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与劳动力因素研究.pdf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概 。蠢 蕊 , 赏 , 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 背景与劳动力因素研究 宋玉祥李国平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 长春 关键词 工业化过 程 社会背景劳动力 抚顺煤矿区域 抚顺煤矿区域矿业发展历程 抚顺煤田位于抚顺城市区域 中部 的浑 河南岸 , 煤层走向大 致呈 东 西向 , 长 , 南 北平均宽 , 水 平投影面 积 “, 煤层之上覆盖有厚度 以上 的油页岩层 。 抚顺的城市与近代经济的发展与煤炭资源 的开发息息相关 。 本世 纪初 的 年 , 民 族资本首先开采 千金寨等处的煤炭 , 其 后俄国势力侵入 。 年日俄战争后 , 日本建立 抚 顺采煤所 , 强夺抚顺的煤炭开 采权 。 “此 矿出煤日可 千吨 , 以其出数畅旺 , 坚 不肯还 。 日本 人 占领 矿山后 , 掠夺 性 的生产 , 使煤炭 产量急剧膨胀 , 年日均产量 超过 , 年 代未 , 年产量达到 。 这期间 , 由于矿区开发带来人口激增 , 抚顺发展 为东北 地区最 大的矿 业城市 。 年代以前 , 抚顺矿区基本上 是单一的煤炭 生产 , 除少数煤炭附属工 业 外 , 没有发展其它工业 。“ 九 一八 ”事变后, 抚顺沦 为日本帝国 主义的殖民地 , 加紧了对煤 炭等资源的掠夺 , 在扩大煤炭开采规模的同时 , 还发展了电力 、 煤矿 、 机械 、 钢铁 、 化工及利 用伴生 油 页岩建立的 石 油加工 工 业等 。 在矿区开 发方 面 , 除 原有的胜利矿和西露天 矿 , 年建成 龙凤矿 , 年又建 成老虎台矿 , , 年达到年产原煤 ‘ 的战前 最 高水来 。 解放后 、 年代初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辽宁省 项重点工程 项目中有 项 在抚顺建设 , 使抚顺 成为以煤炭 、 石油加 工 、 电力 、 金属 冶炼 、 机械等工 业为支柱的重化 学 工业 城市 。 原煤产量 年达到 护 的高峰后 , 由于资源 含量限制 , 产量开始下降 , 到 年代 , 维持在年产 上下 。 从工业产值看 , 年代初 , 石油工业开始超 过煤炭 工业 。 目前 , 抚顺煤矿产值中相当于抚顺石油化学公司产值的 , 煤炭 工业职 工虽然 在各行业 中依然 居第一位图 , 但近年来已呈 负 增 长态势 。 在 全部职工中的比重 , 由 年 , 下降到 年的 。 抚顺自 年代进 入工矿业 发展阶段 , 年代 起 矿业衰退 , 但其它工业的发展支撑着抚顺市继续发展 , 并向工业化的高级阶段迈进 。 目 前抚顺已发展为 特大型综 合性工业 城市 , 在我国依托大型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中 , 率先完 东北三省纪略 实业 , 奉天省 , 纪抚顺煤矿 。 期宋玉祥等 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与劳动力因素研究 成了矿业向工矿业 的过渡表 , 对于煤矿城 市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示 范意义 。 单位 千人 年 一 一 一 一 一 二汾试二 全岌 一总计 一 新抚区 ‘ 峪天区一望花区 煤炭采掘 石油加工 化工 钢铁 金属 机械 电子 食品 纺织 造纸印刷 电 力 建材 图抚顺市各我主要工业部门职工数 , 工矿业发展及结构演化的政治环境 土 业发展过 程 , 也既是结构演进过程 。 一般而 言 , 区域 工业结构具有由劳动密集型向 资金密集型 、 技术密集型演进的客观规律性 。 区域工业结构在演进 过程中 , 存在着支配其 运动的内在 、 外在机制 , 即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 。 政府的干 预主要通 过产业政 策来 实现的 。 抚顺煤矿区开发与建设是分别在殖民地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进 行 的 , 缺 少市场机 制的调整 , 因而 , 政策因素长期左右着区域工 业化过 程 。 