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国有重点煤矿.pdf
。 t z 1 工作研究 f 2一 2 辱 侈 漪, 丝 乖 【 , D/- z , / l ’ 国有重点煤矿 从 1 9 8 5年开 始执行的行 业总 承包将于 1 9 9 5年底结束 。1 0年来 , 这种以煤 炭部 代表 全国国有重 点煤 矿对 国家实 行的从” 亏损 补 贴不变” 到“ 扭 亏增盈” 的承包方式 , 对改变原统配 煤矿 在传统计划体 制下 形 成的单 一生产型模 式 . 发挥 了积极作用 首先是扩大 了企业 的 自主权 , 增 强 了企业 活力 总承包 明确 了发包主体 , 改变 了过 去多 头管 理 、 行业性不 强和 统得 过死 的传统 经营 模式 , 在机 构设置 、 人 事任免 、 劳动组织 和 内部分 配 等方面有 了 比较充分 的 自主权 , 并懈放 了煤矿 的生产 力 , 调动 了企 业的积极性 。总承包 确定的 “ 包死基数 , 确保上交 , 超 收多 留 , 欠收 自补 ” 的原 剐和 按 “ 销售 收入 计提 包干工 资 , “ 增超 产煤 加 价 , “ 更新资金扩大内涵改为维 简资金” 等项经济 政 策 , 给 煤矿带 来了增 产减人提 效 的新局面 。其 次 , 国家 、 企业 、 职工三者利益都得到体现 , 企业不 仅 每年给 国家 提供 大量的煤 炭和利税 , 而 且也从 国家的经济政 策 中得 到 了 定 的实 惠 , 经 济实力 比总承 包前有 所增 加, 职 工收入和 生 活水平逐年 增长。总承包推动 煤 矿拄术进 步和 现代 化矿井 建设, 建成了一批现_代化矿区和矿井, 同时, 矿区 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生活福利条件有所改善。 总之 , 总承包 的实 施 , 激发 了企业 的经营 活 力, 为 进入市场 刨造 了一 定的条件 。但 是 , 回头来看 , 这 一 总承包形 式 , 基 本上还带 有行业 “ 大锅 饭 ” 的 色 彩 , 尽管对企业发包时 , 也按 照企业 的不同地质 条 件和政策性变化 因素来 核定每年 一度 的盈 亏包 干 基数 , 但 由于缺乏对 矿 井综合动 态 的科 学分类 标 准 , 而仅仅采用 了简单的水平法 , 就必然导致企业 间在一定 程度 上 的“ 苦乐不均 ” , 即 对盈利上 交企 业 “ 鞭打 快牛” , 而对 亏 损补贴企 业 又形成一定 的 “ 行 业保护” , 这和 市场经 济“ 优胜 劣汰 ” 的原 则相 悖 , 造成“ 该死 的死 不了 , 该活的又活不起来” 的 同 面, 不利于煤炭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 为此 , 在当前煤 价全面放开 , 把 国有重点煤矿 推 向市场的新 形势 下 , 考虑 和研 究总承包 结康 后 国有煤 炭企业怎 么办 , 的确很 有必要 。 1 确立企业在市场经济 中的主体地 位 按照 国家 目前对 国有重点煤矿的经济政策 . 国有煤矿走向市场的浅析 一国一有~煤 炭 企亚一 包~结一 枣后 一 思 ~ 考一 维普资讯 总承包结束后. 国家对煤炭行业的亏损补贴 随之取 消 , 这 就迫使 国有 重点煤矿必 须抓住 改革的 重大机遇 , 确立企 业在市场 经济 中 的 主体地位 , 尽快 向 四 自 企业过渡 , 最起 码也 应做到 自负盈亏 。对地质条件复杂 、 堞 质差 、 销路不 畅而又 亏损严重 , 长期依 赖国家财 政 补贴过 日子的企业 , 应考虑。 先死而后 生” , 从 根本上 实行转 产 . 不宣 再搞 全行 业的 内部 平 衡、 抽肥补瘦 . 再吃。 太锅饭 。如果考虑到 煤炭 产出省区和调入 省区的宏观布局和需求 平衡 . 应主要从煤炭调运的宏观调控上给予 解决 。 在 目前实行统一税制 的前提下. 要在落 实企业自主经营权 、 转换经营机制、 确立市场 经 济的主体地位 上下功夫 。通 过建立现 代化 企业制 度 , 对 国有重 点煤 矿 分步实 行公 司化 改造 ,一是通过 清产核 资界 定 法人财 产 . 明 晰产权关 系 } 二是 在企业不 具备还 贷躲力 的 前 提 下 . 