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预测.pdf
第 1 2卷 第 3期 2 0 0 9年 5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1 2N o . 3 Ma y . 2 0 0 9 ■ 文学研究 诺思洛普弗莱国内外研究综述① 贺 丽 (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 湖南 湘潭 4 1 1 2 0 1 ) 摘 要 诺思洛普弗莱是 2 0世纪加拿大也是西方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一生著作颇丰, 而他以其 批评 的解剖 ( 1 9 5 7 ) 誉满欧美。国外的弗莱研究较为细致, 从其生前就已开始; 中国对弗莱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 8 0年代。笔者 就国内外对诺思洛普弗莱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诺思洛普弗莱; 国内外研究;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I 0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0 9 ) 0 3- 0 0 9 1- 0 5 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园地里, 诺思洛普弗莱 ( N o r t h r o pF r y e , 1 9 1 2 - 1 9 9 1 ) 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 力的批评家和理论家之一。弗莱凭借其神话 - 原型 批评理论曾一度在2 0 世纪五、 六十年代独树一帜, 与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学一起形成“ 三足鼎立” 的作用, 弗莱也成为当时英美学术界的领衔人物。美 国学者罗伯特丹纳姆( R o b e r t D .D e n h a m ) 认为 弗 莱的地位应当排在马克思、 亚里士多德、 莎士比亚、 列 宁、 柏拉图、 弗洛伊德和罗兰巴尔特之后, 是一位高 踞于自己时代之上的伟人, 他应当被当作一位划时代 的思想家来研究[ 1 ] 前言9。 弗莱的思想和理论不断被东西方学者和各国文 学批评家引用、 讨论, 为人文社会科学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弗莱在世界文论界的地位已经得到一致公认, 而中国的弗莱研究始于 2 0世纪 8 0年代。本文试图 从弗莱其人切入, 通过中西学者对弗莱的研究做一个 综述, 探讨弗莱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试提出弗莱研究 的展望, 希冀对弗莱研究有所助益。 一 诺弗莱其人 弗莱的理论思想不断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 他 的 批评的解剖 ( A n a t o m y o f C r i t i c i s m , 1 9 5 7 ) 等几 部主要文学理论著作被认为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西方文论史和文化史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而学者对他的批评论述与引用更是数不胜 数。罗伯特丹纳姆是较早对弗莱进行系统研究 的专家, 他不仅编辑了数本弗莱论文选集以及采访 论文专集, 而且出版了专著 弗莱的批评方法 ( N o r t h r o pF r y ea n dC r i t i c a l M e t h o d , 1 9 7 8 ) , 系统地 探讨了弗莱的文学文化批评思想。丹纳姆根据众 人对弗莱的研究特意出版了多本研究弗莱的目录 学, 至 2 1世纪初, 收录研究弗莱的论文有数千篇之 多, 而且弗莱的众多著作被翻译为多种文字, 仅他 的 批评的解剖 就至少被翻译成 8种文字在世界 各地流传。 弗莱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谢尔布鲁克。 1 9 3 3年获多伦多大学学士学位, 1 9 4 0年获得牛津 大学默顿学院硕士学位。后来他返回多伦多大学 任教, 从讲师到教授, 1 9 8 4年至 1 9 9 1年任 加拿大 论坛 编辑。他长期从事西方文学和文艺理论的 教学和研究, 多次获得各种奖励, 饮誉加拿大和欧 美各地。1 9 6 6年起曾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哈佛大学等 1 0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 授。