表 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发展阶段 年别 阶段划分 矿业 形成 工业 代表行业 煤炭 、 电力 主要企业 抚顺煤矿 、抚顺 发 电厂 矿业 煤 炭 、 石油 、钢 铁 、 金 确立形成属 、 电力 、机械、 化学 抚顺煤矿 、 抚顺煤矿附属企业西东炼油厂 、 煤炭液化厂 、钢厂、 发电厂 、 化工厂 、水泥 厂 、 铝厂 、机械制造厂 工矿业 石油 、煤炭、钢铁、机 械 、 金属 、 电 力 、 化 成长确立学 、纺织 石油 、钢铁、机 械 、 金 属 、 煤 炭 、 化学 、 电 衰退 成长力 、纺织、 电子 石油一 、二 、三厂、 抚顺煤矿 、抚顺 钢厂 、 挖掘 机厂 、 电厂 、 辽宁电厂 、抚 顺电厂 、 抚顺 化工 厂 、第二 毛纺 厂 石油一 、二、三 厂 、抚 顺煤矿 、 抚顺纲 厂 、 挖掘 机厂 、 铝厂 、辽 宁电厂 、 抚顺 电厂 、 抚顺化工 厂 、 第二毛纺厂 、辽宁无线 电人厂、 乙稀厂 外国资本侵人压制了民族 资本的发展 清王朝为维护 “祖宗肇迹兴 旺之所 ”, 保护 “龙兴 重地”的风水, 长期对 东北地区实行封 地理 科 学 卷 禁 。 直到光绪年 间 , 因 “ 内外益多事 ”、“财用亦 愈急”, 封 禁逐渐 解除 , 资源 得以开 发利用 , 民 族 工业开始起步 。 因此 , 同上海 、 天津 、 武汉等地比较 , 东北的民族工业落后 。 在 民族工 业 尚未成形之 际 , 外国资本的侵入使其发展受到严重压制 。 如抚顺搭连咀子煤矿 , 先 由民族 资本经营 , 从 年起 遭 到日本 人威胁 , 到民国初期便被搞成 中日 “ 合办 ”, 几 经 转 手 , 年归于日本东洋煤矿股 份公司 。 “九 一八 ”事变后 , 原有的官僚资本一部分被吞并 , 一部分变成汉奸资本与日伪统治 结 合 , 民族资本发 展受到更大的限制 。 年 , 日伪制定所谓 “ 满洲 经济统制根 本 方 策 案 ”, ” 年提出 “满洲 国经济建设纲 要” 实行经济统制 , 年又颁布“产粤统制声明” , 对重要经济事业实行完全统制 或半统制 , 对一般的或不十分重要的经济事业 也予控 制 。 以 工矿业而论 , 规定由所 谓 “官家”或“ 特殊公司 ”控制的有 “ 国有 ”矿山采掘、 石油加工 、 钢铁 冶炼 、轻 金属矿产、油 页岩 、 电力 、 火药制造 、 水 泥 、 机械 、 纺织 、 食品工 业等 , 使民族 工业 在 暴力摧残和压榨下 , 濒于灭绝的境地 。 东北地区在 年 , 民间公司的资本总额 中 , 民族 资本平均不 到 , 如果包括 “特殊公 司 ”和“准特殊公司” 的资本 , 则更低 。 由此 , 抚顺煤 矿区域工业 发展就完 全受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经济政策所左 右 。 殖民地 经济为 主体的重工业体系 抚顺煤矿区域重工 业体系是在日本侵略者的 “满粗 日密 ”的殖 民政策 下建 立起来的 。 “满洲经济起到 补充 日本经济的作用 ”, 满洲重工业 是作为日本国防产业 的一环而 扶植和 发展起来的, , ‘〕,“为 支持 日本 军队的军需和日本国内 的重化学 工业 , 在 殖 民地 强行开 发 了 主要矿山 ” 。 抚顺矿区的煤炭除主要满 足 “满铁”需要 外, 相当一部分输往日本表 , 可 见 , 抚顺已成 为日本的重要原料供应 地 , 油页岩是日本掠夺的另一 重要资源 , 为 了满足日 本海军 的燃料需要 , 建立 了抚顺油页岩煤油工业〔斌 ‘几 年 , 在抚顺 西炼油厂完成提取 页岩 油工 作 , 其产品儿乎全 部用于舰艇 和飞机 。 年又建成东炼油厂 , 由日本海军提供 全部建设资金 。 油页岩的开发 , 在客观上 推进 了抚顺煤矿区域 工业化发展 , 也为日后发展 石化工业奠定了基础 。 表 抚顺煤矿煤炭生产量与输出最 一 单位 只 翻 口肉只 合计 ∀ ∀ ∀ ∃ ∃ 00 11 58 86 5O 1 993 年 6月 , 抚顺石油化学公 司停止了维持6 0多年的页 岩油生产 。 因为 页岩 油生产 长期处于赤字经 营 。 1991 年页岩 油的单位成本为 6 0 7.6 8元 / t , 而当年的石油市场最高价 格仅为49 0元/ t , 因此 近年来亏损额都在 5 0 0万 元左右 。 与此 同时抚顺矿 务局却新建了一 座年产3x l少t的页岩油加工 厂 , 于 1993年开始 运行 。 建设 理 由 页岩油 生产的废糟可 作为煤炭矿井的填充物 ; 解决由于煤炭生产削减而相对过剩的矿工就 业 ; 利 用露天矿 剥离的油页岩可节约原 料费用 。 地理 科 学 15卷 抚顺的产业结构 , 是在缺少市场机场调节 , 政 . 