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中毒窒息事故统计分析.pdf
第 1 2卷 第 4期 2 0 0 9年 7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1 2N o . 4 J u l . 2 0 0 9 ■ 文学历史 田汉创作 关汉卿 的潜在动因之我见① 邹言九 (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 摘 要 田汉创作 关汉卿 的潜在意识乃是塑造文人的伟岸形象, 为知识分子立言, 寄托他对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精神、 人格情操、 价值理念的肯定; 也是出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 信任、 至诚相待的真情缺失性体验。因为田汉有关汉卿的“ 敢 写” 精神, 才会写出这样深受人民欢迎的作品。 关键词 田汉; 关汉卿 ; 内在要求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0 9 ) 0 4- 0 0 8 9- 0 4 说到 2 0世纪中国的戏剧史, 不能不提田汉, 诚如郭沫若所言 “ 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 个存在。 ” [ 1 ]夏衍说 “ 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 我私 下把他叫做中国的‘ 戏剧魂’ 。 ” [ 2 ] 1 6 7 2 0世纪中国剧 坛群星璀璨, 但堪与关汉卿相比者, 确实非田汉莫 属。关汉卿的以笔为刀, 为民请命, 代天地立心, 替 百姓立言, 为古今立人的思想, 向来是古代圣贤以 及后来的启蒙思想家的价值理念和现实立场, 也是 田汉赞扬和躬行的观念和立场。1 9 5 8年初, 田汉 着手准备在纪念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大会上作报 告, 他在读了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与散曲以后, 激动 地表示 “ 我除了写纪念 报 告, 还 要 给 他 写 个 戏。 ” [ 3 ] 7 2而且仅一个多月时间, 这部代表着田汉戏 剧艺术峰巅的 关汉卿 就完成了。触发田汉创作 激情的内在动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 纪 念” 或是真的为了完成所谓“ 创作规划” 是否 还有什么潜在的动因呢 一 钱谷融先生在谈到文艺创作的动力时认为 “ 一个作家总是从他的内在要求出发来进行创作 的, 他的创作冲动, 首先来自社会现实在他内心所 激起的感情的波澜上。这种感情的波澜, 不但激动 着他, 逼迫着他, 使他不能不提起笔来; 而且他的作 品倾向, 就决定了这种情感的波澜是朝哪个方向奔 涌的。 ” [ 4 ]那么, “ 逼迫着” 田汉创作 关汉卿 的 “ 内在要求” 是什么黎之彦在1 9 5 8年3月2日的 日记中写道 午休起来, 田汉同志继续阅读关汉卿的散曲, 当他读到 不伏老 这首曲子时, 无限兴奋地说 “ 好呀, 你看关汉卿这样写他自己 ‘ 我是个蒸不烂 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 关汉卿 真是个铁汉子我除了写纪念报告, 还要给他写 个戏。 ” [ 3 ] 7 2 从黎之彦的日记来看, 田汉开始并无创作纪念 关汉卿剧目的打算, 所谓“ 创作规划” 的制定更是 决意写 关 剧之后的事了。那么, 是什么因素使 田汉一下燃起了创作 关 剧的激情呢从黎之彦 日记的客观而又生动的记述可见, 田汉写 关 剧 的意图陡起的兴奋点是在他读了 不伏老 之后。 当时田汉已年届花甲, 从 1 9 4 6年创作 丽人行 后, 十多年来基本上没写话剧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 是“ 荒疏已久” , 有朋友笑他头发白了, 写不出什么 东西来了, 他心里很沉痛。