弗莱一生著作颇丰, 共 3 1种。主要著作有 威严的对称 威廉布莱克研究 ( F e a r f u l S y m m e t r y AS t u d yo f Wi l l i a m B l a k e ,1 9 4 7 ) 、 批评的解 19 ①收稿日期 2 0 0 8- 1 2- 1 5 基金项目 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重点研究基地项目( 湘教通) 2 0 0 4 [ 2 8 4号] ) 作者简介 贺 丽( 1 9 8 1- ) , 女, 湖南益阳人, 助教, 硕士, 主要从事中外文学与美学比较研究。 剖 、 经过培养的想象 ( T h eE d u c a t e dI m a g i n a t i o n ,1 9 6 3 ) 、 稳健的批评家 ( T h eWe l l -T e m p e r e dC r i t i c , 1 9 6 3 ) 、 英国浪漫主义研究 ( AS t u d y o f E n g l i s hR o m a n t i c i s m ,1 9 6 8 ) 、 世界之灵 论文 学、 神话与社会 ( S p i r i t u sM u n d i o nL i t e r a t u r e , M y t ha n dS o c i e t y , 1 9 7 6 ) 、 伟大的代码 圣经与文 学( T h eG r e a tC o d e t h eB i b l e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 1 9 8 2 ) 和 批评之路 ( T h eC r i t i c a l P a t h , 1 9 7 1 ) 。 其中, 批评的解剖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西方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之一, 书 中提出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使其被欧美学术界公 认为“ 当代经典著作” , 成为终结新批评的力作, 也 使弗莱在学术界声誉鹊起。当时哈罗德布鲁姆 ( H a r o l dB l o o m ) 就评论道, 弗莱“ 赢得了在所有英 语写作里成为文学批评理论家领袖的声誉” [ 2 ] Ⅶ。 这本书作为“ 那段时期内批评思想史上最显著的 成就” [ 2 ] Ⅶ, 使弗莱成为了自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最具有影响力的批评家, “ 他影响着一代发展中的 文学批评家, 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比近来批评史上 的任何理论家的影响力都更巨大、 更独特” [ 3 ] 1, 其 影响十分深远。而随着 2 0世纪后半期后现代主义 和后结构主义的兴起与盛行, 原型批评在当代文化 研究和文化批评语境中早己经成为历史, 当年曾与 弗莱一起享有盛誉的批评家早已为人们所淡忘, 但 弗莱作为一位预言式的文化思想家和文学批评大 家, 还时常为不同学科的学者们讨论和研究, 有学 者提出 “ 弗莱确实在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发展 演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 2 0世纪的北 美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过程中, 他的作用更是举 足轻重的。 ” [ 4 ] 1 9 9不过, 在当代文化研究语境中, 弗 莱的文化批评理论还是一个尚待我们探索的领域。 二 弗莱研究现状 ( 一) 西方的弗莱研究 西方学者对弗莱的研究从他生前到身后, 对弗 莱其人、 其学术遗产都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同时 也从各自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这位承前启后的人物 作了不同的解释。如今, 越来越多的弗莱研究者已 意识到弗莱作为国际学术界一位重要文化批评家 的地位, 且开始自觉将对弗莱研究拓展到文化批评 观的研究。 从以往国际上对弗莱的研究来看, 虽然论述弗 莱批评思想的论文很多, 但研究弗莱的专著却比较 少。典型的代表就是丹纳姆在 1 9 7 8年出版的 弗 莱的批评方法 一书里, 他比较全面、 综合地论述 了弗莱 2 0世纪 7 0年代中期以前的著作。在书的 前四章里, 他为 批评的解剖 的讨论提供了一个 合理的分析, 但也只是些概括性的分析, 以致使 批评的解剖 一书中有争论性的前言更加难以讨 论。丹纳姆进而在他的三篇结论性章节里论述了 弗莱的批评理论, 认为弗莱批评主要适用于弥尔顿 和浪漫主义研究, 他还评估了弗莱批评的力量和局 限性。但正如另一位著名弗莱研究专家 A . C . 