府行为直接作用 下形成的 , 表现在结构 的刚性化 明显 , 产业结构战略转移缓慢 。 矿 业生产的衰退和页岩油生产的转移表明 , 尽管 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 旧经济体制的惯性影 响依然存在 , 但抚顺已迈入以利 润为导 向的产业结构调整新阶段 。 3 劳动力对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 3.1 殖民地企业依赖于剥削工 人而存在 “ 殖民地的劳动力是殖民地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保障 ”〔 l ] , 抚顺煤矿的矿工 , 2 0年代 以前主要来源于关内 , 其中以山东 、河北两 省占多数表 4 。 日本资本侵入东北 , 大量投资 于工矿与交 通 , 需招募大批劳工 , 抚顺煤矿在1926 . 年由日本人在关内的济南 、 青岛 、 烟台 、 天津 , 以及关外的朝阳 、 凌源 、 大连等城镇设点 , 大 量摺工 , 在 “九 一八”事变前东北 区内以 抚顺煤矿使用劳动 力最多 。 “然 正惟因劳工易得 , 工资低廉 , 以致使各种企 业工厂 , 不论工 作巨细 , 全额人 力 , 不思利用机械之 力抚顺煤矿除露天采矿 场之各种设 备 , 以及煤矿 之绞煤车 、 煽风机等 , 非人力所能代替者外 , 其可用人力者 , 皆令劳工为之 ”阁 。 表 4 抚顺煤矿中国矿工原籍地1921 Table4T he ori gin alhomelan d 、 o fCh in e s e min e r sof F u obu n C o a l M in e亡 1921 原藉 东省 其中千金寨采区 其中即墨县 直隶省 其中朝阳 、 凌源 合计 6715 1929 4911 2086 790 168 12584 { 它省 计 三 卜 UJ l月 其东总 由于掠夺性开采 , 以劳动力的大量投入来提高煤炭的产 出量 , 王920年以后 , 矿 工增 长 很快 , 矿工全部为 中 国人 , 而 且主要从事体力 和危险性较大的工种 。 多数矿工 主要 是为生 活所迫或受欺骗宣传 , 来此谋生的 。 “九 一八 ”后, 矿 工主要 来 自强行征抓的劳工 。 3 . 2 劳动力是国家配置大型企 业的重要条件 建国后 , 国家所以在抚顺安排众多的工业项目 , 除了资源 、 工业基础等因素外 , 抚顺多 年的矿业 开采 、 油页 岩加工 、 煤炭液化等造就了大 批的熟练工 人及关联的技术人员 , 是重 要的影响 因素 。“一五” 期间 , 矿区的大规模建设和发展 , 除吸纳大批工矿业劳动力外 , 还有 相当一大批为工矿业服 务的劳动力移入 , 这些劳动力对于抚顺煤矿区域经济发 展和文化 繁荣具有重 要意义 , 也加速了矿区城市化的进程 。 3 . 3 解决女性就业 , 发展了纺织 和电子工业 以体力劳 动为主 的采矿 工业和重化学 工 业吸纳女性劳 动力有 限 , 抚顺矿区同多数矿 业城市一样 , 存在着职工性 别比例严重 失调间题 。 男女共同就业为计 划经济时期 社会发 展 政策 , 为创造女性劳动力就 业机会 , 在抚顺逐 步建立和发 展起了电子和 纺织工 业 。 主要 企 业有第二毛纺厂 、辽 宁无线电八厂制造电视机等 。 图2 期宋玉祥等 抚顺煤矿 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与劳动力因素研 究 2 7 1 单位 .千人 70 目 f \ \扮 、 卜 甘 0 n 0 0 山匕亡口 J怪 曰幼 , / 2 01 00 8 91 01112 一男性 女住 1.煤炭采掘2.石 油加工 3.化 工 4.钢 铁 5.金 属 6.机 械 7.电 子 8.食 品 9.纺 织 1 0 .造纸 印刷 n .电 力1 2 .建 材 图2抚顺市主要工业部门男女职工数1990 Fig.2Themalean dfemale employeesofFushunprimary in d ustrialseetor吕1 9 90 3 . 4 劳动力来源受社会经济变化影响 抚顺矿区劳动力主要依赖于农村 的相对贫困和农业劳动力过剩 。 解放前 , 矿工 主要来 自山东 、河北 和辽宁西部 的贫困农村 。 一是 因为 民国初 期 , 国内各派 系军阀长期 混战 , 自然 灾害频 繁发生 , 民不聊生 , 选成关 内人 口大量 迁往 东北谋生 。 二是 辽河沿岸历经 “庚子 之 役 ”、“ 日俄战争 ”等 占乱的侵 扰 , 不得 安生 的农民为寻求土地和躲避匪祸 , 相继迁 往黑龙 江 地区 以求温 饱仁 6」。 