所以, 他写 关 剧时憋 着“ 不伏老” 的豪气也是事实, 但那只是一种与表 现内在情感无关的外在动力。心理学研究认为, “ 动机的趋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的内部系统, 而外界的刺激只是一种引线。如果内部系统没有 98 ①收稿日期 2 0 0 8- 0 1- 2 0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湘教通 2 0 0 4 [ 2 8 4号] ) 作者简介 邹言九( 1 9 4 9-) , 男, 湖南宁乡人, 教授, 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某种需要, 引线就可能没多大作用。 ” [ 5 ] 1 8 7从上面的 日记来看, 真正激起田汉创作激情的是“ 关汉卿真 是个铁汉子 ” 是关汉卿那铮铮硬骨感动了田汉, 关汉卿那代人民立言的精神品格激发了田汉的为 知识分子立言的潜在愿望。 田汉自己说过 “ 史剧作家的主要任务是在于 根据历史真实创造出足以教育今天人民的动人的 历史人物形象。 ” [ 6 ] 2 4 5就当时的主流文学而言, 只有 “ 工农兵” 才能成为居于中心地位的“ 理想英雄” , 知识分子只能是受教育须改造的形象, 而田汉写的 关汉卿却是一个文人形象, 一个象征着知识分子理 想人格的形象, 这自然与主流意识形态对知识分子 形象的描绘有相当大的距离, 却符合 3 0年代以来 左翼知识分子对自己的职责与形象的集体认定。 现代知识分子本来就把自己的价值选择与国家、 民 族的利益自然地联系在一起, 建国之后, 由于新政 权的“ 信任” 和重用, 荣誉感加责任感, 足令他们肝 脑涂地。田汉就是如此, 在他身上, 士大夫式的忧 患意识、 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传统和湖湘文化 的“ 经世济民” 的精神内核融合了, 与他的革命理 想和热情凝到了一处, 所以, 他以忠诚的信念在为 新中国做着他认为应该要做的一切。但他又不能 不感到迷惘, 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与思想文化批判 斗争使大部分知识分子举步维艰, 政治权力中心话 语越来越强化了他们身上的“ 原罪” , 在理论上越 来越加大加深了他们与工农之间的差异, 昔日的同 路人被步步推向对立面, 这些都使执着于艺术的田 汉感到被动、 困惑。尤其是 1 9 5 7年的“ 反右” 之 后, 看着许多老朋友“ 纷纷落马” 的痛苦与自己幸 免于难的后怕, 他为自己也为自己所在的知识分子 圈子抱屈, 潜意识中, 不可能没有为知识分子申辩 的欲望。关汉卿的伟岸形象, 正好寄托他对中国知 识分子传统精神的神往与褒扬, 以及他对五四以来 的启蒙知识分子精神、 人格情操、 价值理念的企求 与肯定。 有人说田汉写 关汉卿 是戏剧家写戏剧家,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还应该说是铁汉子写铁汉子。 田汉一直被人视为憨直、 蛮劲十足的“ 湖南牛” , 有 着湖南人率直梗朴、 好胜尚气的传统性格。章士钊 说过, “ 湖南人有特征, 特征者何曰 好持真理之 所自信, 而行其心之所能安, 势之顺逆, 人之毁誉, 不遑顾也。 ” [ 7 ] 6 7历史证明, 大凡湖南人只要认准了 一个目标, 有了一种思想主张, 就不会轻易改变, 就 会为这种目标与主张的实现作不折不挠的搏击, “ 即使断头洒血, 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所以和他 省相比, 湖南常出现激进者真激进, 保守者死保守 的历史现象。 ” [ 8 ] 1 7在湖湘文化熏陶中长大的田汉, 既是一个见了皇帝的新装忍不住要喊出真相的天 真“ 孩子” , 又是一个认准了道理就什么也不顾的 “ 蛮牛” 。