对矿 井基建 的拨 改贷不再 实行还本 付息 , 而 通过对 形成 的资 产核定转 为国家 资 本 金 ; 三是 通过 建立国 家独 资的产权管 理机 构 或董 事会 . 以股 东身份 享受 国有资 产收 益 分红 。 尊接橱有资产净值征收占用税。 2 实行综台动态的矿井科拳分类 堆 煤矿是直接开采资源的企业, 存在着地 理位置、 地质条件、 资搦 f 赋存、 生产手段、 技术 装备、 运输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千差万别 , 直接 影响着企业经讲效益的高低 。 因此, 其有确定 对矿 井的科学 分类标 准 , 才能使 各类煤 矿企 业大体处于周一起跑线上, 参 与平等的市场 竞争 难i 矿井分类又是一个 非常复杂 的问题 , 必须是 动态 的 , 因为地 下作业 现场是 不断 变 化 的, 而不是 静止的 。这就需要组织技术的 、 经营的 以及 各种 专家进 行过细 的工 作 , 拿 出 一 个相对合理 、 分类科学的标准 , 并 以此 来确 定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 的盈利级差 。 3 采取以省 区 为主的自我调节、 自求平衡 的调控政策 前面说 到的确 立企业在市场经济 中的主 体地位 , 向。 四自 目标过渡, 是企业改革韵远 景 目标. 需要各种配套改革 的完善及社会保 障机制的建立和形成, 特别是对副刚从转统 计划体 澍下走 出 、 背着沉重 社会 包袱的 国有 煤 炭企业而富 , 更需要一段较长的时同 霭 此. 在 1 9 9 5年总承包结束后. 第一步应考宿 由全行业内部平衡改为以省、 区为主 的自我 调节、 自求平衡的调控政策, 克服总承包。 一 秆子插到底 的弊端 第二步在建立现代化企 业制度中, 使企业真正成为。 四 自” 的独立竞 争主体。 国 有重点煤矿分布在全国各省区. 除 自然条件的千差万别外, 各地的改革步伐、 政 策措蘸、 产业布局也不尽相同, 因此 , 在进入 市场的新形势下, 沿用全行业总承包 的内部 诃控 办法 已很难 适应 。 而作 为煤炭 部派 出机 构 的各 省、 区煤 炭管理部 门 , 对 所属企业的状 况了解掌握的程度更为详尽和直接 , 便于实 行 协 调 、 管理 和服 务 , 也符合 层 次 管理 的原 则。具体操作步骤有以下考虑 第一、 在煤炭部对矿井科学练合分类的 前提 下 , 分 省 、 区实行 内部 自我调 节所属企业 间的收 入级差 , 由各省 、 区煤炭管 理都c 1 会圊 财政部驻当地 中企处核定每个企业的税后盈 亏额度 。 第二 、 对效益好、 有盈利的企业, 进行公 司化改造试点, 税后利润一部分用于企业公 积金 、 公益 金积 累 , 一部分用于上交国家资产 收益和省 内收入级差补贴 。 第三 、 对效 益差 、 受政策性 因素影 响的亏 损企业 , 采取过渡性 的适 当补 贴, 限期扭 亏 为 盈 。 第四 、 对扭亏无望 的企业 , 坚决 实行关停 并转 , 分 流 人员 , 以发展多 种经 营、 第 三产业 为主 。 国家和各省、 区要在政策 、 资金 如贴息 贷款 、 转产基金 上 给予支持 。 以上分 省 区 实行的 内部 自我调节所属 企业闻收入级差的财务管理体制如实行有 困 难- 也可沿用过去以煤炭部为发包主体 , 全行 业对国家实行总承包的l办法继续实行内部逐 3 t lF f; { } 、 I l f . , } }} 1 J }}}} }ii ; ;L t ;} I I t;} 1k , 维普资讯 级承包 , 这样可便于国家 进行宏观调控 , 发挥 煤炭 部在 全国煤炭行业 中的协调 作用。对 一 些煤质差、 亏损严重又暂时无法安置精减富 余人员的企业 , 应实行适 当的亏损补贴 , 以保 持矿区的社会安定 但要给予各省 区 煤 炭 管理机 构一 定的盈亏调 整权 , 以便 对所属 企 业进行盈亏调配 , 待 过渡一段 时间后 , 随着社 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再把企业推 向市 场 。 使煤 炭企业真 正成 为市场竞 争的主 体 。 