造成辽宁中部人 口减少 , 不能为抚顺 矿区开 发提供足够 的劳动力 。 解 放 后 , 矿工主要来自辽宁西部 朝阳地区的农村 。 劳动力离开农村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力 过 剩和城乡生活 上的差异 。 辽宁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贫困状 态 , 使之成为重 要的劳动力输出地 区 , 同时 , 由于同期以沈阳为中心的辽中南城市群的工矿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 截流 了其它地区劳动力的来源 , 辽宁西部贫困农村就成了抚顺矿区的主要劳动力供应 地 。 3 . 5 劳动力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 , 农村社会 经济发生较大变化 , 农民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 , 使煤矿招收 矿工越来越困难 。 此外 , 由于井下劳动危险性较大 , 煤矿系统住房等待遇 不理想 , 煤矿工人 的相对高工资已成过去 , 表5 。 因而造成技术人员外流 , 煤矿面 临着设备老化 、 劳动力素 质下降和从 业人员高令化 的困境 。 目前 抚顺矿 务局全 民所 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 工共16万 人 , 要 负担 离退休 人员4.3万人 , 且离退 休人员的比重还将 不断增加 。 随着煤炭产量的 减 少今后 每年将有大量职工 需要安 置 ,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考虑到矿区职工 的再就业间题 。 历 史的包袱 和现实的困难 , 是抚顺矿业发 展面临 的主要矛 盾 , 它关系到能否顺利地完成产业 结构调整和向加工 工业化发展 。 地理 科 学 15卷 3.6 现阶段劳动力对工 业增长的作用 在一定的社 会背景下 , 制约工业 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资金 、 技术和劳动力 。 解 放前 , 抚顺矿区工业规 模的扩张主 要靠劳 动力的投入 , 廉 价劳动力是 获得比较效 益 , 推进矿区开 发 的重要原因 。 解 放后 , 由于资金 、技 术的投入 比重增加 , 劳 动力的贡献相 对降低 , 但目前 仍在区域工业化过 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表 5 抚顺主要企业工资水平单位 元/人 月运 用Co bb一 Do u gla s 生产函数 对 Table Thesalarysta胡ards of FushunPri maryent erprises 企业名称 1980年1985年1991年 金额位次 甲 口 nJ勺自 J任 亡d, 1月 b , 口1 1内0 Q J 工 JJ任,口 抚顺矿务局 抚顺石化公司 抚顺钢厂 铝 . 厂 新抚钢厂 抚顺电厂 无线电八厂 金额 113.0 120.8 ,6 . 0 11 0 . 3 9 6 . 1 1 0 2.7 91 。 8 位次金 颇 275.0 318.1 332.3 293.9 28 1 7 364.9 278.Q 位次 抚顺 市现阶段 工业增长的劳动 力因素分 析 , 可得 出劳动 力与工业产出之 间 的数 量关 系 。 方程式为 YtAtK t “ L t 夕 式 中 Y t 为t年份的工 业总产值; K t 为t年份固定资产原值;Lt 为t 年份全民工业 职工 总数 ;A t 为t年份 的技术进步因子 ;a 、尸为弹性 系数。 1 三巴J,口,口月 bJ性 月 了 O巴J,U巴J,l匕O J . 吕 俘 牙 内J.五 ‘ nQ曰 n 已 洲 甲 甘 O曰 吕 甲 官 月 子尸刁 根 据上式 , 利用 19 81一1986的统 计 资料 , 计 算得到该期 间劳动 力对工业产值增 长的 贡献为2 5 . 4 3 。 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 抚顺 工业结构已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 、 技术密 集型转化 , 资金 投入 、 技术进 步是推动工业 产值增 长的主要 因素 , 但劳动力仍继续发 挥着 相当的作用 。 