汉密 尔顿( A . C .H a m i l t o n ) 所指出的, 丹纳姆这本书的 遗憾之处在于 “ 这给予丹纳姆太少的空间来考虑 弗莱的其他著作, 以及很少空间来分析弗莱的批评 性假想, 很少将弗莱放置在当代文学批评的语境 中。 ” [ 5 ] 3 此外, 丹纳姆还通过 2 4个精美的构图来展 示弗莱的理论, 这些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构想, 因 为弗莱本人就通过构图来描述他的思想体系, 并将 自己的洞察力融合到文学批评里, 甚至弗莱自己也 认为 批评的解剖 就是一个大的图解。除丹纳姆 之外, 大卫库克( D a v i dC o o k ) 于 1 9 8 5年出版的 想象的新世界 诺斯洛普弗莱 ( I m a g i n a t e d N e wWo r l d ) 与伊安巴尔佛( I a nB a l f o u r ) 于 1 9 8 8 年出版的 诺斯洛普弗莱 ( N o r t h r o pF r y e ) 也分 别对弗莱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但这两本书都分析得 不够详细, 也不厚实。前者围绕着弗莱关于神话的 论述建构了弗莱的想象世界, 后者只涉及到了弗莱 3 1本著作中的 4本, 且对它们都非常严格地限制 在概括性的阐述上。到了 2 0世纪 9 0年代初, 汉密 尔顿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 通过分析 批评的解 剖 的历史语境, 找到有几个原因可以用来分析弗 莱在 批评的解剖 里所蕴含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因此他重新分析了弗莱的 批评的解剖 并命名为 弗莱批评的解剖 。而在这本书里他提出, “ 批 评的解剖 是一本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它将 所有‘ 基本的需要测试的’ 概念都包含在文学研究 里, 这些概念到现在还不大被改变。 ” [ 6 ] Ⅹ同时他还 指出 批评的解剖 不仅在 2 0世纪 5 0年代受到 广大读者的欢迎, 在 6 0年代及其以后也依然受到 热烈欢迎。汉密尔顿据此得出结论 弗莱通过扩大 读者对文学与文学批评的理解力的方式来解放读 者。汉密尔顿的主要造诣在于针对弗莱的 批评 的解剖 进行了详细的文本细读并结合弗莱的早 期著作重新探讨了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而现在 我们恰恰认为弗莱的晚期学术思想使弗莱在当代 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语境中保持了他的批评思想 的前瞻性和一致性。 除以上三位学者外, 乔纳森哈特( J o n a t h a n H a r t ) 也对弗莱进行了系统、 详细的分析。他在研 究弗莱的专著 诺斯洛普弗莱 理论的想象 ( N o r t h r o pF r y e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I m a g i n a t i o n , 1 9 9 4 ) 29 中对弗莱作为一位想象型理论批评家的角色进行 了详细的勾勒。哈特认识到弗莱思想的开放性和 丰富性, 并且在该书中他提出了研究弗莱的现代意 义, “ 弗莱在理论与想象、 文学与批评、 圣经与文 学、 文学与社会世界之间编导了一场舞会。他从来 没有从我们时代紧迫的时间中走开, 比如对意识形 态和语言、 文学创作与政治的研究, 但他有自己的 观点, 有可能他的这些观点在 2 0世纪 8 0年代与 9 0年代的批评家中并不受欢迎, 尽管他存在着比 年轻的理论家所承认的还要多的误解、 矛盾以及对 社会的关怀。 ” [ 7 ] 1 4 3在该书的序言里哈特多次提到 重新研究弗莱的重要性, “ 人们越是阅读弗莱, 越 是意识到弗莱创造了一个变化体, 不同于亚里士多 德或莎士比亚那种的变化体。作为一个类型批评 家, 弗莱创造了许多类型, 包括寓言、 短故事、 传教、 譬喻、 解剖、 论文、 演讲和玄学系统。弗莱是我们回 过头来研究发现比第一次看到、 收获更多的作者之 一” 。 [ 8 ] 哈特过多的是关注弗莱的晚期著作, 他分 析了弗莱著作中所关注的意识形态、 社会关系和历 史问题。但哈特忽视了弗莱作为一位加拿大批评 家的后殖民视角及其语言视角。因此, 可以说至今 为止还没有一本专著对弗莱的文化批评做出了详 尽又细致的分析。 除了上面说到的研究弗莱的专著外, 还有大量 的论文研究弗莱。这些论文论述了弗莱百科全书 式的批评思想。有一点应该明确的是, 关于弗莱的 学术思想的探讨并非一时的风行, 弗莱的文学和文 化批评思想至今仍然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是 因为对弗莱的研究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意。