洪深曾感叹 “ 田汉是个跌不怕, 打不怕, 骂不怕, 穷不怕的硬汉 ” [ 9 ] 1在文网森严, 白色恐怖 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田汉的戏剧曾不止一次被禁 演、 被勒令删改, 他没有屈服过。1 9 3 5年被捕入 狱, 他也没有屈服。正因为他是关汉卿一样的“ 铜 豌豆” , 所以, 在写 关 剧 5年多后的 1 9 6 3年 1 2 月, 已被最高领导关于文学艺术的第一个“ 批示” 批评的田汉, 虽处在政治高压之下, 但他仍敢于在 华东区话剧观摩演出大会上抵制柯庆施、 张春桥之 流提出的“ 大写十三年” 的极“ 左” 口号, 旗帜鲜明 地坚持现代戏、 新编历史剧和传统戏“ 三并举” 的 方针。中途退会后, 他在苏州写下了“ 司徒庙里精 忠柏, 暴雨飘风总不移” [ 1 0 ] 5 0 1的诗句以明志。这样 性格的人, 有思想总是会寻找机会表现的。写关汉 卿嘛, 很多方面可以写, 但他偏偏选择关汉卿冒死 写 窦娥冤 而舍其他, 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田 汉分析关汉卿写 窦娥冤 是“ 以古喻今” [ 3 ] 7 4, 那 么, 在“ 反右” 运动刚刚过去的时候来写关汉卿的 为民请命精神, 意味着什么, 难道田汉心里不 明白吗 二 创作心理学认为, 缺失性体验可以成为文学创 作的动机。“ 作家的缺失性体验指的是作家处于 生存中的某种缺乏或痛苦之中产生的关于人生的 意义、 目的和价值的审美把握。 ” [ 5 ] 1 3 7黑格尔在 精 神现象学 中把创作活动与“ 苦恼意识” 相联系起 来, 认为是“ 苦恼意识” 推动作家的创作。田汉早 年就受过厨川白村的文学是“ 苦闷的象征” 的思想 影响, 关汉卿 的创作也是出于一种缺失性体验。 田汉一贯尊重生命意识、 关爱人性人情。早在 日本学习时, 他就很喜欢菊池宽那“ 理智的, 同时 含着多量的人情味” [ 1 1 ] 3 6 7的作品。回顾田汉的创 作, 无论是敏锐的感觉人生的戏剧, 还是“ 转向” 后 那带有“ 左” 的标记的急就章, 抑或是 1 9世纪 4 0 年代在战火中锤淬出来的作品, 命意虽然不一, 但 人道主义思想与人情味一以贯之, 无不表现了以生 命、 人性为基点所构成的生命意识、 信念伦理, 表现 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健全发展的企望。 他的那些被读者与观众称誉的戏剧, 无不是人情味 浓得化不开的作品。朱光潜说 “ 在文艺作品中的 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 有谁爱好文艺 而不要求其中有一点人情味呢 ” [ 1 2 ]但在建国之后 那阶级斗争无限升温的岁月里, 在那简单化的政治 权威话语湮没了个人复杂情感的表面化生活中, 人 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人情味的缺失。在人人都不敢 说真话吐真情的时候, 尤其是在权威话语对知识分 09 子的理解与信任日益缺失的时候, 人与人之间多么 需要一种平等的理解和尊重啊田汉几次谈到 “ 我看过一个地方戏写许仙在白娘子产后疲困, 以 无限幸福感盹睡在她丈夫身边的时候, 许仙却计算 着如何把法海交来的符纳入她的发际, 我看了这样 的场面几乎不能忍受。 ” [ 1 3 ] 3 9 8然而要从艺术的幻想 中找回人情味也不容易, 建国后的文坛上人情味是 个禁区, 凡是沾了人性、 人情的作品, 哪怕只有一点 “ 味” 儿, 都被打成毒草, 好多作家因此遭到批判。 因此, 田汉不得不绕过现实生活的浅滩, 到神话与 历史中去寻求感情的满足, 借古人与神妖来写人情 与人性。如莱辛所说的“ 他之所以需要一段历史, 并非因为它曾经发生过, 而是因为对于他的当前的 目的来说, 他无法更好地虚构一段曾经这样发生过 的史实。 ” [ 1 4 ] 3 3 0这恐怕是田汉身为戏剧界领导, 几 乎没有追随主流话语去“ 写中心、 演中心” 的主要 原因, 也是他立意写 关汉卿 的重要原因。 田汉写 关汉卿 之前改编的几个戏就是在找 回体验的缺失, 强调不能仅以“ 出身” 识人。“ 十年 磨一剑” 的 白蛇传 , 可谓集各种版本之大成, 但 “ 净化” 了内容, 去掉了“ 妖性” 。