方, 作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对策, 同时各 主体的单元自律、 整体协调的行为, 保证子目标系 统在最有利的前提下, 作出最合适的选择, 从而实 现子目标系统结构的协同性。子目标系统中各目 标之间不是孤立的、 排斥的, 而是协同的。网络环 境下, 目标系统的内容结构采用易于分解使用、 便 于增删修改、 便于相互交流的“ 模块化” 结构, 尤其 引入超文本结构, 这种开放的、 动态的教学目标系 统结构, 给网络教学目标系统更多余地自组织, 也 为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实现协同提供了途径。 2 . 系统内容具有动态有序性 社会需求、 学科特征、 教与学的原理等构成网络 教学目标系统的规则。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各要素在 交互中引起系统的涨落和起伏时, 单元自律的各主 体可以并行操作, 实时决定它自己的对策与下一步 的行动策略, 系统规则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协调一致 731 性和稳定性。系统目标内容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实现 从一种有序到新的更高程度有序。比如 运用库尔 特勒温的力 场分析论的观点[ 4 ] 2 7 4 - 2 7 5, 在教师 ( 推动力) 与学生( 抑制力) 相互作用下, 认知领域 目标内容会呈现如图 2所示的从一种有序到新的 更高程度有序。与此同时, 教师、 学生在相互作用 的过程中, 教与学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图 2 认知领域网络教学目标有序转变的过程 3 . 教师、 学生是网络教学目标的决策者 网络教学目标是一种复杂的信息资源决策的 结果, 决策必须处理大量在协作、 交流、 意义建构中 形成的信息。网络教学目标决策中复杂信息资源 造成自组织网络教学目标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差异 越大, 网络教学目标离开平衡状态就越远, 越可能 获得交互式的、 以合作竞争为基础的、 动态稳定的 网络教学目标“ 活结构” 。自组织的网络教学目标 系统注重增强网络教学目标系统的交互性, 调动 参与 者的积极性, 鼓励其他教师、 学生对教学目标提出 自己的建议, 在竞争中表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主动 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 学生成为网络教学目标 的决策者。 可见, 自组织网络教学目标系统是一种更符合 现代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 提供了一种适合网络教 学的更高的教学起点和更系统的教学组织策略, 它 更能适应复杂化的网络教学系统, 可以促进网络教 学资源在学习层面上的可重用和互操作, 促进网络 教学的发展。自组织网络教学目标系统与他组织 之间不是对立的, 通过自组织与他组织相结合, 网 络教学目标系统获得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信息模 式。这种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共享, 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思想碰撞, 强调学习和创新。开放性、 远离平衡 态、 非线性、 涨落这些自组织的性质会导致网络教 学目标系统有序和无序两种可能, 所以潜在的自组 织网络教学目标系统是一把双刃剑, 网络教学目标 系统的无序性也将对如何管理教学目标提出新挑 战, 如何引用自组织范式进行管理, 提高网络教学 目标的自组织能力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 1 ]许国志. 系统科学[ M] .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社, 2 0 0 0 . [ 2 ]吴 彤.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 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 社, 2 0 0 1 . [ 3 ]师汉民.从“ 他组织” 走向自组织 关于制造哲理的 沉思[ J ] . 中国机械工程, 2 0 0 0 ( 2 ) 7 9- 8 4 . [ 4 ]罗伯特G 欧文特. 教育组织行为学[ M] . 窦卫霖, 温建平, 王越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 0 0 1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F o r m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so f We b-b a s e d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S y s t e m Z H A N GX i a n g 1&Z H A N GY u2 ( 1 .S c h o o l o f F o r e i g nS t u d i e s ,S o u t h e r n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G u a n g z h o u5 1 0 5 1 5 ,C h i n a ; 2 .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D i v i s i o n ,B e i j i n g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s s i o no f E d u c a t i o n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b a s e do ns y s t e m a t i c e v o l u t i o no r g a n i z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 ,a n a l y s e s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b o t ho t h e r s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 o f f - l i n e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s y s t e ma n dn o n- 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 o n- l i n e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s y s t e m ,w h i c hb e c o m e s a no b s t a c l eo nt h ew a yo f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w e b - b a s e dt e a c h i n g .B e s i d e s ,t h i s p a p e r g i v e s a ne n t i r en e wp e r s p e c t i v eo nw h a t t h ee s s e n c eo f w e b-b a s e d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s y s t e m w i t hal u c i de x p o s i t i o no f 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t h e o r y ,a n d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w e b- b a s e dt e a c h i n gw i t h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w e b - b a s e dt e a c h i n go b j e c t i v e . K e yw o r d s w e b - b a s e dt e a c h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s y s t e m ;o t h e r s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n o n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e l f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 t a t u s ( 责任编校 王小飞) 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