4 结束语 抚顺矿区工业化过 程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的 , 不 同时期的政治形势 、 军 事需 要和区域产业政策 , 决 定了矿区工业化方向及结构演化 。 劳动力在矿区开发和 工业化发展 过程中起到 了不可忽 视的作用 。 抚顺矿区在由矿业 向工矿业 发展过 程中 , 经 历了半殖 民地 经济 、 殖民地经济 、 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几个不 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 目前的产业结构 , 是不 同发展 阶段迭合的结果 。 抚顺煤矿区域工 业化正在跨入加工工 业为主的阶段 , 在工业 综合发展方 面取得其它煤矿区域所不能比拟的成就 , 这是历史条件自身条件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 丰富的矿产资源相吻合的结果〔 7〕。 因此 , 在抚 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 程 中 , 影响 因素是 多 方面的 , 也是 复杂的 。 如在区域因素 方面 , 抚顺石油加工工业 的发展是与 大庆油田开发 、 东 北输油管线建设等密切相关的 。 目前 , 尽管 矿业 生产衰退 , 但 由矿业开 发而发展起来的抚顺市 , 已走出一条 成功的工 业化道路 。 在新主导产业牵动下 , 工业 经济不断发 展 , 为矿 山采 掘区域工 业综合发展提供 了有益的启示 。 参考文献 西村成雄.中国近代东北地域史研究.法律文化社.198 4 .5 2 一54 2 . 松本俊郎.侵略七开发日本资本主羲七中国殖民地化.御茶刃水书房.1988 , 31 . 抚顺石油工业志编集委员会.抚顺石油工业志1 9 0 9一1 987 . 沈阳 辽 宁人 民出版社 , 19 8 9 . 期宋玉祥等 抚顺煤矿 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与劳动力因素研究 2 73 抚顺矿务局煤炭志编集委员会.抚顺 矿区志1901一 1 98 5 .沈阳辽宁人 民出版社.1989. 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 究组 .东北经 济小丛书. 煤炭.京华印书局.194 8 , 2 8 2 9 李德滨等.黑龙江移民概要 .哈尔 滨黑龙江人 民出版社 , 1987 , 6 8 . 凡杰.辽 宁中部老工业基地调整工业结构 和布局的决策分 析 .地 理科学 , 1992 . 12 3 2 0 6 2 1 4 . R E SEARCHONTHE L ABOR F ORC E A ND SOC I A L BAC E叹二 R O UN DINTHEREGIONALIND U STRIALIZING PR O C CE SS OFFU S H UN C O AL W IN E AR EA SongY uxiang L 1GuoPing Cha , g c h un I nst i t ute 可 Ge叮尹视户勿 , A c a d e m i a S i n i ca , C h a n g c h , ‘n 130021 K e yw or d s I n d ustr ial izingp r oe e es s;s oe ial b ae k g r oun d ; l a b or f or e e; F us h un C oa l M in ear e a A BST RA CT Th er e gio na l ind ustr iali z ingP r oee es so f F us h un C oa l M in e 15 e lo se ly r e l ate d to it s s p ee i f ie s oe ial b ae kg r oun d . Th e l a b or f ore e h asa g rea t e f f eeton the ind ustr ialdi s posi- tio n in t h is ar ea . T h e h ea v y ind ustry , whie h w ases t a bli s h e dd u r i n g t h eeo l on ia l p er io d , h as b eensr t en g t h ene d an d er t h e p l ann i n g eeono m y s i nee t h e l i b era t i on , an df or m e d an i n d us t i a l s y s te m aroun d e h e m i ea l i n d us t r y . U n d er t h es it ua t i ono f p resen t m ar k e t eeono - m y , F us h un C oa l M i ne 15 f ae i n g anar d uous t as k t oa d i us t it s i n d us t r ia l s t rue t ure . 