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蕴藏的煤矿.pdf
鑛業家必攜有8成以上篇幅 記載石炭業,多達358處礦區 臺灣礦業會長期發行臺 灣鑛業會報雜誌,戰後 由顏欽賢接辦 新竹州大溪郡海山炭礦洗炭場,引溪 流之水洗煤 總督府進行煤田調查後,技手或技師完 成具參考價值的報告 臺北州各市郡的燃料及煤炭 銷售商組合經手之煤數量表 日人木村久太郎於1908年著手煤礦 業,此為基隆田寮港炭礦貯炭所 在臺灣北部煤田調查報文等報 告的基礎上,1911年總督府刊行 臺灣地形地質鑛產地圖說明書 桃園廳山仔腳煤田的貯炭 場,由此可見炭坑用的篩、 畚箕等器具 臺灣蘊藏的煤礦,19世紀即受英、美等國注意,但清廷對開採設限,年產低於5萬噸。日治時 期總督府明訂法規,使業者在其規範下進行開採。 總督府為掌握煤的質與量,經常進行調查工作。各地煤田的報告及各年度礦業、礦區相關出版 品,均是了解該產業的重要參考。臺灣鑛業會報及日本的地學雜誌、鑛業會誌、燃料協會誌, 也常刊載有關臺煤的專論和資料。 臺北臺臺北臺北臺北臺北臺北臺北北臺臺北州州各州各州各州各州各州各州各市市郡市郡市郡市郡市郡市郡市郡的燃的燃的燃的燃的燃的燃的燃的燃料料及料及及料及料及料及及料及料及煤煤煤煤煤 鑛業家必攜有8成以上篇幅 臺 灣 由 臺灣礦業會長期發行臺臺 記 在臺灣北部煤田調查報文等報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所屬炭坑及附近各坑平 面圖 1919年煤產突破百萬噸,最高峰 曾年產285萬噸以上。1933年臺灣 炭業組合(同業公會)成立,1941 年臺灣石炭株式會社成立,其後改組 為臺灣石炭統制株式會社,反映戰時 體制下國家權力積極介入資源分配的 情形。 戰爭末期,煤因生產條件極度困難,無法增產,成績大不如 前。煤礦業的興衰與再起,皆見證了近代臺灣經濟發展的軌跡。 總督總督總督總督總督府進府進府進府進府進行煤行煤行煤行煤行煤調調田調田調田調查後查後查後查後查後技技技技,技手或手或手或手或手或技師技師技師技師技師完完完完完 煤礦業