学 界除了继续关注弗莱的早期力作 批评的解剖 并 结合现今时代对它进行一些解读外, 已经将注意力 集中在对弗莱晚期著作的研究和其文化批评思想 的分析上, 放在研究弗莱在文化批评领域的地位 上。1 9 9 1年 1 0月, 多伦多大学的维多利亚学院举 办了国际研讨会以怀念弗莱。此次研讨会探讨了 弗莱留给世人的遗产, 并在两年后将提交该研讨会 的论文编辑结集出版。正是从这次研讨会开始, 弗 莱研究者们更加意识到弗莱的遗产在当前文化研 究语境下的重要性, 并在 弗莱的遗产 ( T h eL e g a c yo f N o r t h r o pF r y e , 1 9 9 4 ) 第一部分中极大地关注 了弗莱的文化批评思想, 将其作为弗莱研究一个新 的领域列为首位[ 9 ] 。如弗莱研究专家汉密尔顿、 米歇尔多扎尼( M i c h a e l D o l z a n i ) 、 伊莫撒路辛 斯基( I m r eS a l u s i n s z k y ) 、 新历史主义理论家海登 怀特( H a y d e nWh i t e ) 以及另一些学者着眼于弗莱 批评的文化、 宗教和社会等方面, 并且对弗莱进行 了重新阐释。另外, 加拿大杰出的后现代主义学者 林达哈琴( L i n d a H u t c h e o n ) 从后现代的理论角度 重新解释了弗莱。她认为弗莱在现代主义与后现 代主义的批评之中存在张力, 因而弗莱在研究加拿 大文学时把这种张力作为加拿大生活的一部分, 而 不是作为文学世界自主性的一部分加以研究。除 此之外, 还有一些学者从弗莱对加拿大文学文化产 生的影响、 弗莱论述加拿大文学与文化以及后文艺 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文化对弗莱的影响等方面对弗 莱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总而言之, 这本论文集 以集大成的形式更新了人们对弗莱思想的传统认 识, 把弗莱研究引入了后现代和当前文化研究语 境。之后, 在中国举办的两场弗莱研究国际研讨会 也秉承了这种理念, 将弗莱纳入到新的批评话语语 境中进行研究。 ( 二) 中国的弗莱研究 诺思洛普弗莱对中国学者来说并不陌生。 弗莱在中国学术界是一位成功的登陆者。和大多 数情况一样, 弗莱也是首先在台港得到较多关注, 转而在中国大陆形成研究热潮的。 总的来说, 中国对弗莱的研究大致上可分为三 个阶段。在 2 0世纪 8 0年代, 中国大陆学术界开始 关注弗莱。虽然 8 0年代对弗莱的关注没有突出弗 莱个人的成就, 没有区分卡尔荣格( C a r l G u s t a v J u n g , 1 8 7 5- 1 9 6 1 ) 、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 J a m e s G e o r g eF r a z e r , 1 8 5 4- 1 9 4 1 ) 和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 对心理学、 人类学、 文学的不同侧重, 但它毕竟造就 了学术界对弗莱研究经久不息的兴趣。所以第一个 阶段弗莱研究应该是从 1 9 8 0年到 1 9 8 9年, 从张隆 溪于1 9 8 0 年首次发表关于弗莱的评论开始, 到 8 0 年代末, 弗莱的许多主要著作与理论被介绍到中国。 进入8 0 年代以来, 大量的英美理论文本被翻译成汉 语进入大陆学者的视野, 如在 1 9 8 2年, 美国批评家 威伯斯科特( Wi l b u r S c o t t ) 关于论当代英美文学 批评的五种研究方法的论著就被译成中文, 这本书 介绍了一些原型批评家, 如弗雷泽、 荣格、 D . H . 劳伦 斯( D a v i dH e r b e r t L a w r e n c e ) 等, 但没有提到诺斯洛 普弗莱。斯科特提出, “ 无论好坏与否, 图腾的方 法显然影响了当代人不满于科学把人作为理性的概 念。人类学文学寻求为我们保存完整的人文性, 从 人类天性的原始成分取得的人文性。 ” [ 1 0 ] 1 4 2他的观 点得到了中国文学人类学领域的很多批评家的认 同。在1 9 8 3 年, 伍蠡甫将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与荣 格的原型心理学收编入 现代西方文学理论选文 一书中, 其中收录了弗莱 同一的寓言 的部分章 节, 译者把弗莱介绍为“ 结构主义的核心代表, 以其 对神话的分析而著称” , 但这个评价似乎更适用于法 国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而不是弗莱。而随着中 39 国对西方人类学研究成果译介的增多, 中国批评家 进行了适当的理论本土化并成立了中国神话学研究 协会。中国学界对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在 2 0世纪 8 0 年代中期也达到高峰, 掀起了一股原型批评理论 研究的热潮。