4折的经蕾 体糊奠 立前 必须解决 的几个主 要问囊 随着经 济体耕 改革的 不断 深化 , 在计划 经济体 制 向市 场经济体制 转换 的过程 中, 企 业 多年积累的深 层次的问题虽然有 的在转换 企业经营机制中已经解决 , 但有的靠企业 自 身是无法解决的 , 必须靠 国家来帮助解决 这 些深层次 问题 的存 在 , 严 重阻碍 着煤 炭企 业 进入市场和开展公平竞争, 也难以确宴起企 业在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 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 卸 掉包袱 , 给 企业 创造 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 在 总承包结束后进入 下个 经营期前这些 问题 必 须得 到解决 。 其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4 . 1 新税 串 J 改革 后企业税 负增加较 多 新 的增值 税条例 实趣后 , 煤 炭企业 的增 值税率 实行 1 3 . 比过 去的 3 的产 品税率 税负增 加较 多 。 据对 山西统配六局测算 , 1 9 9 4 年比 1 9 9 3 年税负净增加 3 4 7 4 2 万元, 尽管国 家给返还 增值税补 贴 1 9 5 6 4万元 , 企业 仍有 1 5 1 7 8万 元难 以 自行 消化 , 由于企业 的 盈 亏 承包指标已一次包死 , 无调 整余地 , 如果 将如 此大 的增 支因 素带到 总承 包结束 后 解决 , 企 业难以进入 市场 。 重 2 沉 重 的历 史 包袱 使 盘 业难 以承 受 传统 计 划经 济 体制 下 形 成 的企 业 办社 会 , 由于历史 的原 因每个矿 区就 是一 个 小社 会 , 在这个小社会里 , 企业 不仅 要考虑 生产和 经营, 还得考虑劳保 人员、 离退休职工、 农转 非、 医院 、 学校等 , 使得 由政府承担的一些社 4 会职能转嫁到企业头上 。 据 测算 , 山西统配六 局 1 9 9 3 年营l韭外支出和劳动保险费支出就 达 5亿元 , 严 重削 弱 了企业进 入市场后 的竞 争能力。 企业潜 亏因素以及多年来形成 的超 支挂 帐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又一主要问题, 特 别是“ 两则 ” 的实施 , 加大 了明亏 , 将潜亏摆在 明处 。如汾西局 由于 总承包核 定的盈亏指标 与 企业 实际情 况有很大 差 距 , 运 输条件 得不 到保证 , 只能采取限产压库等措 施 , 使本 来盈 利的企业连 续几年 亏 损 , 亏 损颏 已达 1 . 6亿 元 , 这个大包袱不卸掉 , 企业走向市场就是一 句空话 4 . 3拨 改贷 还本付 惠问题 1 9 8 5 年 以来基本 建设拨改贷贷 款 , 一直 是 困扰企业 生产经营 的一个 主要 问题 , 企业 已无力偿 还 据统计 , 六局按改贷 累计余额 已 达 7 o亿元 , 利息 8亿元 。为保证煤矿 的接续 能力 。 满足 国民经 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 在运 力配套情 况下 的新井建设和 老井挖潜 改造是 十分 必要 的 , 但 由生产 企业完 全 负担拨改 贷 本 息. 企业确实无力承受 。 国家应考虑 将贷款 转 为对煤矿 的投 资 , 作 为增加 国家 资本金 处 理 。‘ 4 . 4“ 三角债 严重 困扰 企业 , 资金极度 紧张 山西统 配六局截 至 1 9 9 4年 6月末 , 外欠 资金 为 4 ; 4 7 1 4 9万元 , 企 业 流 动 资金 极 度 紧 缺 , 虽 然国家 上半年 采取点 收措施 帮助 清理 拖欠煤款 , 但前清后欠的情况极为严重 , 遏制 了煤 炭企 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在进入下一轮 经营期 以前 , 这 一 问题 国 家必 须采取大 的措 施加 以 解决 , 并 且 真 正建 立 和 完善 法 律 、 法 规 , 以保证 法 制经济 的正 常运行 和保 护企业 的合法权 益 作 者 单 位山 西煤 管局 本文责任 编辑徐树文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