使蛇妖出身的白 素贞更具热情勇敢、 敢爱敢恨、 敢于和恶势力作斗 争的人性和个性, 更得人民的喜爱。 金鳞记 中 将身份的辨别与人情世故、 道义是非联系起来 真 牡丹小姐嫌贫爱富、 薄情寡义, 透着做人的假; 鲤鱼 精变的假牡丹与被冷落的张珍相爱, 多情重义, 向 往着做人的真。有名分的真牡丹无心肝, 没有做人 资格的妖精却爱情坚贞、 比“ 人” 更有人情味。在 那阶级成分、 家庭出身越来越成为识人用人唯一标 准的年代, 这样的“ 反串” , 难道不发人深思吗明 眼人不觉得是在委婉地为“ 唯成分论” 的受害者们 “ 请命” 吗 西厢记 的结尾, 莺莺不是与新科状 元完婚, 而是与“ 白衣女婿” 并骑, 改编者不以身价 取人的意图显而易见。 正是因为缺失性体验的关系, 田汉一开始构思 关汉卿 便设想关汉卿应该有个异性的知交、 同 志和战友, 于是才有了与关汉卿相映生辉的朱帘 秀, 关、 朱的爱情建立在相互理解、 尊重、 彼此砥砺、 生死与共, 用戏剧艺术为无辜者鸣冤斗争的基础 上。他们与其他艺人也情同手足, 在民众中如鱼得 水。特别使人不能忘的是剧中民众为关汉卿请命 的构思, 一个 万民禀 深深地体现了人民与剧作 家的情感 一个敢于为民请命的人, 人民会不爱戴 他营救他吗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信 任、 至诚相待的真情便是田汉理想的人性人情, 多 么难得的真情啊在 关 剧中, 它作为剧作者的 一种潜在需要在戏剧冲突中顽强地表现了出来。 三 我们这样说不是在妄加猜测、 牵强附会, 因为 为民请命于田汉来说并非一时的偶然举动。田汉 性格坦率、 开朗, 在政治上很外行, 天真地以为自己 对党没有二心, 干什么都很少考虑后果。建国初 期, 对传统戏曲的粗暴禁演和乱加否定的做法时有 发生, 他三次上书周扬, 长的一封信达三万余言, 其 核心所在, 就是请命, 为中国戏曲艺术请命。在 “ 官本位” 的社会, 在“ 政治第一” 的年代, 在“ 左” 比右好的风气下, 田汉要明哲保身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他办不到。在官位与艺术之间, 他看重的是艺 术。为了戏剧的发展, 他有时顾不了自己。1 9 5 6 年到长沙、 桂林等地视察, 看到艺人们解放几年了, 还是生活窘迫, 他感慨万分, 一面慷慨解囊, 一面为 之呼吁。回到北京就发表了 必须切实关心并改 善艺人的生活 的文章, 为艺人的生活请命。在上 海看到演员们精神苦闷, 他们的宝贵时光无端耗费 在读书看报、 聊闲天、 开没完没了的会, 他又在 戏 剧报 上发表了 为演员的青春请命 一文。这些 “ 请命” 文章在当时的政治语境中简直是“ 大逆不 道” , 要不是周总理和周扬的保护, 他险些被打成 了右派。 如果说写 关汉卿 是田汉“ 请命” 的故态复 萌, 那么他这次是利用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以纪念 世界文化名人的名义来写关汉卿, 将自己对知识分 子形象的自我认同暗含其中。在“ 反右” 斗争余温 未退的时候涉及冤假错案和为民请命的问题自然 还是很危险的, 可是因为田汉是凭着对历史上的关 汉卿的正确评价来构建剧情的, 剧本着重在敢写不 敢写与改戏不改戏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关汉卿的为 人民斗争的勇敢、 正义的性格。成功地表现了坚持 正义、 反对邪恶等古今贯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 本性的基本方面, 所以即便有欲加之罪者也难抓着 辫子, 但也只有艺高而胆大的田汉才有这个胆量和 勇气在这时冒这个险。田汉除了有戏剧家的斗争 生活体验以外, 更重要的是有关汉卿的“ 敢写” 精 神。在那知识分子渐渐被看得“ 比拿枪的敌人更 可怕” 的语境中, 严重的精神危机使得他们中的好 些人说话写文章都是投鼠忌器, 如履薄冰, 或保持 缄默, 或回避矛盾。只有田汉这样的作家, 凭着自 己对党和人民问心无愧的赤诚, 继续自己的艺术道 路, 打造艺术精品, 代人民立言。 我们还可引 关汉卿 之后的 谢瑶环 来补充 说明。