综观 8 0年代弗莱在中国的介绍和引 用, 中国学术界对弗莱研究产生了一种误解, 即将弗 莱与弗雷泽、 荣格以及 列 维 施 特 劳 斯 ( L e v i S t r a u s s ) 混淆在一起, 认为他们属于同一性质的神话 原型批评家, 而且对弗莱的认识往往也只局限于他 的 批评的解剖 。 中国弗莱研究的第二个阶段就是 9 0年代。到 9 0年代, 弗莱的许多主要著作与理论被介绍到中 国, 在此期间,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等共同努力下, 有弗莱的四 种著作和一种文选先后出版了汉译本, 其中包括弗 莱最主要的代表作中的 批评的解剖 和 伟大的 代码 圣经与文学 , 而学界对诺思洛普弗莱的 研究大多还是集中在原型批评上。根据国内弗莱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研究特点也主要表现在对弗莱 理论的翻译、 介绍和对弗莱理论的运用等方面。首 先, 中国学者对弗莱理论的翻译和介绍方面主要发 生在 2 0世纪后期, 集中在他的神话原型理论上。 所以进入 9 0年代, 学术界反省了几年来的译介工 作, 推出了一批具有更高深度的介绍、 研究弗莱原 型理论的文章, 其中有王世芸的 关于神话原型批 评 、 杜昌忠的 为论弗莱之文学循环说 和 论弗 莱的超学科文化批评 、 朱立元的 弗莱的原型批 评美学 、 蒋显的 弗莱对〈 圣经〉 的神话结构主义 解读 、 陈建中的 弗莱模仿论的象征体系 等。这 些论文不仅仅局限在对弗莱理论的简单介绍上, 而 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阐释, 甚至从美学、 跨学科 等方面解释原型理论, 从而深化了中国学者对弗莱 原型理论的理解。其次, 中国学者在这个时期对弗 莱理论的运用也具有了本土化的特色。第一, 原型 理论结合其他批评方法的运用。9 0年代学界呈现 多元化发展趋势, 众多的批评方法流派交叉影响成 为大势所趋的潮流。文学研究实践中开始了多种 模式组合的自觉尝试。如罗婷的 原型批评 劳伦 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她运 用原型理论、 女权主义批评和心理分析学, 认为劳 伦斯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显现出男性本位神话中 的三类女性原型 大母亲、 悍妇、 美人, 分别折射出 劳伦斯对女性的恐惧、 憎恨和期待。第二, 用弗莱 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中国古今文学作品。尤其是 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分析上, 原型批评成果卓 著。论文有 傅礼军 论原型批评理论在中国文学 中的应用 兼谈中国古代神话的特征 , 专著有 如 叶舒宪的 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中西文化中的爱与 美主题 对世界文学中最常见的一个主题加以深 入的比较研究。 9 0年代随着中国学术界对西方文化思潮与批 评理论的日益熟悉与了解, 尤其是以王宁为首的文 化研究专家开始突破以往的中国弗莱研究, 打破了 国内学术界对弗莱的单一认识, 大胆与国际弗莱研 究接轨, 很快将中国弗莱研究纳入到了国际弗莱研 究的轨道上, 这主要体现在 1 9 9 4年于北京大学与 1 9 9 9年于内蒙古大学举办的两次弗莱国际研讨 会, 不仅将中国的弗莱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而 且还与国际弗莱专家一起认识并分析弗莱在文化 研究中的重要性, 从而推动国际弗莱研究进入了一 个新的领域。 第三个阶段是从 2 0 0 0年至今, 世纪之初对弗 莱的研究仍然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无论是横向上, 还是从纵向上都在迅速发展。横向上, 对弗莱的研 究除之前主要研究他的原型批评, 及他的代表作 批评的解剖 之外, 还涉及到他的更多方面, 如关 于他的另一著作 批评之路 的研究, 关于他的整 体性神话理论的研究, 关于他理论中遭到忽视的一 面 意识形态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以叶舒宪和 易晓明两位学者为代表。关于他的文化批评的研 究主要有 王宁 2 0 0 1年 5月在 外国文学 上发表 的 弗莱 当代文化批评的先驱者 , 从一个新的视 角对弗莱的意义作出了全新的阐释; 他在 2 0 0 3年 第 1期 天津社会科学 上发表了 文学的文化阐 释与经典的形成 , 分别从接受美学理论、 比较文 学和文化研究等角度阐述了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 构成以及隐于其背后的权力关系。而将人类学与 文学结合的代表是叶舒宪。还有对弗莱的研究和 他的理论被沿用的研究等等。