1995 年3月收到修改稿 地理 科 学1 5卷 西宁地区涅水阶地的形成与发育研究 PE R T 在地图编制中的应用研究 曾永年 马海洲李珍李玲翠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 , 西宁81。。。0 地理科学 153 , P . 2 5 3 , 图2 , 表 z , 参7 , 2995 西宁地区是湮水谷地河流阶地发育最典型的区域之 一 。 根据涅水6级阶地上黄土的沉积年代 , 推算 出涅水及 其各级阶地在西宁地区的形成年代 。 青藏高原间歇性 的 构造抬升和全球气候演化控制着涅水阶地的形成与发育 过程 。 刘红 玉朱金花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 长春13。。2 1 尹星 吉林省技 术进出口公司 地理科学 xs3 , p274 , 图7 , 表z , 参7 , 2995 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系统工程方法研 究了地图编制 工作中进度控制问题 。 在阐述了 PE RT 技米方法及其应 用的基础上 , 分析了PE R T技术方法的特点 , 为地图编制 工作走向规范化 、 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方法 。 江苏宜 兴茶园若 千元素的生物循环 彭补拙淮励杰李春华胡 志燕高翔 南京大学大地海洋科学系 , 南京210008 陈复振黄来明 无锡市茶叶研究所 , 宜兴214200 地理科学 153 , P259 , 表7 , 参7 , 1995 江苏宜兴茶园中 , F 、 A 1 、 M n 、 F e 等元素在 茶树叶中呈 较强的富集化现象 。 茶树年吸收量最大的元素是 M n, 其 次为AI 、 F 。 和F ;茶树年 归还量最大的元素为 M n, 其次 为A l 、 F 和F 。, 茶树吸收 系数最大的为F 。 其次为 M n, 利 、 用 系数和循环系数最大的也是F , 元素F的循环周期最 短 , C 循环 周期最长 。 广东沿海的晚 更新世沙坝 刘尚仁 中山大学 地理系 , 广州导 xo 275 地理科学 253 , P Zsz , 图 4 , 参15 , 1995 广东沿海较普遍存在晚更新世沙坝老沙坝 。 根据 一系列持征说明其成因为梅成 , 且晚更新世 中期的高海 面接近现在海面 。 苦份并釜并评 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的社会背景 与劳动力因素研究 宋玉祥李国平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 长春 13。。21 地理科学 153 , P266 , 图2 , 表5 , 参7 , 1995 抚顺煤矿区域工业化过程与特定的社会 背景密切相 关 , 劳动力因素对其产业配置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 由殖民 地时期确定的重工业体系 , 解放后进一 步蝇化 , 形成以重 工业为中心的产业体系 , 当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 又 而临 艰巨的产业结构调整 。 长春市大气50 时空分布与气象条件分析 王德宣刘 洋徐宁 .中国科学 院长春地 理研究所 , 长春13。。2” 地理科学 153 , P28 9 , 图 3 , 表 z , 参 G , 1995 长春市大气以浓度具 有采 暖期明 显高于非采暖期 的特点 , 大气S浓度与风速 、 通风系数呈 负相关 , 与气 压呈正相关 。与云 量的关系依 时 间变化而 不 同 。 大气 s 的垂直变化在20。。m以下梯度较大 , 在20。。m以上梯度 变化趋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