如果说 关汉卿 的创作是因为关汉卿的为 民请命精神触动了田汉的某些潜在意识才激发创 作热情的, 那么, 谢瑶环 则是田汉先有了明显的 请命意识而后找来的艺术形象。2 0世纪 6 0年代 初, 是国家的“ 暂时困难” 时期。从 1 9 6 0年 1 2月 19 到 1 9 6 1年 3月, 田汉作了为期 3个月的大西北之 行。用他的话说是“ 要深入了解人民生活, 了解下 面的困难以及困难的原因。 ” “ 我作为人民代表, 下 去倾听人民的要求和反映, 是义不容辞的。 ” [ 3 ] 1 6 6说 明他对于“ 三面红旗” 、 “ 五风干部” 对农村经济造 成的巨大伤害已有所闻了。当他看到人民大众因 最高当局的错误而忍受着巨大痛苦的时候, 很自然 地又唤起了他的“ 为民请命” 的情结。但是, 在大 多数人对困难现实讳莫如深的时候, 有谁能像彭德 怀元帅那样“ 我为人民鼓咙胡” , 冒死直谏历来 眼睛向下, 关心民瘼的田汉心中明白了老百姓的受 苦, 但他毕竟多了些成熟, 像 1 9 5 6年那样在报刊上 写文章直接“ 请命” 不行了, 只有通过意味深长的 戏剧来表述心曲, 就和他笔下的关汉卿一样。“ 我 是剧作家, 有义务再拿起笔来, 写党和人民需要的 戏。 ” [ 3 ] 1 6 5西安的碗碗腔 女巡按 的演出触发了 他, 使他找到了敢于与权贵斗争、 为民请命的谢瑶 环的形象, 于是他决定改编这个戏。 改编后的 谢瑶环 , 谢瑶环的形象比原来更 感人。江南人民因豪门贵族大肆兼并土地, 无法生 活下去, 被迫逃往太湖。当权臣主张征剿之时, 她 挺身而出, 据理力争, 主张“ 抚慰黎民安社稷, 制止 豪强严法制” , 冒死“ 为民请命” 。她女扮男装, 巡 按江南, “ 察吏民善恶, 观风俗得失, 查问疾苦, 赈 济饥贫。 ” 严惩了那些强占民田、 鱼肉百姓的地方 势力, 下令发还被占田地和强征的铜铁, 派人去太 湖劝说农民回家耕种。这些做法令三吴人心大快, 一吐冤苦之气, 但谢瑶环自己却遭到了权臣武三思 与来俊臣的暗算, 被他们刑讯至死。 谢 剧将碗 碗腔的“ 圆满” 结局改成了悲剧, 并延续了 关 剧 中“ 为请命者请命” 的思想。前有秀才龙象乾代表 三吴百姓向朝廷呈万民血表, 后有苏州百姓一万余 人, 头顶香盘, 涌到辕门, 替谢大人喊冤。着墨虽然 不多, 但烘托出了人心向背, 大大强化了“ 为民请 命” 的合理性和正义性。像是在保护现实生活中 那些反对“ 五风” 、 替老百姓说话的干部。剧中武 则天那句“ 为民请命, 何罪之有” 的掷地有声的话, 当时使多少人为之怦然心动此剧一出, 各地纷纷 上演, 可见人民群众需要为他们说话的戏剧的急迫 性。然而也只有不懂政治而又富有政治激情的田 汉, 才会出之以“ 诚” , 缘之以“ 情” , 写出 关汉 卿 、 谢瑶环 这样深受人民欢迎的作品。 参考文献 [ 1 ]郭沫若. 先驱者田汉[ N ] .文汇报, 1 9 4 7- 0 3- 1 3 ( 1 ) . [ 2 ]夏 衍. 懒寻旧梦录[ M] . 北京 三联书店, 1 9 8 5 . [ 3 ]黎之彦. 田汉创作侧记[ M] .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 社, 1 9 9 4 . [ 4 ]钱谷融. 文艺创作的生命与动力[ J ] . 文艺报, 1 9 7 9 , ( 6 ) 1 7- 2 0 . [ 5 ]王克俭. 文学创作心理学[ M]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 版社, 1 9 9 7 . [ 6 ]田 汉. 题材的处理[ C ] / / 田汉全集( 第 1 6卷) . 石家 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2 0 0 0 . [ 7 ]章士钊. 刘霖生先生七十寿序[ C ] / / 章士钊全集( 8 ) . 上海 文汇出版社, 2 0 0 0 . [ 8 ]郑 焱. 近代湖湘文化概论[ M] .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1 9 9 6 . [ 9 ]洪 深. 南国社与田汉先生[ C ] / / 闫哲梧. 南国的戏 剧. 