从纵向上, 弗莱的原 型批评研究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 弗莱研究者队伍 也在不断扩大, 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学者对他进行研 究。而他的成名之作 批评的解剖 也依然是研究 者们关注弗莱的焦点。 三 诺弗莱研究展望 1 9 9 4年在北京举行的“ 诺斯洛普弗莱与中 国” 国际研讨会继续了“ 弗莱的遗产” 研究, 开始进 一步对弗莱的理论进行文化方面的解读。尤其是 第一部分的“ 弗莱与文化研究” , 继承了 1 9 9 2年在 多伦多大学举办的关于“ 弗莱的遗产” 研讨会的宗 旨, 学界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弗莱晚期作品的价值, 并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弗莱及其批评理论的 价值。1 9 9 9年在中国内蒙古大学举行的弗莱国际 49 研讨会上继续以新的方法来解读弗莱, 此次会议主 要探讨了弗莱理论体系的学术价值以及弗莱在各 国文学中尤其是中国文学中的接受, 从而把中国的 弗莱研究推向高潮。在从另一种视角透视文化、 文 学, 尤其是中国的文化、 文学方面, 中国学者们做了 有益的尝试。通过两次国际弗莱研讨会议, 中国的 弗莱研究增加了新的思路, 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走 向了新的台阶, 慢慢和国际弗莱研究接轨, 那就是 超越弗莱研究中传统的影响与细读研究方法, 将其 置于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研究。因此弗莱晚期著 作与他晚期的文化论述显示了他在文化研究方面 的新成就, 开辟了弗莱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认为, 文化研究不仅是弗莱后期情之所 钟, 且左右了他一生的学术倾向和学术定位。在神 话原型批评大家的背后, 弗莱受到周围文化大环境 的影响。他虽不归属于任何流派, 但只要关注弗莱 影响最大的著作 批评的解剖 、 后期著作 批评之 路 和其他写作, 我们不难发现, 从最广泛的意义 上讲, 弗莱是一位文化批评家, 是坚持以文学批评 为基点的文化批评的先驱。但这一点却往往被研 究弗莱的学者们所忽视; 或者说虽有学者关注到这 个方面, 却缺乏系统的论述与分析; 或对弗莱文化 思想的研究虽然日见重视, 在具体研究中却不是很 多。因此加强对弗莱文化批评理论的研究更是迫 在眉睫, 需要学者们做出大量的努力, 加大研究力 度。本文认为弗莱文化批评理论在当今的启示意 义是 其文化批评理论在当代的文化研究中坚持并 强调了文学的文化学批评发展, 抗衡了当前的泛文 化研究论, 恢复了文学研究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信 心, 更多地使人们走出了对弗莱的理论的局限认识 并了解了弗莱关于整个文学的宽广的、 百科全书式 的文化观照。所有这些使弗莱在文学日益遭受贬 斥的时代给文学理论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期待。 参考文献 [ 1 ]罗伯特丹纳姆.诺思洛普弗莱 原始资料和第二 手资料的注解性书目[ M] .多伦多 多伦多大学出版 社, 1 9 8 7 . [ 2 ]R o b e r t D .D e n h a m .“ p r e f a c e ” ,N o r t h r o pF r y ea n dC r i t i c a l M e t h o d [ M] .U n i v e r s i t y P a r k T h e P e n n s y l v a n i a S t a t e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 1 9 7 8 . [ 3 ]M u r r a yK r i e g e r e d .N o r t h r o pF r y e 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 [ C ] / / M o d e r nC r i t i c i s m .N e wY o r k C o l u m b i a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 1 9 6 6 . [ 4 ]王 宁.超越后现代主义 王宁文化学术批评文选 之 4 [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 0 0 2 . [ 5 ]A .C .H a m i l t o n .“ P r e f a c e ” ,N o r t h r o pF r y e A n a t o m y o f h i sC r i t i c i s m [M] . T o r o n t o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o r o n t o P r e s s , 1 9 9 0 . [ 6 ]N o r t h r o pF r y e .A n a t o m yo f C r i t i c i s m F o u r E s s a y s [ M] .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 1 9 5 7 . [ 7 ]J o n a t h a nH a r t .N o r t h r o pF r y e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I m a g i n a t i o n [ M] .N e wY o r k R o u t l e d g e , 1 9 9 4 . [ 8 ]J o n a t h a nH a r t .“ P r e f a c e ” ,N o r t h r o pF r y e 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 I m a g i n a t i o n [ M] .N e wY o r k R o u t l e d g e , 1 9 9 4 . [ 9 ]A l v i nA L e ea n dR o b e r tD D e n h a m .T h eL e g a c yo f N o r t h r o pF r y e[ M] .T o r o n t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T o r o n t o P r e s s , 1 9 9 4 . [ 1 0 ] Y eS h u x i a n .M y t h-A r c h e t y p a lC r i t i c i s m i nC h i n a [ C ] / / N o r t h r o pF r y e E a s t e r na n dWe s t e r nP e r s p e c t i v e . T o r o n t o U n i v e r s i t yo f T o r o n t oP r e s s , 2 0 0 3 . AR e s e a r c hS u mma r yo f t h eS t u d i e so n N o r t h r o pF r y eb o t ha t H o mea n dA b r o a d H EL i ( S c h o o l o f H u m a n e S t u d i e s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X i a n g t a n 4 1 1 2 0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N o r t h r o pF r y e i s a d i s t i n g u i s h e dl i t e r a r y t h e o r i s t a n dc u l t u r e c r i t i c b o t hi nC a n a d a a n di nt h e We s t i nt h e 2 0 t hc e n t u r y . B e i n g a p r o d u c t i v e t h e o r i s t a n dc r i t i c , h e i s w e l l - k n o w nf o r h i s w o r kt i t l e dA n a t o m y o f C r i t i c i s m( 1 9 5 7 )t h r o u g h o u t E u r o p e a n dA m e r i c a . I no v e r s e a s , p e o p l e h a v e s t u d i e dN o r t h r o pF r y e i ng r e a t d e t a i l s e v e nb e f o r e h i s d e a t h .I nC h i n a ,p e o p l e b e g a nt o s t u d y h i mi nt h e 1 9 8 0 s .T h i s p a p e r a i m s t o m a k e a s u m m a r y o f t h e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 e s a b o u t h i mb o t ha t h o m ea n da b r o a d . K e yw o r d s N o r t h r o pF r y e ;t h es t u d yb o t ha t h o m ea n da b r o a d ;r e s e a r c hs u m m a r y ( 责任编校 罗 渊)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