上海 萌芽书店, 1 9 2 9 . [ 1 0 ]田 汉. 司徒庙古柏[ C ] / / 田汉全集( 第 1 2卷). 石 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2 0 0 0 . [ 1 1 ]田 汉. 菊之宽剧选 序[ C ] / / 田汉全集( 第 1 4 卷) .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 2 0 0 0 . [ 1 2 ]朱光潜. 关于人性, 人道主义, 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 [ J ] . 文艺研究, 1 9 7 9 , ( 3 ) 3 9- 4 2 . [ 1 3 ]田 汉. 田汉全集( 第 1 6卷) [ M] .石家庄 花山文艺 出版社, 2 0 0 0 . [ 1 4 ]伍蠡甫, 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 ( 上) [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 9 8 5 . Mo t i v a t i o n so f T i a nH a n sC r e a t i o no f G u a nH a n q i n g Z O UY a n - j i u ( 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e S t u d i e s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i a n g t a n 4 1 1 2 0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m o t i v a t i o n s o f T i a nH a n s c r e a t i o no f G u a nH a n q i n ga r et ob u i l dag r e a t i m a g eo f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a n dt om a k ep r o p a g a n d a s o nb e h a l f o f t h e m .T h ec r e a t i o nd e m o n s t r a t e s h i s p o s i t i v ev i e w s o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s p i r i t o f C h i n e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 ,t h e i r m o r a l i t y a n dv a l u e s .T h e o t h e r p o i n t i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d e f i c i t o f r e s p e c t i v e e s t e e ma n dc r e d e n t i a l a m o n g t h e p e o p l e . J u s t b e c a u s e T i a nH a np o s s e s s e s G u a nH a n q i n g s s p i r i t o f b r a v e r y o f c r e a t i o n ,c o u l dh ec r e a t et h ew o r kt h a t i s m o s t p o p u l a r . K e yw o r d s T i a nH a n ;G u a nH a n q i n g ;m o t i v a t i o n ( 责任编校 许中坚)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